首页 孟子等精选100句

孟子等精选100句

举报
开通vip

孟子等精选100句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孟子等精选100句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 一、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梁惠王上》) 【译文】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农业生产的事是不能延缓的。‛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心下》) 【注释】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丘民:人民。赵岐《孟子注》:“丘民犹言邑民、乡民、国民也。” 【译文】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上》) 【注释】老吾老:敬爱自己的老人。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敬爱。幼吾幼:爱护自己的孩子。第一个“幼”字作动词用,爱护。运于掌:在手掌上运转,比喻做事容易。 【译文】,孟子说,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护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梁惠王上》) 【译文】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故曰: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译文】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尽心下》) 【注释】梓匠:木匠。轮舆:造车轮的工匠。规矩,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圆规、曲尺画图。巧:灵敏,灵巧,技术精巧。 【译文】孟子说:‚木匠和车匠能教给人圆规、曲尺的使用方法~却不能使人技术精巧。‛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梁惠王下》)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 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注释】乐民之乐者:第一个“乐”为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作名词,快乐。 【译文】(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孟子答道):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尽心下》) 【译文】仁者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注释】无耻:没有羞耻心。无耻之耻:把没有羞耻心当作是一种耻辱。 【译文】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评析】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指出知耻才能免去耻辱。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养自己~能使天下太平。 、引而不发,跃如也 三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尽心上》) 【注释】殉: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译文】孟子说:‚天下清明太平~道能被我施行,天下混乱黑暗~不惜为道献身。没听说牺牲了道去迎合别人的。‛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公孙丑上》) 【译文】看到一个国家的礼制,就能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听了一个国家的音乐,就能了解到这个国家的德教。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公孙丑上》) 【注释】至:极,最。 【译文】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尽心上》) 【注释】成德,使品德养成。财:同“才”。私淑艾(yì):闻君子之道于人,而私下拾 取以修养自身。淑,善。艾,治。 【译文】孟子说:‚君子教育的方法有五种:有像及时雨滋润化育的~有帮助养成品德的~有帮助发展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靠品德学问使人,私下受到教诲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方法。‛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 【注释】轫(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说八尺)为一仞。 【译文】孟子说:‚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还没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废井。‛ 【评析】孟子教导人们持之以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行百里者半九十。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尽心上》) 【注释】东山: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公孙丑下》) 【注释】日月之食:日食月食。徒:只,仅仅。 【译文】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后~人民都仰望着他。 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家里人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曾子曰:“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公孙丑下》) 【译文】曾子说过:‚他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他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 【注释】无故:无灾患。怍:惭愧。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讲人性天生善良的道理~句句都要提到尧、舜。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引用一位勇士的话,他~是个大丈夫,我~也是个大丈夫~我怕他什么呢,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滕文公上》) 【译文】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 【评析】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译文】困窘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五、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滕文公上》) 【译文】《诗经》上说:‚周虽是古老的诸侯国~接受天命革新。‛这是讲的文王。您,滕文公,努力实行吧~也以此来更新您的国家。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滕文公上》) 【译文】在那时候~大禹八年在外~三次经过自己家的门口都没有进去。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滕文公上》) 【译文】把财物分给人叫惠~教人行善叫忠~为天下物色贤才叫仁。因此~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物色到贤才是困难的。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告子下》) 【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能成为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的。‛ 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滕文公下》) 【译文】孟子说:‚一个有志气的人~不怕死后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了脑袋。‛ 【评析】一个志士仁人为了理想抱负,不怕牺牲自己。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注释】淫、移、屈:朱熹注“淫,荡其心;移,变其节;屈,挫其志。” 【译文】孟子说:‚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端正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志向时就与人民一起去做,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坚持这些道理。富贵不能迷乱我的心智~贫贱不能改变我的操守~威武不能屈服我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心这个器官是会思考的~思考就能得到,善性,~不思考就得不到,善性,。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告子上》) 【译文】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一定要用圆规和曲尺,学手艺的人也一定要使用圆规和曲尺。‛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注释】患:毛病。 【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有德行的君子~是不失掉婴儿般纯真天性的人。‛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尽心下》) 【注释】宝:意动用法,以„„为宝。殃:灾祸。 【译文】孟子说:‚诸侯的宝物有三样:土地~人民~政事。把珍珠美玉当作宝物的~灾祸必将落到他身上。‛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 【注释】伤:败坏,伤害。 【译文】孟子说:‚可以拿~可以不拿~拿了就伤害了廉洁,可以给~可以不给~给了就伤害了恩惠,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了就伤害了勇敢。‛ 【评析】孟子在这里摆给我们的,是一种两可之间的选择权衡。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 【译文】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评析】孟子本章强调仁爱,并且指出了如何施予仁爱。“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别人有了困难,我们是否施以援手了;别人遭遇了不幸,自己是否感同身受,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离娄下》) 【译文】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 ‛ 大学 《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相传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大学》是讲什么的呢,三项任务,或谓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新)民,达到社会的至善。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评析】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这里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找准自己的位置) 【注释】道:说、言的意思。 【译文】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评析】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 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二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苟:如果。新:指精神上的弃旧图新。作:振作,激励。维:语助词,无意义。 【译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三、修身在正其心者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修身先正心) 【译文】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齐家先修身) 【译文】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译文】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 中庸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中庸》是儒家又一重要经典,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大学》。程颐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朱熹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人,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注释】辟:同“譬”。迩:近。卑:低处。翕(xī):和顺,融洽。耽:安乐。 【译文】君子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 乐。‛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注释】豫:同“预”。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译文】施政要靠贤臣~得贤臣要靠君王的自身修养~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就会得到士人竭力报效,爱民如子就会赢得老百姓的耿耿忠心~招纳工匠就会财物充足~优待远客就会使四方百姓归顺~安抚诸侯就会使天下人敬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译文】天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译文】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 礼记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东汉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经解》、《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二解释《仪礼》17篇,有《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四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王制》、《曲礼》、《玉藻》、《明堂位》、《月令》、《礼器》、《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王世子》、《内则》、《少仪》等篇;五为《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梁氏的归类划分,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学然后知不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记》) 【译文】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评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和“教学相长”,反映了在启发式教学下,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提高。教与学在其运动过程中构成一对矛盾,并相互发展。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冠义》) 【译文】人成为人的原因~是人有礼仪。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曲礼》) 【译文】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 【评析】礼尚往来,行礼节,重在彼此往来。先有往,才有来;就是我们要先有给予,才会有获得。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哀公问》) 【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国君端正~那么百姓也就端正了。 二、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学记》) 【译文】,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评析】敬业乐群,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解释说:“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群居朋友善者,愿而乐之。”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由此看来,“敬业”即要求人们对待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心存崇敬,专心致志、严肃认真、勤奋努力。“乐群”则要求人们广交朋友,融入团队,互相补益,共同进步,通过乐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心平气和、家庭祥和、亲爱朋和、政通人和、天感地和、内谐外和”“六和”境界。作为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敬业乐群”成为了人们履行社会责任、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与方式。“敬业者成事,乐群者多助”,箴言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记》) 【译文】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祭义》) 【译文】说话要有根据~行为要有原则。 三、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 【译文】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动人心弦~,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 【评析】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教”就是广大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严于律己,业务上不断充实、提高,高标准施教,不敷衍塞责。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译文】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运》)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哀公问》) 【译文】古代的为政~把爱护民众放在第一位。爱护民众的行为~要把礼仪放在第一位,礼仪的行为~要把敬重放在第一位。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学记》) 【译文】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用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懂得这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 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经坤》) 【译文】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评析】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上》) 【译文】仰望可以观察天文的规律~俯视可以观察地理的风貌~所以可以知道黑暗与光明的道理。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 【译文】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将它们结合调节叫做变~推演运用叫做通~在民众中实施运用叫做事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译文】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上经乾》) 【译文】相同的声音能够产生共鸣~相同的气息能够互相亲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系辞上》) 【译文】两人同心协力~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两人同心的言论~其气味就像兰草那样幽香。 与时偕行。(《乾》) 【译文】天下万物都是随着时序的运行而前行。 二、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 【译文】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君子以作事谋始。(《讼卦》) 君子以容民畜众。(《坤文言》) 【译文】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元亨》)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 【译文】君子在这个时候要阻止邪恶~颂扬一切善行~顺应天命~替天行道~以保护万物性命。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 君子以虚受人。(《咸象》) 君子以自昭明德。(《象传》) 【译文】君子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容纳感化他人。君子应该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和美德~发挥自己的作用。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 君子以同而异。(《睽》) 君子以反身修德。(《蹇卦》) 【译文】君子说话要有根据~要有内容~行动做事要有准则和规矩。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小的差异。君子应该很好地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君子应知道恐惧警惕自己~修身省过。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 【译文】君子应当看到良好的行为就马上向它看齐~有了过错就马上改正。君子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积累微小的进步来塑造高大完美的人格。 君子以振民育德。(《蛊?象》)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临?象传》).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 【译文】君子救济人民~培育美德。君子费尽心思地教导人民~并以其无边无际的盛德保护人民。君子应当努力学习领会前代圣人君子的言论和行为~,以此充实自己~,培养美好的品德。 【评析】振民如风,育德如山,非育德不足以振民,非振民不足以育德。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象传》) 君子以类族辨物。(《同人》) 【译文】君子必须坚持勤俭节约的美德~以避开危险与灾难~不能谋取高官厚禄和追求荣华富贵。君子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颐?象》) 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象》) 【译文】君子应当言语谨慎以培养美好的品德~节制饮食以养育健康的身体。君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去做不合礼仪的事情。 【评析】养德养身是君子之道,自然之道。 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乾卦文言》) 【译文】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能称得上圣人吗?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象传》) 【译文】刚和柔相互交错~形成大自然的文彩,文明而有节制~构成人类社会的文彩。观察自然界的文彩~可以知道时序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的文彩~可以推行教化~促进社会发展。 天地交而万物通。(《泰卦彖传》)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否卦彖传》) 【译文】天地相通~万物蕃盛生长。天地不相通~则万物无从生长。上下隔绝~天下混乱不成为国家。 【评析】天地交,就是和谐。天地不交必然是生民遭难,万物凋敝。古人重自然、顺畅、和谐的思想。这是古人理政重视上下和谐相通的观念,认为国家的兴旺和自然界是一个道理,都要上下相通。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同人》) 【译文】文明而又刚健~行为中和公正而无偏私~又能相互呼应~这是君子之道。 【评析】这强调的是顺天应人之道,是不败之道。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富以其邻,不独富也。(《象》) 【译文】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自己富裕了~就要惠及邻居。自己不单独富贵。 【评析】“小人勿用,必乱帮也。”就是说不能随便用一些没有能力的庸俗之人、或者纸上谈兵的人,否则就会危机战争的胜负甚至国家的安全。诸葛亮用马谡导致失街亭,赵王用赵括,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就是例子。 富以其邻,是古代富润天下的普惠思想,也要希望和带动别人富起来,让大家受惠。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彖传》) 【译文】天地阴阳交感而使万物化育生长。圣人以道德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 【评析】天地因适合于万物,而万物生长;圣人之心因适于人心而天下和平。这里的“感”,即适合、受拥护之意,说明人的思想主张若想受人拥护,必须合于自然之道。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卦家传》) 【译文】天地变革而形成四季。商汤周武王革命~合乎天地自然变革之道而又适合人民的意愿。 【评析】变革为天经地义。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 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译文】雎鸠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风•王风•黍离》) 【译文】知道我的说我心烦恼~不知道的问我把谁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国风•周南•桃夭》) 【译文】桃树繁茂~桃花灿烂。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国风•郑风•子衿》)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想念你的心。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国风•秦风•无衣》) 【译文】谁说没有衣服穿,你我共同披战袍。国王兴兵要作战~修好我们戈和矛~同仇敌忾赴战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注释】蒹(jiān):荻也。葭(jiā):芦也。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译文】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 【注释】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译文】‚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 【译文】指如柔荑细纤纤~雪白皮肤油脂凝。颈如蝤蛴白生生~齿似瓠瓜子儿扁。丰满前额弯眉毛~浅笑盈盈酒靥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译文】高山仰望才见顶~大路平坦凭人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 【译文】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 【译文】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卫风?氓》) 【译文】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小雅•伐木》) 【译文】小鸟鸣叫不止~是在寻求朋友的响应。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小雅•何人斯》) 【译文】(你做坏事~,即使在人前不惭愧~难道不怕天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 【译文】很多人做事都有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终的。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古人“尚”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尚书》也就是上古历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王充《论衡•正说篇》)《尚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100篇。《尚书》是由谁编纂的呢,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司马迁和班固都肯定它是孔子编纂的。 孔子收徒讲学时,还选用了这些典籍作为教材。孔子认为“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诗言志,歌永,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 【译文】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吟唱那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译文】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尚书•大禹谟》) 【译文】你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能,你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功。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招致损失~谦虚会受益处。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旅獒》) 【译文】如果不注意小节的修养~必定影响人大方向的品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译文】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而放弃~就前功尽弃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 【译文】成功在于志向~事业发达在于勤奋。 老子 《老子》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经》,共81章,分上下篇。相传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现在通行本《老子》,多数学者认为在孔子、墨翟之后,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前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道德经》的题名都是后人所加。老子用自已独特的见解,为我们解化宇宙苍生。道,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 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鲁迅说,不读《道德 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一、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一章》) 【译文】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或‚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可以用言语来阐释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或‚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评析】道是什么,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不因人认识到了而存在,也不因为人没有认识到而消失。老子指出,道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解说的,但是,所有人们认识到的和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道,都已经不是永恒不变、自然而然的道本身。名称是可以由人来命名的,但是,所有的命名都是人为的规定,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因此,老子在此首先告诉人们,不要认为书中所说的道就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道本身,但是,可以用这些解说来尽力去理解道;也不要认为书中所说到的名称就是固定不变的,只是不得不勉强为它起个名称,否则便无法解说。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二章》)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 【译文】天底下最柔弱的物体~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物体中(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奔流于天下无坚不摧~无所不经~无孔不入)。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三章》) 【译文】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 【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译文】道本唯一~这唯一之道包含阴阳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第三者如此从而衍生万物。万物都具备阴阳两个方面~客观规律作用于阴阳两个方面使事物达到和谐。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译文】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遵循自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八十一章》)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 【译文】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威胁他们呢, 我恒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六十七章》)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领。 【评析】“不敢为天下先”既为“天下莫能与之争”着想,同时也是出于一种“兼畜人”的慈心。所以,慈是最为基本的,离开了慈,后两宝就不是完整的。不敢成天下第一,原因有二:一、先成的是最小的器皿,大器才晚成;二、一下就占到先上,不按自然发展顺序,只有灭亡。老子教诲人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一下就当圣人,而是要先走完圣人之前的苦难路程。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二十章》) 【译文不自以为是~方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方能显现功绩,不自高自大~方能有所长进。正因为他不与客观的当然之道抗争~所以天下无人能和他争。 【评析】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 三、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六十章》) 【译文】治理大国~如同煎小鱼~,繁扰则鱼烂~妄为则民伤,。以道来治理天下~那鬼神起不了作用。 【评析】美国前总统里根深知其三昧,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烹小鲜”要特别讲究火候。烧菜需用火,这是无可非议的,关键是看怎么把握火候。“小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熟规律,必须顺应之,以文火烹煎。既然是“烹小鲜”,就不能翻来翻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三十三章》) 【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 【译文】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评析】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这是老子的美学观点,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认为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虽本意不在审美,而在说明“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但它却恰恰说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征。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译文】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没有形状。 【评析】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没有形象是最大的形象,没有声音是最大的声音。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五十四章》) 【译文】善于建德立业的坚忍不拔~善于守道有望者矢志不渝(善于建树的~所建立者永不能拔。善于抱持守望的~所抱持的功业永不脱落)。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如在哲学上不仅仅有唯心主义的虚无之道,有时还赋予其某些物质性,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政治上时而主张绝对的无为,时而主张在上者无为而在下者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时而宣扬混世,时而赞成避世;在人生观上,时而提倡寡欲,时而鼓吹纵欲;在对待其他学派的态度上,时而坚持混合齐同,时而针锋相对。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 【译文】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啊。 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 知北游》) 【译文】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秋水》) 【译文】从自然规律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别。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列御寇》) 【译文】让他做财务的管理~能看出他的廉洁仁爱~让他做危急的事情~就能看出他的操守。 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田子方》) 【译文】像天空本来就高,土地本来就深厚,日月本来就明亮,又怎么修整呢。 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天地》) 【译文】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做自然~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做顺应~给人以爱或给物以利就叫做仁爱~让各各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做伟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就叫做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 管子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管子》名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牧民》) 【译文】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版法》) 【译文】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处理好近邻的关系,要避免祸端~必须先消除怨气,一说要保持所在之地经常不发生人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权修》) 【译文】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 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牧民》) 【译文】国有四维~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 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 霸言》) 【译文】看一个国家要看君主如何~看一个军队要看主将如何。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 形势解》) 【译文】海不排斥水~所以能够成为大海,山不排斥土石~所以能成为高山。士人不厌弃学习~所以才能成为圣贤。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牧民》) 【译文】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 不失其时,然后富。(《 权修》) 【译文】农耕时不错过时间~,庄稼就会丰收,~人民就会富有。 荀子 荀子名况,赵国人,曾为齐国稷下学宫祭酒。《荀子》这部书是荀况晚年为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而编写的。 荀子的思想属儒家思想,他与孟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又与孟子的思想有所不同,针对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只有通过封建伦理道德来严格加以限制,才能变成性善的,才符合封建礼仪。因此,荀况特别注重后天学习教育的作用,从而批判了孟子宣扬的“天赋道德论”。 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并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形象比喻,说明学习没有止境和后来居上的道理,劝导人们要进行广博地学习,要发扬“锲而不舍”、“用心一也”的精神,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和杂而不专,成为激励后人学习的名篇佳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劝学》) 【译文】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劝学》) 【译文】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 劝学》) 【译文】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劝学》) 【译文】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 【译文】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修身》) 【译文】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 不苟》) 【译文】刚洗过澡的人总要抖一下自己的衣服~刚洗过头的人总要弹一下自己的帽子~这是人之常情啊。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论》) 【译文】大自然的规律永恒不变~它不为尧而存在~不为桀而灭亡。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 天论》) 【译文】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明亮的了~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明亮的了~在物品之中没有什么比珍珠、宝玉更明亮的了~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灿烂的了。 韩非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喻老》) 【译文】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细。 善张网者引其纲。 (《 外储说右下》) 【译文】善于撒网捕鱼的~总是张开网拉着网的主绳。 【评析】比喻抓住主要问题、关键环节。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外储说右下》) 【译文】官吏是百姓的根本和纲常~所以明智的人管教官吏~不管教百姓。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 说林上》) 【译文】察觉事物的细小~来推断事物的萌芽,察觉事物的开端~来推断事物的结局。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有度》) 【译文】执法的坚决~国家就强大,执法的软弱~国家就衰败。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 喻老》) 【译文】千里的大堤~往往溃败在小小的蚂蚁之穴。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 观行》) 【译文】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法术来修正自己。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 (《 观行》) 【译文】天下有三种定数:一是智者也有办不成的事情~二是力士也有举不起的物件~三是勇士也有战不胜的对手。 墨子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就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资料的总集。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墨子》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它不被统治阶级所赏识,到了秦汉,墨学已没有多大影响,墨子的事迹已知之甚少,连史学家司马迁为墨子作传,也廖廖数语。 兼相爱,交相利。 (《 兼爱》)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 兼爱》)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利于他。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 兼爱》) 【译文】天下的人都相爱~那么强大的就不会压迫弱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劫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就不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笨的。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兼爱》) 【译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修身》) 【译文】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 尚同》) 【译文】一只眼睛不如两只眼睛看的明白~一只耳朵不如两只耳朵听的清楚。 【评析】比喻要多听取贤臣的意见。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 尚贤》) 【译文】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众多~治理国家的力量就雄厚。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尚贤》) 【译文】有才能的就选拔~没有才能的就撤掉。
本文档为【孟子等精选100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6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