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能源产业现状

我国能源产业现状

举报
开通vip

我国能源产业现状我国能源产业现状 富达尔循环经济与能源规划研究组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能源产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 问题。 1. 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能源产量迅速上升,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缓 解了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见表1)。一次能源产量由1978 年的62770万吨标准煤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160300万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总量、原煤、 原油、发电量产量在世界的位次分别由1980年的第3、第3、第6和第6位变为2000年 的第3、第1、第5和第2位。但可以看出,从1992...

我国能源产业现状
我国能源产业现状 富达尔循环经济与能源规划研究组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能源产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 问题。 1. 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能源产量迅速上升,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缓 解了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一次能源产量由1978 年的62770万吨标准煤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160300万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总量、原煤、 原油、发电量产量在世界的位次分别由1980年的第3、第3、第6和第6位变为2000年 的第3、第1、第5和第2位。但可以看出,从1992年开始,能源供给与需求间即开始 出现缺口。事实上,自1993年开始,我国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1999年,供需缺 口几近2.1亿吨标煤。如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国将出现煤、油、电、 气等资源的全方位的短缺。见表2。其中,需求栏是按“趋势照常法”预测的数值, 即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不做政策、措施的强化努力。括号里的数值是表示考虑到环 境承载力的理想值。 表1 能源供需对比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1978-2003) 年份 能源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 能源消费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总量(万量(万吨标准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核)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核) 吨标准煤) 电电 煤) 1978 62770 70.3 23.7 2.9 3.1 57144 70.7 22.7 3.2 3.4 1980 63735 69.4 23.8 3 3.8 60275 72.2 20.7 3.1 4 1985 85546 72.8 20.9 2 4.3 76682 75.8 17.1 2.2 4.9 1989 101639 74.1 19.3 2 4.6 96934 76.1 17.1 2.1 4.7 1990 103922 74.2 19 2 4.8 98703 76.2 16.6 2.1 5.1 1991 104844 74.1 19.2 2 4.7 103783 76.1 17.1 2 4.8 1992 107256 74.3 18.9 2 4.8 109170 75.7 17.5 1.9 4.9 1993 111059 74 18.7 2 5.3 115993 74.7 18.2 1.9 5.2 1994 118729 74.6 17.6 1.9 5.9 122737 75 17.4 1.9 5.7 1995 129034 75.3 16.6 1.9 6.2 131176 74.6 17.5 1.8 6.1 1996 132616 75.2 17 2 5.8 138948 74.7 18 1.8 5.5 1997 132410 74.1 17.3 2.1 6.5 137798 71.7 20.4 1.7 6.2 1998 124250 71.9 18.5 2.5 7.1 132214 69.6 21.5 2.2 6.7 1999 109126 68.3 21 3.1 7.6 130119 68 23.2 2.2 6.6 12000 106988 66.6 21.8 3.4 8.2 130297 66.1 24.6 2.5 6.8 2001 120900 68.6 19.4 3.3 8.7 134914 65.3 24.3 2.7 7.7 2002 138369 71.24 17.3 3.14 8.32 148222 65.59 23.97 2.62 7.82 2003 160300 74.2 15.15 2.9 7.75 167800 67.12 22.71 2.82 7.35 表2 2020年能源资源供需平衡表 总量(亿吨标煤炭(亿吨标煤) 石油(亿吨标煤) 天然气(亿立方米) 煤) 能源需36.2(28-29) 31.8(23-24) 6.5(4.5-5.2) 1700(2000-2200) 求 能源供保有储量1万多亿吨,但最终可采储量为最终可采储量为14万 给仅收水资源影响,开发规130-150亿吨,2020年亿立方米,2020产量 模上限小于30亿吨产量1.8-2.0亿吨.为1300-1500亿立方 米 从表1可看出,就绝对数量而言,能源生产、消费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水电、 核电等新型、优质能源的地位上升。但总体而言,煤炭仍然占据着我国能源生产、 消费的主体地位。 自1978年以来,我国能源设施从装机容量、输送管道而言都大幅增多,但受宏 观调控、经济周期的影响,能源供需关系波动较大,对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自1992年第一次出现供需缺口以来,我国能源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一直是不断扩 大的。但1997年我国能源供需关系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能源供应短缺的局面有所缓 解,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能源供应相对过剩。而以 1 2000及以后的数据国家发改委作了调整,此处仍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 后错误的判断形势,停、缓建了一大批能源基础设施,2000年以后能源供应再度出现局部、季节性的紧张。2003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对能源的需求剧增。 然而,受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的影响,2003年后开工建设的大部分设施估计要 到2006年才能开始完全发挥作用。因此,2004年里,“拉闸限电”愈演愈烈。 以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为表征,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有显著 的社会经济意义。单位产值能耗由1990年的5.32吨标准煤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下 降至2002年的2.68吨,年均节能率为5.6%,下降50%。按环比法计算,1991-2002的12年间,我国累计节约能源约7亿吨标煤,能源消费以年均3.6%的增长速度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7%的增长速度,节约的能源消耗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50万吨。而从1990到2000年,几个高能耗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下降(见表3),与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分别缩小了6.1、37.1、18.7和3.1个百分点。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异仍然显著。以同期汇率计算,我国2000年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是1274吨标准煤,分别比世界水平、美国、欧盟、日本、 印度高2.4倍、2.5倍、4.9倍、8.7倍和0.43倍。见图2。可见,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还远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 印度。 表3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分析(1990-2000) 单位产品能耗 1990 2000 火电供电耗煤(g/kwh) 427 392 吨钢可比耗煤 (kg/t) 997 784 水泥综合能耗(kg/t) 201 181 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kg/t) 1343 1273 2 本部分所涉及数据根据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资料整理而得。 14001274 1200 8911000 800 600375364400216131200 0 中国 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百万美元) 世界平均 图2 世界各国单位产值能耗对比分析 美国 欧盟 我国能源现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水平、能源资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等日本 方面来解释。 印度1. 1)宏观体制改革拉动需求 随着我国由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 1994年,为激励地方政府的主动性,促进经济发展,中央政府本着“责权与事权” 一致的原则,将大部分项目的审批权下放给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各地方竞相 发展附加值高的加工业。这些加工业多数都是高耗能的加工业,因此,拉动了对能 源资源的需求。 2) 我国进入重工业化时期,对能源需求加大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阶段。这一阶段正是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的时期。从目前的工业化进程以及近几年工业的发展情 况看,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近年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的工业部门也主要是石油石化、钢铁、建材等资源消耗比较高的行业。据统计,2003 年,我国钢产量达2.22亿吨, 比上年增长21.9% ;钢材产量2.41亿吨,增长25.3% ; 10种有色金属增长19.1% ;氧化铝增长11.2% ;烧碱增长7.7% ;水泥增长18.9%。与之相对应,我国2003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已达到64.3% ,比2002年又提高了3.4个百分点。高耗能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高 增长。可以预见,在未来工业化进程中,高能耗的工业部门仍将是我国能源需求的 重要增长源。 2003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40.5% ,比2000年增加了4.3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增加1.4个百分点。但是,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率 仍低近15个百分点。未来一个时期,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是必然趋势。城市化 进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意味着每年新增1300万城市人口。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 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的2.7倍,城市化将使能源需求大大增加。 4) 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人民生活水准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小轿车普及率、人均住房面积等指标都将大幅提高。而欧美国家的经验证明,后工 业社会后小轿车耗掉了整个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30 %的能源。我国2003年轿车产量202万辆,比上年增长85.0%;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 额比上年增长68.5%,这意味着与此相关的电力、油品消费的显著增长。 传统的发展观重视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更为全面的、包含环境保护、资源持 续利用的经济发展的概念,因此是一种粗放式的、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这种经济 模式的实质就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排放,能源利用效率极低。 我国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而经济重心偏东部沿海地带, 能源生产与消费空间分离,能源中间损耗大。事实上,新疆的石油按目前的技术水 准,其合理的经济运输距离仅至郑州。据统计,2000年我国能源加工、转化及储运 的效率为67.8%,而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则仅达49.2%。 根据上述分析,选取了城市化率、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几个指标,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指标按强制进入法选取,得出 的结论支持上述论述。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体系还很薄弱,利用能源的技术设备也比较落后,不利于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下面几个数据为例。其中,风机、水泵的平均设计效率为75%, 比国际水平低5个百分点,但运行效率比国际水平低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个百分点,比日本低20个百分点。 表4 我国部分设备运行效率与国际水平比较 运行效率(%) 与国际差距(低,-)(%) 工业锅炉 65 -15(~20) 中小电动机 87(设计) -20(运行) 风机水泵 75(设计) -20(运行) 机动车 9.5升/百公里 -25(欧洲)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决策主体总是在给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约束下 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的管理体制缺乏激励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的机制。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很早就实行了与市场同轨的机制,但缺乏有效的机制,没有 实现煤炭资源的资产化,“异质同价”现象严重,资源开采成本的外部化现象严重, 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煤炭生产企业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采厚弃 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破坏和浪费资源问题极为严重。油气资源开 发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而我国电力生产供应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垄断现象,电力 生产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指导思想 能源利用规划要在经济可行、技术可能、环境容纳的前提下,按照循环经济学 的理念,以能源利用全局最优为目标规划能源利用。始终把高效利用能源放在首位, 统筹安排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能源利用,协调利用多种能源;按照循环经 济学的模式,优化能源利用活动的空间组织;在摸清本地能源供需状况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区内、外市场,协调好资源需求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 有序发展。 2. 基本原则 第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能源利用过程中要提高效率,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体现社会公平,清洁生产并减小排放物至环境自净能力范围内。 第二是。要统筹考虑能源利用活动从生产-流通- 消费-处置的全过程中能源的最优化利用原则。 第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然而,在进行能源利用规划时,要把区域的产业发展放在更大的 区间范围中去规划,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能源需求。 第四是。各个区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能源利用中的关键 性问题不尽一致。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法则,诊断出本区域能源利用中的 关键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与常规的能源利用规划不同,循环经济体系中的能源利用规划不仅要考虑能源部 门内部的供需平衡问题,还要考虑在社会经济这一开放系统中,能源与土地、水、 其他矿产资源等关键性资源的协调问题及能源在社会整体层面的最优化配置。因此, 能源利用规划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产业规划 。选择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正是实现区域高投入产出率的基本途径。此外,分析表明,产业结 构对于能源需求有重要影响。不同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强度、需求结构都不一样。因 此,为综合利用能源,需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与规律,按照循环经济的理 念,,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同时,按照不同产业对能源品质、等级、类型的需求, ;确定不同产业部门的规模、结构。 2. 空间组织优化 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优化各产业活动的空间组织, ,实现物流最小化、范围经济最优化,从而实现能源在利用环节的高效利用。 3. 能源供应系统方案比选 按照能源的指导思想,比较分析 (集中式&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 的社会经济效益,从中遴选从长期、全局来看最优的方案。 4. 能源综合利用支撑体系建设 从 等方面着手,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制度性壁垒等方式,形成 。
本文档为【我国能源产业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