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家长朋友谈谈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

与家长朋友谈谈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

举报
开通vip

与家长朋友谈谈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与家长朋友谈谈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必将带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一系列革新,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以〈纲要〉为指导,结合实际,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想的开展工作,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 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幼儿审美...

与家长朋友谈谈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
与家长朋友谈谈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必将带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教育评价等一系列革新,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以〈纲要〉为指导,结合实际,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想的开展工作,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 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幼儿审美素质。幼儿审美教育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的用幼儿作品的好看不好看或漂亮不漂亮来衡量。幼儿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给予幼儿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是帮助幼儿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殊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的让幼儿进行点、线、面的感知与表现,彩色的认识、组合与创新,以及各种工具、材料的体验和使用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行、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美术教育活动是、形式要突出综合性特点。美术教育不能鼓励的进行,只有与其他各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要顺利的开展美术活动,首先必须为幼儿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园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在特殊的环境中感受到的东西有许多是在活动室中无法感受到的。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换奖中的美。幼儿通过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学习,丰富感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例如,在“美丽的春天”活动中,首先可以带幼儿到植物园去观察花园、草坪,寻找春的特征。然后由教师带幼儿植物园观察春天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幼儿自己去亲近那些小花,小草,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吹一吹清爽的春风,听一听燕子的呢喃,看一看蝴蝶的纷飞,让自然的枚净化孩子的心灵。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会被草丛中小昆虫吸引,有的会蹲下来仔细的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有的则会追着飞扬的柳絮快乐的奔跑„„又如,在画水果之前,可以带幼儿去水果市场参观,让大量色彩鲜艳、可爱诱人的各种水果占据他们的视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经过观察,幼儿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情感,大胆的投入到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多方位、多元化的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的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其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运用美、来观察美的活动。为幼儿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艺术表现活动、创造活动应该促使幼儿主动参与,不应有任何强迫性。幼儿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中充分得到美的滋润和熏陶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 以往的美术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性单一。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要真正进行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表现是困难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枝、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松软的沙地作画纸,在开展玩沙游戏的同时,自由而愉悦的进行表现。这样,幼儿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的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棉签、勺子、瓶子、盖子作画笔;用藕、萝卜、土豆作刻模印章;还可以让幼儿用吹塑纸、旧挂历纸、废胶片、碎布、盘子等,采用吹、泼、剪、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多种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多变的组织形式。,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作画的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意识表现形式并没有同意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定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体验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行、色没、空间时就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园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小班幼儿一般年龄大约是3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绘画潜力,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的接受幼儿园提、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幼儿画是幼儿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是幼儿表现及创作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幼儿画是一种游戏,并不完全符合狭义的美术价值, 幼儿绘 画是一种富有“生产性”的创作活动,同时对幼儿心灵的培养和对幼儿人格发展的熏陶。绘画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学习一种与自己与别人沟通的视觉语言,幼儿除了拥有了谈话语言,动作语言之外,还应有更多的非说语言来丰富他们的世界,幼儿记忆和随意性很强,通过绘画可以让幼儿,把视觉形象变成“心象”能够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帮助幼儿积累感觉经验、绘画也可以让幼儿满足想象的欲望,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万事开头难,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因此开始画画时90%的幼儿不会拿笔,生硬的反复训练幼儿握笔的兴趣。 家长朋友们,针对孩子们的绘画特点,张欢老师有一个小建议:您可以在家也给孩子买一盒油画棒,周末在家的时候给孩子勾画一个“苹 果”“太阳”等等,让孩子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涂色力度,并且在涂色的过程中学会规律的填色。在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对孩子的德育培养,教育孩子不乱图乱画,爱护绘画工具等。孩子认真的完成了绘画作品,您可以让孩子将作品 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和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格。 幼儿的绘画发展可划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几个阶段。处于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的幼儿,在绘画中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 发展阶段 涂鸦期的绘画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是一种游戏活动。1(5左右的幼儿,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出现了。这些最初在纸上留下的点、线痕迹就是涂鸦画。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这种练习基本上是一种手臂动作。所以,幼儿涂鸦的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也就是说,幼儿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线条的视觉感官满足。幼儿的涂鸦经历了未分化的涂鸦(1(5—2岁)、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和命名涂鸦(3—3(5岁)4个发展阶段。象征期的绘画首先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从造型上来看,幼儿常常用所画的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意象,这种图像仅仅是一种象征的图式。其典型表现就是幼儿笔下的“蝌蚪人”,即这些图像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一种实物的替代物,常常只具备物体的最基本部分,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这时幼儿的辨色能力大大提高,对颜色开始有自己的喜好,已开始试图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但不太注意整个画面色彩的和谐美。涂色上常常是涂不满轮廓或涂出轮廓外。从空间构图上来看,幼儿在画面上所画形象较多,用一种很随机、很偶然的方式,把物体罗列在纸上的,把每个物体或每个人都画成单独的形象,而不注意物体间的大小比例,但已经开始试图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了。图式期是幼儿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创造了许多自己独特的绘画方法,并且其画法也逐渐稳定下来。也就是说,此时的儿童画形成为一种“概念画”。从造型上看,幼儿喜欢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已日趋精细和完善,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地涂,而且不涂出轮廓线。从空间构图上看,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把握不住分寸。有时会夸大感知印象较深的东西,形象与形象 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出现了基底线的画法,逐渐发展为散点式构图,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的构图,使画面看上去有深度感。表现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是他们心理发展中泛灵论的反映。幼儿的知觉正处于对自己和经验不加区分,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己一样具有相同的心理,认为只有活动着的对象才有生命、有心理(4-6,7岁)。通过这种泛灵论,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但是,幼儿绘画中的这种拟人化的表现与成人绘画中的拟人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其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产物,并非他们的刻意追求;后者却是艺术家们利用了幼儿的泛灵论心理而蓄意创造出来的拟人化的形,其目的在于使幼儿看了产生亲切感。?“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透明”画和展开式的画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产物。皮亚杰曾称2岁左右的幼儿发生过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幼儿已获得了客体的永久性——虽然物体看不见、摸不着,但他们仍然知道这个物体是存在的。这种客体的永久性在幼儿绘画领域中的表现就是“透明”画和展开式的画法。?夸张法。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幼儿的“夸张法”与成人绘画中的夸张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是指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往往借助想像,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大和强调,以突出反映事物本持特征,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而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基底线。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在10多年的幼儿园工作中,我发现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孩子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画的好的孩子,他们喜欢画画,爱画画,画的越来越好,一种是画的不好的孩子,他们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的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恶性循环。根据我的了解分析,主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有偏颇,我们常常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前幼儿期儿童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孩子的绘画技能临摹水平都很低,他们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绘画的兴趣被磨灭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做是游戏的过程,情况就大相庭径了。因为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幼儿的主导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幼儿画画的动机之一是人类本能的驱动。幼儿正是在握笔涂画的游戏中获得了“动作”和“痕迹”的刺激所产生的愉快。也就是说,画画对于孩子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游戏。 观点二:游戏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可以说,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 观点三;用画来作陈述事物的游戏是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儿童作画时,往往边画边发出模仿事物的声音。如画战争场面时,便发出坦克、大炮的轰鸣声,其笔道沿着炮膛“出发”,“打”到敌方的物体上发生爆炸,口中发出爆炸轰响……他们没有在意坦克的结构是否合理,部件是否准确,飞行中的炮弹是否能看清楚。他们入迷地画——如同“摆家家”一般地进入角色。可见儿童绘画的出发点是用作陈述事物的游戏,而不是着意表现客观对象。 观点四:幼儿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1岁的儿童(就能拿起彩笔乱涂乱画,感到新奇和快乐。彩笔和玩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他们从不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面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性,不计较画面的效果。不论画成什么样子,自己感觉都十分良好。 况且国外,美国幼教界也非常重视幼儿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选择绘画内容也很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本人也开始了让小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在组织小年龄段绘画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孩于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 小年龄段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年龄段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年龄段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熊吹泡泡"、"青蛙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画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年龄段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年龄段幼儿的绘画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选择的绘画材料要丰富,让孩子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前幼儿期儿童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在印画活动"公园里的花"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张10×10 见方的报纸,幼儿只需轻轻揉皱,拿在手上,蘸点颜料,印在纸上,纸上便会有一朵朵美丽的花。又如在毛线拖画活动《美丽的手帕》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粗细不同的线,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在白纸上拖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交织在一起,一块美丽的手帕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要制作手帕,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年龄段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绘画活动能以游戏的口吻导入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小年龄段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作—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的。只有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也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地尽情发挥。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 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绘画活动“气球宝宝”的开始部分,我先问他们玩过气球宝宝吗,气球宝宝是怎么样的,然后我再给幼儿边示范画气球边讲故事:"有一天许多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气球离开了妈妈,他们想到天上去旅游,他们飞到了高高的天上,有些气球因为看到美丽的风景而好开心,有些气球因为在这么高的天上有点害怕,有几只气球被风一吹,翻起了跟头,他们觉得真好玩,有的却吓得哭了。”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画气球宝宝的兴趣,他们也是边讲边画,画出来的气球宝宝各不相同,同时还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讲述能力。还有在画小鸟中,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年龄段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四.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虽然小年龄段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只是这些绘画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组织小小班幼儿绘画泡泡,在练习画圆圆的泡泡前,我们要先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让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学会用三原色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学习画圆技巧,又能帮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启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又比如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绘画基本技能,而且对绘画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教师指导绘画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年龄段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点教师可以说"给小鸡喂米",画短线可以说“下雨了”画长线可以说开火车了等等。记得有一次在联系画直线"把小鸡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谢城庚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庚庚,你看你的栅栏有这么大的洞洞,狐狸来了会把小鸡抓走的,多危险啊~快把栅栏装多点,小鸡会感谢你的。"谢城庚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香蕉"中,刘文涵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香蕉是不是坏了呀,坏香蕉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傅老师爱吃的大香蕉好吗,"他立即带劲地涂了起来。 在几学期的让小年龄段孩子在游戏中绘画的实践,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画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1、要尊重幼儿,不去否定幼儿眼中的世界。 2、学会欣赏、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给幼儿创造机会,丰富视野,发挥想象。 关键词:尊重 欣赏 机会 在幼儿园工作这数年来,绘画方面家长反馈最多的就是“孩子老是乱涂乱画,有时又画的莫名其妙”。针对这个问题,我想有以下几种见解: 一、要尊重幼儿,不去否定幼儿眼中的世界 前几天,我们班一位叫晶晶的幼儿,他爸爸气呼呼的拿来一幅画,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画,我接过画一看,画的是一幅春天的景象:一个小娃娃,几只小鸟,太阳,花, 树,山。可是画面上一片蓝色,所有的事物都涂成蓝蓝的一片。我看旁边的小晶晶,他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就蹲下来问:“晶晶,为什么全涂成蓝色了呢,”晶晶认真的说:“昨天,舅舅带我去郊游,我戴了个蓝色的眼镜,看到的东西就是蓝色的~”晶晶的爸爸欣然的笑了…… 这一个简单的事例充分的说明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比我们成人想象中的更加丰富,更加美妙,更加神奇~幼儿的绘画,往往是将自然的物象通过夸张、简化、抽象、想像的形式表达的一种特殊语言,从这种语言中可以充分的感觉到幼儿纯真、充满幻想的特点。某些家长总认为,孩子的画不美观,残缺不全,与实物不符……,进而便开始以成人形式要求幼儿,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不但起不了帮助的作用,反而大大降低和损伤幼儿的作画的积极性~ 二、学会欣赏,鼓励幼儿,增强其对美术的自信心 日常的工作中,或是我们的身边,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孩子兴奋不已的请爸爸、妈妈欣赏自己的作品,而听到的却是“你画的是什么呀,”“腿怎么那么长,”“太阳怎么是黑色的,”“你看那个小朋友画的多好~”等等。试问家长,孩子那么引以为豪的作品,经过您这样的评价,他还敢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吗,他还会拥有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作画兴趣吗,幼儿的画表现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通过对周围实物的感知,从而大胆想像而来的,仔细观察他们的作品,不难发现想像力、创造力远远超越了写实性,显得那样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所以作为家长或是老师,我们没有权利利用成人的标准来扼杀幼儿那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的创造性~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首先要学会肯定,不管他画的怎样,只要他有勇气画上,都应该及时的给予他鼓励和表扬;其次,家长应学会欣赏,从幼儿的角度,欣赏他们点点滴滴的创造~使幼儿始终信心百倍,牢牢抓住兴趣的手,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想像,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 三、给幼儿创造机会,丰富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像力 绘画是创造性的劳动,不能只满足于模仿的提高。在平时,家长应多给幼儿创造机会,有意识的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想像力,例如:晚上散步的时候,“月亮和谁是好朋友呀,”“远处的树像什么呀,”……,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身边的物体,对于幼儿来说,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的知觉刺激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的多,所以,作为家长要常常带幼儿去参观、旅游、郊游等,带幼儿欣赏田野、园林、花园、画廊等,丰富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每次回来,让他们把看到的印象最深的画下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这些形象,使丰富的生活经验体现在美术创作之中~ 总之,孩子在幼儿时期,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最为丰富的时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学会尊重、欣赏、鼓励幼儿,使孩子能在我们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带上想像和创造之翅飞得更高更远……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我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举例:《大象找工作》这一则活动中一开始便以语言故事导入:大象伯伯想找一份工作。一天,他来到一家面包店,做了一只又大又香的大面包。可是面包太大了,谁也吃不了。他离开面包店来到了餐具工厂,做了一只又大又圆的大盘子,可是盘子太大了,小动物们都不喜欢,他只好离开工厂,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喵喵喵„的声音,原来是小猫幼儿园的老师生病了,小猫正吵着要老师呢。大 象伯伯想,我去试试做小猫的老师吧…… 幼儿被故事深深吸引,积极地参与设想、讨论,活动结尾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编成故事结尾,整个活动完整有序,幼儿时而着急,时而兴奋,时而欢歌,他们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 2(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一般美术活动均以老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 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创作前的讨论: 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来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 ——例:“好朋友”这一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老师并不急于出示范例,而是请幼儿上来演示:谁会画人,教师则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孩子的个性。 ?创作后的讨论: 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 ——举例:活动结果让幼儿讨论:哪张画颜色搭配得好,为什么,怎样搭配会更好,这张画和其他画有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创作中的随机讨论: 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创作。如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所画图像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便随机选取二张作品(其中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幼儿随机讨论,哪张更好,你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地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象,使画面更丰满。 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创作潜能 1(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应召唤他向往某种事物,教给他某种东西。可见,教育环境中各种美的因素对 [摘要] 幼儿早期绘画启蒙教育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提高观察、记忆等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的培养, 在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对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以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生命与高扬幼儿个性的基本指导原则。 [关键词] 早期绘画启蒙教育; 幼儿原创性绘画; 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发展 所谓幼儿原创性绘画是幼儿运用可操作的绘画工具, 以简单线条、色彩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并以想像为主的绘画形式, 由孩子独立思考完成, 没有成人的介入。 幼儿原创性绘画的价值就在于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实现了独立探索, 自我创造精神得到了尊重和保护。但是, 在一些幼儿园里, 为了展示幼儿的绘画能力, 不乏教师代笔或指导过多的情况, 这是对幼儿原创性绘画的干预, 对其发展极其不利。教师应能根据幼儿不同绘画阶段的发展特点培养其原创能力。 一、幼儿绘画涂鸦期原创能力的培养 幼儿拿笔乱涂乱画的现象一般会在 1,2 岁出现,在没有教育介入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到 4 岁。国内外的幼儿教育专家们把幼儿早期乱涂乱画的现象称作涂鸦。一般情况下, 2.5, 3.5 岁的幼儿常以自主涂鸦作为一种快乐的游戏。对这种现象家长和幼儿园都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家长期望孩子能尽早地画出具体的形象, 幼儿园也希望孩子能涂涂画画得好一些, 给家长个交代。因此, 出现了种种不利于幼儿涂鸦能力发展的做法。如许多老师总是强调小朋友不要涂到轮廓外面去。我们认为在孩子涂鸦初期这样要求是不利于其大肌肉运动和绘画能力发展的。因为涂鸦初期的孩子以指掌式握笔,单纯由手腕动作产生反复的线条, 眼、脑、手、臂的协调性极差, 线条零乱无力也无秩序。这一阶段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认知颜色的能力, 加强手臂运动的协调性训练。活动时要准备一些大面积的纸, 让孩子放开手去画, 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简单的画面情境, 如在纸上画个单色小动物午睡的画面, 让孩子为小动物的被子涂上漂亮的颜色。这种大面积的无局部轮廓的涂鸦教学有利于提高涂鸦初期幼儿手臂运动的协调性, 同时, 幼儿涂鸦时的情绪可以得到放松, 自由涂鸦的快乐对培养儿童绘画的兴趣也是有利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涂涂画画, 幼儿的手臂运动促进了臂膀大肌肉的发展和腕部运动的灵活性, 这时会自然进入到以手腕旋转为主的涂鸦动作, 因此画面也会出现复杂的涡状形和大小不等的近似于圆形和矩形轮廓的线条, 而且线条较流畅、有力。这时, 教师应顺应幼儿的能力发展, 设计一些以圆形为主的涂鸦活动, 加强手部小肌肉运动和手、手腕运动灵活性的训练。同时, 还要考虑到这时幼儿大脑对图形的认知和表象加工能力也开始发展, 不再满足于以往涂涂画画的经验, 表达客观形象的欲望开始增强,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 可以设计糖葫芦、橘子等圆形形象的教学内容, 从大圆到小圆, 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涂鸦方法, 进一步增强画画的信心和兴趣。 二、幼儿绘画象征期原创能力的培养 3 岁多的幼儿绘画是以抽象的线条和符号作为替代物来象征实体的, 具有非具象性, 无空间概念,忽略次要部分的特征。在这一阶段, 幼儿绘画会出现画面内容关联性差的问题, 画面内容零乱, 所画的物体不遮挡, 同一形象的大小差别也很悬殊。有的教师习惯以成人的观点要求幼儿绘画, 还有的教师让孩子先用铅笔打稿,然后再描线、上色, 这种做法花费时间长, 容易引导孩子过于关注边缘线, 不利于幼儿对整体图象的表象加工。此外, 指导时教师干预太多, 会影响幼儿作画情绪, 不利于孩子独立思维的发展, 更不利于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教学中, 由于班上孩子多, 有的教师习惯关注能力强的孩子, 而忽视那些想法离奇、画得不够突出的孩子, 对那些淘气的孩子甚至不予理睬,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当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 关注班中所有孩子的情绪变化, 因材施教, 并把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与爱观察的习惯作为重点。 在教学中, 教师最好能设计一些让幼儿亲自观察实物和图片的环节, 然后再让幼儿独立绘画。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控制在二十到三十分钟,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绘画心理和能力,多设计一些以幼儿手腕和胳膊运动为主的画圆和波浪线的内容。在涂色方面, 孩子还会出现以前的涂鸦手法, 教师要随时调整孩子的动作, 锻炼其控制手臂的能力, 关注幼儿绘画线条的长短、粗细、力度及流畅程度。在幼儿绘画过程中, 教师还要适当地给予鼓励,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三、幼儿绘画定型期原创能力的培养 对发育正常的 4 岁儿童来说, 其手指、腕、胳膊的运动协调性已经能够达到自由多变 的状态, 大脑对图形的记忆能力也进入了最佳期。这一时期的儿童表达意愿、发泄情感的欲望增强, 但又受语言尤其是文字符号的限制, 不得不借助动作和表象来表达, 图画便是他们最有效的交流形式。因此, 4 岁以后的幼儿绘画兴趣开始明显增强, 他们开始努力将头脑中的表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及情感的发展等也促使儿童绘画内容开始丰富, 幼儿能够通过画面上的形象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想像。这时, 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 获得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同时帮助孩子理解形象的平面图形符号组合规律及变化特征, 多让孩子画一些意愿画和记忆画, 也可以与阅读结合起来, 让孩子边讲边画。教师既要考虑绘画与五大领域的结合, 又要考虑到幼儿绘画发展的个体差异。如女孩喜欢花草等与生活贴近的、颜色漂亮的绘画内容; 男孩喜欢车辆、机器人、恐龙等富有想像空间的内容。在幼儿把握不住事物的特点无从下手的时候, 教师则应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和趣味性的语言或者观看图片的方式, 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与此同时, 教师仍应注重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孩子具备了很好的观察能力, 就能从真实的世界中看到更多的色彩与不同的造型, 对这些丰富的色彩与多样的造型的感知是孩子后续绘画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多带孩子去动物园、广场等地方观察动物、人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 并指导幼儿如何观察。如在观察小猴子的时候, 教师应该选择多个角度引导幼儿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小猴子,帮助幼儿记忆小猴子的各种姿势; 在观察花朵的时候, 教师要启迪幼儿用他们的大脑、眼睛、耳朵、手、鼻以及全身心去感受、发现花朵的颜色、味道、花瓣形状、四季变化规律等。平时, 教师还可以提供大量的优秀图画书给孩子,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当孩子感受平面形象多了, 头脑中储存的图形符号就会自然而然的释放出来, 自主绘画时就会得心应手。 在这一阶段, 随着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 画面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因此, 应为 4 岁以上的幼儿提供八开或四开纸。在这一阶段, 孩子在画面上还不会表现空间, 形象歪歪扭扭, 其大小也是根据空白区域而定。在色彩选择上, 孩子通常也有偏好。教师要因势利导, 根据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来引导其绘画意愿。 总之, 教师在评价幼儿原创性绘画作品时不能是一个标准:即“ 象”与“不象”。如果用成人的观点去指导幼儿绘画作品, 往往会失去幼儿绘画的原创性。我们要注重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尊重生命的角度爱护幼儿的绘画表现。 通过对大班60名幼儿、中班70名幼儿,小、中、大班100位家长,全园15位教师、历年幼儿绘画参赛作品照片的调查,共收回幼儿命题画作业130件、家长调查 问卷 关于教学调查问卷关于员工内部调查问卷员工内部调查问卷基药满意度调查问卷论文问卷调查格式 94份、教师调查问卷15份,观看了教师绘画教学活动5个、家长“读画”活动一场,搜集了历年幼儿参赛作品照片26张。调查结果为: (一)幼儿绘画作品现状 1、从中班、大班幼儿命题画《美丽的大森林》调查得出:作品缺乏童趣、新意,普遍存在形象概念化问题。比如画太阳,都是画一个圆圈,四周几条光芒;画树都是一个树干加一个大圆树冠;小动物的形象也非常划一等。又如用色上,天空全涂湖蓝色,太阳涂红色,树干涂褐色等。再如构图上,中班孩子和大班孩子没有多大区别,大多表现为零散式和一字排开式。这种概念化的作品并非真正的“儿童画”。“儿童画”是指儿童自发的无规范的没有任何限定的能表现孩子观感、思想、感情和想象的创造图象。 2、从孩子的参赛作品看:92.3%的作品线条工整、形象概念化、构图成人化、配色成人化。经了解,这些作品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幼儿只是依样画葫芦。其间,也了解到有幼儿因每张作品画数次,每次画上几小时而厌倦画画的。 (二)教师绘画教学现状 从教师的调查问卷、集体绘画教学活动中得出: 1、选材:80%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60%的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2、绘画形式:装饰画、临摹画较多,想象画偏少,写生画更少。 3、儿童画的认识:53%的教师知道什么是儿童画,34%的教师理解不透彻,13%的教师认为只要是儿童作的画就是儿童画。 4、教学模式:13%的教师比较注重让幼儿充分感知所要画的物象后再让幼儿创作,并作适时指导;20%的教师有“放羊式教育”的倾向;67%的教师是先重点示范后请幼儿依样画或在范画的基础上让幼儿展开想象,期间可看到许多孩子交头接耳的看别人想象出的形象,然后再加以模仿,一个班内也只有近乎15%的孩子能有自己的一点想象。如中班《瓶盖变变变》(利用瓶盖的各个面滚、按等法作创作性的印画),本来想法很好,选材也取决于生活,可教学中教师作了长达20分钟的示范讲解,然后再让幼儿印画,由于孩子对示范的几个印画法印象太深,以至想不出其它的印法来,局限了孩子的思维。 4、教师的评价: 对画面的评价:100%的教师认为色彩鲜艳、明亮,造型“大、多”,布局“满”才是一幅好画。 在教学中的评价:多为完成作品后评价,也有绘画过程中评价,但评价语指导性启发性不够。同时,也发现对每个孩子评价的标准是统一的,没有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三)家长对儿童画的认识与指导现状 从家长的调查问卷、“读画”情况和家长来接孩子时对孩子作品的评价语中得出: 1、对儿童画的认识:95%的家长说不出什么叫儿童画,都认为只要是儿童画的画就叫儿童画。 2、评价画的标准:90%的家长认为画得像,画得干干净净就是好画,甚至对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有个中班的孩子用稚嫩的笔画了一群建筑,有许多房子的式样还是自己设计的,老师真为他高兴,可妈妈看见了不高兴地说:“你的房子弯弯扭扭的快要倒了,不会画直一些吗,”弄得孩子很委屈。 3、家庭美术指导:100%的家长买了一些简笔画书籍,其中73%的家长让孩子涂色、临摹;27%的家长会重视让孩子偶尔画画身边的事物。63%的家长会关注孩子的作品,能常坐在孩子身边看孩子画画,也会问问孩子画了什么。 37%的家长只会偶尔过问孩子的绘画活动。 四、原因分析 出现以上现状的根本是教师和家长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影响,对幼儿绘画教学存在诸多认识误区,以及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底下所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一)家园认识上存在误区 1、重技能轻情感 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缺少对美术本体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不明白美术教育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培养孩子从小建立良好价值观、发展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他们不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目标,压抑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童真表露,导致幼儿的美术活动机械、枯燥。同时,市面上泛滥的简笔画倍受家长的青睐,常买来在家中让孩子临摹,每户家庭都有3本以上此类书籍。日复一日,孩子们眼中的花草鱼虫、建筑人物造型均被定型了。这些都导致了孩子的画面形象出现了概念化的现象。 2、重作品轻过程 许多家长和教师有时也关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但常常用成人的 眼光,把幼儿美术作品“效果”的好坏,当作美术活动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与情绪流露。特别在参加“幼儿美术比赛”的过程中,为了得奖,让幼儿照搬照抄成人的想法和画法,孩子的美术活动充满成人强加的功利性,再无创作与表现的快乐。长此下去,孩子对绘画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创作了,所以表达的画面也就愈加呆板无生气了。 3、重灌输轻指导 大部分教师重视先把“范画”灌输给孩子,忽视了绘画前的观察指导,绘画中、绘画后因人而异的适时评价指导。即便有一些评价,但评价的标准大多是“像不像”;评价的形式大多是完成作品后集体展示,教师讲评;评价的语言大多是 “很美”、“很像”、“真难看”等。不会根据美术教育特征,从孩子所表达的美术语言切入加以针对性指导评价;评价的面很窄,往往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相对具有造型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孩子发展的纵向性和个体性。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方法习得、技能技巧的提升、审美能力提高都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重计划轻随机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过分强调选材的计划性,从而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和发展,常出现选材脱离幼儿生活,内容不能引起幼儿兴趣等现象。这就严重违背了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使幼儿的思维和创造才能受到压制,儿童成了教师思想的复制“机器”,幼儿的画面也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5、重绘画轻欣赏 美术欣赏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不断的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审美趣味,丰富想象力 ,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有助于幼儿的绘画表达。而在幼儿园的教材中很少出现欣赏内容,教师也因怕麻烦在平时只重视绘画活动而不重视开展欣赏活动,只是公开 活动时,才会去尝试搞欣赏活动。这就有碍于幼儿丰富的绘画语言的习得,使幼儿的绘画水平提高缓慢。 (二)教师业务上存在欠缺 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大都是非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自身的美术修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名画、儿童画的欣赏解读、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如:何为儿童画,何为形式美,儿童的绘画年龄特点又是什么,等)都非常缺乏。再者,在传统教学思想的阴影下缺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甚感很难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观念转变为行为可谓举步维艰。种种原因导致教师绘画教学业务底下。 五、对我园绘画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 爱护童心、潜心探究 许多绘画大师之所以非常看重儿童画,就在于从画面上那些纯真烂漫的构想、稚拙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配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联想,从而对自身的创作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应该爱护孩子的这份童心,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同时要以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将转变的教育观念转化到幼儿绘画教学的实践当中。 1、丰富感知,激发创造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首先,应多引导孩子感受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带他们欣赏春暖花开、大地飞雪,观察校园里放风筝、做游戏。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次,引导幼儿观察民间的美。如元宵庙会、迎娶新娘、十里红妆、前童古镇,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中联想出许多往事传说,产生创造的欲望。然后,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接着加以创作。同时,也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断丰富幼儿感知。这样,幼儿的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 2、鼓励创造,积极表现自我 幼儿绘画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单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伦”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 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拓展思维,注重因材施教 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应鼓励幼儿打破常规,超越常理,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例如:孩子们在画雨时总是画一些斜线和点点,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春雨是什么样的,”“雷雨是什么样子的,”“春雨是什么色彩的,”当孩子们笔下的雨呈现各种形态、出现五彩缤纷的色彩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和害处,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样孩子们纸上的雨就千姿百态、活灵活现了。在此期间,教师在指导中还要注重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4、正面评价,追求成功体验。 只拿“像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只能伤透孩子的心。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新《纲要》提出,“我们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评价幼儿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幼儿画中独特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以“读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我们还要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管理重视、提供便利 1、环境: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对幼儿园的室内、走廊的墙面色彩、装饰等作适度调整,使其更具美感,设立幼儿画室和幼儿画廊,增强孩子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表现欲; 2、外出:为孩子作画前外出观察、体验提供便利;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机会。 3、作画工具及材料:提供多种纸张、画笔及颜料、画板等。 4、教师美术资料库:建立美术资料库,包括各类美术杂志 、书籍,电脑软件,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丰富教师的美育知识; 5、参赛:不以功利性的心态对待各幼儿绘画比赛,严格把握美育目标,让孩子在教师适度的指导下创作真正的儿童画。 (三)家园合力、共同提高 1、在教学上,一个好的教师不会迎合揣摩家长的心理和喜好。他宁可让家长误以为教师没有教画像的本事,也不会把影响孩子一生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教给孩子。一个称职的儿童美术教师,应有自己的专业及很高的审美能力。懂的心理、生理教育,喜欢孩子,热爱儿童美术教育事业。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欣赏水平,并能与家长有益沟通,转变家长落后的观念。 2、家长则不要再让幼儿一味的去临摹简笔画了。可以试着让孩子多画一些他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比如:逛超级市场、看演出、我睡觉的地方、妈妈洗衣服、过生日等。在这里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启发孩子把应画的事想的周全些,帮助孩子把想象变成形象,而不能替孩子想。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家长不能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孩子,让孩子大胆地去画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当孩子一幅画完成后拿着画让家长看时,家长只管表扬、肯定、鼓励就行了,也不要在看孩子的画时老是提出某某画的好,孩子心里就形成了一种印象,孩子为了让您高兴就会去学其他的画法,在学会这些的同时也失掉了自己的个性。而有个性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总之,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是发展孩子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创造意识,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张扬个性的舞台,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认清存在的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对孩子发展带来的弊端,从而潜心投入、家园合力参与幼儿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本文档为【与家长朋友谈谈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2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7
浏览量: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