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作 杜甫_登高_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_付振华

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作 杜甫_登高_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_付振华

举报
开通vip

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作 杜甫_登高_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_付振华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作 杜甫_登高_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_付振华 名作述评/rbhz@163.com 杜甫《登高》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 ?付振华 杜甫《登高》是传颂千古的名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一直保留的篇目。但正因为知名和重要,教学中反而容易出现一些习焉不察的问题。故综述历代研究状况,并给出教学建议,以为参考。 一、对《登高》情感意蕴的分析 关于《登高》所包含的久客思乡、老病悲秋的情感内容,向来没有大的争论。但在具体分析中,仍然有些值得珍视的意见。 首先,此诗的格调不是悲哀,而是悲壮。萧涤非认为此诗“虽是一首...

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作 杜甫_登高_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_付振华
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作 杜甫_登高_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_付振华 名作述评/rbhz@163.com 杜甫《登高》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 ?付振华 杜甫《登高》是传颂千古的名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一直保留的篇目。但正因为知名和重要,教学中反而容易出现一些习焉不察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故综述历代研究状况,并给出教学建议,以为参考。 一、对《登高》情感意蕴的分析 关于《登高》所包含的久客思乡、老病悲秋的情感内容,向来没有大的争论。但在具体分析中,仍然有些值得珍视的意见。 首先,此诗的格调不是悲哀,而是悲壮。萧涤非认为此诗“虽是一首悲歌,却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壮;不是消沉,而是激动;不是眼光 1 狭小,而是心胸阔大。”?他从总体上准确地把握了此诗的情感、境界。罗宗强则解释了悲壮感形成的原因在于壮伟的景物描写。 ? 和骄傲、渺小和伟大是结合在一起的。 最后,此诗包含丰富的哲理意味。这可以分两层来看。第一层是伤逝之叹。陈贻焮说“颔联写落木无边、长江滚滚,悲秋、伤逝之叹固深”。?所谓“伤逝”,就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杜甫见叶落水流而感慨盛唐的繁华、个人的壮年都无情地消逝了,一切都不能停驻。第二层是永恒之思。葛晓音承接陈先生的话题,进一步点明:“秋气是那样无情,催促着注定要消逝的事物快速逝去”,而“宇宙和生命又是永恒的,正如这长江水不停地流去,却永远也没有流尽的时候。”?这已经不仅是“伤逝”,还有在“永恒”面前所感到的错愕,以及意识到个人渺小生命为一个更大的自然的生命所裹挟时的感动。这明显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 二、关于《登高》是否有艺术瑕疵的争辩盛名之下,必多非议,指摘《登高》艺术瑕疵的言论所在多有,辩护意见亦随之而起。 其一,此诗起结是否臃肿累赘的问题。指摘者如明人王慎中说:“起结皆臃肿逗滞,节促而兴短,句句实,乃不满耳。”?明人胡震亨也说:“无论结语膇重,即起处‘鸟飞回’三 2 字,亦勉强属对,无意味。”?而为杜甫辩护者则认为此诗节奏多变、文气贯通,并无问题。如清人施补华说:“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因为四联张弛有度,故虽通篇对仗而不使人觉得单调笨拙。清人范大士说:“通首都是 訛輯清对仗,而以浩气往来,只觉悲凉,不嫌呆板。”輥 其次,此诗意欲表达的,不是一时之简单咏叹,而是一生之复杂感慨。陶道恕说:“诗到此(按:指颈联)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葛晓音则更加明白地指出颈联将“这种种人生最凄凉的境况都集于一身”,“这一联是总结诗人毕生的悲秋之苦”。 ? 这当然就不是即景抒情,而是将 一生中所蓄积的一腔悲愤都喷薄而出了。 再次,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傲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认为杜甫“绝不向环境与命运屈服:‘百年’句象征性地突现了在漫长的时间、广漠的空间里他那高居于凡庸之上的虽则是病弱的孤傲身影。”?因为暮年多病而强登高台这件事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兀傲的精神,而在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的映衬下,诗人的形象正如陈子昂在《登幽 3 州台歌》中自我刻画的那样,孤独 人边连宝说:“二句只十四字,写六事而不嫌其 訛輥 累重,气胜故也。”輰两人都指出因为有贯通的文 气、饱满的意兴,所以对仗虽多而不呆板累赘。 备课?设计 61 2014.3 其二,颔联、颈联有无冗字可删的问题。宋朝以来,有人主张“无边”“萧萧”“不尽”“滚滚”“万里”“百年”等字是无谓凑字,应加以删削。而反对者认为此诗的精神气度恰恰是依赖这些文字才得以显现。如宋人杨万里说:“二句亦以‘萧 輥訛 又清人黄叔灿说:“次萧’、‘滚滚’唤起精神。”輱 第一,就是唐人七言律第一是否属于此诗,在学者间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代表性的,一是宋人严羽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 訛輦 ,二是明人杨慎说“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一”輮 輦訛 。对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輯 此,胡应麟辩驳说:“二作兴会适超,而体裁未 4 訛輦 密;丰神故美,而结撰非艰。”輰就是说,这两首 联着‘无边’、‘不尽’四字,悲壮中更极阔大。盖 訛輥 不如此,振不起下半首。”輲指出四字兼具开拓诗 诗律法不如《登高》严整,写作难度也较小。 清人杨伦略退一步,称《登高》:“高浑一气, 訛輱 但即使在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輦 境与提领后文的作用。今人万云骏说得更清楚:“这四句头上各截去两字,就失去空间与时间的 輥輳 联系,变得十分干瘪,瘦得难看,像个瘪三了。”訛 杜集中,七律第一(或杜律第一)的归属也仍然是个问题。如清人吴农祥评《九日蓝田崔氏庄》: 輦訛 清人李因笃说《闻官军“此诗毕竟杜律第一。”輲 语含幽默,而切中肯綮。 其三,此诗尾联是否词竭、力弱的问题。指摘者如明人王世贞说:“吾甚爱‘风急天高’一 輴訛 应是指尾联显得颓唐落魄,难章,结亦微弱。”輥 5 收河南河北》“为七律绝顶之篇”。 輦訛輳 清人黄生 说:“若以本集较之,‘花近高楼’正声第一,‘城 訛輴 尖径仄’变声第一。”輦是以《登楼》为正体第一, 继悲壮的秋景抒写。清人纪昀引沈德潜语说: 訛輥 应是指“归愚谓‘落句词意并竭’,其言良是。”輵 以《白帝城最高楼》为拗体第一。同是黄生,又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 輦訛輵 尾联再无生发余地,缺少余韵。这样说并非没有几分道理。明人胡应麟则积极为杜甫辩护,他说:“又曰此篇结句似微弱者。第前六句既极飞扬震动,复作峭快,恐未合张弛之宜;或转入别调,反更为全首之累。只如此软冷收之,而无限 訛輶 悲凉之意,溢于言外,未为不称也。”輥他设想了 明人王世贞 的观点则较为折中,认为应该在《九日蓝田崔氏庄》、《登高》、《秋兴》(其一)、《秋兴》(其七)四首各有优缺点的诗中求得第一。评价分歧,不一而足。 6 平心而论,上举诸诗都是唐诗中第一流之作(沈佺期之作或者例外),很难强分高下。正如胡震亨所说:“吾谓好诗自多,要在明眼略定等 輦訛 差,不误所趋,足耳。”“何必取宗一篇,”輷“略定 輶訛輦 总之,各家之 结尾的另外两种可能的写法:一是完全保持前六句的格调,则缺少变化;一是完全改变前六句的格调,则破坏了诗意的完整。依他的理解,此诗结尾乃是延续着前文的语势,而做了弱化处理,正是如此,才益加显出无奈和凄凉。 总之,指摘者往往只凭印象肆意生发,其结论基本不可取;但他们也提出了引人思考的问题,刺激了辩护者对此诗艺术特点的深入分析。 三、关于《登高》诗史地位的讨论 在讨论此诗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形成了另一个有趣的学术话题:此诗是否为杜集律诗(七律)第一、唐人七律第一或古今七律第一,话题的核心指向此诗的诗史地位。 关于此点,耳熟能详的说法是明人胡应麟的两句话:“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 訛輷 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輥然而,不说古今七言律 7 等差”就是分出哪些是第一流、哪些是第二流,而不一定要选定何者第一,何者第二。读诗是为了欣赏或是借鉴,不是为了排行,强分等次,不仅没有确定性,也没有必要。在今天看来,古人这些言论的意义主要在于为我们比较不同诗篇 訛輮 的艺术特点提供了启发,輧从中或可看出古今文訛輯 但《登高》是否杜集七律第一、学观念的演变,輧 唐人七律第一或古今七律第一这一问题本身,不妨视作一段趣味性大于学术性的佳话。 四、《登高》的教学处理 有关《登高》的教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较多,以下举有代表性的加以评介。 1.稳中有新的单篇教学。韩军以深情的朗 62 备课?设计 名作述评/rbhz@163.com 诵示范,强调要深入创作情境,感同身受地面对作品。 輰訛輧 把“落木”解释为“凋落的树木”都是说不通的,最后引述林庚《说“木叶”》的相关论述,可见这个问题早有精彩的解答。 五、我们的教学建议 结合历代研究状况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我们提出如 8 下教学建议: (一)读———诵读切入,整体感知。以诵读切入此诗的教学是比较简便而有效的。诵读前应提示两点:一是要在诵读中整体把握此诗的风格(是“悲壮”而非“悲哀”),并体会诗人的感情(老病思乡);二是要注意四联格调的变化,诵读的语调也要相应调整(大体是“匆促凄凉—寥廓苍茫—沉雄顿挫—无限悲抑”)。诵读过后,应就这两点提问,为以下的赏析打下基础。 (二)赏———名联警句,深入领会。可以先梳理全篇的结构层次(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而写景是一、三句写山,二、四句写水),然后就颔联、颈联重点提问、讲解:1.“落木”能否换成“落叶”,(“落木”从屈原《湘夫人》的“木叶”转变而来,更古雅,更有体积感,更能显出悲秋的沉重心情。)2.“萧萧”“滚滚”有何艺术效果,(不只写出叶与水之“声”,也写出叶与水之“形”——“萧萧”显出落叶众多,“滚滚”显出江水浩— 大;不仅写出秋之“形”,也写出秋之“神”———既萧飒苍凉又寥廓壮大。)3.宋人罗大经说颈联“十四字中有八意”, 輨輰訛 輨訛輯 这堂公开课很有感染力,得到了很高的 评价。但这堂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让读者化身为作者的 9 说法过于绝对,让今天的中学生化身为唐朝的杜甫尤其不可能;一是以悲咽的《二泉映月》为悲壮的《登高》的朗诵配乐也不妥。张永 訛輱 庆的课輧不乏亮点,尤以细致的分析见长,也有 两相比照,刘老师的 新见解基本可以判定为望文生义。 一些小问题。如辨析“啸”不能改为“啼”,因为“啸”字“悲中有壮”,但实则是“啸”字从侧面写出了风声之迅疾。再如学生把杜甫不能饮酒的原因归结为“心事重重”,张老师也表示了肯定,而学界一般的看法是杜甫此时是因肺病而戒 訛輧 几个层次设计得也很好,只酒。付洪霞的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輲 是最后归结到杜甫的爱国情怀,不免人云亦云。笔者以为只可说杜甫的身世处境与国家状况有关,凄凉的秋景描写也隐约象征着国家命运,但这都很难坐实到爱国情怀上。 2.瑕瑜互见的“对比”教学。刘欣友、李佩龙 訛輳 ,应该说是具将《登高》与陆游《书愤》对比教学輧 有眼光的,只是没能清晰地指出两首诗的差异。《登高》虽也有关于国家命运,但那是“隐”的,《书愤》则显示出强烈的用世之心;格调上,《书愤》也比《登高》明朗得多。纪 10 勇、时剑波列出了两种新颖的教学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方案A(“三秋图,杜甫心”)是着眼于情感内容,方案B(“句句皆奇,字字皆奇”)是着眼于艺术技巧, 輴訛輧 分别看都是很出彩 的,但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是不能只取一方面来讲的。王洪涛将《山居秋暝》与《登高》二诗并置 訛輵 进行比较阅读,輧这是比较可贵的尝试,但问题 这个分析你怎么看, ( ppt 关于艾滋病ppt课件精益管理ppt下载地图下载ppt可编辑假如ppt教学课件下载triz基础知识ppt )(分析很精彩,但也存在不足,即颈联十四字呈现给读者的并非是孤立的八层意思,而是一股感情的洪流,是悲叹暮年老病漂泊而兼具追忆平生的意味,拆开讲解就破坏了诗意的浑成。)4.有人说“无边”“不尽”“万里”“百年”等字是无用的“冗字”,你怎么看,(这些字并不是冗字,去掉这些字就丧失了阔大的时空感,并且丧失了悲凉感慨一唱三叹的意味。) (三)辨———对比辨析,杜诗小结。此诗在教材中位列《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之后,将三首诗的起结、对偶、意象、风格做比较,设计以下表格对杜诗的教学做小结: 备课?设计 11 在于二诗风格差异过大,不是合适的比较对象。 3.两个罕见而饶有趣味的论争。一是:李红 莲以押韵和平仄为理由解释“不尽长江滚滚来” 訛輶 基本说得通。而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去”,輧 文晓琴则从“来”字比“去”字更有蓄积感,因而 訛輧 就显更有气势和力量的角度重新进行了解释,輷 得更加深入一些。二是:刘永铮老师提出一个见解,认为“落木”并非落叶之意,而是“凋落的树木”。 輮訛輨 而颜春峰老师指出多种辞书都有“落木” 为落叶的解释,从用例、语法、格律等多方面看, 63 2014.3 起结对偶分布以写景起笔(平),首、尾不对,以风景作结(虚)颔、颈对偶 意象疏密疏朗疏朗密集 风格沉郁顿挫,偏向悲伤沉郁顿挫,偏向悲怨沉郁顿挫,偏向悲壮 页,罗仲鼎校注,齐鲁书社 秋兴八首(其一) 12 1992年。 輵訛輥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第633页,李庆甲集评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咏怀古迹五首以写景起笔(骤),首、尾不对, (其三)以想象作结(虚)颔、颈对偶 登高 以写景起笔(骤),通篇对偶, 以自我形象作结(实)首联句内自对 輶訛訛輦輷訛胡应麟《诗薮》第輰輥輥 关于对偶可顺带温习律诗特点,关于起结和意象疏密可顺带提出前人对《登高》“起结臃肿”“尾联力弱”的质疑并加以分析,最后归结到《登高》是典型的“沉郁顿挫”风格上。 95-9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輮訛严羽《沧浪诗话校释》第197页,郭绍虞輦 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輯訛輦杨慎《升庵诗话》,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 续编》第834页,中华书局1983年。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第301页,人民文 学出版社1979年。 輱訛杨伦《杜诗镜铨》第842页,上海古籍出輦 版社1980年。 ?罗宗强《李杜论略》第203-204页,内蒙 13 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輮訛輧孙绍振《唐人七律何诗最优》,《福建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第591页,上 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輯訛輧周勋初《从“唐人七律第一”之争看文学 观念的演变》,《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葛晓音《杜甫诗选评》第186-187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輰訛輧韩军《〈登高〉课堂实录》,《中学语文教 学》2001年第7期。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 (中卷)第2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联合出版2007年。 輱訛輧张永庆《〈登高〉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 学》2009年第6期。 輲訛輧付洪霞《〈登高〉教学案例》,《新校园?理 论版》2013年第3期。 ?陈贻焮《杜甫评传》第1029页,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年。 輳訛輧刘欣友、李佩龙《〈登高〉微型教案》,《中 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7期。 14 訛?輷輦王世贞等评《五家评本杜工部集》卷十 二,道光卢坤刻本。 輴訛輧纪勇、时剑波《〈登高〉教学设计》,《中学 语文教学》2008年第1期。 ?胡震亨《唐音癸签》第81页,古典文学出 版社1957年。 輵訛輧王洪涛《〈山居秋暝〉〈登高〉比较阅读实 录》,《语文建设》2009年第2期。 ?施补华《岘佣说诗》,见丁福保辑《清诗 话》第99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輶訛輧李红莲《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7期。 輯訛輥訛輦輲訛輦輲輳訛輦訛輦輴輵訛转自孙琴安《唐七律诗精评》輥 第90、90、72、86、97、143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輷訛輧文晓琴《也谈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 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7期。 輰訛輥边连宝《杜律启蒙》第405页,齐鲁书社2005年。輱訛輥转自王构《修辞鉴衡》卷一,丛书集成本。輳訛万云骏《试论杜甫的七律》,见唐代文学輥 论丛编辑部编《唐代文学论丛》(第三辑)第115页,陕西 15 人民出版社1983年。 輮訛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文教学》輨2005年第8期。 ——与〈说輯訛輨颜春峰《论“落木”的词义和诗意—“落木”〉商榷》,《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3期。 輰訛輨罗大经《鹤林玉露》第215页,中华书局1983年。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輴訛輶訛王世贞《艺苑卮言校注》第176-177輥輦 210097) 64 备课?设计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6
本文档为【杜甫的登高望远诗作 杜甫_登高_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_付振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9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