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举报
开通vip

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试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考 生 姓 名 专      业 准 考 证 号 指 导 教 师 通 讯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电 子 邮 箱 联 系 方 式 二○一三年十二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

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试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考 生 姓 名 专      业 准 考 证 号 指 导 教 师 通 讯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电 子 邮 箱 联 系 方 式 二○一三年十二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中文摘要 会计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通过对企业的监督和核算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是人们有明确目的的社会行为,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一切经济管理都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任何事物的产生都离不开其生存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也同其存在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还没有对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反映。因此,在充分考虑资源型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现行的相关会计核算体系中应该设置具体的核算科目,来反映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会计环境与会计报告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必然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总体目标。作为企业,也都将经济效益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竭力从企业内外部,特别是企业内部,在经营中通过诸如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预测、调查、控制等方面寻找措施,提高经济效益。中国会计学会也曾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本文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容和实质进行分析,结合会计的的基本职能,对如何充分发挥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进行了解析。同时思考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更好融合的方法和途径,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会计 会计监督 经济效益 关系  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经理效益  管理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arriv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has improved social productivity greatly, have brought the limitless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o enterprise too. How to realize the fast enlargement of enterprise's business scale and high growth of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selecting the superior and eliminating the inferior, choose risk little, profitability strong investment project and adopt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a key to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control in the enterprise.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of accounting object is the basic theory and materialize and is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port. Account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 but also the core of constructing accounting standards.Accounting control strengthen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to enterprises to further know inside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business efficiency, construct inside enterprises the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is a new " accounting law "<>Wait for regulation to important task that enterprise put forward one of, it is enterprise that meet new competition situation, urgent need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business risk too. Construct enterprise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 must problems such as accounting control goal, content, method,etc. further investigate to enterprise, analyze its existing problem and reason, thus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ompletion meas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in an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elements comparison to find out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lay their advantage. Hope to our country accounting elements of improvement of the foundation keyword :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The problem exists; Improve the measure 目录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3 1、概述...................................................................................................................5 2、会计的定义和特点...........................................................................................5 1.会计的定义.......................................................................................................5 2.会计的职能和特点...........................................................................................6 3、企业经济效益.................................................................................................10 1.定义.................................................................................................................10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10 4、会计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11 5、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2 1.几种观点和看法..............................................................................................13 2.会计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3 6、会计与利润管理..............................................................................................15 7、会计与价值增值..............................................................................................17 八、会计与社会环境..............................................................................................22 1.现代企业会计的宏观社会环境......................................................................22 2.现代企业会计的围观社会环境......................................................................24 3.现代企业会计与社会环境的辩证统一..........................................................24 九、会计与职业道德..............................................................................................26 十、会计综合效益解决方式..................................................................................26 结束语......................................................................................................................30 参考文献..................................................................................................................31 一、概述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极大的发展,经济管理学的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发展,财务会计演变得更加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通用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直接的因素,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处理好产、供、销三个阶段的资本循环。会计对企业资金的运动甚至是整个经济活动进行可靠、详细的计量、确认和报告;对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反映同时体现出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会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管理活动,相对于个人,它更是当今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要手段。在对数字日益敏感的今天,强大的会计结算对企业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毕马威、普华永道等国际会计大公司纷纷登陆中国,表明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会计的重要性。合理的会计结算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成本、精确财务的各个指标、提出发展方向,更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给企业、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明晰会计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 二、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1.会计的定义 字典中对会计的定义有两种,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2:是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本文论述的当然是前者。 会计是站在经济管理活动的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反应和控制,以求达到保证会计信息的护法、真实、准确、完整为目的一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详细、真实的财务资料,并参与抉择,力求创造最佳的企业经济效益。 (2)会计的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和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和检查、考核、分析会计资料等几项内容,而最重要的则是对企业进行财务事物管理。 2.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当然,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会计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 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 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会计核算职能:537 5:五个环节-确认、计量、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计算、报告 3:三项工作-记帐、算帐、报帐 7:七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是指:从数量方面完整,连续,系统地对已发生和已完成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记录、计算和分析.为管理提供信息。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和调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以使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并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 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使得企业能有效地掌握好收支进度、对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给单位增收节支起到关键的作用,是企业实现资金效益最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部分,但与其它经济监督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会计监督既有经济监督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合法性。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国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二)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三)综合性。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四)及时性。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这是其他经济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不可比拟的。因为这些监督是滞后性监督,及时性比较差,发现问题比较迟缓。而会计监督信息反映快,发现问题早,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五)双重性。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中的常见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中的问题及成因。 会计核算过分体现领导意志,会计监督形式大于实质。 “利益最大化”永远都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会计核算成为不只是单独而客观地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往往首先要服从于企业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意志。由经济和政治的不可分离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面对国家相关部门的各种考核,其经营成果及考核结果往往主宰了经营管理者的政治前途和个人利益;而“利益最大化”原则又是私有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利益最大化”在私有企业中却不是等同于“利润最大化”的,因为“利润最大化”首先面对的是多缴税款,多缴税款和“利益最大化”往往对私营企业主而言是对立的。因此,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在利益面前,会计核算往往更多地体现了领导意志,国有企业往往扩大经营成果,而私有企业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做到“利润最小化”,甚至是亏损核算,会计监督必须要让位于利益,那只能是会计监督形式大于实质。 2.内部监督体制陈旧,会计监督有心无力。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会计人员受主办会计或财务负责人监督,主办会计或财务负责人受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监督。在这种模式下,计划经济时代常有国家监督作为有力的补充,每年“三大”检查都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会计处理中的问题,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国家组织的“三大”检查体制已取消,而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各级财政部门因忙于会计人员资格审验和后续培训,无力到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内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失去了外部支持以后,在上级监督下级的体制下面,只能是绝对服从领导意志,相应的会计人员法律保护设置不充分,甚至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我国当前的《会计法》和相关法律对逆向监督的相关规定不完善,对弱势一方保护不力,致使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有心无力。 3.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低下,综合能力下降。 会计人员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不明,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职业纪律松散是整个会计行业极其普遍的问题。 在当前会计人员极度富余的情况下,拥有一份会计工作也实属不易,很多会计人员都倍加珍惜,以致不少人把聘请他们的企业当作“衣食父母”,企业养活了他们,当以全部力量回报企业的“知遇之恩”,工作中极端盲从,一切按上级的意志办事,即使是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也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为了企业和自身的一点利益不但不坚持原则,还殚精竭虑地为企业做假出谋划策,全然不顾法律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尚有一部分人根本不具备会计资格也应聘于中小企业中,不但对会计法规不熟悉,甚至使用的会计科目都是七八十年代会计制度中的科目,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往往“牛头不对马嘴”,混乱不堪;帐薄使用更是五花八门,该用装订本式帐薄的用活页式帐,帐务处理错误也不规定更正方法,直接撕掉帐页重来;有的帐簿上全年看不见一个“本月合计”、“本年累计”。帐务处理帐表不清,帐证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白条抵库、凭空收入的现象也不是少数,严重扰乱了会计秩序。 企业会计的国家监督中的问题及成因。 《会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及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明确企业会计国家监督的职能部门,各部门依法定职权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但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各行其使,相互完全独立,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不少。 1.国家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力量簿弱,理论和实际脱节。 《会计法》虽然明确了行使会计国家监督的职能部门,也明确了财政部门对会计账簿设置,会计核算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等环节行使监督职权。但对财政部和其他部门行使监督职权的协调性、统一性没有详细的规定,会计的国家监督所涉及到的各部门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督体系。从各部门的职能范围看,财政部门平时接触企业会计核算很少,基本上没有针对企业的会计检查,却担负着会计国家监督的主要职责;国家审计部门主要担负财政资金的审计,对企业的审计活动也少得可怜;金融部门也仅对贷款企业进行偿债能力的评估,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基本没有;从实际工作来看,税务部门是接触企业会计核算最多的部门,也是对企业会计核算最了解的部门,但其职能仅限于纳税事项的管理,对日常会计监督不行使职权。行使主要监督职权的财政部门因忙于会计资格的审验和后续培训,用于日常会计监督的力量相当簿弱,甚至没有。在监督机构的设置上,除财政部门设有专门的会计监督机构外,其他部门都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在相互信息交换上,至今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共享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以致信息不能共享,力量分散,监督不力。 2.日常监督制度未建立,监督责任未落实,会计监督停留在法律和文件上。 《会计法》虽然明确了会计国家监督的职能部门,但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监督机制,相关法律对会计国家监督的形式、程序以及使用何种法律文书都没有具体的规定。“三大”检查取消以后,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监督仅停留于会计人员资格的审验和培训,对会计人员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即使会计人员在企业严重违法违纪,财政部门也无心了解,只要到期将会计证交财政部门盖章检验即可,这样的管理体制也极大地放任了会计人员违纪违法。 另外,财政部门对企业聘任会计人员没有进行适时监督,各级财政部对自己辖区内的企业聘用会计人员未进行任何监督,企业聘任会计人员也从不报财政和相关职能部门备案,以致不少财务人员无证上岗,相关部门对各企业聘任了多少会计人员及会计人员的具体情况是一点也不了解。会计人员在企业的流动来去自如,是好事也是弊端,不利于会计人员的管理和责任追究。 三. 企业经济效益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脚步总是跟不上人类对物质资料的追求。二者之间产生的矛盾便促成了社会的进步。尽可能大地取得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和追求。所以,只有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才能让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由此看来,经济效益的本质是: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大的物质财富。而经济效益的内容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1.定义 经济效益就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简单的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任何企业都是逐利的,追求经济利益始终在企业的经济过程中占据首要位置。而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对企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1.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2.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4.从企业自身而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了保障,可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本来进行投资和扩张,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 四、会计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任何社会制度下的人们组织生产,管理生产都要讲经济效益。而会计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一)、会计的正确反映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会计是利用价值形式和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及其成果迸行核算的,既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也是为了对未来的经济状况进行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所以说,会计是和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所以,企业要想真正的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整顿好会计的基础工作,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只有加强会计监督,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监督,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财务计划、财经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会计监督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堵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漏洞,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工作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通过自身的工作,通过企业的收入和支出,通过检查各项综合性指标的执行情况等渠道去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结果。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及时检查财经制度执行情况,不乱摊乱挤成本,合理运用资金,合理储备物资,提高生产效益,缩短生产周期,加强市场预测,克服盲目生产,减少库存成品积压,疏通流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只有实行会计分析,才能找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会计分析是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余、成本、利润等一些价值指标体系,去考核企业对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从而客观地评价某一时期的经营状况,提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和措施一般来说,会计分析可通过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对比去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本期与上期或先进水平对比[3],去分析企业本期生产经营活动的好坏,找出与兄弟单位的差距等对发现的间题再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就能鉴别工作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四)、只有会计参与经济预测和决策,才能防止失误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山单纯生产型逐步转向了生产经营型,这就使企业的经济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要改革,要推出名优新产品,就必须进行预测前景,然后才能进行决策。做这项工作是离不开会计的,因为会计工作具有信息灵,接触面广,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特点;还可以利用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大量经济数据,结合其它有关资料,如统计资料、业务资料、生产记录本等,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做出比较正确的估价,从而使企业决策不致于出现大的失误,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搞经济核算、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离不开会计。具体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建立健全以产权明晰、权债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取能,改进和张化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法制严明,公平竟争的市场体系。都离不开会计、而且都必须特别发挥好社会工作的职能作用。 五、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资产、负债或是利润、费用等,都是用一定的数量来表示,而这些数量的获得,都是通过会计核算来的,所以,精确的计算各个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会计核算始终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而活动的,没有提高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会计核算不可能发展的;而没有会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就如同没有制度的社会,企业的核算始终会停滞在低要求的层面,经营管理也会停滞不前,更别说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了。总之,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牵制的。所以,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会计核算,才能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反之,不恰当的会计核算,会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混乱,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作为企业,都将经济效益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竭力从企业内外部,特别是企业内部,在经营中通过诸如计划、预测、调查、控制等方面寻找措施,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会计作为兼容管理、控制、反映等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呢?这是近年来会计界和经济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1. 对于几种观点和看法 1.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两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经济效益存在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有自身的规律性,是一个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活动,属于客体;而会计只有借助于自己的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去认识、掌握和运用这个客观规律,经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属于主体。 2.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运用和强化会计管理,通过一系列引导、促进和限制、约束人们经济行为的手段按照获取最佳效益的目标发展。 3.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持这种主张的同志认为: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理论问题,凡与经济效益有关的观点、理论,都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概括和提炼出来的;会计属于实践范畴,经济效益的理论只有通过会计管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检验和丰富。而这些理论观点一旦形成或得到丰富,又将对会计实践乃至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4.认为会计与经济效益是一种“血缘”关系。其主要观点是,会计的产生基于会计主体对经济效益的强烈需要;会计对象的核心内容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方法的变革、发展总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为动力的。笔者赞同把会计与经济效益比喻为一种“血缘”关系。 2.会计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会计产生初期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会计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生初期是生产管理职能的附带部分,其表现形式是由管理者承担着一种原始计量、记录工作。这种工作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或者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由于劳动产品有了一定量的剩余要进行储备、保管和分配才出现的。它是会计在萌芽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时人类计量、记录的重点是所得而不是所费,也就是说,在当时那种原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人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所得——劳动产品。因为,当时的劳动产品是维持人类生存或正常繁衍的基本条件。当然,当时对所费也是要考虑的,例如进行狩猎活动时所需的工具、人员的分工,农业生产中预留的种子等。同时,管理者还要把所得和所费加以比较,以便确定下一个阶段的生产、分配和消耗活动。 2.会计发展过程中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保证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损失,并不断地使其扩大。当然,要使其不断扩大,除了要有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作为保证之外,还应有较为先进科学的计量、记录方法,清楚、准确地记录好这些财产的扩大和增值情况,这是所得与所费比较的结果。基于这种社会需要,人们开始对原始计量记录方法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出现了单式簿记法。 当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货币关系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的意大利北方几个城市开始萌芽的时候,便为复式簿记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东西方贸易、海上交通、银行业和超出城市区域贸易的地方手工业的发展,意大利北方城市中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成了全欧洲的经济中心,使得这三个城市率先跨入了复式簿记的运用阶段。复式簿记从它的萌发形态发展到初步完备的形态,大致经历了300年左右的时间,正是意大利的商人、银行家、资本家考虑所得与所费,讲求经济效益的300年。如果他们不讲求经济效益,也就不会有复式簿记的初步成熟。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给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给英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不仅使英国确立了工厂制度,而且也为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这时候工厂取代了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业作坊,生产变成了由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并十分关心生产利润的企业主来领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就需要运用成本会计来为自己的生产管理服务。于是,成本会计便应运而生。随之,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需要的经营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便很快出现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外部利害关系人和公司的管理者作为公司的代表,都从不同角度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经营形式就对会计提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要求。于是,注册会计师事业也就发展起来了。证一帐一表这个会计循环也就形成了,而这些又为会计学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现阶段要讲求经济效益也离不开会计。首先,我们从现阶段经济效益的衡量方面来看,它是离不开会计的。经济效益这一经济范畴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在量的方面必须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同它相适应。也就是说,经济效益的衡量必须借助于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例如资金、成本、利润就是这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如果离开了以价值尺度为主要手段的会计核算,那么,对经济效益的衡量将是盲目和空洞的。其次,会计可以能动地为讲求经济效益服务。当然,会计在讲求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事后衡量经济效益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可以通过分析、评价、监督等手段能动地为讲求经济效益服务。因为,会计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和控制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其运动的。例如,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资金的使用和周转,资金收回与再投入等情况都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来反映,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就可以直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服务。 综上所述,会计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的产生是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计的发展是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经济效益的衡量要借助于会计,经济效益的最佳化需要会计为其服务。这就是会计和经济效益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同生的“血缘”关系。无视这一关系,将不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6、会计与利润管理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目标利润是项目经营预期实现的利润目标,是根据拟投资项目的具体条件,在全面分析研究了项目开发收入与成本因素之后,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反复的计算平衡确定的。目标利润一经确定,便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动依据,企业要根据目标利润来组织销售收入,控制销售成本的资金占用。 考虑因素: ①企业持续经营的需要;②资本保值的需要;③内外环境适应的要求。  目标利润的规划程序:  1.考察上期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下期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  2.确定初步的利润目标;  3.通过综合平衡,最终确定目标利润。  确定目标利润,是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目标利润一旦被确定就成为管理的导向,并对执行预算的全过程产生制约作用。  目标利润制定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式的实施效果,目标利润制定得过低,难以激发企业潜力,容易给企业带来大量无效成本,企业不能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而目标利润制定得过高,又会使执行者觉得高不可攀,望而却步,失去实现目标利润的信心。因此,确定合理的目标利润是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确定目标利润时,应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自身的战略能力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合理地预测出预算期内的销售额以及与确定目标利润相关项目的目标利润率,如销售利润率、资本净利率、成本利润率等。企业有了这些预测数据,就可以确定目标利润。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成本、费用是企业管理的经常性工作,目标利润的实现也不单纯是执行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管理上的改善能使企业的管理成本趋于最小,对预算来说,管理成本的降低是企业获利润的增加,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途径来降低管理成本。此外,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还应积极寻求、把握一些潜在的投资机会,利用扩大企业规模、改善经营结构、开发新的产品、进行资本运营、引进先进技术等手段,将企业引向一个个新的领域或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这些都是企业在确定目标利润时应加以考虑的因素。就成本而言,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管理成本,企业应把握同一项目的预算在预算期至少要保持本期水平或比本期水平更低的原则。 确定目标利润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用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合的确定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种利用产品销售量、销售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应建立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首先对产品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作出科学预测,然后再分析预测企业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贡献毛利率等,最后确定目标利润。 2.相关比率法 与目标利润相关的比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经营杠杆率及资本净利率等,管理者可根据分析,先对这些比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来确定目标利润。 3.简单利润增长比率测算法 利润增长比率测算法也是企业确定目标利润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发展的企业。用该方法确定目标利润,即根据企业历史最好利润水平、上年度达到的利润水平及过去连续若干年特别是近两年利润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与幅度,结合预测期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来确定预计利润增长率,然后测算出目标利润。 4.标杆瞄准法 标杆瞄准是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同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名望的企业为基准,将本企业产品、服务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基准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基准企业的绩效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选择改进的最优策略,并在企业连续不断地反复进行,以改进和提高企业绩效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企业可以全方位、全过程、多层面地进行标杆管理,也可以就企业的某一项经济活动进行标杆管理。  目标利润一经确定,就要保持相对稳定,修正目标利润的情况并不经常发生,只有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遇到了出乎预料的新情况,如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环境的变化、重大灾害的影响等,并且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较大,使目标利润变得不甚合理,才对目标利润进行修正,以保持目标利润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目标利润的修正事关企业全局,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修正。目标利润修正的程序与预算的编制基本相同。总之,不是遇到突出问题和特殊情况,企业管理者尽量不要对目标利润进行修正。 7、会计与价值增值 1.企业价值增加的有效手段 在中国目前企业的发展目标可能是多元化的,如利润的增长,社会责任,税收,环保等等,但企业发展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价值的增值。因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股东财富,必将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就业市场的繁荣以及社会生活水准的普遍提高。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企业,如康佳,海尔等都使股东,当地政府,消费者以及员工获得了利益。粤美雅在其全盛时期被当地人戏称为第二财政局,不仅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第一,而且促进了一方繁荣。而那些技术设备落后,负债累累,人浮于事,经营难以为续的企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企业的价值实际上是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它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最理想的方法。因为无论是计算每股收益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过于短期,偏重当年的企业效益,最多也只反映未来几年的信息。有不少上市公司都简单地以为只要设法提高报告当期利润,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但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已证明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关联交易或其他非正常经营手段夸大企业当期利润,无助于企业获得理想的市盈率水平。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每股收益并不是企业价值的全部。目前大家使用的会计方法在对存货,折旧,投资收益及其他一些会计科目的不同处理使报表使用人很难始终如一地对企业价值作出判断。 只有当一个企业对资本投入的回报超过资本成本时,才会创造价值。而要创造价值,首先需要发现价值驱动因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价值增加的有效手段。 2.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理论是美国经济管理学家 C.K 普拉霍莱德, G 。哈米尔在他们的经典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体系,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基础。世界大企业的成长过程表明,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放眼《 FORTUNE 》 500 强,几乎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专长。可以说,这些公司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核心能力通常被描述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难以模仿”或竞争优势。但是真正构成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公司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2) 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3) 公司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 (4) 公司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能力。四个方面共同反映了公司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抽象地描述“核心能力”的概念固然容易,但对于某一个具体公司来说,要培育和树立能够使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却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不管是局外人还是局中人,要准确地把握住某个公司的“核心能力”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本来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地把握机会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或者说一直迷茫于究竟什么是核心能力而坐失发展良机。事实上,只有建立在基本队伍、技能、客户群、业务领域基础上的盈利能力或者至少是维持能力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无论有多少资金投入,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和客户群,没有突出的技能和基本的业务领域,一切包装和所谓的“雄心壮志”都只能是“海市蜃楼”而已。国内很多所谓“国际化、集团化、产业化”的上市公司纷纷落马,根源恰恰在此。 3.核心业务竞争力 在对上市公司的具体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对其进行定量的业绩预测是很困难的,但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个定性的东西,相对而言比较好把握,只要公司所有的信息都表明公司一直在加强或维持自身的核心能力并一直是在充分利用其核心能力为公司创造利润,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可以实现持续增长的。 企业的发展潜力也同样取决于其核心业务竞争力。一家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发展,其关键是核心业务的选择及产品切入点的选择。如果能造成一种对内兼容,对外排他的技术壁垒,那么就能在市场中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在核心产品推动下,可以在主营业务上向下向上发展连带产品,以保持其竞争优势。企业的增长应该是持续稳定的增长,企业的增长优势应该是综合的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我们常看到企业昙花一现,在某一阶段内比较火爆,但由于过于热衷短期发展而忽视了长期发展,所以没有实现持续的增长。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选择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路径,积累、保持和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一般企业发展的路径有两类:一为专业化发展路径,一为多元化发展路径。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后者是指企业从事多个产品或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实现企业的不断扩张。 专业化发展路径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术优势,但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广泛变化。因为专业化生产的设备及资产均是专用性的,容易由于市场变化而套牢,故在市场化很快时风险较大,难以防范。多元化发展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发展路径问题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元化发展,第一可以分散风险,即“东方不亮西方亮”;第二因为是多领域发展,由产业的关联性或不关联性而形成范围经济,产生协同效应。因此,早期的一些上市公司将资金投入多个领域,从事多元化发展,希望降低经营风险,给股东以好的回报。然而,实践证明多元化发展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大风险因素。例如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导致公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现实中,不少企业因多元化战略而一度危机重重,如深宝安,深金田,白云山等等。 许多企业目前已开始反思多元化发展给公司带来的困境。 90 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深万科经过一系列重大业务重组,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房地产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竞争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当然国内许多企业重新回归专业化发展路径,实际上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是它们已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有不俗的表现,二是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有能力进一步发展和培养这一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现时拥有的资源,过去的经验和这些经验的积累等有关,也与企业长期从事一个专业领域有关。如深科技的磁头研发技术是它的核心专长,也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4.如何培养公司的核心专长 如何培养公司的核心专长,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事实上,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公司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真正了解自己。这是发现和建立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前提。部分上市公司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资源实力和创新能力,甚至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进入了许多当时看来有盈利空间但对自己来说又十分陌生的领域,最终以失败或亏损告终。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他同行的差异性,并把它建立培养起来,这是建立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所谓从竞争对手那儿寻找机会是指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指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而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第四,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即这个公司在管理方面有特色,在生产方面如技术工艺、质理控制等都很有经验,在市场经营方面也有良好的业绩等等。 5.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首先,掌握核心技术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而且能够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原因。 其次,核心竞争能力也体现在取得相对成本优势。某些进入壁垒较低的产业一旦有高于市场平均的回报率就会有大量资本涌入。由于该行业在在技术方面,产品质量上的壁垒并不明显,使许多企业都热切地投入到拼生产规模和拼价格的竞争中来。其结果是生产能力大幅增加,产品质量鱼龙混杂,产业整合无疑是势在必行。在产业整合阶段,主要的竞争策略是取得相对成本优势。 最后,是形成特有品牌国内外一些拥有知名品牌的公司其有形资产的价值已远远低于无形资产,如可口可乐,红塔山等。名牌产品由于市场覆盖面广,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因此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知名品牌的巨大市场穿透力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竞争力的体现。 8、会计与社会环境 环境”通常的意义是指周围情况的总和,既包括自然情况又包括社会情况,也就是说环境可归为两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与地形、气候、矿产、森林、河流等自然环境影响不大,但与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分配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法律制度等社会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会计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社会环境影响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会计的发展对社会环境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作用于反作用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影响。本文就社会环境与会计的作用与反作用谈点自己的看法。) 会计本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运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得会计方法逐步更新、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服务领域不断地扩展了。 社会环境按照层次分类,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大类,宏观因素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法律制度等。微观因素包括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规模、内部管理体制、产权结构等。 1.现代企业会计的宏观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及作用,从宏观方面讲,主要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教育环境对会计产生影响。 1.政治环境。这是影响会计的一个根本因素,一个国家会计模式的选择和运行,离不开政治,例如3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世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危机过后人们认识到会计帐务处理随意性到来了极大的危害。对于会计信息规范化的要求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始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概括、总结,在理论上进行规范化,使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都有了质的进步。而从政治制度看,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无论从我们党的宗旨上考察,还是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角度分析,这一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保证全民利益,强调集中性与统一性,因此与此相适应,我国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要维护国家利益,也必然体现出统一性较强的特征。 2.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即会计重要作用的发挥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财政及对维护企业利益的会计方法的承受能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宏观协调和有计划的发展,必然要求会计核算高度统一,加之政府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会计在方法选择和利益分配上,也必然带有强烈的国家倾向。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与此相适应,会计必须公正客观地计量,确认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地将财务信息传达到企业的利害关系方面。 3.法律环境。在许多国家法律中,特别是税法和商法是会计实务的唯一依据。由于国家的法规体系经常对会计活动给予规范性的指导和强制性的约束。因此政治法律环境的变迁,必然引起会计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变化。我国目前财务、会计、税收制度的变革,直接导致了会计模式的转换,而且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的经济法律、法规来管理和艺术会计活动。在我国目前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主要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等,这些法律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规范着会计行为,使会计依法进行。另一方面使会计与各方面法规协调一致。 4.科技环境。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而通过经济发展促进会计进步。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的手段也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全面电算化和网络化,手工操作在一些国家、一些企业已逐步为会计电算化所取代。我国的会计技术,在世界潮流的冲击下,也正在从手工操作向会计电算化过渡,电子计算机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企业,一些企业已经完全实现电算化和网络化,取代了手工记帐。会计电算化软件也趋于商品化。 5.文化教育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水平,决定着其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会计由于它特有的技术性,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有相当的文化知识水平。会计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会计的进步程度及新兴会计方法与会计模式的实施速度,并直接影响到会计法规执行的结果。 2.现代企业会计的微观社会环境 从微观应用讲,影响会计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的总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会计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然而会计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必须要有其他管理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如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上牵制严密,就会大大地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它是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产安全的保证。 2.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备程度。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包括行业会计制度、帐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责任范围、会计控制机构和信息反馈系统等。一般讲,凡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完备,则会计管理水平较高,会计信息的揭示就及时,信息反馈就迅速,会计管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 3.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会计作用的发挥及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即使有再好的会计制度,再先进的专业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也不可能好。在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困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和颁布的重要问题。在我国的1200万会计人员中,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占46%,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12%,从比例看,我国还有一半以上的会计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使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4.企业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会计是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企业领导若重视会计管理工作,企业会计管理的机构就比较完备,会计管理制度就比较健全,会计管理程序就有条不紊,会计人员在企业内的地位就比较高;反之会计管理水平则越低。 3.现代企业会计与社会环境的辨证统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过程中,一些因素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科技的发展。另一些因素又制约着会计的发展,在社会环境对会计影响的同时,会计对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从宏观上看,会计通过自身核算和控制活动,也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为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使国民经济管理的调控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使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协调发展。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确保合理分配的职能,通过会计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运用会计手段,监督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及时发展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挥预警作用。以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不稳定不协调情况。 会计是法律和政策完善不容忽视的促进因素,1985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会计法》,随着会计改革的实践和“两则”、“两制”的实施,为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修订发布了于2000年7月1日施行的新《会计法》。 从微观上看,会计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出谋献策,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为企业有关方面提供信息,可以协调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 现代企业会计,不仅要及时向外界提供各种相关的财务信息,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先预测和规划。会计要积极担负起企业决策层的助手和参谋的重任。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作为财政部门的附属物,其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国家的控制和约束,企业几乎没有经营自主权,会计只发挥了反映的职能,预测和规划决策根本无从谈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提出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目标,为企业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社会环境与会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会计也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反映。只有当社会各因素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时,会计才较易与社会环境同步稳定发展。 九、会计与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有八项,包括以下方面: 1)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4)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5)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6)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7)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十、会计综合效益解决方式 从本质上说,会计的工作究其根本是为了合理地分配劳动时间,使得劳动消耗减少,产出更多产品来满足人类对物质的需求,所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那么要怎样才能发挥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1.加强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企业里,数据的来源除了企业内部,还有企业外部的,例如领签单、入库单、成本计算等自制的原始票据。原始凭证的填写和保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整个基础过程,从原始数据到档案归档整个过程里,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例如:销售人员、采购员、核算员、复检员、成本费用汇集、资金收付会计,等等。这些人员应明确分工、相互合作,做好衔接工作。 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加强数据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数据丢失或者失真,就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地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的成果,使得投资者或者社会公众在了解企业状况之后作出的决策失误,也会让本单位的决策者做不出正确的决策,严重的有可能作出相反的决策。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数据管理。 2.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指标体系 利用货币的形式来表现经济现象的数据叫做会计指标,会计指标体系就是把会计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某些经济现象。会计的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体系、成本指标体系、利润指标体系等。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成本控制一直都是被企业所重视。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组织、指导以及调节,从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会计在进行预测、控制、决策、分析等工作时一定要重视成本的管理。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指标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3.搞好收益的合理分配 做好企业分配制度,合理分配企业收益,是提高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团结员工,巩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会计的工作和企业的经济直接挂钩,所以,怎样的分配算是合理的,这对会计工作提出要求。 (一)、确定模拟目标成本,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价格在起决定性作用,其基本构成就是成本加利润。所以,必须把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连接起来,只有把市场竞争压力引人企业内部,才能增强全矿职工市场竞争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但要把市场信号换成模拟目标成本,实行模拟目标成本管理,而且还要逐步建立标准成本管理制度。 (二)、降低工序成本,向管理创新要效益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矿石生产工序成本的关键: l、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原始投人,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而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家统一的市场价格体系已被打乱,原材料、备件采购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加之企业内部采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任意采购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要广开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实行最高价格限额,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使质优价廉的材料、备件投入生产。充分发挥物资供管效能,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减少材料、备件的投入,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 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矿山再生产的可靠保证。一是以制度规范设备管理行为;二是增强设备操作人员责任心和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强化设备的现场管理与维护保养,严格执行“点检定修”“三精心”的设备管理制度,防止设备事故,以最优的技术状态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高效运行,从而提高设备效率。 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矿石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5、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成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安全”是最大节约的原则,安全是降本增效最有效的措施。 (三)、降低期间费用,减少非生产费用开支 期间费用是指与生产产品产量无关的而是联系会计期间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通常只与费用发生的时间相关,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由于这些费用容易确认其发生的期间,并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其效用,而难以判别其所应归属的产品,因而,这些费用按一定时期进行汇总,在发生的当期便从当期的损益中扣除。以往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往往只侧重产品成本的核算,忽略了对期间费用的控制,为期间费用留下了空间。因此要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必须加强期间费用的管理。 (四)、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目前,就个别单位而言,由于单位负责人任期目标短期化,决定了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从而淡化了会计监督工作,搞虚假成本,当考核指标能够完成时,核算就留一手;完不成时,就随意调节成本,把会计工作仅仅当做调节效益的一种工具,使各单位会计监督失去了职能作用。因此,由模拟市场目标成本向标准成本管理过渡,便会计监督有的放矢。标准成本管理制度是一种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是成本计划、计算和控制的有机结合,它由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和差异处理三部分组成。它通过事先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处理,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模拟目标成本管理的指标是依据历史资料和对现有生产经营指标的估算,从上到下进行分解,各管理层一般都留有机动的指标以防意外,给经营成本、掺假行为以可乘之机;而标准成本管理的指标则是用先进的工程实验等科学方法测算,从上到下进行归集,上下必须一致,通过大量差异分析,对高出或低于标准成本部分,可以监督其是否有乱挤乱摊成本现象。对过去已经发生的虚假成本,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作出明确处理,以确保成本的真实性;从而发挥会计反映和监督作用。 结束语 会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企业经营中,它是为提高经济效益所服务的。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分工协作密切,科技日益发展,管理越来越复杂,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更需要强有力的会计监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致使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强化会计监督日益重要。 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会计,因此,企业做好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拓展会计信息,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是可以帮助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浪潮中提高经济效益、积蓄实力、加速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参考文献 [1]柳立艳《试论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N].鸡西大学学报 2008.6 [2]周继华、高庆华《论会计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N].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8 [3]柯言.内外运行环境不同程度制约国内财务公司的发展[J].中国财务公司,2002(1)  [4]张喜芳.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财务公司,2006 [5] 杜胜利,王宏淼.财务公司——企业金融功能与内部金融服务体系之构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万寿义 任月君 《成本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2  [7]柳延峥 冯艳  《会计学基础》(第3版) 2010-3-3  [8]王仲兵《成本会计学 》2010-2-1  [9]华玉武 《每天读点经济学常识》2010年05 [10]吴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法》2010年11 [11]田俊德,钟赛成.工商企业财务与会计[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 [12]冯琳娜.会计基本职能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年6 月 [13]王众.对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8年12月 [14]李杰芳,周洁.公司治理视角下管理会计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实务商学院,2010年1月 [15]Blocher E,Chen K H,Lin T W.Cost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introduction[M].New York:McGraw-Hill,1999. [16]Shank J K,Govindarajan V.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M].New York:Free Press,1993 [17] McNamee.D,Gc.Selim. Risk Management: Changing the Internal Auditor‘s Paradigm .FL: Altamonte Springs, 1998, :162 .
本文档为【论会计与经济效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9-07-22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