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4年宁波普高保送生适应性科学试题(一) 答案

2014年宁波普高保送生适应性科学试题(一) 答案

举报
开通vip

2014年宁波普高保送生适应性科学试题(一) 答案2014年宁波普高保送生适应性科学试题(一) 一、选择题(有的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1.一定温度下,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固体X与气体Y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X和Y.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和装置,对含杂质的固体Co进行提纯(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900℃   600℃   Co(固)+2HCl(气)CoCl2(气)+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固体Co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B.容器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Co C...

2014年宁波普高保送生适应性科学试题(一) 答案
2014年宁波普高保送生适应性科学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 一、选择题(有的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1.一定温度下,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固体X与气体Y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X和Y.利用上述反应原理和装置,对含杂质的固体Co进行提纯(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900℃   600℃   Co(固)+2HCl(气)CoCl2(气)+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固体Co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B.容器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Co C.该装置最终导出的气体是CoCl2和H2 D.容器1中的温度为900℃,容器2中的温度为600℃ 解:A、根据题给的化学方程式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固体Co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发生了两个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 B、容器2中的温度为600℃,CoCl2(气)和H2(气)反应生成Co(固)和HCl(气)所以固体只有纯净的Co,故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一定温度下,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固体X与气体Y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X和Y”,可以知道,从容器2中出来的物质为Co和氯化氢,故C错; D、根据反应条件可知温度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容器1中的温度为900℃,Co(固)和HCl(气)反应生成CoCl2(气)和H2(气),容器2中的温度为600℃,CoCl2(气)和H2(气)反应生成Co(固)和HCl(气),故D正确. 故选B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如图所示,为光敏电阻自动计数器的示意图,其中A是发光仪器,B是传送带上物品,R1为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电阻大小随光照而减小),R2为定值电阻,此光电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应是( AC )21·世纪*教育网 A.当有光照射R1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低电压 B.光线被遮住时,信号处理系统无输出 C.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计数一次 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低电压,就计数一次 3.某一水层是否有自养生物存在,及其产氧量能否维持本层水体生物呼吸耗氧所需,可用黑白瓶法测定该水层生物昼夜平均代谢率来判定。白瓶为透明玻璃瓶,其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WDO=白瓶24小时后水体溶解O2量—水体原初溶解O2量;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瓶中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BDO=黑瓶24小时后水体溶解O2量—水体原初溶解O2量。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21*cnjy*com 测量水层(m) 白瓶WDO 黑瓶BDO 甲 +2 -1 乙 0 -1 丙 -1 -2 丁 -3 -3       有自养生物存在,并且其产氧量能维持本层水体生物呼吸耗氧所需的是 (  B  ) A.甲     B. 甲、乙    C.甲、乙、丙    D. 甲、乙、丙、丁【来源:21cnj*y.co*m】 4.在两端开口的弯管内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A、B、C、D四个液面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左侧试管底部的阀门K打开,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A、B、C液面相对各自原来的位置上升或下降的长度△hA、△hB和△hC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B )【出处:21教育名师】 A.△hA=△hB=△hC    B.△hA>△hB>△hC C.△hA>△hB=△hC  D.△hA=△hB>△hC 5.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密闭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了重力为G的某种液体。已知:圆锥形容器的容积公式为V =πR 2h/3,其中,R、h分别为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则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侧面的压力大小为(  B  ) A.G    B. 2G  C. 3G  D. 0 6.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1.0N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物块先处于静止状态,后做匀速运动 二、简答题 1. 三个相同的热源分布在一横放着的圆筒内,圆筒的侧壁和一个底部均绝热,另一个底部开口并被导热膜封住,用另两个导热膜在圆筒内隔出两个竖囱,从而将三个热源互相隔开并形成A、B、C三个独立单元区域,假设周围环境的温度恒定,并且传导的热功率与温差成正比,每个独立单元区域内空气的温度均匀,A、B、C三个独立单元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分别为△tA,△tB和△tC,则△tA:△tB:△tC为6:5:3.21*cnjy*com 解:设发热功率均为P,则: A:k(△tA-△tB)=P,即A的散热功率等于发热功率. B:k(△tB-△tC)=P+k(△tA-△tB),即B的散热功率等于自身的发热功率与A的散热功率之和. C:k(△tC)=P+k(△tB-△tC),即C的散热功率等于自身的发热功率与B的散热功率之和. 整理得: △tA=2△tC 3△tB=5△tC 即得:△tA:△tB:△tC=6:5:3. 故答案为:6:3:5. 2.为测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后,低温蒸发结晶,得到白色固体,对该白色固体的成分. [资料卡]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钠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 Na2CO3和NaOH的热稳定性都较好. [猜想与假设]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猜测: (1)甲同学认为该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你认为该固体还可能是Na2CO3或Na2CO3和NaHCO3或NaHCO3. [实验设计]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热 固体质量减少 一定有NaHCO3 一定无NaOH 可能有Na2CO3 (2)另取样品,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体产生       解:(1)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当所有的氢氧化钠都转化为碳酸钠后,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则新通入的二氧化碳又与刚刚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所以得到的白色固体有三种可能:通入少量气体时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生成的碳酸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气体、此时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此后继续通气体,则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碳酸氢钠. (2)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热时固体质量减少,根据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而Na2CO3和NaOH的热稳定性都较好的资料信息,可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受热可以分解的NaHCO3;由于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的存在,因此NaHCO3与NaOH不能同时存在,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NaOH;另取样品,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再次利用资料信息: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可判断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Na2CO3; 故答案为: (1)Na2CO3和NaHCO3;NaHCO3; (2)一定有NaHCO3;一定没有NaOH;可能有Na2CO3【版权所有:21教育】 3.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的生理活动状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甲图推测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3)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C. A.光照过强,蒸腾作用过强,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 B.温度较高,提高了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消耗了较多的有机物 C.温度过高,蒸腾作用旺盛,气孔关闭,影响了CO2原料的供应 D.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植物缺水严重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4)在乙图中,曲线AB表示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一天中有机物最少的时间点C. (5)乙图曲线BC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曲线FG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填“>”、“<”或“=”) (6)由甲图整段曲线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开始于B点. 解:(1)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甲图中C、E两点表示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即此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因此,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在D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最多,说明在此处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植物进行了一白天的光合作用,至E点时,光照减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之后,呼吸作用作用占优势,植物体不再积累有机物,因此在E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E点以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体内的积累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3)乙图表示的是某农作物在盛夏的某一晴天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在E点,正是一天中光线最强的时候,此时,植物体为了保持体内的水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了大部分气孔,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样,就使进入植物体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光合作用因缺少原料而减弱. (4)在乙图中,AB段所在的时间为夜晚,农作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至C处,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又开始积累有机物,因此C处是一天中有机物最少的时间点. (5)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乙图中,曲线BC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因此,在此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相反,曲线FG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6)甲图中,从B点开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开始减少,说明此时植物体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2)D;E (3)C (4)呼吸作用;C (5)>;> (6)B 4.小敏发现公园里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路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路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敏选择靠近路灯的几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本文档为【2014年宁波普高保送生适应性科学试题(一) 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23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