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预案

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预案

举报
开通vip

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预案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预案 望江地区R21-01、02、03地块,德寿宫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预案 望江地区R21-01、02、03地块因规划改造和建设需要,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地块附近进行过3次发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可以确定其在南宋德寿宫遗址范围内,考古意义重大,特制定本预案。 1相关出土文物预判 德寿宫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已发现德寿宫宫墙、便门以及大型夯土台基、廊、水渠、水闸、水池水井等重要宫内建筑,结合以往的发掘出土器物及德寿宫相关文献资,预判此次考古发掘...

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预案
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 预案 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 望江地区R21-01、02、03地块,德寿宫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预案 望江地区R21-01、02、03地块因规划改造和建设需要,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地块附近进行过3次发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可以确定其在南宋德寿宫遗址范围内,考古意义重大,特制定本预案。 1相关出土文物预判 德寿宫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已发现德寿宫宫墙、便门以及大型夯土台基、廊、水渠、水闸、水池水井等重要宫内建筑,结合以往的发掘出土器物及德寿宫相关文献资,预判此次考古发掘可能出现的文物为:砖瓦、陶瓷、木器、骨骼。 2 不同类型的文物出土后可能出现的状况 文物在长期的地下埋藏环境中已经和地下的埋藏环境形成相对平衡的保存环境,在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中文物的赋存埋藏环境会出现突变,温湿度变化、光照、氧气含量、压力释放等等都会在文物发掘的过程中对文物可能造成不可复原的损害。 文物出土会遭遇到湿度的频繁变化,特别刚一出土时湿度的突变,使文物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甚至毁灭性变化。当文物从高 1 湿的地下环境进入空气中时,它所含的水分向外散发,导致本身的水分减少,如果这种挥发进行太快,就会使内部水分向外扩散不同速,就会导致外层干燥收缩,如果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这些本身脆弱的文物就会起翘、开裂、破损。而湿度减小的结果则是引起陶器、石质文物内部可溶盐的结晶,水分挥发快时盐分在内部结晶,挥发慢时在外层结晶,这两种情况都会对文物毛细孔隙进行挤压,造成文物机械强度降低,酥碱开裂。 光辐射可使刚出土的纤维类文物发生光氧化、光敏氧化、光催化氧化而导致键断裂,使漆木竹器起翘开裂,使纸质、纺织品失水、发黄变脆。 有机类文物在长期的地下埋藏环境中大部分出现蛋白质降解,即使保存下来的有机质物品它的纤维已经很脆弱,当埋藏环境中氧气含量剧增时,会发生碳化损伤。 地下埋藏的器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始的埋藏空间已经坍塌,完全埋藏在沉积层中,沉积层对文物本事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文物和沉积层间已经形成稳定的平衡关系,对于一些脆性较大的器物压力释放后会出现碎裂。 考古发掘现场空气中飘浮或尘埃中夹带的有害微生物对出土文物会产生破坏。有害微生物以有机质文物为丰富营养基,快速生长繁殖,代谢过程分泌各种酶,使蛋白质及纤维素发生一系列水解。 2 2.1砖瓦、陶瓷 根据德寿宫以往的发掘情况判断可能会有砖瓦、瓷器。长期在地下埋藏、文物本身及地下水中会有大量可溶盐,出土后温湿度变化导致砖瓦、陶瓷文物内部可溶盐的结晶,水分挥发快时盐分在内部结晶,挥发慢时在外层结晶,这两种情况都会对文物毛细孔隙进行挤压,造成文物机械强度降低,酥碱开裂。 2.2木器 杭州地区地下水位高,木质文物的埋藏环境多为饱水状态。出土后饱水的木器在暴露在湿度低的环境中会出现急剧脱水,木器收缩变形、干裂。木器上有漆或是颜料绘制成的彩绘木器,在考古发掘后极易出现湿度变化出现的不均匀收缩的裂隙,同时由于收缩率的不同和材质老化,出现漆皮或是颜料层的起翘、脱落。 2.3金属器 在地下埋藏的过程中水中的可溶盐和周围的土壤粒子在金属器皿上沉积形成质地坚硬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结壳;同时土壤和地下水的作用,使较为活泼的金属器皿表面和周围环境产生化学变化,金属表面被腐蚀,当出土的时候环境中氧气含量剧增,将产生进一步的腐蚀变化,同时由于表面压力的突然释放,部分韧性较差的器物出现碎裂现象。 2.4骨骼类 饱水状态出土的骨骼类文物,出土后暴露在湿度低的环境中会出 3 现急剧脱水,收缩变形等情况。 3 不同类型器物保护预案 3.1保护原则 a. “抢救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 “最少干预”,“可再处理性” c. 重要迹象需慎重处理,做好相关记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d. 遇到重要发现,及时上报文物行政部门,和考古发掘密切结合,最大限度的保存文物的附带信息,协调好和考古发掘程序间的关系; e. 在现场保护中遇到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案中的相关方法,灵活变动; f. 遵循《中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保护准则》《田野考古工作 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下载煤矿测量规程下载配电网检修规程下载地籍调查规程pdf稳定性研究规程下载 》等相关法规、准则中的相关条例。 采取科学、有效、简便、快速的抢救性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因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对现场文物进行稳定性处理,应控制发掘现场环境,将因环境突变使文物受到的损害降到最小。 发掘现场环境控制应从湿度控制,微生物防治来着手。要注重对湿度的控制,紫外光的控制,事先在考古发掘现场搭建保护大棚,减少光线对文物的直接照射。 4 3.2 不同类型的考古发掘现场措施 3.2.1砖瓦、陶瓷 考古发掘出土的砖瓦、陶瓷一般情况下保存状况较好,可直接提取,若出现脆弱酥粉的情况可适当加固再提取。 a. 将表面较容易清除的泥土清除干净,表面难以清除的放置等运回室内再处理; b. 用毛刷在表面涂刷1%的丙烯酸乳液进行加固,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涂刷几次,待干燥后恢复一定强度,表面不再酥粉的情况下直接提取即可。 3.2.2饱水木器 对出土的饱水和亚饱水木器,不能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避免各部分因为蒸发及干燥速率不均匀造成局部变形和断裂;必须采取措施,尽可能的保持木器出土时的温湿度,尽快提取至室内。 现场处置方法 : a. 在器物四周衬垫含水的脱脂棉或柔软的纸张; b. 在器物表面喷洒0.1%五氯酚钠防霉,20%的PEG200进行保湿; c. 用保鲜薄膜在外围包裹,小的器物放在大的样品袋中,大的器物用大的袋子包裹运至室内。木器尤其是漆木器和彩绘木器在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摄影、摄像及色彩的记录。 5 d. 起取时应双手从木器底部位置轻轻用力,使器物与底部基础分离,用双手托起放到垫有海绵等缓冲物质的木质托板上,再从土坑中运出。 在临时工作室内,要对器物表面的泥土进行清理,明显的污物用蒸馏水或者埋藏环境地下水洗净,一时难以清理的应暂时予以保留,在室内清理时再做处理。 3.2.3金属器物 金属器物要结合考古发掘绘图完成后判断好再进行器物的提取,提取前对于比较薄和韧性差的器物要缓慢清理,表面有细小裂隙的先用2% 丙烯酸乳液在裂隙处进行选点预加固,再将器物包裹好移入室内处理。 保护措施: a. 金属器物提取时要从底部托起,器物较大时最好采用托板。在器物腐蚀严重或破碎成块的情况下,可将器物与周围的泥土一起取回,在室内进行清理保护。 b. 清理时先用竹刀细心地将器物表面的泥土剔去,再用棉球蘸取蒸馏水或酒精将污物洗去。 c.对于贴金银或错金银的青铜器,最好在工地临时工作室内,将金箔或金丝洗净后,使其稍稍平整并与青铜器上的花纹痕迹相比对,能复原的可在金箔或金丝反面涂一点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然后贴到青铜器花纹痕迹处,难以复原的金箔或金丝可以单独保存,待室内 6 整理时再进行保护修复。 d.对于锈蚀矿化严重的铁器,可暂时浸泡在碱性溶液如倍半碳酸钠溶液中。这样既能抑制铁器内部腐蚀的进行,又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铁器内的氯化物,使铁器得以稳定。 e.发掘出土金属器物要尽量存放在比较干燥的地方,一些运回室内清理的金属器物也要尽快清理,清理后放在比较干燥的条件下保存,以免新的腐蚀产生。 3.2.4骨骼类 现将表面泥土清理干净,清理时接近文物本体时尽量采用木质工具而不是金属工具。若保存状况较差要缓慢清理,表面有细小裂隙的先用2% 丙烯酸乳液在裂隙处进行选点预加固或者整体加固,待干燥回复一定强度后再将器物包裹好移入室内处理。 保护措施: a.提取时要从底部托起,器物较大时最好采用托板。在器物腐蚀严重或破碎成块的情况下,可将器物与周围的泥土一起取回,在室内进行清理保护。 b.清理时先用竹刀细心地将器物表面的泥土剔去,再用毛刷蘸取蒸馏水或埋藏环境地下水将污物清理干净。 4 文物提取 现场文物的提取分为直接提取和整体提取。 在进行器物的提取之前和过程中要充分做好摄像和文字考古绘图工作,尽可能的将文物的信息资料完整记录。 7 能够直接提取的文物在发掘后整体保存状态良好,机械强度高,没有和周围保存状况差的文物形成叠压。此类文物多为陶瓷器、金属器物、玉器等无机质材料器物。需要整体提取的多为保存状况差或是和周围共存物叠压关系复杂在现场条件下不利于保护清理的。 4.1 直接提取 砖瓦、陶瓷、金属等保存状况较好的无机质材质的文物均可进行直接提取。 直接提取的器物和周围共存物没有复杂的叠压或包裹关系,个体分明,机械强度、保存状态良好均可采用直接提取的方法。具体方法为: a.将器物表面和周围的覆盖物用软质毛刷和竹签等工具尽可能的清除干净; b.将器物下部约2/3的埋藏区域清理出来后,一手托器物下部,一手扶住器物中上部,将器物转移至考古现场器物存放箱;运送至室内保存。 4.2 整体提取 当文物破损严重且碎块分布复杂,没有在现场立即整理清楚;文物出土时极度易损,无法进行单独提取;文物周边共存物的环境关系复杂,无法在现场进行细致的清理和保护工作。此三种情况下的文物就需要进行整体提取,整体提取技术可以使脆弱文物在损坏危险最小化的前提下从考古发掘现场被提取运送中条件优越的实验室进行保 8 护清理。 4.2.1 基本提取法 基本提取法对于赋存环境的土质强度要求较高,器物的个体较小。 a.去除文物周围泥土。在距离器物周边约?5cm的外围开挖,使器物处在一个高台之上,开挖好的高台剖面呈倒梯形; b.对器物周边用绷带、石膏绷带或树脂绷带等缠绕加固; c.底切处理。用一端带刃的金属板从文物土台底部进行内切使承载文物的土台和地面完全分离,在提取的过程中震动和晃动不能过大; d.将提取的整体和底部刚性支撑本提取运输至室内。 4.2.2 套箱提取法 该方法是用木质框架对土质台周边进行加固,提高土质台基在整体提取过程中的稳定性。 a.在发掘出的文物表面经过预处理后,覆盖无酸纸等软质材料,用土填充,保持文物表面不受污染,去除文物周边的土壤,剖面呈矩形,加上木箱顶盖; b.使用木质框架将土壤紧密包围 ,边缘空隙部位用周围疏松土壤填充,确保木框架和开挖的提取台基周边紧密接触; c.沿木质框架底边向内平掏,去掉泥土的同时插入底板(厚度 9 2~3cm,宽度约20cm),先掏空两端,插入底板,垫实再对中部地下的土壤掏挖插入底板,插入的底板和周围外侧的木板之间用做成条形的铁条和螺丝钉连接稳固; d.将木箱平行滑至刚性底板之上,移送至室内。 4.2.3 石膏提取法 此类方法主要针对土壤强度差,借助石膏强度进行提取的方法。 a .去除文物周围土壤,将文物周围切割成剖面为正梯形的形状,文物底部距离土台基至少5cm; b.周边加固,用木框架在土台基及周边的一定空间包围起来,之间距离宽度约为2cm; c.灌注石膏,灌注石膏之前将文物覆盖好,避免操作过程对文物污染,用石膏填充到木质框架的围绕区域中,不要将整个木质框架围绕区域填满,等到先前灌注的石膏完全固化后,在石膏上面放置一个由木条或其他刚性材料构成的栅格板。而后再向木质框架区域内倒入最后一层石膏,将石膏的顶部修整平整; d.底切,用钢板底切; e.翻转,石膏在此种情况下对文物没有任何支撑作用,反而对承载物有一定的覆压,土质还是较为松散的。在木箱上部覆盖好刚性顶盖,而后以底切板为支撑进行180度翻转,翻转结束后,沿着木质框架边缘将多余的土壤切掉,整个提取过程完成。 10 4.2.4 聚氨酯泡沫提取法 石膏提取的方法中有一个缺陷是石膏的密度较大,对于大件的提取物重量过大,不便于吊装运输。聚氨酯材料是一种包装运输中常用的材料。在整体提取中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聚氨酯的发泡剂中当前的使用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对人体危害性,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范。 聚氨酯泡沫发泡后的材料十分坚固。聚氨酯泡沫材料和文物本体之间需要用铝膜或是聚乙烯材料隔离开。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但是在低温情况下不适用,同时使用时应远离火源和热源。 a.去除周围土壤,使其剖面呈现正梯形的形状,将文物表面覆盖好; b.周边用木框架支护,木框架和土台基之间的空间为10cm,同时将土台基和用聚乙烯薄膜和铝箔隔离,确保隔离层的粘结密封; c.灌注聚氨酯泡沫时在聚氨酯发泡之前剧烈搅拌,当发泡开始后迅速的进行灌注操作。当发泡固化后,将泡沫顶层切割平整; e.底切处理、翻转和石膏提取法一致。 5 样品采集 考古发掘现场的样品采集包括应用于考古研究的实物资料采集和针对于文物保护方向的样品采集。本预案只针对文物保护研究的样品采集工作做以阐述。 11 5.1 样品采集原则 a. 取样根据实验要求取样,能进行无损检测的尽量采取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 b. 在文物不影响文物外观的区域取样,有残块的尽量在小的残块上取样; c. 尽可能小的对文物造成破坏; d. 在未进行保护干预的区域取样; e. 取好的样品编号保存,保证样品的安全。 5.2 样品采集分类 文物类别 样品采集内容 砖瓦、陶瓷 灰浆、砖瓦、陶瓷本体 木器 残损木块、附着的漆皮、颜料等 骨骼 骨骼 金属器物 表面锈蚀物、金属本体 环境样品 各种文物埋藏环境土壤、地下水 6. 提取文物的包装运输 考古发掘中可移动的文物在进行完考古现场资料收集和现场保护处理后需要转入相对稳定安全的室内再进行下一步的清理及保护工作,在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包装运输,这个过程对于文物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12 6.1 提取文物的包装 文物的包装必须要保证文物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对于脆弱文物制定好囊匣。在文物和囊匣的空隙部位用丝绸、脱脂棉等柔软材质的物品将空隙填满;大多数的质地较好的器物用无酸纸包装,再用毛毯包装,装车;整体提取的文物放在制作好的木箱中,表面用脱酸纸和棉布覆盖,空隙用包装运输泡沫填充,保证整体提取物不会因为晃动而破坏,装车后要放置固定好,不能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滑移。 6.2 提取文物的运输 文物提取后需要运输至室内进行更好的保护干预,当文物包装好后运输至室内,运输过程中采用汽车运输。 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文物的安全,严防丢失、破损。在运输过程中选择路况好的路段,车速平稳,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文物不会在车上出现滑移、颠簸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 7 室内修复 当文物转移至室内以后,即进入了一个相对安全可控的环境中,首先要依据文物的材质类型对文物进行分类分区域保存,再进行相关的保护工作。 1.根据材质不同对文物进行分类,采取无损、微损技术检测分析文物的材质类型、施工工艺、破损程度、破坏机理; 2.结合实验分析结果和保护文献资料进行保护材料以及保护工艺的选择,对比保护试验结果,选择优良的保护材料和保护工艺; 13 3.在文物表面病变区域选取适当的点区,采用试验选择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保护试验,选定的区域应尽可能的小,同时选择在不影响文物外观的较为隐蔽区域进行; 4.通过样品试验和文物本体保护试验,选择最适合于文物保护的材料和工艺,对文物采取保护干预; 整个室内保护干预过程要详实的记录每一个保护干预环节包括纸质和电子影像记录,同时紧密的和考古研究相配合。 8. 档案工作 8.1文字档案 文字档案分为现场档案和室内修复档案 8.1.1 现场档案 针对现场中文物发掘出土时的状态、考古编号、文物大小、周围共存物品、发掘保护时间、环境条件、发掘人员、文字记录人员、保护人员以及人为的干预保护措施中的每一个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等内容详细记录。 8.1.2室内档案 记录每一件保护文物的尺寸大小、材质、照片、保护分析取样、材质和工艺分析结果、保护试验分析结果、保护材料选择、保护的方法工艺、保护过程中使用加固保护材料量值、保存以及保护过程中室内环境中的温湿度等环境参数、保护人员、拍照记录人员、实验分析人员等。 14 8.2 摄影档案 考古现场的摄影工作是记录考古信息和保护程序的重要手段,在现场保护的各个环节中必须要做好摄影工作。 摄影工作必须要做到真实的反应文物信息,对于文物保存的大的区域环境、发掘现场的大环境、发掘出土的单件文物以及其周围物品的共存关系环境需要拍照记录;在现场发掘出文物时要记录文物的原始保存环境以及发掘出土时的状况,在采取表面人为干预和器物提取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照相和视频拍摄相结合的手段对整个文物的保护干预过程进行记录。 所有的影像资料应做完整记录,填写登记表。照相登记表的内容包括照片编号、照相内容、拍摄方向、天气、拍摄指数(光圈、快没速度、焦距、白平衡、IOS数值和曝光补偿等情况)、相机型号、拍摄时间、拍摄者等。摄像登记表的内容包括盘号、分段号、场景内容、长度、拍摄方向、天气、摄相机型号、拍摄时间、拍摄者等。数码影像应在计算机内和存储设备中分类分段建档整理。 15
本文档为【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预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2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08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