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

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

举报
开通vip

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 《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磁带录像机概述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简史 第二节 录像机的功能与特点 第三节 磁带录像机的基本原理 1 磁头和磁带 2 磁性录放原理 3 录放图像采取的措施 4 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第四节 录像机的分类 1 按用途(质量)分类 2 按视频磁头数量分类 3 按视频磁头扫描方式分类 4 按视频磁迹图形分类 5 按磁带宽度或带盘形式分类 第五节 录像机的记录格式 一 模拟录像机的格式 1 C格式 2 U–matic格式 3 B...

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
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 《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磁带录像机概述 第一节 磁带录像机简史 第二节 录像机的功能与特点 第三节 磁带录像机的基本原理 1 磁头和磁带 2 磁性录放原理 3 录放图像采取的措施 4 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第四节 录像机的分类 1 按用途(质量)分类 2 按视频磁头数量分类 3 按视频磁头扫描方式分类 4 按视频磁迹图形分类 5 按磁带宽度或带盘形式分类 第五节 录像机的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格式 一 模拟录像机的格式 1 C格式 2 U–matic格式 3 Betacam格式 4 M?格式 二 数字录像机的格式 1 D–1格式 2 D–2格式 3 D–3格式 4 D–5格式 5 D–Betacam格式 6 DV格式 7 Digital–S格式 8 DVCPRO格式 9 Batacam–SX格式 10 DVCAM格式 附 脉码调制基本原理—PCM 1 取样 2 量化 3 编码 第六节电子编辑 一 电子编辑的定义与特点 二 普通录像机不能进行电子编辑 三 编辑录像机具有的功能与特点 四 电子编辑系统工作模式 1 单台录像机系统 2 一对一编辑系统 3 二对一编辑系统 4 多机编辑系统 第七节 电子编辑方式 一 组合编辑方式 二 插入编辑方式 第八节 编辑定时 一 CTL编辑法 二 时间码编辑法 1 LTC 2 VITC 第九节自动编辑流程与编辑点的稳定 第十节其他编辑方式的介绍 一 直接编辑与间接编辑 二 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 三 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第十一节 编辑控制器 第十二节 操作程序 第一章 磁带录像机概述 第一节 、 磁带录像机简史 磁带录像机技术史与电子编辑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1956年,当时美国安培公司(Ampex)在全美广播电视工作者协会,年会上展示了第一台达到实用水平的2英寸磁带,4磁头横向磁迹记录的广播用黑白磁带录像机。它标志着磁带录像机的诞生。参加这台录像机研制的有“调频广播之父”查尔斯?安德森(Charles Anderson)。以及后来因发明了“杜比降噪”系统而闻名于世的雷?杜比(Ray Dolby)。(目前安培公司于90年代以被收购,一度改为生产磁带,目前已无视频产品,很可惜了。) 这台录像机研制虽然成功了,但还存在一系列缺点。比如,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需要经专门训练过的工程师才能进行操作。不能进行电子编辑,无法进行节目混合。稳定性差等等。但是由于它具有能立即重放和多次复制的突出优点,它的诞生还是震动了世界。同年11月,这台机器在好莱坞的电视城,正式用于节目播出。从此以后,这种录像机开始进入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领域。 1959年安培公司继4磁头横向扫描黑白录像机之后,进而又研制成了彩色磁带录像机。同年9月,日本东芝公司生产出了别具一格的单磁头螺旋扫描录像机。这种录像机机械结构和电路方面都比横向扫描录像机大为简化,使用的磁带宽度尺寸也减少了。早期的螺旋扫 描录像机时基误差较大,图像质量和性能还达不到电视广播的要求,随着数字式时基误差校正器的出现,螺旋扫描录像机才开始走向电视广播领域。 就电视广播专用录像机而言,1956–1961年为初级阶段,各方面技术尚不成熟,使用中发现了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1962–1967年间,称为技术改进和提高时期。各种先进部件和电路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数字时基校正器的完善,使螺旋扫描录像机更显出良好的优越性。因此在这个时期它逐渐淘汰了4磁头横向扫描录像机,成为电视广播的主要设备。(录像机技术重心从诞生地美国转向了日本)。 1970年日本的松下、JVC、SONY等几家公司联合制定了两磁头螺旋扫描U–matic格式盒式磁带录像机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生产出了3,4英寸盒式录像带,开创了专业用录像机的新时代。这种录像机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性能大有提高,体积减小,操作简便,价格较便宜,可以进行电子编辑,图像质量好,特别是采用了盒式磁带后携带方便,因此它被广泛的使用在电视新闻采访及一般性电视节目制作中。 1973年录像机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家庭使用,采用1,2英寸磁带,其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由SONY公司研制开发的Betamax系列,俗称小1,2。一种是由松下公司研制开发的VHS(Video home system)系列,俗称大1,2。这两种录像机自成体系,其带盒尺寸不同,带軸间距也不同磁带宽度也不同,所以它们的盒式磁带是不能通用的。(在后来的销售经营中,松下公 司优于SONY公司,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最终VHS机型占据了整个市场,而Betamax机型最终停产。) 80年代初,SONY公司研制出1,2英寸、分量记录的BETACAM格式录像机。它和摄像机结合成一体,构成了摄录一体机。其质量优于前期的3,4英寸U–matic格式录像机。 80年代中期,松下公司和SONY公司又分别推出高质量的1,2英寸、分量记录格式录像机。松下公司生产M2格式。SONY公司生产BETACAM–SP格式。它们都使用金属磁带。由于M2和BETACAM–SP两种格式的机械参数,磁迹位形,及信号处理方式不同。因此各自成体系,彼此不能互换。这两种格式由于图像质量很高,性能指标与1英寸录像机相近,所以很快就全部取代了U–matic格式录像机。在此期间U–matic格式录像机也在不断努力提高。在原有U–matic基础上,又推出高带U–matic–H 型机种和超高性能的U–maticSP型机种及SP–VO兼容机。 以上介绍的录像机的记录方式都是模拟方式的。它的最大缺点是信号每经过一次过版复制,录像带的图像质量就下降一次。这就使节目的制作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节目播出版,要经过编辑、字幕、特技等多版制作,所以质量不够高。)为了克服模拟记录方式录像机复制能力差的缺点80年代末,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发出来了以数字方式记录信号的磁带录像机。数字录像机的优点是在经过复杂的后期制作后(多次复制指标不降低)仍能保持节目母版的高画质。所以在短短几年就更新了几代产品。 1986年SONY公司推出3,4英寸D–1格式,数字分量录像机。 1988年SONY公司推出3,4英寸D–2格式,数字复合录像机。 1989年 松下公司推出 1,2英寸D–3格式,数字复合录像机。 1993年 松下公司推出 1,2英寸D–5格式,数字分量录像机。 90年代各公司纷纷研究各自的数字录像机,使数字录像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3年SONY公司推出D–BETACAM格式,数字分量录像机。 1993年SONY、松下、菲利浦、JVC等几十家公司联合开发了统一 标准的家用型数字录像机格式—DV格式。 1995年JVC公司推出Digital–S格式数字分量录像机。也称D–9 格式。 在DV格式的基础上SONY公司和松下公司,又各自开发了专业级数字录像机格式—DVCAM和DVCPRO格式。 各公司推出的格式不同,给节目交换带来一定的困难。 进入90年代,几乎所有的视、音频产品都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这给录像机带来了一次巨大的挑战。目前一个敏感的话题是:光盘、硬磁盘能否取代磁带而成为下个阶段的主流记录介质。目前有的公司已在研制硬盘摄录机,而且已有样品。那么一但技术成熟,新的介质记录成本低于磁带,是否意味着磁带和录像机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录像机从诞生到灭亡才不到半个世纪,当今的年代真是到了技术爆炸性发展。 第二节 录像机的功能与特点 光图像信号通过摄像机做光电转换,变成电视信号。经过处理、传输,人们就可以实时地看到远距离所发生的事情。要想把电视信号储存起来,作长时间保管,需要时再取出来重放,则要用录像机来完成。录像机最基本的功能是把电视信号通过磁头进行电磁转换,以磁记录方式储存电视信号。在节目重放时,又通过磁头作磁电转换,把磁记录信号还原成电视信号。录像机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1、录像机具有存取功能,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记录并保存起来,在需要时可以立即重放出来。 2、记忆保存时间相对较长,(30–50年)但应该科学保管,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措施要完善。还要定期走带,否则录像带会发生粘连。 3、录制节目方便,可以随时检查由它制成的节目质量,可以即使重放(相对电影胶片而言,因为电影胶片要等洗印完成后才能重放) 4、录像机可以对所录制的节目素材进行必要的电子编辑加工。以满足各种艺术效果的需要,并可以把节目成品磁带方便地进行大量复制。 5、录像磁带尺寸小,重量轻,便于保存和运输。还可以抹旧录新,降低节目制作成本。(电影胶片只能一次性使用,所以拍片时要规定片比) 6、录像机可以与切换台、特技机等视频设备联合使用,能制作出形式多样的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节目。 7、磁带可以多次录放,经济便宜。根据实验,一盘录像带可以 重放1000次。这是电影胶片所无法比拟的。 8、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扩大提高普及率。 第三节 磁带录像机的基本原理 一、磁头和磁带 磁滞回线: 在一根磁棒上绕上线圈,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线圈就会产生磁场,磁棒接受磁感应即被磁化。在磁化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和磁棒的磁感应强度有以下特点。(见图) ?逐渐加大磁场强度H,磁化曲线从0点走向磁饱和点a点。 ?这时减小磁场强度H,磁化曲线不按着原线路返回到0点。而是沿着a点到b点下降。当H,0时,B?0。这种现象称为磁滞现象。b–0称为剩磁。 ?加反向磁场,当H达到某值时(c点),恰好使B,0,我们称0–c为矫顽磁场强度。 ?H仍然加大,这时则开始反向磁化,至另一个磁饱和点d。曲线按照c–d方向进行。 ?当H达到负的最大值时,H则开始减小,进行去磁。曲线沿着d–e方向运行。 ?从e点开始,进行新的循环。路径比原来略微低一点。这样一直进行下去,最后趋近于一个对称于原点的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 磁化过程中根据磁滞的特点,当电流切断时(减小磁场强度为 零),会产生剩磁。剩磁的大小是根据磁性材料决定的。保留剩磁能力强的磁性材料我们称为硬磁性材料。保留剩磁能力弱的磁性材料我们称为软磁性材料。软、硬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如图。 硬磁性材料用于制造磁带,以得到最大的记录剩磁。磁带是由带基(聚脂材料)与磁层(硬磁粉)粘合而成。带基起机械支撑作用,磁层作记录介质。 软磁性材料用于制造磁头,以达到当记录电流消失后,使磁头尽量不含剩磁。这样记录后面的节目才能不受影响。磁头制造成环形,环上绕有线圈,在环上开一个很窄的缝隙(几微米)称为工作缝隙。(缝隙的宽度取决于记录信号的频率)。 二、磁性录放原理 1、记录过程:(电磁转换过程) 信号电流通过线圈使磁芯中产生磁力线,并在磁头缝隙周围产生强度与信号电流成正比的磁场。磁力线沿磁芯要构成闭合通路。在工作缝隙处,磁力线需要从磁芯的一端越到另一端,而缝隙处磁阻大,磁力线从磁性溢出,在工作缝隙周围产生漏磁场。这时涂有硬磁粉的磁带经过磁头缝隙,低磁阻的磁带磁性层将缝隙处的漏磁通短路。使磁带上与磁头缝隙接触的磁性层被磁化。如果磁带以一定速度相对磁头移动,被磁化的部分离开工作缝隙的磁场后,留下了与磁头缝隙中央磁场强度(大小、方向)相对应的剩磁。形成了一条磁化图样,称为磁迹。 2、重放过程(磁电转换过程) 磁带上记录的剩磁经过磁头缝隙的瞬间,接通磁芯形成闭合磁通路,与磁芯上的线圈交连。当磁带在磁头缝隙前移动时,由于磁带上的剩磁强度变化,磁芯中的磁通也跟着变化,线圈两端便感应出与磁芯中磁通变化率成正比的微弱信号电流。把这个信号放大处理,最终由显像管还原图像。 3、信号的消磁 ?如果对已经磁化的材料外加一个使其达到饱和状态的交变磁场,再逐渐减小这个磁场的强度至零。那么材料将先被磁化达到饱和状态,然后随着交变磁场的减弱,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会从磁滞回线顶端,开始沿着逐渐变小的回线变化。在交变磁场为零时,磁感应强度也减小到近似零值。这就是已磁化材料的消磁过程。(见图) ?要使磁性材料完全消磁,交变消磁场必须大于磁性材料的最大矫顽磁力。这样才能使已被磁化的材料能够被重新磁化而达到饱和状态。 ?交变磁场的频率要足够高,使它从最大磁感应强度减弱到零的过程中,可以有足够的循环周期。(消磁头的工作缝隙要相对的宽) ?消磁头可以将磁带上一切信号都消去的称为全消磁头。只消去部分磁迹信号的有视频磁迹消磁头,音频磁迹消磁头和控制磁迹消磁头。 ?消磁工作开始时,消磁头线圈中被供给一定幅度的高频电流,从而在消磁头工作缝隙处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已录有信号的磁带经过工作缝隙时即被磁化至饱和状态。随着磁带向前运行与工作缝隙的距 离增大,交变磁场的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减小至零。消磁工作结束。(举例:电视屏幕被磁化后消磁法) 三、录放图像采取的措施与特点 视频信号频率高达6MHZ,动态范围达108db,为了将其记录在磁带上。同时进一步延长磁带的录放时间。,缩小录像机的体积等目的,录像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下: 1、减小磁迹宽度 减小磁迹宽度也就是减小视频磁头的工作缝隙。能够使一定面积的磁带上记录更多的视频磁迹。也就能够储存更多信息。3,4英寸U–matic录像机的视频磁迹宽度约为0.85微米。1,2英寸VHS和Betamax录像机的视频磁迹约为0.4–0.5微米。 录像机的体积缩小,必须减小视频磁头尺寸。而尺寸的大小与制造工艺和材料相关。尺寸的减小势必导致磁通密度的降低。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必须选择高性能的磁性材料来制造磁头。如使用热压铁氧体材料。 2、降低磁带运行速度 磁带的运行速度降低,那么视频磁迹的长度便相应缩短,对同样长的磁带,可以记录的视频磁迹数就增多。重放时间必然延长。 U型录像机的磁带运行速度为9.5cm,s VHS型录像机的磁带运行速度为2.33cm,s Betamax型录像机的磁带运行速度为1.87cm,s 降低磁带运行速度后,会影响到可供记录的信号最高频率。所以在降低磁带运行速度的同时,采取与磁带运行方向相反的磁头高速旋转运行的方式,来保证磁带与磁头的相对速度。为什么降低磁带运行速度后会影响信号的高频记录呢,我们引入记录波长的概念。 记录波长:指磁带记录一个信号周期所需的距离,用字母λ表示。记录波长与记录的信号频率成反比,与磁带运行速度成正比。 即 记录波长,磁带速度,信号频率 即 λ,v,f 则 f,v,λ 从公式可见, 记录波长受到磁头工作缝隙的限制视为常数。要想f高,则v要大。v的降低用磁头旋转方式保持磁头与磁带相对速度,则f不受影响。 3、压缩倍频程 视频重放磁头的输出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频率越低,感生出的电压越弱。重放输出就越小。而且以每倍频程6db的比率下降。视频信号从低频到高频共有18个倍频程,因此动态范围高达108db。由于低频端信杂比太低,高低频之间难以实现均衡,因此为了适应磁头的重放输出特性,在视频记录过程中必须压缩倍频程,缩小高低频率之差。通常这个问题是采用调制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使信号的整个频段提高,也就相对大大压缩了倍频程。下面举例说明: 倍频程: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每相差2倍称为一个倍频 程。(即用最高频率除以2,得到新的频率再除以2,一直除下去。到最低频率时看一共除了几个2,即为几个倍频程) 比如电视信号从6MHz到25Hz相差了18个倍频程。 用调频的方式减小倍频程:一个信号经调制后形成了以载频为中心的上下两个边带,上边带的最高频率等于载频加上被调制信号的带宽,称为上边频。下边带的最低频率等于载频减去被调制信号的带宽,称为下边频。这样已调波信号的带宽比被调制信号的带宽增加了一倍。已调波信号的倍频程就是指从上边频到下边频的相差倍数。虽然已调波信号的带宽增大了,但如果我们把载频选的很高,那么从上边频到下边频的倍数却会大大缩小。这就是用调制的方式可以压缩倍频程的道理。 举例说明,设载频选用95 MHz,视频信号带宽为5 MHz,调制后其上边频为95,5,100 MHz。其下边频为95–5,90 MHz。而100 MHz的一个倍频程为50 MHz,可见调制后一个倍频程都不到。 选择的载频频率越高,倍频程压缩的越大。但是载频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因为录像机所能记录、重放的频率是有限制的。随着频率的升高,磁头、磁带等各种高频损失都将增加。当频率达到在磁带上所记录的波长等于磁头工作缝隙时,磁芯内的磁力线为零,无电压输出。这一频率称为临界频率。这是理论值,实际上接近这个值时输出幅度将急剧下降,实际可使用的范围仅一半左右。 录像机调频信号的载频应该选择多少呢。我们来看,假定录像机磁带和磁头的相对速度V,40m,s。磁头缝隙g,2μm(低频段录 像机)和1.2μm(高频段录像机)时,它们的临界频率为: 低频段(或称为低带机)Fmax,V,g,40,2?1000000,20MHz 高频段(或称为高带机)Fmax,V,g,40,1.2?1000000,33MHz 一般则认为低频段录像机的临界频率为10MHz。高频段录像机 同步顶MHz 黑电平MHz 白电平MHz 5 5.5 6.8 低频段 7.16 7.8 9.3 高频段 10.98 11.35 12.2 超高频段 的临界频率为16.5MHz。由于录像机所能重放的最高频率受到限制,所以调频用的载频不得不采用和图像信号最高频率接近的低载频。 实际的录像机载频规定如下: (对应625,50扫描制式,同步,图像,0.3,0.7) 下面以高频段录像机为例,计算一下调频后的信号带宽、频谱范围及倍频程。(因为,录像机的清晰度达不到6MHz,图中视频信号均按5.5MHz计算。见图。) 黑电平载频为 7.8MHz 则上边频为 7.8,5.5,13.3MHz 下边频为 7.8–5.5,2.3MHz 白电平载频为 9.3MHz 则上边频为 9.3,5.5,14.8MHz 下边频为 9.3–5.5,3.8MHz 将上面两图合并得到调频后的信号频率为2.3MHz至14.8MHz。 最高频率为14.8MHz不超过临界频率16.5MHz。满足录像机记录信号的上限频率。信号频率从2.3MHz至14.8MHz不到四个倍频程。动态范围按每倍频程6 db计算,则四个倍频程24 db。高低频信号幅度相差不过10至20倍。而原来高低频信号幅度的动态范围有18个倍频程,108 db。高低频信号幅度相差了近20万倍是无法处理的。 录像机的调频信号还具有低载频,低调制度,大频偏等特点,有利于信号的记录及重放。 4、采用螺旋扫描方式 1959年日本东芝公司首先推出了螺旋扫描方式录像机,这是一种先进的录像机扫描技术(与横向扫描录像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有盒式录像机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这种扫描技术。 在螺旋扫描录像机中,视频磁头安装在旋转的磁鼓上,磁带以一定角度环绕在磁鼓的表面。磁鼓的进带口和出带口,相当于磁头扫描平面形成一个高度差。当磁带在磁鼓上运动时,它本身的位置相当于磁鼓也不断地提高,犹如螺旋一样。 螺旋扫描录像机与横向扫描录像机相比有如下优缺点: ?螺旋扫描录像机的磁头寿命远高于横向扫描录像机。其原因是横向扫描录像机的磁头与磁带的压力比螺旋扫描方式高一倍。(横向扫描采用空气悬浮技术减小压力,又加大了录像机的复杂性)螺旋扫描磁头寿命约为1000–2000小时。横向扫描磁头寿命约为200–500小时。 ?采用螺旋扫描时,磁带消耗量小。例如VHS型录像机的走带速度 为2.34cm,s,磁带消耗量为3cm,,s。相对于消耗量为200 cm,,s 的横向扫描录像机,两者竞相差67倍。 ?螺旋扫描系统的信杂比不如横向扫描机,其数值约低10–18db。信号失落现象也比后者严重,时基误差也较大。因此早期一般螺旋扫描机图像质量不如横向扫描机。随着录像机技术的发展,螺旋扫描式录像机图像质量已达到并超过了横向扫描式录像机。满足了广播质量标准,并淘汰了横向扫描机。 5、高密度记录 ?高密度记录是小型盒式录像机的特点。也是录像机发展的方向。高密度记录的特点,除了压缩磁迹宽度、降低磁带运行速度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取消了磁迹间的隔离保护带。以往的记录方式是在磁带上相邻两条磁迹间设有不记录任何信息的间隔区,称为保护带。(见图)当放像过程中发生磁头稍稍偏离正确的扫描位置时,不致发生拾取相邻磁迹信号的现象。能够有效防止录像机在记录或重放过程中因 磁迹跟踪误差引起的邻迹窜扰。 显然保护带隔离技术对增加磁带的利用率非常不利。经过多年研究,开始在家用小型盒式录像机上首先采用取消保护带记录方式。将磁带的记录密度提高了1.5倍以上(保护带的宽度通常是视频磁迹的一半)。取消保护带以后,必然会带来邻迹窜扰问题。即当磁头扫描一条磁迹时,重放磁头不可避免的会拾取紧靠在一起的邻道磁迹的信号。从而产生邻道信号干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又采用了方位角记录技术。 ?通常我们将两个视频磁头安装在一个磁鼓上,成180?角安装。磁鼓旋转一周,每个磁头各扫描一条磁迹。记录一场电视信号(见图)。用方位角记录方法,就是两个磁头的工作缝隙的角度不是象通常那样垂直磁头的扫描方向,而是分别向左、右各偏离一个α角。使两个磁头之间的方位角为2α。(VHS型机,视频磁头工作缝隙分别倾斜视频磁迹?6?。Betamax型机,视频磁头工作缝隙分别倾斜视频磁迹?7?)当重放磁头与磁迹存在方位角误差时,工作缝隙两端切割的磁通存在一个相位差,使得磁感应的电信号大大减小,称为方位角损失。方位角偏差越大,损失越大。同一方位角,信号频率越高,损失越大。 利用方位角记录后磁迹位形见图。采用方位角记录之后,使用与原记录磁头同方位角的重放磁头,不会引起方位损失。一旦磁迹跟踪出现误差而碰到相邻磁迹时,由于存在12?(或14?)的方位偏差,方位角损失十分严重,拾取的信号很弱,因此信号窜扰很小。 四、磁带录像机的基本构成 录像机属于机电一体设备,除了电路系统外,还有着精密而复杂的机械部分。因为机械部分存在磨损老化问题,所以录像机的故障率远大于摄像机。录像机的控制系统也要比摄像机复杂的多。要完成电视信号的记录与重放功能,录像机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主要完成对视频信号的加工、处理、放大。记录时将输入录像机 的视频信号,经过复杂的电路处理后送往旋转的视频磁头。重放时将视频磁头拾取到的微弱的信号经过放大和一系列处理后,恢复成全电视信号。 2、音频信号处理系统 主要完成对音频信号的加工处理和放大。记录时将输入录像机的声音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往声音录放磁头。重放时将录放磁头拾取的微弱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从录像机输出。 3、伺服系统 主要是完成控制磁鼓旋转速度和相位。控制主导軸电机旋转速度和相位。控制带盘电机转动速度和磁带张力。以保证在记录和重放两次扫描过程中,磁带与磁头的相对运动规律的一致性。 4、机械与信号控制系统 机械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对来自操作面板或遥控器的按钮指令。以及对机内各检测器送来的信号进行逻辑运算。然后通过电机、电磁铁等执行元件来建立各种运行状态。如穿带、退带、记录、重放、快进、倒带、暂停等。此外控制电路还能根据检测器送来的检测信号判断录像机是否工作正常。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如磁鼓停转、结露。主导电机停转,磁带松弛等。执行自动停机保护措施。 信号控制系统主要是对信号的通断进行控制。在各种工作状态下,或在执行电子编辑时,对信号通道进行逻辑控制。 第四节 录像机的分类 目前各国生产的录像机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给录像带的节目互换带来很大麻烦。国际上虽经多次商讨,但仍未能统一标准。从而形成现在多种格式并存的局面。对于录像机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 1、按用途分类(质量) 把录像机分成高、中、低三挡。高档机称为广播级,性能指标最高。功能齐全、体积大、价格贵。其录放的视频信号带宽大于5MHz。适用于大中型电视台等专业单位。代表的机型如1英寸录像机和使用1,2英寸磁带的BETACAM–SP系列机型中的DVW、BVW等机型。 中挡机称为业务级,其视频信号带宽可达3MHz。图像质量相对较高,价格适中。因此在科研、工业、电教、医疗等部门广泛应用。配上简单的电子编辑机就可以制作电视节目了。目前我国部分地县级电视台由于经费限制也大量使用此类机型。这种机型多以3,4英寸磁带的U–matic系列为主,如SONY公司的VO、SP–VO、BVU系列机型。 低挡录像机称为民用级,使用1,2英寸磁带,早期的代表机型有Betamax和VHS。即俗称的大小二分之一磁带两种格式。目前Betamax格式已淘汰。这类机种特点是价格低、功能齐全、体积小、品种多、使用方便、录制时间长。80年代后逐渐成为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 2、按视频磁头的数目分类 录像机的视频磁头安装在高速旋转的磁鼓上。可以提高磁头与磁带的相对速度。从而提高记录视频信号的上限频率。按技术要求不同,磁鼓上安装的视频磁头数目也不等。 (1)单磁头录像机:只安装一个视频磁头,录放共用。磁鼓旋转速度为场频,每场视频信号记录在一条磁迹上。缺点是容易丢失部分信号,(因为磁带与磁鼓的包角小于180度引起)1英寸机多用。 (2)1.5磁头录像机:为解决单磁头录像机在一场中丢失几行信号的缺点,在磁鼓上多安装一个辅助磁头,专门补录主磁头所丢失的信号。对于主磁头而言,称为1.5磁头。(实际为两个磁头) (3)双磁头录像机:在磁鼓上相对180度角安装两个视频磁头,磁鼓旋转速度为半场频,磁鼓旋转一周每个磁头各记录一场电视信号。(2条磁迹)两个磁头轮流工作。3,4英寸磁带的U–matic、VHS录像机均为双磁头。 (4)四磁头录像机:在磁鼓园周长四等分安装四个视频磁头,每个磁头只记录一场中的十几行信号,磁鼓用5倍场频的转速垂直于磁带而旋转。机器结构复杂(有空气悬浮装置)笨重,但图像质量高,2英寸录像机均属于四磁头机。 3、按旋转磁头扫描方式分类 (1)横向扫描方式:当磁头几乎垂直于磁带扫描时,其磁迹也几乎垂直于走带方向,所以称为横向扫描录像机。 (2)螺旋扫描录像机:当磁鼓相对磁带做螺旋运动时,其磁迹将是一条倾斜角很小而线段较长的斜直线。由于磁带按螺旋形式绕在磁鼓 上,所以称为螺旋扫描录像机。单磁头和双磁头机就是螺旋扫描磁迹,目前应用的录像机多属于此种类型。 4、按视频磁迹图形分类 (1)场不分段式录像机:此类机型中一条磁迹完整地记录了一场视频信号。如C格式的1英寸机和多数录像机均采用此方式。 (2)场分段式录像机:一场视频信号被分成若干条磁迹来记录的方式。如德国BOSCH公司的BNC系列录像机用6条磁迹记录一场信号。我国电视台很少用这种录像机。 5、按磁带宽度或带盘形式分类 (1)2英寸录像机:如Ampex公司的VR–1500,JVC公司的9000系列。 (2)1英寸录像机:如Ampex公司的VPR–2B,VPR–20B。SONY公司的BVH–2000等。 (3)3,4英寸录像机:如SONY公司的VO–5850、2860、4800,BVU–800P、150P等。数字机D–1、D–2也用3,4英寸磁带。 (4)1,2英寸录像机:目前最流行,种类比较多,因记录格式不同,虽然磁带宽度相同但不能互换。 a、VHS系列— HD–500、SD–50、PD–92等。 b、Betamax系列— SL–C5CH c、S–VHS系列— SR–388 d、Betacam系列— BVW–75、70、65、60。PVW–2800、2600。 UVW–1800、1600、1400、1200等。 e、M2系列— AU–650、400。 f、D–3、D–5数字格式录像机也用1,2磁带。 6、按对视频信号处理方式分类 如果按录像机记录方式分类如图所示。 模拟方式:是指把信号的模拟量直接调频后记录在磁带上。 数字方式:把模拟信号先模拟,数字转换后再调频记录在磁带上。重 放时先解调然后经数字,模拟转换,还原成模拟信号。 模拟复合信号:指被记录的信号是电视编码器输出的模拟信号。 模拟分量信号:指被记录的信号是基色或色差模拟信号。 数字复合信号:模拟复合信号经模,数转换后的信号。 数字分量信号:模拟分量信号经模,数转换后的信号。 录像机还可以按记录格式分类,所谓记录格式是指录像机不但视频信号处理方式相同,而且机械结构也相同。仅频信号处理方式相同,而机械结构不相同的录像机属于两个不同格式。不同格式的录像机录制的节目磁带是不能直接互换的。如Btamax和VHS录像机视频信号处理方式虽然相同,但不属于同一种格式。所以它们的磁带不能互换。 第五节 录像机的记录格式 一、模拟录像机的记录格式 1、C格式录像机:采用1英寸开盘式磁带,Ω方式绕带,1.5磁头记录方式。这种格式录像机把全电视信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放大,调频之后送入磁头记录。记录在同一条磁迹上的信号,即有亮度信号又有色度信号。这种记录方式对于录放系统的通频带要求较宽,对机械 和伺服系统的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机器的结构复杂,价格贵。但因为其图像质量高,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系统。(见图)代表机型有美国Ampex公司的VPR系列和日本SONY公司的BVH系列录像机。 2、U–matic格式录像机:采用3,4英寸盒式磁带,Ω方式绕带,双磁头不分段记录方式。该格式录像机首先是把全电视信号中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分开(为解决带宽不够与时基跳动问题),对亮度信号进行调频,而对色度信号进行降频处理(通常降到1MHz以下)。处理后再把二者混合起来送到磁头,记录在一条磁迹上。被记录在同一条磁迹上的是已调频的亮度信号和降频的色度信号。这种记录方式对录放系统的通频带要求降低了很多,对机械系统及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高。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适中,所以应用广泛。 根据信号的调制载频的不同,U型机又分为三种规格,即低带、高带、超高带。 ?低带机:白电平载频为6.8MHz,同步顶载频为5MHz。其制信号带宽为2.7MHz,色度信号下变频为685KHz,带宽为0.3MHz。这样的技术指标达不到广播级的标准。其代表机型为SONY公司的VO系列录像机和松下公司的NV系列录像机。 ?高带机:为了使型机能够用于广播领域,SONY公司进行了一些改进,将同步顶载频由5MHz改为7.16MHz,白电平由6.8MHz改为9.3MHz。色度信号下变频由685KHz提高到924KHz。磁迹宽度由85微米提高到125微米。经过改进亮度和色度信号带宽都有所提高,信 杂比也提高了3db。作为广播级的专业录像机,它的信号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也进一步改善。由于这种录像机提高了载频所以称为高带机。代表机型为SONY公司的BVU系列。 ?Umatic-SP 系列机又称超高带机 其亮度信号的载频频偏,色度信号的下变频,均与高带机相近。因此二种机型有兼容性。高带机使用氧化物磁带。而SP机用金属磁带。 用SP机记录的磁带可以在高带机重放,反之亦然。在SP磁带上有两个检测孔,当SP录像机检测出有这两个孔时,便以SP方式进行记录和重放。如未检测出检测孔,便自动倒换到高带方式。(见图) ?低带机和高带机,由于亮度的调制载频差别较大,色度下变频不同,故这两种机型不能兼容。 ?为了方便使用者,有些机型是多格式兼用。如vo—9850型,播放三种格式均可以。 【磁带介绍】氧化带与金属带解释 1929,1930年 用Fe3O4做磁性层。 1950年 用针状粒子r,Fe2O3做记录介质 1967年 用非铁金属系列的CrO2它的矫顽磁力比Fe2O3大一 倍。 1973年 又研制成使钴离子吸附在特殊钴铁氧体上,变成磁性 作记录媒质的钴铁氧体磁带。它与CrO2磁带有完全 互换性,而且消除了CrO2磁带容易磨损的缺点。 注: CrO2,氧化带 钴离子吸附,金属带 ME,蒸镀金属带 MP,涂敷金属带 【磁带的保养】 温度、湿度、防尘 ?湿度大,磁粉易受潮,粘磁头。 ?干燥,硬度大,磨磁头。 ?磁带要定期运行,否则长期库存不用要粘连。 3(Betacam,SP和M?格式录像机 使用1/2英寸金属磁带,Ω方式绕带,使用亮度和色度两对磁头进行记录。这种格式的录像机把全电视信号中的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分离开来,亮度信号进行调整后,由亮度信号磁头记录在亮度信号磁迹上,色度信号经解码还原为两个色差信号—R-Y和B-Y,返还时间轴压缩交换,形成一个色度信号,再经过调整之后送至色度磁头,记录在色度信号磁迹上的,所以称分量式录像机。这种记录方式消除了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之间的干扰,适应演播室分量化的潮流,因而颇受用户欢迎。 ?分量格式录像机的信号处理方式和磁迹位形图(见图) 这种录像机由于采用了金属磁带,提高了信杂比,扩大了信号记录带宽,它在亮度带宽,亮度和色度信杂比,音频失真和动态范围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改善,达到了与1英寸录像机相当的水平,且在信杂比方面还超过了1英寸录像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和业务领域。SONY公司的Betacam-SP格式录像机,在我国普及率很高,它有四个系列几十种机型,构成多层次,适用不同需求的完整Betacam录像机系列。(见图) ?Betacam,SP格式录像机系统兼容性很好,采用不同系列的Betacam-SP产品能在一个编辑系统内同时使用。 ?金属磁带也有兼容性,能用于模拟机种UVW / PVW / BVW也能用于部分数字机(DVW,A系列)。 磁带的兼容性 DVW-A DVW BVW PVW UVW 带型 BCT-D ◎ ◎ ? ? ? BCT-MC ? ? ◎ ◎ ◎ BCT-G ? ? ◎ ? ? UVW-T ? ? ◎ ◎ ◎ 注:◎录放均可 ?只可重放 ?不可使用 BCT-D DVW数字机用金属带 BCT-MC BVW / PVW 用金属带 BCT-G BVW / P VW 用氧化物带 UVW-T UVW机专用金属带 Betacam-SP的主要机型简介 DVW-510AP 数字复合编辑放像机 DVW-500AP 数字复合编辑录像机 DVW-510P 数字分量编辑放像机 DVW-500P 数字分量编辑录像机 BVW-60P 编辑放像机 BVW-65P 编辑录像机(带DT磁头) BVW-70P 编辑录放机 BVW-75P 编辑录放机(带DT磁头) PVW-2800 编辑录放机 PVW-2600 编辑放像机 PVW-2650 编辑放像机(带DT磁头) UVW-1800 编辑录放机 UVW-1600 编辑放像机 UVW-1400 普通录放机(不带编辑功能) UVW-1200 普通放像机(不带编辑功能) BVV-5PS 摄录一体机录像部分 PVV-3P 摄录一体机录像部分 PVV-1P 摄录一体机录像部分 松下公司的M?格式录像机也是采用分量技术应用时间轴压缩技术 对色度信号进行处理,原理与Betacam基本相同。但是机型的机械 参数、磁迹位形、电气参数及电路处理上有所差异,因此这两种录像机没有兼容性,二者主要的区别是: ?Betacam SP的视频磁迹宽度比M?的要宽,因此Betacam的信杂比要高于M?。而在记录时间相同的情况下,M?的磁带用量少。 ?M?只能用金属带,Betacam除可以用金属带外,也可以使用价格的的普通氧化物磁带。(Betamax与VHS之战,松下胜;Betacam与M?之战,SONY胜;M?有一次关键片粘磁头)。 二、数字录像机的格式 1(D-1格式:D-1格式是SONY公司1987年推出的数字分量录像机,它是根据节目制作和电视台的高画质要求而开发的第一代数字录像机。在此之前,高质量的节目制作大都使用一英寸C格式开盘录像机。 D-1格式采用3/4英寸的氧化物盒式磁带。视频信号数字化取样采用4:2:2标准。8bit量化,数据无压缩。音频取样频率48kHz,20bit量化无压缩。所以记录的信息量很大,每秒需记录600条磁迹,这样每场信号要记录到12条磁迹上,磁带消耗量大。 D-1格式机性能优良,图像质量好,多次复制后图像也不会变差,这种录像机多在追求高质量的节目制作部门使用。当然,这种机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价格昂贵,现已经淘汰。 代表机型:SONY的DVW-510P DVW-500P 2. D-2格式: D-2格式是美国Ampex公司和日本SONY公司在1986年联合制定的复合数字录像机标准,1988年推出。 D-2格式使用3/4英寸涂敷金属(MP)盒式磁带。视频复合信号采用4倍副载波频率取样,8bit量化,无数据压缩。 D-2格式同D-1格式相同,也可以记录四路音频信号,每路音频取样频率48kHz,20bit量化、无压缩。 因D-2格式为数字复合式,其数码率仅为数字分量式录像机的一半,磁带消耗量也较小,可以用来取代C格式录像机。它具有c格式录像机的所有功能,又具有复制多代不会出现明显质量下降的优点。设计过程中还尽量使D-2格式的信号处理与D-1格式相类似,以减少对新集成电路的需求。但是D-2格式不能与D-1格式兼容,它以经济使用为第一目的,目前已经被淘汰。 代表机型:SONY的DVW-510P DVW-500P 3(D-3格式 D-3格式是松下公司与1989年推出。使用1/2涂敷型盒式金属磁带的数字复合录像机(1991年正式命名)。 D-3格式复合视频信号,采用四倍副载波频率取样、8bit量化、数据无压缩。同时可记录4路数字音频信号,取样频率48kHz、20bit量化,数据无压缩。 特点:?经济:整机价格相对于C格式机的磁鼓组件价格。 ?功耗低,体积小。 ?具有很好的慢动作功能。 ?市场占用量较大,多用于取代一英寸C格式机。 4(D-5格式 D-5格式是1993年松下公司推出的1/2英寸高性能金属盒式磁带(MP)数字分量录像机。D-5格式格式分4:3和16:9两种模式。在4:3模式中,视频信号采用4:2:2取样标准,10bit量化,数据无压缩。 在16:9模式中,视频信号采用扩展的4:2:2取样标准(取样频率为18MHz、9 MHz、9 MHz)(不扩展的4:2:2为13.5 MHz、6.75 MHz、6.75 MHz)。8bit量化、数据无压缩。可记录四路数字音频信号,每路取样频率为取样频率48kHz、20bit量化,数据无压缩。 D-5格式是目前标准清晰度电视广播制式中录放质量最好的格式。在模拟分量信号的输入输出时,Y信号带宽为5.75 MHz, S/N 60db。色差信号带宽为2.75 MHz, S/N 60db。 和D-3格式相同,它具有很优良的慢动作功能。DT磁头能在,1至,2倍带速范围内获得无杂波的特技重放画面。D-5格式录像机能够兼容重放D-3格式的磁带,但需要配置选购件电路板。D-5格式的记录码率最高可达300Mbps,由于HDTV的原始码率大约为1.2Gbps,因此通过一个4:1的码率压缩可以将HDTV信号记录在D-5格式上。这将使D-5格式的寿命更加延长。 5(D-Betacam格式 1993年SONY公司推出D-Betacam (Digital Betacam) 格式数字分量录像机,使用1/2英寸涂敷金属带。带盒尺寸与模拟Betacam,SP一样,大盒可以记录124分钟,小盒可以记录40分钟。 在格式视频信号采用4:2:2取样标准。数字信号输入为10bit量化,模拟分量输入为8bit量化,帧内2:1数字压缩,可记录四路数字音频信号(48KHz/20bit)。视频、音频录放质量都达到广播级演播室水平。在模拟分量信号输入时,Y信号带宽为5.75MHz S/N 60db。色差信号带宽为2.75MHz S/N 60db。 一场数据经交织压缩后,记录在六条磁迹上,磁迹宽度为24µm,相邻磁迹方位角为,15?。 D-Betacam最大特点是可以兼容、重放Betacam-SP磁带节目,这给拥有大量Betacam-SP机的电视台,在换型过渡期带来很大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原Betacam-SP所拍录的节目。它的价格只有D-1的一半,比D-2、D-3更加便宜。 D-Betacam机磁鼓采用三层结构,旋转的中鼓上共有18个磁头。其中:数字记录头4个(两对,一对称A、B,另一对称C、D,头两对磁头按180?间隔安装);数字即时重放头4个(一般VTR在记录状态从显示器上看E-E信号);带DT功能数字重放头4个;带DT功能模拟重放头4个;旋转消磁头2个。 数字即时重放头比数字记录头低85.5µm。在记录头记录的同时,刚刚记录的磁迹立刻可由即时重放头重放(约滞后一场),以确认记 录质量。 数字DT头功能又两点:(1),在,1至,3倍带迹范围内得到无杂波重放录像;(2),能预读。由于数字DT头的安装位置比记录头高545.5µm,它能在旋转消磁头消磁与记录头记录前,超前6场加100行的时间拾取带上的信号。其中6场用于补偿放录处理过程对信号的延时。100行用于补偿外部设备(如特技机)的延时。由于不同的外部设备有不同的延时量,故机内有自动调节延时的电路。最大延时量为100行(显然过大延时量的外部设备是不能使用的)。 ?磁迹位形图 ?磁带上边缘有一条0.6mm宽的提示磁迹。 ?下边缘有一条0.4mm宽的CTL磁迹。 ?下边缘还有一条0.4mm宽的LTC磁迹。 ?一场记录六条倾斜磁迹,每条磁迹有两个视频节、四个音频节,节中标的数字为声道号。 ?在A头和C头音频节记录磁迹的上方有跟踪音频信号TPS。 ?在A头音频节记录磁迹的下方有跟踪定时信号TTS。TPS与TTS是辅助跟踪信号。TPS为4MHz;TTS为400KHz。 当重放时磁迹偏移,TTS用来调整主导轴伺服的镇定关系。TPS用于精密跟踪,具体办法是在CPU控制下适当调整磁带纵向位置,找到TPS最大值的位置予以镇定。在插入编辑状态下,TTS、TPS与CTL一样不被消去。(见图) CUE——提示磁迹 CUE功能,俗称“打点”功能,记录300Hz,6KHz的声音提示信号,即做标记。遇到某一事件时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打入CUE点。如拍摄足球赛的新闻,有黄牌情况打一个点,发球时打一个点,这样最后编辑时,根据这些CUE点就能很快需要编辑的画面。 6.DV格式 1993年,包括SONY、Panasonic、JVC、Philip等几十家公司组成的国际集团,联合开发了具有较好的录放质量,统一标准的永用数字录像机格式,称为DV(或DVS)格式。1996年,各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 DV格式的特点是带盒小,磁鼓小,机芯小,记录密度大,电路集成度高,便于生产体积小、机动灵活的摄录一体机。 ?DV格式使用1/4英寸(6.35mm)蒸镀型金属磁带(ME)。 带盒尺寸有标准型(125mm?78mm?14.6mm)与小型(66??48??12.2?)两种。标准型能记录270分钟,小型能记录60分钟。磁迹 µm,磁鼓直径21.7。视频取样标准为4:2:0,8bit量宽度只有10 化。视频采用5:1(4.987:1)压缩。视频数据率为24.948(约25)Mbps。Y信号水平清晰度达500线.S/N 54db。可记录两路(每路48KHz取样、16bit量化)或四路(每路32KHz取样、12bit量化)无数据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DV格式的走带速度在625行,50场制式为 18.831?/s。 ?DV格式上,可以内装4Kbit半导体存贮器,用于存贮每一段素材起始的时间码和数据等目录。这种盒式磁带称为MIC(memory in cassette)型磁带。如果没有安装储存器,外接的四个端子可作为磁带的识别,其中一个端子接地,另外三个端子接不同的电阻,表示磁带的厚度、类型等。如果有储存器四个端子分别是地、电源、时钟和数据输入输出端子,磁带厚度、类型等参数可以从储存器中读出。 DV格式的磁鼓组件为两层结构,磁带上的倾斜磁迹由安装在上鼓的一对180度间隔的记录磁头形成。对于625,50制式,上鼓的转速为每秒150转。一帧视频信号记录在12条磁迹上,磁带上的磁迹位形图如下图。 ?上下边缘无纵向磁迹,倾斜磁迹宽度为10μm无保护带,相邻磁迹方位角?20?。 ? ITI(Initial track information起始跟踪信息,或称 Insertand Track Information插入与跟踪信息。)ITI区主要包含格式信息,跟踪用信息等。此外,还可以在重放时用来判断音频、视频和子码区的位置。即重放完ITI区之后,再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就到了音频区。 ?音频区和视频区分别记录音频和帧内压缩的视频数据。 ?子码区也称副码区,主要包含时间码信息。 ?编辑间隔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由旋转消磁头单独消去音频或视频 信号时,出现消去别的信号的可能性,此外,还含有跟踪信息。 由于DV格式磁迹很窄,它不能像一般模拟录像机那样利用在磁 上记录CTL信号来表示磁迹在磁带上的位置。重放时由重放CTL信 号作主导轴伺服电路的反馈信号,实现磁迹跟踪。因为,如果使用此 方法要求DV格式机CTL磁头的安装精度太高,(磁迹窄)是很难达 到的。为此,DV格式机采用AFT(Automatic Track Finding自动磁迹搜索)方法,实现磁迹跟踪。因为如果使用此方法,要求DV格式机CTL磁头的安装精度太高(磁迹窄),是很难达到的。为此DV格式采用ATF(Automatic Track Finding——自动磁迹搜索)方法,实现磁迹跟踪。 ATF的原理是: (1)把磁迹分成三种类型按照“F0F1F0F2F0F1F0F2”排序记录。 (2)在记录前设法让每条磁迹记录数据的“数字和”的变化成周期性,形成所谓的监控信号。 F1磁迹的监控信号为f1=465KHz(记录时钟41.85MHz的1/90) F2磁迹的监控信号为f2=697.5KHz(记录时钟41.85MHz的1/60) F0无监控信号。 (3)重放时根据拾取F0磁迹时,从前后相邻磁迹漏过来的监控信号幅度差,判断跟踪误差方向和大小。然后通过主导伺服电路调整磁带纵向位置达到正确跟踪,即让前后磁迹漏过来的监控信号幅度相等。 7.DVCPRO格式 DVCPRO格式是松下公司在家用DV格式基础上开发的一种专业级数字录像机格式。用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广播制式的模式有两种,称为 DVCPRO,25模式和DVCPRO,50模式用于HDTV的模式称为DVCPRO,100模式。在DVCPRO,25模式中,视频信号采用4:1:1取样,8bit量化,采用帧内5:1数据压缩(4.987:1)视频数据率约为25Mbps。 在DVCPRO,50模式中,视频采用4:2:2取样,8bit量化,采用帧内3.3:1数据压缩(3.325:1)视频数据率约为50Mbps。 DVCPRO,25可记录两路数字音频信号,DVCPRO,50可记录四路数字音频信号。每路音频信号的取样频率都为48KHz,16bit量化。DVCPRO,25 机,在模拟分量输入,模拟分量输出时,Y信号带宽5.5MHz,色差信号带宽为1.3MHz,S/N都为55db,视频录放质量不如Digital-S格式,特别时色差信号的质量要更差一些。而 DVCPRO,50机的视频录放质量和Digital-S相同。DVCPRO格式的磁鼓组件为两层结构,与DV格式相同,鼓直径也为21.7?。DVCPRO,25 上鼓有三对180?间隔的磁头,一对记录磁头,一对重放磁头(无DT功能),一对旋转消磁头。 DVCPRO,50 上鼓有五对180?间隔的磁头,两对记录磁头,两对重放磁头(无DT功能),一对旋转消磁头。 对于625/50制式,上鼓每秒旋转150圈,DVCPRO,25一帧记录12条磁迹。 DVCPRO,50一帧记录24条磁迹。磁迹宽度都为18µm,磁迹间无保护带,相邻磁迹方位角,20?。DVCPRO格式使用1/4英寸(6.35?) 涂敷金属磁带(MP)。带盒尺寸有标准型(125??78??14.6?)和中型(97.5??64.5??14.6?)两种。对于DVCPRO,25标准型可记录123分钟,中型可记录63分钟。DVCPRO格式的最大优点是:带盒小,机芯小,磁鼓小,体积小,便于生产,重量轻和 机动灵活的一体化摄录机。另外,DVCPRO,25模式可以重放家用DV格式的节目带(对DV小盒带要加带盒适配器),DVCPRO,50能兼容重放DVCPRO,25模式的节目带。因机型体积小,可以用便携式编辑机现场采访编辑,经过5:1压缩的数字信号,能按原样或进行近一步压缩后,通过数字或模拟电话线路传出去。 DVCPRO,25磁迹位形图 ?在磁带的上边缘有一条纵向提示磁迹(CUE) ?在磁带的下边缘有一条纵向CTL磁迹。 CUE磁迹能记录质量很差的声音信号(带宽为300Hz,6KHz)其作用是为编辑时搜索声音的开始点提供可能性,因为在搜索画面时无法听到数字声音。 DVCPRO实现磁迹跟踪的方法和DV格式相同,采用ATF。记录CTL目的有三个: ?除了用时间码显示磁带运行时间与存储编辑点外,还可用CTL计算得到时间信息。 ?利用重放CTL信号加快主导伺服的锁定。 ?在输入复合视频信号进行记录时,可由CTL不同的占空比表示PAL制的八场场序。 DVCPRO倾斜磁迹与DV相同,结构也相同。DVCPRO,25 模式与DV格式的主要区别有四点: ?视频信号取样标准不同,DV采用4:2:0取样,DVCPRO,25采用4:1:1取样。 ?使用的磁带不同。DV使用蒸镀型金属磁带(ME), DVCPRO-25使用涂敷型金属磁带(MP)。MP磁带可靠性高,且有利于长期保存,但灵敏度低。 ?DVCPRO-25磁迹宽度是18µm,比DV増宽8µm。在保证记录密度足够高的前提下,为重放与插入编辑的磁迹跟踪提供了更大的容差。同时也解决了磁带灵敏度低的问题。 ?DVCPRO格式比DV格式多了两条纵向磁迹(CUE、CTL)。 由于DVCPRO格式的磁鼓转速高,人们担心它的磁鼓寿命短,实际上DVCPRO格式的磁带在运行时张力小,只有10克,减小了磁带对旋转磁头的接触压力,故磁鼓寿命并不短。 附:磁鼓转速表 D-3 D-5 100转/秒 DV DVCPRO DVCAM 150转/秒 D- Betacam 25转/秒 Betacam-SX 75转/秒 Digital-S 75转/秒 DVCPRO格式由于磁鼓小,其上面无法安装DT磁头。同时,重放磁头未设计成像Digital-S格式那样的提前拾取磁带上的信号,所以无预读功能。 当用插入编辑进行后期对口形的配音时,还会出现图像与声音不同 步问题。这是因为视频录放电路的压缩与解压缩过程有延时。当演员从监视器上看到图像开始说话,其声音信号到达磁头时,记录磁头扫描的磁迹已经滞后很多了。目前解决后期配音声像同步的唯一办法是,在录像机内增加声音数据存储电路。在后期配音时,先将声音数据存入存储电路,然后在后期配音结束后,再提前读出记录在磁带上。因此后期配音要进行两次记录才能完成。 8(DVCAM格式 DVCAM格式是SONY公司在DV 基础上于1996年推出的一款专业机该格式与DV格式一样,视频信号4:2:0取样,8bit量化,视频采用5:1帧内数据压缩,视频数据码率用25Mbps可记录两路音频信号(每路48KHz取样.16bit量化)或四路数字音频信号(每路32KHz取样.12bit量化)该格式使用1/4双蒸镀金属磁带,表面上有一层坚实的保护膜,这种磁带不仅剩磁强度有所提高,而且稳定性和耐久性有所保证。DVCAM的带盒尺寸,磁鼓直径与转速都与DV相同,磁带上也无纵向磁迹。一帧信号记录12条磁迹,磁迹宽度比DV 格式增加了5µm,为15µm,为磁迹跟踪提供了较大的容差。标准带盒能记录184分钟,小盒能记录40分钟,该格式有以下特点: ?带盒小,磁鼓小,机芯小,便于生产,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的摄录一体机。 ?能兼容重放家用DV 格式。 ?录像机采用双重走带机构,装入DV小盒带不需要加带盒适配 器。 ?该格式的设计理念是开发一个系列的参予非线性编辑的全数字化节目制作系统,包括摄像机、录像机、非线性编辑机以及传输等所有环节。采用专为DVCAM开发的用四倍速传送的数字接口QS-DI,传送中不需要解压缩和再压缩,不需要A/D、D/A转换,大大减小了信号在转换过程中的损失裂化。 9(Betacam-SX格式 磁迹位形图(见图) Betacam-SX是SINY公司推出的一种专业级数字录像机格式。视频信号采用4:2:2取样,8bit量化,视频数据采用MPEG 2的4:2:2 P @ ML压缩方式,由一个I帧与B帧构成一个GOP(图像组),压缩比10:1,视频数据率约为18Mbps(I帧约为24Mbps,B帧约为12Mbps)。该格式可记录4路数字音频信号,每路音频信号和取样频率都为48KHz,16bit量化。 Betacam-SX格式使用1/2涂敷金属盒式磁带,带盒尺寸与Betacam-SP一样。磁鼓直径与D,Betacam格式相同,为81.4?,三层结构,中鼓每秒旋转75转。一个GOP由鼓上两个不同方位角间隔180?的记录磁头,在磁带上形成12条倾斜磁迹,磁迹宽度为32 µm,磁间无保护带。该格式的特点是: (1)视频数据率低(10:1压缩)有利于传输与存贮。采用磁带结合 方式,将信号从现场传输到电视台,并存贮在磁盘过程中不会损 坏质量。由于采用全新的半行数字数据接口,能够在不降低图像 质量的同时,高速传送已压缩的视音频信号。 (2)有的机型能兼容重放Betacam-SP节目带。(当然这种机型需在磁 鼓上增加模拟重放磁头,机内也需增加重放模拟信号所必需的电 路。) (3)可使用新的Betacam-SX磁带,也可使用原有的Betacam-SP磁带 记录。SX节目使用SP磁带时记录时间比记录模拟时间增加近一 倍。 (4)采用所谓的“无跟踪多磁头重放方式”,即不用DT磁头也可在,1 倍带迹范围内得到无杂波的快慢动作重放图像。这种方式就是在 磁鼓上安装四个重放头(记录头只有2个),用两个同方位角的 磁头拾取同一条磁迹,因两个磁头的机械位置差,必然拾取的信 号强度存在差别。拾取的信号分别经内码组纠错后,在两个信号 的相同内码组号中进行择优选用。这样,磁带在,1倍带迹范围 内运行时,两个磁头互补,总能得到较完整的一条磁迹信号。 (5)由于Betacam-SX格式采用帧间压缩,为实现零帧精度的电子编 辑,编辑数据必须是解压缩的,即必须将编辑点之前从磁带上提 前拾取(机内实际由超前的DT头拾取)的信号进行解压缩,然 后与输入的无压缩数据进行编辑后再经压缩送到记录磁头。多次 解压缩、压缩,以及IB帧的移动对图像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 10.Digital-S格式 该格式是日本JVC公司1995年推出的一种专业数字录像机格式。 JVC公司也称之为D–9格式。视频信号采用4:2:2取样,8 bit量化。采用帧内3.3:1数据压缩。视频数据率为50 Mbps。可以记录4路数字音频信号(新型机),每路信号的取样频率为48 KHz,16bit量化。 特点:?录放的信号质量高,Y信号带宽5.75MHz,色差信号带宽为2.75MHz, S/N大于等于55db。 ?有的Digital-S机能够兼容重放S–VHS格式的节目带,当然这种录像机需要在磁鼓上增加模拟重放磁头,机内也需要增加重放模拟信号所必须的电路。为实现这一功能Digital-S与S–VHS使用尺寸相同的带盒,使用相同磁带宽度(1,2英寸)的涂敷型金属磁带。相同的磁鼓直径(62?)。磁鼓直径和机芯都比较大,这对于设计轻量、小型一体化摄像机不利。 ?预读功能:采用三层结构的磁鼓组件,中鼓上有2对数字记录磁头,2对数字重放磁头,1对消磁头,每对180?间隔安装。中鼓每秒旋转75圈,一帧记录12条磁迹,磁迹宽度为20µm,磁迹间无保护带,相邻磁迹方位角为15?。与其他格式数字录像机一样,为降低对跟踪精度的要求,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无杂波特技重放,磁头尖厚度为磁迹宽度的1.4倍。另外为了实现预读功能,重放磁头安装的位置比记录磁头高1?,使其提前约四帧拾取信号。 磁迹位形图(见图) ?磁带上边缘有2条CUE磁迹。 ?磁带下边缘有1条CTL磁迹。(该格式实现磁迹跟踪的方法和DV 格式相同,记录前形成监控信号,重放时采用ATF。记录CTL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走带计时和加快跟踪速度。) ?磁带中间倾斜磁迹每帧12条,每条磁迹包含三个区(ITI0 ITI1 ITI2)。两个视频区(V0 V1)。两个音频区(A0 A1)。一个子码区。九个编辑隔断(G0—G8)。 11数字格式小结 一、各种格式的特点 1、D–5格式:标准清晰度中质量最好的格式,分为4:3和16:9两种模式。通过4:1码率压缩可以记录高清晰度信号,有发展前景。体积大,价格贵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少。 2、D–Betacam:2:1压缩率小,图像质量高,能兼容Betacam–SP系列,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方便。 3、Betacam–SX:压缩比大(10:1),有利于传输,带盘结合,向 无磁带方向,非线性方向发展,零帧编辑精度不够。 4、DV:多家公司统一制定的标准,通用性好。带盒小,磁鼓小,机芯小,记录密度大,电路集成度高,利于生产小型摄录一体机。 5、DVCPRO、DVCAM:两者与DV格式有许多相同之处,向小型发展。在DV基础之上,改进提高了技术指标,图像质量可以满足广播标准。价格低廉,传输方便,适用于新闻类节目,市场占有率较大,中低电视台使用较多。 7、Digital–S:机器的技术质量应该说与SONY、松下的产品有一定 的竞争力,并且价格便宜,但市场占有率不高,主要是早期产品种类少不齐全。所以作不到用户向数字化转型兼容的要求。故市场占有率不高。 二、几种格式性能比较表 压码 率 磁 鼓 一帧 磁迹 磁 带 磁 鼓 兼 取样 量化 缩(Mbps) 结 构 确定 宽度 类 型 转 速 容 比 磁头数 条数 (µm) 性 (层/ 头) 4:2:无 重放D-3 10bit 300 3/18 24 18 1/2MP 100/s D-5 2 4:2:重放SP D-10bit 2:1 50 3/18 12 24 1/2MP A-25/s D-Be 2 A- 8bit D-75/s 4:2:3/记录4重放SP使8 bit 10:1 18 GOP12 32 1/2MP 75/s Be-SX 对 用SP带录2 SX 4:2:无 8 bit 5:1 25 2 12 10 1/4ME 150/s DV 0 4:1:25M兼容DVCPRO 8 bit 5:1 25/50 2/6 25M12 18 1/4MP 150/s 1 50M24 DV 50M兼容 25M 4:2:兼容重放DVCAM 8 bit 5:1 25 2/2 12 15 1/4ME 150/s 0 DV 4:2:兼容8 bit 3:1 50 3/10 12 20 1/2MP 75/s Dig-S 2 S-VHS 附 脉码调制基本原理—PCM 模拟信号经过取样、量化、编码三步操作,可以变成等幅脉冲序列的数字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见图) 取样:取样是在时间上对连续信号的离散化。 假设信号频率为4KHz,幅度为0—15范围内变化,为了不失 真的进行模数转换,取样频率至少要大于最高信号频率的2倍, 即8KHz。取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上图中为在每个单位时 间内取样一次(t1—tn) 量化:量化是在信号幅度上进行离散化。在取样时刻(t1—tn) 得到的样值,可以是0—15内的任意值,比如2.9 12.6 14 3.3 等,但是量化不能无限的细分幅值,只能传送一些数量有限的, 特定的离散值。因此,我们只设定传送整数值。那么,上图中我 们只要传送16个特定的值即可。因此,量化也可以理解为把取样 值进行四舍五入的规范化过程。量化比特数越高,误差越小。 编码:把量化后的值由十进制换成二进制表示方式称为编码。 编码可以是多种方式的。 取样时刻 取样值 量化值 编码 t1 2.9 3 0011 t2 12.6 13 1101 t3 14 14 1110 t4 3.3 3 0011 t5 4.5 5 0101 一、 取样频率的选择 1 取样频率定多高,才能在接收端得到满意的还原效果呢,这个问 题尼奎斯特于1928年已解决,发明了尼奎斯特定理。定理指出:如果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其最高频率为fm,那么,以2fm的速率对该信号取样,接收端就能不失真的将原信号恢复。这个定理规定了取样频率的下限值为2fm。 2 对于彩色电视信号的取样,还应考虑彩色副载波的存在,因为取样频率和彩色副载波的差频会形成网纹干扰。会使图像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取样频率应取副载波的整数倍。至少取3倍。 3 取样样值应形成正交结构图,以便实现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特殊需求。所谓样值结构图,是取样的样值点按扫描行的顺序在图像平面上的阵列图形。如果用小圆圈来表示样值点(取样点),那么,对NTSC制信号以3fsc和4fsc取样时,可以得到两种不同的样值结构图。 该图是怎样得到的呢,说明如下: 在NTSC中fsc是行频的227.5倍,即每行有227.5个副载波周期。按4fsc取样,则每行有4?227.5,910个样点,每场312.5行,共有取样点为910?312.5,284375个。正好每行和每场的取样点均为整数。所以构成的取样图形是每行对齐、每场重复。这种样值结构图称为正交结构。满足正交结构的条件是取样频率是行频的整数倍。 即 fs,n fh(n为正整数) 如果按3fsc取样 3?227.5,682.5 取样点的排列每2行重复一次。样值结构图对于数字信号的处理关系极大,这是因为在数字设备中经常要利用电视图像的相邻行或相邻帧之间存在的相关 性来进行各种处理。利用帧内相邻行信号进行处理的称二维处理, 利用帧间相邻行信号进行处理的称三维处理。这些处理通常是用数字滤波器对帧内或帧间的有关行样值按某种比例进行加减或求平均,而在这种情况下正交结构的图形能给出最好的处理结果。图像清晰度损失也最小。这就是为什么在采用复合编码的电视设备中,大多数采用4fsc取样的原因。 4、在制定国际统一的分量编码标准时,亮度信号取样频率还必须兼顾不同的扫描制式。现行的扫描制式主要有625,50和525,60其行频和场频分别是15625Hz及4500000?286,15734.265Hz 为了获得正交样值结构图,取样频率必须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因素,国际无线电委员会(CCIR)建议,分量编码标准的亮度信号取样频率为13.5MHz。它正好是上述两种行频的整数倍。 对于625,50制式每行的取样点为N625,(13.5?1000000)?15625,864个,行。 对于525,60制式每行样点为为N525,(13.5?1000000)? 15734.265,858个,行。 同时13.5MHz取样频率也满足尼奎斯特定理。亮度信号最高 频率为6MHz,2fm,12MHz。13.5,12是满足要求的。根据以 上四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最后选择了13.5MHz为亮度信号取样 频率,它是名誉上的4fsc,其值不是精确数值。 (4fsc,4.43?4,17.72MHz 3fsc,4.43?3,13.29MHz) 13.5MHz更接近3fsc,根据实现正交样点的说法称其为4fsc。 色差信号的带宽比亮度信号要低的多,所以在分量编码中两个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也可以选低一些。同时也应满足取样点构成正交排列的要求。CCIR建议,两个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均为亮度信号取样频率的一半,即6.75MHz。每个取样点数正好是亮度信号的取样点数的一半。 N625,432个,行 N525,429个,行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亮度取样频率为13.5MHz,两个色差信号取样频率为6.75MHz,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为4:2:2。这个比例还表明色差信号是传送两个。 对于质量要求更高的设备,还可以采用4:4:4的比例关系。国际上还展开了对低于4:2:2标准的研究,如4:1:1 、 4:2:0等,已运用到一些设备上,如DV、DVCAM 格式的录像机采用4:2:0标准。DVCPRO格式的录像机采用4:1:1标准。 二、 量化比特率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模拟量的幅值可以细分为无穷多的等级,然而人的听觉和视觉所能分辩的最小变化是有限的。例如、一般人对于声音信号在其强度增加或减少不大于原来强度的30,时说话听不出来的。同样图像信号在电视机屏幕正常亮度条件下,亮度变化5,以上才能被发觉。因此对于声音和图像来说,完全可以用有限个幅度等级的变化来代替原来的连续变化。这样仍然可以产生良好的视听连续感,这 就是允许量化误差存在的根据。 量化误差:在量化过程中由于实际幅值和量化等级的差异而产生 的误差称为量化误差。 量化方式: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小于半个量化等级的则往低 一 级规并,大于或等于半个量化等级的则往高一级归 并。 量化过程用图解说明(见图) 设输入信号幅值分8个等级,每级幅值差为?,这8个等级为 0、?、2?、3?、„7?。 若取样值小于0.5?,按0级量化。 若取样值在0.5–1.5?,按?级量化。 若取样值在1.5–2.5?,按2?级量化。 若取样值在2.5–3.5?,按3?级量化。 若取样值在等于或大于6.5?,按7?级量化。 这种量化遵循的是四舍五入原则。 从上面情况看最大的量化误差不会超过?0.5?,即半个量化等级,量化误差最大值发生在等于或接近0.5?、1.5?、2.5?„6.5?的那些值上。所以量化级数越多,量化级差的绝对值就越小,量化误差就越小。量化级数达到一定值,量化误差就可以忽略不计。 量化位数取多少合适呢,因为每一个量化等级对应一组二进制编码来表示,所以量化电平通常取2的N次方来表示。如取N,4、则表示量化等级由四位二进制数来编码,称4bit,总共有16个量化等级。 N取6则表示有64个量化等级(2的6次方等于64)。N取8则表示有256个量化等级(2的8次方等于256)。等级分的越细,量化误差就越小。但是所用码位也越多,信号的码率就越高,占用的带宽就越宽。因此量化等级的选定是在人眼对量化误差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少选。 量化误差引起图像质量下降,其表现形式与量化所占用的码位(bit)数有关。若位数少于5 bit,即量化等级小于32,在屏幕上会产生一种条纹状轮廓失真,原来图像中亮度变化平缓部分的信号,量化后会出现小跳变,图像看起来象版画雕刻。当位数大于6 bit,量化误差表现为随机杂波,即信杂比(S,N)将下降。 实际测试表明,用8 bit编码,即量化等级为256级对数字电视是合适的。过高的量化等级对于图像质量的改进甚微,而信号的码率却相应增大很多。 量化级数越多,量化误差影响越小,即图像的随机杂波越少。因此量化比特数的选择主要决定于量化杂波对信号的影响。并用信杂比(S,N)来表示这种影响的程度。计算表明S,N与量化bit数n有如下关系:S,N,(6n,11)db 上式表示码位增加1bit,S,N可增大6 db。 量化bit数与S,N的关系表 bit(n) 量化等级 S,N(db) 倍数 4 16 35 56 5 32 41 112 6 64 47 224 7 128 53 448 8 256 59 896 对于声音和图像信号,如果要满意的再现,则分别需要采用 13–16和7–9 bit量化。这时量化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三、数码率的压缩 定义:数字电视信号的取样频率乘以量化数,称数码率。 复合信号的数码率为4?fsc?8,4?4.43?8,142 Mbit。至于分量编码的数字电视信号,数码率就更高。由于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是按时间顺序传送的,因此总码率为三者之和:13.5?8,6.75?8,6.75?8,216 Mbit。 数字电视有许多优点,如抗干扰性强,容易进行各种数字处理,便于存储、电路易于集成化等。但是由于数字电视信号数码率过高,限制了这些优点的充分发展。如上所说,复合信号的码率为142Mbit,由于每秒有25帧,所以存储一帧这样信号的存储器容量就要142?25,5.68 Mbit,分量信号则要216?25, 8.64 Mbit。这样的码率对计算机的内存及运算速度要求很高、 压力很大。 如果直接把这样的信号在数字通讯网中传送,它超出了数字通讯系统中四次群的数码率。(139.264Mbps)即超过了1920路电话所要求的线路容量。 人们对打一分钟长途电话付费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可以想象,用1920路电话所要求的线路容量来传送一分钟电视节目要花多少钱。另外、传送一路这样的信号,就象在公路上行车,一个庞然大物会造成交通拥挤,它也会造成通讯线路的紧张。 因此对于这样只经过PCM线性编码的数字电视信号来讲,进行中、远距离的传输是极不经济的,缺乏实用价值。它只能用于短距离传输。如演播室内高质量的电视信号场合。 为了克服码率过高的缺点,人们开始研究以码率压缩为目地的压缩编码。不同信号,其规律特点也各不相同。压缩编码首先要找出传送对象的规律特点,然后针对其规律特点进行压缩。下面举一个例子: 明传电报用码称为莫尔斯码,发明于1843年。这种码用三种不同的符号,点、划、空的不同组合来表示英文的26个字母。显然表示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但莫尔斯对字母和符号的对应关系做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安排。它尽量使码的长度与标准英语中字母出现的频繁程度联系起来。比如英语中最常出现的字母是E,莫尔斯码用“?”表示。字母T,用“—”表示。而对于不长出现的Z,则用“––??” 表示。这样当字母组成单词、语句时,由于出现最多的字母码长最短,整个电文的总码长也就最短。这种码迄今为止还在广为应用。对于电 报码的传输,这种编码方案是十分有效的。 那么这种特点是怎样发现的呢,主要归功于莫尔斯的同事埃?维尔,维尔对当地报馆铅字印刷盘中每天印刷铅字字母出现的频度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统计工作,最后完成了一个字母出现在报纸上的频度数。大约100年以后,当现代通讯数学理论出现后计算表明,莫尔斯码于理论上可以达到的最少码长限度之间,差别小于15,以内。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能轻视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的积累来解决那些理论上颇为困难的问题。?成绩的取得是靠大量的辛勤努力得到的。?平常人也能做大贡献,维尔只是助手,没有他提供的频度表,也就没有莫尔斯码。※(日本的小发明奖) ※(打字键盘上每个字母的位置也与使用频度有关,使用频繁的放中间,使用少的放边角。) 莫尔斯码表 字 母 莫尔斯码符号 维尔对铅字盘统计数 E 12000 ? T 9000 – A 8000 ?– I 8000 ?? N 8000 –? O 8000 ––– S 8000 ??? H 6400 ???? R 6200 ?–? D 4400 –?? L 4000 ?–?? U 3400 ??– C 3000 –?–? M 3000 –– F 2500 ??–? W 2000 ?–– Y 2000 –?–– G 1700 ––? P 1700 ?––? B 1600 –??? V 1200 ???– K 800 –?– Q 500 ––?– J 400 ?––– X 400 –??– Z 200 ––?? 对于数字电视信号是否可以用莫尔斯的方法,对于不同幅值出现的频率,用不同长度码代表呢。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上述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就一般电视信号样值幅度来说,不同幅度出现的机会差不多大小,或者说各幅值出现的概率大致相同,因此采用不同长度的码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对于电视信号要找出新的规律与特点,采用新的压缩方式。研究发现电视信号虽然各种幅度样值出现的机会差不多,但相邻两个样值相同或相近的概率要比它们相差许多的概率要大的多。也就是说,电视图象基本是由面积较大的图像块组成的。如蓝天、大地、衣服、家具等等。虽然各块图像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幅值,但每块内各样值的幅度是相同或相近的。幅度跃变的样值(相对于像块的边缘和轮廓)数量占整个图像样值数量的比例很小。因此,当我们将相邻两个样值相减时,差值为零或接近零值的概率大,差值大的概率小。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编码就是差值脉冲编码调制法(DPCM)。然后再按各差值概率的大小来分配不同长度的代码,就可以达到码率压缩的目的。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指在发送端只发送一个样值,然后不再发送样值本身,而是发送与前一个样值的差值。(见图)发送端由2部分组成,一个减法器,另一个是经延时一个取样周期的延时器。这样,在减法器两个输入端 加入的信号一个是当前的样值,另一个是前一个样值,相减后的输出就是两者的差值。在接收端恢复的过程恰恰相反,把前一个样值加上当前传送来的差值,从而获得原样值的大小。接收端需要的也是两个器件,一个加法器和一个样值周期延时器。 差值编码的输出将大部分由小幅度值组成的,大幅度值只占较小一部分。我们则可以根据各种幅度出现的概率分配不同长度的代码。小幅度差值出现的概率大,分配1位或少量位的代码,大幅度差值出现的概率小,分配较长的代码,这样总的平均码长就会降低。 压缩编码方式很多,有差值编码、霍夫曼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等等,这里不再作逐一介绍。 ※以上的几种压缩编码方式,主要是根据信号本身的统计特性来达到码率压缩的。如果忽略量化失真,那么这些方法是不丢失信息的。因此也称为信息保持形编码。 另一类编码是根据人的眼睛有一系列心里及生理光学特性进行的。因为电视图像的最终接收对象是人的眼睛,而人的视觉在某些条件下常常可以容忍一些失真,或者有些失真人的眼睛根本分辩不出来。因此完全采用信息保持编码是不必要的。由此出现了许多根据人的眼睛生理及心里特性设计的编码方法,或者与信息保持编码同时使用的混合编码方法。 下面看一下人的眼睛对三个参数的反映能力。 1、灰度等级:即用多少等级表示灰度层次。或者说几比特量化。 2、对细节的分辩力:即对信号高频成分的分辩能力,相对于每幅画 面的样值数。 3、对运动的分辩能力:静止图像画面变换频率为零,只要每帧重复同一画面就可以了。但运动较快的图像其画面变换频率就要高一些,否则会出现模糊。因而画面变换频率直接代表了对运动的分辩力。 上面的三种基本参数相互是影响的。如对运动图像,眼睛对图像细节分辩力及图像灰度等级要求都会降低。但却要求较高的画面变换频率。对于静止图像,眼睛对细节的分辩力最高,并且需要较多的量化等级数,而画面变换频率可为零。同样对于量化等级数与分辩力也有类似的相互关系。 当图像由大面积像块组成时,也就是说图像低频成分占主要比例时,每幅画面就不需要那么多样值。但眼睛对这种图像中的灰度层次变化却十分敏感。就是说要有较高的量化级数。相反对那些变化较大的轮廓部分,眼睛却分辩不出有多少灰度等级。只要很少的量化级数就可以了。对于样值数需要很多。 我们对于数字电视信号参数的选择时,上面的三个参数都是单独考虑的,即按照眼睛的分辩能力来确定它们。 比如帧频选择25Hz是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快运动和眼睛的分辩能力确定的。 灰度等级要求8bit量化,256级,是按照静止画面确定的。 每幅画面约需400000个象素(相当于730?548)是根据细节较丰富的图像确定的。 这样所要求的信息量就是这三个参数之积,大约每秒80Mbps。根据以上分析眼睛所能接收的条件,实际上数码率仅需要1Mbps就行。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将大大压缩数字电视的数码率。但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但部分地利用人眼的生理、心里特性进行码率压缩的方法已在压缩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工作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目前在数字图像中最具代表性的压缩算法有两种。用于静止图像的压缩算法采用JPEG(joint photographics expet group)标准。 用于运动图像的压缩算法采用MPEG–2(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标准。 关于两个标准: 1、 JPEG标准:1986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组成专家组开始工作,1991年专家组提交方案 I SO,IEC?10918文件。1992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主要用于静止图像,也被用于活动图像。 2、 MPEG标准:由ISO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成立专家组提出。其中MPEG–1是1988年提出,1992年通过。它分成三个部分 ? MPEG 音频 ? MPEG 视频 ? MPEG 系统。适用于CD–ROM光盘、数字录音机DAT、硬盘、可擦写光盘及通信网。 MPEG–2制定于1990年,93年7月完成。目的是依据CCIR–601建议书的数字电视标准,为广播级质量的视频、音频信息确定一个编码描述标准。 另外,MPEG标准中还有MPEG–4、MPEG–7等等。 第二章 电子编辑 第一节 电子编辑和编辑录像机 一 电子编辑的定义 电子编辑是用电子控制的方法,完成磁带上素材镜头的连接工作,(相当于电影的剪辑)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编辑点无跳动:编辑点前后的视频信号相位与控制磁迹相位不错位。即对于视频信号可以保证它的连续性。 2 编辑精度高:放像机和录像机的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可以精确到 帧,即以帧为单位进行编辑。 3 编辑速度快:操作方便,可以快速搜索编辑入点和出点。能自动记忆并完成编辑。 4 编辑灵活: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可以单独或同时进行编辑。 5 可作特技编辑:如快、慢动作与静帧。 6 不损耗磁带:它不是对磁带本身的剪辑,只是磁带上节目的更换。这一点有别于电影片的剪辑。 二 普通录像机不能进行电子编辑 如果简单地把一台录像机上的节目转插到另一台录像机上,是无法完成电子编辑的,这会出现以下问题。 1 编辑入点信号双重记录,编辑出点信号缺损 由于全消磁头位于视频磁头鼓入口之前,音频、控制信号录放磁头位于视频磁头鼓出口之后,当录像机由重放转为记录时(编辑入点),在全消磁头和视频磁头鼓出口之间的磁带没被消磁,便出现重叠记录。 当录像机由记录转为重放时(编辑出口),在全消磁头与视频磁头鼓入口之间的磁带以被消磁,便出现信号缺损的空白三角区(见图)。视频信号的双重记录会引起重放图像拍频,信号缺损空白区会使重放完全失去同步。 2 控制信号不连续,由于编辑点入点控制信号的双重记录和编辑出点控制信号的缺损,使其相位连续性受到破坏,这就在重放时造成伺服系统的紊乱,破坏图像的同步。由此可见普通录像机不能进行编辑工作,而只能进行复制转录工作。 三 编辑录像机应具有的功能与特点: 进行电子编辑必须采用具有编辑功能的录像机,编辑录像机完善 了录像机的编辑功能,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完善了伺服机构与外信号的同步锁相功能。在进行电子编辑时,编辑录像机要由重放方式转为记录方式,为保证原磁带上的各种信号磁迹与新编入的节目磁迹准确衔接,就需要编辑录像机的重放信号与放像机送来的要进行编辑记录的信号完全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视频信号的瞬间切换,同时在放像机与录像机视频信号的场消隐期间。这相当于电影片剪辑在画面的分格线上,从而保证镜头切换平滑、不 跳动。完成这种在编辑点处使重放信号与记录信号相位一致的功能就 是同步锁相。(编辑录像机增加了外基准锁相功能)。 2、具有预卷功能: 考虑到录像机在编辑动作中有启动、同步锁相等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且这些过程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确定了放像机、录像机的编辑点之后,开始编辑前,要进行预卷。 所谓预卷,(就象赛跑前让运动员都站到同一个起跑线拉齐一样)就是在开始编辑时录像机和放像机同时将磁带回卷到编辑入点之前的一个相同的时间位置上。然后暂停,接着再启动,两台录像机都以重放方式运行。这样两台录像机根据放像机重放信号进行调整,到达编辑点位置时,如果仍未调好相位,两台机器就停止。如果在编辑点处两台机器相同了,那么录机瞬间从重放状态变为记录状态,开始记录。保证了接头的技术质量。编辑录像机的预卷功能,是为锁相、同步过程提供准备时间的,(一般5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增添旋转消磁头: 由全消磁头和视频旋转消磁头的位置所造成的磁带上的记录重叠区和空白缺损区,用增加旋转消磁头的方式克服。即在磁鼓上每个视频磁头的前方设一个旋转消磁头,以此来保证旋转消磁头和视频磁头都能扫描在相同的磁迹上(见图)。由此可见旋转消磁头只消视频磁迹不影响控制磁迹和音频磁迹。所以在插入编辑方式中,利用旋转消磁头可以做到视频、音频和控制磁迹的单独记录。 4、增设了消隐切换开关 消隐切换开关可以把编辑入点和出点的切换时刻移动到编辑按钮 按下去之后的第一个场消隐脉冲期间。这样作避免了切换点落在 画面期间对图像形成跳动干扰。而且保证了以帧为单位进行切换。 使节目编辑过程中可以使用特技手段(快、慢动作)。 5、 增设了音频消磁头 在声音录放磁头之前,增设一个音频消磁头。它与录放头并排 安放,构成音频组合磁头。进行电子编辑时,全消磁头与音频消 磁头配合使用,(在插入编辑时一声道和二声道可以单独插入) 避免了音频信号在编辑入点处产生的双重记录和编辑出点处的 空白区。 6、实现了成帧功能 由于伺服系统的完善,编辑录像机能够和外基准锁定。在伺服 电路控制下,让重放视频信号的场序和外基准信号的场序一致, 实现成帧功能。成帧有两种类型: 只考虑奇、偶场场序(两场循环)的成帧为黑白成帧。同时 考虑R–Y信号逐行倒相(四场循环)和副载波四分之一行频间 置(八场循环)的成帧为彩色成帧。 对于八场循环的彩色成帧,PAL制信号在编辑点处的彩色副 载波相位也是连续的。 7、设置了电子自动编辑程序化控制电路。当编辑录像机由重放方式 转为记录方式时,对其主导伺服、鼓伺服、消磁电流、记录电流 的提供等进行程序化控制 8、增加变速搜索功能 在电子编辑构成中,最耗时、最费力的要数寻找镜头和确定 编辑点了。变速搜索功能就是为了能快速查找镜头,准确确定编 辑点而设的功能。 在录像机上设有一个搜索园盘,可以顺时针、逆时针、正反 两个方向转动,控制录像机正向和反向走带放像。园盘转动角度 越大,磁带运行速度就越快,反之越慢。当园盘标记对准中间位 置是,录像机处于放像暂停状态。这样在找镜头时,可以用高于 正常几倍的速度快速寻找。在确定编辑点时,又可以用极慢速度 走带,这样就能准确找到编辑入点于出点。因此增设该功能大大 提高了编辑速度和精度。 四、 电子编辑的工作系统模式 1、单台录像机系统:讲义193页介绍的这种方式是理论上的, 没有可操作性。 2、一对一编辑系统 本系统是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简单编辑系统。它是由两台录 像机,两台监视器和一台编辑控制器构成。(见图) 在系统中,一台录像机作放机,重放素材内容。另一台作录机, 放入编辑母带(空白磁带或节目磁带)。一台监视器为素材监看, (放机)另一台监视器为母带监看。(录机) 编辑控制器所具备的功能为控制两台录像机的全部操作功能,并 进行逻辑编辑。(目前,一对一编辑多数不在用编辑控制器,而是两台录像机互控。在录像机上设一个遥控操作和本机操作开关,当开关置遥控时,这台录像机受控于另一台录像机的操作控制。另一台录像机的开关则需要设在本机位置。这样就省掉了编辑控制器 这种编辑系统由于操作容易,一般可以由编导人员操作,所体现的画面效果只能是直接切换,没有特殊的效果。) 3、二对一编辑系统 本系统是由两台放机、一台录机组成的电子编辑系统。(如图)它具有一对一编辑系统的全部功能。最大特点是可以在一次编辑动作中,编辑完成两个镜头。即可以进行两台放机间的轮换编辑。由于采用了两台放机,所以可以同时处理两盘素材。只要先后连接的两个镜头分别在上述两盘磁带上,就可以操纵编辑机一次编辑完成。二对一编辑系统是根据给出的编辑点数据自动搜索镜头的。先编入一个镜头,接着编入另一个镜头。两个镜头的编辑工作一气呵成。两台放机交替放像,录机连续录像,故称为轮换编辑。也称为A,B带编辑,或A,B卷编辑。 这种编辑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是编辑过程特技制作的基础。我们知道特技制作必须有两个信号源,才能出现叠化等特技效果。否则,画面的组接只能是直接切换。在用特技方式编辑时,系统中要有一台带DT磁头的放机,才 可以作快、慢动作画面的连接。 4、机编辑系统 有两台以上放像机构成的编辑系统,称为多机编辑系 统。它的自动编辑性能高,不仅能进行画面的编辑,同时还 可以进行声音的编辑。多机编辑系统通常由带计算机功能的 编辑控制器进行控制。常用的有3对1、4对2编辑系统。 其特点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操纵多台录像机,自动 寻找编辑的入点、出点。自动预卷与编辑。还可以实施特技 画面的制作及声音的编辑。是一种全自动程序控制的编辑系 统。 这种具有特技效果处理、配音和计算机预编程序功能的 多机编辑系统,由于操作复杂,一般需要有专业的操作人员, 并且他们应即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有一定的艺术休养。 编辑系统的性能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操作人员的 素质。无论对技术人员,还是艺术人员都是一样。所以现 代电视节目制作,需要有一批即能熟练操作设备,又懂电 视艺术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节 电子编辑方式 一、组合编辑: 组合编辑是把节目素材一段一段地首尾串连组合在新编的节目磁带上。主要用于对大段节目素材的编辑。把节目素材按照事先编排的顺序,如镜头、场次、幕别的顺序衔接起来。 组合编辑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组合编辑同时记录视频、音频和控制信号。 2、组合编辑只在编辑入点处使用旋转消磁头消磁,(入点前5秒)其余全部过程都使用全消磁头消磁。 3、组合编辑只保证编辑入点处信号相位的连续性。在编辑出点后会形成空白三角区,使信号相位不连续。进行组合编辑时只选择编辑入点就行了。 二、插入编辑 插入编辑是在原节目磁带中插入一段新节目,主要用于以图像配声音编辑,以声音配图像编辑,和在一个连续节目中修改某些图像或声音。插入编辑在技术上与组合编辑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插入编辑不记录控制信号,因此原磁带上必须录有连续的控制信号,才能进行插入编辑。 2、插入编辑不仅可以同时记录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而且可以单独记录视频和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的每个声道也能单独记录。 3、插入编辑至始至终使用旋转消磁头消磁。不使用全消磁头消磁。(因此出点处无空白区) 4、插入编辑的入点和出点处的相位都是连续的。进行插入编辑时,须准确选择编辑入点和出点。(见磁迹图) 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在用途和技术上特点都有所不同,编辑一个完整的节目带,往往两种编辑方式都要采用。一般先采用组合编辑方式,构成一个有连续控制信号的节目带,然后采用插入编辑方式进 行配音、配乐、配图和修改。 第三节 编辑定时 一、CTL脉冲计数定时法(CTL编辑) 录像带上控制磁迹上记录的控制信号,称为CTL信号。(Control)是帧频方波脉冲。磁带运行时,录像机内的CTL脉冲数码显示电路,直接计算录像带上控制磁迹的脉冲个数并显示出来。正向运行时数字增加,反向运行时数字减少。每满25个脉冲为1秒,每满1500个脉冲为1分钟????最终以??小时??分??秒??帧的形式反映出磁带运行的时间。又是磁带上镜头画面的位置(地码 码)。利用这个地址码来搜索编辑点,确定编辑位置,进行电子编辑的过程叫做CTL编辑方式。 CTL计数是从磁带装入录像机的那一位置和时刻开始计算的。如果磁带倒带运行,计数显示“—” 号,反向计算。如果磁带正向前进运行,计数显示为正值。(数值前无“,”号显示) CTL计数在录像机上是可以在任何位置上和任何时候清零的。当磁带上没有CTL时,尽管磁带在运行,数码显示器上的数字不变。 利用CTL编辑会产生误差,当操作录像机高速走带时,由于磁头与磁带会接触不良,可能会丢失CTL脉冲。如果磁带上磁粉脱落,也会造成计数误差。因为计数误差是积累的,因此会造成计数器误差与磁带实际位置之间差距很大。使编辑精度CTL不够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所以仍然广泛使用在业务级和民用级录像机的编 辑定时中。 二、时间地址码定时法(时间码编辑) 为了获得电子编辑工作更高的自动化和提高电子编辑的精确程度,采用了在录像带上记录一个特殊的时间地址码信号,这个码同记录在磁带上的每条磁迹都是一一对应的,并以一定的顺序编码组成数字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称之为时间码。也就是说时间码对视频信号中的每帧画面都进行了专门的地址标定,并且也是用时、分、秒、帧的形式显示出来。但是它与CTL不同,时间码是一种绝对地址码。计数器的清零钮对它不起作用,只有记录时才能改变时间码。 时间地址码定时法,编辑精度高,编辑速度快。但设备复杂,成本较高,主要用在广播级录像机的编辑定时中。根据时间码信号的记录方法不同,目前国际上有两种通用的时间码。 1、 LTC码(Longitudinal Time Code) 是用一个专用固定磁头连续记录在一条纵向磁迹上的时间码。因此它又称为纵向时间码。(在录像机内设单独的时间码固定磁头,在磁带上有单独的纵向时间码磁迹,称为LTC码) 1970年2月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制定了纵向时间码的第一个标准,SMPTE标准。稍晚欧洲广播联盟也给予承认,定出纵向时间码第二个标准EBU标准。这两种标准在码的编排形式上是相同的。前者适用于525,60电视标准标准。后者适用于625,50电视标准。统称SMPTE,EBU时间码。 SMPTE,EBU时间码。每帧传送80bit二进制码,它采用BCD (8421)码。对每一帧所处的地址时、分、秒、帧进行编码,分成8个信息块。(时:十位、个位。分:十位、个位。秒:十位、个位。帧:十位、个位。)时间地址码的循环周期为24小时。对于EBU标准,时间码所能表达的最大时间数值是:23小时59分59秒24帧 根据8421码的编码方法 ?时间地址占用26bit ?控制比特占用5bit(与26个帧地址构成31个分配地址) ?同步比特占用16bit 同步比特排在80bit的最后16位,它们统一为0011111111111101用于识别时间码帧的结尾和磁带运行的方向。同步比特开始为00,结尾为01。当检测出12个1以后,(只有同步比特才能连续出现12个1)出现01则表示磁带正向运行。出现00则表示磁带反向运行。同步比特还用于精确比较两个时间码的速度和相位。 ?用户信息32bit 分为8组,用于储存用户所需的各种信息。如记录数据、记录时间、摄像师或工程师名字字头等等。 ?未分配地址比特1bit (备份) ?总计26,5,16,32,1,80bit SMPTE,EBU时间码在电子编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采用固定磁头录放,因此它也会出现在录像带慢速或静止状态时,时间码磁头不能正常拾取信号。造成无法读出时间码(由电磁感应原理决定)。这将给准确寻找编辑点带来困难,也无法精确编辑。因此SONY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时间码VITC码。 二、VITC码(Vertical Interval Time Code) 它是把时间码信号插入到视频信号的场消隐期间,采用视频旋转磁头记录在视频磁迹上的时间码,也称为场消隐期间时间码。 VITC码在螺旋扫描录像机编辑方面得到应用,并且形成了SMPTE,EBU国际标准。 VITC在场消隐期间,以一行的时间插入90 bit二进制数码其结构与纵向时间码大致相同。 VITC克服了LTC的缺点,具有以下特点。 1、旋转磁头记录不受磁带速度的影响,适合于快速搜索,快、慢动作,静帧等编辑工作。只有能看见图像,就能读出时间码。 2、设有奇、偶场标志,编辑精度可精确到场。(LTC只能精确到帧) 3、在一场内三次重复记录,并采用纠错码,大大减小了由于磁粉脱落造成的读出误差。 4、不要求磁带上设置专用的记录磁迹。 VITC也存在局限性和不足 1、在录制视频信号之前或之后,不能单独将VITC记录到磁带上去。 2、不能用于录音机,而这在视、音频连锁系统中则是必要的。所以只适合作视频编辑。 目前,在电子编辑系统中,VITC和LTC往往同时采用,以发挥两者的长处,弥补缺点,取长补短。就是当录像带运行速度降至某一门限速度之下时,时间码读出器自动选择VITC码。当磁带运行速度高于某一门限时,则自动改换成LTC码。 第四节 自动编辑流程与编辑点的稳定 由一台放像机、一台录像机、一台编辑控制器及两台监视器,构成了最简单的编辑系统。(见图) 在编辑机的控制下,放像机和录像机是如何自动编辑的呢,编辑前,操作人员要先调整好音频和视频电平。确定好编辑方式和编辑点。(组合编辑只确定入点,插入编辑要确定入点和出点)然后按下编辑机的自动编辑按钮,放像机和录像机同时进入自动编辑流程。自动流程如下: 1、放像机和录像机首先快速倒放磁带至各自的编辑入点之前5秒处,并在此暂停,完成编辑预卷。 2、然后两机同时以正常速度从预卷终点开始重放,重放的磁带至编辑点时,放像机继续重放,录像机自动转为编辑记录方式,记录下放像机提供的信号。放像机和录像机均运行到编辑出点之后2秒处结束,两机同时暂停。 3、而后放像机暂停方式不变,录像机快速倒放磁带回到编辑出点处暂停。至此,一次编辑流程的过程结束。 由自动编辑流程可知,无论是组合编辑还是插入编辑都需要进行预卷。编辑预卷的作用是,保证放像机和录像机在到达编辑入点之前进入稳定的伺服锁定状态。从而获得稳定精确的编辑入点接头。 录像机从开始重放或开始记录到进入稳定的伺服锁定,一般需要2秒钟,进行编辑时放像机的重放信号即是录像机的信号源,也是录 像机的伺服基准信号。因此要求预卷时间为5秒(放像机自我伺服锁定2秒,给录像机提供基准,录像机伺服锁定又要2秒。留出余量1秒,共5秒)以确保放像机和录像机的伺服系统达到稳定锁相。 这样节目素材带的预卷镜头之前,至少要有5秒连续稳定的记录磁迹。在拍摄每个镜头时都应预留足够的编辑预卷时间。这段时间所拍的镜头图像是不能利用的。摄像员必须注意这一点。在编辑过程中为了保证编辑点的稳定,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取节目素材时应该在不稳定图像后5秒钟才能选用,中间图像不稳定也不能用。 2、不能使用有损伤的磁带。 3、使用长久存放的磁带,要在使用前快速往返走带一次,使磁带恢复合适的张力。 4、空白新磁带因为没有CTL信号,所以不能进行插入编辑,要先录有CTL信号才能作插入编辑(可将新磁带记录其他视频信号,最简单方法是记录黑场信号,即把磁带放入录像机后,置记录状态走一遍带即可)。 第五节 其他编辑方式介绍 一、直接编辑与间接编辑 二、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 三、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四、电视台传统线编市场应用比例 传统线编 省台 省会台 地市台 模拟SP占全部线编比例 28.83, 39.33, 45.36, BETACAM (DVCAM) 44.15, 59.33, 33.15, DVCPRO 54.89, 40.5, 50.96, DIGITAL–S 0.96, 0.18, 15.89,
本文档为【磁带录像机与电子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9KB
软件:Word
页数:5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08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