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

举报
开通vip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 (备课人: 学科: 历史 ) 备课 4月 教学 教时 教学 1 1 时间 2日 课题 计划 课时 教 学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 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 目 标 教学重点 1895年甲午战争至1912相关知识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线索概述】 列强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 (备课人: 学科: 历史 ) 备课 4月 教学 教时 教学 1 1 时间 2日 课题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课时 教 学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 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 目 标 教学重点 1895年甲午战争至1912相关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难点 教学过程 【线索概述】 列强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变革的对象,从单纯的物质文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层面,跳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框框,把资本主义政治和资产阶级国家作为追求目标。 1(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其中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它们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能够使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悲惨境地。 2(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涉及模块章节】 考点提示 涉及章节 政治上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第二节 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一专题三第一 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国同盟会节《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辛亥革命》 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思想上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一节《顺 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三民乎世界之潮流》;必修三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理论成果》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其他涉及章节: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四节《走向整体世界》;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选修一《戊戌变法》。选修四《“亚 1 洲觉醒”的先驱》之《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强化记忆】 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2)黄海海战的背景、爱国将领及结果。(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意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的历史背景、表现、结果及意义。 2(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概况、纲领、性质及意义。(2)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及意义;(3)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及意义;(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内容和评价;(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代表人物及企业、历史影响。 4(维新思想:(1)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人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主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内涵、评价、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跟踪训练】 课外作业 1(外籍人士肯林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是可以胜利的,假使 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都的过错,而是军需局 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肯林威讲述战争为 (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 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 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C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孙中山 D(康有为 3.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 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 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 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4(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 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D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5(“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 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 帖主张的是 A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6(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图一(大 清帝国龙旗)到图二(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变化反映了 B 2 图一 图二 注:(1)龙旗含义:龙是至尊无上,的神圣之物,象征皇帝,按照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土为黄色,亦为满清之色。(2)五色旗含义: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蒙、满、回、藏五个民族共和。 ?封建制度的结束 ?共和观念的深入 ?民主平等的趋势 ?民族团结的加强 A(??? B(??? C(??? D(???? 7.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B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8(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 A A(《时务报》 B(《民报》 C(《申报》 D(《新青年》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10 月10 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趋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据说已经同情共和主义的该连连长被说服起而带领约三百人的这一小股造反队伍。„„战斗在刮风的、时断时续的雨夜激烈进行。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当天下午,革命派组成湖北的军政府,并且大胆地代表全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他们还采用新的历法,改宣统三年为中华4609年。这些事件使其他省行动起来,结果在以后的四个月中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 材料二 最近,学术界提出的问题是要探明:它是多大程度的一种革命,谁应对所发生的事负责,这段时期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中占什么地位,即在1911—1912年,种种抗议运动临时凑合在一起了。其中有些是革命的,有些则不是革命的,„„1911年不是象某些旧说法所认为的那样是现代民主运动史上的主要转折点,它是中国将近二十年大动荡的顶点;这二十年中国发生的变化比以往许多世纪的任何二十年都要急剧。可是,这种变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其部分原因是因为革命者只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1913年之间许多活动力量中的一股力量。„„这些革命运动形成的分裂、组合、利害关系和思想感情,又形成了中国以后几 3 十年的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1900—1913年时期代表了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自《剑桥晚清史(下)》 请回答: (1)“史实”一般有时间、地点和基本过程构成。概要指出材料一中叙述历史事件发生的年月、地点和基本过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辛亥革命”的主要看法。你认为谁应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负责, (3)根据材料一和二,揭示作者研究辛亥革命的基本立足点。这一立足点与马克思主义史观有何不同, (4)根据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史实”和“史论”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参考答案:(1)年月:1911年10月。地点:以武昌为中心向全国蔓延。过程:武昌新兵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进而清政府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建立。(2)看法:辛亥革命是中国将近20年大动荡的顶点,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分化、组合)。负责:清政府统治腐朽,引起各种抗议运动;革命派的积极倡导,革命党人的积极主动的革命热情;列强侵华激化了中国的矛盾。(3)立足点:探讨历史事件的客观性,或客观叙述历史过程,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不同:马克思主义史观要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使用阶级分析等方法,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地位。(4)史实:客观,根据第一手材料,客观叙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史论:论从史出,根据历史事实,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实。 教学反思 4
本文档为【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9-21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