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可编辑)

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可编辑)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可编辑) 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 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题(强记、37页、背诵)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

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可编辑)
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可编辑) 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 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题(强记、37页、背诵)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2、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社会主议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它是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生产力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2、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这是因为: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详细化和表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 坚持“三个有利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改革开放 判定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 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是最终目的,因为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不能为生产 而生产; 3、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的必然延伸,同时也是检验工作重心是否真正转移的标准, 放弃了这一标准,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 4、社会主义初级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止,最少需要 100 年时间; 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答: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优越性; 2、 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而不能坚持姓“资”姓 “社会”标准?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与否,判断每项工作的 成败得失,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由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决定的,之的以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准,是因为它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脱离每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的好坏。而且,姓“资”姓“社”标准对这两种社会制度都做了教条主 义的理解和界定,从本本出发,把许多没有制度属性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 加以批判和拒绝;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 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1、 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 它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 2、 这些经济关系在法律上就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关系; 3、 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本质说,就是生产数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经济关系; 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5、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有:私有制和公有制; 6、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 7、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制 度; 8、 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所 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都不是单一的,但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10、 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 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沿革:这个过程大致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1、1949 年至 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1953 年至 1957 年,第一五年计划时期; 3、1958 年到 1978 年,“大跃进”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依据: 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的客观依据: 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 的生 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 2、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也是由我国其它经济 条件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特点: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总体 特点; 从质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看,这种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从量的规定性看,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生重大,其它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相 对要小,这就在量上 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及其改革 一、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 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代 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 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 基础;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主要物质基础; 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 定性条件; 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 ,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3、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 内容: 1、全局的主体性与局部差异性的统一; 2、质与量的统一; 3、基本形式与多种形式的统一; 二、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的概念: 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2、全民所有制与其它所有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资料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 2、全体劳动者在生产数据所有关系上是平等垢,都是生产数据的主人,劳动者 与生产数据直接结合; 3、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任何集团或个人都不得瓜分 它,或将其占为已有; 3、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1、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是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不断扩大 的物质基础; 2、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 3、它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 4、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民所有制还是一个不完全,不成熟的全民所有制? 1、 这里所说的“不完全”, 主要是指这种全民所有制还未能占有社会上的一切 生产数据,而只是占有一部分生产数据,并且还有其它所有制形式与之并存; 2、这里所说的“不成熟”, 是指与全民所有制生产数据结合的主体实际上不是 全体劳动者,而是部分劳动者,由此造成企业之间,劳动者之间还存在利益上的 较大差别,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密切的联系; 5、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区别在于:它们区别主要表现为生产资 料公有化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5.1 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概念: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数据的一种公有制形 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又一基本形式; 6、集体经济能够继承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1、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缓解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3、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容纳众多的劳动力就业;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包括:城镇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 8、城镇集体经济包括:集体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 9、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10、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11、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实现形式: 1、股份制经济; 2、股份合作制经济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12、股份制经济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3、股份制产生于资本主义,但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14、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 优势: 1、产权关系清楚,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 2、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 3、实行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15、股份制是一种高度法制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只要我们坚持“积 极推进,依法规范,保证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就一定能保证股份制改 革健康发展; 16、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 80 年代“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承包经营责 任制的产物; 17、股份合作制经济的特征: 1、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 2、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 3、盈利性与互助性相互兼顾; 4、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同时存在; 18、股份合作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本质上的区别: 1、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统一; 2、股份合作制是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是劳动支配着资本,而股份制企 业则是资本支配着劳动,劳动者没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只有股东大会及其董事 会才能决定一切, 3、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是按劳动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产存,劳动者除 了劳动收入外,还可以按照入股资本的多少获取股份收入,而股份制企业劳动者 在获得工资以后,全部的剩余价值归属投资的股东所有和支配; 4、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具有内部封闭性的特点,外部人员一般不得投资 入股;而股份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则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可吸收企业外投资者 入 股,并须定期向外宣布企业的信息,受到体外监督; 19、股份合作制与合作的区别: 股份合作制也不同于合作制,它是合作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发展,股份合作制 与合作制的主要区别是:合作制企业仅仅实行一般的民主治理,企业内部一切重 大问题均按一人一票制共同讨论解决,而股份合作制企业则是实行股东大会,董 事会, 经理, 监事会分权制衡的管理制度, 兼有民主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双重功能; 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完善: 1、当前我国的公有制改革的目的: 1、要在实践中继续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2、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2、要进行公有制改革,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2、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3、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改组;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重新定位,并已写入了国家宪法; 2、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动力;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解决我国资金不足的矛 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要求;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1、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有三类: 1、个体经济 2、私营经济 3、外资经济 2、个体经济的两重性: 1、它是劳动者经济,个体业主是劳动者,依赖自己劳动获得收入,即使雇工 也是少数几人,不占主要地位; 2、它是私有制经济,生产数据归私人所有,生产目的受私人利益支配、产吕 归私人所有; 3、个体经济的经营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生产经营动力机制; 2、竞争与风险的压力机制; 3、具有快速决策和追求决策正确的机制; 4、具有灵活多变,填补空白的生存本领; 4、私营经济:是指生产数据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5、私营经济的特征: 1、生产资料归私人企业主所有,生产经营全过程完全由企业主决定和调控,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生产经营过程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与生产数据的结合只能通过雇佣 关系来实现,雇主对雇工的生产活动有绝对支配权; 3、企业主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而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6、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 80 年代初期; 7、为什么说私营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经济形式,是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即 私营经济的作用: 1、发展了生产,增加了社会财富,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对经济的持续增长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增加中国家的财政收入,扩大了地方财源,支持和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3、扩大了就业门路,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的再就业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 4、繁荣了市场,活跃了城乡经济,方便了人民生活; 5、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6、私营经济的发展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 8、私营经济,其经营机制具有的特点: 1、具有明确和较强的动力机制与市场导向机制; 2、具有完全独立和效率较高的决策机制; 3、具有自负盈亏的硬预算约束机制; 9、外资经济: 所谓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 “三资企业“ 10、中外合资企业是一种股权式的企业; 11、中外合作企业,是指以契约规定的条件进行合作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契约式 经营的企业; 12、“三资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弥补了海内资金的不足,加强了国民主薄弱环节的建设; 2、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 3、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 4、扩大了就业机会,丰富了市场供应,增加了财政收入,繁荣了地方经济; 5、有力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特殊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 力的发展; 13、外资企业的特点:1、企业的外向型程度更高; 2、享受国家的政策更优惠; 3、管理更规范科学; 1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区别: 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以公有 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则以私有制为主体 第三章 分配结构 第一节 分配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才第一次把其它分配方式科学地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明确指出: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分配结构即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作出了实际贡献 ? 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 ? 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2.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 4、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注重把握好以下几 个要点: ? 在整个分配关系中,要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 两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条件的 1、要有经济基础 2、要依靠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3、要有相应的调节机制 ? 两种分配方式具有内在一致性 1、两者本质上都是按要素所有权及实际贡献进行的根本 2、两者的作用和目的是致的 第二节 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 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是产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 无权参加分配 3.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 定的: ?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 质条件 ?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并且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 接原因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由单 一的 个人劳动直接参加社会消费品分配,而是先通过企业参与社会消费品分配,再由 企业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是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个人消费品分 配,而是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三、按劳分配的作用 按劳分配的作用: ?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四、按劳分配实现的具体形式 1.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有:工资,资金,津贴,联产计酬等; 2.工资制度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存在着不少弊端: ? 工资水平与生产的发展相脱节的,职工的工资不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获得相 应的增长 ? 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脱节 ? 职工工资与劳动者本身的贡献相脱节 ? 工资管理体制集中过多,管理过死 3.改革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 工资制度必须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使职工的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企 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好坏,应该在工资水平上有充分反映 ? 根据劳动的差别,在企业内部适当扩大工资差距,撇开挡次,充分体现奖勤 罚懒,奖优罚劣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 在工资管理体制上,在国家对工资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答应各部门,各地区, 各企业能够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工资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4.奖金的种类: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 ? 是对劳动者提供了超额劳动,直接增加了社会财富而给予的奖励, ? 是对职工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有利条件而给予奖励 超额劳动是颁发奖金的前提和尺度 5.津贴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另一种补充形式 5.1 津贴的形式: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 家庭承包联产计酬制, 这种分配形式的具体做法是: 把土地固定承包给每个家庭, 根据合同,明确规定上交国家的农业税和集体的公益金任务,剩下部分全归自己 5.2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分配收入主要包括: ? 按劳分配收入 ? 投资经营收入 第三节 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与实践基础 1.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人们一般把它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2.劳动力是首要的生产要素 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可能性: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且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 了客观基础 ? 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现实条件 ? 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积累了经验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有: ? 资本收入:按资分配的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来自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收益 2、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 3、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持有者凭有价证券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银行存 款 的利息, 4、企业凭借自身积累资金更新或添置技术所得的级差收益,以及实行经济联合 时参股分享的收入, 5、 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出资者把国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后应得的增值收益 ? 土地收益: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次 土地具有稀缺性,有限性,固定性特点。 级差地租 I 是指: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盘 级差地租 II 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盘 现阶段我国农户上缴集体地租,是以上交集体提留的形式进行的 ? 经营才能收入:经营收入是一种性质和成分比较复杂的收入形式,一般分为:经营性劳动收入, 风险收入,机会收入; ? 技术要素收入: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大致有: 1)一次性买断 对职工,特殊是科技人员的技术开发成果一次性支付报酬 2) 股份式分成 将技术作价入股,在该技术开发成果使用期间逐年按其所创收 益分成支付报酬 3) 技术开发成果作为商品,在专利市场或技术市场上买卖成交 第四节 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一、坚持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 1.效率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的成果的比率,标志着 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 2.公平的含义: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 公正平等 3.公平不仅包括结果上的平等,而且还包括条 件和机会上的公平、合理 4.兼顾公平的含义:是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 分人通过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 5.收入分配过于不平等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收入高和购习力强的只是少数人,会导致购买力低,从而导致生产供给过剩,发生资源的巨大浪费,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 ? 收入差距过大,便无法激励低收入者的奋斗精神,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损害效率,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其实现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客观依据: ?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存在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 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造成个人实际收益上的不等 ? 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个人收入的差别 三、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及解决对策 1.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及其原因具体有: 1)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虽然国家多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很快就被 农业生产数据价格上涨所抵消,农夫实际收益少,甚至下降 2、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城镇, 社会分工与交换不够达,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3、农民各种不合理的税收,摊派负担加重 4、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自然资 源和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不同程度的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远不如城市经济的发展 2)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3)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对于上述几种收入差距,国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 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消除由于 政策因素,管理制度,所处条件等机会不均所造成的收入差距 ? 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那些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受贿者以及非法 经营者,要依法果断进行打击和制裁 ,而对那些诚实劳动,文明经营,守法致 富者,要积极予以保护和鼓励,健全法制,税制等各项管理制度 ? 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分配职能 课后练习题 1.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先富的带动和帮助 后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 矛盾性表现为:要提高效率,必须导致收入差距,产生发展机会及收入结果 的不公平,要公平,却又会降低效率 ? 统一性表现为:提高效率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坚持公平,能调动积极 性,提高效率 3.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大意义 1、效率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的成果的比率,标志着 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 2、公平的含义: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第一节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为的比较于选择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 1、资源的含义: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资源可以分为三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人工制造的资源。 2、资源的特征:稀缺性、多用性 3.资源配置的含义: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一是资源应该用于生产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二是资源应该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5、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判断: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机会成本:是指从资源配置和生产角度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一)计划配置 1、计划配置:就是正负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分配资源。 2、用这种方式配置资源,必须具备单个基本条件: 1)、产权统一假定;2)、单一利益主体假定;3)、完全信息假定。 3、计划配置的优点:可以迅速、直接地集中社会资源,以解燃眉之急。 4、计划配置的弊 端:(1)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下; (2)条块分割,破坏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3).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 (二)市场配置 1、市场配置方式的含义及条件 含义:所谓市场配置方式就是由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来配置资源。 条件1)人人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实行完全竞争;2)价格充分灵媒,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2.为什么说市场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P58 答: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体现在: 1自动调节。市场本身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不需人的推动。 2利益调节。市场配置方式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以改变人们的利益关系,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1、市场经济:是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 2、市场经济功能: (1)调解功能 (2)信息导向功能 (3)刺激功能 (4)奖优罚劣功能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经济体制 3.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P59 答:1.两者的联系:1.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商品生产和交换; 2.它们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都是市场规律; 3.它们的市场客体都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功能,它们的市场主体都 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企业; 4.它们都要体现自由竞争的原则; 2.两者的区别:1.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3.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4.市场经济是开放的商品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市场经济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自由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市场经济阶段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性 (2)自主性 (3)竞争性 (4)开放性 (5)法制性 第二节 发展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属性 1、市场经济为中性属性,它不是哪种社会制度的专利。关于这一点,在我国经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 第一阶段,从1956年到1978年; 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 第三阶段,从1984年到1987年; 第四阶段,从1987年到1989年; 第五阶段,从1989年到1991年; 第六阶段,从1992年春天以后 (二)社会执意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实行以按老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试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P63 答: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使资源由效率低的地区、部门和企业 向效率高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合理流动。 2真正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l992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开始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国有企业进人市场,和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3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国目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4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我国要发展经济,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五章 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第一节 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一、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第一,联动性; 第二,利益关联性; 第三,客观性; 第四,灵活性。 二、市场机制的构成 市场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主要是友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组成。 (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解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从而指导生产、经营和消费走向的市场运行机制。 商品的供求关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另一种是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 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对于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来说,价格是竞争的工具,它促进看同类产品不断改进质量、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等; 对于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来说,价格是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促进生产合理布局、提高经济效益的指标器;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是调解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信号; 对于宏观调控者来说,价格是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杠杆之一,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机制。 如何理解“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 答:(1价格机制就是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商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从而指导生产、经合和消费走向的市场运行机制; (2)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着市场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则下跌。因此,市场价格要反映供求关系; (3)要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必须形成以企业为主的价格决策主体,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市场价格,完善市场体系,开展公平竞争,健全市场法制; (4)当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价格不反映价值等价格欺诈行为,不正当价格竞争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下大力气着重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保护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的正当合法利益。 (二)供求机制 1、均衡市场上供求机制的作用 1)在供给略大于需求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下降,会促使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因而生产者为打开销路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2)在需求略大于供给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上升,会促进企业增加生产,而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选择余地较小。 2、非均衡市场上供求机制的作用 1)在卖方市场上,生产者因产品的供给紧张,而与消费者的竞争中可以单方面定出自己有利的要价和条件,购买者因急于求购而失去了市场选择和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余地; 2)在买方市场上,购买者选择余地较大,生产者之间展开竞争,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更新产品。 (三)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带动商品运动的功能,它变现为卖者直接和买卖双方之间随着供求、价格等的变动,彼此为争夺各自有利益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较量的动力机制。 有效的竞争机制对竞争主体产生动力作用:由于竞争的后果是优胜劣汰,因而它能刺激利优胜者,淘汰劣者,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四)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同盈利、亏损和破产等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风险机制以利益的诱惑力和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市场主体。 (五)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是指利率变动与货币资本供求变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机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六)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工资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工资信号配合价格信号、利率信号,起到强化和补充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 三、市场机制的功能 1、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2、信息传递功能 3、利益分配功能 4、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功能 第二节 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系及地位 1、市场体系:就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P71 2、市场体系的特征:1)整体性 2)联系性 3)开放性 4)动态性 3、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答:(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市场功能的必要条件; (2)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条件; (3)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宏观间接调控的客观条件。 二、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是有形物质产品的交换场所,是整个市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物质主体,也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商品市场通常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一) 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亦称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从事消费资料商品经营和经济活动的领域,即个人提供最终直接消费品的场所。 1、消费品市场特点:消费者的广泛性、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消费品 需求弹性大,交易批量大,交易频率高且移动率大。 2、消费品市场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3、根据各种消费品本身的特点,消费品市场可以分为: 生活必需品市场、日用品市场、耐用品市场、艺术品市场、奢饰品及金银饰品市场等。 (二) 生产资料市场 1、生产资料市场是指从事生产资料经营和经济活动的领域。 2、生产资料市场按照生产资料使用不同的方向,可以分为: 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基本建设生产资料市场三大类。 三、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就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和条件。 狭义的生产要素市场:仅指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 (一)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以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它既是融资的场所,又是融资关系的总和。P73 1、资本市场按交易期限不同,可以分为:短期资本市场和长期资本市场。 短期资本市场是指:经营在一年期内资本融通业务的市场,它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票价承兑市场、短期证券市场等。 2、短期资本市场的特点:1)融资期限短; 2)融资主要作用再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流动资本。 3、短期资本市场的基本职能:1)调剂各种市场主体间短期资本的余缺; 2)通过短期存贷业务、票据贴现与再贴现、国债发行与转让等来调节货币供 应量。 长期资本市场是指:从事一年期以上的资本融通业务的市场,它包括证券市场和长期存贷款市场。 5、长期资本市场的基本职能:1)通过发行债券和发行银行的存款活动,把社会闲散资本转变为可供长期使用生产资本; 2)为长期资本的买卖交易提供可能性和便利条件,使其具有流动性; 3)依据资本使用效益的高低,在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分配和再分配长期资本。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本而发行的一种证明书,是投资者投资并据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表示股票购买者即股东拥有公司股份所有权,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债券:是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债务证书,持有人可凭证书,在债务期满时向发行人收回和获得利息。 (二)劳动力市场 1、劳 动 力:是指存在于正常人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人的劳动能力。 2、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要素买卖双方从事交易活动的场所或空间。 3、劳动人市场可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 按照用人地域范围来划分,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国际性劳动力市场; 按照劳动能力层次来划分,有:简单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负复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等。 4、劳动力市场有何特点? 答:(1)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就业的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口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方进行洽谈和签约; (2)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着社会劳动力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流量、流速和流向; (3)工资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 (4)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会产生结构性失业; (5)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行业、职业、地点、信息等的制约和限制; (6)劳动力市场受工会、政府等组织等干预较强。 (三)技术市场 1、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P74 2、技术市场的特殊性:1技术商品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它以知识形态存在; 2)技术商品一般不转让所有权,买方只能获得使用权,因技术商品可以多次交易; 3)技术商品需要以合同方式保证,供需双方一般会有较长的合作期; 4)技术商品具有保密性和垄断性,否则就失去了交换的价值。 3、技术商品的形式有:1)以文字形式表达的咨询报告;2)设计图纸 3)技术资料 4)工艺配方 5)工程设计 6)管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等。 (四)信息市场 1、信息市场:是人们以知识、咨询、信息资源等进行交换和服务的场所或领域。P75 2、信息市场分类 按照商品的最终用途,分为:商情信息市场、金融信息市场、科技信息市场; 按照存在的方式,分为:固定型信息市场、流动型信息市场、临时型信息市场; 按照经营的范围,分为:综合型信息市场、专用型信息市场; 按照交易的方式,分为:信息发布市场、信息扩散市场、信息中介市场。 3、信息市场的特点:1)信息市场上的信息商品没有固定的物质形态; 2)信息市场的交易活动具有多层次性和间接性; 3)信息市场对一般商品市场及技术市场等具有导向作用; 4)信息商品的流 通具有时效性。 (五)房地产市场 1、房地产市场是土地市场与房产市场的统称。 2、土地市场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或转让的场所。 3、一级土地市场:是国家的地产垄断机构进行垄断经营的市场,即国家有偿征用集体所有制土地和有偿出租或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4、二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开发市场,即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土地开发公司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经营形成的市场。 5、三级土地市场:是指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用地单位之间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我国宪法规定,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不能作为商品买卖,因此,我国不存在土地所有权买卖市场,只有土地使用权的让渡市场。土地征用、转让、租赁等交易方式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的主要市场行为。 我国宪法对此特别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6、房产市场的主要特点:1)由于房产商品价值较大,使用周期长,故房产交易方式以出售或出租为主; 2)在房产市场中,房屋商品的买卖不发生交换对象的空间移动,只有房屋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变更;3)受土地稀缺性的影响,房产市场的价格具有不断上扬的特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完善资本市场的意义。P74 答:1.它能聚集社会各种资本,挖掘和控制社会资本潜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2. 它有利于推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3.它有利于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金融业的相互竞争,提高资本融通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益;4.它能够为微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时提供和传递信息。 2.简述劳动力市场的特点。P74 答:1.一切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口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供给 方与需求方进行洽谈和签约; 2.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着社会劳动力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流量、流速和流向; 3.工资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 4.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会产生结构性失业; 5.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行业、职业、地点、信息等的制约和限制; 6.劳动力市场受工会、政府等组织的干预较强。 第六章 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 需求和效用 一、欲望和偏好 (一)欲望 1、经济学家研究消费者行为通常是从对欲望的研究开始的。 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消费者的动机,而这种动机主要是来自于消费者的某种欲望。 2、欲望的五个层次: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3、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P79 二、需求 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需求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消费者者有购买的愿望或意愿; 2)消费者有购买能力,能够按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支付货币。 3、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2)消费者的偏好; (3)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人口数量和结果的变化。 三、效用 1、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P81 2. 基数效用论:即假设效用和重量、长度一样是可以测度的,可以用基数1、2、3?等表示效用的大小。 3.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并不知道该商品或劳务的效用量究竟有多大,但消费者能够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偏好程度排出次序。P82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P82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
本文档为【2014年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必看题库37页(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