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4)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4)

举报
开通vip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4)《孟子》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4)
《孟子》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 课时安排 安排4课时 第 一 课 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曹刿论战》,那么鲁庄公何以战呢?我们知道司马迁的伟大,那么他何以成才呢? 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二章》。 二、展示目标 了解作品,解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朗读课文(重点),了解内容。 三、实施巩固 (一)解题 《孟子》及孟子。书P125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诵。 1、标句序。 师:为了便于后面的学习,请同学们给文章标上句序,好吗? 2、分男、女生读课文,一组读①、⑤—⑨句,一组读②—④句,让学生自由选择要读哪一组。 男生读完后女生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女生读完后男生评价。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意。 1、全班齐读课文。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同桌交流,逐句疏通文意。 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古今异义词。 师:大家对照注释同桌自学,不懂的可以举手提问。 4、小组竞赛,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各组间互相提问题考对方,答对的小组加一分。问题只是提字、词、或句的意思。 师:我们班谁比较公正,派他来当记分员,好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注音:夫fú谿xī畔pàn粟sù畎quǎn说yuè乏fá曾céng 四、练习矫正 朗读课文。 五、检测反馈 练习册P54一1 P55一1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后小结: 第 二 课 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一、引入新课。 伊拉克战争,美军装备精良,实力强大,却深陷泥潭,这是为什么?谁愿意来说说?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展示目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三、实施巩固 (一)看注释,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课文。 注音: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词: 译句: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注音: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解词:周围三里的内城。    包围。 译句: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注音:fú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解词: 译句: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 注音: 原文: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解词:            此,这。 译句: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注音:                                          sù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解词: 译句: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 注音: 原文: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解词:舍弃,丢弃。离开。 译句: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注音:      yù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 解词:      使┄┄居住。封疆同义。 译句: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 注音: 原文:固国不以山谿之险, 解词: 译句: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注音: 原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词:  shè 译句: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注音:                  guǎ 原文: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词: 译句: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注音:guǎ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解词:      到了极点。通“叛”。 译句: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注音: 原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词:              服从。 译句: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注音:                  qī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解词: 译句: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注音: 原文: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词:  古代统治者的通称。此指“得道者”。 译句: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二)、精读课文,理解写法。《得》 1、分组读课文,①,②—④,⑤—⑨。 2、师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作者接着是举例进行论证,还是用道理进行论证? 4、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5、请你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征? 《生》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多媒体显示: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加点词重读)   3.学生大声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对“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为本文添加一些论据。可以是从古代的历史,谈到当今国际政坛上的,还可以从国家大事谈到我们班小集体。 四、练习矫正 练习背诵。让学生背诵文章里的重点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五、检测反馈 检查背诵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抄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后小结: 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总论点        分论点      论据(事实)    道理          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城小环攻不胜 (有天时无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者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               城高、池深                    失道者寡助 地利不如人和  兵强、粮多  (有地利无人和)(“人和”实质) 却委而去之    开篇立论                    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第 三 课 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一、导入新课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学生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板书文题。) 二、展示目标 知识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 二、实施巩固 (一)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注音:shùn        quǎn    fù yuè 原文: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 说举于    版筑之中, 解词:  起,被任用。农田。        被举用。 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 注音:  gé 原文: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解词:                            狱官。 译文: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 注音:  áo 原文: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解词:                        市井之中。 译文: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注音: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 解词:              这样。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注音:                  jīn 原文: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解词:  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 译文:一定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饿瘦。 原文: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 解词:        所行不顺。 使……颠倒错乱。 译文:使他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注音: 原文:所以动心    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解词:    使……动.使……忍。 译文: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注音: 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词:        这样以后。 译文: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原文: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解词:              表承接。        译文: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注音: 原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解词:        译文: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注音:        bì 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词:      译文: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注音: 原文: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解词:      敌对的国家。外来侵略的忧患。恒,往往。 译文: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注音: 原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词:代词,这。      表并列。 译文: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二)、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2.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课堂竞赛,每道题单数题一组回答,双数题二组回答。每小题赋5分。以积分多少分出胜负。 多媒体显示—— 第一板块:文言知识 (1)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 ②傅说 ③胶鬲 ④行拂 (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所以动心忍性 (3)一词多义。 ①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国恒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④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死即举大名耳 ⑤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扶苏以数谏故 (4)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三板块:才华展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学生课堂竞赛成果展示: 关于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才华展示: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畅销一时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 4.教师综合评判,分出优胜组,全班鼓掌祝贺。 5.学生齐背课文。 (三)、总结升华 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四)、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分承——阐述——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五)、课堂小结 《(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三、检测反馈 四、布置作业 1.两篇短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2.写一篇渎后感。淡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论点                  论据 摆事实:古代六大名人都来自困境 生于忧患                                    苦其心志 (正面)                                    劳其筋骨 讲道理:天降大任        必先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入则无发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死于安乐                              国恒亡 (反面)         出则无敌国外患                                      第 四课 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一、引入新课。 背诵课文。 二、展示目标 强调掌握孟子二章基础知识 三、实施巩固 (一)、古今异义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此,这。今常用义作判断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是”同此) 2、所以动心忍性(“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常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七里之郭(郭: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4、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今常指水塘) 5、委而去之(去:离开,这里指“逃跑”。今常用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6、亲戚畔之(亲戚:内亲外戚。今常指“内亲”,即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下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中“亲戚”同此) 7、舜发于畎亩之间(“发”,被任用。今常用义:送出、交付、发现) 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今常用义:举起) 9、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今常用义:士兵) 10、征于色(“征”,征验,表现。今常用义:征讨,出征) 11、而后喻(“喻”,明白,了解,知晓。今常用义:比喻,比方) (二)、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下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中“畔”同此) 3、衡于虑(衡通横,堵塞、不顺) 4、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 5、固国不以山谿之险(谿同溪,河)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而”一般指连接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环”由“而”与动词“攻”连接,用作动词:环绕,这里有包围的意思。下文“夫环而攻之”中“环”同此)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2、使动用法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定居。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害怕,威服) ②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③劳其筋骨(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④饿其体肤(饿:动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⑤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⑥行拂乱其所为(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⑦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3、动词作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4、名词作状语 行拂乱其所为(行:名次用作状语,用行动) (四)、一词多义 1、利 ①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动词。下文“地利不如人和”“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利”同此) ②兵革非不尖利也(锐利,锋利,形容词。下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利”同此) 2、发 ①舜发于畎亩之间(发迹,被起用) ②发于声(表现出) 3、士 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③城非不高也 ④池非不深也 ⑤兵革非不尖利也 ⑥米粟非不多也(以上四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倒装句 ①舜发于畎亩之间(“于畎亩之间”做“发”的状语,译时应调到“发”前。状语后置)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倒装 3、省略句 所以动心忍性(“动”、“忍”后面均省略“其”) 4、被动句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六)、名句积累: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四、检测反馈 五、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本文档为【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1-19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