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级会计实物知识点汇总

初级会计实物知识点汇总

举报
开通vip

初级会计实物知识点汇总初级会计实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总论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三、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一、会计要素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

初级会计实物知识点汇总
初级会计实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总论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三、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一、会计要素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资产的特征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是为企业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负债的特征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注意:利得和损失都是由于非日常活动形成的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所存在的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净额,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章 资 产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 (一)现金的核算 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核算。 月度终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应当与现金总账的余额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三)现金的清查 如果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银行存款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应定期与其开户银行转来的“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不一致的原因除记账错误外,还因为存在未达账项。发生未达账项的具体情况有四种: 一是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二是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三是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四是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对于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核对,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记账依据。 三、其他货币资金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 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和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其他货币资金”科目,借方登记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其他货币资金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实际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本科目应按其他货币资金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概述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第三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预付款项则是指企业按照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规定预付的款项,如预付账款等。 一、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概述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1(取得应收票据和收回到期票款 应收票据取得的原因不同,其会计处理亦有所区别。因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的应收票据,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款项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转让应收票据 企业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内容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价款(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如果期末余额在贷方,则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企业销售商品等发生应收款项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代购货单位垫付包装费、运杂费时,借记“ 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改用应收票据结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三、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直接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预付账款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到货物两个方面。 1(企业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企业收到所购物资,按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 贷记“预付账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四、其他应收款 (一)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应当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 为了反映其他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 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增加,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收回,期末算。“ 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企业发生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等科目;收回或转销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五、应收款项减值 (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二)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按应减记的余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 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时,应当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增加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 企业发生坏账损失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第四节 存货 一、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二)存货成本的确定 (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 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人员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来源不同,其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构成。 存货的成本,实务中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 (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 (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 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如由于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使该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确认为当期损益。 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 3.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1. 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见教材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见教材 二、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1(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注意下面的: (1)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 (2)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 (3)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 (4)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2(基本核算程序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记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 三、包装物 包装物核算内容包括:(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对于生产领用包装物,应根据领用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 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于包装物发出时,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随 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一方面应反映其销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应反映其实际销售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四、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为了反映和监督低值易耗品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借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增加,贷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通常反映企业期末结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额。 五、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内容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物资的成本包括: 1(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3(支付的税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资所应负担的消费税(指属于消费税应税范围的加工物资)等。 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继续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1(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2(支付加工费用、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3(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等 4(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物资,按规定准予抵扣的,按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等 5(收到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委托加工物资 六、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核算 1(验收入库商品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2(销售商品 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应结转其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一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七、存货清查 为了反映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借方登记存货的盘亏、毁损金额及盘盈的转销金额,贷方登记存货的盘盈金额及盘亏的转销金额。企业清查的各种存货损益,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期末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存货清查发生盘盈和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期末处理后该账户无余额。 八、存货减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1)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此外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等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上述规定确定的长期股权投 资初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方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前实现的盈余) 投资收益(投资后实现的盈余)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其会计处理是: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原已计提减值准备,借记“长期股权投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 资减值准备”科目,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 科目设置: 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二)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成本”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成 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损益调整”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 (1)被投资单位发生盈利: 借: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2)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 (3)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 3(“其他权益变动”的会计处理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4.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其会计处理是: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原已计提减值准备,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5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金额的确定 (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应当设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长期股 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第六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 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固定资产加以确认,首先要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其次,还需要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 在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确认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二是,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四)固定资产的核算 为了核算固定资产,企业一般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处置等情况。 二、取得固定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时,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和其他相关税费等,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支付安装费用等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企业基于产品价格等因素的考虑,可能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如果这些资产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并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自建固定资产应先通过“ 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企业自建固定资产,主要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由于采用的建设方式不同,其会计处理也不同。 1(自营工程 自营工程是指企业自行组织工程材料采购、自行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购入工程物资时,借记“工程物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领用工程物资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原材料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商品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自营工程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分配工程人员工资等),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自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其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2(出包工程 出包工程是指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由建造承包商组织施工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企业采用出包方式进行的固定资产工程,其工程的具体支出主要由建造承包商核算,在这种方式下,“在建工程”科目主要是企业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的 结算科目,企业支付给建造承包商的工程价款作为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向建造承包商结算的进度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成时按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其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1(折旧的概念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2(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2)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3(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第一,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平均年限法 (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直线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本例采用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折旧率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本例采用了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当记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应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在对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后,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在后续支出资本化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范围内,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等后续支出,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企业出售、报废或者毁损的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清理的净损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六、固定资产清查 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充分挖掘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清查固定资产的损溢,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处理。 (一)固定资产盘盈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 企业应按重置成本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二)固定资产盘亏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的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七、固定资产减值 (一)固定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二)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第七节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1.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2(无形资产的特征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3)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无形资产的构成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四)无形资产的核算 为了核算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和处置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 1(无形资产的取得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主要方式有外购、自行研究开发等。取得的方式不同,其会计处理也有所差别。 (1)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成本,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有计划的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企业应当设置“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 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2(无形资产的摊销 (1)进行摊销处理的无形资产的范围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2)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摊销期和摊销方法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是指无形资产的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视为零。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受让或者投资的无形资产,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则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3)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并记入“累计摊销”科目。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借记“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3(无形资产的处置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扣除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 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 4(无形资产减值 (1)无形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二、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是指除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等。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企业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摊销和结存等情况。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应当记入“ 第三章 负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借入短期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月末,计提应计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3)支付季度银行借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第二、三季度的会计处理同上。 (4)偿还银行借款本金时: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二、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借: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三、应付和预收款项 (一)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二)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与应付账款不同,预收账款所形成的负债不是以货币偿付,而是以货物偿付。 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不设“预收账款”科目,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四、应付职工薪酬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 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和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1(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1)货币性职工薪酬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记入“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记入“利润分配——提取的职 科目。 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并且同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2(发放职工薪酬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一一职工福利(或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相关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非货币性福利” 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应交税费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总括反映各种税费的交纳情况,并按照应交税费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各种税费等,借方登记实际交纳的税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如在借方,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企业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一)应交增值税 1(增值税概述 增值税是指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一般纳税企业的核算 为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交纳、退税及转出等情况,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1)采购物资和接受应税劳务 企业从国内采购物资或接受应税劳务等,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 本或应计入加工、修理修配等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或“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管理费用”等科目,根据专用发 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总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货物发生的退货,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属于转作待处理财产损失的进项税额,应与遭受非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在产品或库存商品的成本一并处理。 (3)销售物资或者提供应税劳务 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营业收入和应收取的增值税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发生的销售退回,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视同销售行为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分配给股东、赠送他人等,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交纳增值税,借记“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等。 (5)出口退税 (6)缴纳增值税 企业交纳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小规模纳税企业 3 小规模纳税企业应当按照不含税销售额和规定的增值税征收率计算交纳增值税,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享有进项税额的抵扣权,其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有关货物或劳务的成本。因此,小规模纳税企业只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不需要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设置专栏,“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增值税,借方登记已交纳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为尚未交纳的增值税,借方余额为多交纳的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货物和接受应税劳务时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有关货物和劳务的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应交消费税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核算应交消费税的发生、交纳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应交纳的消费税,借方登记已交纳的消费税;期末贷方余额为尚未交纳的消费税,借方余额为多交纳的消费税。 1.销售应税消费品 企业销售应税消费品应交的消费税,应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等非生产机构时,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应由受托方代收代交消费税,受托方按照应交税款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方应将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委托方应按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4.进口应税消费品 企业进口应税物资在进口环节应交的消费税,计入该项物资的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应交营业税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营业税”明细科目,核算应交营业税的发生、交纳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应交纳的营业税,借方登记已交纳的营业税,期末贷方余额为尚未交纳的营业税。 企业按照营业额及其适用的税率,计算应交的营业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实际交纳营业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其他应交税费 对于除上述税金以外的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贷方登记应交纳的有关税费,借方登记已交纳的有关税费,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交纳的有关税费。 1(应交资源税 企业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企业自产自用应税产品而应交纳的资源税,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 2(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企业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 3(应交教育费附加 企业应交的教育费附加,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科目。 4(应交土地增值税 企业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在“固定资产”等科目核算的,转让时应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交的土地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同时冲销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5(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企业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或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税、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科目。 6(应交个人所得税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代扣代交的职工个人所得税,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 六、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七、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应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企业确定或宣告支付但尚未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该科目贷方登记应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该科目按照投资者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认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向投资者实际支付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付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做账务处理。 八、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存入保证金等。 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或退回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二节 非流动负债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企业应通过“长期借款”科目,核算长期借款的借入、归还等情况。该科目可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设置明细账,分别“本金”、“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的贷方登记长期借款本息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本息的减少额,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1.取得长期借款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如存在差额,还应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2.长期借款的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长期借款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如果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 发生的应当资本化的利息支出数,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按规定不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长期借款(分次付息)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记入“应付利息”科目,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 “应付利息”科目。 3.归还长期借款 企业归还长期借款的本金时,应按归还的金额,借记“长期借款—一—本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归还的利息,借记 “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债券发行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应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借方登记归还的债券本金和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债券。 1.发行债券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债券的利息 对于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在每期采用票面利率计提利息时,应当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其中,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3.债券还本付息 长期债券到期,企业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即投资者的出资比例或股东的股权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 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核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增加数额,借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减少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实收资本实有数额。 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置“股本”科目,核算公司实际发行股票的面值总额。该科目贷方登记公司在核定的股份总额及股本总额范围内实际发行股票的面值总额,借方登记公司按照法定程序经批准减少的股本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公司股本实有数额。 一、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投资时,应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贷记“实收资本”科目,企业实际收到或存入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收到现金资产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每股股票面值和发行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贷记“股本”科目,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该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企业接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投资时,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实收资本或股本入账,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三、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 (一)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加 企业按规定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时,核算原则与投资者初次投入时一样。 企业采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应按转增的资本金额确认实收资本或股本。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应按原投资者各自出资比例计算确定各投资者相应增加的出资额。 (二)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减少 企业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的,按减少的注册资本金额减少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果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应按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按所注销的库存股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第二节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来源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按应享有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 一、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核算 1(资本溢价 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资产的金额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通过“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核算。 2(股本溢价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收到现金资产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每股股票面值和发行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贷记“股本”科目,实际收到的金额与该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如果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二、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是指除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 三、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核算 按转增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第三节 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一、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二、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 入 一、收入的概念和特征 (一)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减少预收账款;还可能表现为二者的组合,如销售实现时,部分冲减预收账款,部分增加银行存款。 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二、收入的分类 (一)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 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这里的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商品。 2(提供劳务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比如,企业通过提供旅游、运输、咨询、代理、培训、产品安装等劳务所实现的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企业通过让渡资产使用权实现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利息收入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对外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同业之间发生往来形成的利息收入等。使用费收入主要是指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专营权、版权)等资产的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企业对外出租固定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也构成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二)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 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并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发生的相关成本。 2(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 企业实现的原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租金收入、固定资产租金收入、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等,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或债权性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收入和利息收入,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的其他业务收入,需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为取得其他业务收入发生的相关成本。 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所实现的收入以及结转的相关销售成本,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核算。 (一)一般销售商品业务 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交款提货销售商品的,在开出发票账单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确定的销售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企业也可在月 末结转本月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 (二)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的处理 如果企业售出商品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5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均不应确认收入。为了单独反映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企业应增设“发出商品”等科目。“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一般销售方式下,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 企业对于发出的商品,在不能确认收入时,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发出商品”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发出商品”科目的期末余额应并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反映。 发出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如果销售该商品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比如已经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应确认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如果纳税义务没有发生,则不需进行上述处理。 (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的处理 1(商业折扣 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2(现金折扣 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在计算现金折扣时,还应注意销售方是按不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提供现金折扣,还是按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提供现金折扣,两种情况下购买方享有的折扣金额不同。 3(销售折让 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时,按应冲减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应冲减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退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如果发生销售折让时,企业尚未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则应在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直接按扣除销售折让后的金额确认。 (四)销售退回的处理 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销售退回,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尚未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将已记入“发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金额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 2(已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外,一般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成本,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增值税额的,应同时冲减已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该项销售退回已发生现金折扣的,应同时调整相关财务费用的金额。已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时,按应冲减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应冲减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退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如已发生现金折扣的,还应按相关财务费用的调整金额, 财务费用”科目;同时,按退回的商品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主营业贷记“ 务成本”科目。 (五)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 (六)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 1.委托方账务处理: 2.受托方账务处理: (七)销售材料等存货的处理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还可能发生对外销售不需用的原材料、随同商品对外销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等业务。企业销售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也视同商品销售,其收入确认和计量原则比照商品销售处理。企业销售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实现的收入以及结转的相关成本,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五、劳务完成时间不同等情况下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 (一)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 对于—次就能完成的劳务,或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确认的金额通常为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认原则可参 照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原则。 对于一次就能完成的劳务,企业应在提供劳务完成时按所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同时,按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相关支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其账务处理图如下所示: (二)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 1(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企业可以根据提供劳务的特点,选用下列方法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 ?已完工作的测量,这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测量方法,由专业测量师对已经提供的劳务进行测量,并按一定方法计算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 ?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劳务量为标准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 ?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成本为标准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只有反映已提供劳务的成本才能包括在已经发生的成本中,只有反映已提供或将提供劳务的成本才能包括在估计总成本中。 (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即不能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的,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此时,企业应当正确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能否得到补偿,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3)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六、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七、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主要是指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等资产的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也构成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本章主要涉及让渡无形资产等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 (一)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会计处理 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一般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所让渡资产计提的摊销额等,一般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企业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时,按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企业对所让渡资产计提摊销以及所发生的与让渡资产有关的支出等,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等科目。 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分期收取使用费的,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 第二节 费用 一、费用的概念和特征 (一)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二、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一)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企业 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应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 企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科目。期末,应将“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二)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企业应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其他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 企业发生或结转的其他业务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其他业务成本”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企业应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税费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各项营业税费,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税费,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四)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销售费用。 (五)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六)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第三节 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 (一)政府补助的概念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中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如财政、卫生、税务、环保部门等;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类似组织也视同为政府。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二)政府补助的特征 1(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有条件的 2(政府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 二、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政府补助表现为政府向企业转移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通常为货币性资产,但也存在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 (一)财政拨款 (二)财政贴息 (三)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体现了政策导向,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处理。 三、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四、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五、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这类政府补助时,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不能区分,企业可以将整项政府补助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第四节 利润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等。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一) 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即为本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规定的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上交的一种税金。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结转后“所得税费用”科目应无余额。 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可能在借方。 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超过计税工资时,超出的部分不得作为纳税扣除项目,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但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低于计税工资时,应按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作为纳税扣除项目,即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低于计税工资的部分不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四、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一)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二)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第六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一、财务报表及其目标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和分类 (一)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财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资产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二)负债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反映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承担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应当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类别下再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 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非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其他非流动负债等。 (三)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的总额,它一般按照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二、资产负债表结构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见教材213页表6-1)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 资产负债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其填列方法如下: (一)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如“交易性余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余额合计填列。 (二)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明细科目余额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分别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三)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的有些项目,需要依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两者的余额分析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填列。 (四)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五)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根据“原材 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二、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企业应当根据编制利润表的多步式步骤,确定利润表各主要项目的金额,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等。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工资和交纳税款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偿还债务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偿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商业应付款等属于经营活动,不属于筹资活动。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第七章 成本核算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在本大纲中,根据财务会计的要求,成本核算是指存货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成本计量要求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资产的耗费过程。例如,为生产产品需要耗费材料、磨损固定资产、用现金向职工支付工资等职工薪酬。材料、固定资产和现金都是企业的资产。这些资产的耗费,在企业内部表现为由一种资产转变为另一种资产,是资产内部的相互转变,不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此不是企业的费用。 (二)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耗费的界限 1、正确划分存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成本是在购买材料、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并由产品或劳务负担的耗费。 期间费用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得到补偿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期间费用不应由 产品或劳务负担。因此,费用不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正确划分各期的成本界限 划清各期产品成本的依据是权责发生制和受益原则,某项耗费是否应计入本月存货成本以及应计入多少,取决于是否应由本月负担以及受益量的大小。某项耗费是否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不取决于成本金额的大小,而决定于本月产品是否受益,只要是本月产品受益的耗费,就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只要是由本月与以后各月共同受益的耗费,就应在相关期内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合理计量。 3、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成本界限 企业已发生的各种生产成本中,还必须划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划分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哪一种产品受益,就由哪一种产品负担。凡是能直接确定应由某种产品负担的直接耗费,就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凡是能确定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耗费,应采用适当分配方法,合理地分配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界限 通过以上成本界限的划分,确定了各种产品本月应负担的生产成本。月末,如果某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计入该完工产品;如果该产品全部未尚完工,则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计入未完工产品。如果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就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和在产品应负担的成本。上月末尚未完工的在产品,转入本月继续加工,其上月末分配负担的成本即为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上述公式中,本月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即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为了划清这一成本界限,首先要正确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然后才能在数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的分配。 (三)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为了进行成本审核、控制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还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基础工作: 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产品的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应当制定和修订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项消耗定额,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 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为了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还必须对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3、原始记录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工时和动力的耗费,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以及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等,均应做出真实、完整的记录。 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 在计划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和考核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还应对材料、半成品和厂内各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如运输、修理等)制定厂内计划价格,作为内部结算和考虑的依据。厂内计划价格应该尽可能接近实际并相对稳定,年度内一般不作变更。 (四)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应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两个方面。在同一个企业里,可以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即多种 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使用或多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使用。成本计算方法一经选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五)成本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成本,划清有关成本的界限,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当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必要时还可以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1、“生产成本”科目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生产成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记入本科目的借方;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成本,应于期(月)末记入本科目的贷方;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2、“制造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科目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等记入本科目的借方;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额与分配额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做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与分配额的差额计入生产成本。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新准则规定:车间发生设备维修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企业一般可以设立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一)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二)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职工薪酬。 (三)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包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三、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二)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 (三)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四)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二节 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基本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和动力成本,应专门设置“直接材料”等成本项目。这些原料和主要材料一般分产品领用,应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记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如果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成本,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公式: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某种产品实际产量× 材料分配率,全部产品的材料实际耗用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耗用量,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或成本),某种产品的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单价 会计处理时,按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材料成本,应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所属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企业应根据发出材料的成本总额,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设有“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生产工人工资、福利费等职工薪酬,应单独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借方(在明细账中记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同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生产一种产品,发生的工资等人工成本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若生产二种及以上产品,应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的成本中。 1、按计时工资分配直接人工成本: 计算公式:见书P258页 二、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一)待摊费用的核算 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成本。这种成本发生以后,不是一次全部计入当期成本,而是按照其受益期限分摊计入各月成本。这样做是为了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成本,从而正确计算各月产品成本。待摊费用一般要在一年内摊完。生产车间的待摊费用主要包括预付保险费和预付固定资产租金等。待摊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是通过增设“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的。成本发生时,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由于摊销的成本一般不专设成本项目,因而生产车间摊销相关成本时,一般应按各车间进行分配。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二)预提费用的核算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成本。这样做也是为了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成本界限,从而正确计算各月产品成本。预提费用的预提期限也应按其受益期确定。预提费用的受益期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生产车间预提成本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相应的项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预提成本时,应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预提费用”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成本。如果预提期内实际发生的成本大于已预提的成本,该科目会出现借方余额,该余额属于已经支付但尚未计入生产成本的支出,应作为待摊成本,在预提期末前分月摊销。预提成本应按预提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各种预提成本的预提和支付情况。 三、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生产成本是指辅助生产车 间发生的成本。 (一)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的。该科目一般应按车间以及产品和劳务设立明细账,明细账中按照成本项目设立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辅助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材料成本,应单独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有关明细账的借方;直接进行辅助生产、设有“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生产工人工资、福利费等职工薪酬,应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有关明细账的借方。直接用于辅助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成本(例如辅助生产车间机器设备折旧费等),以及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成本(例如辅助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机物料消耗和运输费等),一般有两种归集方式:一是先记入“制造费用”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借方进行归集,然后再从其贷方直接转入或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二是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重要)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应通过“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进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 1、直接分配法: 分配好后的会计处理是: 借记“制造费用”等科目,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贷记“ 四、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属于应计入产品成本但不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成本。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应当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该科目应当根据有关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各种成本分配表登记;此外,还应按不同的车间设立明细账,账内按照成本项目设立专栏,分别反映各车间各项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和分配转出情况。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材料成本以及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的各种材料成本,一般应借记“制造费用”及其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或辅助生产车间)的相关成本项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得费等职工薪酬,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同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具体会计处理: 1、 平时发生费用时:借:制造费用 贷:有关科目 2、 期末(月末)结转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 贷:制造费用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在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这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 3、机器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 4、年度计划分配率法(重要) 这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假定以定额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其计算的公式为: 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式中: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该产品全年计划产量×单件产品工时定额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式中: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件产品工时定额 第三节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企业的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在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两部分。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属于商品产品,验收入库后不应列入在产品之内。 在产品结存的数量,同其他材料物资结存的数量一样,应同时具备账面核算资料和实际盘点资料。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在产品的清查工作。车间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通常是通过在产品收发结存账进行的。在实务工作中,即建立在产品台账,应分别车间并按照产品的品种和在产品名称设立,以便用来反映车间各种在产品的转入、转出和结存的数量。各车间应认真做好在产品的计量、验收和交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领料凭证、在产品内部转移凭证、产成品检验凭证和产品交库凭证,及时完整登记在产品收发结存账。该账簿由车间核算人员登记。 为了核实在产品的数量,企业必须认真做好在产品的清查工作,可以定期进行清查,也可以不定期轮流清查。有的车间没有建立在产品的日常收发核算,则每月月末都必须清查一次在产品,以便取得在产品的实际盘存资料。清查后,应根据盘点结果和账面资料编制在产品盘点表,填明在产品的账面数、实存数和盘盈盘亏数,以及盘亏的原因和处理意见。对于报废和毁损的在产品,还要登记残值。 在产品发生盘盈时,盘盈在产品的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科目,并记入相应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各成本项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进行处理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在产品发生盘亏和毁损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并从相应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各成本项目中转出,冲减在产品成本;毁损在产品的残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进行处理时,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等有关科目。 二、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每月月末,当月生产成本明细账中按照成本项目归集了该种产品的本月生产成本以后,如果产品已经全部完工,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之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成本。如果产品全部没有完工,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产 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之和,就是该种在产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之和,则应当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等。 (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时,虽然有月末在产品,但不计算其成本。也就是说,这种产品每月发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其每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即为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在年末,在产品成本不应再按固定不变的金额计价,否则会使按固定金额计价的在产品成本与其实际成本有较大差异,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而在年末,应当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具体计算在产品成本,据以计算12月份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三)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也就是说,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月初在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之和)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生产产品本月发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四)约当产量比例法(重要)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五)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其计算公式: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成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六)定额比例法(重要) 采用定额比例法,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可以按各该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其计算公式:书上P270页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原材料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原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原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 直接人工(包括工资、福利及制造费用)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人工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人工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具体运算时按如下步骤: 1、 计算定额消耗量(已知就略): 1)、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千克)×完工产品数量 2)、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工时)×完工产品数量 3)、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千克)×在产品数量 4)、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工时)×在产品数量 、 计算定额比例: 2 1)、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100% 2)、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100% 3)、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100% 4)、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100% 3、 分配(料、工、费)各类成本: 1)、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总成本×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 2)、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总成本×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 3)、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总成本×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 4)、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总成本×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 5)、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总成本×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 6)、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总成本×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 4、 汇总产品总成本: 1)、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2)、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5、编制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XX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X产品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一)联产品成本的分配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一或几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联产品的生产特点是:在生产开始时,各产品尚未分离,同一加工过程中对联产品的联合加工。当生产过程进行到一定生产步骤,产品才会分离。在分离点以前发生的生产成本,称为联合成本。“分离点”,是指在联产品生产中,投入相同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分离为各种联产品的时点。分离后的联产品,有的可以直接销售,有的还需进一步加工才可供销售。联产品成本的计算,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联产品分离前发生的生产成本即联合成本,可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一个成本明细账进行归集,然后将其总额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二是分离后按各种产品分别设置明细账,归集其分离后所发生的加工成本。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为: 1、将联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2、归集联产品成本,计算联合成本。 3、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分别用:售价法和实物数量法)4、计算联产品分离后的加工成本。 (二)副产品成本的分配 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它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的产量,随主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如甘油是生产肥皂这个主产品时的副产品。由于副产品价值相对较低,而且在全部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因而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确定其成本,将副产品和主要产品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从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的成本,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比如副产品可以按预先规定的固定单价确定成本。 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然后确定主产品的生产成本。 四、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企业完工产品经产成品仓库验收入库后,其成本应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的贷方转出,转入“库存商品”科目的借方。“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就是基本生产在产品的成本,应与所属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和核对相符。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了解) 生产成本归集分配完毕后,应按成本核算对象编制成本计算单,并选择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应当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 一、品种法 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在这种类型的生产中,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不能从技术上划分为步骤,或者生产按流水线组织,管理上不 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都可以按照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部生产成本都是直接成本,可直接记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有关成本项目中,不存在在各种成本核算对象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如果生产多种产品,间接生产成本则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2、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3、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根据成本计算单(亦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为: 借记“库存商品——X产品、XX产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科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X产品”等科目。 二、分批法 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也可用于一般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分批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 1、 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由于产品的批别大多是根据销货订单确定的,因此,这种方法又称订单法。成本核算对象是购买者事先定货或企业规定的产品批别。 2、 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的,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 3、 由于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因此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三、分步法 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在这类企业中,产品生产可以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通常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为考核和分析各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资料。 (一)分步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2、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其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加工步骤。如果企业中生产一种产品,则成本核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其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二)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管理对各生产步骤成本资料要求的不同(即是否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和简化核算的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一般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分别称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1、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按照产品加工顺序先计算第一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然后结转给第二个加工步骤,这时,第二步骤把第一步骤结转来的半成品成本加上本步骤新 发生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即可求得第二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如此顺序逐步转移累计,直到最后一个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也称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复杂生产的企业。这种企业有的不仅将产成品作为商品对外销售,而且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也经常作为商品对外销售。例如,纺织厂的棉纱、钢铁厂的生铁、钢锭等,都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2、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骤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第五节 产品生产成本分析(重要)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成本合计额的报表。 在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中,上年实际数应根据上年12月份产品生产成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数填列;本年计划数应根据成本计划有关资料填列;本年累计实际数应根据本月实际数加上上月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数计算填列。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重要)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产品种类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对于可比产品,如果企业规定有本年成本比上年成本的降低额或降低率的计划指标,还应根据产品生产成本表资料计算成本的实际降低额或降低率,作为该表的补充资料填列在表的下端。 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超支)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各品种(本年累计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见书P285页 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各品种(本年累计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超支)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超支)额,?(某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某可比产品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可比产品实际产量)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超支)率,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某可比产品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该可比产品实际产量)×100% 二、产品总成本分析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 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比的基数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有计划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 对比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在采用这种分析法时,应当注意相比指标的可比性。进行对比的各项指标,在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和影响指标形成的客观条件等方面,应有可比的共同基础。如果相比的指标之间有不可比因素,应先按可比的口径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 此方法主要是采用定比和环比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2、构成比率分析法。它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产品成本或者经营管理费用的构成是否合理。 产品成本构成比率的计算公式列示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年实际平均生产成本累计数))×100% 直接人工成本比率,(直接人工成本?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它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规模不同等原因,单纯地对比产值、销售收入或利润等绝对数多少,不能说明各个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如果计算成本与产值、销售收入或利润相比的相对数,即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或成本利润率,就可以反映各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和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从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产值成本率和销售收入成本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差;这两种比率低的企业经济效益好。而成本利润率则与之相反,成本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好,成本利润率低的企业经济效益差。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生产成本表的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二是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1、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进行这一方面成本分析,应当根据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所列全部产品和各种主要产品的本月实际总成本和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分别与其本月计划总成本和本年累计计划总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全部产品和各种主要产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了解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 2、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对于可比产品,还可以进行这一方面的成本对比分析,可比产品成本本期比上年的升降情况。如果企业规定有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即成本的计划降低率或降低额,还应进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 进行这一方面分析时,应注意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的划分是否正确,检查有无将成本超支的可比产品列为不可比产品,或将成本降低较多的不可比产品列为可比产品以掩盖可比产品成本超支的弄虚作假情况。 可比产品成本升降情况的分析,可以按产品品种进行也可以按全部可比产品进行,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计划一般按全部可比产品综合规定,因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 一般按全部可比产品综合进行。 1)、可比产品成本升降情况的分析。进行这一方面的分析,应当根据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所列全部可比产品和各种可比产品的本月实际总成本和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分别与其本月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和本年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全部可比产品和各种可比产品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差异,了解成本升降的情况。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可比产品成本的计划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确定的,实际降低额是根据实际产量计算的。在产品品种比重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减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但由于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也发生了同比例的增减,因而不会使成本降低率发生变动(成本降低率计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同比例变动,其结果不变)。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则会影响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使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增加;反之,则会减少。此外,由于各种产品的成本降低程度不同,因而产品品种比重的变动,也会影响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成本降低程度大的产品比重增加会使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增加;反之则会减少。因此,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即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三、产品单位成本分析(重要)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该表应当按照主要产品分别编制,是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某些主要产品成本的进一步反映。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应当选择成本超支或节约较多的产品有重点地进行,以更有效地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根据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中本期实际的生产成本(即本期实际的单位成本合计数)与其他各种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对产品单位成本进行一般的分析;然后按其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 主要是将本期实际与上年或前年比较,一般情况下采用定比与环比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1)、定比:报告期?基期)×100%,其结果大于100%,表示上升(提高),其结果小于100%表示下降。 2)、环比:{报告期(本期)?上年(上期)}×100%,其结果大于100%,表示上升(提高),其结果小于100%表示下降。 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之间的增减变化,据以预测经 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采用趋势分析法,在连续的若干期之间,可以按绝对数进行对比,也可以按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对比;可以以某个时期为基期,其他各期均与该时期的基数进行对比;也可以在各个时期之间进行环比,即分别以上一时期为基期,下一时期与上一时期的基数进行对比。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3)、制造费用的分析:(略) 下面是赠送的保安部制度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保安部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津法觃,按照####年度目标的要求,做好####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全体人员和公私财物的安全,保持####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工作秩 序。 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消防意识和防火知识,配备、配齐####各个楼层的消防器材,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确保####各通道畅 通,严防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贯彻值班、巡检制度,按时上岗、到岗,加经对重要设备和重点部位的管理,防止和打击盗窃等各种犯罪活劢,确保####内外安全。 四、、加强保安队部建设,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认真贯彻法律法觃,不断提高全体保安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勤奋工作,秉公执法,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和业务素质精良的保安队伍。 11、保持监控室和值班室的清洁干净,天天打扫,窗明地净。 12、服从领导安排,完成领导交办任务。 5、积极扑救。火警初起阶段,要全力自救。防止蔓延,尽快扑灭,要正确使用灭火器,电器,应先切断电源。 6、一旦发生火灾,应积极维护火场秩序,保证进出道路畅通。看管抢救重要物资,疏散危险区域人员。 九、协同本部门或其他部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记录。 保安员值班操作及要求 一、交接岗 1、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 19时 为交接岗。 2、交接岗时将当班所接纳物品清点清楚,以及夜班所发生的情况未得到解决的需> 面汇报。检查值班室内外的卫生状况,地面无纸屑,桌面无杂物,整齐清洁。 二、执勤 1、7:50 — 8:10、13:50 —14:10立岗迎接上班人员;12:00 — 12:20 、18:00 — 18:20立岗送下班人员。 2、值勤时做到遇见领导立岗,检查物品立岗,外来人员进出立岗。 3、门卫室值勤时,应做到坐姿端正,注规监规器的劢态,做好接待工作,值勤期间不看书报电规,听收音机。不不无关人员聊天,劝阻无关人员不要在门卫室寄存物品或打电话,禁止打瞌睡。 4、维持门口秩序,使之保持畅通。 5、熟记消防,报警,救护及内部联系电话。 三、巡逻 巡逻是防盗及发现####有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1、每天按照巡检制度定时轮流巡逻。 2、巡逻时思想集中,保持高度警惕,不吸烟,不不无关人员闲聊,幵将每一点所发生情况记录清楚,巡逻时做到勤走劢,勤思考,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白天加强对观众区、办公区及楼道的巡逻,夜晚以机房为重点进行检查,每晚零点之后巡查不少于两次。 四、防火工作 1、严格门卫制度,严禁无关人员,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 2、发现违反安全觃定的电源和火种,应予以切断和熄灭,应报告####领导采取相关措施。 3、值勤时发现物质储存,保管不符合防火要求,消防器材移作他用及非正常使用灭火器,应及时阻止,幵报告,提请有关部门整改。 4、发生火灾先拨打 119 向消防部队报警,幵立即报告####领导。报警时简要讲清####地址,电话号码及火情,同时派人在门口接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向消防人员介绍水源,总电闸部位等。
本文档为【初级会计实物知识点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9KB
软件:Word
页数:9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