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举报
开通vip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万学教育  海文考研  教学与研究中心  王赛芬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万学教育  海文考研  教学与研究中心  王赛芬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3.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革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4.1924—1927年国共两党开展第一次合作。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5.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6.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问题。1928年—1930年,毛泽东接连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7.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5.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6.“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7.“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8.“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1.“十七大” (1)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4)破裂: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国民党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此时期,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形成背景和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的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⑥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对蒋政策变化: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政策是“反蒋抗日”。②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之后,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也是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成功。③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联蒋抗日) (5)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又称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蒋爱国分子。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武装斗争 1.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年7月至1927年7月,与国民党实行合作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1950年至1953年,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年至1934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1946年6月—1947年2月,经过8个月歼敌71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6月,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6)(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7)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 (三)党的建设 1.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①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②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1941、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1945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⑤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①1951年在党政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②1957年开展整风运动,把反官僚主义放在第一位。 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⑤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⑥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作风建设 (1)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1951年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1957年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3.理论建设 (1)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2)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实践中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领导民主革命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思想。 四、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2)1929年兴国土地法: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3)阶级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分 配方 学校职工宿舍分配方案某公司股权分配方案中药治疗痤疮学校教师宿舍分配方案医生绩效二次分配方案 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1)《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消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过渡。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4.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5.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7.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过分强调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8.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五、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 1.国民大革命时期──合作(1924年-1927年) 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影响:基本消灭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分裂(1927年-1936年) 原因: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影响: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合作(1937年-1945年) 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影响:抗战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分裂(1946年-1949年) 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影响: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启示: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档为【人间正道是沧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