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格式]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word格式]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举报
开通vip

[word格式]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word格式]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2007年第27卷笫1期水利渔业(总第149期)?13?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郑伟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要:萼花臂尾轮虫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水产苗种开食和早期培育阶段的优良饵 料,可以在淡水中培养.结合轮虫室内高密度培养特点及自身实践经验,对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作简要总结.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规模培养;室内培养 中图分类号:$963.21文献标识...

[word格式]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word格式]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2007年第27卷笫1期水利渔业(总第149期)?13?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郑伟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摘要:萼花臂尾轮虫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水产苗种开食和早期培育阶段的优良饵 料,可以在淡水中培养.结合轮虫室内高密度培养特点及自身实践经验,对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作简要总结.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规模培养;室内培养 中图分类号:$96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278(2007)O1—0013一O1 轮虫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淡水, 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萼花臂尾轮虫隶属臂尾轮虫科, 臂尾轮虫属,系池塘,湖泊,江河中常见的浮游动物,一般 近岸水域较多.萼花臂尾轮虫体型较小,繁殖力强,一年 的大部分时间由雌体进行孤雌生殖;运动缓慢,适合于水 产动物的幼苗摄食_2J.萼花臂尾轮虫地理分布范围广,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营养丰富,易于大量培养,已成为 许多水产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特别是作为鱼,虾,蟹类 幼体的开口饵料. 1轮虫的来源 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所需的种可以自己分离,也可向 有关单位购买.在温暖季节(水温>15cc),用浮游生物 网(200目)从池塘沟渠中捞取浮游生物样品,在解剖镜下 用微细吸管将轮虫吸于一清洁的玻片上,经观察后再转 到培养皿中,将分离出来的萼花臂尾轮虫分成几个小单 位分别进行培养,以保证纯度. 分离出的轮虫种可以连续培养保存,也可以冬卵的 形式保藏.当环境条件恶化时轮虫就会出现混交雌体, 此时产出的卵叫冬卵.冬卵经受精后分泌出一层比较厚 的卵壳(借以抵抗不良环境),形成休眠卵J.每一个混 交雌体可能同时或陆续产生休眠卵或可以孵出雄体的冬 卵.休眠卵的份量较重,常下沉到水底,也有浮在水面 的,有的留在母体上,随母体一同下沉.这种卵可以耐受 干燥,高温,冰冻及水质的剧烈变化.萼花臂尾轮虫主要 依靠休眠卵越冬,因此可用冬卵的形式保种. 2休眠卵的孵化 萼花臂尾轮虫冬卵的孵化及培养用水应先用8O 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然后再用250目筛绢过滤.冬卵 一 般可从当地淡水池塘的底泥中采集,先放在小烧杯或 三角烧瓶中进行培养,在适宜温度(22cc?2~C)下经6—8 d的培养后取其上清液,经反复分离,过滤,筛选即可获得 较纯净的轮虫. 收稿日期:2006—04一o4 作者简介:郑伟,1972年生,男,江苏射阳人,实验师,主要从 事鱼类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虾蟹育苗等实验与科研工作. 3培养及管理 3.1培养池 培养轮虫或培养单细胞藻的水泥池要进行消毒. 3.2培养用水的处理 培养水体须用药物消毒,常用药物为漂白粉.漂白 粉可以杀死大部分敌害生物及藻类,具体用量为8O m,使有效氯达2Og/l”fl,曝气4h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全 部余氯,经5—7d充分充气后即可使用.但在正式使用 前,应以少量轮虫试水,确认轮虫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接 种. 3.3微藻饵料的培养 微藻如小球藻,扁藻,小新月菱形藻等是轮虫的优质 饵料,含丰富的n一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HJ.应辟出培养 池专门培养微藻,用于轮虫接种后的前期喂养和后期的 营养强化.微藻培养池的面积与轮虫池的面积比一般为 0.5—1:1.微藻的培养用水需经有效氯消毒处理.轮 虫培养池在接种前先在池中加水80(2111以培养微藻,待达 到一定密度即可接种轮虫. 3.4接种 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以2—5爪/mL为宜.在适宜 的温度,饵料,溶氧,光照等条件下,经8d左右即可扩大 培养或收获. 3.5饵料投喂 培养萼花臂尾轮虫的饵料以单胞藻及有机碎屑为 主.当光照条件较好时,可在培养轮虫的容器内先加入 营养盐,以培育单胞藻,待容器内的水稍具颜色后再接种 轮虫.在培养过程中,保持一定光照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但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单胞藻和有机碎屑已不能满足 轮虫的营养需要,因此必须作补充投饵.目前培养轮虫 较理想的饵料为单胞藻,海洋酵母,面包酵母,啤酒酵母 和光合细菌等. 单纯使用酵母作为轮虫饵料会导致轮虫的n一3系 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有人发现用食用酵母培养的 轮虫投喂幼鱼,幼鱼出现食欲减退,腹部肿胀等症状,数 日内全部死亡;而用微藻和酵母混合饲养的轮虫投喂则 没有此现象.酵母一般用鲜酵母,应低温保存.投喂前 (下转第90页) - 90-(总第l49期)水利渔业2007年第27卷第1期 3.2氯氰菊酯对鲤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红细胞渗透脆性也较早作为鱼类血液生理指标之 一 ,可衡量机体的抗逆性.红细胞脆性升高,表明膜的抗 逆性下降,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差.而膜的抗逆性与细 胞膜的流动性直接相关,其中膜脂含量减少及组成改变 可导致膜流动性降低.膜流动性的改变可严重影响膜通 透,膜上酶的活性,受体功能及能最传递,损害细胞的形 态和功能,造成生理紊乱.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表 明膜结构已经受到损伤,而且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后, 膜变为”刚性”,弹性降低,脆性升高,容易发生破裂溶血. 本试验中氯氰菊酯对鲤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规律 是:随注射质量分数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红细胞渗透脆 性的最小抵抗值(开始溶血点)和最大抵抗值(完全溶血 点)均增大,表明红细胞渗透脆性逐渐增大.据本试验及 上述相关资料可对其毒理作如下推测:即异物侵入导致 红细胞内产生大量超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使膜脂质过氧 化,红细胞膜脆性升高,易破裂溶血,则红细胞携氧能力 下降,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最终导致机体出现病变. 当然农药对鱼体的毒理是多方面的,本推测仅为其中之 一 ,要充分了解其毒性,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此外,作为该项目的基础研究,本试验采用了与上述 文献不同的毒理研究方法即肌肉注射攻毒,以便在本试 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染毒鱼类的保护作 用.后续研究表明该方法较浸泡攻毒具有剂量准确,药 效迅速的优点,同时可避免体腔注射对鱼体作用过于强 烈的缺陷.因此肌肉注射攻毒可作为毒理学研究的有效 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志强,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J]. 青岛化工学院,2002,23(1):48—51. [2]杨秀平.动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4.28,29. [3]刘爱荣,王昌命,王友林.制革污泥林业利用场水域 的鲚皱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监测[J].动物学研究, 1999,20(1):12一l6. [4]翟良安,等.”浸螺杀”对鲤鱼生化和血液指标影响 的研究[J].淡水渔业,1992,(4):24—26. [5]邓会山,桂远明.鱼血红细胞膜流动性的研究[J]. 大连水产,1994,6(1):9,14. (责任编辑张俊友) (上接第13页) 先绞碎,经250目筛绢过滤,投喂量为每天每10万个轮虫 0.1g,日投2次.也可用光合细菌和鲜酵母混合投喂.光 合细菌对轮虫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喂量 为5×10一10×104”/mL,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 虫胃中内含物的多少来调节投饵量,以吃饱且略有剩余 为宜,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轮虫的增殖. 3.6充气 育苗用水泥池较深,面积大,当大量使用酵母作为轮 虫饵料时必须充气,以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和使饵料均匀 分布,并可防止饵料下沉.充气量应适中,不宜太大. 3.7温度控制 萼花臂尾轮虫适温范围较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 — 3O.为使培养的轮虫达到最快的生长繁殖速度,应 注意将温度控制在最适范围. 3.8水质控制 水泥池一般深1.2—1.5in,随着轮虫密度增大,应及 时加水.加水一般随投喂微藻时进行,直至加满.待轮 虫密度达到200个/mL时,如不及时采收,应考虑换水,以 减少过多的NH等代谢产物.每日的换水量控制在 20%一30%.残饵和轮虫粪便的大量积累会导致水质恶 化,因而一个培养池只可连续培养l5—20d.15—2Od后 应将轮虫全部收获,洗刷池子,加入新水,重新接种培养. 3.9轮虫的扩大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充足的饵料,良好的水质及合 理的培养方法下,经7—9d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 2004”/mL以上时,即可进行扩大培养或采收. 3.10营养强化 用酵母培养的萼花臂尾轮虫,其缺点是缺乏13.一3系 列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 碳六烯酸(DHA),而这2种营养成分对鱼的生长,抗病力 及成活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用酵母培养的轮虫 投喂前必须进行营养强化.轮虫的营养强化剂是从鱼 油,乌贼油等海洋动物的脂肪中提取的,含有多种不饱和 脂肪酸及维生素,是经乳化制成的乳浊液,能较好地溶于 水.此外,还可投喂高浓度海洋微藻(小球藻,微绿球藻 和螺旋藻)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 4采收 一 般经过8d左右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200 个/mL以上时即可采收使用.可用200目筛绢做成口径 40enl的三角拖网在池中来回拖动采收;也可利用轮虫的 趋光特性进行光诱,使轮虫集群,然后进行捕捞;还可用 虹吸法将池水吸出流入200目筛绢做成的小网箱中过滤 采收.为使轮虫培养得以延续,应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使 水体中保持一定的轮虫密度,用于再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家楫.中国淡水轮虫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1. [2]粱象秋,等.水生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5. [3]刘卓,王为祥.饵料浮游动物培养[M].北京:农业 出版社,1985. [4]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等.海洋饵料生物培养[M].北 京:农业出版社,1980. [5]陈明耀,等.生物饵料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俊友)
本文档为【[word格式]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04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