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集锦

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集锦

举报
开通vip

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集锦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集锦 2005 2005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 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

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集锦
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文阅读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集锦 2005 2005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 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 了 。(2分) 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 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9——13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 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分) ?俟其欣悦 ( ) ?媵人持汤沃灌 ( )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腰白玉之环 ( ) .. 10.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的译文: 1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我的概括: 1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我的感悟: 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我的看法: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6.坟墓 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 7.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 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分,句子0.5分,理由1.5分,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 得分) 8.“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3分,每处1.5分,意近即可) 9.?等待。?热水。?通“披”,穿。?腰佩(用作动词)(4分,每空1分) 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如关键词漏译, 酌情扣分) 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2分,意同即可) 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分,意同即可) 13.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 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 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湖北省黄石市2005年 初中 初中体育教案免费下载初中各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初中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古诗。完成9—11题。(5分)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这是——代诗人——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 泊图画。(1分) 10、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 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答案: 9、 满分1分。唐(0.5分);张继(0.5分)。 10、D(2分) 200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1分) 10. 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 的共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儒(1分) 10.“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1分) 1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分) 12.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4分) 1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4分) 2005 20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二)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 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 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 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 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 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太宗:宋太宗赵匡义。?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翰林:皇帝的文学侍 从官。?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5、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2005 4.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 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固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料想,猜测),便欣然忘食 B.造饮辄(就)尽,期(希望,愿望)在必醉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挂心,在意)去留 D.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 6.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天性喜好喝酒,但因家里贫穷不能常有酒喝 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不能遮风蔽日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 7.下列四项中不能体现五柳先生志趣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 B.性嗜酒 C.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8.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但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 答案:4.D 5.A 6.A 7.C 8.C 2005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 “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3.A 2005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1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 用是 。 1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1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1.D 1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3.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4.示例: 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5.A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挑拨离间 .. B.?遂逐齐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C.?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答:(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 3、2分 C 4、4分 (1)2分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2)2分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5、2分 惧有伏焉 6、2分 (1)1分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1分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2005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一)阅读《唐唯不辱使命》,完成6-9题。(1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 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 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 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6.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l)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6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 ..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4)非若是也( ) .. (5)长跪而谢之曰( )(6)寡人谕矣( ) .. 8.本文讲述了一毗事,表现唐雎 的精神。(4分) 9.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_ ”、“_”,表现了秦王 和_的特点。(4分) (二)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 10.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II.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公输》) (一)6.(1)虽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分) 7.(1)交换(2)通“措”,置(3)扩充(4)这,这样(5)道歉(6)明白,懂得(6分)8.唐睢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唐睢不辱使命)不畏强暴(忠贞爱国)(4分)9.怫然怒 色挠 骄横凶暴 色厉内茬(4分) (二)10(这天)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2分)11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办法了,(但)我不说。(2分) 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20~23题。(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0.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3 分) 22. 选文第?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 23. 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 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3分)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0. 治理国家(1分,意思对即可)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2 分,意思对即可) 21.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 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 起来,死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3分,意思对即可) 2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分) 23. A D(共3分,每项1.5分)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1—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12.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答案:D (共2分) 12. 答案:(1)茂盛的样子 (2)就 (共2分。每小题1分) 13. 答案:(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 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共2分。每小题1分) 14. 答案:?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 [] 22 1 2 23 24.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5.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 26.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 由。 22.?蒙蔽 ?发扬光大 23.臣子的妻子偏向臣子,臣子的妾害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要向臣子求点什么,都说臣子比徐公漂 亮。 24.C 25.讽谏、直谏 26.略(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 ( ) 无案牍之劳形(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2. 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画线的句子扩展为一段描写性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两狼之并驱如故。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根据句意解释下列两个词。 阡陌交通 “交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6.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7.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中。 ( )?( )?( )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文字回答。 答: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注释]?[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下面句子中的“之” 指代的分别是什么? A.诲女知之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的是一个什么道理? 12.选文的第二则,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13.这段文言文出自《 》(填篇名),作者是 14.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8个字写出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16.文中的“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 17.作者在文中抒发自己崇高的政治抱负的是哪一句话?对此你怎样理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永州之野产异蛇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9.翻译下面句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0.“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 1.略 2.安贫乐道 3.略 4.C 5.交错相通 妻子和儿女 6.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7.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8.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9.C(通“智”,其余解作“知道”)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道理。 善者 不善者 11.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见出真正的君子。或: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 12.“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本领”或“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3.(略) 1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5.没有这种人,我能与谁一道呢? 16.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古人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 我们青年人也应该有这种胸襟和抱负,对待国家和人民的事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言之成理即可) 18.B 19.拿着鞭子到它跟前(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0.食马者,不识马 21.要识别人才,要善待人才,要善用人才。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立有间 B.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何以战 .... 2.翻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 3、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1.解释 (1)苟: (2)辟: (3)丧: 2.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 C.故不为苟得也 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 4.简答: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 答: (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 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予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愿借子杀之 愿: (2)公输盘不说 说: .. (3)不可谓智 智: (4)胡不见我于王 见: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C.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 3.请将选文中“夫子何命焉为?”和“吾既已言之王矣”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1)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故 ?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五)阅读《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 “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 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 C.彼受赐矣 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令 .. 2.翻译“君将何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 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1.?约定 ?下雨 ?到„„去,往 ?难道,哪里 2.A 3.(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4.言而有信,或讲信用。 参考答案: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 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参考答案:1、(1)好处、益处、裨益等 (2)感谢、感激、感恩等 (3)从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抛弃、丢弃等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 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参考答案: 1. (1)苟且(2)通“避”,躲避(3)丢掉、遗失 2.(1)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 可以采用呢? 3.A 4.(1) 舍生取义(2)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参考答案:(一)1. (1)希望;(2)同“悦”,高兴;(3)明智,聪明;(4)引见 2. D 两次(A中两个“为”一是“替”.一是“造”;B中两个“以”一是介词“用来”,一是动词“认为”;C中两个“之”一是指“这件事”,一指“他”)3. (1)先生有什么见教? (2)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或:我已经向大王禀报过这件事了。 4. (1)智、仁、忠、强、义。 (2)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 参考答案:1.?所以 ?这种人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4.略(不论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二)1. D(“下”是“使„„下车”之意)2. 君王(大王、您)将要去哪里(到哪里去)? 3. 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 参考答案:1、C 2、B 3、B 4、C 5、D
本文档为【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文阅读试题集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