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众传播理论笔记

大众传播理论笔记

举报
开通vip

大众传播理论笔记大众传播理论笔记 第一部分 大众传播理论介绍 【一】大众传播理论的五个主要时期 一、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 二、大众传播科学研究视角出现时期 有限效果论初现:拉扎斯菲尔德总结到,媒介并不具有人们设想的那种威力,相反人们通过多种方法抵制,认为媒介在加强现有的社会趋势,而不是威胁。媒介对人们的作用是有限的。 行政管理理论:用来指导不同机构实践决策的媒介理论。是属于有限效果理论的。 三、有限效果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 有限效果观和大众社会观争论时期,逐渐倾向有限效果观。 精英多元论:认为具有多样性的...

大众传播理论笔记
大众传播理论笔记 第一部分 大众传播理论介绍 【一】大众传播理论的五个主要时期 一、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 二、大众传播科学研究视角出现时期 有限效果论初现:拉扎斯菲尔德总结到,媒介并不具有人们设想的那种威力,相反人们通过多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抵制,认为媒介在加强现有的社会趋势,而不是威胁。媒介对人们的作用是有限的。 行政管理理论:用来指导不同机构实践决策的媒介理论。是属于有限效果理论的。 三、有限效果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 有限效果观和大众社会观争论时期,逐渐倾向有限效果观。 精英多元论:认为具有多样性的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会丰富民主的理论。 “红色恐慌”: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因为在媒介和政府中对“红色”——共产主义者进行搜索,使人们的基本自由遭到了威胁。 四、文化批评理论时期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媒介使得有统治权的社会精英更好的维持他们的权力的社会理论。 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关注大众媒介和他们在社会不同子群体中推行霸权世界观和主导文化的理论。 决定性假设:媒介具有强有力的直接影响的假设。 文化批评理论:关于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冲突、以及传播有助于社会中某个集团对其他集团的永久统治的看法的集合。 五、适中效应视角出现时期 这一理论在于承认有积极的受众,他们通过对媒介的使用创造出有意义的经验。人们可以利用媒介到达特定的目的。当人们有意获得经验时,会产生显著的后果,可能是所需要的,可能是出乎意料的。 传播科学:综合所有建立在定量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的研究方法的视角。 社会符号学理论:将传播科学和关注守住的积极性的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理解受众如何获取媒介讯息的意义的理论。 【二】四种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 一、社会科学理论:基于并指引经验主义研究。通过对大众传播的观测,检测一些关于大众传播本质、运作及效果的假设,对之进行证明。 二、规范理论:解释了理想的媒介应该如何在某一特定社会价值体系中运作。 三、操作理论:解释了理想的媒介应该如何在某一特定社会价值体系中运作以适应特定的目标。 四、日常理论:普通人通过参与媒介传播就能拥有的知识和观念。 第二部分 大众社会和大众文化时期 【一】媒介产业的崛起和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社会理论:媒介通过对毫无防备的“普通人”的影响,破坏着社会秩序,是一种腐化堕落的影响力。认为媒介的影响是巨大的,经常是负面的,大部分是黄色新闻。能够深刻影响人们对社会的理解,微妙地操纵人的行为。 大众社会观过于迅速夸大媒介迅速破坏社会秩序的能力,却没有考虑到,媒介的威力最终还是取决于受众对他们的自由选择。是不科学、不系统的,低估个人、社会、文化对媒介的抵抗作用。 二、《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保证言论、新闻、集会和宗教自由的法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这个"自由第一"的看法可算是关于美国新闻界的第一个神话。 三、黄色新闻业的兴起 1、赫斯特和黄色新闻:开始于他的漫画《黄色小孩》。赫斯特善于收购失败的报纸,将其变成赚钱的公司。 2、黄色新闻:耸人听闻、不负责任的报道。 四、大众社会理论假说: ?媒介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癌症一般的社会力量,必须对媒介进行净化或者对媒介进行彻底的重构。需要社会精英群控制媒介。 ?媒介有直接影响力,能够直接影响人的大脑。 ?一旦人的头脑被媒介腐蚀,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也会造成大规模社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普通人受影响是因为他们被传统的社会秩序隔离出来,不受其保护。传统文化秩序是有保护力的。 ?建立集权社会秩序就一定能解决媒介引发的社会混乱。 ?大众媒介不可避免的降低文化高度,带来文明的总体衰落。 五、早期大众社会理论 1、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滕尼斯 ?礼俗社会,也叫做民间社区:是指由坚固的家庭纽带,传统和固定的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的群体,有固定的风俗习惯,建立在面对面接触和密切的人际关系网上。 ?法理社会:现代工业社会:较弱的社会风俗习惯,更多法律和其他正式框架,关系更加正式。 2、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涂尔干 ?机械团结:民间文化由舆论和传统社会角色维系。人们就像机器的零部件。 ?有机团结:现代社会秩序由文化协商的社会关系维系。特点是专业化、劳动分工和相互依赖。 【二】宣传时代媒介理论的兴起——宣传理论 一、综述——主要讨论政治宣传的巨大力量,通过宣传全副百姓听从,构成了对美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威胁。大众媒体被看做一种很实用的操纵大众的手段。但是忽略了个人、社会、文化对媒介的抵抗作用。高估了媒介效果产生的速度和范围。 1、扒粪者:热心为社会除恶、伸张正义的记者,特点是代表不太有权力的人向强权挑战。 2、宣传:无限制的利用传播活动,散布特定的信仰和期望的活动。 3、“白色宣传”:通过故意推广积极的信息和想法,抑制潜在的有害的信息和想法,分散别人对有疑问的事情的注意。 二、两种基础影响理论 1、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所有行动都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刺激—反映心理学。 2、弗洛伊德学说: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个体的本我、自我、超我互相斗争的产物。自我、人格中理性的部分、处于控制地位;本我,人的自私自利,随意、需要被控制的部分;超我,内在的文化规则。宣传家希望,唤起本我对自我的压制,获得最大的社会效应。 三、早期宣传理论 1、魔弹理论:媒介的力量就像子弹穿透身体一样,具有迅速而强大的力量。受众无力抵制媒体操纵。“火星人入侵事件” 2、拉斯韦尔的宣传理论:他认为在接受迥异的态度和行为之前,受众需要缓慢的准备过程。传播者需要耐心长期的进行培养,成年累月的宣传,形成主导(集体)符号,从而影响大众。认为需要善意的社会精英控制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3、李普曼的舆论形成理论:认为普通民众没有能力搞明白周围的世界并理性的决定自己的行动。提出了两个环境理论,身外世界和脑海图景是不一样的。认为需要善意的社会精英控制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4、杜威——反对李普曼和拉斯韦了,认为可以通过公共教育教授人们防御不良信息的方法。 【三】大众传播的规范理论 一、综述 1、规范理论:描述了组织和运作媒介系统的理想方式理论,是一种理想化规则下的对事物的认识。 2、社会责任理论:一种规范理论,用媒介产业的公共责任心,取代媒介的完全自由,以及对媒介施加的外部控制。——20世纪40年代 ?媒介应该接受和履行对社会的特定义务,这些义务通过制定关于信息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平衡性的高度或专业化标准而实现。 ?媒介在履行义务时,应该在法律和已有的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框架内进行自我规范。 ?媒介应该避免任何可能导致犯罪、暴力等的新闻。 ?媒介应该是多元化的,反映社会多样性,给不同观点表达的机会。 ?新闻记者和媒介专业人士对社会、雇主和市场来说都是负责任的。 优点:重视媒介和受众的责任,限制政府对媒介的运作,但允许合理控制,重视差异化和多元化。 缺点:对媒介和个人履行责任的积极性过于乐观;低估了利益驱动和竞争的力量。 二、媒介规范理论的起源 1、两种极端观点 ?激进自由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绝对信仰,坚信大众是有判断能力和理性的,不需要对媒介进行规范。 第一修正案绝对论者:认为媒介完全无需规范的人。 ?技术专家控制论:拉斯韦尔、李普曼等人,认为媒介需要政府机构或委员会进行规范。 2、自由主义思想起源 ?自我修正主义:弥尔顿的观点,认为在公正的辩论中,好的和真实的观点总会战胜谎言和欺骗。 ?人权法案:美国宪法的前十个修正案。人均享有天赋的权利,任何政府、社会、团体都不得非法掠夺。各种形式的传播自由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权利。 ?观点市场;自由主义的概念,认为应该把所有的观点呈现给公众,公众可以从这个市场中选择最好的。 ?放任主义学说:政府应该允许交易的自由运作,并且官方不加干涉。 三、新闻的专业化——自律 ?概念:是指媒介业对本行业的专业化,制定标准使媒介从业者尽可能的服务于公众。 ?第四极:媒介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用来保证其他机构都服务于公众,是一种监督职责。 四、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理论 1、芝加哥学派:19世纪4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他们把现代城市设想为,由成百上千个相互联系的小团体组成的“大共同体”。 2、新闻评议会:是由各种委员组成,拥有组织仇恨宣传的权力。主要对新闻出版业的表现进行年度评估,比较新闻出版业的成果和人们对他的期望。 五、公民新闻 概念:一种社会责任理论的体现,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差异化和多元化。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积极接触公众,倾听公众的声音。有时也称公共新闻。 六、其他规范理论 1、发展媒介理论:一种规范理论、呼吁政府和媒介互相配合以确保媒介能协助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有利的国家发展。 2、民主参与理论:一种规范理论,提倡媒介在草根层面上支持文化的多元性。 第三部分 有限效果论的兴盛和衰退 【一】有限效果理论的形成 一、综述 1、范式转变:从一种有组织的理论上的视角向另一种的转变。 2、传播学范式的转变:经验主义研究受到广泛认可 行政管理研究:检验受众从而理解消费者态度和习惯的研究;用来指导实践和管理决定的经验主义研究的运用。 二、拉扎斯菲尔德和两极传播理论 1、拉扎斯菲尔德致力于经验主义研究,选择高度归纳的方法进行理论建构。 归纳:一种用于理论建构的方法,认为研究要从经验主义的观测开始而不是从思索推测开始。 2、中层理论:一种基于经验主义事实的经验主义的概括总结所组成的理论。 3、两极传播理论(见另) 4、有限效果理论和间接效果理论: 有限效果理论:媒介拥有有限的效果,那种效果被某种中介插入变量减轻了。 间接效果理论:媒介的效果是通过社会的其他部分,例如身边的朋友、同事“过滤”而得到的,而不是直接得到的。 三、霍夫兰的“劝服研究”——态度改变理论: 1、霍夫兰运用控制研究,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他变量。 2、个体差异理论:个体不同的心理上的构成,导致媒介的影响力在不同人之间的影响的多样化。 3、社会分类理论:特定团体或者集合体的成员身份会以或多或少的统一方式回应媒介刺激的一种观点。 【二】中层理论与有限效果范式的强化 一、默顿与“中层理论”:与大众社会理论不同,他试图解决的是那些已经能够被经验主义研究作为对象的有限范围内的行为。 1、它由有限的假设组成,并从这些假设中得出一些设想,得到经验主义的确定。 2、这些理论不是独立的,与大的理论网络相连接; 3、理论足够抽象,足以处理不同社会领域和结构的问题。4、中层理论强调有所忽视,进而对其他的详细描述。 二、默顿与“功能分析” 1、“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预料中的可以稳定观察到的媒介使用的结果; 隐性功能:非计划中的,不易观察到的媒介使用的结果。 2、“正功能”和“负功能” 3、功能分析的评价: ?将媒介投入更广大的社会体系中去分析;提供了媒介在社会中角色平衡的观点;建立在经验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并指导了经验主义。 ?过于接受现实,不良的功能太容易被良好的功能所“平衡”;几乎不能得出关于媒介在社会中的角色的确定性的结论。 三、信息流理论——研究的是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否被获取,在认知层面 1、概念:关于信息如何从媒介流向受众并希望获得特定预期效果的理论。 2、评价: ?优点:检验现实世界中大众传播的过程;为成功的公众信息活动提供理论基础;识别妨碍信息流的障碍物; ?缺点:过于简单化、线性的信息来源主宰论;没有考虑到受众的自主性、对于接受者来说信息的效用和价值,过于接受现实。 四、创新扩散理论——是信息流理论的发展 1、概念:解释创新如何被介绍给不同的社区以及被他们所接受的理论。 2、早期采用者:在信息扩散理论中,较早采用某种创新的人,他们对创新的采用甚至早于得到大量的相关信息之前。——舆论领袖是在早期采用者之后的。 五、克拉珀的现象主义理论 1、概念:媒介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效果,并且在与其他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相对比时,力量几乎微乎其微。 ?大众传播通常不作为受众效果的必要原因发挥作用,而是起到强化的作用。 ?由于有中介因素的存在,大众传播在强化现存条件的过程中,往往是构成促进的作用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原因。 2、强化理论:也就是现象主义理论,强调现象主义理论认为媒介最普遍的效果是强化的观点。 3、评价: ?优点:突出中介性变量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有说服力地反驳了残存的大众社会观念 ?缺点:夸大了中介因素的影响,过于接受现状 六、大众娱乐理论 1、概念:认为电视及其他大众媒介因为使普通人放松或得到娱乐而实现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2、评价: ?强调媒介忠实于既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就人们为什么从媒介中寻求娱乐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 ?为普通人及其对媒介的使用描绘负面的图画;对现状过于接受。 七、精英多元论 1、概念:媒介中的政治信息除了向一些早已通晓政治和参与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信息之外,几乎不能达到其他的目的,这些人将会聪明地代表了所有其他人,在政治、社会和其他多元团体中存在精英。媒介效果不能对普通人产生直接影响。 2、评价:解释了一个稳定的美国社会,基于大量的经验主义试验,但是忽视了普通受众对媒介的使用。 八、《权力精英》——对精英多元论的反对 认为在美国社会中,政治力量并没有在范围广泛的多元团体中散布。相反,政治力量集中在一小群军界商界联合体的领导者手中,这些人就是权利精英。他们用户小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大众的利益。 【三】挑战权威的范式:儿童、系统与效果 一、采用的理论范式 1、系统理论:用来考察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共同作用的大众传播过程理论。 2、社会认知理论: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进行认知的理论,涉及行为、个人因素和环境事件之间的互相因果关系。认为观察者能获得行为的符号表征,这些“图像”为他们提供了信息,他们随后的行为是基于这些信息的理论。 二、宣泄理论 1、电视暴力理论 收看暴力与暴力本身具有因果联系,就是说,观看较多暴力内容的人比观看较少暴力内容的人在行为上更具有攻击性。对学前儿童和青少年做的实地实验表明,观看暴力电视和暴力电影的人的攻击性有所增长。 2、宣泄理论 ?宣泄:又被称作净化,指认为通过观看经由媒介传递的暴力内容可以满足或减少人们天生的暴力冲动的观点。 ?宣泄理论:认为通过观看电视或其他媒介暴力能够达到情感的宣泄或者净化。但是宣泄理论并不是可以受到认可的。职能说一定的媒介暴力内容能偶减少观看着随后的暴力倾向,而且并不是说其暴力倾向被满足,而是被媒介提供的信息抑制了。 三、社会认知理论 1、社会学习 ?模仿:是对观察到的行为的直接再现。 ?认同:是模仿的一种特殊形式,源自于对与模型在广泛意义上的品质相类似的愿望。 ?社会学习:包括模仿和认同,解释人们怎样在他们的环境里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的理论。 2、来自大众媒介的社会认知 ?人们在环境(大众媒介)中的经验能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各种影响又受到这些人各种个人因素的影响。 ?通过使用媒介表征而获得社会认知的方法: A观察学习:对某行为的观察足以学会那种行为。 B抑制效果:看到模型由于做出某种行为受到了惩罚,足以减小观察者也这样做的可能性。 C去抑制效果:看到模型因为做出恐怖行为或违禁行为而得到嘉奖,会增加观察着做出同样反映的可能性。 3、社会认知理论评价 ?优点:媒介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展示,使用与各种情境,有强大的解释能力。 ?缺点:实验室研究有可能高估媒介威力,不切实际,狭隘地关注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是对文化的影响 四、传播过程的系统论 1、系统:由相互关联的、能通过传送和反馈回路彼此影响和彼此控制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部分的变化能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 2、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简单的机器、无休止地执行着一项任务,使自我平衡。 开放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动态平衡的系统,这些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使得整个系统可以监视它的环境并调节以适应内部和外部的变化。 3、系统理论的评价 ?优点:通过概念化,既可以是微观层面的理论,又可以是宏观层面的理论,通信作为一个过程表现出来,使大众传播理论超越简单的线性效果。 ?缺点:很难评估因果关系,被认为过于机械化和非人性。 第四部分 当代大众传播理论——寻求共识、面对挑战 【一】大众传播的批判和文化理论的兴起 一、大众传播的文化理论 ——是指研究大众媒介对文化层面的改变,关注社会共识和社会规范的改变。不是研究各种小效果,而是质询大众媒介的发展是否对我们创造、共享、学习和应用文化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研究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的各种理论中,文化处于中心地位。媒介影响社会,是因为他们影响文化的产生、共享、学习以及应用。 二、媒介研究的文化转向 1、文化研究:集中研究媒介的使用如何创造构筑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 2、媒介文化理论两分法——宏观和微观 ?文化研究理论:一种是微观的、阐释性的理论,关注个人与社会团体如何运用媒介来创造和培育构筑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属于文化研究理论。关于个人怎样对社会形成理解,尊重受众消费内容的能力。但是几乎不具有宏观层面的阐释力量,过于狭隘地关注个人效果而不是社会效果,建立在主观观察基础上。 ?政治经济学理论:另一种是宏观的、结构性的理论,关注社会精英如何运用他们的经济权力来控制和利用媒介实践。这些理论认为精英们有效地使用媒介来推广霸权文化,以维持他们在社会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也被称作政治经济学理论。 A霸权文化:自上而下,由外及里的服务于社会统治阶级利益的文化。 B媒介政治经济学理论:宏观视角的文化理论,关注社会秩序作为一个整体怎样被影响。集中研究社会精英如何通过经济权利来利用媒介实践的理论。因为他们优先考虑经济权利如何为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提供基础。大部分此类理论认为媒介具有强有力的效果,但是与之前的大众社会理论不同,这是一种考虑了社会大环境的媒介理论。 三、批判理论 ——公开支持某种价值观并且用这种价值观来评估和批评现状的理论。提供了其他解释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的方式。批判媒介受到精英的支配等。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是完全的批判理论,而文化研究理论有一部分不是。 评价:优点:具有政治基础,是行动的导向;提出关于媒介控制和媒介所有权的重大问题。 缺点:过于政治化,通常缺乏科学证明,建立在主管观察的基础之上。 四、文化理论与定性研究 1、定性研究:突显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异(区别性的性质)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上持对立立场的双方的争论来形成对观点的评价,通过论战而不是实证的来的研究成果。 2、定性研究与经验主义定量研究的矛盾。 五、文化理论在欧洲兴起——宏大社会理论 宏大社会理论:主要出现于欧洲,致力于理解并预测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野心勃勃的、宏大视角的、注重思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种宏大社会理论,认为等级制度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将它终结。 六、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种宏大社会理论,认为等级制度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将它终结。社会发生改变的唯一希望就是一场大众夺取经济基础控制权的革命,然后再控制意识形态。首先应该在生产资料上获取统治地位。只是在意识形态上改良是收效甚微的。 2、经济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指生产资料。上层建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指一个社会的文化。 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指误导普通群众、鼓励他们做违反自己利益的事情的文化中的概念。 七、当代批判理论的两种方法: (1)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概念:将关注焦点放在上层建筑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化身,更关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层建筑问题,而不是经济基础问题。要求上层建筑进行激进的变革,形成了针对文化的批判理论。于是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有根本性分歧。 (2)文本分析与文学批评 1、解释学:对宗教和文学文本进行人文主义批评的传统。 2、文本分析:是一种聚集符号的载体。在解释学中看来是一种社会的文明力量,解释学被用来加强这种力量。人文主义者试图通过辨识和解释这些重要文本来让他们进一步贴近更多大众。 3、高雅文化:人文主义者认为具有最高价值的包括音乐、艺术、文学和诗歌在内的一套文化成品。 (3)混合理论:将这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 八、批判理论的学派 1、法兰克福学派: ?20世纪30年代在法兰克福大学一起工作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群体。最著名的学者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和解释学结合在一起,辨识和推荐了高雅文化的多种形式,文学作品、交响乐等。认为高雅文化有它自己的整体性和固有价值,不能被精英阶层用来增加他们的个人力量。 ?法兰克福学派在颂扬高雅文化的同时却贬抑大众文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公开质疑高雅文化是否能够通过大众媒介传播。声称大众媒介对高雅文化的复制是低劣的,让人们远离他们。 ?法兰克福学派被批评为过于精英化及太过家长制。由于拒绝承认利用媒介传播高雅文化的可能性,将大多数人挡在接触高雅文化的门外。 2、英国文化研究理论(也形成一些学派): ?试图追溯历史上精英们支配文化的轨迹,批判这种支配的社会后果,并论证它如何作用于特定的少数群体或亚文化群。英国文化研究对高雅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行批判,认为它是强加给少数群体的外来的文化形态并加以排斥。他们为流行文化的本土形态辩护,认为那是少数群体的合法表达,认为普通人们正在用大众媒介产生自己的大众文化。 ?第一个文化研究学派领导人,霍尔。他认为自由民主中大大众媒介最好被理解为多元化公共论坛,在此论坛中,不同力量互相较量,形成关于社会存在的流行观念。精英不能拥有这个权力来增加他们的利益。 ?多元化公共论坛:批判理论的观点,认为媒介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统治精英的权力遭到挑战。这个平台是普通大众的观念的集合,没有精英的参与。 ?优点:认为流行文化有价值,授权于普通人和少数群体,强调文化多元主义和平等主义。 缺陷:过于政治化和主观,采用富有创新性但有争议的研究方法。 3、政治经济学理论: ?概念:研究的是:经济如何使通过媒介产生和散布的大众文化受到限制或产生偏向的。 ?评价:意义:强调如何建构和控制媒介,对媒介资金来源进行经验主义研究,在媒介内容的生产和媒介资金的来源中寻找联系。 缺陷:对微观层面的解释力较弱,建立在对经济的主观分析上。 4、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互补合作 要达成相互合作的目标,必须认识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文化和媒介产业——能够互相影响,两种研究都是必须的。最近结合他们的观点是,将媒介的概念定义为文化产业,并认为文化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已经极大地破环了现代社会秩序。 九、文化研究:信息传递传点和仪式观点 1、传递观点:与有限效果论观点相联系的。把大众传播权仅仅看做处于控制的目的远距离传递讯息的过程。从原始模型到说服,态度改 变,行为修正,通过信息的社会化、影响,是促使人们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行动。 2、仪式观点:认为传播就是现实得以产生、维持、修改和转换的符号过程,是一种共同信仰的表现。传播的内容暗示一种文化,可以更广泛地影响社会。在文化、媒介和受众之间存在大规模的互动行为,传播是他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十、符号互动理论 1、符号互动理论概念:指认为人们赋予符号以某种意义,而那些意义又反过来控制人们的理论。认为传播是人们通过有意义的饿符号进行的互动行为。 ?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和认知依赖于传播,在互动中学习文化符号,之后文化符号会成为互动的中介; ?传播在被自我、情境等概念指引的同时也指引着这些概念,能够通过相同的文化预测他人的行为。 ?我们对于世界和我们资深的理解是在我们与媒介符号的互动中产生的。 2、社会行为主义:强调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学习发生的社会环境的学习观。反对传统行为主义简单化的刺激反应调节, 3、米德与符号理论 ?符号:自身意外的某物,是未见过现象的任意的、抽象的代表。符号建构了我们认识周围事情的能力。 ?图式: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用来进行解释的心理范畴。经验的过滤装置,是我们能够常规性理解进入感官的信息的意义。 ?米德符号理论:——所罗门总结 A在互动中学习文化符号,之后文化符号会成为互动的中介; B在一种文化中,人们共享的意义的重叠,意味着学习这种文化的个体能够预见文化中别人的行为。 C自我定义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通过和环境的互动来定义;D一个人对于社会身份的认同程度决定了这个身份对其行为的影响力。 4、符号概念区分 ?自然符号:在符号互动中,自然中可以用来代表其他自然事物的东西。 ?人工符号:在符号互动中,被建构出来代表社会中其他事情的要素,当人们对意义理解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 ?信号:在符号中,具有高度可预测性反映的人工符号,如交通信号。 ?象征:在符号互动中,反应的确定性相对较小的人工符号,如旗帜。 十一、对现实社会的建构 1、 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 是一种文化理论,认为我们对于现实的经验是一个进行中的社会建构,而不是某些权威精英们发送给受众的东西。假定因为人们对现实具有共同的认识,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处理信息,加以重塑,并且只储存那些符合文化需求的东西。 2、对现实社会建构的方式:通过有人们意义的符号和象征的交流来建构现实社会,前提是交流的人们之间有共通的理解。当人们运用象征和符号的时候存在意义的交流。这些符号和象征加起来成为意义的集合或者是典型化图式,形成用来将人们与环境的互动形成模式的知识的社会储备。 3、现象学:由欧洲哲学家发展起来的理论,关注个体对物理世界和社会的体验。 典型化:使人们将物体和行为快速分类并建构自己的行为作为回应的“心理图像”。 4、典型化图式: ——在现实的社会建构中,指我们分派给一些现象的意义的集合,这些意义来自于我们将自己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的互动形成模式的社会知识储备。 【二】媒介和受众:关于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论 一、积极的受众理论:主要关注评估人们如何使用媒介的理论,属于受众中心理论。 二、受众理论:从信息来源主宰论到积极的受众观点 1、使用与满足:媒介研究的途径之一。主要关注人们使用媒介的方式和他们从使用媒介中寻求到的满足。 2、选择分子式:施拉姆提出的图解,说明个体对媒介以及内同的选择是基于回报期望值和必需的努力。即人们会衡量特定的媒介或讯息回报程度(满意度)与要想得到这些回报必需付出的努力的值。我们都基于自己的期望,为了满足需要,决定选择什么媒介和什么内容。 三、媒介功能和媒介使用的混淆 1、经典的媒介四功能论: ?监视环境:媒介搜集和发布信息。 ?联系社会;媒介的解释性活动或分析性活动。 ?传递社会遗产:媒介跨越时间、在不同团体间传递价值观、社会准则和风格的能力。 ?娱乐:媒介提供消遣和令人愉悦的能力。 2、社会情境与人们的媒介需求的关系: ?社会情境造成紧张和冲突,导致人们通过消费媒介来缓解压力; ?社会情境使人们意识到需要关注的问题,然后从媒介中搜索信息; ?社会情境可能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机会,媒介成为替代品和补充品来满足特定需求: ?社会情境经常导致特定的价值观,通过消费相关的媒介内容能够进一步加强这些观点。 ?社会情境要求人们对媒介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这样才能维持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 四、接受研究的发展:解码和获取意义 1、解码和编码 编码:分析内容产生的社会和政治语境。解码:对媒介内容的消费。 2、接受研究(接受分析):受众中心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受众怎样理解特定形式的内容 3、解码的三种形式: ?倾向性解读:(主导性解读)在批评理论中,指内容的生产者倾向于人们以某种方法去解读,而受众也是按照生产者的意图去解读,假定能用来稳固目前的社会状态。 ?协商意义:在批评理论中,指受众对内容进行与倾向性解读(信息传播者想要传递的意义)有巨大差异的个人意义解读。 ?对抗性解码:在批评理论中,指受众对内容的解读与主导性解读完全相反。 4、评价: ?优点:集中关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承认媒介文本中的意义范围。 ?缺点:定性研究,主观性较强,不能判断效果是否存在,侧重微观层面。 五、女性主义接受研究 ——女性习惯性对小说以及通俗媒介的内容进行对抗性解码。并且形成了一个群体,能够一起对这些文本进行对抗性解码。他们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而不是符合那些父权制精英的利益的解释。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刚柔并济。 六、框架理论和框架分析 1、期望 ?以先前的某种经验为基础,无论这种经验是从媒介的讯息中获得的,还是从个人的经验中得出的,总之不是与生俱来的; ?即使他们和许多事实相抵触也不容易改变; ?经常与强烈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并激发这些情绪, ?可能不受意识的控制,特别的那个被激发起强烈的感情时,会妨碍我们理解当时环境中的信息。 2、戈夫曼——框架分析理论 ?概念:戈夫曼关于人们如何使用期望来理解日常生活的意义的想法。他认为人们对信息的理解经常建立在以往的期望上,这些对于社会角色、目标或情境的期望并非固定的、有限的。 ?社会暗示:在框架分析理论中,指环境中的信息昭示着变迁或行为转变。他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转变。 ?框架:戈夫曼的框架分析理论的概念,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用来理解社会境遇的一套特定的期望。不同的框架就像是音阶上的音符,他们连续分布,有的用来结构最严肃的社会行为,有的用来结构有趣的琐碎行为。并且拥有结构上的连续性。 ?框架分析的机制: 调低档和调高档:在框架分析中,我们重新构造身处的境遇,以便用更严肃或更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和体验。抵挡表明不严肃,高档表明严肃。 ?首要现实:(主导现实)在框架理论中,指任何事都遵守特定的惯例和被普遍接受的规则的真实的世界。人们善于维持感觉经验的连续性,不愿意打破。 3、评价: ?优点:关注大众传播中的个体,非常灵活和开放,与最新的心理学发现相符。 ?缺陷:缺乏专一性,假设个体频繁犯构形错误,低估了个人能力。 七、信息处理理论 信息处理理论:对机械论进行类推,描述并解释人们怎样处理接受到的所有信息或刺激。这个理论把个体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有内置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处理策略。人们每天都在大量的感觉信息之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只有很少一部分信息能到达知觉层面,其中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信息能够引起关注和处理,最后只有极少部分被记忆长期存储下来。 第十一章 关于媒介、文化和社会的理论 【一】理论分类 一、 正面理论:麦克卢汉的理论和社会市场理论 二、 负面:认为媒介产业主要是商业性公司,几乎不向公众提供服务:知沟理论、培植理论 认为媒介通常会破环像政治或者教育这样的重要社会制度:沉默的螺旋理论、媒介系统依赖理论、新闻生产研究 【二】麦克卢汉理论和社会市场理论 一、麦克卢汉理论 二、英尼斯——传播的偏向:英尼斯关于传播技术必然使权利集中的观念。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集中一起的精英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权利逐渐增强。 三、社会市场理论 1、社会市场理论:关于推广精英们认为具有社会价值的信息的中层理论的集合体。假设存在善意的信息提供者,试图带来有用的和有益的社会变化。关注受众的主动性,并认为应该向积极的受众提供他们所寻求的信息来满足他们。根据受众的反馈提供满足他们的信息。 2、效果等级模式:提倡根据达到效果所需的时间和努力来区分劝服效果的实用理论。有些效果很容易达到,有些效果则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三】知识鸿沟理论——蒂奇纳等人 知识鸿沟:在获得更多信息和获得更少信息的人群之间的系统性差异。 【四】议程设置 一、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 1、见另外 2、之后还提出议程设置在两个层面上起作用——客体层面和属性层面。传统的议程设置研究集中在客体层面上,评价媒介报道如何影响人们对客体的优先次序的安排。而对于属性层面的影响,通过媒介告诉我们那个客体的属性是重要的,哪个是不重要的,也可以影响我们怎么想。 二、议程建设:宏观层面上的理论,在公共政策领域中,媒介、政府和公民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 【五】沉默的螺旋——纽曼 一、理论观点:参照另一本书 二、新闻媒介造成“感知缺乏”的三个特征: 1、普遍存在的媒介信息来源。2、不同的新闻媒介倾向于在不同时间段通过不同的节目版本重复相同事件和观点。 3、协调一致,工作人员价值观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对他们制作的内容产生影响。 【六】乐队花车效应: 乐队花车直接翻译自英文的bandwagon,也就是在花车大游行中搭载乐队的花车。参加者只要跳上了这台乐队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乐队花车)就代表了“进入主流”。 人类经常会有一种倾向,去从事或相信其他多数人从事或相信的东西,就是所谓的“乐队花车效应”。为了不让自己在社会中孤立,所以社会个体常常不经思考就选择与大多数人相同的选择,而这种乐队花车效应,就是乐队花车谬误及乐队花车宣传法的基础。 【七】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的理论。 【八】培植理论——格伯纳 一、培植理论:关于电视“培植”或创造出一个未必正确、却因人们相信它而成为现实的世界观的理论。论述关于媒介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宏观问题。 二、暴力指数:年度内容分析,从电视网的黄金时段内容中抽出一个星期作为样本,反映节目中究竟展示了多少暴力。 三、文化指标项目:在培植分析理论中,指对电视节目的安排和由收视培育的关于社会现实的概念所进行的周期性分析。 四、冰川期类比:在培植分析理论中,指电视影响的规模并不比它的稳定作用的方向重要。 五、培植: 1、概念:在培植分析中,电视对受众形成文化框架或文化认识以及形成基本概念方面发挥影响力。 2、培植的途径: ?主流化:培植分析中,尤其对于看电视多的人而言,指电视符号垄断和主导着世界的信息和观念的来源这一过程。被内化的社会现实最终走向主流,不是政治意义上的主流,而是一种更接近于电视上的现实而非客观上的现实的文化主导现实。 ?和谐:在培植分析中,指受众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当一致。这些人实质上看到的现实和自己的真实生活发声了共鸣。 六、“卑鄙世界”指数 概念:在培植分析中,指关于犯罪和暴力的发生率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用来区分看电视少的人和看电视多的人。由此指数得出,看电视多的人倾向于把世界看成是卑鄙的地方。 七、电视的“3B”——格伯纳 1、模糊(blur)了人们看待世界时的传统区分;2、将人们的现实混合(blend)在电视的文化主流中; 3、使这种主流文化屈服(bend)于电视及其资助者的机构利益。 【九】作为文化产业的媒介:文化商品化 一、文化的商品化:对文化被大规模制造并销售,与本土文化直接进行竞争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媒介是一种专门生产和销售文化商品的产业。同其他现代产业的发展一样,媒介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牺牲小规模的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二、机制:精英将日常文化中的点点滴滴剥落其语境,重新包装后回头推销给大众。 三、由此导致的结果: 1、在对日常文化中的元素进行挑选时,只有有限的元素被选中,很多重要的元素被忽略。 2、重新包装的过程会对文化要素进行戏剧性的改写。 3、文化商品的推销会最大化的破坏日常生活。 4、操纵文化产业的精英通常对自己工作的后果无知。 5、文化商品对日常生活的破坏有多种形式,有微观的、有宏观的等。 四、广告——终极文化商品 广告将推销商品的讯息包含其中,使那些通常对绝大部分被推销商品和服务都毫无兴趣或并不真正需要的人主义到它并受到影响。使对特定产品的消费通常被描绘为一种建构一个值得建构的身份。 【十】新闻生产研究 一、新闻生产研究:对新闻生产机构的日常程序如何不可避免地导致新闻内容扭曲或产生偏见的研究。 二、贝内特——四种当代新闻生产实践如何使新闻内容扭曲或产生偏向的方式, 1、新闻个人化:寻求新闻与人们的接近性和相似性,将大多数新闻围绕个人展开,以吸引受众。 2、新闻戏剧化:是一种对新闻的包装。 3、新闻片段化:通过简短、隔离的时间摘要履行新闻的客观性,不利于了解新闻的意义。 4、新闻正常化:精英们出来解释灾难发声的缘由,或对社会运动的成员提出挑战。让这些对现状的威胁正常化。 三、客观性惯例:新闻生产研究中的术语,指保证客观性的新闻专业实践实际上内含支持现状的偏向性。 四、风险传播:是一个为公众提供减少焦虑和恐慌的信息以及有助于其应对危机的建议的过程。 美国9.11事件以来,风险传播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有效的风险传播能够快速提高人们应对、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意识和技能,消除无谓的恐慌情绪,保持社会稳定。 一个好的风险传播活动应遵循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口径一致、设身处地、沉稳机智五项基本原则。 【十一】媒介入侵理论——戴维 一、媒介入侵理论: 1、关于媒介入侵并掌控政治甚至于颠覆政治的观点。认为按照等级结构来运作政治时效果最好,即有政治精英在公众和公众所选举的领袖间进行调和。这些精英需要有草根基础,领袖则通过对地方的、地区的和全国性的社会组织的参与来获得权力的位置。 2、更多的政治候选人倾向于通过媒介获取支持,而不是团结自己的政党。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寻求共识,面对挑战 【一】传播科学 一、传播科学: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定量的、经验主义的方法论来研究整体上的传播活动。他有效地将积极的受众理论和有限效果研究以及人际传播研究结合起来。他的发展可以被视为在本领域内重建经验主义研究传播的努力,拓宽研究的范围使之解决更广泛的研究问题。 二、关于传播科学的两种观点 1、查菲和格伯: 改变了只对适用于个别情形或环境的传播过程的特定方面感兴趣的做饭,相反他们的研究基于传播现象发声的四个层面: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宏观社会层面。 2、霍金斯等人,认为传播科学基于传播中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传播的先决阶段:包括对导致传播行为的情境、个性特征、取向、能力等的研究; ?传播的后果阶段:包括对传播结果的研究,形成关于传播的必要特征、产生效果的机制以及效果力量的理论。 【三】社会符号学理论 一、社会符号学理论:关于大众传播的一种研究视角,汇集了文化研究和批评研究的各种方法和理论学说。 核心理论认为,大部分日常生活包含着指号过程,建立在我们过去的人际传播及大众传播中获得的符号学(符号系统)知识。只要我们试图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符号系统,就属于情境活动。 情境活动: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影响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同时也被我们对符号的理解所影响的活动。 二、实用主义理论:一种传播学理论,研究谁参与到从传播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在社会的哪些部门和机构,基于什么样的日常生 活,形成何种关于标准和程序的舆论,以及对社会的结构产生何种影响。 【四】大众传播的终结——查菲和梅茨格 中心观点:媒介正令大众传播走向终结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21世纪媒介被结构。使用和形成概念的方式。 1、传统大众传播内容可以测量,而如今媒介内容是海量的无法测量。2、媒介受众变得更加难于辨识和监控; 3、使用者动机发生了改变,从大众传播到媒介传播。 4、大众传播是法律、道德和公共教育控制,而新媒介是技术设施和监控来约束。 【五】全球化 一、全球化与媒介 1、全球化:跨越地理、政治和文化的边界的社会组织的建立; 2、全球化社会组织的三种机构形态: ?多国政府组织:包括从联合国到各种区域性联盟,旨在加强和稳定国际关系,使其他多国组织自由运作。 ?跨国公司:从麦当劳到西门子,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使股东营利。在廉价地方生产,在利润最高的地方销售。 ?非政府组织(NGO):从红十字会到绿色和平组织,旨在提供一系列公共事业,以恢复、维系或提高生活质量。 3、新技术的出现,会增加这些组织的力量。 4、媒介产品跨国公司 CNN、FOX、disney、贝塔斯曼等 二、全球化问题 1、对小国家本土文化的文化侵略; 2、研究者质疑,何处寻找身份认同。 三、全球化中媒介扮演的角色 1、混合性的新传播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对抗会促使有用的新文化形态诞生。这种由于对抗而诞生的混合文化要优于导致它形成的各种文化。 2、发展传播理论:为促进对社会有益的目标而对传播进行策略性的、有意识的运用。 【六】对现代性的后现代批判 一、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不可持续发展、必将走向自我毁灭的理论。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大屠杀、对生态环境的大面积毁坏之类的事,与科学和技术带来的伟大成就也就是“现代”是一体两面。 二、现代性:自14世纪以来,主宰西方世界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形态。 三、元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中,指将可能会被当成神经错连或不合逻辑的行为过程合理化的神话。大众媒介为宣传现代的元叙事提供了重要手段。宣传发展的必然性,前景的美好性。 四、后现代主义的评价: 1、优点:挑战现代主义的信仰;对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提出批判性质疑; 2、缺陷:没有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力量;对技术爱好者和媒介研究人员的核心信仰进行挑战。 【七】媒介素养运动 一、媒介素养:人们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讯息的能力。或是:对传播的信息来源和技术、所用符码、所生产出来的讯息,以及对这些讯息的选择、读解和影响的能力。 二、关于媒介素养的两种观点; 1:媒介素养五要素: ?意识到媒介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 ? 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形成分析及讨论媒介讯息的策略 ?意识到媒介内容是对我们当今文化及我们自身提供洞识的“文本”。 ?培养对媒介内容更深程度的享受、理解和欣赏。 2、波特——媒介素养的基本原则 ?媒介素养是一个连续统一体而不是一个范畴。 ?媒介素养需要得到发展; ?媒介素养是多维度的;——四个维度 ?媒介素养的目的是让我们对解读拥有更多控制权。
本文档为【大众传播理论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29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