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龋病流行病学

龋病流行病学

举报
开通vip

龋病流行病学课程题目:  绪  论 第一篇 龋  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牙菌斑 授课专业:2004级口腔整形与美容专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龋病的定义与特征 2.掌握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教学重点:龋病的好发部位 教学难点:牙菌斑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方法:1.讲授 时间:2学时(100分钟) 教材及参考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樊明文主编) 2.龋病牙髓病研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绪  论                                       ...

龋病流行病学
课程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  绪  论 第一篇 龋  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牙菌斑 授课专业:2004级口腔整形与美容专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龋病的定义与特征 2.掌握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教学重点:龋病的好发部位 教学难点:牙菌斑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方法:1.讲授 时间:2学时(100分钟) 教材及参考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樊明文主编) 2.龋病牙髓病研究 教研室审阅意见: 绪  论                                                    牙体牙髄病学的概念                                                    5分钟 是研究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组织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的一门学科。 教材内容包括:龋病学、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学三个大篇章, 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各个方面。 疾病的特征:常见病、多发病。 牙体牙髓病学发展简史                                                  15分钟 龋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百万年前。关于公元前 14世纪 殷墟甲骨文有记载, 三国时代,魏嵇康著,《养生论》中“齿晋而黄”的描述。 唐代的柳枝牙刷、辽代植毛牙刷,均为世界首创。 唐代苏恭《新修本草》中关于银膏补牙的记载,其配方 近似目前临床 上的银汞合金。 我国口腔科起源于宋代,明代出版了口腔科第一本专著。 国外的口腔医学从一些文明古国开始起步,如印度、希腊等国,法国 牙医对牙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美国牙医师的化学细菌学说对龋病的病因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初,口腔医学教学体系正式建立。 第一篇    龋 病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一、 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10分钟    1龋病(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的影响下,牙体 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致龋因素 主要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所处的环境。就病因角度 而言,龋病可称为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龋病时牙体硬组织的病理 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3.临床特征 是牙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 初期 牙龋坏部位的硬组织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牙透明度下降, 致使牙釉质呈白垩色。 继之 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黄色或棕褐色。 随着 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破坏分解的不段进行,牙釉质和 牙本质疏松软化。        最终 牙体缺损形成龋洞,龋洞一旦形成,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4.龋病的危害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 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不易受到人们重视。实际上龋病带给人们危害甚大。 1 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 2 可造成牙冠缺损、残根致牙丧失。 3 可影响消化功能,但在儿童时期可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 致健康素质下降。 4 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病灶可引起远隔脏器疾病。 二、 龋病的历史                                      10分钟 龋病是人类历史上极为古老的疾病,目前可整理出来的龋病流行病学资料, 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12000~3000年。 唐  《新修本草》 采用银膏补牙记载 德    Miller      提出了化学细菌学说 美    G.V.Black  提出窝沟分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0世纪60年代  Keyes 龋病三联因素概念及四联因素学说 三、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1、龋病的发生因素 ① 细菌及牙菌斑 ②宿主的抵抗力 ③细菌的代谢底物 2、新技术 ①细菌糖代谢 ②唾液对牙面的影响 ③分子生物应用 ④免疫学防龋疫苗 3、内容 ①龋病病因学 ②病理变化 ③龋病形成过程 ④龋病治疗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一、 评价方法                                          10分钟 1、患病率与发病率 患病率 即患龋率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如龋)存在或流行的频率。 患龋率=观察时间(时期)的龋病例数/该时间(时期)的人口数×k 基数K可为100%—100000/10万视具体情况而定。 发病率 表示在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如龋病)的一定人群 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龋病发病率=观察期间新发生病例数/同期内平均人口数×K 2、龋均 1 指数必须简单,概念清楚,能反复验证,不同检查者使用这种指数检查 患者时,应得出相同结果,资料应该能作统计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处理。 2 龋均即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 3 龋失补(DMF)指数即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的总和。 根据龋病记录的详细程度,又可将其分为DMFT指数和DMFS指数。 4 DMFT指数是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累患龋齿的牙数。 5 DMFS指数 “S”代表受龋病累及的牙面数。DMFS指数更具敏感性, 特别适用于在较短期间内观察龋病的预防效果。 6 乳牙的龋病记录可采取dmft指数。视需要可选用dmft 或dmfs 课间休息10分钟 二、龋病的好发部位                            15分钟 1、好发牙 恒牙列  6 > 7> 6>  7>  45  >8  >123  >123 45    8 乳牙列  Ⅴ >  Ⅴ  > Ⅳ    > ⅠⅡⅢ    >ⅠⅡⅢ Ⅳ      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性,恒下颌前牙患龋者少,但恒下乳前牙好发龋病却较多。 2、好发牙面 咬合面居首 其次邻面、颊面。 三、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在龋病流行病学研究中,10——12岁年龄组的资料能更客观地反映流行情况。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龋病指数较高, DMFT约为4.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发展中国家开始出现龋病上升趋势。 表1  我国龋病流行情况(见第二版教材第7页) 四、龋病流行趋势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龋病流行情况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 在15年时间内,西方国家学龄儿童龋病发病率下降了50%。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菌斑 一、牙菌斑        `                                    10分钟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次所在部位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牙菌斑 一般指龈上菌斑。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上方在牙周组织正常情况下G+菌占61.5%。 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下方以下以G_菌为主占52.5%。 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黏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 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组成。可视为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 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 二、菌斑的结构                                          15分钟 1、平滑面菌斑 平滑面菌斑人为地分3层即菌斑-牙界面、中间层和菌斑表层。 1 菌斑——牙界面  最常见的排列是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 2 中间层 包括稠密的微生物层和菌斑体部,在界面的下方有稠密的球菌样 微生物覆盖,又称稠密微生物层。该层为3——20的细胞深度不等。稠密 微生物层外方为菌斑体部占菌斑的最大部分,由不同微生物构成。 3 菌斑表层 较其他部分更为松散,细胞间间隙较宽,菌斑表面的微生物差异较大。 2、窝沟菌斑 与平滑面菌斑明显不同,窝沟中滞留有微生物和食物分子, 微生物类型更为有限。 三、菌斑的组成                                        10分钟 菌斑由约80%的水和20%固体物质组成。固体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脂肪以及无机成分,如钙、磷和氟等。蛋白质是其主要成分,它占菌斑 干重的40%——50%,碳水化合物为13%——18%,脂肪为10%——14%。 1、 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是主要的碳水化和物成分。 2、 蛋白质 菌斑中蛋白质来源于细菌、唾液、龈沟液。 3、 无机成分 菌斑中无机成分的含量取决于菌斑的部位和年龄。菌斑中含有钙、 磷酸盐和高浓度的氟。 课 堂 小 结 1.思考题:(1)请回答龋病的定义及其临床特征? (2)平滑面牙菌斑的结构及其组成? 课程题目: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第二节饮食因素 第三节宿主    第四节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病因学说 授课专业:2004级口腔整形与美容专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2.掌握龋病病因学说 教学重点: 龋病病因学说 教学难点: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教学方法:1.讲授 时间:2学时(100分钟) 教材及参考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樊明文主编) 2.龋病牙髓病  研究 教研室审阅意见: 四、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10分钟 菌斑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获得性膜的形成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 菌斑成熟。 1、 获得性膜 1 形成过程 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于牙面形成生物膜。
本文档为【龋病流行病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1-12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