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共9篇)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共9篇)

举报
开通vip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共9篇)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共9篇) :知识点 会考 上海 高中物理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 高中会考成绩查询 篇一: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 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 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共9篇)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共9篇) :知识点 会考 上海 高中物理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 高中会考成绩查询 篇一: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 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整个物体的 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比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 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 等于路程.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vv?v(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a?,比值定义法。 ??t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 直线运动. 1(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at2 2v0?vt22v0?vts?t 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 平均速度 v?2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1): ( 3?):??:(N?N?1); 8. 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i+l -Si=aT2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即: v?vt? 2?v?v 2 v02?vt2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s 2 (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s 2?vt 2 9.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10.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vt?gt;h?122gt;vt?2gh 2 11.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 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合合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 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 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 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 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当a=g时,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第四章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 周期T: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 转速(或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r/s)或赫兹(Hz) 11 ?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n?f v?s2?r??2?rftT ? 线速度: 大小: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向: 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 角速度:大小: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2??2?f ?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r?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2. 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第五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机械振动 1. 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始终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2. 简谐运动的模型之一:弹簧振子 ? 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 回复力F: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回 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 的力。此模型中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提供。 ? 加速度a:因为a=F合/m,此模型中的振子所受的合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即回复力, 所以a的大小和方向与F相同。 ? 速度v: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 最大;所以,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运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是 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3.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 周期T(s)和频率f(Hz):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T=1/f。 ? 振幅A(m):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 全振动: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的运动方 向的过程。振动物体在一次全振动中经过的路程为4倍振幅。 4. 简谐运动: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 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受 力特征:F=,kx。 5. 简谐运动的图像 ?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 是质点的运 动轨迹. ?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 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 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tT 篇二: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 2013年上海市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建 议 .................................................................................................... ....................................... 2 2013年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 结 .................................................................................................... .......... 2 第一章?直线运 动 .................................................................................................... ....................................... 2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 衡 ................................................................................................................................... 5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 律 ............................................................................................................................... 7 第四章圆周运 动 ......................................................................................................................................... 9 第五章 第六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 波 ....................................................................................................................... 9 机械 能 ..........................................................................................................................................11 第七章 内能 气体的性 质 ........................................................................................................................... 14 第八章 电场 电 路 ................................................................................................................................... 16 第九章 磁场 电磁感 应 ............................................................................................................................... 20 第十章原子物 理 ....................................................................................................................................... 23 第十一章 宇宙的结构和恒星的演化 天体运 动 ........................................................................................ 24 物理会考常见题 型 ................................................................................................................................................. 25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建议 一、命题范围:力学部分约占40,,电磁学约占35,,热学、 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约占25,,上述三部分内容中包含相应的实 验,实验部分分值占整个试卷的20,。 二、试卷结构:总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题型包括单选 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试卷内容安排顺序及分 值:填空题20分,作图题8分,单选题21分,实验题20分,计 算题31分。 三、复习建议:1(以基础型必修课教材和配套 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练习非连续性文本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 册为主,按 照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复习每一个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物理意 义,懂得每一个基本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复习好每一个基础型课程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3(控制变量、理想化模型、图像法、守恒法和等效法等物理方法解释简单现象及典型物理问题。 4(试题难度可参考近几年上海市物理会考试题。 2012年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比如:研究地 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转载于:www.xiElw.coM 写论文 网:)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a??vvt?v0?,比值定义法。 ?t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22v0?vt平均速度v?v0?vt 速度位移公式:vt-v0s?t12at 2 2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3:??:n;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2222 (2?1):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3?2):??: (N?N?1); 8. 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i+l -Si=aT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vt? 2?2v0?vt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s 2v0?vt 222 (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s?vt 22 9.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10.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v122 t?gt;h?2gt;vt?2gh 11.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 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 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 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x为形变量,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 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2F=k?x,k为弹簧的劲 篇三: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详解 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比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 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 加速度 (1(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a??vvt?v0?,比值定义法。 ?t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12at 2 22v0?vt平均速度v?v0?vt 速度位移公式:vt-v0s?t2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3:??:n;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2222 (2?1):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2):??: (N?N?1); 8. 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i+l -Si=aT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vt? 2?2v0?vt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s 2v0?vt 222 (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s?vt 22 9.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10.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vt?gt;h? 11.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122gt;vt?2gh 2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 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 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x为形变量,单位是N/m. ’2F=k?x,k为弹簧的劲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 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 篇四: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 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 体的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 (比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 点) 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 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 均速率:路程和所 用时间的比值。v=s/t。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 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比值定义法。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 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 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 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 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 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 时间之比为1: :( :„„: ; 8. 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i+l -Si=aT2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 9.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10.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1.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 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 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 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 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当a=g时,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第四章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 周期T: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 转速(或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r/s)或赫兹(Hz) ?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 线速度: 大小: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向: 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 角速度:大小: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2. 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篇五: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1 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一个有质量的点。 2. 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通常情况下,位移?路程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v=s/t。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vvt?v0(2)定义: a?,比值定义法。 ??t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 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 直线运动. 1(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at2 2 22 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 5.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1): ( 3?):„„:(N?N?1); 2) 在S内,2S内,3S内„„nS内的时间之比为1:6.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上个直线交点为相遇点 ?A:末位置 ?B:初位置 (2)速度图像(v-t图像): ?匀速运动 1)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 2)S=S阴 1 ::„„: ?匀加速运动 1)一条倾斜直线 2)斜率k=a 3)S=S阴 4)两直线的交点表示相距最远 2 篇六: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 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比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a??vvt?v0?, 比值定义法。 ?t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22v0?vt平均速度v?v0?vt 速度位移公式:vt-v0s?t12at 2 2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 移之比为1:3:5:??:(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2?1):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3?2):??: (N?N?1); 8. 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2ΔS=Si+l -Si=aT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vt? 2?v0?vt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s 2v0?vt 222 (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s?vt 22 9.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10.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vt?gt;h?122gt;vt?2gh 2 11.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 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 关,?x为形变量,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 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 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 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当a=g时,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第四章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 周期T: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 转速(或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r/s)或赫兹(Hz) 11 ?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nf s2?rv???2?rftT? 线速度: 大小: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向: 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 角速度:大小: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2??2?f tT ?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r?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2. 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第五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机械振动 1. 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始终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2. 简谐运动的模型之一:弹簧振子 ? 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 回复力F: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始 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此模 型中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提供。 ? 加速度a:因为a=F合/m,此模型中的振子所受的合 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即回复力,所以a的大小和方向与F相同。 ? 速度v: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所以, 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运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3.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 周期T(s)和频率f(Hz):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T=1/f。 ? 振幅A(m):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 全振动: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的运动方向的过程。 振动物体在一次全振动中经过的路程为4倍振幅。 4. 简谐运动: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受力特征:F= ,kx。 5. 简谐运动的图像 ?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机械波 1.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波源 ?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3)机械波的特点 ?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2. 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 篇七: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讲解 上海市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建 议 ........................................................................................................................................... 2 2012年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 结 .............................................................................................................. 2 第一章?直线运 动 ........................................................................................................................................... 2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 衡 ................................................................................................................................... 5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 律 ............................................................................................................................... 7 第四章圆周运 动 ......................................................................................................................................... 9 第五章 第六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 波 ..................................................................................................................... 10 机械 能 ......................................................................................................................................... 13 第七章 内能 气体的性 质 ........................................................................................................................... 16 第八章 电场 电 路 ................................................................................................................................... 19 第九章 磁场 电磁感 应 ............................................................................................................................... 23 第十章原子物 理 ....................................................................................................................................... 26 第十一章 宇宙的结构和恒星的演化 天体运 动 ........................................................................................ 28 物理会考常见题 型 ................................................................................................................................................. 29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建议 一、命题范围:力学部分约占40,,电磁学约占35,,热学、 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约占25,,上述三部分内容中包含相应的实 验,实验部分分值占整个试卷的20,。 二、试卷结构:总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题型包括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试卷内容安排顺序及分值:填空题20分,作图题8分,单选题21分,实验题20分,计算题31分。 三、复习建议:1(以基础型必修课教材和配套练习册为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复习每一个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懂得每一个基本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复习好每一个基础型课程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3(控制变量、理想化模型、图像法、守恒法和等效法等物理方法解释简单现象及典型物理问题。 4(试题难度可参考近几年上海市物理会考试题。 2012年上海市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1)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比如:研究地 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均速率: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a??vvt?v0?,比值定义法。 ?t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22v0?vt平均速度?v0?vt 速度位移公式:vt-v0s?t12at 2 2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7.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3:??:n;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2222 (2?1):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2):??: (N?N?1); 8. 重要结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i+l -Si=aT =恒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vt? 2?2v0?vt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s 2v0?vt 222 (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s?vt 22 9.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10.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v122 t?gt;h?2gt;vt?2gh 11.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 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 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x为形变量,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2F=k?x,k为弹簧的劲 篇八: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力学 一、力:力士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 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 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二章 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 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v0 2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 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 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 2 第三章 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 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三、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三、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4)、f=1/T; 4、向心力: ?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特点:?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r=mωr 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四、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四、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 第五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2222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mv0/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例: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22 篇九: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 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2.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 速度和速率 ?平均速度:V= ?瞬时速度: V=at 4.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vvt?v0 ?(2)定义: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a?,比值定义法。 ?t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6.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1 位移公式:s=v0t+at2 2 v0?vt 22s?t 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 2平均速度v? v0?vt 2 (一)时间连续等分 1) 在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2) 在第1个T内、第 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3) 在T末 、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二)位移连续等分 1) 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1): ( 3?):??:(N?N?1); 7.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vt?gt;h? 122 gt;vt?2gh 2 第二单元 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 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 F 合 =ma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 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 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mg,即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当a=g时,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第四单元周期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 周期T: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 转速(或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r/s)或赫兹(Hz) 11 ?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T? n?f ? 线速度: 大小: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v? 方向: 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s2?r ??2?rf tT ? 角速度:大小: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2??2?f ?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r? 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机械振动 1. 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始终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2.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 周期T(s)和频率f(Hz):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T=1/f。 ? 振幅A(m):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 全振动: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的运动方向的过程。振动物体在一次全振动中经过的路程为4倍振幅。 机械波 1.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波源 ?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 部(波谷).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2. 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λ: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v: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v=s/t=λf tT
本文档为【上海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共9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1KB
软件:Word
页数:7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