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举报
开通vip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附加值特征,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拉动能力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5-2017年,我委组织实施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等三大领域核心装备及部件自主化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明显提升,国内外市场推广和工程化应用取得积极成效,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跻身...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018-2020年)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附加值特征,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拉动能力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5-2017年,我委组织实施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等三大领域核心装备及部件自主化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明显提升,国内外市场推广和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化应用取得积极成效,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跻身国际产业链中高端迈出了新的步伐。同时,与世界领先水平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相比,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具备引领行业发展作用的核心技术装备仍显不足,产品智能化、多样化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部分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完全自主,产品试验检验及认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持续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一批“领跑”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的自主研发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轨道交通关键装备“走出去” 1 并逐步占领国际市场,我委继续组织实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一、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重点围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技术能力提升三大方面,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好、掌握一定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力争打造若干引领行业新技术研发应用的重大系统工程,进一步完善多样化、系列化技术装备体系,补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短板。 (一)铁路关键系统及装备 1. 智能高铁核心装备与系统 依托京张高铁工程建设,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应用,研发智能高铁核心系统及装备,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化产品,示范带动高铁智能化发展。 个性化智能动车组。研制具备自动驾驶和智能化运用与服务功能的动车组,实现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可为司乘和维修人员作业提供智能化指导信息、为旅客提供人性化和智能化服务,完成动车组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实现示范应用。 高速列车超速防护及自动驾驶控制系统。完成列车自动驾驶设备(ATO)、CTCS-3级列控车载超速防护设备(A TP)、地面关键设备无线闭塞中心(RBC)和其他配套设备自主研制,实现动车组按计划智能自动运行、站内停车自动对标、车门-站台门联动开关防护,实现示范应用。 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维护系统。研制铁路信号设备智能运维系统、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高速道岔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钢轨智能感知装备、接触网智能检修作业车等,全面提升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保障水平,实现示范应用。 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重点攻克列车运行智能调整、进路和命令安全卡控、行车调度综合仿真和行车信息数据平台等四大关键技术,满足高速铁路自动驾驶要求,实现示范应用。 2. 系列化中国标准动车组 下一代高速动车组。基于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平台,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制更高速度动车组,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减振降噪、智能化运行与维护水平,形成试验样车,达到后续试验检验标准。 时速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搭建满足自主化、简统化、互联互通要求的动车组平台,推进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网络控制、自主控制受电弓等系统和部件研发,完成动车组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多制式/多动力城际动车组。研制AC25KV和DC750V/DC 1500V/DC 3000V供电受流实时切换,内燃—电力混合、电力—动力电池混合、可灵活编组的动车组,搭建标准化城际动车组产业平台,形成产业化能力。 动车组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研发自主化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基于新型复合材料的车体配套零部件、高均温性散热器等核心零部件,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完成型式试验及装车运用考 核,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 适应高效、绿色、经济发展需求的铁路关键系统及装备 铁路下一代列控系统。研制满足未来高速铁路或特殊线路运行要求的列控系统,实现列车按虚拟闭塞或移动闭塞高效运行,地面设备集中化、简约化。 驮背运输专用车。研制满足公铁运输快速衔接要求的车型,提升车体结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旋转系统、支撑系统、自锁机构、公路货车装载加固等关键技术自主化水平,完成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混合动力机车。研制柴油机+动力蓄电池组的混合动力内燃机车、高速柴油机等机车及关键零部件,完成机车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车。研制时速160公里棚车和集装箱平车及关键零部件,完成货车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 安全保障系统及装备 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高速综合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试验列车。以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动车组为平台,实现涡流制动、碳陶制动盘、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以太网控车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及车载检测系统显示、功能操作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综合集成,大幅减小系统功耗和系统整体体积,全面提升高速铁路动态检测能力,具备成套技术装备出口条件,形成产业化能力。 特种检修保障作业车。完成混合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隧 道与桥梁检测车、新型钢轨探伤车、打磨车、铣磨车、接触网供电为牵引动力的铁路工程车等特种检修保障作业车研制,完成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二)城轨关键系统及装备 1. 城轨智能化关键系统及装备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制中速磁悬浮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自动化等级达到GOA4级水平,重点突破中速磁悬浮列车测速定位、设备状态在途监测及预警、远程安全控制及自愈等关键技术,实现示范应用。研制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简化地面设施设备,降低全自动运行线路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满足列车自动运行、主动进路和自主防护,实现示范应用。研制自主化有轨电车智能控制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城轨运营服务智能化系统。研制城轨列车智能联控平台,开发列车健康信息系统,构建列车健康管理和车内环境实时监控体系,实现示范应用。研制城轨综合运营与管理系统,形成信息共享、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系统及装备,实现示范应用。 2.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城轨车辆装备 160公里中速磁悬浮列车。对接牵引供电、运行控制、轨道线路、场站等中速磁悬浮交通系统,进一步提升牵引、悬浮、走行部、受流等车辆关键技术自主化水平,制定中速磁悬浮交通系统标识规范体系,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跨座式单轨列车。研制适应不同运营要求、环境的列车及配套技术,突破车辆承载和传动系统、导向性能,以及防火、防风、抗震、紧急救援等关键技术,构建多样化、自主化的产品体系,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标准化城轨车辆。研制满足自主化、简统化、互联互通要求的车体、制动系统、牵引系统、齿轮传动系统等核心部件,建立标准化城轨车辆技术平台,完成整车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 安全保障系统及装备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研制轨道巡检、轮轨力、通信等车载专业基础设施检测设备,具备连续进行轨道平顺性、钢轨轮廓及磨耗、轨道部件、轮轨力、线路限界、接触网受流参数、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综合测试、质量综合评估能力,提高城轨综合检测效率与检测数据可靠性,形成产业化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主动检测与维护系统。围绕车辆、线路、通信、信号、客服、牵引供电等领域研制互联互通、信息综合的主动检测与运维系统,形成适用于不同线路的核心技术及装备,实现运维模式由传统计划修转变为状态修、预防修,形成主动检测与运维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示范应用。 (三)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能力提升平台 1. 制造技术智能化提升 围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设施,研制应用机车车辆关键系统及部件、高速道岔等工务装备、列控关键系统及部件 等领域的智能制造系统及装备,改进产品制造工艺,优化提升制造流程,实现智能功能、链式价值创造和产业系统层级等三大智能制造维度的有机融合,形成互联互通、人机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制造模式。 2. 试验检测平台 高速铁路关键系统及部件试验检测平台。满足新型技术装备的试验检测要求,进一步健全铁路技术产品试验检测及认证体系。建立高速铁路关键设备第三方测试平台,提升高速铁路整车及部件、列车控制系统等试验检测能力。建立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地面试验验证平台,满足标准动车组通信信号互联互通试验检测要求。建立基础设施动态检测设备标定库标定线,进一步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高速列车用材料阻燃防火与环保性能评价实验室,完善高速列车防火安全设计和材料阻燃性能、环保性能评价体系。建设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面向全球的资源集成、高效协同和网络化运营的创新平台,推进行业基础、前沿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试验检测平台。围绕构建城轨第三方试验检测及认证体系,着力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提高产品试验检测能力,持续扩大重点产品认证覆盖范围。建立面向行业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测试实验室,搭建CBTC系统全功能安全测试实验室、10法电磁兼容实验室,形成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CBTC 系统及电磁兼容试验检测能力。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综合实验基地,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全自动运行系统测试、 试验及验证需求。 轨道交通出口机车车辆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出口车试验验证系统,提升出口项目型式试验、研发性试验和例行试验的线路能力,为出口产品和技术的自主研发提供试验验证平台。 通过实施本方案,进一步提升我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水平,推动自主研制产品智能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在部分关键领域具备一定的行业引领能力。 二、组织形式 (一)实施主体 整合轨道交通领域的骨干制造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和用户等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单位的协同作用,联合攻关、重点突破。 1. 铁路关键系统及装备 主要依托轨道交通车辆装备领域的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运输企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企业,通过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方式,集中力量,联合攻关突破智能高铁、谱系化动车组、安全保障和其他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实现示范应用。 2. 城轨关键系统及装备 主要依托轨道交通车辆装备领域的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运输企业及相关零部件企业,通过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方式,集中力量,联合攻关突破城轨智能化、城轨车辆装备和安全保障的关 键技术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实现示范应用。 3. 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能力提升平台 主要依托轨道交通、智能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行业内外相关单位,加强产业内部协作,加快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及认证体系,实现行业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技术路径 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和谋划一批”的原则,建立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库,优化项目管理及监管评估机制,滚动推进项目实施,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突破。 1. 项目储备 为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以技术前沿性强、市场需求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关键领域为重点支持方向,选取在建、拟于近期以及未来三年开工建设项目纳入项目库,实现动态调整,滚动储备。 2. 项目遴选 组织行业专家对储备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项目任务、承担主体、资金配套、项目指标、预期成果等方面开展评估调查,优选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基础和经济效益、切实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 3. 项目推进 有序推进项目各环节工作,精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 4. 过程监督 根据《加强和完善重大工程调度工作暂行办法》(发投资[2015]851号)要求,中央企业和地方有关部门对重大工程包项目建设进行动态监管,定期向国家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5. 项目验收 项目竣工完成后,中央企业承担项目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项目由地方相关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完成、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验收,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报送验收情况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项目完成后,委托第三方专业支撑机构,全面评估专项实施情况,分析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成绩和问题,为未来项目支持方向、重点任务、支持方式及项目管理等提出意见。 三、支持方式 采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补助形式,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系统工程项目,项目指标要求见《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求》。对于铁路系统关键系统及装备、城轨关键系统及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能力提升平台等三大方面项目给予其项目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的中央预算内补助,部分项目配合产业投资基金形式予以支持。地方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置支持政策,给予一定比例的财税或贷款优惠。 四、保障措施 (一)依托重大系统工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以重大系统工程为重点,推动建立健全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研发及产业化,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创新、产品制造、试验检验及认证等有机衔接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二)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 积极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资金使用审批,提高社会资本的撬动能力。建立健全产业投资基金在合作模式等方面的指南和规则,有效增强基金投放各环节的沟通和协作。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基金的对接,进一步完善两者间的协同管理、协同监督、协同检查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支持产业成果转化与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深化首台套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互动机制,实现产品技术方案的动态调整,有效提高产品研发对市场的适应性。综合运用财税、信贷、基金、证券、土地等手段,实施首二套、首三套等轨道交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的扶持和引导政策,加快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强化对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海外布局,以及海外专利信息跟踪、风险预警的支持,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良好条件。 (四)强化行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依托重大系统工程,以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为连接,配 套建立国内领军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打造不同领域、环节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团队,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持续创新增添不竭动力。支持轨道交通行业引进前沿型技术人才,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强化我国应用全球范围内最新前沿技术成果的能力,促进全球领先技术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附件1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指标要 求(2018-2020) 一、铁路关键系统及装备 (一)智能高铁核心装备与系统 1. 个性化智能动车组 最高运行速度350公里/小时;最大设计轴重≤17吨;车轮直径920毫米;轮重减载率:准静态≤0.65,动态≤0.8;脱轨系数≤0.8;横向力≤(10+P0/3)(P0表示静轴重)千牛,车轮对钢轨垂向作用力≤170千牛;倾覆系数≤0.8;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2. 高速列车超速防护及自动驾驶系统 满足最高350公里/小时运行要求,最小追踪间隔3分钟,自动化等级达到GOA2级水平,建立C3+ATO技术标准体系和规范;安全设备满足SIL4等级要求,系统可用度达到99.999%;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自主化率95%以上,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3. 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维护系统 依托BIM、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相关运维装备,形成深度感知和精确度量的检测监测信息网络,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处 理分析和维修决策;钢轨状态智能感知装备实现对轨道不平顺状态、道岔状态、钢轨表面及内部损伤、线路周边限界等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和状态检测监测;接触网智能检修作业车满足120公里/小时运行检测,自主化率达80%。智能化运营维护相关系统及装备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4. 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 满足最高350公里/小时、GOA2等级自动驾驶系统运行要求,发车间隔3分钟,日均最高运行160对高速动车组;控制命令传输延时不超过2秒,信号设备状态表示延时不超过3秒;系统及设备自主化率达10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二)系列化中国标准动车组 1. 下一代高速动车组。 最高运行速度450公里/小时;最大设计轴重≤17吨;车轮直径920/860毫米;轮重减载率:准静态≤0.65,动态≤0.8;脱轨系数≤0.8;横向力≤(10+P0/3)(P0表示静轴重)千牛;倾覆系数≤0.8;完成样车研制,整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 2. 时速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 最高运行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大设计轴重≤17吨;车轮直径920/860毫米;轮重减载率:准静态≤0.65,动态≤0.8;脱轨系数≤0.8;横向力≤(10+P0/3)(P0表示静轴重)千牛;车轮对钢轨垂向作用力≤170千牛;倾覆系数≤0.8;整车自主化率≥98%,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 多制式/多动力城际动车组(待完善) 最高运行速度*公里/小时;最大设计轴重≤*吨;车轮直径*毫米;轮重减载率:准静态≤*,动态≤*;脱轨系数≤*;横向力≤(*+P0/*)(P0表示静轴重)千牛,车轮对钢轨垂向作用力≤*千牛;倾覆系数≤*;满足电气化与非电气化铁路、干线铁路与支线铁路、客运专线与普通铁路、不同接触网供电制式的跨线运输,以及接触网故障或无接触网条件下的调车和自救援要求;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形成产业化能力。 4. 动车组核心零部件自主化 高速动车组轴箱轴、牵引系统高均温性散热器、基于新型复合材料的车体配套零部件等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化率达到10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三)适应高效、绿色、经济发展需求的铁路关键系统及装备 1. 高速铁路下一代列车控制系统 满足最高400公里/小时及以上运行要求,最小追踪间隔3分钟,自动化等级达到GOA2级水平;运能动态配置与分配、行车资源调配、调度方面实现智能化;安全设备满足SIL4等级要求,系统可用度达到99.999%;实现列车按虚拟闭塞或移动闭塞高效运行,地面设备集中化、简约化;自主化率95%以上,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研制系统样机并实现实验室仿真测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驼背运输专用车 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轴重23吨;自卸式载重2×49吨或2×40吨;吊装式载重68吨或2×57吨,满足2×20英尺、1×40英尺、1×45英尺装运要求;自主化率10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 混合动力机车 采取动力蓄电池+柴油机模式,动力达到2200kW,油耗降低≥30%,排放降低≥50%,噪音降低≥60%,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自主化率10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 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车 最高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最大设计轴重≤18吨;最大载重≥32吨(棚车)/44吨(平车);平车容积205立方米,满足4×20英尺、2×40英尺集装箱,或1×45英尺、1×48英尺、1×53英尺集装箱装运要求;自主化率10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四)安全保障系统及装备 1. 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 最高运行速度350公里/小时;具备新型技术装备搭载试验能力,实现车载检测系统显示、功能操作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综合集成,大幅减小系统功耗和系统整体体积;整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形成产业化能力。 2. 特种检修保障作业车 新型钢轨探伤车。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最高持续探伤速度80公里/小时,整备重量约126吨,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160米,双动力下单机额定功率480马力(353千瓦),达到高铁和客专及普速线路钢轨内部伤损检测要求;自主化率达8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混合动力接触网检修作业车。以柴油机+蓄电池的混合动力为传动系统,液力传动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电传动最高运行速度20公里/小时,达到隧道全断面病害检查维修要求;自主化率达8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隧道与桥梁检测车。隧道检测车采用柴油机+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液力传动、电传动最高运行速度分别为120公里/小时、22公里/小时,满足高空作业和多工作面作业;桥梁检测车采用双动力系统,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桥检设备最大工作高度和深度+23米/-14米,最大水平外伸量18米,搭载无人机,满足低成本、高精度及智能化桥梁检测。自主化率达8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打磨车。自行速度80公里/小时,最高打磨作业速度16公里/小时;最小作业曲线半径100米,轴重≤14吨,磨头16~20个;自主化率达8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以接触网供电为牵引动力的铁路工程车。采用交直交电传动(接触网+柴油机的混合动力),无电气化区域采用内燃电传动装置,电气化区域采用电力牵引系统;自主化率达80%,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二、城市轨道交通关键系统及装备 (一)城轨智能化关键系统及装备 1.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中速磁悬浮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最高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追踪间隔90秒,自动化等级达到GOA4级水平;安全设备满足SIL4等级要求,系统可用度达到99.999%;形成中速磁浮列车控制技术标准体系及规范;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化率95%,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满足最高100公里/小时运行要求,行车间隔不大于90秒,折返间隔不大于120秒,自动化等级达到GOA3级水平,实现车载信号系统和车辆系统的深度融合和列车自主运行;自主化率90%,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有轨电车智能控制系统。满足最高90公里/小时运行要求,区间行车间隔180秒;安全设备满足SIL4等级要求,系统可用度达到99.999%;自主化率达100%,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 城轨运营服务智能化系统 城轨列车智能联控平台。兼容各类电脑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基于通信的环境控制系统、基于通信的视频分析联动、基于通信的火灾报警系统、列车健康信息系统、设备管理、联动决策支持、联动优化控制等模块的综合集成,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实现示范应用。 城轨综合运营与管理系统。采取标准化的无线通信传输平台及搭载技术,实现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综合监控系统(ISCS)、车辆自动监控系统(TCMS)、视频监控系统(CCTV)、综合维修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乘客信息系统(PIS)等轨道交通各系统的一体化,具备综合运营调度与维修能力;系统自主化率达100%,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实现示范应用。 (二)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城轨车辆装备 1. 时速160公里中速磁悬浮列车(待完善) 最高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平均加速度>*米/秒2,制动平均减速度>*米/秒2,最小转弯半径*米,列车最大车辆编组*节,实现车体、牵引系统等核心部件自主化,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2. 跨座式单轨列车 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轴重<14吨,平均加速度>0.85米/秒2,制动平均减速度>1.0米/秒2,最小转弯半径45米,列车最大车辆编组8节,实现车体、牵引系统、车载储能装置等核心部件自主化,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示范应用。 3. 标准化地铁车辆 最高运营时速80~160公里/每小时,区间行车间隔90~120秒,最大轴重11~16吨;实现车体、制动系统、牵引系统、齿轮传动系统等核心部件自主化、简统化,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三)安全保障系统及装备 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 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具备轨道、牵引供电、通信、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实时监测能力,拥有时空同步定位、数据传输和分析功能,满足新建城轨线路联调联试和动态验收以及运营线路基础设施周期性动态检测和诊断,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形成产业化能力。 2. 城市轨道交通主动检测与维护系统 系统及设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适用于不同制式不同系统;维修成本大幅降低,运维效率提升;形成主动运维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实现示范应用。 三、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能力提升平台 (一)制造技术智能化提升平台 轨道交通制动、牵引、网络部件智能化制造:关键设备的自动化率和数控率达>80%,生产管理数字化率达>80%,质量信息自动采集率达60%,建成15条智能制造示范线,3个智能化车间。机车车辆及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5%,不良品率降低30%,建成30条智能制造示范线,5个智能化车间。高速道岔等工务装备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由人工为主升级为自动控制为主,生产设备自动化率达到国内领先,完成国际领先的道岔制造标准体系制定。列控关键系统及部件智能制造:工程化设计及产品配置设计全自动化率>90%,物流智能化覆盖率>80%,生产调度自动化率> 90%,自动转线时间较传统提高50%,研发成果产业转化时间较传统提高50%。 (二)试验检测平台 1. 高速铁路关键系统及部件试验检测平台 高速铁路关键设备第三方测试平台具备高速铁路大部件和整车复合环境试验、时速350-500公里高速转向架试验、移动通信(LTE-R)系统试验、信号转辙机试验、列车模态及声学仿真和计算验证、列控系统仿真测试等试验检测能力。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地面试验验证平台具备IEC61375标准网络控制系统与以太网通信一致性测试、地面互联互通功能测试能力。基础设施动态监测设备标定库标定线具备动态检测设备标定实验以及维修与标定校准能力。高速列车用材料阻燃防火与环保性能评价试验室具备世界先进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车辆防火安全设计、安全评估、材料环保性能评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评价标准。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具备新材料应用、轮轨动力学、空气动力等基础、前沿以及关键共性技术试验检验及认证综合能力。 2.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试验检验平台 CBTC试验检验平台具备完整的CBTC功能和性能试验检验能力,兼容车辆、通信、地面设备等设备间的电磁兼容测试要求,满足最大重量10吨、最大外形长度8米的大部件产品测试需要。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试验检验平台具备支持多编组、多类型车辆多种通信方式的全自动运行系统(FAO)综合测试和关键技术验 21 证能力,支撑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技术研发和测试认证。 3. 轨道交通出口机车车辆试验验证平台 具备出口车辆静调、动调及配套调试能力,满足轨道交通出口机车车辆型式试验、研发性实验和例行实验要求,形成出口技术产品自主试验验证平台。 22
本文档为【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19-04-06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