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巴专题分析(二巴一分,郑智敏)

中小巴专题分析(二巴一分,郑智敏)

举报
开通vip

中小巴专题分析(二巴一分,郑智敏)中小巴专题分析 二巴一分  郑智敏 为着力解决民生交通问题,市交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措施,继完成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后,积极规划并组织开行公交中小巴线路,全力构建三层次公交服务网络,不断适应城市发展及满足市民出行需要。 2007年6月,公交分公司开通了第一条中小巴线路—420线,当时只有4台车,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延续至今已发展到39条线(以交委批示中小巴线路归集(不含村村通“8”字头的线路)),期末车数194台。线路主要分布在白云区,以嘉禾路段、新市路段、广园路段和金沙洲路段为主。 经过三年多...

中小巴专题分析(二巴一分,郑智敏)
中小巴专题分析 二巴一分  郑智敏 为着力解决民生交通问题,市交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措施,继完成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后,积极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并组织开行公交中小巴线路,全力构建三层次公交服务网络,不断适应城市发展及满足市民出行需要。 2007年6月,公交分公司开通了第一条中小巴线路—420线,当时只有4台车,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延续至今已发展到39条线(以交委批示中小巴线路归集(不含村村通“8”字头的线路)),期末车数194台。线路主要分布在白云区,以嘉禾路段、新市路段、广园路段和金沙洲路段为主。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小巴线路已初成规模,解决了大部分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居民出行困难的问题,为政府和企业赢得了不少社会效益。然而,中小巴线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巴发展的步伐。为了进一步落实市交委全力构建三层次公交服务网络的精神,提高城市公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本文将从中小巴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定位和发展思路对中小巴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中小巴的概况 目前中小巴线路共39条,期末车数为194台,按经营状况划分三类,分别是保障性质线路、维持性质线路和可发展、需培育性质线路。 1、保障性质线路是指线路资源不好,填补公交空白,线路收入低的中小巴线路。这类线路共14条,分别是471、472、473、474、476、477、921A、922、924、928、929、971、972、977。 2、维持性质线路是指线路资源较好,但发展空间不大的中小巴线路。这类线路共18条,分别是420、420A、421、422、423、426、428、470、475、479、480、920、921、923、925、926、927、974。 3、可发展、需培育性质线路是指线路资源较好,有一定发展空间,但需要前期投入、培育的中小巴线路。这类线路共7条,分别是424、425、429、478、970、975、978。 二、中小巴2007—2010年的经营状况 (一)中小巴的发展规模 市交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措施,与区(街道)及企业建立了三级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各区政府相关部门及街道积极性,与此同时配合全市交通整治及打击非法营运专项工作,通过填补公交空白、提升服务水平,压缩非法营运生存空间,有效遏制非法营运行为,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共同维护公交中小巴运行环境。各区政府、街道也对中小巴开行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有关区、街道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想方设法协调解决中小巴线路开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线路开行提供站场用地、站务用房、通水通电等设施。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发展,中小巴的规模逐步扩大,运力不断增加,下图为各年平均车数和线路条数。 (二)中小巴的成长之路 中小巴的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广州公交中小巴的发展历程,中小巴的发展是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中小巴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 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以开通第一条中小巴线路—420线为标志,以解决新市、萧岗、金沙洲地区等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出行难为主,共开通15条线路,期末车数80台。在起步阶段,中小巴的规划和经营以填补公交空白,方便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出行为目的,线路运作和管理未能完善,中小巴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经营效益较低,2007年的应收收入仅200万元。 2、发展阶段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这两年里,中小巴线路开通在白云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全面铺开,共开通20条线路,包括填补白云区沙太南、石井鸦岗村、朝阳村、庆丰村等自然村的公交空白。在发展阶段,我分公司为了规范中小巴的经营管理,在2008年上半年成立了中小巴车队,摈弃了起步阶段大巴车队挂靠中小巴线路的管理模式,对中小巴进行归类专门管理,逐步摸索出一套中小巴发展的管理模式。在这个阶段,中小巴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已经打开,至2009年线路条数达到35条之多,期末车数多达165台。中小巴服务已受到广大市民普遍欢迎,线路客流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小巴营收也从2008年的1996万元增长至2009年的2996万元。 3、优化阶段 2010年1月至今。进入2010年,按照市交委“大巴服务主干道、中巴穿梭社区、小巴服务于城乡结合部”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指导思路,我分公司借地铁2号延长的契机,于2010年9月优化调整了10条线路,并新开4条接驳线,现有接驳线共有19条,其中接驳地铁2号线有17条,接驳地铁5号线有2条。地铁接驳线客流增长明显,成为线路营收增长点。以425线为例,425线1-9月平均千公里收入4161元。9月底地铁2号线延长,增设地铁黄边站进行线路优化,线路优化后10月千公里收入达5835 元,比调整增加 1674元,增幅40.23%。 与此同时,借公交线网优化和地铁接驳的契机,对线路资源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924、970、926、922、421、920、478、978、429票价由1元提升了2元,总体客运量激增了9%,产生了明显的效应。以429线为例,429线途经城西花园、罗冲围客运站、富力半岛等人流大量聚集的地段,客流资源较为丰富,1-9月千公里收入5081元。9月28日延长到西村地铁站后,线路票价由1元提升了2元,又为线路收入提供了增加点,10月千公里收入达5780元,比调整前增加699元,增幅13.75%。 通过对中小巴线路的不断优化调整,线路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优化,经营质量好转,中小巴的发展从而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中小巴的经营情况 通过不断开通中小巴线路,提高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覆盖率及服务水平,公交中小巴服务已受到广大市民普遍欢迎,客流亦呈逐步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借地铁2号延长的契机,2010年9月调整了10条线路,并新开4条接驳线,现有接驳线共有19条,其中接驳地铁2号线有17条,接驳地铁5号线有2条,中小巴线路已逐步趋于成熟,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2010年预计中小巴收入约3735万元,同比增加739万,增幅25%,客运量同比增加330万人次,增幅12%。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为各年营收、客运量情况表: 日 期 期末时点平均车数(台) 期末线路(条) 客运量 (万人次) 实收综合收入(万元) 2007 80 15 201.71 200 2008 132 34 1790.98 1996 2009 165 35 2773.55 2996 2010 194 39 3104.48 3735 其中:2010年1-10月实绩 194 39 2552.01 2969 2010年11-12月预测 194 39 552.47 766           (四)中小巴的经营质量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中小巴逐步走向成熟,小部分线路开始有所盈利,但由于规模较大,资源相对较差,经营状况仍比较严峻。以应收车日运输利润为指标可分为(参考2010年线路盈亏台帐,P为应收车日运输利润): 1、 盈利线路(P>0):共4条。分别是420、422、429、975。 2、 临界线路(-200元≤P≤0):共9条。分别是420A、421、424、425、428、475、478、974、978。 3、 亏损线路(P<-200元):共26条。分别是471、472、473、474、476、477、921A、922、924、928、929、971、972、977、423、426、470、479、480、920、921、923、925、926、927、970。 虽然中小巴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中小巴线路的开行多属填补公交空白,资源比较差,收入较低,而且新开线路需要培育和前期投入,所以中小巴各年的运输成本高于收入,增幅也大过收入,运输利润是亏损的,呈下滑状态。如下图所示: 2007年至2010年中小巴运输利润图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巴的亏损增大呢?我们剖析了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1、规模越来越大,亏损总额加大。 2、新开中小巴线路处于培育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换车型和增加配车数而加大前期投入,导致运输成本增大。 3、运输成本受工资刚性增长和燃料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以致成本增长的大于收入的增长。 从上图运输成本的结构比例可以看出,人工成本和燃料费占的比例最大,合计占运输成本的66%。但是,绝对值对比难于说明中小巴经营水平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千车公里数据对比,反映中小巴收入、成本的变化走势。 下图为各年千公里收入、千公里运输成本及千公里人工成本趋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小巴的千车公里收入呈上升趋势。并且,分公司在中小巴的里程方面控制得比较好,2010年维持在车日里程150公里,(09年146公里,08年170公里,07年147公里)。所以,中小巴的千公里收入大幅上升。但由于线路资源的局限性,千公里收入小于千车公里成本增幅。 归纳变化较大的千车公里成本项目,有以下几项: 单位:元 日期 其中变化较大的项目 千公里人工成本 千公里 燃料费 千公里保修费 千公里 折旧费 2007年 1370.73 1320.49 118.22 138.28 2008年 1392.58 1047.45 260.02 276.55 2009年 1947.65 1022.39 440.27 390.58 2010年 2051.69 1299.82 546.48 462.99           主要原因是: (1)从上图可以看出,千公里人工成本走势逐年递增,根据今年的司机工资指导线和需求关系,今年中小巴司机平均工资水平3280元,比去年增加7.4%,目前分公司司机流失较大,配员不足,今年中小巴的人车比是1:1.96,去年人车比1:2.15,现在只能通过单班车缓和司机的配员不足,司机工资增长是必然的。 (2)今年千公里燃料同比上升27%,中小巴的营运车日里程与去年相近.从各类燃油的耗用指标上看,LPG百公里耗用量出现明显的变化。 单位:升/百公里 类型 2010年 2009年 对比 % LPG 37.23 31.74 5.49 17.3% 柴油 21.64 21.23 0.91 4.3% 汽油 14.14 14.13 0.01 0.1%           首先,中小巴的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时,部分线路客流渐增,中小巴的车型已经不适应原线的运作,从车型结构上转型是发展的需求。如424线去年是14台中巴运营,今年转为大中巴和大巴车型共18台,975线从今年4月新开线,直接投入大巴运营。中小巴投入的车型气耗水平:中巴约32升,大中巴约55升,大巴约70升,由于车型的变化,拉升了中小巴整体的耗用指标,是今年气耗上升的主导因素,所以今年中小巴燃料成本较往年增加。 其次,令燃料成本增加的成因是燃料价格的上涨。从下图看出,07年燃料价格处于低位,08年回升一个高峰后,09年回调到第二波低位,2010年的燃料价格再次回升,至最高水平。如下图: (3)今年千公里保修费成本预计546.48元,同比增加106元,同比上升24.12%。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工时从去年的8月11元升至13元,增幅18.18%。其次中小巴大部分车在2008年投产,车龄基本有3年以上,车质车况相对较差,报修频率较高。例如小巴车型,占中小巴车数20%,故障多,车质车况差,今年千公里保修费480元,比去年增加154元,增幅47%。 (4)千公里折旧费同比上升了18.54%,原因是424、975线使用大巴车型,拉升了折旧费,导致千公里折旧费升高72元,增幅18.6%。 三、中小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巴作为广州市公共交通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完善,必须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小巴经过分公司近四年的努力经营投入和培育,为市政府和企业赢得了相当大的社会效益,线路收入有一定的提高,运作和管理也逐步规范,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中小巴的发展。 1、非法营运车多。中小巴的周边的营运环境未成熟,非法营运车多、大部分线路的客源稀少,导致经营效益低。 2、当地政府、街道不理解、不支持。中小巴线路由于深入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线路的规划,开通后线路站场用地、站务用房、通水通电等问题必须得到当地区政府、街道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但仍有部分当地街道对中小巴的开通不给予支持,导致部分中小巴线路无站场用地和站务用房,缺乏后勤保障,这也成为制约中小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受到车型限制。中小巴的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时,个别线路客流渐增,中小巴的车型已经不适应原线的运作,必须从车型结构上转型以适应发展的需求,然而分公司目前拥有45台5.28金旅小巴(单门)和107台5.94骏威中巴(单门),无法适应目前激增的客流和乘客对中小巴服务的要求,这成为了制约中小巴发展的重要瓶颈。 4、大部分线路资源差,收入低。由于中小巴线路的开通大多以填补公交空白为目标,并无经过科学调研而开通的线路,所以线路资源差,收入低。为了中小巴的可持续发展,分公司在下一阶段仍需不断对中小巴线网进行优化,培育优质线路。 5、司机配员不足,收入低。今年中小巴的人车比是1:1.96,去年人车比1:2.15,目前只能通过单班车缓和司机的配员不足。由于中小巴线路大部分效益低,导致司机收入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中小巴司机普遍流向大巴线路,流失率较高,司机配员不足从而引发诸如职工思想不稳定,线路无法正常运作等问题。 6、中小巴线路多、分散,管理难度大。目前中小巴线路39条,配车数194台,线路分布在太和、人和、江村、神山、同和、嘉禾、夏茅、石井、新市、广园和金沙洲等地区,管理跨度、难度大,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 四、中小巴的定位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中小巴的定位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城市化程度的高低,中小巴的发展体现了广州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思路,广州市公交中小巴线路将占常规公交的比例23%,成为广州市公交重要服务形式之一,并与现有公交线网构成大巴服务主干道、中巴穿梭社区、小巴服务于城乡接合部的三级公交服务网络体系。 假如把地铁、BRT和大巴比作城市主动脉的话,那么中小巴则可比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承担着疏导城市交通流的任务,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广州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也是城中村问题最突出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城中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改造,逐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消失。城市交通规划服务于城市功能,中小巴在城市城中村改造中应运而生,是这一特定时期的产物,也必将随着城市城中村改造完成,城市道路网规划完善而逐步转型为大巴,中小巴将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后备力量。换句话说,中小巴是公交发展中的“黄埔军校”。 (二)中小巴今后的发展思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铁线网和公交线网的不断完善,中小巴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借地铁接驳为契机,优化线路资源,以地铁口为中心构成“放射式”中小巴的线路网络。 2、对可发展、需培育性质线路通过转换车型,增加配车,强化管理,把这7条线路培育成为优质、盈利线路,在道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转型为大巴线路。 3、有选择性地对现有维持性质和保障性质线路进行科学调研,通过选择与线路匹配的车型、裁弯取直、合并、改线等方式,科学、合理整合公交资源,减少低效线路,提高中小巴整体的经营质量。 4、根据对中小巴各线路每一个时间段的客流走向进行详细的调研,对车辆的运输成本进行细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线路作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合理控制行驶里程,进行精细化运作,为中小巴实现“减亏”的目标。 5、提高中小巴司机队伍的收入,稳定司机队伍。司机收入与司机稳定存在着必然联系,在中小巴发展、经营质量提高的同时应适当利用工资杠杆提高司机队伍的收入,这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对中小巴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完善中小巴管理架构,提高中小巴管理效率。由于中小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线路总数多达39条,期末车数194台,车队线路多且分散,管理难度大。为了避免因中小巴线路规模过大管理不到位,分公司将中小巴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让中小巴更好地往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发挥其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应有的作用。
本文档为【中小巴专题分析(二巴一分,郑智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4-29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