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课题汇报材料 娄底四小课题组 2006年5月,我校申报的课题《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在省电教馆立项。该课题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课题汇报材料 娄底四小课题组 2006年5月,我校申报的课题《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在省电教馆立项。该课题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信息化和新课改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课程的改革,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有调查发现,甚至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这为教师教育敲响了警钟。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因而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课题的界定: 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为了适应信息化要求而必须具备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与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处理信息化给学生带来的各种问题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基本教师信息素养和特殊教师信息素养,基本教师信息素养就是一般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而特殊教师信息素养是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专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一个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必定是个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相对于他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某些方面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人以外的其他东西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社会力、潜在力诸方面能力的全面性、普遍性发展。马克思指出:"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考察这种发展,当然就不难设想,在这些个人中有类和人的发展,或者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据此,对人或个人的本质特征认识到什么程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定就达到什么程度。 2、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继续教育以其特有的社会适应性、形式灵活多样性满足着不同主体的需要。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师教育的主导潮流,成为当代几乎一切教师职业从事者的必然选择。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进修的全过程的。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必须认识到教师教育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专业化的 教育,进而摆正教师继续教育的地位。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方面,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切实发展教师的思维和教育能力,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培养高标准、复合型的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教育信息意识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2、教育信息的途径和障碍。 3、教育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4、教育信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以获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及主要经验。 1、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使教师有获取新信息的意识、愿望和技能。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建立教育案例、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资源库。在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案例和课件,可以丰富教育资源,供相关教师学习和借鉴。 4、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通过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求证教师信息素养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确定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求得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校本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教育叙事报告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并对其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1、行动研究法:组织教师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教育叙事报告法:参与研究者要围绕教育话题连续地撰写教育故事,忠实地记录,认真反思。 3、案例分析:从具体教师的信息素养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信息素养提高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5、文献研究:形成一整套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 (二)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2月。 ?课题组建设。成立中心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 ?发动培训。本课题的理想状态是全体教师的参与与发展,所以,发动与培训是必须的环节。发动教师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叙写教育故事的培训。 ?建设完善学校校园网络平台。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12月。 ?指导教师坚持参与教育叙事故事、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的撰写。 ?引导教师科学地观察、及时反思,提高研究能力。 ?组织教师积极开发个人主题网站建设。 ?组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资料整理汇编。 3、后期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措施: (一)建设信息环境。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的发展赖于教育外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外部环境对它的支持及它对外部条件的需要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学校信息环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师资创造物质条件。学校的信息环境建设,其任务是组织教育信息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1、加强硬件环境建设。 自2001年以来,学校建成了电脑语音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课件室、多媒体教室。由于使用频繁设备老化,学校于2006年更新了的校园局域网络,建成科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电子备课室网络、班级教室网络。同时通过中国电信接入4M专用的宽带网,使学校形成所有办公室、教室都能使用计算机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的多功能校园网络环境。我们不仅重视硬件建设,而且更重视应用。我们始终认为,校园网络的建设是为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服务的。这些硬件设备的配置为课题实验创造了必要条件。 2、加强软件的建设和开发。 2003年学校开通门户网站()以来,就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不断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效的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运用;另一方面,设置局域网教学资源库服务器,不断添加、存放和制作大量教学资源,同时教师的作品也可以上传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不断充实资源库的内容。 目前,学校所有的课题研究项目全部都发布在学校网站上,其它学校教师和课题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访问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分享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 (二)抓教师培训,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地应用网络,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 1、技术层面上,如上网搜索信息、下载、发电子邮件等技能的培训,利用暑假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的培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训,每位实验教师完成了自己的个人博客。这为教师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技术支撑。 2、其次是理论层面上的,如我们定期在学校网站上为研究教师推荐有关信息素养培养的最新的文章。指导教师做好有关"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理论学习摘记。如弄清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延,信息素养涵盖哪几块能力,信息素养涉及的技能与理念、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区别。利用网络,使教师成长由线性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发展,满足各学科多层次的教师的学习需要和教师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年我校都会邀请有关专家、领导来校作讲座,每年我们也会安排课题组的教师外出学习,通过这种培训,课题组教师提高了认识、开拓了思路,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从而对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与氛围。 随着教师信息科技技术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们认识到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创新与改革的突破点,是当今信息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倡导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均要运用信息技术,各个教研组均要有信息技术与该学科整合的方案、计划及实施意见。在学期结束时的教研组教科研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情况作为专题汇报。每学期中,各学科均要举行研究课、观摩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科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网络"作为信息的高速通道,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内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与方式。在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学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通过教学,极大地促进师生利用网络查询、搜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激发广大教师和部分学生登录因特网,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工作,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们还结合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讨。我校每年举办两次大的教学研讨课活动,上半年举行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下的常态研讨课活动、下半年十月为我校电教活动月。再如每年的国家、省、市、区以及学校的各级赛课,学校均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科整合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加以研究。应该说,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尤其是众多教师为上课而准备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不仅熟练了计算机的操练,更多地是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为其信息素养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开展教学评比,我们发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七、实验成果及分析: (一)明确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要求: 1、对信息与信息社会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且有正确的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信息犯罪与相关法律有一个初步了解。 2、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当然也是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之一。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每个教师必须至少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与数据处理工作。 3、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使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现。二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优秀的软件相当于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而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同样 的指导而又节省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未来的教师应该至少能够设计适合本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进行授课。 4、具有使用Internet交流信息的能力。Internet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信息通道。作为知识与信息传播者的教师应该具备使用这个信息通道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将会更快。每个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才能不愧为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开通消除了地域与时域的限制,使终身教育的目标真正地成为现实。 (二)探索出了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和专业化发展的方法。 "整合"的理念是国家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在 多元整合"是不可缺少且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上," 一。所谓"多元整合",即多种途径、多种内容、多种方式地科学的、有机的融合。 在学中做,研中做,反思中做。研究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学生能力提高相结合。首先我们重点抓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因为抓好这一块具有对其它培养信息素养渠道的辐射作用。 1、进行备课改革尝试,探索学科渗透性原则。 教师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活动中度过的,以各学科课堂教育教学为主阵地是课改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首先在教师备课上进行了渗透性原则的尝试:即将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媒体优化探究式学习的环境。 围绕课堂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学生原有和通过预习(上网搜索)生成的信息资源。备课前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知识拓展以支撑。设计"教师"和"学生"两条线索的各环节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中: (1)教师在每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留有一定时间给予学生信息素养方法的指导,知识的拓展以时间保证。 (2)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每周认真做好一至两篇教学后记,为撰写教育教学故事,总结教科研工作做好第一手积累工作。 评课中我们注重了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向合作学习活动中,用于完成教材内容的时间,用于支撑完成教学内容的信息交流的交互学习和用于拓展性的信息资源共享时间分配上的权重研究。教师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是如何加以指 教师信导,让不同层面的教师均能得到收获的。我们通过研究探讨,达成共识:息素养的生成,结合她们的生活实际,以课堂教学目标为驱动源,指导教师收集、处理相关信息,课堂是他们信息汇聚、加工处理、产生新信息的最佳场所。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学会――自学能力的逐步生成。 2.进行研究性小课题指导,探索活动自主性原则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落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共同合作者,成为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的角色。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为此我们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指导。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利用信息资源独立完成研究性小课题任务的自主性原则研究。 (1).据各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以小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重组信息、合作学习、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记录研究性活动收获,锻炼学生对信息良莠的辨别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走向实践,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信息素养。 (2).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摸索各年级信息素养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细则。研究小学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形成发展的速度、水平;设计、开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适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性主题活动,为学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三)、探索出了一条信息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途径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我校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我们让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存在种种不良的态度,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我们利用讲座、课堂实录的视频告诉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沆,对新的教育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对教师进行培训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为了使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得以落实,我校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遵循多维分层策略。即多种维度、多种角度,分层次进行培养与训练。 在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方面主要做到:分两个阶段实施:一是全面培训阶段,二是重点培训阶段。两个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任务,即第一阶段主要培养普及型队伍,第二阶段主要培养提高型队伍。 (1)全面培训,建立一支普及型教师队伍(侧重于操作应用的层面)。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普及、推广,首先要有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早在1998年起,我校即把培训队伍列入现代教育技术工程的计划。自2001年学校网络教室建成起,我校开展了多次计算机上机操作应用的全员培 训,2006年学校规定:凡是45周岁以下的(含45周岁)的教师,均要参加培训,且必须取得"湖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高级证书"。为此,我校教师先后参加了两次大规模的培训,目前,我校教师通过培训考试全部取得计算机初 的教师取得了信息技术高级证书。这样大面积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级证书,85% 用计算机,为我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浓厚的群众基础。 (2)重点培训,建立一支提高型队伍(侧重于专业制作层面)。 实践告诉我们: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光有只能操作的广大教师是不够的, 提高还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的"型队伍"。为此,我们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在只有两位具有制作开发能力的教师情况下,又抽调出两名能力较强、工作认真、勇于攻关的年轻教师参与到学校课件制作组来,我校的课件开发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为了尽快提高他们的课件制作开发能力和水平,学校不惜重金,多次派出教师、培训、观摩,曾先后参加了省、市、区各级电教馆组织的,集中培训。此外,为了加强计算机课件制作组教师与学科教师的默契配合,为了更好地让他们了解各学科教学特点,以便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我们在只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各学科教学活动时,无论外出多远,均派出课件制作组的教师一同前往。2007年暑假,我们输送了二十几位老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能够熟练地制作幻灯、网页,并将教学同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3)从三个渠道落实:一是校内的常规教学应用培训;二是人事局、市教委的结合职称评定要求的操作应用能力培训;三是各级各类专业性应用平台及课件开发、制作能力的培训。 3、开展各类教学评比 (1)、学校举行的多媒体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是检验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水平的重要窗口。从中也可以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实际利用多媒体设施的水平和力度。我校每年举办两次大的教学研讨课活动,上半年举行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下的常态研讨课活动、下半年十月为我校电教活动月。这些活动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评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对传统备课的一种挑战、变革。相对于传统备课而言,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开展教学评比,我们发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4、认真检测,建立评价机制 (1)、学校计算机培训考核: 学校计算机培训完成以后,又培训教师出题进行复习考试,检测教师的学习成果。 (2).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师信息素养问卷调查,随时了解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发展情况。 (四)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达成的几点共识: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能解决校本研修"高原现象",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校本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常规的校本研修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校本研修进行到一定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困惑,这就是俗称的校本研修"高原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师素质提高的需要。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 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而在网络平台上,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2).理论引领的需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材料,但难以上升到理论,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写了不少的总结,但难于形成理论性的认识,缺乏专家的指导,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显得很困难。时间研究长了,大家的研究热情逐渐降低。由于校本研修的手段采用传统的模式,主要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会的形式进行,研究的范围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转,大家觉得收获越来越少。想走出去看、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经验,经费又不足。当大家觉得收获甚微时,就难以调动积极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查询各种教育资源,能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师的需求。 (3).时空拓展的需要。受师资条件的约束、受经济条件的约束,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校本研修都难以搞好。当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时,教研的时间显得提提襟见肘。加之教师在校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学校还要召开多种形式的行政事务会,即使安排教研的时间也是非常紧的。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教研的深层次问题是很难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2、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借助教育信息化优势开展校本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为:对职业的认同程度、自我心理发展程度、职业能力的成熟程度、工作作用发挥的充分程度。新课程为学校和广大教师预留了一大片创造、创新的空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验成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将教师培训看成是教研部门的事,与学校关系不大,走外控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常常是:"学者作报告,教师听报告,概念知不少,进修缺实效"。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形式单一,千篇一律,难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二是培训模式僵化,以迫受式学习为主,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三是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实践相脱节;四是工学矛盾突出,培训与正常教学秩序经常发生冲突。毫无疑问,现有职后培训无视教师主体地位的弊端,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和发展,迫使我们对师训模式作新的探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成长需要更多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这正是传统 教研模式难以实现的。而网络校本研修借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交流的互动性,具有传统教研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认为,借住现代教育技术,走校本培训之路,构建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共同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一体的关系。网络校本研修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同样缺一不可,而且与常规校本研修相比发挥着更大的效应。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成长专业化。 (1). 学校网站上的论坛和博客平台的开放性,使教师有了自由发表心声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论坛上。当老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阅读者要细心地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都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但有时教师发表的帖子中,有好多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而网上的其他教师会不留情面,他们对任何帖子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贴的教师反思。同时,对别人帖子的质疑和批判,也是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思考。 (2).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实现了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同伴互助化。 教研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作为单个个体,虽然拥有相同的学历,由于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及个人素质的不同,若干年后,他们业务素质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网络校本研修,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网络校本研修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网络校本研修,因为她的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们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这样,教师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得以缩 小,而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3).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实现了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引领专业化。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体验着探索带来的快乐,品味着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生成困惑,感到迷失,这就亟需身边的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关注。一方面,传统教研活动往往由专家或领导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因为大家不好意思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更多的专家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教研,缺乏对实践进行明确的指导,甚至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地方情况。通过网络校本研修,专家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4).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教研广泛化。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带来的另一个不凡的现象就是"泛研"现象的产生。"泛研"不仅是针对内容广泛化教研,也不仅是针对活动的教研广泛开展,而是指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教研不再仅仅是以教研部门为中心,而是能够使得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教研"。所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使教研活动不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而是一种行为变革,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这会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深度催化。 4、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了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总目标和分层目标。 课题研究告诉我们,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为此我们确定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见表: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师德修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严谨的职业责任。 专业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 专业知识建构植根于理论、经验等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理论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适应教学需要的相关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能够获得专业化成长,课题组帮助教师制定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化成长目标。并使他们明确:一个成熟的教师,不但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在教育活动中表现自身的价值,还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终身的、全面的、整体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学校通过对经验交流、个别谈心、分层次座谈、信息反馈、规定任务等形式,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工作价值观、评估时空情景、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等,帮助每位教师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 学校通过对每位教师的现状评估,把教师分成了四个层次,通过分层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见下表)。每位老师的发展计划就是将学校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自身特点和愿望相结合,进行具体细化。 教师专业发展分层目标 层次现状描述发展目标 中老 年教 师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工作踏实,有责任心,但对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的接受相对较慢。1.总结和提炼班级管理等经验,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能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式。 3.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特别是校园网和网络资源的应用。 相对 成熟 的骨 干教 师研究水平和课堂实践能力相对教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并在赛课、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专业发展中已进入"自我更新阶段"。 1.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形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观。 2.具备成熟的专业素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3.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有发 展潜 力的 青年 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任务关注阶段",有参与各类研究活动的热情和自我规划的意识,但实践经验缺乏,理论深度不够,教育教学还不成熟,不能独立完成研究任务。1.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能熟练驾驭课堂和教材,并能承担各类研究课的研究和上课。 2.牢固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技术,教育思想成熟。 3.逐步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 需要 特别 帮助 的教 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生存关注"阶段,缺乏实践经验,教师专业技能基础薄弱,还不能完全理解和运用课程改革理念,缺乏反思意识,在课堂教学 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达标,能独立设计技能等方面还需要帮助和辅导。1. 和上出体现正确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常规课。 2.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逐步成为思想和教学成熟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 (五)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带来的可喜变化。 1、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实减负增效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课堂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地参与,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应该说信息技术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信息获取的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提供了可能。再者,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诸多优势,如声形并茂的生动性、形象性;超越时空的灵活性、跳转性;资源共享的方便性、快捷性;知识体系的仓储性、丰富性;内容查询的开放性、可选择性等,都为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业务能力,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一大批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课题实施的三年间,共有一百多人次获区级以上各种教学奖。 由于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广大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作用,主动、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设备与手段进行教学。在我校,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常规教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个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室,已远远不能满足全校教师日常教学的需求,学校本学期正在抓紧配备每间教室的电脑,学校的网络已准备用10兆的光纤接入。 此外,信息素养的提高也为广大教师的自身学习与提高创造了条件。随着数字化学习时代的到来,今后的学习方式,将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从目前我校教师学习方式的调查情况看,很多教师已经尝到了应用信息设备与技术进行学习的方便、快捷。近几年来,不少教师所得到的大部分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均来源于计算机极其无限神奇的国际互联网的共享资源。还有一部分教师通过Internet进行着学历再进修和继续教育的学习。 3、研究的成效也体现在学生身上: (1)、课堂更具模拟化,发展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做到善于利用教科书、音像、图片等教学丰富资源,使之产生最大效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竞争的意义和残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2)、课堂更具活动化,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网络咨询,观看实验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敢于想象,大胆猜测。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课堂更具民主化,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生生、人机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指导者和主持人。在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4)、课堂更具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在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研究,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及反思 1、从学校管理来讲,传统的学校管理学提出了三要素:人、财、物。现代学校管理学扩展到六要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网络管理就是一种超时空的管理,我校也正在努力借助于网络,借助于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一种超时空、全方位、开放式的管理。这里,我们尤其要注意提高信息的接受、汲取、处理的能力。所谓学习型组织,所谓终身学习体系,更大程度上就是各种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信息的再学习和再处理。我们之所以用很大的人力、财力试图建立一个连接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学习平台,就是希望实现这一点。对于现代学校而言,要重视现代信息素养的培养,从员工到管理者,从学生到教师。有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物质贫困的影响正在逐渐削弱。然而,由于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能力的匮乏所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者"信息的贫困"则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所以专家们呼吁,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 素之一。还必须高度关注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等的研究。 2、借助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会存在一些新问题,如机机对话、人机对话导致情感交流的弱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师学习积极性存在着反作用,信息技术提倡的方法多样化使一些信息交流产生遗失,影响教研的效率,这一些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也是我们以后努力解决的课题方向。课题组今后将进一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更开放的网络校本研修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度交流与共享,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将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创造教师脱颖而出的公平机会;将进一步增强课程和教研管理的执行力,引领教研走向深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的专业化,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 2010年5月25日 2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档为【《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