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NNIC通讯第二十六期

CNNIC通讯第二十六期

举报
开通vip

CNNIC通讯第二十六期CNNIC通讯第二十六期 目录 卷首语 ? 每天都有新动力 (2005-11-21) 统计报告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5-11-21) 一亿网民:新里程 新起点 ? 编者按 (2005-11-21) ? 新浪:第16次互联网报告发布 中国内地网民突破1亿 (2005-11-21) ? 人民日报:我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网民过亿 (2005-11-21) ? 新浪专访钱华林研究员:门户网站在中国的作用是永恒的 (2005-11-21) ? 搜狐专访毛伟主任:进入标准,然后制定标准 ...

CNNIC通讯第二十六期
CNNIC通讯第二十六期 目录 卷首语 ? 每天都有新动力 (2005-11-21) 统计报告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5-11-21) 一亿网民:新里程 新起点 ? 编者按 (2005-11-21) ? 新浪:第16次互联网报告发布 中国内地网民突破1亿 (2005-11-21) ? 人民日报:我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网民过亿 (2005-11-21) ? 新浪专访钱华林研究员:门户网站在中国的作用是永恒的 (2005-11-21) ? 搜狐专访毛伟主任:进入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然后制定标准 (2005-11-21) ? 毛伟:IP网络取代传统电话网 ENUM会是热点 (2005-11-22) 大事记专题 ? 2004年中国互联网大事记 (2005-11-22) ? 王恩海:以过去启迪未来是大事记评审的初衷 (2005-11-22) ? 大事记资料链接 (2005-11-22) 搜索市场分析 ? 搜索引擎市场动态变化 呈两强多极竞争格局 (2005-11-22) ? 搜索引擎调查背景 (2005-11-22) 互联网地址资源媒体关注 ? 编者按 (2005-11-22) ? 中新社:中国CN域名跃升全球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第九位 (2005-11-22) ? 中华工商时报:CN域名跃升亚洲第一的背后 (2005-11-22) ? 经济日报:打创意牌 网络路标傍中秋 (2005-11-22) ? 科学时报:世界文化遗产天坛有了“中文网络门牌” (2005-11-22) CNNIC管理与服务动态 国际交流 ? ICANN卢森堡会议报告 (2005-11-22) ? 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APIRA)韩国会议报告 (2005-11-22) 技术研发 ? Internet上的单点登录研究 (2005-11-22) ? 在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 基于ENUM的互联网通信 (2005-11-22) CNNIC动态 ? CNNIC召开2005年IP地址分配联盟成员会议 (2005-11-22) ? CNNIC发布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5-11-22) ? IANA发布中文域名字符表 (2005-11-22) ? IETF设立多语种邮件地址标准讨论组 (2005-11-22) ? 互联网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成功举行 (2005-11-22) ? CNNIC公布《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 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关于调查报告关于XX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米市场调查报告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部分热点数据 (2005-11-22) ? DNS技术创始人Paul Mockapetris博士访问CNNIC (2005-11-22) ? CNNIC主办“CN域名风云榜”暨最有价值CN域名评选活动 (2005-11-22) ? CNNIC IP地址分配窗口提升到/17(128C) (2005-11-22) ? 第二届亚太地区互联网研究联盟会议在韩国首尔成功举行 (2005-11-22) 每天都有新动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 毛伟 最近CN域名捷报频传,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CN域名注册量已经达到了83万个,在全球240多个国家与地区顶级域名(ccTLD)注册量中,CN域名首次进入前10名,居第九。目前,CN域名也是亚洲最大的国家顶级域名。 最近有一位年轻的同事问我,“我们把CN域名做到100万后,我们下一步干什么,”目前CN域名良好的增长态势,不过是互联网长跑过程中的热身运动,它的能量只是刚刚开始释放。我国有超过一亿规模的网民,有千万级的企业,CN域名的注册量应该在数百万乃至千万才和中国互联网的规模相匹配。和雄踞ccTLD前两名的德国DE域名(905万)和英国UK域名(435万)相比,CN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100万的目标只是我们翻过的丘陵,真正的险峰还等待我们去攀 登。 随着互联网应用深入发展,网民在网上有更主动的需求,产生的域名需求也就会增加,所以在今后发展过程当中,会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互联网发展第一波次,.CN没有抓住机会,我们要让国家域名它在第二波高潮里得到快速发展。 互联网背后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经济,更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全新的商业秩序和经济生态,未来的互联网寻址技术也应该适应人们的需要。目前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依靠依靠互联网开展经济活动,互联网域名地址系统是互联网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所有互联网应用的支撑平台,域名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一个基础保障。可以说互联网地址系统是国家的战略系统之一,我们不能将中国互联网经济和信息化建在国外掌管的平台上。信息产业部也要求加快推广国家CN域名,增强公众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信心。作为中国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行者,我们不仅要把CN域名做大做强,还要为我国互联网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地址资源,提供稳定、高效的域名解析和查询服务。我们定下了建设世界一流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核心依旧是为建设中国信息化社会服务的,我相信我们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会从中获益。 所以,CNNIC除了要继续做好目前CN域名、中文域名、通用网址、IP地址的寻址服务外,还在下一代互联网寻址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比如我们正在试验的ENUM技术,它可以把即时通讯、电话、email、网址等整合在一块,这是未来VoIP应用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地址解析机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因此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我们发扬“务实、进取、诚信、协作”的创新文化,在日常工作中,踏踏实实完成我们的使命。 现在才刚刚开始,历史的画卷在我们的面前缓缓展开,无比宽广的舞台等待我们去驰骋。每天都有新动力,我们才能和世界最优秀同行比肩。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新起点 一亿网民:新里程 编者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内地网民数达到1亿300万,这是中国网民首次过亿。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发展,突破了一亿,居世界第二位,13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上网,尽管没有悬念,但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数字。 从媒介受众数量的成长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获取5000万受众所需要的时间,报纸是50年、广播是30年、电视是15年,而互联网仅仅用了3年。和整个互联网相比,中国互联网获取5000万网民大概花了8年,之后不到3年这一数字就突破一亿了。人口的庞大基数使网民增长的潜力仍然相当大。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的网民大约9.3亿,内地网民占1/9,全世界每9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从亚洲范围来看,亚洲网民约3亿2000万,内地网民占1/3。与互联网头号大国美国相比,中国的网民数是美国的一半,最新统计表明美国网民数为2亿900万左右。 从互联网普及率来看,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7.9%,离世界的平均水平13.9%还有相当距离,和亚洲8.4%的普及率相差不大,而美 国67.8%的普及率则是中国的8.6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仍是一个信 息化战略的主要问题。 一亿网民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对每一个普通网民来说,人们对于 互联网的了解都是通过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应用功能等,网民永远不 能完全了解互联网,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并使用它。有一千个读 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网民,就有一千个互联网的样子。 尽管我们有时候对互联网的了解不过是一孔之见,但是,这并不妨碍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我们编辑这期专题,引用专家分析和报告,从多个方面展示互联 网改变了什么,它还将改变什么。 新浪:第16次互联网报告发布 中国内地网民突破1亿 人民日报:我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网民过亿 新浪专访钱华林研究员:门户网站在中国的作用是永恒的 搜狐专访毛伟主任:进入标准,然后制定标准 毛伟:IP网络取代传统电话网 ENUM会是热点 CNET科技资讯网 梁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毛伟欣喜地谈到,互联网春天又来了, 久违了这种风景。他指出,基于IPTV和VOIP的两大宽带应用将会带 来下一代互联网的热潮。 毛伟在200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指出,这么说是基于两方面:一是 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人,中国互联网的宽带用户,首次超过 窄带用户,达到了5300万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另外一方面 是因为,在宽带上的IPTV和VOIP两大应用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下一代互联网的热潮。 毛伟认为,IP网络的存在,是一个趋势。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型的运营商已经不再往PSTN传统电话网上投入了,预计2008、或2009年,PSTN会逐步地被新的、基于IP技术的网络技术所取代。 毛伟在主题为《基于ENUM的互联网通信》的演讲中指出,ENUM是未来VoIP应用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号码解析机制,将成为发展热点。ENUM将在一号多用、号码可携带、3G核心网等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毛伟表示,目前CNNIC已经开始进行ENUM相关实验。目前,用户可以实名在www.enum.cn网站上注册自己的ENUM号码,注册和使用都是免费的。 毛伟称,各省市地区的ENUM号码和普通的电话号码没有太大区别,典型的号码是:"国家区号,地区区号,电话号码"。在记者问及ENUM会首先被商用还是被消费者使用时,毛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表示,"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ENUM,因为它这个可以把即时通讯、电话、eMail、网址等整合在一块"。 毛伟还表示,"下一步我们会联合国内的服务商,来共同建设这么一个互通互联的平台。同时,我们还会把这个平台跟国外的ENUM的平台进行结合,能够实现国际上的互通。" 他同时呼吁,国内的IP运营商、交换平台的运营商,应该积极参与ENUM的研究计划。 ENUM解释: 什么是ENUM, ENUM是IETF发布的标准,它定义了如何将遵循E.164标准的电话号码转换为域名格式存放于DNS服务器,每个ENUM对应一组URI(统一资源标识)。从而我们可以使用电话来查找网站、电子邮件、IP电话地址、传真或网站等多种资源。也就说是,使用支持ENUM的软件可以输入电话号码来访问网站、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等等。未来,您只需记忆一个电话号码,不仅可以继续打电话,还可以完成几乎所有互联网的访问。还等什么,注册您的ENUM吧„„ 怎么使用ENUM,谁可以使用ENUM, 您可以在任何支持ENUM的设备中使用ENUM,比如在SIP电话终端中输入电话号码。对用户而言,ENUM就是一个电话号码,只要您愿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ENUM,未来支持ENUM的软件和设备会原来越多,任何支持电话号码输入的设备都可以使用ENUM。 2004年中国互联网大事记 新华网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从入选的15件互联网大事中可以清楚看出中国互联网呈现出来的三大发展脉络:基础设施与网络应用双螺旋驱动、诚信自律、新一轮的上市潮。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事件有5件,与互联网诚信自律相关的大事记达4件之多,上市和盈利永远是互联网的黄金题材,三大门户首次迎来了全年度盈利和国内10大网络公司上市均榜上有名。 本次互联网大事记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的年度修订和增补。根据“中国互联网产业中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持久深远影响 的事件”的入选标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向广大网民公开征集的基础上,邀请20位权威专家经过两轮投票最终选出了2004年中国互联网大事件。 据悉,为了翔实地记录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历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1999年编辑并首次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大事记发布后,被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业内人士、新闻媒体广泛引用,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研究中国早期互联网发展的宝贵文献。为了使大事记的记录工作延续下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已组织了一个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并形成了一套公开透明的机制,将在今后逐年对大事记进行增补和修订。 2004年度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1. 2004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1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3089万台,上网用户数约7950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340040个,WWW站点约595550个,国际出口带宽27216Mbit/s。 2. 2004年2月3日至18日,新浪、搜狐和网易先后公布了2003年度的业绩报告,分别实现了1.14亿美元、89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的全年度营业收入,以及3100万美元、3900万美元和2600万美元的全年度净利润,首次迎来了全年度盈利。 3. 2004年3月4日,手机服务供应商掌上灵通在美国纳斯达克首次公开上市,成为首家完成IPO的中国专业SP(服务提供商)。此后,TOM互联网集团、盛大网络、腾讯公司、空中网、前程无忧网、金融界、e 龙、华友世纪和第九城市等网络公司在海外纷纷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轮境外上市热潮。 4.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国域名数为1187380个,网页总数为311864590个,在线数据库数为169867个。 5. 2004年4月14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TWNIC、JPNIC、KRNIC提交的《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与管理规范》被国际工程任务组(IETF)通过为RFC3743。这是由中国人参与制定的第二个RFC文件。RFC3743主要解决多语种域名中的汉字简繁体等效问题。 6. 2004年6月10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net.china.cn)开通,其宗旨是“举报违法信息,维护公共利益”。这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在加强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方面又迈出实质性一步。 7. 2004年7月16日,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标志着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的开始。次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8. 2004年7月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领导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项目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9.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决定于2005年4月1日开始实行。此 法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立法迈出重要步伐,将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建设有非常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10. 2004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 11. 2004年11月5日信息产业部发布第30号部令,公布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新办法自2004年12月20日起施行。 12. 2004年11月29日,新浪、搜狐、网易公布中国无线互联网行业“诚信自律同盟”的自律细则,该同盟的网站(www.ctws.org.cn)同时开通。该同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无线信息服务行业的自律工作的深入开展。 13. 2004年12月23日,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标志着CN域名服务器接入IPv6网络,支持IPv6网络用户的CN域名解析,这表明我国国家域名系统进入下一代互联网。 14. 2004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之一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 15. 2004年12月29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China Uninet)”荣获200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平台率先实现了在一个统一的承载平台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互联网、视讯会议、可视电话、CDMA 1X移动数据等业务的网络。 注明: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5年6月修订 王恩海:以过去启迪未来是大事记评审的初衷 新浪网 2005年7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7件互联网大事入选大事记,这是CNNIC在广泛征求信息和意见后,组织20位权威专家评选出来的。为此,新浪科技特别连线了这次评选的推动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信息服务部副主任王恩海。 王恩海表示,大事记评审的初衷不是树立一个里程碑,追溯往事更多是为了思考未来之路。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邀请社会各界的权威专家,并向广大网民公开征集2004年中国互联网大事件,形成一套公开、透明的机制,期望这种评选点评能为企业、个人提供参考,让他们在面对“互联网还将改变什么,它的未来机会在哪里”这样的基本问题时,从中获得启示。从这样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评审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特点,有别于商业评审活动,也有别于一般的总结回顾。我们需要志同道合的各方面专家学者一道来完成这项评审,相信其中的智慧定能给中国互联网以启示。 王恩海认为,2004年互联网大事记入选的事件显示,2004年网络规范为主旋律;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双螺旋驱动,齐头并进;互联网公司开始了第二轮上市潮;总之中国互联网呈现“诚信规范、双螺旋发展、上市盈利”未来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互联网的发展。 历史需要记录。众多的媒体是天生的“记录者”,他们的片断式记录从各个角度折射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也有 “CNNIC”式的记录,成立8年来,发布了15次互联网络统计报告,每年更新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为中国互联 网描绘了不同时期的鸟瞰图,并记录了那些有影响的事件。 历史是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决不是用“假设”和“如果”去玩味过去一年发生的互联网事件,而是基于时空坐标的历史衡量,给出我们的权威解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个公正透明的大事记评审机制来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修订和点评200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的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让公众能从历史中发现未来,就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一样,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是一个需要大智慧、大眼光的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问题往往没有最终的答案,但是专家们的解读将会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以启迪。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第一年,确实有很多需要我们总结的地方,但是光总结还不够,需要我们更有力地推动互联网向新的高度发展。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互联网发展变化之快触手可及:从最初的64K国际信道变成了数十G的国际出口;从单纯的数据传输应用到现在的电子商务、网上交友、沟通娱乐等全方位应用;从科技人员专家学者的专用工具到进入寻常人家,网聚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网民群。 刚刚发布的第16次统计报告已经很明显地显示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些特征,今后10年是互联网社会化和个人化的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互联网的主体,都成为创造者。互联网上的注意力经济的模式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体验与创造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关键要素。 搜索引擎市场动态变化 呈两强多极竞争格局 今年似乎可以称作中国互联网的“搜索年”。除了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之外,世界搜索引擎巨擘Google高调进入中国,雅虎与阿里巴巴达成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微软MSN又即将推出它的中国搜索版本,它们的主要目标,瞄准的都是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 为了使中国互联网用户更清晰了解与使用搜索引擎,同时也让相关公司了解所处竞争环境和市场位置,进而改善服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5年8月电话抽样调查互联网应用活跃的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互联网网民。互联网中心高级研究顾问、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先生主持本次搜索引擎调查问卷的总体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依据这次调查获得的关于中国搜索市场的大量用户数据而编写的《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客观地揭示中国搜索引擎用户的真实面貌,包括各搜索引擎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内的市场格局,以及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未来的竞争态势。 报告显示,中国搜索市场目前是两强多极竞争格局,百度和Google市场份额大大高于其他公司,二者合计在北京和上海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广州合计占有率也接近达到75%,百度在北京的市场份额为52%,Google为33%,搜狐、新浪和雅虎系市场份额分别是4.6%、4%和3.7%,其他公司占3.3%。在前半年中,百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很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都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Google的用户数基本保持不变,但市场份额在下降。搜狐的新用 户获得率排名第二,为34.7%, 仅次于百度的34.8%。 三地搜索市场占有率如 图。 调查还分析了北京地区用户使用首选搜索引擎在各项搜索内容中的市场份额。 由图可见,在搜索内容上,百度用户搜索音乐(mp3)等娱乐内容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达到74.6%;Google用户相对来说更经常搜索网页、企业产品、商 情、交通旅游等内容。 比例在40%左右。具体搜索内容市场份额对比如下图: 报告显示学生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学生用户占全部用户数的比例分别达到40%、37%和30%。百度最大的用户群是学生,学生用户占了百度各地用户数的40,50%。 非学生用户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这个年龄段,在广州这个年龄段的非学生用户超过一半,在上海和北京接近三分之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北京非学生用户超过一半,在上海和广州的比例则要相对低一些。三个城市非学生用户的个人月收入的中间值,都在2500,3000元这个区间;也就是说,个人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非学生用户都超过非学生用户总数的一半。 非学生用户根据年龄、学历和个人月收入分段,在年龄超过25岁、学历超过大学本科以上、月收入超过1500,2000元的三个非学生用户市场中,Google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度。如图。 来自机关(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个人用户在三地分别占全部用户数的7,12%。在来自机关的用户市场中,Google占有领先的市场份额;来自企业的用户数在北京和广州仅次于学生用户数,占全部用户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百度和Google在这个用户市场中基本平分秋色,Google略微胜出一点。在上海,来自企业的用户数高于学生用户数,达到了全部用户数的43%,Google以差不多高百度6个百分点胜出。相对说来,百度在中小私营企业中表现较好,但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中, Google表现较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还就各搜索引擎公司用户数的变动情况、新用户的获得与流失情况、搜索引擎用户的主要上网特征、主要的搜索内容、用户的搜索引擎组合使用情况、用户的使用经验与习惯、对竞价排名的认知与态度,以及中国网民最常访问的门户网站的用户特征等,作了系统的分析描述。 注:以上图表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北京部分报告数据。 搜索引擎调查背景 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6次互联网报告显示: 在1亿网民中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将近2/3,加之百度上市、阿里巴巴 收购雅虎中国等消息的传出,使搜索市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每年 CNNIC都要进行1,2次互联网热点调查,剖析不同时期互联网热点信息,今年引入了有关搜索引擎市场的调查,希望能给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5年8月进行了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调查。调查分电话抽样调查和网上联机调查两部分。 1、电话抽样调查。本次电话抽样调查选取了最具互联网市场价值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进行,各地有效样本分别为1000个。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各搜索引擎用户的获得与流失情况、主要的搜索内容、用户的使用经验与习惯、对竞价排名的认知与态度、搜索引擎用户特征和网站访问用户特征等,并做了系统的分析描述。 2、网上联机调查。为了获得全国搜索引擎发展现状,通过在各大网站上挂出调查问卷,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合理性校验后得到有效问卷22000余份。联机调查反映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用户群。与电话调查相比,联机调查增加了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工具条的情况、用户通常发起搜索的地方(地址栏、工具条的对话框,或者当前访问的网页)、Google和百度所有搜索功能与搜索产品的用户体验与使用情况、用户对竞价排名更明确的看法、更细化更详尽的搜索内容分类,以及另增的用户行业分类、用户拥有电脑及个人数码产品的情况等,因此联机调查报告的内容更丰富。 本次调查较为客观公正地揭示出中国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搜索引擎用户特征,以及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未来的竞争态势,对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和投资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互联网地址资源媒体关注 编者按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是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重要的财富和资产,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共同构成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互联网就是实现信息共享与开发的新型平台。 互联网络地址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整个互联网正常通信的基础服务。我国的互联网地址资源主要包括IP地址、CN域名、中文域名和通用网址。互联网地址资源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易被公众重视,反而容易被忽视,但是其基础服务却关系到互联网发展的全局。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发展壮大互联网地址系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问题。 因此,一方面,对于互联网地址资源的管理与发展,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地址资源的保护与争夺的博弈绝不能掉以轻心。 2005年,我们能感受到互联网地址资源发展的大潮之势:CN域名跃升全球ccTLD第九和亚洲第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意识到了抢占网上商机和保护网络品牌的重要性,将地址资源列入企业的核心战略,注册、保护和使用CN域名、中文域名和通用网址。 互联网地址系统作为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只有足够强大发 达,才能支撑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灵活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作为中国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行者,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联网地址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地址行业发展,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支持中国互联网地址的发展。 中新社:中国CN域名跃升全球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第九位 中华工商时报:CN域名跃升亚洲第一的背后 经济日报:打创意牌 网络路标傍中秋 科学时报:世界文化遗产天坛有了“中文网络门牌” ICANN卢森堡会议报告 ICANN于2004年7月10日至15日在卢森堡公国首都卢森堡城召开了第23届会议,约有来自55个国家的900名代表注册参会,再次创下ICANN参会人员数量的历史新高。 此次会议上,ICANN为IDN、WSIS和新增TLD等热点问题专门设立了研讨会,并对下列议题进行了讨论和理事会投票表决: • 接受ICANN安全和稳定咨询委员会(SSAC)关于域名拦截的报告,并鼓励对此感兴趣的团体考虑为域名的保护制定一套最佳通用惯例 • 采纳理事会对于全球寻址政策的审议程序 • 在8月前向法律总顾问提出完成利益冲突政策的修订 • 指导ICANN职员增强在汇报理事会电话会议时的透明度; • 采纳2005,2006财政年度ICANN预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重要议题及会议成果 关于对全球寻址政策的审议程序的审议结果 在ICANN与RIR的数字资源组织(NRO)于2004年10月21日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中,对于“ICANN理事会可依照其自定的流程确立全球政策发展程序”有着明确记述。在今年4月6日和5月31日,ICANN曾先后两次在网站上公布了这一流程及修正案,并在6月27日前接受了公众的评议。 在综合了业界的意见后,ICANN做出如下决议:ICANN理事会采纳“全球寻址政策的审议程序”,并命令ICANN职员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予以执行并通知ASO。 关于ICANN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方案 ICANN依据章程在今年5月17日于网上发布了2005年至2006年财政年度的预算方案。经多方评议,ICANN理事会初步确定了这一预算方案。但是某些支出仍需要更深入地讨论,如设立一个新的非营利性组织来支持DNSSEC的部署任务,和设立一个新的地区办公室。(对IDN和注册恢复系统等的专款已通过审核)。 ICANN理事会同时希望任何基于竞争的开销都仅限于gTLD环境,并且只能对全球性政策的商讨提供资金支持。对此ICANN理事会的财政委员会将负责详细列举开支项目,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ICANN准备对GNSO等支持组织进行审查 根据ICANN章程第四部分第4章,ICANN理事会将定期对各个支持组织的委员会进行独立审查,最先对GNSO的审查将于2006年结束。理事会因此要求GNSO委员会为ICANN理事和职员整理一份审查项目文件,用以指导第三方的独立审查组织开展工作。该份文件要在12月的温哥华年会上提交ICANN理事会审议。 关于理事会日常会议的公开 在7月14日的公众论坛上,再审议委员会再次请求ICANN理事会尽快利用实时速记记录包括电话会议在内的理事会的会议实况内容。理事会为此决定将采用一切合理的辅助手段来保证理事会电话会议的公开透明。 关于冲突政策的修改程序 修改利益冲突解决条例:目前的利益冲突解决条例是1999年3月份制定的,ICANN顾问办公室建议对现行的条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发展,利益冲突委员会在7月12 号的会上讨论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更多的修改建议。ICANN理事会要求顾问办公室负责拟定修改后的条例并在8月份的理事会会议上提交讨论。 关于对审计委员会的审查 ICANN理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在此次会议上同意理事会治理委员会对自身的章程和审计方法进行评议,并在年底的ICANN温哥华会议前就理事审计职能的扩展提出建议。 关于安全及稳定委员会所作的域名劫持报告 ICANN的安全及稳定咨询委员会曾在7月12日公布了一份域名劫持报告。会议就这份报告进行了研讨,议题包括注册管理机构、注册服务机构、分销商及注册人应采取的解决之道。此后ICANN理事会采纳了该域名劫持报告,并对安全及稳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ICANN理事会还鼓励所有对保护域名感兴趣的团体为此协同制定一套最佳的实践方案并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加以审议和推广。 关于新增行业顶级域(sTLD) ICANN正式确定新增.Mobi(移动通信行业)顶级域,并和申请方,mTLD顶级域有限公司签约,授权其作为.mobi的注册管理机构。mTLD顶级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同时向ICANN递交了增设.mobi行业性顶级域的申请。公司由Hutchison、GSM联合会、爱立信、微软,诺基亚、三星电子、Syniverse Technologies、TIM、Telefonica Moviles、T-Mobile和Vodafone共同投资设立。至此,互联网上与移动通信有关的网站有了自己专属的类别域,注册管理和搜索将更为便利。 关于WSIS和互联网治理 未来互联网治理的模式一直是关系到ICANN存亡的严肃话题。在近一年来的ICANN会议上,有关WSIS和ICANN何去何从的议题一直都是与会人员要专项讨论的焦点。ICANN此时已走到了“十字路口”,要在完善自身,继续负责制定互联网基本策略和放弃互联网管理权,让由联合国发起的新国际组织接管两种方案中进行艰难的选择。 有国内互联网专家认为,联合国作为一个会员组织的论坛,本身并没有独立的意志去跟别的组织去竞争,对于会员国更是保持中立。 联合国所体现出来的意志,必定是会员国经过正当程序所产生的意志。因此,说联合国跟ICANN,或者说联合国跟美国“争夺”互联网的控制权是不恰当的。只能说有些国家担心美国独霸互联网的控制权,从而建议国际社会的更多参与。 Paul Twomy代表ICANN发表了见解,他认为第二种方案是短视行为,这一方案的拥护者更多的是考虑各自的政治利益。他说,各国政府不可能单凭制定国际条约来管好互联网;况且如同ICANN主席Vint Cerf在此前多次表示的那样,互联网本身没有变坏,还没有必要去修理它。 虽然会谈成果和往次一样并不显著,但ICANN坚持驻守阵地的决心却没有丝毫动摇。然而美国商务部于会前的6月30日发表的一份声明却使ICANN一下处于了历史性的尴尬境地。 关于美国商务部要保留根服务器管理权的声明 美国东部时间6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无限期保留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监控管理权。 目前尽管全球的13台根服务器由ICANN负责管理,尽管ICANN理事会成员来自世界多个国家,掌握着ICANN的决策权,但作为ICANN的“监控者”,美国商务部却权利进行一票否决。 美国商务部近些年来曾多次承诺,在ICANN满足一定条件后,美国政府将主动放权,让ICANN独立管理互联网,这也是迎合国际社会意向的明智之举。但从这一声明来看,美国政府完全背离了此前制订的政策。这对盼望在2006年与美商务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期满后完全获得根服务器管理权的ICANN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ICANN总裁和主席在表示惊讶的同时也有其冷静的分析:他们认为声明是针对他国而发,矛头并非指向ICANN,美国政府也不一定就会死把着根服务器的控制权不放。 在会议闭幕前,理事会确定加拿大的温哥华为ICANN年度大会的召开地点,时间定为2005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 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APIRA)韩国会议报告 2005年8月25日至26日,“互联网信息统计应用扩展:可比较方法、多元化分析和区域合作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APIRA)成员大会”在韩国首尔举行,此次会议由韩国互联网发展处主办。APIRA的全称是Asia Pacific Internet Research Alliance,是2003年9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成立的自发的、非盈利的、区域性学术性组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电信管理局相关人员一行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中,韩国、中国内地、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以及韩国本地高校和公司等近50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该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地区互联网调查报告,另一部分是关于互联网应用的主题报告。每位专家都根据本国/地区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通过各国家/地区对互联网统计方法、分析和应用的交流,达到加强亚太地区互联网信息的交流与比较,深入研究互联网信息统计技术,促进亚太地区各国各地区的互联网信息调查研究项目合作,促进亚太地区互联网研究的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会议中,韩国信息和通信部的代表介绍了其下一步国家信息化战略“IT 839战略”,称作u-Korea。即用“u”(ubiquitous,意指“无所不在的”)来取代原先的“e”,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只要将信息产品接入广域网络,无论谁、无论何地和无论何时都能获取信息的“Ubiquitous网络社会”。另外,韩国互联网发展 处的代表介绍了本国目前的网络发展状况,韩国的宽带在世界都出于领先地位,在报告中,他们也对韩国的宽带发展进行了介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王恩海以APIRA的秘书长身份在会议的开幕式上对APIRA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成绩加以了总结,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在国家/地区互联网报告专场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介绍了中国互联网络的最新发展和使用情况,并与历年的数据加以横向比较,进行了分析;澳门大学的张荣显博士通过2001年和2004年中国澳门地区互联网使用和应用情况的比较,介绍了澳门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中国台湾地区也对宽带使用情况、宽带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马来西亚的代表也详细地介绍了MCMC今年所进行的第1次互联网统计调查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结果将在近期内发布)。在网络应用报告部分中,日本的代表就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并与中国和韩国的现状加以比较。另外,其他代表还就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和信息社会发展状况的量度、网络安全以及衡量网民行为的指标加以论述和分析。最后,NIDA的代表针对第1次APIRA联合调查(2004年底)各国家/地区的结果加以横向比较,对比较结果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方面,亚太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状况并不均衡,同时,部分调查指标有待进一步的调整。 会议的另一部分,还包括APIRA成员的内部会议。在APIRA的成员内部会议中,通过联盟成员的认真讨论和投票表决,取得了以下成果: 1. 选举韩国互联网发展处(NIDA)的Cho Chan Hyeong为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APIRA)的理事长,选举澳门大学的张荣显为副理事长; 2. 为了使APIRA更好的发挥作用,对联盟的章程进行了修改 3. 通过讨论决定,明年的联盟会议将在中国台湾举办 4. 接受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加入APIRA的申请,成为 APIRA的常规成员;另外,决定以恰当的方式取消日本AMI(Access Media International)公司的APIRA常规成员资格。 这样,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APIRA)中的会员数量已达到了7个,包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韩国互联网络发展处(NIDA),台湾互联网络信息中心(TWNIC),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澳门大学(University of Macau)、中国的华通现代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ACSR)以及本次获得批准的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Malaysian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Commission, MCMC)。 通过两天的会议,参会的专家不但对各国的互联网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对于APIRA的发展和前景有了更客观的了解,充实了自己的知识面,也使亚太地区的国家负责互联网统计的专家聚到一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交流,为以后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nternet上的单点登录研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孔 宁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当前两个著名的单点登录协议: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以及自由联盟(Liberty Alliance)规范,来阐述单点登录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一个使用个人域名作为身份标识的单点登录系统的具体实现。最后简要分析了当前单点登录协议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单点登录; 微软Passport; 自由联盟规范; 个人域名; Kerberos The Study on Single Sign-On (SSO) mechanism KONG Ning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wo famous protocols of Single Sign-On: Microsoft Passport and Liberty Alliance Project Specification, this dissertation addresses the basic theory of Single Sign-On technique. And it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ingle Sign-On system using Personal Domain Name as ID. At last it briefly analyses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inadequacy of the current protocols of Single Sign-On. Key words :Single Sign-On; Microsoft Passport; Liberty Alliance Project Specification; Personal Domain Name; Kerberos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络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上提供 的服务。然而目前提供服务的网站大多采用用户名、口令的方式来识 别用户身份,这使得用户需要经常性的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口令。显 然这种认证方式存在着弊端:随着用户网络身份的增多,用户相应的 需要记忆多组用户名、口令,这给用户造成记忆上的负担;另外频繁 的输入用户名、口令,会相应的增大用户的口令密码被破解的机率。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单点登录技术应运而生。单点登录技术的核心思 想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得各提供服务的网站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用户只需要在其中一个认证网站进行登录后,即可实现全局登录,当用户再访问其他网站时,不需要再次登录,其身份就可以被验证。我们可以看到采用单点登录技术后,用户只需要记忆一组用户名、口令,并且在登录多个网站时只需要输入一次用户名、口令,这就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安全快捷的使用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 单点登录的一般模型 在单点登录的一般模型中,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用户 (2)身份提供者 (3)服务提供者。如图1所示。 图1 单点登录的一般模型 用户是指通过浏览器来使用单点登录服务的个体。身份提供者在单点登录中提供对个体的身份验证服务,相当于一个权威机构。服务提供者是指具体为用户提供某种服务的机构。用户在身份提供者那里注册身份,当用户进行单点登录时,需要在身份提供者处登录,进行身份验证,由身份提供者为用户标记登录信息。通常把用户在身份提供者处进行的登录称作全局登录。用户在全局登录后,当访问其它的服务提供者时,被访问的服务提供者首先直接与身份提供者进行交互,来询问该用户是否已全局登录,如果确定该用户已全局登录,则允许该用户来访问自己提供的服务,否则将该用户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处,进行全局登录。 在具体的单点登录实现中,身份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进行交互的方式不尽相同。如微软的Passport单点登录采用的是在重定向信息中包含加密后的验证信息来进行交互,而自由联盟的单点登录规范是采用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来进行交互的。下面本文就通过介绍当前这两个主流的单点登录协议: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和自由联盟规范来进一步阐述单点登录技术。 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 3.1 微软Passport服务 提及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我们自然要先介绍的是微软Passport服务。在微软的www.passport.com站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微软 Passport的使用条款和通告。微软Passport 是由微软公司运行的一种 Web 服务,该服务会使用户登录到网站以及执行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微软的Passport服务是.Net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一次登录就可以使用户获得访问很多网站的权限。微软宣称Passport的目的是使会员在使用互联网和在线购物时更方便、快捷和安全,它得到了包括1-800-Flowers、CostCo、OfficeMax和Victoria Secret在内的诸多著名在线商店的支持。微软Passport服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由微软控制的中央统筹式的单一登录服务。微软旗下的Hotmail、Messenger与ISP服务(MSN)都有加入此机制,目前约有2亿个使用账户。 3.2 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 在微软Passport服务模式中,有三个主体:(1)使用web浏览器的用户(假设该用户已经注册了Passport服务),(2)服务提供者(对用户提供某种服务的网站),(3)Passport登录服务器。Passport登录服务器保存着用户的认证信息以及用户的个人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得到用户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到Passport登录服务器上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流程如下[1]:当一个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一个服务提供者网站时,如果该网站需要验证用户的身份,就把该用户的浏览器重定向到Passport登录服务器。下一步Passport登录服务器通过SSL连接为用户提供一个登录页面,在用户登入该服务器后,被重定向回服务提供者网站。此时认证信息被包含在重定向消息中。该认证信息使用三重DES加密算法加密,加密密钥是由Passport登录服务器和服务提供者网站事先协商好的。在服务提供者网站检验了认证信息的真实性后,即可认为该用户成功登录。具体流程图可参考图2所示。 图2 Passport 单点登录流程图[4] 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采用了Kerberos认证机制来完成身份认证工作。Kerberos是一种为网络通信提供可信第三方服务的面向开放系统的认证机制。在Kerberos认证机制中,每当用户(client)申请得到某服务程序(server)的服务时,用户和服务程序会首先向Kerberos要求认证对方的身份,认证建立在用户(client)和服务程序 (server)对Kerberos的信任的基础上。在申请认证时,client和server都可看成是Kerberos认证服务的用户,为了和其它服务的用户区别,Kerberos用户统称为principle,principle既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某项服务。当用户登录到工作站时,Kerberos对用户进行初始认证,通过认证的用户可以在整个登录时间得到相应的服务。Kerberos既不依赖用户登录的终端,也不依赖用户所请求的服务的安全机制,它本身提供了认证服务器来完成用户的认证工作[7]。简单地说,Kerberos通过集中存储的安全信息和分布式的“tickets”来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具体而言,微软Passport服务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用户身份验证: (a) 用户开启客户端应用程序或浏览器,打开登录界面,并输入用户名、口令。 (b) 登录动作引发客户端应用程序或网站向微软Passport请求一个登录确认证明(即“ticket-granting-ticket”,TGT)。 (c) 微软Passport验证用户用户名、口令,颁发TGT,确认登录已经成功。在满足一定安全约束条款的前提下,该TGT在一定时期内被缓存。 (d) 客户端应用程序或网站向微软Passport提交TGT,同时请求颁发一个“会话证明”。 (e) 微软Passport使用TGT来验证客户端的身份是否有效,确认后向相应的Web Service颁发“会话证明”。 (f) 客户端向所请求的Web Service提交会话证明,经确认后,客户端开始同Web Service进行信息交换,所有数据都经由该“会话证明”加密从而确保安全。 3.3 微软Passport小结 虽然微软Passport已经提供了多年的服务,但是其安全性一直为人们 所置疑。首先,其中央统筹的模式是最为大众所质疑的。因为核心的验证服务器以及用户个人信息服务器都是微软一手控制的,再加上其技术细节并不对外公开,而且没有依据某一标准,致使人们一直担忧用户的个人资料被泄漏。其次,微软的Passport系统曾被个人或黑客多次入侵。这些都限制了微软Passport服务的进一步推广。 自由联盟规范 4.1 自由联盟(Liberty Alliance) 自由联盟是一个联盟机构的名称,该联盟的宗旨是创建一个经由与Internet相连的任何器件都能实现的具有开放性的、联合的、单一签字身份识别的解决方案,该机构的目标是为实现利用因特网进行交易时随时随地的单点登录认证,并且进行有关标准的制订。所有商业机构和非商业机构都可取得该机构的成员身份。加盟该机构的创始企业中有服务提供、汽车制造、金融服务、旅行业、数字媒体、零售业、电信及技术相关业界的著名企业。目前自由联盟由170多家厂商组合,包括Sun、Nokia、American Express等,他们负责提供技术规范与商业指南来当作跨企业的身份认证服务。Liberty本身并不产生应用,这方面是由技术厂商(如Sun、Novell、Peoplesoft与HP等)来开发支持Liberty标准的兼容应用。自由联盟规范可让不同的服务供应商加入一个联邦式的信赖网络中[6]。 自由联盟的主要目标有如下三个方面: 1)使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能够安全保管个人信息。基此,推进无信息垄断的、可以相互运用并跨越多个网络的服务。 2)制订实现“单点登录”的开放标准。基此,使用户在任何1个WWW站点通过认证后,不必接受其它站点认证就可以使用其服务。 3)制订所有接入因特网的设备都可以使用的网络认证开放标准。基此使手机、车载设备和信用卡等各种各样的终端间都能进行安全的认证。 4.2 自由联盟规范 自由联盟于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3月11日公布了单点登录架构“Liberty Alliance Federated Network Identity Architecture” 的概要及其发展蓝图。自由联盟声称利用该架构能够解决众多阻碍Web认证服务的技术性障碍。 自由联盟分两个阶段公布支持该架构的规范――自由联盟规范。在第一阶段,自由联盟于2002年7月公布了作为联盟用户管理基础的规格集“Liberty Alliance Identity Federation Framework(ID-FF,自由联盟统一联合框架)”,并于2003年1月进行了修订。ID-FF支持将已经具有关系的多用户信息进行联合或链接,使用户一次登录即可享受多家企业提供的服务。在第二阶段,自由联盟在2003年内强化ID-FF,并发表了“Identity Web Services Framework(ID-WSF,统一Web服务框架)”。ID-WSF公布了构筑基于相互认证的Web服务所需关键技术的概要。自由联盟认为这种Web服务符合特定的工作目的,在共享用户信息方面,保护个人隐私和系统安全。另外,自由联盟还将提供基于ID-WSF的规格集“Liberty Alliance Identity Services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ID-SIS,自由联盟统一服务接口规范)”。这样,企业就可以使用标准方法提供特征登记/联系地址/日历/位置信息和报警服务等[3]。 4.3 自由联盟具体协议 在自由联盟规范中定义了四个具体的协议[2]: (1) 单点登录以及身份联合 (2) 名字注册 (3) 身份联合终止声明 (4) 单点退出 与微软Passport相同,自由联盟具体协议也具有三个主体,它们分别是:(1)主体(Principals),(类同微软Passport中的用户),(2)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s),(3)身份提供者(Identity Providers)。其中服务提供者类同于微软Passport中的服务提供者,均是指为用户提供某种服务的网站。自由联盟中的身份提供者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提供者,它为其他的主体提供身份认证、主体信息访问控制等服务,虽然它的作用等同于微软Passport中的Passport登录服务器,但不同之处在于自由联盟中的身份提供者并不是唯一的,而可以是多个且相互独立存在的,这点是与微软Passport的中央统筹式的单一登录服务有着根本区别的。 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自由联盟具体协议中的单点登录以及身份联合。单点登录以及身份联合是自由联盟具体协议中最复杂的协议。该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SAML。SAML并不是一项新技术。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语言,进行单一的XML描述,允许不同安全系统产生的信息进行交换。SAML在标准行业传输协议环境里工作,例如HTTP、SMTP和FTP;同时也服务于各种各样的XML文件交换框架,如:SOAP和BizTalk。SAML具备的一个最突出的好处,是使用户能够通过因特网进行安全证书移动。SAML的工作原理如下[5]: (1) 用户向认证机构提交证书。 (2) 认证机构对用户的证书进行断言,并且产生一个认证声明以及 一个或更多的属性声明(如用户的资料信息)。此时用户立即就会得到由SAML断言的认证和识别标志。 (3) 用户使用这个SAML标志(认证声明)尝试访问一个受保护的资源。 (4) 用户对保护资源的访问请求被PEP(Policy Enforcement Point)截取,同时用户的SAML标志(认证声明)被PEP提交给属性管理。 (5) 属性管理或PDP(Policy Decision Point)基于自身的政策标准产生一个决定。如果批准用户对该保护资源进行访问,就会产生一个附加在SAML标志(认证声明)上的属性声明。用户的SAML标志(认证声明)就能够以单点登录方式呈现给信任的商业伙伴。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自由联盟单点登录协议的流程,其流程同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流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在自由联盟中身份提供者并不是通过重定向消息来将认证消息传递给服务提供者的,而是通过SAML与服务提供者交互来完成的。具体流程可参考图3。 图3 自由联盟单点登录流程图[4] 4.4 自由联盟规范小结 与微软Passport不同,自由联盟规范依据了OASIS产业标准,它不是中央统筹式的单一登录模式,而是一种相对公允的模式,在其信任圈中可以存在多个独立的身份提供者。但目前自由联盟规范仍处于研究阶段,并且其本身的高复杂性导致目前还没有像微软Passport服务那样有成型的应用服务。 以个人域名作为身份标识的单点登录系统 下面介绍的是笔者接合对微软Passport以及自由联盟单点登录协议的研究,设计开发的一个以个人域名作为身份标识的单点登录系统。该系统开发环境为:操作系统Linux 9 、脚本语言PHP5、数据库mysql 。 本系统由三部分组成:(a)IDP服务器(个人域名认证服务器) (b)SP1服务器(服务提供者1) (c)SP2服务器(服务提供者2)。其 中IDP相当于Passport中的登录服务器,作用是验证用户身份,SP1、SP2为模拟的两个服务提供者。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微软Passport以及自由联盟为确保其单点登录系统中登录账户的唯一性、可信性,都设置了专门的身份认证服务器。而在笔者设计的单点登录系统中直接采用个人域名来作为身份标识,即通过个人域名认证服务器来确保登录账户的唯一性、可信性。众所周知,域名类似于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是用于识别和定位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同样,面向个人开放的个人域名好比是互联网上的身份证,也具有唯一性、权威性的特征。因而将个人域名作为单点登录系统中的登录账户,不仅能够确保单点登录系统中身份的可信性,还能减少单点登录系统的开发成本,从而有利于单点登录系统的推广。 本系统单点登录流程如下:用户在IDP可以注册个人域名作为登录账户,用作单点登录时的口令。用户在IDP可以直接进行全局登录,在SP1、SP2也可通过超链接到IDP的登录页面进行全局登录。在用户全局登录后,IDP在用户浏览器中设置cookie,cookie中存入已加密的信息,该信息用于表明用户已全局登录。全局登录后,当用户访问某一SP时,该SP自动将浏览器重定向到IDP,询问IDP该用户是否已全局登录,此时IDP检查用户浏览器中的cookie来判断用户是否已登录,然后IDP将用户浏览器重定向回SP,并在重定向信息中包含验证信息,SP通过读取验证信息来判断该用户是否已全局登录。如果判断通过,则允许该用户访问其服务;如果判断没有通过,则SP将用户指向SP登录界面。另外,在IDP、SP1、SP2都提供全局退出功能,用户执行全局退出操作时,IDP将清除用户浏览器中的cookie。 IDP与各SP采用相同的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密钥来加密验证信息。另外,为了避免SP遭受重放攻击,每次SP同IDP交互前,SP均产生 一个随机数,并将该随机数加密,然后包含在重定向到IDP的重定向信息中。IDP通过解密获得该随机数,并将其包含在验证信息中一起加密,然后将该加密信息包含在重定向到SP的重定向信息中。SP解密后,首先要判断其中的随机数是否是自己刚才产生的,如果不是则认为该重定向信息为重放攻击,不予处理。 具体流程图请参看图4、图5。 图4 用户在未全局登录的情况下访问SP1 图5 用户在已全局登录的情况下访问SP2 本系统基本实现了单点登录的功能,IDP与SP之间验证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微软Passport类似,采用加密传输的方法;本系统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实现了单点登录功能,对于身份联合、用户个人信息访问控制等功能并未实现。本系统基本上是安全的,用户登录提交均采用https方式,并且在IDP与SP交互时,也利用了SP产生的随机数来避免了遭受重放攻击。本系统的缺点是对于cookie的加密保护不够完善,IDP与SP交互信息也只是使用简单的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而且加密函数、密钥均需要双方事先协商好。因此本系统并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种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因此人们对于单点登录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然而究竟单点登录是否可行,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两个最主流的单点登录协议:技术细节不公开的微软Passport单点登录协议,以及仍处于研究阶段的自由联盟(Liberty Alliance)规范,并结合笔者实现的以个人域名作为身份标识的单点登录系统,得出以下结论:单点登录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确保单点登录系统的安全性,以及认证服务器的公正权威性,单点登录技术一定会被人们广泛接受,进而在互联网络应用中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便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David P. Kormann .Aviel D. Rubin.Risks of the Passport Single Sign on Protocol[EB/OL].2000 [2] Susan Landau ,Jeff Hodg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iberty[J-OL].February 2003 [3] Liberty Alliance Project.Liberty Alliance Phase 2 Final Specifications [EB/OL]., 2003 [4] Ing. Radovan Seman. Internet applications security[M]. November 2002 [5] ZDNet China专稿. SAML标准提高网络安全性[J-OL].2003年7月1日 [6] ZDNet China专稿. 深度分析:“自由联盟”,还是微软Passport, [J-OL].2003年9月20日 [7] 姜伟. Kerberos:面向开放式网络的认证服务[D].1999年12月21日 在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 基于ENUM的互联网通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毛伟 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传统的通信方式,比如常用的固定电话、手机、传真等,通常只需要有数字键盘,很容易记忆和输入。而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比如电子邮件、MSN、QQ等等,较之传统通信终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和区分多种多样的协议类型,他们希望采用传统的方式也可以访问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驱动了传统通信网和现代通信网(IP)的融合,采用IP网承载传统电信业务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IP网和电信网的融合趋势 近年来,运营商正在试图以成本更加低廉的IP网承载传统电信业务,特别是语音业务。Skype、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QQ等即时通信终端集成语音功能一经推出,便以其价格优势、操作简便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市场,分流了大量传统电信业务。 而今,用户希望采用更加灵活方便的手持终端轻松上网。手持数字终端携带和使用简单方便,可以通过传统电信网访问互联网,也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包括进行语音通信。但是IP和电信网融合存在天然障碍,虽然用户希望采用手持终端访问互联网,但手持终端的数字键盘不适于输入互联网地址,比如输入 和example@sip.cnnic.cn 这样的互联网地址。 融合障碍的解决方案——ENUM 众所周知,输入互联网地址是访问互联网的第一步。从技术上讲,这也是网络实体相互通信的第一步,ENUM正是应数据通信网和电信电话网之间的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解析方式。寻址与交换支撑着整个网络的运行,合适的寻址技术是解决融合障碍的有效手段。将电话号码和互联网地址之间建立关联,由系统自动地完成二者之间的转换(解析),这样,用户只需输入电话号码就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当然,实现这项技术的前提是:必须建立电话号码到URI的解析系统,并且需要应用系统支持这个解析查询系统,比如在SIP Server、IP/PSTN Gateway中植入该解析查询功能。作为成熟的互联网基础服务,域名系统(DNS)是最佳选择,而ENUM即是负责转换的解析系统。 ENUM是IETF的标准。符合RFC2916和RFC3761(RFC2916的更新版),其技术本质是将电话号码转换为域名形式,并将该域名以及与其关联的互联网地址信息存储在域名系统(DNS)数据库中,并对外提供查询。ENUM是VoIP平台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寻址服务,它将电话号码影射为SIP地址或者H.323地址,以方便的实现VoIP通讯实体间的相互寻址。 ENUM的典型应用 1、VoIP的互联互通。举例说明,VoIP运营商A的用户H,呼叫VoIP运营商B的用户K,运营商A的SIP服务器就K的号码向ENUM服务器发起查询,ENUM服务器返回K所在SIP服务器的地址,SIP服务器B响应呼叫查询用户K,最终建立用户H和用户K的呼叫联系。如图: ENUM的典型应用:VoIP的互联互通。 2、一号多用。目前,由于ENUM的资源记录可以存储各种终端信息,包括:固定电话、手机号码、各种类型的IP终端地址、Email地址等,几乎囊括现今所有的信息服务,因此,ENUM可以实现全业务的一号通。 ENUM的典型应用:一号多用 3、号码可携带。ENUM机制可以替代现有的电信呼叫路由解析,摆 脱了号码区段的限制,可以真正实现运营商无关性、地域无关性、业 务无关性的号码可携带。 ENUM的典型应用:号码可携带 4、MMS业务发现。比如在美国,某移动用户发送多媒体短信过程:首先,移动用户发送信息至归属运营商的短信控制中心;随后,短信控制中心就目标用户号码向ENUM服务器发起查询,ENUM服务器经过解析将接收用户所属短信控制中心的地址返回给发送端短信控制中心;最后,发送端短信控制中心发送信息至接收端短信控制中心,由接收 端短 信控 制中 心将 信息 送达 最终 用户。 ENUM的典型应用:MMS业务发现 5、3G核心网的应用。例如:一个美国移动用户UE#1呼叫德国移 动用户UE#2,由呼叫控制服务器CSCF经过跨国ENUM解析(美国ENUM服务器、德国ENUM服务器),从而定位到被叫用户归属的CSCF,经用户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SS)获取UE#2地址,最终建立起从UE#1到UE#2的呼叫。如图所示。 ENUM的典型应用:3G核心网的应用 ENUM技术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从上述应用中,可以看出ENUM技术的优势在于: 1. ENUM以覆盖全球的DNS系统为基础,能方便的实现全球VOIP的互联互通。 2. 采用SIP/ENUM标准的互联网通信体系,不再需要昂贵的大容量交换设备,节省大量投资。 3. 扩展的ENUM服务可以用于存储互联网设备的地址,实现资源定位。 4. ENUM的业务存储方式支持几乎所有种类信息的存储,有利于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业务兼容性。 采用IP网承载语音业务是必然的趋势,而且IP网还会带来更丰富的业务类型,比如视频通信,即时消息等等,技术已经成熟,用户也有需求,软硬件条件都已经完备。ENUM的出现不仅消除了IP网和PSTN网的障碍,并且基于多年运行良好的域名系统,技术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基于ENUM的网络通信,特别是VoIP类业务,必将对经济以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ENUM的全球部署情况 在欧洲,奥地利是全球第一个引入商业ENUM服务的国家。2004年8月,RTR公司和enum.at公司签订了,43的ENUM域的运行合同。2004年12月,开始正式运营。目前注册按照域名收费,分配078专用号码。德国目前处在试运营阶段,有59家注册商从事ENUM域名的注 册,从2005年初开始分配032的号码给VoIP服务。 英国由UKEG发起进行ENUM试验,得到英国电信管制部门支持,域名注册管理部门、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联网业务提供商等13家公司参与了实验,目前已告一段落。法国、瑞典、芬兰、波兰等国也开展了各自的ENUM研究试验。 在亚洲,2004年7月19日,CNNIC、JPRS、KRNIC、SGNIC、TWNIC在新加坡共同成立了APEET,以推动和增强亚太地区的ENUM活动。 韩国从2000年开始对ENUM标准进行跟踪和研究,并积极开展ENUM国内标准的制订工作,并进行业务扩展和开发。日本从2003年9月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ENUM试验,2005年9月提供最终的实验结果。2003年7 月23日,在台湾地区,由TWNIC、CCL、中华电信研究所、台湾固网等单位发起正式成立“台湾SIP/ENUM应用促进会”,与电信固网运营商、ISP、通信设备生产商就ENUM技术和管理共同开展了测试;台湾为网络电话分配了的070号码段,为ENUM试验分配了09440号码段。 在北美,2001年8月,美国ENUM工业论坛成立,包括AT&T、NeuStar、思科、MCI等28家公司或组织。论坛成立了5个任务组和两个特别工作组分别开展各方面的工业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工作。目前有Verisign、Telecordia、 NeuStar、 Netnumber等多家公司开展了互联网上的ENUM试验。 在澳大利亚,由电信主管部门ACA领导,从2003年9月开始,分为9个阶段进行ENUM 试验。2003年11月,ACA为ENUM分配了专用号码段。 CNNIC ENUM试验与发展情况 2001年CNNIC建立ENUM试验系统(WWW.ENUM.CN),2002年3月 信息产业部成立ENUM工作组,并决定自2002年9月起由CNNIC负责运行中国国家码(86)——“6.8.e164.arpa”域ENUM服务器。2002年10月CNNIC开始运行全球六台ENUM根服务器之一的“e164.arpa”域。2003年CNNIC提供ENUM公开测试系统。 CNNIC ENUM的发展计划是建立基于ENUM的国内VoIP互联互通试验平台,测试完善技术体系;并与国外ENUM组织合作,进行VoIP业务的国际互联试验;研究在ENUM/SIP平台上对VoIP业务进行监听监管的解决方案。 (注: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CNNIC召开2005年IP地址分配联盟成员会议 2005年6月9日至6月1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召开2005年CNNIC IP地址分配联盟成员会议暨CNNIC公开政策会议。有来自42家单位的63名CNNIC分配联盟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CNNIC培训人员介绍了CNNIC分配联盟和亚太区地址申请相关政策,讲解地址申请步骤方法和会员服务平台的使用方法。会上会员积极提问,现场气氛活跃。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以域名系统(DNS)和下一代互联网(IPv6)为主题的两场专题讲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1997年1月以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身份成为APNIC的联盟会员,在国内成立了以CNNIC为召集单位的分配联盟。按照APNIC的相关规定,CNNIC分配联盟成员单位可以通过CNNIC获得IP地址和AS号码。中国的ISP和需要大量IP 地址的企事业单位,获得IP地址和AS号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申请加入CNNIC分配联盟,由CNNIC分配联盟代其申请IP地址和AS号码。 CNNIC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 主任毛伟在第16次统计报告发布会上致辞 CNNIC信息服务部副主任王恩海发布第16次统计报告 中国网民1亿300万,新起点带来新机遇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到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增长率为23.8%,这也是宽带用户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此次调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560万台,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6%,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总容量为82617M,网站数达到67.7万个。我国IP地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总数达到6830万个,超过4个A类地址,拥有量排名世界第四。 报告显示,我国网络基础资源获得了重大突破,国家域名CN下注 册的域名数高速增长,达到62.2万,半年新增19万个,增长率为44.1%。CN域名注册的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国家对域名管理政策的调整营造了CN域名快速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深入,CN域名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的重视。当然,CN域名注册费用近几年持续大幅下调,也直接带动了注册量的快速攀升。 根据报告的热点数据分析,我国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网上支付的比例增长至近半数,网上购物市场巨大,网上购物者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半年内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在300万部以上。可见,1亿网民背后蕴涵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能抓住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商业应用,都可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次报告新增加了即时通讯和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即时通讯工具的功能需求趋向多媒体,除了文字聊天外,用户常用或希望有的功能主是二人视频和IP电话,这将指引即时通讯软件由文字聊天向音频、视频聊天发展。网民最反感的问题是网络病毒,其次是弹出式广告/窗口,和网络入侵/攻击,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和1亿多网民数量反映互联网用户规模、市场潜力相比,互联网域名地址数量、网站数量和带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水平。近两来来带宽用户、IP地址数量、CN域名数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互联网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快速发展推动互联网应用向深度和广度迈进,而1亿网民的多元化互联网应用又引发了对基础资源的强大需求,二者相辅相成推动着中国互联网全面发展。基于1亿网民的新起点,迎接中国的将是在互联网上延伸出的多种市场机遇~ IANA发布中文域名字符表 2005年8月,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正式发布用于中文域名注册和管理的中文域名字符表。该表规定了可用于中文域名注册的用字范围、繁简对照以及异体相关的规则等,对于规范注册中文域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保护广大中文域名注册者的权益。 中文域名字符表共包括19520个中文字符,该表的制作和修订共历时近三年,港澳台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完成。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来自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CDNC),该联合会于2000年5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 CNNIC, TWNIC, HKNIC, MONIC是其主要成员。随后CNNIC又联合JPNIC、KRNIC、TWNIC组成多语种域名技术小组(JET)。2004年4月JET提交的《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与管理规范》由国际互联网技术规范制定组织IETF正式发布为RFC3743。 同时,配合该字符表还有一篇已提交IETF的标准草案,该草案的第四版于8月23号在IETF发布。 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 IANA网站: IETF网站: IETF设立多语种邮件地址标准讨论组 负责制定国际互联网络技术规范的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7月 底批准设立IMA@ietf.org邮件列表,目前该邮件列表已经正式开通,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管理。 IMA@ietf.org的设立是旨在推动国际化邮件地址IMA (Internationalized eMail Address)标准的建立。该列表将主要 讨论IMA的技术问题,通过此列表将把所有关心IMA的人士组织起来 共同讨论,为将来在IETF建立工作组打下了良好基础。国际化邮件 地址标准工作的推进,将有助于推动多语种域名的在电子邮件等方面 的使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5年6月底联合JPRS、 KRNIC、TWNIC向IETF提交了关于IMA问题的草案。为了进一步推动 IMA在IETF的发展,CNNIC特向IETF申请设立IMA@ietf.org邮件列 表,并于2005年7月底获得IETF批准。CNNIC负责该邮件列表的维 护管理。 关于IMA@ietf.org邮件列表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互联网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成功举行 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暨第二届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8月1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第二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举行了第二届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对工作委员会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主持了大会,肯定了第一届工作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新一届工作委员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处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会议,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指导。 会议选举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同志为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钱华林同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毛伟同志、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原总工雷震洲同志为副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毛伟同志、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发展规划处处长陈家春同志分别当选为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第二届工作委员会由35个成员单位代表组成,同时选举了29人为第二届互联网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这些委员分别来自互联网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媒体及相关事业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新当选主任委员韩夏同志在讲话中提出,健康的环境对于互联网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关于互联网治理在国际国内都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新的一一届工作委员会有责任、有义务群策群力、加强研究,才能让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工作委员会作为成员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吸引互联网的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进程中来。希望各位委员共同努力把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做好。 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暨第二届工作委员会第一 次会议 CNNIC公布《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 调查报告》部分热点数据 搜索市场动态变化,呈两强多极竞争格局 为了使中国互联网用户更清晰了解与使用搜索引擎,同时也让相 关公司了解所处竞争环境和市场位置,进而改善服务,中国互联网络 信息中心(CNNIC)于2005年8月电话抽样调查互联网应用活跃的发 达地区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互联网网民。互联网中心高级研究顾问、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先生主持本次搜索引擎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依据这次调查获得的关于中国搜索市场的大量用户数据而编写的《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客观地揭示中国搜索引擎用户的真实面貌,包括各搜索引擎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内的市场格局,以及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未来的竞争态势。 中国搜索市场目前是两强多极竞争格局,百度和Google市场份额大大高于其他公司,二者合计在北京和上海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广州合计占有率也接近达到75%,百度在北京的市场份额为52%,Google为33%,搜狐、新浪和雅虎系市场份额分别是4.6%、4%和3.7%,其他公司占3.3%。在前半年中,百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很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都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Google的用户数基本保持不变,但市场份额在下降。搜狐的新用户获得率排名第二,为34.7%,仅次于百度的34.8%。 在搜索内容上,百度用户搜索音乐(Mp3)等娱乐内容的使用率相对较高;Google用户搜索网页(网页)、企业产品、商情、交通旅游等内容的使用率相对较高。 学生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学生用户占全部用户数的比例分别达到40%、37%和30%。百度最大的用户群是学生,学生用户占了百度各地用户数的40~50%。 非学生用户根据年龄、学历和个人月收入分段,在年龄超过25岁、学历超过大学本科以上、月收入超过1500~2000元的三个非学生用户市场中,Google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度。非学生用户的年龄集中在 25~40岁这个年龄段,在广州这个年龄段的非学生用户超过一半,在上海和北京接近三分之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北京非学生用户超过一半,在上海和广州的比例则要相对低一些。三个城市非学生用户的个人月收入的中间值,都在2500~3000元这个区间;也就是说,个人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非学生用户都超过非学生用户总数的一半。 来自机关(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个人用户在三地分别占全部用户数的7~12%。在来自机关的用户市场中,Google占有领先的市场份额;来自企业的用户数在北京和广州仅次于学生用户数,占全部用户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百度和Google在这个用户市场中基本平分秋色,Google略微胜出一点。在上海,来自企业的用户数高于学生用户数,达到了全部用户数的43%,Google以差不多高百度6个百分点胜出。相对说来,百度在中小私营企业中表现较好,但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中, Google表现较好。 《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还就各搜索引擎公司用户数的变动情况、新用户的获得与流失情况、搜索引擎用户的主要上网特征、主要的搜索内容、用户的搜索引擎组合使用情况、用户的使用经验与习惯、对竞价排名的认知与态度,以及中国网民最常访问的门户网站的用户特征等,作了系统的分析描述。 详情请见: DNS技术创始人Paul Mockapetris博士访问CNNIC 9月16日,DNS(域名系统)技术创始人Paul Mockapetris博士及 Nominum公司一行拜访CNNIC,双方开展了技术交流。Paul博士做了精彩的报告,讨论当前DNS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描绘了未来DNS技术发展的趋势。Paul博士随后与CNNIC员工和在读研究生就DNS热点应用如ENUM、IMA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Paul博士一行等参观了CNNIC机房。 通过此次技术交流,双方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并拟在DNS技术推进、研究中开展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Paul博士一行还应邀拜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受到中心领导的热情接待,双方做了深入的沟通。 Paul Mockapetris博士简介 Paul V. Mockapetris博士 1983年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提出了关于DNS体系结构的RFCs882和883。 他意识到早期互联网(之后是ARPAnet)通过单一主机的单一链表将域名转换成地址存在的问题,继而取而代之的提出一个分布式的动态的DNS数据库,本质上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DNS,他和JON POSTEL 一起,被公认为DNS的创造者。 1978年,Mockapetris加入ISI,在那里他创造了第一个SMTP邮件服务器,1981年,他在《EE Times》上发表文章,在文章中正确预测了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广泛发展将成为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的先决条件。 Mockapetris携其DNS设计及应用荣获了1997年John C. Dvorak 电信杰出成就奖“个人成就奖——网络工程学”,2003年因其对DNS的贡献又获得IEEE互联网络奖,以及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Irvine分校的杰出人物奖。 在2005年,他获得了ACM(美国计算机协会)数据通信专业组终身成就奖。 “CN域名风云榜”暨最有价值CN域名评选活动今日启动 9月1日,由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办的“CN域名风云榜”暨最有价值CN域名评选活动正式启动,72万CN域名均可参赛。 9月1日至9月15日,网民可登陆提交域名参赛。9月16日,18日,大赛进入初评阶段,评委将从参赛域名中挑选出1000名作为正式评选的候选名单,供网民投票选出前100名。其后,再经过100进50、50进10两轮评选,最终产生十大最有投资价值CN域名、十大最有商业价值CN域名、十大新锐CN域名、十大点石成金CN域名四项大奖。评选结果将于10月9日在各大媒体公布。 为了确保活动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在评委组成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邀请了11位互联网和域名界知名专家评委和4位网民公投评委组成评委会。评委会的组成确保了此次域名评选的含金量。此外,还规定评委所拥有的域名不能参加评选;在评选域名时增加了网民投 票的分量;对同一人参选域名的数量也做出了限制,这些举措都将保证更多人获得平等参选的机会。 关于活动的更多信息,请登陆活动官方网站 CNNIC IP地址分配窗口提升到/17(128C) 近日,负责亚太地区IP地址分配的APNIC(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IP地址分配窗口从/18(64C)提升到/17(128C)。分配窗口是APNIC会员可向其用户直接分配或者指定且无需经过APNIC审核的最大IP地址空间。分配窗口的大小是衡量APNIC会员处理地址资源申请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CNNIC IP地址分配窗口的提升,将增强CNNIC在IP地址分配上对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服务能力,缓解我国IP地址紧缺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1997年1月以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身份成为APNIC的联盟会员,并在国内成立了以CNNIC为召集单位的IP地址分配联盟。按照APNIC的相关规定,CNNIC分配联盟成员单位可以通过CNNIC获得IP地址和AS号码。中国的ISP和需要大量IP 地址的企事业单位,获得IP地址和AS号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申请加入CNNIC分配联盟,由CNNIC分配联盟代其申请IP地址和AS号码。 第二届亚太地区互联网研究联盟会议在韩国首尔成功举行 由韩国互联网发展处(NIDA)承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互联网研究联盟(APIRA)会议--"互联网信息统计应用扩展:可比较方法、多元化分析和区域合作研讨会"于8月24、25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会议选举选举韩国互联网发展处(NIDA)的Cho Chan Hyeong为APIRA的理事长,选举澳门大学的张荣显为副理事长,同时决定,下届会议将由台湾网路资讯中心(TWNIC)主办。 APIRA的全称是Asia Pacific Internet Research Alliance,是2003年9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成立的自发的、非盈利的、区域性学术性组织。其旨在加强亚太地区互联网信息的交流与比较,深入研究互联网信息统计技术,促进亚太地区各国各地区的互联网信息调查研究项目合作,促进亚太地区互联网研究的共同发展。APIRA 自成立以来已经在亚太地区形成了广泛影响,于2004年8月份在中国澳门和香港召开了第一届联盟会议,并于2004年底在几个APIRA常规成员中开展了第一次互联网联合调查。目前该组织的成员除了以前的7个成员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韩国互联网发展处(NIDA),台湾网路资讯中心(TWNIC),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澳门大学(University of Macau),日本的AMI公司(Access Media International)和中国大陆的华通现代公司(ACSR)外,在刚刚结束的联盟成员会议上,来自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MCMC)也已被批准加入APIRA,称为APIRA的常规会员。其他亚太地区的国家如泰国、越南等国的有关组织也对加入APIRA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本文档为【CNNIC通讯第二十六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8-04-29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