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哈萨克民族讲义[试题]

哈萨克民族讲义[试题]

举报
开通vip

哈萨克民族讲义[试题]哈萨克民族讲义[试题] 图腾讲义 关于哈萨克族的起源及名称涵义曾有这么一个传说:远古时,有一年轻首领在战争中负伤,炎热、疲乏,饥渴使得他奄奄一息。一只白天鹅从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白天鹅遂变为一个美丽少女,并与他成婚。为纪念这一奇异的婚配,他们给儿子取名为哈萨克(Qazaq)。qaz意为“天鹅”,aq为“白”,意即“白天鹅”。后来哈萨克又有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的后裔便是现今构成哈萨克族的三个“玉兹”。哈萨克族中有许多部落名称、地名都是以“哈孜”(天鹅)命名的。如哈萨克族克普恰克部落中有哈孜部落,哈萨克人称巴尔...

哈萨克民族讲义[试题]
哈萨克民族讲义[试题] 图腾讲义 关于哈萨克族的起源及名称涵义曾有这么一个传说:远古时,有一年轻首领在战争中负伤,炎热、疲乏,饥渴使得他奄奄一息。一只白天鹅从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白天鹅遂变为一个美丽少女,并与他成婚。为纪念这一奇异的婚配,他们给儿子取名为哈萨克(Qazaq)。qaz意为“天鹅”,aq为“白”,意即“白天鹅”。后来哈萨克又有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的后裔便是现今构成哈萨克族的三个“玉兹”。哈萨克族中有许多部落名称、地名都是以“哈孜”(天鹅)命名的。如哈萨克族克普恰克部落中有哈孜部落,哈萨克人称巴尔喀什湖为哈孜湖,该湖附近的城市则称之为哈孜城等。至今,哈萨克人仍把天鹅视为圣鸟,严禁捕杀。民间巫婆亦常头插天鹅毛。一般哈萨克人也爱把死去的天鹅挂在毡房圆木栅上,把天鹅毛插在小孩胸前。显然这均是古代崇拜天鹅的遗风。 哈萨克民俗文化 一.唱着歌来 唱着歌去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民族的一员,哈萨克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的时候起,到学会走路,上马,直到成人,结婚生子,甚至到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总是要烙下他们民族的文化印记。人生礼仪——诞生、睡摇篮、满月、开脚锁、上马、割礼、婚礼、葬礼 2、绿地上有座白房子 ——生活民俗 , 白宫”,哈萨克族人民逐水而居,为了适应游牧生活,他们创造了毡房这 种民居,以便于其游牧迁徙,远在西汉时期,远嫁乌孙王昆莫的汉朝细君 穹庐为室兮为墙,已肉食兮酪为浆”’公主在《黄鹄歌》中写道:乌孙人“ 穹庐”实际上指的就是毡房。这说明哈萨克族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 已经住在毡房里了。哈萨克族人的民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春、夏、秋 住的毡房。另一种是过冬用的土房或木房。 3、牲畜满圈、奶香满园 ——节日民俗 , 纳吾鲁孜节:“纳吾鲁孜”这个称谓来自波斯语,是“年头或元旦”的意 思也就是说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新年春节来临了。 , 肉孜节:“肉孜节”这个称谓是波斯语音译,意为“开斋节”. , 古尔邦节:与”肉孜节“一样,这也是按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于肉 孜节70天后来临。 4、有山就有“狼” ——民族文学 , 民间叙事诗:正如19世纪有一位哈萨克族著名文学家、诗人所说:“诗 是语言的皇帝”。史诗式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皇帝。 , 名歌—哈萨克族有俗话说:“歌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歌声 伴你躺进摇篮,歌声送你离开人生”,充分说明了民歌在哈萨克人民生活 中的作用。 , 哈萨克族民歌可分为对唱、弹唱和习俗歌三种类型。 5、英雄英明靠骏马 雏鸟高走靠翅膀 —体育娱乐 赛马 叼羊 力量和勇气的较量 • 姑娘追 • 马上功夫 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概况 • 哈萨克族概述 • 哈萨克族,现有人口111万(199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族自 治区的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广大地区,包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 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以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 县。此外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县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 县也是比较集中聚居的地区。 • 哈萨克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是由许多部落和部族融合而 成。其主要族源有塞种、月氏、乌孙、匈奴、康居、奄蔡、克烈、克普恰 克等。哈萨克族人民公元前就活跃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及伊犁 河谷、伊赛克湖一带,是“丝绸之路”古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之一。 • 塞种人为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据汉文史迹记载,塞种人叫“允戎”, 世居敦煌,后被月氏排挤而西迁,游牧于天山南北,包括阿尔泰山到巴尔 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广大地区;乌孙历来被认为是组成哈萨克族的主体部 落,它于公元前就游牧于我国河西走廊一带,后占有了伊犁河流域原塞种 人的土地,和当地的塞种、大月氏融合,形成了乌孙国;在哈萨克民族成 分中有不少匈奴人的后裔,今哈萨克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在匈奴的控 制之下;康居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国,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以西至咸海之间以 及锡尔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康居部落的称谓作为哈萨克族大玉兹所属的一 个部落而保留到今天;奄蔡,又叫“阿兰”,是一个以游牧、兼营农业的 部族,是构成哈萨克族小玉兹的主体部落;克烈是一个人口众多、势力强 大的古老的突厥部落,后由于成吉思汗夺取了其大部分领地,迫使其一部 分西迁至阿尔泰山以西的哈萨克草原上。 • 到15世纪时哈萨克先民的各部游牧于北起额尔齐斯河,南抵锡尔河的广 大地区。15世纪60年代,在贾尼别克等人的率领下,锡尔河下游的部分 牧民东返,迁到楚河流域,逐渐以此为中心,融合周围的其他民族,建立 了哈萨克汗国。这样哈萨克民族古代各部经过1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了 15世纪,正式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 思想意识与情感的民族共同体。这时的哈萨克分为三个大部族即“玉 兹”,分别为大、中、小“玉兹”。每个玉兹都包含若个干部落,各玉兹 有传统的分布地。我国哈萨克族主要是大玉兹及中玉兹的一部分。 • 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 • 哈萨克语属于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在词的结构上属于粘着 语,保留了丰富的古代突厥语词汇。与世界上其他民族语言一样,哈萨克 语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部落语言、氏族语言和民族语言等到发展阶段, 曾经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直到公元15世纪逐渐形成了一 种独立的民族语言。20世纪初,哈萨克族对以阿拉伯文为基础的察合台 文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阿拉伯文为基础的现代哈萨克文,这种文字被称 为“哈萨克老文字”,即现在哈萨克人民使用的文字。我国哈萨克语比较 统一,方言差别较小,共有九个元音,二十四个辅音,四个双辅音。 哈萨克族习俗 •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 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 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 • 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 • 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 • 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 • 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 • 加奶,则称奶茶。 礼仪 哈萨克的礼仪即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点又有伊斯兰教特色。他们十分重视新生命的诞生。婴儿出世后往往举行三天庆祝活动,视为摇篮礼。哈萨克族的婴 10天后要举行将婴儿放儿一般是在摇篮里长大的,所以哈萨克人在婴儿出生7, 入摇篮的仪式。届时,主人家宰一只羊, 邀亲友、邻居家的妇女参加,同一天还举行命名仪式。来参加这两个仪式的妇女每人都要将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衣服送给婴儿,还要给孩子起一两个名字供主人选择,或者由毛拉给孩子命名。主人热情招待来宾,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向孩子祝福。现在,这一仪式多在婴儿出生40天后举行。在男孩5,7岁时一般还举行割礼,即把男孩的生殖器包皮切除,哈萨克非常重视割礼,仪式规模十分隆重。婚礼最为热烈。丧礼严格按伊斯兰教规进行,实行土葬。 礼俗 在哈萨克族的游牧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哈萨克族特有的一些风俗习惯。每季迁移牧场被牧民当作生活中的大事,因而在转场时先来户必须对后来户进行周到的款待,被称为“艾露勒克”。搬迁时,牧民们一定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牲畜所驮的毡房及家俱什物上,遮盖漂亮的毡子和毛毯,用以装饰。搬迁中沿途经过其他阿乌勒时,全阿乌勒的妇女们都要出来送酸奶子,马奶子给大人和小孩解渴,有的甚至请搬迁的人到自己毡房内喝茶。当搬迁户到达居住地后,已迁来的人都要出来欢迎刚搬来的人家,并热情地问“一路平安~”回答是“安居乐业~”已住定的牧民即帮他们卸东西、搭毡房。然后,先来户即向新来户送各种各样的饭食,以表示对新迁来户一路辛苦的关怀和慰问。接受了这些东西的人家,也将以同样的礼节去接待后来户。 哈萨克族中还盛行相互济助的习俗,这种习俗可能是从古代氏族社会留传下来。按照这种习俗,如有人遭受水灾、火灾、风雪灾等自然灾害而生活困难时,可向自己氏族要求济助。这时,同氏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给予济助,或送衣服,或送粮食,或送牛羊、或送毡房的木柴、绳子等。如有人拒绝济助,当他一旦处于困难境地时,全氏族人都不会济助他,而且会被认为是破坏民族习俗而受到歧 视。 哈萨克族节庆 • 哈萨克族节庆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两个是源 于伊斯兰教的节日。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 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 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哈萨克族纳吾鲁孜节 •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纳吾热孜节。在纳吾鲁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 米、小麦 、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 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前就有的;是与哈萨克族纪年法 有关的节日。在哈萨克族自古相传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中,把农历正月春分 那天(阳历三月二十二日前后)作为元旦。这一天昼夜相等,被看作为“交 岁”的一天因而称作“纳吾鲁孜”。“纳吾鲁孜”为哈萨克语,有辞旧迎 新之意。 • 纳吾鲁孜节日的起源与旧历十二地支有着紧密的联系。十二地支即十 二年,每年以动物命名。相传,在很久以前,许多动物聚集在一起,想知 道即将到来的年份发好坏,并对新年开头都感兴趣。他们商议进行一次比 赛,看谁先看到新的一年的到来。 • 骆驼因个子高大,是最有希望先看到的了,其它动物还得翘首张望, 这时老鼠偷偷地窜到骆驼的耳朵上,于是它比别的动物都先看到了新年的 开头。骆驼一生气走了。从此以动物先看到的开头命名,老鼠排第一,其 余牛、虎、兔、蜗牛、蛇、马、羊、猴、鸡、狗、猪等,按顺序排列。哈 萨克族有句谚语:“骆驼只凭个儿大,十二属相里却没有它。” • “纳吾鲁孜节”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为了欢度节日,家家户户 在节前都清扫屋内外,修整棚圈,准备过节食品。节日的食品主要有用大 米、小米、小麦、面粉、奶酪、盐、肉等做的粥状的“纳吾鲁孜饭”,还 有储存的冬肉,如马肥肠、马脖子,马肋条灌肠,马碎肉灌肠,马盆骨包 肉等。 • 节日这一天,人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走家串村,互相 拜年。拜年时,宾主互相拥抱,祝贺新年,一起吃“纳吾鲁孜饭”,唱“纳 吾鲁孜歌”。歌的曲调是固定的,歌词可即兴自编,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多为祝愿乡亲们 在新的一年里,老幼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祥话。 • 哈萨克人在尊老敬老的美德。在过节的这一天,要把羊头奉献给老人, 老人在接受羊头时,要口念祝词,祝愿家人平安,牲畜满圈,奶食丰盛。 • 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起,还要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弹唱,对唱, 摔跤等,做绕口令、猜谜语,圆梦等游戏。孩子们则玩踢毽、放风筝、捉 迷藏等。 纳吾鲁孜节 哈萨克族服饰 • 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 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 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哈萨克族舞蹈 • 哈萨克族的舞蹈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人们的生活风貌,具有浓厚的牧业生产的各种特点。哈萨克人大多都喜欢跳舞。他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内心的哀乐。 • 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紧张有力,表现了草原上骏马奔驰的骄健姿态。其它如挤奶、剪毛、擀毡、编席等生产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表现。 哈萨克族禁忌 • 哈萨克族人的禁忌很多,大多与伊斯兰教有关。他们忌食猪肉和驴肉,忌食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也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妇女怀孕后忌食骆驼肉、免肉以及狼咬过的动物的肉;妇女坐月子和小孩出疹子的房子,不能随便进出;儿媳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坐公公的床上;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坐儿媳的床位;未结婚的姑娘不能吃前腿肉;吃馕时,不能把整个拿在手上用嘴啃;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毡上,不许把两腿伸直,更不能脱掉鞋子;年轻人不许当着老人的面喝酒;在喝茶和吃饭时,最忌讳擤鼻涕、吐痰、打呵欠、放屁、剪指甲等;不能用双脚踩餐布,更不能横跨过去,在餐布收拾之前,最好不要离去;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都应高兴的接受,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主人会不高兴的;吃饭时,不必脱帽,或戴上白衬便帽;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如果天色已晚,主人留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否则被主人误会;不许当着父母的面赞美他们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美、俊之类的词;绝对不允许跨过吃饭用的餐布;严禁从做礼拜(乃玛孜)的人面前走过,也不能脚踩作礼拜的布 单子,更不能模仿他们的动作大声说笑;哈萨克人认为每礼拜二、五是不 吉利的日子,不能外出。忌讳客人在毡房门前下马,要在拴马桩那里下马; 大小便时要戴帽子,不能说话。 • 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索;路途中遇到羊群要绕道而过,不得骑马从羊群中 穿过;忌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这是极不礼貌的,因为它只能指点牲畜; 借用别人的坐骑不但要按时归还,还要先卸下马鞍,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 行为;忌讳客人骑马直冲到别人家门和手持马鞭进入室内,这是极不礼貌 的行为;骑马快到主人家门时,速度要放慢,应在房后或房侧下马,并把 马鞭放好;且忌打牧羊犬或守门犬,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哈萨克族民歌 •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 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 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 “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 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 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而分成 若干类。从音乐上讲,“安”一般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 我的花儿"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著名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 ,“燕子”,“亲爱的 我的宝贝”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 常演唱的曲目。 哈萨克舞蹈 黑走马 白天鹅 黑走马,哈萨克语“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卡拉角勒哈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舞蹈,关于它的来源,在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发现了一群野马,他挥动套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马。小伙子历尽种种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它驯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马。当他骑着黑走马回到阿吾勒(家乡)时,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祝贺。小伙子在马上和马下,用各种动作自豪而诙谐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驯化黑马的整个过程。从此,以骑马为题材的,表现草原上骏马奔驰时矫健姿态的卡拉角勒哈舞蹈便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狙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如显示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的这些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并根据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动作。 卡拉角勒哈既可以在欢乐的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毡房里进行表演。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异。视当时的气氛和环境,有轻松愉快的表演,有刚强有力的表演,也有幽默滑稽的表演,从而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哈萨克族人在放牧、劳动之余,常常伴着冬布拉的琴声跳卡拉角勒哈,高歌欢舞达旦。 卡拉角勒哈以同名乐曲伴奏。这种乐曲的节奏感极强,明快活泼,旋律宛如骏马在草原上驰骋。它由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布拉弹奏,按照舞蹈的快慢来变换节奏,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地方特点和个人演奏技巧。 天鹅舞 在遥远的古代,不少民族都崇尚天鹅。其中,哈萨克族不仅以天鹅为图腾,而且其族名“哈萨克”就是“白天鹅”的意思。因此,该族族徽,就是以一只祥云中翱翔的白天鹅为图案。 天鹅全身羽毛洁白,头颈修长。由于它们体态优雅高洁,古往今来,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是纯真与善良的化身。哈萨克族,盛传着一个古老的关于天鹅的美丽传说:古时,有一年轻的哈萨克族首领在战争中负伤,炎热、疲乏,饥渴使得他奄奄一息。这时,一只白天鹅从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并变为一个美丽少女与他成婚。为纪念这一奇异的婚配,他们给儿子取名为哈萨克,意为“白天鹅”。 后来,哈萨克族中有许多部落名称、地名都是以天鹅命名。人们还模仿天鹅的各种姿态演绎出了哈萨克族的经典天鹅舞,舞蹈中的许多动作就如同族徽上的天鹅,柔媚、轻盈、含蓄、深情。至今,哈萨克族仍流传着一些崇拜天鹅的遗风:如将天鹅视为圣鸟,严禁捕杀;人们爱把死去的天鹅挂在毡房圆木栅上,或把天鹅毛插在小孩胸前,以保吉祥平安等等。 哈萨克族的天鹅舞——哈萨克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其先民乌孙人就生活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一带。汉武帝时,通过汉朝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乌孙王联姻,直到现在,哈萨克族中间,仍保留有乌孙部落的名称。联姻增强了汉朝与乌孙、西域各城郭之国的友好往来,汉文化在当地得到传播,乌孙马也因此传人中原。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来到塞外,由于不习惯住穹庐(毡房)、吃兽肉、喝牛羊奶,加上语言不通,内心非常愁苦,曾写过一首描写乌孙生活的诗,其中有“居常恩土兮心内伤,愿化黄鹄今归故乡”。句中黄鹄一词可以推断当时乌孙居处有天鹅,她才以黄鹄南飞寄寓思乡之情。 哈萨克族喜爱天鹅的温驯,羽毛洁白,体态优美,少女们常把它作为爱情纯洁,青春秀丽的象征。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天鹅和哈萨克族的传说故事,在诸多的民族起源说中,有一则就是哈萨克先祖和天鹅结合,而繁衍了今天的民族。这位先祖指的是后来融人哈萨克族先民中的突厥人的先祖。《周书.突厥传》记述突厥先祖泥师都时:“娶三妻,云是夏神各种之大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前苏联哈萨克史学家夏克仁在《哈萨克族的历史世系部落》一书中也有近似的故事。” 乌孙、突厥的族源,黄鹄古诗以及白鸿祖源说,都为我们了解天鹅舞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参考。正因为地理、民族、宗教等因素,今日哈萨克族女子舞蹈的形象与天鹅多有近似处。如头戴羽毛,轻柔、舒缓的臂部动作,如天鹅展翅和水波荡漾,静止造型中,手腕常是“下折”的姿势,使人联想到天鹅的造型。这些 动作又多是在3/4的节拍中表现的,从而形成柔媚、轻盈、含蓄、深情地天鹅般的形象,流传于新疆阿尔泰的“白天鹅舞”就是以此意境编创的民间舞蹈。 哈萨克族的舞蹈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人们的生活风貌,具有浓厚的牧业生产的各种特点。哈萨克人大多都喜欢跳舞。他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内心的哀乐。 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紧张有力,表现了草原上骏马奔驰的骄健姿态。其它如挤奶、剪毛、擀毡、编席等生产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表现。 熊舞 - 简介 熊舞 哈萨克语把“熊舞”叫“阿尤吾比依”,原来,狩猎也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在狩猎过程中,他们常常在熊出没的地方,长时间仔细地观察熊的各种习性特征,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为了欢庆捕猎的胜利,猎手们模仿着熊的各种动作,把狩猎的情景编成了“熊舞”,一代一代地传 [1]了下来。 熊舞 - 特色 哈萨克族民间舞形式多样,大部分都是根据民间传说或劳动生产、民间习俗创作而成的。这些舞蹈与生活息息相关,如“黑走马”、“擀毡舞”、“鹰舞”、“敬茶舞”、“鸡舞”等等。也有一些舞蹈在时间的长河中遗失了。目前,新疆各地州文化部门都在积极寻找、挖掘着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舞蹈,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发掘出了“阿尤毕”(意为“熊舞”)。 “阿尤毕”是以模仿熊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创造出的舞蹈,动作力求表现出熊的警觉、笨拙, [2]以及捕获猎物后的击掌、吼叫等习性。主要动作有摆臂、耸肩、扭腰、伸缩颈部等。 熊舞 - 形式 在地上的身躯慢慢舒展,抬起头,睁开眼,仰天看太阳,探头观望四方,犹如冬眠之熊在春天复苏;伸个懒腰,张开五指,顺着皮毛的方向下滑,仿佛皮大衣就是熊的鬃毛,梳理顺当才能走向猎场;移颈,耸肩,翻腕,抖臂,目光聚焦远方,似野兔在旷野里信步徜徉……扎特列拜?巴里曼停下舞步说,熊在人的面前是猎物,在野兔面前它就成了猎手。接下来便是熊捕猎的动作,憨态可掬的“熊”变得灵活起来,左扑右追,野兔终于变成了美味午餐…… 腆着肚皮的熊,有些得意忘形,欢蹦乱跳,但它不会想到猎手就隐匿在大树后面。扎特列拜?巴里曼瞬间把角色转换成猎手,拉弓,搭箭,用力拉弦,可怜的熊被射中一条腿。这时,“熊舞”变成了“瘸熊舞”。 熊舞 - 代表人物 53岁的扎特列拜?巴里曼,之所以成为乡里的 “人物”,是因为他在30多年中不停地跳“熊舞”,给村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牵动了村民观看“熊舞”的热情,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纷纷来到扎特列拜?巴里曼的家中,去追寻那欢乐的时刻。 扎特列拜?巴里曼跳的“熊舞”,是他父亲巴里曼教他的。原来,村里只有他父亲和一个叫卡布里的老人会跳“熊舞”,现在这两个人都去世了。扎特列拜?巴里曼说,父亲生前的最大愿望就是让他把“熊舞”传下去。“熊舞”一共有8种跳法,扎特列拜?巴里曼在和父亲学跳“熊舞”的10年中,还有所创新。比如,发现猎物之前,不是上前就吃,而是经过一番玩耍之后,再将其吃掉;又如,哈萨克族的猎手也是仁慈的,遇到怀孕的母熊,拉开的弓箭也会慢慢收回。 “熊舞”是男人的舞蹈,只能传男不能传女。所以,他只把“熊舞”教给了他的小儿子阿依登江?扎特列拜,而对于很有舞蹈天赋的女儿阿赛木汗?扎特列拜,他却总是摇摇头作罢。 熊舞 - 传承意义 在首批公示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熊舞”也在其中,让“熊舞”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 再见~ 谢谢观赏
本文档为【哈萨克民族讲义[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1-25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