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举报
开通vip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4.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4.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 、 、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 与外函数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 是奇函数 f(-x)=-f(x); 是偶函数 f(-x)= f(x) ⑶奇函数 在原点有定义,则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 当 时有 ; ②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 当 时有 ; ⑵单调性的判定 1 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 ,若有 (其中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 为周期函数, 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 ;② ;③ ; ④ ;⑤ ; (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或 的周期为 ;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⑴幂函数: ( ;⑵指数函数: ; ⑶对数函数: ;⑷正弦函数: ; ⑸余弦函数: ;(6)正切函数: ;⑺一元二次函数: ; ⑻其它常用函数: 1 正比例函数: ;②反比例函数: ;③函数 ;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 ①一般式: ;②顶点式: , 为顶点; ③零点式: 。 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 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 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  10.函数图象: ⑴图象作法 :①描点法 (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③导数法 ⑵图象变换: 1 平移变换:ⅰ) , ———左“+”右“-”; ⅱ) ———上“+”下“-”; 2 对称变换:ⅰ ;ⅱ ; ⅲ ; ⅳ ; 3 翻转变换: ⅰ) ———右不动,右向左翻( 在 左侧图象去掉); ⅱ) ———上不动,下向上翻(| |在 下面无图象); 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 (1)证明函数 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函数 与 图象的对称性,即证明 图象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 注:①曲线C1:f(x,y)=0关于点(0,0)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x,-y)=0; ②曲线C1:f(x,y)=0关于直线x=0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x, y)=0; 曲线C1:f(x,y)=0关于直线y=0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x, -y)=0; 曲线C1:f(x,y)=0关于直线y=x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y, x)=0 ③f(a+x)=f(b-x) (x∈R)→y=f(x)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特别地:f(a+x)=f(a-x) (x∈R)→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12.函数零点的求法: ⑴直接法(求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4)零点定理:若y=f(x)在[a,b]上满足f(a)f(b)<0,则y=f(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3.导数 ⑴导数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 ; ⑵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⑶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⑷(理科)复合函数的导数: ⑸导数的应用:                                                      ①利用导数求切线:注意:ⅰ)所给点是切点吗?ⅱ)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线? 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 ① 是增函数;② 为减函数;③ 为常数; ③利用导数求极值:ⅰ)求导数 ;ⅱ)求方程 的根;ⅲ)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得极值。 ④利用导数最大值与最小值:ⅰ)求的极值;ⅱ——求区间端点值(如果有);ⅲ)得最值。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弧度 , 弧度, 弧度 ⑵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 2.三角函数定义:角α中边上任意一P点为 ,设 则: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函数名不(改)变,符号看象限”; 5.⑴ 对称轴: ;对称中心: ; ⑵ 对称轴: ;对称中心: ;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 7.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的递增区间是 ,递减区间是 ; 的递增区间是 ,递减区间是 , 的递增区间是 , 的递减区间是 。 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① ② ③ 。 9.二倍角公式:① ; ② ;③ 。 10.正、余弦定理: ⑴正弦定理:   ( 是 外接圆直径    ) 注:① ;② ;③ 。 ⑵余弦定理: 等三个; 等三个。 11。几个公式: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 ; ⑵内切圆半径r= ;外接圆直径2R= 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 1.三视图与直观图: 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 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 (S+ )h; ⑷球体:①表面积:S= ;②体积:V=   。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⑴直线与直线平行:①公理4;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⑵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⑶平面与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⑷直线与平面垂直: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⑸平面与平面垂直:①定义---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注:理科还可用向量法。 4.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①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②用向量法: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②用向量法: 5.求距离:(步骤-------Ⅰ。找或作垂线段;Ⅱ。求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①等体积法;②向量法: 。 6.结论: ⑴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则对角线长为 ,全面积为2ab+2bc+2ca,体积V=abc。 ⑵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对角线长为 ,全面积为6a2,体积V=a3。 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接球直径2R等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⑷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 ,则正四面体的: 1 高: ;②对棱间距离: ;③内切球半径: ;④外接球半径: 。 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 1.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 ;⑵斜截式: ;⑶截距式: ; ⑷两点式:   ;⑸一般式: ,(A,B不全为0)。 2.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1)列约束条件;(2)作可行域,写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方程              平行的充要条件      垂直的充要条件    备注 有斜率 已知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l1 ⊥l2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 4.几个公式 ⑴设A(x1,y1)、B(x2,y2)、C(x3,y3),⊿ABC的重心G:( ); ⑵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 ; ⑶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 ; 5.圆的方程: ⑴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方程:① ;② 。 ⑵一般方程:   ( 注:Ax2+Bxy+Cy2+Dx+Ey+F=0表示圆 A=C≠0且B=0且D2+E2-4AF>0; 6.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 7.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① 点在圆上;② 点在圆内;③ 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① 相切;② 相交;③ 相离。 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距, 表示两圆半径,且 ) ① 相离;② 外切;③ 相交; ④ 内切;⑤ 内含。 8、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第六部分  圆锥曲线 1.定义:⑴椭圆: ; ⑵双曲线: ;⑶抛物线:|MF|=d 2.结论 ⑴焦半径:①椭圆: (e为离心率); (左“+”右“-”); ②抛物线: ⑵弦长公式: 注:⑴抛物线: =x1+x2+p;⑵通径(最短弦):①椭圆、双曲线: ;②抛物线:2p。 ⑶过两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 同时大于0时表示椭圆, 时表示双曲线);当点 与椭圆短轴顶点重合时 最大; ⑷双曲线中的结论: ①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 ; ②共渐进线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为参数, ≠0); ③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 渐近线为 渐近线互相垂直; ⑸焦点三角形问题求解:利用圆锥曲线定义和余弦定理联立求解。 3.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解法: ⑴直接法(通法):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注意以下问题: ①联立的关于“ ”还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考虑了吗? ③判别式验证了吗? ⑵设而不求(代点相减法):--------处理弦中点问题 步骤如下:①设点A(x1,y1)、B(x2,y2);②作差得 ;③解决问题。 4.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2)直接法(列等式);(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⑷待定系数法;(5)参数法;(6)交轨法。 第七部分    平面向量 ⑴设a=(x1,y1),b=(x2,y2),则: ① a∥b(b≠0) a= b ( x1y2-x2y1=0; ② a⊥b(a、b≠0) a·b=0 x1x2+y1y2=0  ⑵a·b=|a||b|cos=x2+y1y2; 注:①|a|cos叫做a在b方向上的投影;|b|cos叫做b在a方向上的投影; 1 a·b的几何意义:a·b等于|a|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 ⑶cos= ; ⑷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A,B三点共线 ; (理科)P,A,B,C四点共面 。 第八部分    数列 1.定义: ⑴等差数列   ; ⑵等比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前n项和   性质    ①an=am+ (n-m)d,                  ①an=amqn-m; ②m+n=p+q时am+an=ap+aq                ②m+n=p+q时aman=apaq ③ 成AP  ③ 成GP
本文档为【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9-12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