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举报
开通vip

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缠中说禅理论研究 2009-08-04 16:47:10 阅读6760 评论63 字号:大中小 进行分型前的准备工作 缠说了,进行K线分型的时候要把K线看成一个小线段,不分阴线阳线,也不管上下影线,只看高低点。但是在软件里面K线都是红红绿绿的,几乎每根K线都有上下影,看起来很难分辨,有点花眼。怎么办,我来教你怎么搞~ 方法1:把软件的主图类型改成美国K线,一般软件里面输入BAR就可以了,反正...

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一)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分型、笔、线段傻瓜版 缠中说禅理论研究 2009-08-04 16:47:10 阅读6760 评论63 字号:大中小 进行分型前的准备工作 缠说了,进行K线分型的时候要把K线看成一个小线段,不分阴线阳线,也不管上下影线,只看高低点。但是在软件里面K线都是红红绿绿的,几乎每根K线都有上下影,看起来很难分辨,有点花眼。怎么办,我来教你怎么搞~ 方法1:把软件的主图类型改成美国K线,一般软件里面输入BAR就可以了,反正我用的通达信是这样的。这样我们比较一下: 通常的K线图: 图1 改成美国K线后的图: 图2 Ok,这样一改舒服多了吧,都是一根一根的线,而且高低点看的很清楚,包含关系也比较好搞明白了。 但是美国K线还是有点缺点,就是涨啊,跌啊还是红啊绿啊,烦~而且多数K线中间还多出个小东西,看着也不爽,那咋办,看方法2吧; :搞个主图指标,名字你自己起,内容就一句: 方法2 STICKLINE(1,H,L,2,1),COLORWHITE; 然后在软件里面输入这个指标名,显示出来了吧,如下图: 图3 你不喜欢白色你把Colorwhite那句改了,或者干脆删了都无所谓的。 这样的K线看上去爽多了吧,只有高低点,也没了涨跌,用这个图分析K线包含,分型 啊就舒服多了~ 刚才有同学说了,白的不爽就愿意看红红绿绿的,得,那你用这句换掉前面的: DRAWKLINE(HIGH,IF(C>O,L,H),L,IF(C>O,H,L)); 这下应该满意了吧 效果如下图所示: 图4 处理包含关系 说这一节前先说一下前一节,前一节的准备工作不是必须的,只是为了咱们这种傻瓜型的看着舒服,等看熟练了估计根本是不用这玩意了,也就算个辅助工具吧。 准备工作做好了,是不是就可以进行分型了,NO~缠说了,需要先处理K线的包含关系后才能进行分型,所以本节主要讲包含关系的处理。 首先,什么是包含关系,缠说了:“也就是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用图表示出来是啥样的,我觉得总共有7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图5 除了这7种类型的包含,我就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别的类型了,这应该是完全分类了吧。 缠说这种包含关系如何处理呢, “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经过这样的处理,所有K线图都可以处理成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 先不说什么是向上向下,让我们先处理一下试试再说~ 上面7种包含类型按照向上包含处理的结果如下图: 图6 图中蓝色的一段就是两包含K线进行K线包含后的K线,简单吧。那像向下包含如何处理这么简单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我就不帖图了,画画图蛮累的~ 接下来说什么时候进行向上包含的处理,什么时候进行向下包含的处理,也就是缠说的:“有人可能还要问,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任何看过图的都知道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当然,本ID的理论是严格的几何理论,对向上向下,也可以严格地进行几何定义,只不过,这样对于不习惯数学符号的人,头又要大一次了。 “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如果gn<gn-1且dn>dn-1,算什么,那就是一种包含关系,这就违反了前面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的假设。同样道理,gn>=gn-1与dn<=dn-1不可能同时成立。 头大了吗,是有点大,那我也先歇歇,大家等等我再继续,你们先把上面7种包含类型按向下包含处理的图给画了~ 继续上面的内容。 仔细分析上面缠所说数学定义以及后面的那句,以及包含的定义,可以看出这里缠认为如果前面两根K线高点相同(或者低点相同,两者不同时出现)是不作为包含来看待的,也就是我前面7种包含类型中2、3、6和7这四种类型缠是认为不作为包含来看待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第n根与第n-1根如果是缠所认为的包含关系,那么必然在除了我前面7种包含类型中的第4种外,是不存在gn>=gn-1或者dn<=dn-1的情况的。但如果出现下面图中所示的情况: 图7 假设图中第一根K线与前面的K线不存在我上面图中的7种包含关系,也就是g1大于前K线高点且d1大于前K线低点或g1小于前K线高点且d1小于前K线低点,这种情况必 然是缠也认可的非包含关系。总之意思是第一根与第二根K线认定是绝对的向上的情况下,按照缠的观点,第二根与第三根K线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那么也就是前面三根K线都是我们要留下的K线,有点啰嗦是吧,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没办法,呵呵。 继续分析,第3根K线与第4根K线是存在包含关系的,这毋庸置疑。那么必然要考虑gn>=gn-1还是dn<=dn-1来确定这三根K线是向上还是向下的,而此时很显然这个n是3,这时g3>g2且d3=d2,这样就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按缠的定义分不清这三根K线是向上还是向下了,这样第三根K线与第四根K线就无法做唯一的包含处理。唯一性无法保证,那以后的分型、笔、线段都无法保证了。所以我认为缠有关这个向上、向下的定义以及包含关系的定义是不准确的,这里我给一个我认为的定义: K线包含关系的几何定义:相邻两根K线,姑且认为是Kn和Kn+1,其高点分别为gn和gn+1,低点分别为dn和dn+1,若gn>=gn+1且dn=<dn+1,或者gn<=gn+1且dn>=dn+1,则两根相邻K线为包含关系。 三根K线向上向下判定的几何定义: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根据上面的两个定义就可以唯一的将所有K线处理为不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了,你完全按照缠论去搞估计你是不能把上面图中的包含进行唯一的处理,一根筋是不成的,哈哈。那么上面那个图按照缠的包含关系处理方法处理后的结果就如同下图中的蓝色部分,同意第三根K线也就和第四根K线不再存在包含关系,这也就解释了缠论中“结合律是有关本ID这理论中最基础的,在K线的包含关系中,当然也需要遵守,而包含关系,不符合传递律,也就是说,第1、2根K线是包含关系,第2、3根也是包含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第1、3根就有包含关系。因此在K线包含关系的分析中,还要遵守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图8 仔细再想想还是有问题的,如果一支股票刚刚上市,第一根K线有了,第二根K线一看与第一根是包含关系,怎么处理,这可咋办,n-1都成0了当然没法处理了,但凡事都得有个前提,否则一根筋的搞还是不能唯一的弄出来。比如极端的情况下后一根K线比前一根K线长,第三天还是长,长了N天后还是没个方向,然后又开始缩小,又缩了N天,可能都缩到最长那根K线的顶了,这可麻烦了。说着不明白,给你个图你就明白了: 图9 好家伙,照上面的图包含下去,可就没完没了了,咋办,其实这也涉及一个递归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起始的函数定义。那么就规定一个好了,比如你就定义第一根K线与前面的不存在的K线相比就是一个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向上,这样第一第二根K线的关系就确定为上涨了,或者相反也可以,总之定义好了你就别来回变就OK了。 我是这样定义的:新股不是都有发行价吗,把发行价作为第0根K线,就一个价位,开盘第一根K线就与这根K线比较就好了,多数情况是向上的,偶尔是向下的,当然有病的时候还是包含的,有病的你再规定为上涨,反正股票发行价一般都溢价了,也没关系,总之是不能递归个没完,就像级别一样,如果递归个没完那岂不是完蛋了, 说了这么多举个例子吧,就拿上证指数的季线图做例子吧,季线图按第一节处理后是这样的: 图10 一步一步的来,上证指数的基点是100点,开盘第一根K线最高超过100,最低低于100,也根第0根是包含关系,那就认为是向上的,那么接着往下走,一个包含一个包含的处理,处理完的用蓝色表示,第二根与第三根包含,处理后如下图(后面不存在包含的就直接蓝色表示了): 图11 接下来又出现包含,显然是向上包含,处理后如图: 图12 接下来又包含,前一根蓝线和本根K线是向上的,就取向上包含,如图: 图13 新取的包含处理后的蓝线与后面的不包含,但后面两根是包含,本根K线与前面最后的蓝线是向下故取向下包含,再后面不包含(以后这样的就直接标蓝了),如图: 图14 接下来还是包含关系,还是取向下包含,继续: 图15 下一根不包含了,但再下一根又包含,取向上包含: 图16 还是取向上包含: 图17 取向下包含: 图18 取向下包含: 图19 新取的蓝线仍包含后面的,继续向下包含: 图20 接下来两根又包含,取向上: 图21 取向上: 图22 取向上: 图23 取向上: 图24 取向下: 图25 取向下取两次包含后,后面不再有包含关系,这样所有包含关系处理完成了,如下图: 图26 把所有蓝色K线提取出来并摆放整齐后就是下图的样子了: 图27 上图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分型,我是指形成分型,不管以后是否要X掉的,大家数数看,标记一下吧。然后自己看看哪些分型需要X掉,哪些可以保留,最终保留的分型有几个,作为思考题,大家也可以做做。 好了,本帖和上贴加在一起作为有关K线包含关系及处理的一节讨论就结束了,该休息休息了。 下节预告:分型的选择与笔 分型的判断、选择与笔 上一节上证指数季线图顶、底分型标记结果: 图28 先说分型,这里把有关缠论中分型的定义等列举出来: 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本ID给一个定义叫顶分型;图2这种叫底分型,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由于顶分型的底和底分型的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 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中,三相邻K线之间可能组合的一个完全分类,其中的二、四,就是分别是顶分型和底分型,一可以叫上升K线,三可以叫下降K线。 这里把按照上节进行包含处理之后的K线序列定义一个名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K线,在标准K线中是不允许出现K线包含的情况的,如果有那肯定是没完全处理掉,必须先处理掉所有的包含情况后才能谈分型。 每种分型各有9种样式,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标准K线长度只是示意,主要是三根K线的关系如何: 图29 标准K线无疑只有几种组合: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顶分型+底分型,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除了这三种就没有其他形式了。不可能出现顶分型+上升K线,那必然是一个顶紧接着一个底,也就是顶分型+底分型,也不可能出现顶分型+顶分型,中间必然还有个底分型,具体的例子就看上面的那个上证指数季线标准K线就知道了。 接下来就是标出标准K线中所有的顶分型和底分型,顶分型用绿色向下箭头标出,底分型用红色向上箭头标出,当然这完全只是为了辅助分析,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如果你熟练了根本就不用标出来了。 OK,分型的部分就讲到这里了,接下来讲笔。 首先还是将缠论中有关笔的定义、解释等列出来: 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笔,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都可以忽略不算,但注意,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隔了几个就不是了。而所谓的线段,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但这里有一个细微的地方要分清楚,因为结合律是必须遵守的,像图3这种,顶和底之间必须共用一个K线,这就违反结合律了,所以这不算一笔,而图4,就光是顶和底了,中间没有其他K线,一般来说,也最好不算一笔,而图5,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顶和底之间还有一根K线。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 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注意,这里的上升、下降K线,不一定都是3根,可以无数根,只要一直保持这定义就可以。当然,简单的,也可以是1、2根,这只要不违反结合律和定义就可以。 从分型到笔,必须是一顶一底。那么,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是把好几笔当成了一笔,所以只要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自然可以解决;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 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可以忽略不算了。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对第二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类似对分型中包含关系的处理),就可以严格地说,先顶后底,构成向下一笔;先底后顶,构成向上一笔。而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上下交替的笔的连接。显然,除了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一个顶或底类似的分型,其他类型的分型,都唯一地分别属于相邻的上下两笔,是这两笔间的连接。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膝盖就是分型,而大腿和小腿就是连接的两笔。 有了上面这基础工作,那这个图就可以看成只有这些分型,分型之间的K线都可以暂时不用管。下面的工作,就是确定笔了。笔,必须是一顶一底,而且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个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当然,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 都在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在确定笔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上面的条件,这样可以唯一确定出笔的划分。这个划分的唯一性很容易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假设有两个都满足条件的划分,这两个划分要有所不同,必然是两个划分从第N-1笔以前都是相同的,从第N笔开始出现第一个不同,这个的N可以等于1,这样就是从一开始就不同。那么第N-1笔结束的位置的分型,显然对于两个划分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顶或底。对于是顶的情况,那么第N笔,其底对于两个划分必然对应不同的底分型,否则这笔对两个划分就是相同的,这显然矛盾。由于分型的划分是唯一的,因此,这两种不同的划分里在第N笔对应的底分型,在顺序上必然有前后高低之分,而且在这两个底之间不可能还存在一个顶,否则这里就不是一笔了。 如果前面的底高于后面的底,那么前面的划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按这种划分,该笔是没有完成的,一个底不经过一个顶后就有一个更低的底,这是最典型的笔没完成的情况。 如果前面的底不低于后面的底,那么如果再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如果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这两种划分都是不正确的,所划分的笔都是没完成的;如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没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下面一个顶分型,必然高于前面的底,因此,前面的底和这个顶分型就是新的N+1笔,因此,第N笔和第N+1笔就有了唯一的划分,这个第N笔开始有不同划分相矛盾。 关于第N-1笔结束的位置的分型是底的情况,可以类似去证明。 综上所述,显然,笔的划分是唯一的。 从上面笔划分的唯一性证明中,其实也知道如何去划分笔的步骤: 一、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 二、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 三、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 如果相邻的性质一样,那么必然有前顶不低于后顶,前底不高于后底,而在连续的顶后,必须会出现新的底,把这连续的顶中最先一个,和这新出现的底连在一起,就是新的一笔,而中间的那些顶,都X掉;在连续的底后,必须会出现新的顶,把这连续的底中最先一个,和这新出现的顶连在一起,就是新的一笔,而中间的那些底,都X掉。 显然,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所有的笔都可以唯一地划分出来。 定义很清楚,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构成向下一笔,底分型+上升下降K线+顶分型构成向上一笔,就如图所示: 图30 很显然构成笔的两个分型的顶与底之间至少要包含3根标准K线,加上顶、底所在的K线,总共至少要有5根K线才能构成一笔,而且如果是5根的话这5根K线整体必然是一个上升K线。这就是为什么缠要强调5周期均线原因,因为至少5根连续上升的K线基本上都可以造成5周期均线与10周期均线交叉,也就是湿吻。这也是可以用5、10周期均线 的交叉能用来辅助判断笔的原因所在。同时,这也为我们对分型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个已确定的分型后的三根标准K线毋需再判断分型,只需从第四根以后进行判断即可。 如果构成笔的两个分型之间(含分型所在K线)超过5根标准K线,且这些K线不构成上升K线的话,那么在这些标准K线组合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需要删除的与开始的分型相同的分型。例如:一个向上笔,由一个底分型开始在经过N>5根(含底所在那根)标准K线后结束于一个顶分型,则其中必然含有至少一个底分型需要删除掉。如下图所示: 图31 那么这存在一个问题,如果A之前有已确认的顶分型,A是否能够确认是一个底分型,AB是否是一个向上笔,在缠论中详细讨论了A是否构成底分型的问题,但讨论中似乎有前后矛盾的情况,我不能判断这里如何处理。A如果连底分型都不能算,那么AB显然连确认成一笔的条件都没有。但无疑有种情况,若A与B之间这种上下交错的标准K线连续出现若干根后,显然会造成均线的交叉湿吻,这种情况再不确认AB是一笔那肯定是不合适的。如果AB之后出现一个不低于A底的底分型且B与该分型之间没有顶分型的话,这种情况将可能N次循环下去直到出现一个低于A的底分型或高于B的顶分型。当然这种情况可能出现的比较少,但并不是说一定不会出现,唯一性是必须保证,否则后面就要陷入困顿,无法解脱。 所以,我这里暂且这样规定:若A之后在超出5根标准K线后出现有不低于A的顶分型B后应先暂定该分型确认,若后面出现符合要求的底分型则AB是一笔,否则B删除并依次向后移动至新的顶分型。这个规定是我这么硬性规定的,这里指出是值得商榷的,希望以后能够在理解了缠的解释后能做出准确的判定,也非常希望各位缠迷指教。 线段的划分 分型和笔划分的部分由于一些原因暂时先停下来,既然对线段的划分部分有些想法,索性就跳过去先讲讲线段的划分。当然这是在假定大家已经划分好了笔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但一步一步来又怕把线段这部分的想法给忘记了,就先写下来供参考。 缠论课程中关于线段的划分定义、方法我这里就不帖上来了,大家自己找去。 线段被笔破坏定义图解: 图32 特征序列的缺口: 图33 课程中将线段的破坏划分为两种情况,即第一种情况,第一笔直接破坏线段后第三笔低点低于第一笔且高点低于第一笔,也就是破坏的这一线段一定是一个上-下-上结构,且高低点分别在第一笔、第三笔的高低点上,这里称这样的一段为有效线段,如图所示: 图34 所以第一种情况就是某线段被一有效线段的第一笔所破坏。 第一种情况的典型形态如下图: 图35 可以看出,线段被线段破坏的第一种情况就是第一笔破坏先形成一个笔中枢,然后第三笔破坏再跌破该笔中枢的ZD后形成的。 第二种情况:第一笔没有破坏线段,形成了相应的特征序列缺口,需要假定这一笔是一条新线段的开始,看这条假定的新线段的特征序列是否出现相反的分型。例如,以向上笔开始的一线段举例:一向上笔开始的线段,显然其开始点已确定为线段的起点,所以这肯定是一向上的线段,这一线段的特征序列出现跳空缺口,则从该缺口前的一笔开始假定为一向下的线段,考察其特征序列是否能够形成底分型,若形成则前一假定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原线段继续向上。 这种情况的典型形态如下图所示: 图36 若从笔中枢的角度来看,上图中形成的笔中枢的ZG必然低于X3笔的高点。应该可以证明若在X3笔高点之下形成笔中枢则原线段必被破坏。必须说明一点的是这里所说的笔中枢必须是如下两种形式之一构成的: 图37 那么这种情况对第三笔破坏了原线段,也就是说某一线段未被一有效线段第一笔破坏,但被其第三笔所破坏,之后的第四笔若出现继续原来线段的走势,那么有可能并未形成相反的分型,这种情况是否应该算线段的破坏呢,如下图所示: 图38 显然按缠论原来的定义应该算作线段被线段破坏,而该情况显然又是存在特征序列缺口的第二种情况,之后又没有形成底分型,那么这种情况缠也在某课中有说明是不能算作线段破坏的。这就是存在矛盾的地方,按照后面精确的定义这不算线段被线段破坏,我们姑且这么认为原线段未被破坏。 图39 但如果出现上图的情况,恐怕这个底分型的确认已经离前一段的底有了很大的距离,这个时候才能确认前一向上线段的结束显然是有点不太合适。 搜集了部分图并重新绘制,如下所示: 图 40 图41 图42 图43 假定起始点之前都进行了正确的选段划分,且起始点后的连续三笔已对原线段破坏,不知道大家按照定义能否正确的进行线段的划分, 划分的步骤: 进行线段的划分,首先应按照线段的起始点开始的笔的方向确定起始线段的方向,两者必然是一致的,如果最终不一致,必然以该点为线段的转折点是错误的。这里以该线段是以向上笔开始的为例,向下开始的反过来处理即可。逐次将每一与线段方向相反的笔提取出来,则这些笔应是逐次向上的,这个向上的概念请参考分型里面的上升K线、下降K线,这就是特征序列。特征序列若存在包含的情况,则进行非包含化处理,直到出现特征序列的顶分型 为止。 若出现了特征序列的顶分型,则区分顶分型的顶与顶之前的那一特征序列元素是否存在缺口: 1、 若不存在缺口,则按第一种情况处理,即该分型的顶即为向上线段的终点,新的线 段自该分型的顶开始; 2、 若存在缺口,则按第二种情况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从顶分型的顶开始,假定这是一新的向下线段,按上面的方法取向上笔作为特征序列,并进行非包含化处理,若出现特征序列的底分型,则原来的向上线段在前面的顶分型处结束,新的向下线段自该点开始。 3、 重新从该顶分型的顶开始按照前面1、2的规则处理向下的线段,并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笔,就最后一个确认的分型作为线段的终点,之后的线段终点则待定。 用图举个例子: 图44 以这个图为例 首先这是一个以向上笔开始的序列,那么肯定线段是向上的,则取向下笔为特征序列,依次取2-3、4-5、6-7,因前面未出现包含的情况故不需要包含处理,至6-7一段已出现顶分型: 图45 图中右边为特征序列分型,下同。 显然,2-3与4-5间存在缺口,这是第二种情况,需要看之后是否出现底分型。 用另外一种颜色画接下来的假定向下线段的特征序列,如下图中的红色线段所示: 图46 即取出的是5-6、7-8、9-10和11-12,显然7-8与9-10存在包含关系,处理后如下图: 图47 显然包含处理后出现了特征序列的底分型,那么前面一向上线段的结束点就在顶分型的顶,即4的位置。 接下来处理向下的线段,显然上图中红线部分就是处理后的向下段的特征序列,而且是明显的第一种情况,那么线段的结束点在底分型的底,显然这里有两个位置与该底分型的底相同,即7和9,这里选9作为结束位置,为什么选9而不选7,其实没什么道理,两种都可以对之后的判断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划分结束后的结果如下: 图48 显然这是三段,其中最后一段尚未确定终点。 现将上述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1、 还是以向上线段开始为例,出现第二种情况后,在接下来的向下线段中又出现第二种情况,然后在接下来的向上线段中又出现第二种情况,如此循环反复,直到最终一次出现第一种情况为止。这个问题缠讨论过,规避的方法就是直接以第二种情况后出现的底分型底作为线段终点。 2、 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从某一分型开始后的特征序列一开始就包含,无法判定包含处理的方向。这个问题在这种处理方法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原因就在于分型后的特征序列与分型前的特征序列方向不同。这种一开始就包含的情况使得线段划分唯一性并不能完全保证。 大概缠论中有关于线段划分的部分是我缠友中最感到困扰的部分,缠在课文里面讲的对图形中的向上笔,无论存在于向上趋势,还是向下趋势中,一律单独提取出来,作为向上笔序列;同理对图形中的向下笔,无论存在于向上趋势,还是向下趋势中,一律单独提取出来,作为向下笔序列;通过本步骤就对一张图形就分成了两张图:一张是向上笔序列,一张是向下笔序列。 2、 对向上笔序列和向下笔序列,分别进行非包含化处理,处理规则同对K线包含的处理,处理后的序列分别称为标准向上笔序列和标准向下笔序列; 3、 对标准向上笔序列,标出所有底分型(包括底、底相连的,一律标记);对标准向下笔序列,标出所有顶分型(包括顶、顶相连的,一律标记); 4、 在原图形中找出与标准向下笔序列对应的顶分型高点所对应的笔的转折点,标记为顶;在原图形中找出与标准向上笔序列对应的顶分型高点所对应的笔的转折点,标记为底;若出现顶、底处有两笔包含即前后两笔的高点或低点与对应的分型的高点、低点相同,则取后一笔。 5、 按照一顶一底的原则顺序划分线段,若一顶一底间只存在1笔则取消后面的分型继续寻找。例如:一顶接着一底,该顶与底间只有一笔,则该底去掉继续寻找下一个底。若存在两连续顶分型,取两顶分型中顶高者;反之若存在两连续底分型,取两底分型中底低者。 下面举个例子: 图49 以上处理仅供参考,请学长多提意见。 对上面的几个图的线段划分我这里初步做了一下,请大家参考: 图50 图 51 图52 图53 上面的划分仅供参考,没有黄线的说明只有一段。
本文档为【新缠咪傻瓜版解缠论&#40;一&#41;分型、笔、线段傻瓜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