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

[教学]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

举报
开通vip

[教学]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教学]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 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 正方观点 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其中又有很多为父母极尽宠爱娇生惯养型的,从小到大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的,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仍然会对父母出言不逊恶语相向的,甚至有的还会拳脚相加上演全武行,说话做事很没有分寸,让人大跌眼镜直皱眉头。记得前不久乘公交车,偶然听到对面的两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在窃窃私语,表情愤慨,于是凝神去听,就听到“***现在看上去真的很老啊,怎么一下子老成这样”“全是被她儿子给气的”“也只有怪她自己,小时候把孩子宠的...

[教学]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
[教学]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 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 正方观点 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其中又有很多为父母极尽宠爱娇生惯养型的,从小到大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的,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仍然会对父母出言不逊恶语相向的,甚至有的还会拳脚相加上演全武行,说话做事很没有分寸,让人大跌眼镜直皱眉头。记得前不久乘公交车,偶然听到对面的两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在窃窃私语,表情愤慨,于是凝神去听,就听到“***现在看上去真的很老啊,怎么一下子老成这样”“全是被她儿子给气的”“也只有怪她自己,小时候把孩子宠的要上天,到现在把她气得半死不说,还要三天两头去派出所赎他回来”......原来是在议论一个典型的“败家子不孝子”啊。下了车,我的心情还是很沉重:教育孩子真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我老家在农村,兄妹三个,我排行老二,小的时候兄妹三人均属于被父母散养类型的,上学的时候下雨父母从来没有送过伞,除了给家里打扫卫生得到过老爸老妈两毛钱三毛钱的奖励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零食更是有限,即使是条件艰苦,仍然没能使父母因此而对我们手下留情,做了错事闯了祸的时候就是我们兄妹三个的“世界末日”,因为妈妈肯定会把我们反锁在家里,用已经准备好的底部光滑抽打有力的鞋子把我们的臀部狠狠的“伺候”一顿,打完以后,做了错事的孩子肯定会坦白交代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没有犯错的孩子则引以为戒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记得那个时候妈妈的常用成语最多,什么“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什么“人没脸,树没皮,百法难治”了,什么“从小看大,三生到老”了,都堪称经典。还记得那个时候哥哥挨打最多,打的他悄悄地把挨打的次数在习字本上划“正”字,以图将来长大了报仇雪恨,妹妹其次,因为老妹小时候最倔,又喜欢“狡辩”,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歪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净吃嘴上的亏了”,所以也经常挨打,我摄于“挨打”的压力,又因为本性较乖,所以挨打最少。如今我们兄妹三人均已结婚生子,对待父母一直恭恭敬敬,尤其哥哥,身为长子,一直是我和妹妹学习的榜样,孝顺父母,工作努力,与嫂子相敬如宾,提到小时候要报仇雪恨的事情他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呵呵,想来,“孝子”都是打出来的~ 时代在变,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改变,很多人已经抛弃了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人们都在想方设法采用更加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似乎已经与现代的家庭格格不入了。但是,我认为,新的时代,应该赋予“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新的意义和内涵: 1、“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提倡家庭暴力,也和家庭暴力有着截然的不同,它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使孩子纠正错误摆正态度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受教育,有教训,要选对时机,要找准部位,而不是把孩子往死里打; 2、“棍棒底下出孝子”反对父母对孩子一味溺爱,提倡用“文治+武治”来管理孩子,教育孩子,从而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更体现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理性。 对孩子不能“家庭暴力”,但是也不能“一味说教”,走出这两个误区,才能更好地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让孩子走上正轨,早日成才。 反方观点 关于棍棒底下出孝子,舜帝似乎是个很好的例子。舜帝小时候,常被继母虐待,甚至是谋杀,多亏舜帝如有天佑,次次大难不死。但舜帝对继母却至愚孝, 一直到他做了帝王,仍是愚孝至极。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家庭很多孩子,最孝顺的往往是最不被父母待见的,甚至是最受虐待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我们的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至国家,我们国家数千年来,最高统治者往往是超级虐待者,而超级虐待的结果却往往得到群臣和子民的超级忠心,甚至是被圣化神化。虐待的结果带来的是忠诚,好像不合逻辑。小至家庭,我国一向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事实上,还真是最受虐待的孩子往往最孝顺。 文化因素说来话长,我想说说心理因素。 性格就是关系 我想,在一个家庭,可能有很多因素,导致有些父母会虐待自己的某个孩子。而受虐待的孩子往往会由此形成对虐待者的复杂心理,可能主要的心理是对虐待者的孝顺。那么这种性格怎样形成的呢,一个人的性格其实就是关系,尤其是在幼年时形成的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这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会内化成这个人的性格。 那么受虐待的孩子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什么呢,是虐待与被虐待的关系。在这个关系的底层,是抚养者与被抚养者的关系。对于一个孩子,最大的恐惧来自于生存,而被抛弃意味着死亡,所以,不论孩子是否受到虐待,他(她)最害怕的不是第一层(虐与被虐)的关系,而是第二层的关系(抚养与被抚养)被解除。所以,对孩子来说,最糟糕的关系,不是被虐待,而是被忽视被抛弃。 试想:一种关系如果对你来说意味着生命,那么,你一直处在时刻面临失去这种关系的危险中,你会怎样,对,你会更执着这种关系。小时候,你会以自己的孝顺来拼命维持这种关系。后来你长大了,但你的心还在童年。你的心仍是那个恐惧被抛弃的孩子,所以,你仍会无比孝顺。 这就是无数“舜帝”孝顺的性格成因。 可能跟条件反射有关 人都有条件反射,孩子尤其如此。孩子需要的是被关注被爱,而如果他(她)从小得到关注的方式是被打,那么他(她)会在心底将被关注被爱与被打的痛苦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他(她)的潜意识中,被打是爱。所以,就有了打是亲骂是爱的俗语,这还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被虐待孩子,在人世中学到的第一个爱的模式,就是虐与被虐,这是存在心底的模式,不易被察觉。被虐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会以这种方式表达他(她)的爱,他(她)会虐待自己的孩子,而且有神圣的理由,就像现在很出名的狼爸鹰爸。 而他(她)为什么会更加孝顺虐待他(她)的人呢,我想由于对被抛弃的恐惧,受虐的孩子会更执着父母爱的表征,就是关注。而虐者表达关注的方式往往就是虐待。所以,孩子被虐待的感觉虽然很痛苦,但痛苦中却有一丝甜蜜一丝安全感,正是这种安全感使得受虐的孩子,甚至爱上受虐的感觉(这也许是虐待狂和受虐狂的心理基础)。 心理是逐渐变化的,受虐的孩子正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在他(她)心底,与父母的关系就是依赖和受虐,他(她)会形成这种关系模式,而且是唯一的关系模式,那就是:人生就是虐与被虐,没有其他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会伴随他(她)一生,直到他(她)觉悟的那一天。 被圣化的虐待情结 在这种关系中,受虐者心理上往往会向强者(虐者)认同。对孩子来说,施 虐者几乎强大到无法战胜,就像天一样就像神一样,同时,受虐者往往会羡慕施虐者的强大,强大意味着安全。受虐者的心理可能偶尔会产生反抗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往往还没实施,就把自己吓了一跳,反抗胜算几乎是零,而且反抗的结果在孩子心中几乎等于被抛弃等于死。所以,受虐者不但不敢反抗,但是,总是忍受被虐有很难受,要排解这个难受,唯有心理转化,就是向强者认同,甚至神化圣华美化施虐者。 于是,很多残暴的父母,在人们心中变成了慈母严父。 于是,最受虐者变成了最孝顺的,而且越受虐越孝顺。在他(她)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又成为理直气壮的施虐者,这真是无聊而又残忍的轮回。 咱们国家,很多家族都在这个轮回里。 咱们的文化却在讴歌这个轮回。
本文档为【[教学]辩论赛-棍棒底下出孝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