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保论坛资料

社保论坛资料

举报
开通vip

社保论坛资料社保论坛资料 09考研政治必背20题:社会保障问题 2008-12-11 文都教育 重点题11:社会保障问题 根据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及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现状,分析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及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考点背景透析】 社会保障是我国近几年逐步加大力度,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我国近几年不管是在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有效的物资投入方面,力度都很大,我国每次大的会议上或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近期...

社保论坛资料
社保论坛资料 09考研政治必背20题:社会保障问题 2008-12-11 文都教育 重点题11:社会保障问题 根据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及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现状,分析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及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考点背景透析】 社会保障是我国近几年逐步加大力度,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我国近几年不管是在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有效的物资投入方面,力度都很大,我国每次大的会议上或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近期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又强调,一定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据此,这也是考研政治试卷中的热门考点,考生就更应该注意。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个人责任的强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 2.社会保障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概括起来,社会保障制度有以下四个作用。 一是“安全网”的作用。社会保障,民安所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功能就是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网”。 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减少贫困,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 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一定程度上激发我国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 四是“稳定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为劳动者建立各种风险保障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主要在于:?是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长期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需要。必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一种新型的、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都能合理、平等享受的社会保险制度。?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要把“企 业保险”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健全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才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原有社会保障的筹资办法,调节机关机构利益关系,建立劳动力流动机制。?是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建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农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扶持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农民自愿,也可以实行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见,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4(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其近期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重点是加快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5(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个人帐户试点。 (2)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企业裁员今后将逐步依法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 (3)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 (4)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5)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做好优待抚恤工作。 (7)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相关材料二: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一五”规划)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 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2(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积极防治职业病、地方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 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3(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材料三: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材料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1. 十七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相关 在第一部分,冼教授指出覆盖面低、老龄化严重、抚养比不断上升是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还提到目前正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养老保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介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时,冼教授着重讲述了国发[1997]26号、辽宁试点、国发[2005]38号等四个重要文件所确定的养老保险方案以及世界银行的多支柱养老模式和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关系,指出构建以低保为零支柱、统账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企业年 金作为第三支柱和家庭支持为第四支柱的立体式养老保险框架是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必然出路。其中,冼教授还专门谈到企业年金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如建立企业年金的成本较高、企业年金所要求的信托法律基础与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不一致、没有明确的税惠和缺乏基金投资运作的问责制等。最后,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冼教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加强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推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特别是要以企业年金为平台,推广补充养老保险;三是要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积极探索发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用的途径;四是要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主要包括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建立统一有效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出台农民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等。在展望我国社保理想明天时,冼教授将保持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 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 编者按: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年会主题为“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直接关系民生。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如何在已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基础上,加快解决城镇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如何加强农村社保制度建设,使社保从城镇向农村不断拓展,围绕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本报现摘发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构建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 一、如何在现行基本制度框架下把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覆盖进来,扩展覆盖面。 目前在城镇近3亿从业人员中,还有一半就业者由于工作不稳定,收入水平低等原因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扩展到非正规就业的适用范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从增加法律的强制性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主张覆盖范围应该是城镇所有劳动者,包括小企业劳动者和自雇人员,同时也有部分学者从强制扩大覆盖面具有降低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抚养比和费率的角度,主张降低社会保险参保的条件限制,使之覆盖到所有劳动者。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小企业和非正规部门是重要的就业渠道,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这些企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强制其参加社会保险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的增长。 我们认为,可探索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雇工降低标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既可以解决非正规就业者的后顾之忧,又可以解决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缴费负担过重和相关参保率过低的问题。 二、如何统筹城乡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城乡分割的背景下建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基本停留在家庭保障。8亿农民大多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其结果是以社会保障为主旨的社会保障领域形成了新的城乡二元结构,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发展也有不同意见。一种看法是要面对现实,正视差别,尊重现阶段城乡发展的特殊规律,给地方实施政策以一定的弹性和空间,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同时注重各项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另外一种意见主张农村从业人员应该按照低标准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标准有别,以促进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并且可以降低城镇保障系统的老年抚养比和费率。 我们考虑,可以由国家补贴农村从业人员,按照低标准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统筹基础养老金部分。理由是:1、基础制度的统一符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要求。2、单独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能导致城镇系统成为一个封闭系统。为了应对老年供养比逐年加大,要么财政补贴不断增加,这不利于城乡公平,要么企业缴费不断提高,这样许多企业不愿意参保。3、只有将农民养老金和城镇职工养老金捆绑在一起,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才可以得到切实保障。4、国家补贴和低标准进入也体现了以工补农的基本方针。 国际社保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周弘 社会保障的种类与其所属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就业方式密切相关。在我们梳理的125个国家中,几乎100%的国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障,但是每个国家养老保障的覆盖面相差很大。总体来讲,养老保障与就业方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多数发达国家,覆盖面基本达到全体公民,这是因为就业大都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在有些工业化国家里,社会保障甚至覆盖到学徒和学生,因为他们是工业就业的后备军。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障的覆盖面仅限于工业或城市就业人口。 由此可见,养老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公平程度,更体现了该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还可能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政策。多数国家对工人、农民和自雇者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障覆盖,这是因为根据就业方式的不同,养老金的收缴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很难实行单一方式。 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还可以得出: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收入最高的地区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再次是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这表明社会保障首先是根据工业化的需求而发展的。普遍来说,各国和各地区社会保障资金占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相关关系。高收入的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相反,收入越低,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就越低。 我们通过跟踪各国社会保障政策发现:社会保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一般都是行政主导。在规模较大的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往往分为中央和地方等不同的层次,各自调动不同的资源,提供的保障和服务一般不重合。很多国家的社会保障执行机构都是两部制,即社保部和卫生部。但是到了地方,情况就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个体系分开,救济类的服务,包括医疗救济通常由地方政府管理,而保险类的服务比较简单,主要是保险金的支付,不牵涉大量的人类服务,所以可能由中央机构直接管理。 完善社保基金运营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佳贵 (1)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应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社保基金运营管理体制 众所周知,在1998年,我国五项基本保险基金累计总共仅为800亿元,目前已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这既是扩大覆盖面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结果。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我国还将面临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这就意味着对快速积累的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体制,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保基金规模。 (2)在社会平均工资保持高增长率条件下,应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社平工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例如,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以超过13.6%的速度快速增长,从1998年的7479元增长到去年的24932元。但是,工资快速增长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带来一个新问题:如何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是一个重要挑战。 (3)在不同社会保险项目条件下,应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别的基金投资方式。 在五项基本保险基金中,有实行现收现付制的,也有实行部分积累制的;有待遇确定型的,也有缴费确定型的。不同的基金性质对其流动性、风险容忍度、投资收益率基准的确定等因素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社保基金投资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使其收益最大化。 (4)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关注民生的趋势下,应不断优化和完善补充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环境。 去年中央决定,在已经连续三年上调退休待遇的基础上,将再连续上调三年。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和多支柱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行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仍需下大气力,不断优化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环境,大力发展年金市场,提高其收益,在职工退休待遇水平和多元化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5)在实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保体系的目标下,应逐渐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保基金监管体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保 基金历年滚存结余将超过10万亿元,大约占当年GDP的15%左右。规模如此庞大的社保基金滚存结余,需要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社保基金监管体制。首先,要尽快完善和完备社保基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不断补充和扩大监管队伍;再次,要建立一个适合五项基本保险基金和多支柱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体制模式;最后,要建立起一个多部门协同监管和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 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在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经济变革新阶段、进入科学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进一步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通过这一制度来给全体国民以稳定的安全预期。尤其是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情形下,适时强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全可能将这场国际危机转化为我国调整经济增长战略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机会。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面临着城乡分割与地区发展失衡、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等诸多挑战。改革任务远未完成,制度缺失、各种差距的存在,以往改革中因经验不足与决策失误带来的不良后遗症,直接限制了这一制度功能的全面正常发挥,也极大地牵制了国民经济新变革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取向。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社会保障改革中十分重大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深化的目标,就是要遵循规范、有效的原则,有序优化并实现社会保障决策体制、监管体制与实施机制的分离,真正让立法机关切实承担起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及修正、完善制度的决策之责,让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分别承担起制度运行的监督之责,让实施或经办机构承担起制度运行的服务或供给之责,实现决策机关、管理机关与实施机构各归其位、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衡。 需要指出的是,让立法机关行使最终决策权,并不排斥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制度,政府仍将是社会保障法案的主要提供者,但制度的确立与修订必须经过立法程序才能生效。在监管方面,让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共同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行政监管是核心,宜用集中管理取代多头参与的分散管理,并切实推行行政问责制;应尽快改变司法机关缺位状态,让工会、雇主组织、媒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监督社保制度的运行。在实施方面,面向基层的服务机构应当尽可能统一,构建综合性服务平台,以方便为保障对象提供服务;社会救助宜建立专门的官方经办机构,社会保险宜分别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经办机构。 政府对社会保障负有重要的财政责任与监管责任,同时还必须推动立法并进行宏观调控。在现阶段,强化财政责任即是强化政府责任,规范、落实财政责任即是规范、落实政府责任。在分税制条件下,除军人保障应当由中央负责外,社会救助宜由中央与地方分担财政责任;基本养老保险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主要补贴责任,地方分担相应的财政责任;基本医疗保险应由统筹地区财政承担补贴责任,但中央的公共卫生资源依然要向地方分配;对社会福利,中央财政宜承担最基本的福利项目如基础教育补贴等,适当分担公共住房补贴等,地方财政应扶持发展各种社会化福利项目。在监督管理方面,目前急需明确的是部门之间的某些模糊边界,推进行政问责制。同时,政府还应当努力推动社会保障立法,并承担起社会保障宏观调控的责任。 努力提高社保经办机构能力 清华大学教授 杨燕绥 目前,中国社会保险服务需求不断加大,社保经办负荷大、机构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因此,社保机构能力建设不是简单的要编制、增加预算和技术改造,必须与国家社会保障目标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原则保持一致,进行体制、机制和组织的综合创新改革。 一要加速社会保险立法,规范社保机构能力建设。社保机构能力建设需要依法进行,一部反映时代特征,具有权威性的《社会保险法》至关重要。该法应当明确国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地位和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指导和规范社保机构能力建设。 二是推进预算体制创新战略。建立社保机构独立预算和全国统筹预算制度,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区分人工费预 算、行政费预算和系统建设与维护费预算,构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资金支持。 三是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战略。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建立政事分开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成立国家社会保险总局,实行垂直管理,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健全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四是推进运营机制创新战略。围绕社会保险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归集、管理和交换,搞好服务窗口、统筹基金、数据中心建设,即三级效能运营机制:建立社区归集信息、审核缴费和管理个人账户的服务窗口;建立收支分离与平衡的统筹基金,伴随城市规划和建设完善管理和服务平台;建立管理信息和交换数据的中央平台,方便社会保险关系转移。 五是推进组织管理创新战略。社保机构应坚持“组织结构扁平、人力资源三元结构”的原则进行组织设计和人员配置,走出编制约束困境。将部分日常业务外包给银行和专业服务公司后,将社保机构在编人员主要配置在管理和监督岗位,强化工作效能和基金安全。 六是推进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创新战略。在 多种退休制度并存必然导致多种退休待遇并存,进而导致不同退休制度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攀比。在多种退休制度下,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群体特征的基础之上,退休待遇差距很大,并且具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在多种退休制度下,不但农民工难以转续社保关系,就是机关干部向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等社保关系转续都是难题。此外,由于待遇差的原因而导致的待遇上调,如果不得不盯住某个指数,久之个人账户比例的大小乃至做实账户的意义等都将大打折扣。 从1991 年到2005年的15年间,机关单位人均离退休费的平均增长率是16.3%,而企业人均离退休费的平均增长率是10.9%,机关单位高出企业5.4个百分点;事业单位人均离退休费的平均增长率是15.8%,高出企业4.9个百分点。为此,2007年中央决定,在已经连续三年上调企业退休待遇的基础上,再连续上调三年。这项决定无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缩小了企业退休待遇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但同时也为财政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对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的当前支付缺口给予财政补贴;二是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虽然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但非精算平衡的临时支出必将影响未来基金的可持续性,最终还是财政兜底;三是地方道德风险导致的潜在财政风险。 我们研究认为,建立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可行性。具体改革思路是,将目前“简单型”统账结合,改革为“混合型”统账结合。 养老基金实行混合管理。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部分统统纳入一个“大资产池”,实行统一投资管理,化解碎片化的管理风险。在待遇计发上采取“缴费确定型”与“待遇确定型”混合公式。这种待遇支付公式可以总结为:在参保人的生命周期中,在工作期间实行的是DC型模式,旨在多缴多得,在退休期间实行的是DB型模式,制度兜底,直至死亡。 “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与“非缴费型”养老制度(养老补贴)实行混合设计。“混合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的是责任与权益的统一、个人缴费与退休待遇的统一。在养老“保障”的概念中,还应引入“社会养老金”制度(或称国民年金),其融资渠道来自一般税收,凡是超过65岁者,均有权利享受。 老有所养及其发展路径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 林义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应当将“公平、正义、共享”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和改革的重要标准,将免除所有国民老年后顾之忧、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以“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增量改革、新老分开”为改革的基本策略,逐步建立起以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为核心、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覆盖全民、水平适度、多层次、可持续的中国特色 养老保障体系。 我们提出六项政策建议:第一,强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地区分割、统筹层次低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建议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从国家整体利益与制度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尽快将精力由推进地市级统筹、省级统筹方面,转移到强力推进全国统筹上来,使用成本最低、代价最小、效益最高的方案,进一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础部分的全国统筹。 第二,小步渐进,尽快开始延长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是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力资本投资年限不断延长的必然要求,是对人生周期的合理调整,也是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会对就业市场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国家需要逐步地延长退休年龄,应当在规范现有退休年龄的基础上,以2049年实现男女同龄65岁退休为基本目标,进行倒逼式制度安排,女先男后。 第三,用责任分担的方式妥善解决转轨成本问题。从原来单位包办的劳动保险制度转型为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必然产生相应的转轨成本。这是目前制约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健康发展的瓶颈。我们建议,在不损害现有参保人员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财政主导下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分担机制,在一个较长时期 第六,适度壮大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应当在现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基础上,不再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入, 而是通过投资收益来扩大基金规模,同时,战略储备基金应当严格遵循“谨慎原则”,坚持战略性投资方向,并成为稳定国家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 病有所医及其发展路径 浙江大学教授 何文炯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医疗社会保险筹集资金购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尽最大可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从满足病有所医向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发展。医疗保障制度优化将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平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为最终的目标,处理好公平、效率和质量的关系,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积极作用相结合,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当前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构成的“三险一助”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出发,迈向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只能走渐进发展之路。其发展路径是:(1)在制度结构上,从现行的“三元制”过渡到“二元制”,再发展到“一元制”。即在尽快实现多元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的同时,将个人与政府分担缴费责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轨,统一为居民医疗保险;之后,在条件成熟时,再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轨。(2)在保障 15 版) 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中国社会保障的科学发展对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保险只能是“广覆盖,保基本”,基本线以上的保障应通过商业保险等手段解决,这是实现多支柱保障的根本途径。商业保险能为社会保障计划发起、运营、管理、给付提供全程服务,成为补充保险和个人保险的主要承担者;可以为基本保险提 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可以开发小额保险产品,通过保本微利经营,为基本保险未覆盖的人群提供基础性保障。发展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科学发展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整体规模迈上新台阶。今年1—3季度,保险业保费收入为7940亿元,总资产3.2万亿元。养老保险方面,年金保费收入为766.6亿元;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427亿元。 第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国有107家保险公司开展健康和意外保险,54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养老保险,为市场提供养老、健康保险产品超过1000种。 第三,企业年金业务快速突破。目前,有12家保险机构获得了18个企业年金管理人资格。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的企业年金受托管理业务量为575亿元,签约企业数占比超过99,,投资管理业务量为480亿元,总量占比超过50,。 第四,专业化的监管框架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发展,保监会逐步建成了“三支柱”监管框架体系和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制定了《健康保险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和《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为健康、养老保险经营管理提供了较完整的操作规范。 近年来,商业保险积极发挥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利用精算、风险管理等方面优势,为社会保障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 新农合方面,2007年,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14个省(区、市)的114个县(市、区)参与了新农合工作,基金规模36.6亿元,参合人数3017万。 计划生育保险方面,今年上半年,16家保险公司在全国28个省(区、市)的252个地市开展了计划生育保险及相关业务,参保人数280万,保费收入1.2亿元。 农村保险方面, 2007年,农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近400亿元。今年,我们还在9个省区的县以下乡镇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为农民提供价格低廉、程度适宜的保险保障。 社会保障科学发展需适应“五大要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尹蔚民 《 人民日报 》( 2008年12月4日 15 版)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要在2020年之前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我们将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对城乡各类群体作出符合其就业状况和收入特点的制度安排。当前的重点是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务之急是抓紧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见。 适应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于2001年开始进行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将适时在全国普遍推开,真正发挥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优势,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投资运营管理办法,努力实现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流动性强、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新特点。我们要适应这一要求,着力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争取明年底前在全国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办法,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社保关系接续难的问题;在设计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时,充分考虑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 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社会保障作为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经过多年探索,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社会保障意识深入人心,具备了较好的立法基础。当前,重点是加快《社会保险法》立法步伐,研究制定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企业年金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与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法律体系。 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加强社会保障经办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对参保对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 坚持创新和实现养老保障全覆盖 北京市副市长 丁向阳 《 人民日报 》( 2008年12月4日 16 版)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城乡养老保障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坚持制度创新,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 2008年,随着《北京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以下简称老年保障)的出台,标志着北京市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 今年,北京市按照先保险、后救助,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的原则,实施了新农保制度,采取“个人缴费积累+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险模式。农民个人按照不低于本区县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交费,降低了农民的个人缴费水平;由公共财政(市区两级)支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280元,共投入2.38亿元,建立了农民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打破了十几年来参保人数一直在40多万徘徊的僵局,调动了农民参保积极性。截至9月底,今年新增参保人员58.4万人,累计参保106.5万人,覆盖率达到80.06,。 此外,由公共财政出资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福利养老补贴。目前已有55万城乡老年人享受了政府的福利养老补贴。为此,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16亿左右。 公共财政投入突出重点领域选择多种模式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离开公共财政的支撑,很难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中,财政投入从缴费环节的入口补贴转变为给付环节的出口补贴,从补贴缴费向 建立基础养老金转变。这样,既提高了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和效率,也解决了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走出了一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路子,开辟了城乡居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成果的新途径。北京市新农保制度的模式,可以随着财政实力的变化调整基础养老金数额,弹性较大。而且这种模式可以转移,符合国家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要求。可以逐步将城镇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等纳入这种模式中,为将来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并轨创造条件。 由于我市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坚持保基本的方针,总体来讲,我市包括养老保障补贴在 16 版) 上海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近几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正在积极研究应对措施。 着眼广覆盖,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上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城镇职工保险(“城保”)、小城镇保险(“镇保”)、农村养老保险(“农保”)、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综保”)等制度构成,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还建立了其他制度解决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困难老人的生活保障。 上海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和确定待遇水平时,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承认城乡的客观差距,并根据郊区、城市的不同保障需求,以及不同参保对象的特点,设计了具有梯度关系、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体现政府职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2003年至2007年,市财政对“城保”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补贴额达112.81亿元,其中2007年当年财政补贴达50亿元。 注重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开通了多种咨询服务热线。 今年年初上海将“建立健全保障资金可持续发展机制”列为重要调研课题,经过大半年的调研,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设想: 扩大参保缴费人群,在整合上海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要将非上海户籍在上海稳定就业的人员逐步纳入上海养老保险范围。 探索延长领取养老金年龄,建议先在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中试行柔性延长退休年龄,同时考虑研究制度化推迟退休年龄的办法。 建立科学、稳定、持续、适度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养老金调整方案能兼顾不同性质的单位,形成科学的待遇平衡机制;养老金调整幅度应形成稳定的机制;养老金调整频率是固定而持续的;养老金调整的具体额度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建立多渠道筹资和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建议实现财政投入由补缺口向预算性投入转变,同时在将做实的个人账户资金按国家规定投资运营的同时,是否也可允许地方探索将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委托投资运营实行保值增值。 探索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建议国家能给予上海等老龄化程度较高城市以试点的权限,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再由国家制定一揽子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需更多探索 江西省副省长 熊盛文 《 人民日报 》( 2008年12月4日 16 版) 江西省从1986年开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06年,江西省以贯彻国务院38号文件为契机,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完善,当年全省养老保险扩面28万人,相当于“十五”期间扩面总和。2006、2007连续两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金征缴增幅位于全国前列。 养老保险制度如何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逐步建立分别适应各类群体经济承受能力、符合不同养老待遇需求、各群体养老保险制度可衔接、可转换、统一经办管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上应统筹考虑,在具体实施上应稳步推进,分步落实;在保障标准上应低水平起步,逐步提高;在资金保障上应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 二是加快研究农民工和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亦工亦农、逐步融入城市、养老保险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待遇要求略低的实际,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原则,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研究地区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当前,养老保险未实现基金统收统支、网络化经办的全国统筹模式,应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政策。流动人员可以在劳务输出地先参保登记,建立了新的养老保险关系后,及时将养老保险关系从劳务输出地转移出来,到新参保地进行接续。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根据农村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养老保险需求,建立既符合当前实际,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过程中,应尽早统筹考虑这一问题,目前也有条件考虑这个问题,防止临时被迫仓促建立制度。 五是努力实现经办工作从机关管理模式向窗口化服务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应用信息系统、网络化经办,建立“一点式”窗口经办模式。当前应优先实行五险统一征缴、社会保险信息与就业信息共享,实现网上参保申报和缴费、异地认证、异地就医等服务。 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张德江指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待遇水平,逐步健全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德江强调,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和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必须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要在不断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快解决城镇居民的养老和医疗 保障问题,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社会保障向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目标不断拓展。要加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武汉大学邓大松: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与政策探讨 一、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策略,给农民以同等国民待遇,促进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保证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主要体现在: 1. 有利于保障农民共享国民待遇,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2.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3. 有利于城乡统一,加快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4. 有利于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 1(从国际经验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 2(从国内形势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3. 从现实条件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机成熟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总体思路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构建上应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特殊性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要考虑保险层次与形式的多样性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要考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 (四)国家在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做到低统一、低约束、不设限,不强制和不平调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一)参保对象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构成 (三)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四)基金运营与管理 武汉大学王保真:关于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 针对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存在诸多难点与问题,笔者对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发表以下粗浅考虑,以求教于同仁: 一、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涵义及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发展的近期与远期目标 三、树立“统筹协调”的发展观念,立足全局,从整体上统一筹划、统一安排 无论是在城乡医疗保障发展的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城乡医疗保障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政策制度的设计上,需要决策层与管理层理性的深入具体剖析,细致梳理,优选方案,务实操作,精心管理;这既是决策层与管理层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对其能否驾驭医疗保障与医疗卫生监管能力的严峻考量。 四、坚持公平性原则,体现医保的横向与纵向公平 五、务实操作,尽快扩大基本医保的覆盖面,率先实现其横向公平 特别是尽快将机关与事业单位游离于基本医保之外的公费医疗制度,纳入到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中来。 六、逐步实现基本医保制度模式下的“三网无缝衔接”有步骤的缩小城乡参保者的筹资标准与待遇差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地市级统筹。 七、建立让城乡公民具有真正的话语权和参与权的监督体系,防范基金运行的风险和管理风险在一个区域内应有多家代表参保者利益的医保机构供参保者选择;确立衡量医保基金管理机构优劣的标准与追求的目标。 八、切实强化三大医保制度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 医疗救助的对象重点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中的疾患者,实现“应救即救”,具备享有最基本医疗救助的权利。对他们一是不设起伏线;采取直接报销方式;借鉴国际上有差别的多元的医疗救助管理模式;对于不同的救助对象,实行不同的医疗救助方式;充分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等非政府力量,多种渠道筹资医疗救助基金;尽快实现城镇职工等三大医保制度与城乡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 九、促使管理体制往专业化、社会化与一体化和纵向为主的方向发展 改变多头管理、分散乏力的基金管理机构与监管体制;按大部委制的思路,整合现有各自散在的管理资源,将多种管理体制及隶属不同部门的基金管理机构,归并调整为政府统一的专业的管理体制与机构;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与作法,探索并试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的社会医保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探讨 武汉大学教授 邓大松 李琳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策略,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第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构建上应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保障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政府提供保障的能力。保险制度在设计上尽可能做到比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更优惠一些,充分体现国家财政的作用。 第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要考虑保险层次与形式的多样性。根据目前中国农村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低不等和地位差异扩大的现实,应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方便经济条件不等的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障项目,提高养老保障的适用性。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构建系统完整的农村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要考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如今,“农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范畴,而是一个泛化的概念,除了以土地为依托的专职农民外,还出现了农民工、兼职农民(如半商半农或半工半农)或待业农民(失地农民)等。针对不同对象开办的养老保险的方式固然可以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特定要求,但是这种人为的制度分割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新制度构建时,应打通各类不同层次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转换渠道,设计出与老农保、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多种“接口”,以利于各类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将来融合为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创造条件。 第四,国家在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做到低统一、低约束、不设限,不强制和不平调。低统一,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低约束,是指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使用不搞一刀切,准许农民在领取养老金以前将自筹的部分作为 其他用途。不设限,是对农民养老保险费缴纳的数量与地方财政或集体补助的经费数不设限,允许农民根据家庭的收入状况和集体单位的承受能力缴纳数量不等的保险费。不强制,指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的设计,除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以外,其他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不作统一要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现实的差别,城乡的“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严重限制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因此,健全和完善与之相伴随的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铺垫。 一、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除了传统的五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得以延续外,随着农村低保工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展开和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初步具有向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的趋势。但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处于缝缝补补的非规范化、非系统化阶段,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保障方式逐步陷入困境。面临以下难题和挑战: (一)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主要是以下原因弱化了土地保障功能:一是耕地减少与农业人口增多的矛盾。一方面城市的扩张不断侵占原本紧张的耕地,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农业人口使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二是小规模家庭农业经济投入产出比极低,同时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农民收入极不稳定;三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落后的农业经济还要受到国外发达农业的冲击,进一步增加了农业风险。 (二)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工经济”造成农村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农村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据2005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目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四)农村税费改革的遗留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整体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税费改革后,原本就处于“吃饭财政”状态的县乡两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削弱,村级集体经济趋于瓦解。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又相当有限,致使原由乡镇统筹和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的部分五保户和其他一些农村贫困对象失去了救济保障。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一些符合五保政策的对象,因财政下拨资金有限而被挡在五保门外,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对此,当地村干部也无可奈何。 (五)疾病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民生活的瓶颈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覆盖面还太 小,并且主要限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和落后贫困地区约7亿农业人口依然处于医疗无保障的境地。农民因长期过度劳累、日晒雨淋、缺少劳动保护、往往落下一身疾病。但在医疗费用日益高昂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农民无钱治病,有病难医,不少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全国100多个县(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农村慢性病患病率达85%,平均每个农民年患病时间在12天以上,因病休工5天以上,每年全国农村因疾病至少损失27亿个劳动日,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一些贫困农民甚至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圈:生病?医药费增加?生活更加困难?营养不良?再生病?更贫困……。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疾病实际上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综上所述,二元社会结构下形成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缺位。对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 问: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什么, 答: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特点的深刻认识,借鉴国际上社会保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把社会统筹的长处与个人账户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质就是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把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把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勤奋劳动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社会统筹再加上个人账户,二者应当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社会保障作为收入的再分配,具有缩小工资分配差别,追求公平的功能;社会互济是由自然经济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家庭的保障功能大大削弱后的必然产物;统一筹集和调剂社会保险基金是在大范围内分散风险的需要。这些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与我们的社会发展目标是相吻合的,因此,需要社会统筹的方法。但同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效率,也必须在养老保险待遇中更多地体现劳动差别,必须引入激励的机制,而个人账户就是一种较好的体现方式。它以记账的形式,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工资水平的高低和劳动贡献的大小,因而对劳动效率的刺激更加直接。现在,也有一些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试图体现在基本保障基础上的个人差异,但明确提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我国是第一家。因此,提出这一原则是中国首创,在世界养老保险发展史上增添了新的篇章。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的模式。l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特点在这种“统帐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事,社会统筹账户具有现收现付、收入转移、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互济功能;个人账户不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是社会成员在为自己进行缴费。这种清晰的产权关系让受保者产生安全感、自主感,具有激励缴费、促进效率的作用。“统账结合”的特点是:?国家通过社会统筹计划筹集的基础养老金可以保证每个符合缴费条件的社会成员得到一笔确定的、与当地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养老金收入,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来源.?凡符合国家社会保险的应投保社会成员,每个人有一个终身不变的的账号,保险者的待遇水平与个人缴费水平挂钩,可以保证他们应有的权益和老年生活待遇,增加了制度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和所有制成分的差异,体现不同群体的不同要求,实行缴费主体多元化、基金来源多渠道化、享受待遇多层次化。?具有积累养老保险基金的功能。随着个人账户基金的有效积累,整修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将会形成数量可观的储备基金,能够有效地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保险费支付压力,并可以通过各种投资渠道进行保值增值。2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风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平衡是社会统筹的难题。而大数额的人口进入养老金领取者的行列,这无疑会给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积累的个人帐户收支平衡的期间过长,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一旦遇到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养老金个人帐户的贬值风险无法抵御;而且,单纯以个人交纳的保险费数额来决定养老金给付数额的模式下,社会的低收入者或负担重的劳动者往往难以通过 自身预提积累的保险金满足维持退休后最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 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现收现付模式向积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一代人必须养活两代人的难题,即当代劳动者在为自己积累资金、充实自己的“个人帐户”之外,还必须缴纳足够的基金养活上一代人。?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经营不景气、频临倒闭或破产的企业很多,同时,下岗职工的人数也因此而增多。虽然企业破产了,职工下岗了,但时间不会停止,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险基金还得继续交,但下岗的职工拿不出这部分资金,但退休的那部分职工的退休工资还得继续发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出不进,社会统筹的入不敷出就将不可避免。不仅如此,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又需要被迫不断地提高缴费率去应付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不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由此也导致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乃至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即使是在省级“社会统筹”的范围内,不同县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盈亏也涉及到当地的人口结构、制度的覆盖范围、企业的缴费能力、社会养老金的替代水平和基金征缴到位率等诸多因素,差距过大也会造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和调节的困难和压力。?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3国外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3.1德国养老保险的管理方法:3.1.1自治原则各行业和州、地方保险机构都独立存在,自主经营,在自治管理中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3.1.2依法行事保险机构必须依照国家法律进行活动并有义务接受国家的监督。联邦政府设立保险监督局、检查和监督保险机构的行为规范。
本文档为【社保论坛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2-11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