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举报
开通vip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 一、写作背景: 1845年春,马克思由于受到法国政府的迫害,被迫从巴黎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这里总结了自己在理论研究中的心得,写下了一个提纲式的笔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当时写提纲时并未打算发表,提纲的出版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完成的。 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把提纲作为该书的附录发表,并且为了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恩格斯还对它作了文字上的改动,并给附录起名叫《马克思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 一、写作背景: 1845年春,马克思由于受到法国政府的迫害,被迫从巴黎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这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自己在理论研究中的心得,写下了一个提纲式的笔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当时写提纲时并未打算发表,提纲的出版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完成的。 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把提纲作为该书的附录发表,并且为了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恩格斯还对它作了文字上的改动,并给附录起名叫《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标题是前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在发表这个提纲时另加的。在马克思自己的笔记本中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折点,即马克思开始同以往的哲学进行决裂,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全新阐述自己的思想。正如恩格斯评价提纲时所言: ?“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从思想发展脉络看,马克思此时已经从崇拜费尔巴哈转向批判费尔巴哈,他立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即新唯物主义,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时也看到《提纲》中的某些重要思想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延续和发挥。从整个提纲来看,一共11条,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以实践为核心的新世界观(1、2、3、8条);第二部分是人性论(4、6、7条);第三部分讲的是哲学观(5、9、10、11条)。 二、具体内容 (一)以实践为核心的新世界观 第一条: 马克思在这里突出表达了自己在哲学世界观的新观点,即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条在整个《提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为推翻资本主义作理论论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手稿》中的哲学人本主义是一种方式,而以实践活动来批判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一种方式。而问题在于什么方式具有此岸性,才能在现实的工人运动中具有生命力,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它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义。在提纲中,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并批判了费尔巴哈对实践只是看作理论活动,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而唯心主义却把主体的 对象性活动抽象化为纯粹的精神活动,因此他们都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在这里,马克思把实践规定为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就是把对象现实、感性看作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所创造的客体,这说明,如何理解实践的主体性活动是划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分水岭。 马克思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提出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因此我们要理解对象性活动的哲学含义,首先应当搞清楚马克思对主体和客体所作的规定。在欧洲哲学史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都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定义上,使用主客体范畴,列宁也是这样,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也是在思维和存在的定义上使用,但在《手稿》,《提纲》和《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在自己的对象化理论基础上,对主体和客体作了科学规定。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围绕能动性思维展开的„他把人和自我意识等同起来,而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绝对理念。他认为,自我意识通过抽象的精神活动,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对象世界,以表现和确证自我意识自身。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批判黑格尔哲学,他把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改变为感性客体,认为主体必然与其发生本质关系的那个对象,不外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 ?是这个主体固有的而客观化的人的本质,对象就是人的本质之呈现。这就是说,在费尔巴哈看来,对象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但他所理解的是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不懂得认识感性活动的主体。在手稿中,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理论,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对象化的思想,指出人始终是主体,人只有通过对象性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才能成为主体。主体是在创造客体的同时才能成为主体,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 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没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不能成为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但是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现实的、历史的人。他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既不是黑格尔的精神,也不是费尔巴哈所谓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一种物质的对象性力量,这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本质。 在主客体关系中,马克思特别强调主体的对象性活动的基础地位,主体的决定意义,他说:“从主体方面看,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定义都是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对于没有 ?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而这种感觉所及的程度,则是取决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展开的丰富性,即取决于人通过对象性活动实现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丰富性。这就是说,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主体创造了客体,客体不过是主体的客体化。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决定了主体感性的丰富性,舍此,任何一个对象对我来说都毫无意义,虽然它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的这些思想贯穿于整个后来在著作当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性思想,这就是应把事物、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人的实践来理解。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主体的对象化必须通过对象性活动才能实现,主体对象化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结果,生产活动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为什么说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呢,我们必须从对象性概念来考察他的本质。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纯思想的、思辨的辩证法,马克思在批判黑 格尔辩证法发现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伟大之处在于抓紧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黑格尔把人和自我意识等同起来,把劳动看作是抽象的精神活动,但他却在唯心主义形式下表达出来真理,这就是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自为的生成,人正是通过劳动创造对象性世界的同时,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抽象的人,生物学的人,不懂得劳动是人的本质。但是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在对 ?象中显现出来,对象是他的公开本质,因而一个实体是什么,只有从他的对象中认识。马克思在手稿中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上述深刻思想,把实践不但看作是社会的本质,也是人的本质,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有意识的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这种社会存在物是一种具有改造,创造世界的实践力量,由此,把主体活动规定为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针对费尔巴哈把实践理解为理论活动,唯心主义把实践理解为抽象的精神活动而言的。马克思这个思想,自己称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并在几个月后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进一步阐述:“对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却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映和改变现存事物”从而再一次把新唯物主义,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规定为实践唯物主义。 第二条: 这一条在文字表面上讲的是认识论问题,也就是实践标准问题,但我们要避免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在提纲中,马克思认识论和历史观是统一的。这段话中的真理性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指一般认识论上的真理与谬论的区分,他主要从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结合 ?费尔巴哈选P29 ?《全集》42P82-83 ? 42P126 的角度,对一种思维在现实活动中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性的思考。如果一种思维或理论在现实实践活动中被证明是有力量的,用《提纲》的语言来说“此岸性”,它在实践维度上就是真理性的,从这个角度对实践和真理的关系进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就比认识论的视野更为宽阔。比如,要判断黑格尔哲学中的国家学说,费尔巴哈爱的宗教,是否是真理,只要把它放在现实活动中进行检验,就可以看到它是否具有现实的力量,马克思讲的思维的此岸性就是这个意思,凭自己来吹嘘思想的价值或真理没用,因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 从历史观与认识论相结合的角度,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论内涵及定义。从德国古典哲学历史看,在康德那里,认识论与历史观是脱节的,在认识论中,康德认 为,人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现象的东西,而不能认识作为本质的自在之物,康德实际把真理赶出了认识论领域,在实践论中设置一个绝对命令:即绝对的道德,这就等于在历史观领域又把真理请了回来,这就是道德真理。黑格尔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康德突破,认为认识论与历史观是统一的,客观精神的历史发展本身就是它自我认识的过程。但是在黑格尔哲学中,认识论、历史观的主体只是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这就决定了这种理论在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上尽管有启发的作用,但毕竟还不是一种科学理论,在费尔巴哈哲学中是没有真正的历史观的,他至多只把历史发展理解为宗教更替的历史,因为他不懂的实践是什么,这就决定了他在认识论上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人类认识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费尔巴哈在这一问题上思想比较混乱,他有时把感性直观作为标准,有时又把人的个人体验当作真理的标准。以上说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都没有很好地把认识论和历史观统一起来,马克思用真理性、此岸性使历史观与认识 论达到统一。 此岸性讲的是现实社会,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社会问题不单是认识论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历史观问题,这个观点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拓荒性的定义。 第三条 马克思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实践的内涵,在马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者基本上是看到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如:孟德斯鸠提出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爱尔维修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意识支配世界”这些哲学家只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而把改造环境推给人的精神领域,这样就陷入了循环论中,而且他们所说的环境,大多数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在马克思看来。导致以上的理论困境,根本原因没有把环境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的实践观认为,环境的改革和人的活动是同一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一定环境下生活,受环境制约,二 是人们又不是单纯地适应环境,而是在改变环境中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没有这种改变社会不能进步,由于以前的唯物主义者(包括欧文)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环境的定义,而把人的实践活动转移为教育的作用,用教育来改变环境,最终导致他不能理解实践的真实含义。 第八条 马克思早这一条中规定了社会的实践本质,并揭开蒙在社会上的种种神秘主义的面纱,揭示社会生活首先是以人的实践为支撑的,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了人自身,也奠定了社会存在 、发展的基础。在这未用神秘主义界定以往历史观的局限,在黑格尔的理论中,绝对精神外 化世界,并产生人类社会,但这种外化思想是通过什么媒介来进行的,他不可能讲清楚,宗教神学把人和社会看作上帝的杰作,而这个上帝实际上是一个不存在的虚幻体,这种虚幻的东西只能存在于神话中,在现实中找不到它存在的根据,这样,宗教神学只能在社会的起因上,在幻想的世界中把上帝编织得如何神秘,在费尔巴哈哲学中,自然界于人神秘地在现实根本找不到,他所说的类本质是一种神秘的无法捕捉的抽象概念,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无论是绝对精神,还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还是难以把握的类,都是神秘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而这种神秘的东西只要放到实践中去理解,它就并不神秘,因此,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它包含三种哲学定义: 第一, 实践在历史观上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 社会发展 第二, 实践又是一种物质生产,人类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创造自身、社会和历史,离 开物质生产活动,社会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 第三, 人们的各种精神、意识,都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宗教神学的产生, 在根本上也是生产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总之,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在《提纲》中首先在概念的界定上,即实践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同以往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这种科学的实践观是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统一,认为,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只能被合理地理解革命的实践。 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4 6 7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 一事实出发的。„ „” 在这一条中,围绕对生活世界的两重化,即异化问题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一方面批判了 人性论的根本缺陷,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以实践为基础的人性论作了正面说明。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可以说超过一切唯物主义思想,他不再把宗教理解为愚昧和无知的产物,而是看到了宗教产生的世俗基础。在费尔巴哈看来,生活世界的异化被分化成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两部分,这是宗教产生的世俗的原因,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领悟到人的本质时,他们便只能在宗教这一精神世界中去寻找替代物,神就是这儿产生的。马克思所说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他的世俗基础,指的就是这意思。 费尔巴哈在指出宗教的世俗本质之后,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鼓吹一种爱的宗教,作为对现实世界异化的修复。因为费尔巴哈没有给予人以社会历史关系的内涵,因此对作为感性存在的与自然中其它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的人来说也只能以抽象的爱作为克服异化的手段。费尔巴哈不可能从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角度来说明异化的原因。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在现实实践活动中的人当然不可能是感性直观存在,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在 指出了宗教异化的世俗基础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指从实践关系的角度对世俗世界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作出科学的分析,实践本身的革命性、批判性,决定了异化的世俗世界必然要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人们的本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第六条 两方面问题,一是揭示了人本质科学内涵,二是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本质问题上的根本观点,马克思讲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三方面含义: 第一, 人的本质是个体性和个体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人 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人是个体的主要讲人相对于社会,他是独立 存在的主体,人是社会的是指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 单独存在,因而具有个体超越性。 第二, 人的本质是现实性和潜在超越性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个人都处于社会 现实关系中,因而在他身上必然体现了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的特征,比 如,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必然被利益关系所笼罩,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 是他们处在物化的社会关系之中,而封建社会中人与人是依附与被依附 关系,因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必然依附地主,这就是人类本质现实性 的一面。 第三, 人的本质是永恒性和变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实践观点认为,只要人类存 在一天,他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终止。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就必然存在, 社会关系存在的这种永恒性规定了人的本质具有永恒性。另一方面,在 不同的实践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决定了人的本质也必然 具有变动性,这种变动性一方面折射出历史的发展阶段性,另一方面反 映出传统人与现代人的区别性。 以唯物史观的人性论为基础,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质观点,费尔巴哈的人性论存在三方面矛盾: 第一, 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的矛盾,当费尔巴哈坚持唯物主义时,就把人看作直观的 感性存在。一种从自身出发的自在存在,这样的人虽然在社会历史之外,当费 尔巴哈谈论历史发展的时候,他只把宗教之间这一唯心主义因素看成了历史主 体,把人排除在历史之外看作是孤立的人类个体。 第二, 人道主义思维原则与感性直观认识之间的矛盾,按照费尔巴哈感性直观认识方 法,人的存在与本质是一致的,因为既然人是自我证明的自在存在,他就不会 有与当前存在所不同的另外一个本质,可当用这样方法去分析私有制社会中现 实的人时,便会出现与费尔巴哈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即人道主义思维原则相对立 的情况,私有制下的人是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物化的人,如果承认这种存在就 是人本质的话,就同他的哲学基本理论,人的类本质思想相矛盾,反过来,当 费尔巴哈持人道主义原则时,他不可能彻底地贯彻,感性直观的认识方法,费 尔巴哈只有在假定的类中,在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联系起 来的共同性中才可能真正运用他的人道主义方法。 第三,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作为人本主义者,费尔巴哈也努力使自己的理论起到批判 现实的作用,可由于他对人的认识非实践性,他的理论与真正批判性实践相差 太远,谈到现实世界生活的异化,费尔巴哈这里由于认出于孤立的个体的状态 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只要把这些孤立的个人组合成一个符合 人本质的类就可以了,马克思说“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的批判”正 是指的这个意思。 第七条 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阐述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由于从非实践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他只能把人理解为作为感性存在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关系,爱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他还是解决社会矛盾的药方。因此,费尔巴哈倡导一种对爱的关系的信仰和爱的宗教的狂热。马克思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人类实践活动的 产物,它实际上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的感情是以一定的社 会关系和历史条件为前提的,这就说明,费尔巴哈设定的爱的宗教并以此作为人性论的基础是站不住脚的。 四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 第五条 在这一条中,马克思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从侧面阐明了自己的哲学观点,马克思说:“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这段话有三个概念:抽象的思维,感性的直观,感性的活动,它们分别代表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哲学方法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根本区别。黑格尔哲学是抽象的思维,绝对精神的活动,在黑格尔哲学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只是一种想象,它本身并没有生命力,并没有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绝对精神,本是事物的真正本质,绝对精 神的运动构成了历史发展的过程,作为客体的事物在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个特定的环节,在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哲学方法指导下,黑格尔虽然也阐述了非常精彩的辩证法思想,但毕竟它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费尔巴哈作为黑格尔哲学的反叛,提出感性直观,确实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在它看来,要对客观世界本质的认识贯穿唯物主义原则,就必须坚持感性直观的方法,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直观的东西,既是这事物的现象,又是事物的本质,本质与现象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的,在费尔巴哈的这种感性直观哲学方法中,他把人指只看作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接受客观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见了。因此,马克思在第一条中说:“和唯物主义相及,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发展了”这样,有关劳动创造人,创造社会的思想就被取消了。人只是作为自然物而存在。 费尔巴哈的这种哲学方法论决定了他对宗教的批判,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把抽象的,看不到的上帝还原给现实的,感性的人,这也就是足够了,也就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上帝是人的本质异化,上帝是看不到的,而人却是可以直观到的,是感性的存在。 马克思在哲学方法论上提出人类感性的活动,把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人受动性存在提升为人的实践活动,并确立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这就克服了思辨性质和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在马克思看来,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感性世界,自然和社会,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单纯可以直观的存在物,而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活动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的 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为自然界没有给人类提供任何东西,人 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实际上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中不存在一个独 立的精神,也不存在凝固的人和自然界,人与外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实践关系,这种实践关系不是绝对精神的创造,也不是一种无声的人类之爱,而是人的感性活动。 第九条 马克思在这一条中指出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及其根本原因,在对感性世界的本质理解中,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抽象思维改造为感性直观,主张从客观感情存在的角度把握世界的本质,这个唯物主义方向是正确的,这个唯物主义,由于他不理解客观世界是人的本质活动,因而他对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单个人直观水平,只有出自于单个人的直观才能仅仅把世界理解为感性的存在,一旦客观世界被赋予社会的历史内容,单个人的直观局限性就会立即暴露出来,马克思把社会历史理解为实践活动,认识市民社会(特指资本主义社会,泛指人类社会,这里是泛指)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是一个社会关系共同体,而绝对不是单个人作为孤立的原子,人与人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从人的实践活动说明各种社 会关系的形成,也才能理解为什么在本质上社会关系是实践的。 第十条 在这一条中,马克思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明确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因此,在这一条中我们着重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 马克思在这里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阶级性,市民社会与人类社 会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根据18世纪欧洲的流行说法,市民社会 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就是高于市民社会之上的共产主义 社会。新旧唯物主义分别把这两种社会作为自己哲学的立脚点, 表明他们的哲学在阶级立场上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 为什么费尔巴哈把资本主义社会只看作是单个人的感性直观,只 去说明它,论证它,而不去改造它,马克思为什么强调人的感性 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全部意义都在与用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资本主 义,在改造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 马克思也从一个重要方面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在人性论上的不同 立场,旧唯物主义既然以市民社会为立脚点,它在人性论的基本 立场上就必然排斥实践的观点,而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市民社 会只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它要通过实践的改造继续 向人类社会发展,这就决定了新唯物主义与实践的人性论在本质 上是一致的。 第十一条 马克思在这一条中从哲学使命的角度论述了新唯物主义的特点,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人们在思想方法上的不同,对世界的解释不同,这都是由解释世界的使命决定的,事实确是如此,这样他们没有真正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只是单纯地看作一种认识关系,而不是一种实践关系,但是认识关系恰恰是建立在实践关系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以往哲学家80?以上都为自己生存社会的合理性做论证,为不合理性提出批判,包括经济学家也不例外 第二 由于看不到改造世界的哲学使命,也就无法找到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只能把社会改造寄托于理性的批判,用理性的法庭审判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理性迷误所带来的种种。 第三,反映在历史观上也只能把改造社会寄托于理性代表人物,从根本上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马克思所讲到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不仅指出了新唯物主义的哲学使命,区别于以往哲学 解释世界的哲学,而且世界的改造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人类改造自然界,体现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为什么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也只能从生产力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两个体系:一个是解释的体系,一个是改造的体系。而马克思更多强调的是改造的体系,因为没有改造是解释不清楚世界为什么存在、发展的。
本文档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9
浏览量: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