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危机深层原因

金融危机深层原因

举报
开通vip

金融危机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深层原因 金融危机深层原因: 美国过度消费+亚洲过度储蓄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

金融危机深层原因
金融危机深层原因 金融危机深层原因: 美国过度消费+亚洲过度储蓄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华尔街的从业人员可以获得天文数字的薪酬和奖金。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 )。如果将华尔街的金融产业视作一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 台巨大的昼夜不停运作的“机器”,它一方面吸纳全球金融资源,同时通过其“生产”变成全球各地一个个投融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用资本在生产中获得的收益回报给全球投资者。如此循环,华尔街的金融产业是没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或者,这些金融产品的创造立足美国本土的实体经济,能促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危机出现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 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投资异军突起,这应该算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危机,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这次危机的表面原因是泡沫经济的破灭。泡沫起因于全球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换一句话说,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此,也可以将这次危机发生的前提条件归咎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即金本位制消除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脆弱 的,存在隐患的。二战以后逐步建立起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只能在短期起到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和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难以适应。因此,全球迫切需要健全的全球治理结构,包括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 机下最有生命力的网络模式 金融危机的爆发,首当其冲的就是网络行业。尤其是视频网站,纷纷裁员,许多网络公司不仅裁员,更有甚者是直接关门。 金融危机是块试金石,大浪淘沙,可以把精华的东西保留下来,把泡沫的东西去除掉。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再一次得到验证。能够在金融危机下生存下来的网络模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网络模式。 虽然金融危机让许多行业和公司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某些行业和公司来说,却是机会。那么什么样的网络模式在金融危机下最有生命力呢,笔者按自己的设想,大致进行了如下归类和排序。 1.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不仅方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尽情地挑选便宜实惠的产品。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网上购物,图的就是方便省钱。 2.网上记账:金融危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而记账却是理财的基础。尤其是网上记账,大大地简化了人们理财的手段。从财客在线记账网的数据得知,2006年注册的会员仅几百人,2007年是几万人,到了2008年猛增到25万多用户,而且每天还在以爆炸般的速度增加。每天凌晨一点多,查看后台,都有1000多人同时在线记账。 3.折扣优惠网:人们在吃喝玩乐的时候就喜欢折扣和优惠,金融危机来临后,由于消费能力下降,对折扣优惠更是甚喜。目前折扣优惠类网站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4.在线游戏:金融危机下,人们出门逛街购物的时间自觉变少了,那么在家无聊的时间如何打发掉呢,网上玩游戏是很不错的选择。在线游戏大多容易上手,而且无需付费,因此比花钱玩大型网络游戏更能吸引人。 5.人才招聘网:许多公司纷纷裁员,那么被裁掉的员工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虽然是金融危机,但是照样有一些公司要招聘人才,所以人才招聘网也是金融危机下热门的模式之一。 6.理财网:金融危机在对网络形成冲击的同时,也造就了某些网络模式。理财网站绝对是金融危机下最有价值的模式之一。理财网站是那种帮助人们提高理财技巧的网站,帮助人们多增长财富的网站,谁会对财富的增加不感兴趣呢, 7.娱乐网:在线看电影、在线听音乐等一直是网络的热门模式之一。就算在金融危机下,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依然很旺盛。与在线游戏类网站火爆的原因类似,人们把逛街购物的时间转化为娱乐消费时间。自然娱乐网也是金融危机下热门的网络模式之一。 解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几何 次级债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找出一种新的增长模式,一种共享式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改善,这应该是中国所追求的。 I. 次级债危机产生及影响 次级债问题是由美国低收入者的房贷所引发的。所谓的"低收入者"不仅指收入比较低,还包括有延期付款、有破产纪录等信用较低的债务者。本次危机起源于对上次危机的救赎,即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将利率降到1%左右水平,并同时放松对贷款的管制。过度的信贷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终致危机恶化。 产生次级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即"证券化"、"杠杆效应"和"政府监管不力"。次级债问题是由美国的次级借贷款所引发。如果金融机构只是进行贷款并一直将贷款记入资产负债表中,那么这只是作为银行的不良贷款而停留在银行系统的层 面。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协会危机(S&L问题)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金融危机,都是由于所担保的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使得银行的贷款出现了坏账,最后演变成了银行的经营危机。但是现在包括次级债贷款在内的住房相关贷款的70%已经被证券化,这一状况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通过证券化这条地下通道,贷款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市场)形成了一体化。如果在贷款市场上发生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也就是说,证券市场上相关商品的价格下跌,就会使得贷款市场的问题凸显,这就是被称为21世纪新型的次级债的真相,是典型的货币市场风险通过资本市场的工具被无序放大的结果。 证券化的第一个问题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由于原来作为债权人的住房贷款者和证券化商品的投资者是不同的,所以投资者不了解贷款者的情况。为此,投资者只能依赖于专家们的客观评价。实施客观评价的就是评级机构。不过这些评级机构并没有履行他们应尽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证券化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引发的道德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证券化的制造者尽可能多地组合贷款并转卖给第三方,利用杠杆效应来获取利润。随着市场的扩大,欲望开始膨胀并变得歪曲。第三个问题是,由于证券化的实施使得债务的交涉出现了困难而成为大问题。因为这不能够像银行持有这些贷款时一样,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对宽松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信用评级机构在此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反应迟缓的信用评级机构甚至故意为投资银行提高其产品的信用等级,某种程度上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次次级债问题的发生,就是把上述情况多次证券化之后的结果。住房贷款被证券化之后成为了RMBS(住宅用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RMBS中评级较低的部分再次证券化后成为CDO,然后把CDO分割后再证券化成CDO二次方,从CDO二次方到CDO三次方,市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规律而变成了欲望的机器。同时在 这个框架中,同时还嵌入了杠杆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杠杆在金融领域经常用于从外部借贷之意,一旦与证券化相结合就会引发急速的信用膨胀。特别是对冲基金的介入,它们一般都会在买入RMBS和CDO的时候使用杠杆效应,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把原来的住房贷款扩大1000倍的情况。在这样高的杠杆效应中,当原有的贷款发生损失时, 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难以估量了。 就监管来说,对于缺乏金融知识没有足够信息来源的人来说,政府当局没有进行适当的监管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这就是所谓的猎杀贷款(Predatory leading)。这经常被用来批判那些在收取高额手续费的同时短期内反复转换的借贷、未经借款人同意在还款额中混入高额手续费和保险金、或者借给超过借款人偿还能力的贷款。美国对于猎杀贷款的争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这次次级债问题的发生似乎让我们感觉到这些争论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随着美国房地产不断萎缩,美联储加息压力增加,以往红极一时的次级抵押贷款日益陷入危机。2007年3月13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公布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显示,次级房贷市场出现危机。从图1美国全国建造住宅市场指数的走势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现象加速恶化。 目前,次级债危机愈演愈烈。自贝尔斯登倒闭后,美国已有十几家金融机构相继宣布破产。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企业的破产,宣布次级债危机达到了一个高峰。美国政府已经宣布救市,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了国会两院通过的美国房市和经济救助法案,通过注资1.4万亿美元对"两房"进行接管。而最近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和美林银行被收购,则将次级债危机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此外,美国次级债抵押贷款危机在全球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受美国股市暴跌影响,欧洲和亚太地区股票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同时由于危机引 发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中央银行纷纷向金融系统注入巨额资金,以缓解流动性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 II.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典型的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对债务存在高度的依赖性,次级债危机必将导致其国内市场信用级别下降,而这会减少流向美国的国际资本,于是建立在国际资本流入基础上的美国国内需求将因此而下降。与美国相反,中国目前正处于高储蓄的状态之中,外部需求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美国对于中国而言,比中国对于美国而言更为重要。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总量高达中国出口贸易总量近百分之五十。当因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国内需求下降发生后,其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下降,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造成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大批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处于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的状态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矿 产、钢材等上游产品的国有企业也难以避过产能过剩的困境,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上缴税收大幅度减少在最近几个月表现特别明显。而此前存货较多的国有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营困难的地步。此外,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在次级债的影响下,发达地区受到打击最大,在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下降的同时,欧洲以及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这对于中国的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的需求下降时,欧盟和日本的需求也跟随下降,欧盟与日本没有能成为美国份额下降的替代区域。因此,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其中,受次级债影响最严重的是欧洲。美国为解决本国低收入者住房问题而创造出的房地产次级债,最终最大的埋单者竟然是欧洲,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有想 象到的。在此次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也走向贬值的道路。在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的情况下,这就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严重冲击。 此外,尽管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是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将使中国经济在美国消费走软情况下难以独善其身。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消费增长脱节。2001年以来,中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对美国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从2001年的4%左右上升至目前的7.7%,显示中国对美国的依赖依然较大。因此,如美国实体经济受损,消费下降,对中国出口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美国私人消费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两年内累计下降5-6个百分点。欧美国家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国,其经济下滑导致的消费下降,从而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由于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也相应下降。 III. 对国内企业影响各异 总的来说,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由此对国内的一些企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所处的行业和环境不同,因此各企业所受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出口受到抑制,所以对外贸型企业影响较大。而对以内销为主满足内部需求的企业来说,影响不大。 对外贸型企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企业产量的下降,更多的是随之而来的一些连锁反应。随着次级债危机的加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从珠三角地区看,企业普遍不大看好今年的美国市场。 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滑趋势明显。据统计,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去年第三季度对美出口增幅已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第一 季度,我对美出口同比增幅达20.4%,第二季度下降到15.6%,第三季度更是降至12.4%。 作为广东九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行业自然难逃拖累。由于次级债危机的影响,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与产品的销售速度都在下降。虽然次级债对实体经济影响较间接,但从客户反映来看,第三、四季度订单明显下降,美国人消费意愿下降,零售商下单自然就少。与此同时,生产纺织机械的国有企业也难以避免订单下滑的趋势。 而作为"煤电油运"上游产品提供者的国有企业,最近数年为了压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实施了政策性亏损的价格策略,在当下和未来出口下降的趋势下,其产品价格恢复到国际市场水平的希望比较渺茫。而这部分企业的利润积累和国家补贴已经很难支撑他们继续实施政策性亏损。上游企业与中下游企业同时恶化,对宏观经济和国家财政税收的打击将是相当沉重的。 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出现,美元的走势疲软将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中国的出口企业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出口产品的利润将被侵蚀,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有可能无法生存。 从内销型企业方面来讲,由于其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需求,从而较少受到出口下降的影响。基于此,很多在国外市场受挫的外贸型企业也正在积极的开拓国内市场,进行艰难的转型。很多外贸型企业,由于多年来一直经营外贸生意,对国内市场很不了解,一方面经营思路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足够的资金。长期和外商打交道,习惯了按规则做事,基本不存在呆账等问题的外贸企业,在面对更为复杂和水深的国内市场确实是手足无措。比如,宁波森语国际贸易公司就曾经尝试着在国内开了几家专卖店,也给家乐福、沃尔玛 这样的大采购商供货,但是运作一段时间,专卖店相继关闭,也结束了和家乐福、沃尔玛的合作。由于该外贸公司不懂营销,缺乏管理经验,专卖店很难做下去;而进入家乐福这样的渠道,不但账期很长,而且各种名目的进店费、促销费、节日费又压得他们根本喘不过气来。因此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尽管开拓国内市场困难重重,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选择。对于由国外市场转国内市场的企业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人才,指创建营销体系,构建营销队伍,因为市场是人做的,有人才能做好一切;二是产品,营销从产品做起,所以要开发出适合国内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能够与同行竞争的产品;三是品牌,品牌要有声誉,一为行业推广,二为消费者口碑。前者吸引渠道关注,刺激行业信心(启动前期更为重要),后者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奠定企业未来的发展。 外贸型企业能否成功转型,以避免次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从而求得一个重新发展的平台,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不过,总体来看,外贸不景气主要冲击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大,即便有也是间接的。 IV. 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 目前全球金融动荡的主线在发达国家。这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的金融动荡从美国开始,蔓延到欧洲、日本,造成了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下行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到目前为止,次级债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仍然有限。 2007年第三季报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持有数量不等的美国次级房贷债券。整体看,次级债投资在资产中的比重小于1%。其中,工 商银行与建设银行持有数量小,次级债投资占权益比例为超过2%;中国银行持有数量相对较大,次级债投资占权益比例约为13%。 次级债投资额占三大银行的总资产比例、占权益的比例低,即便出现极端情况,即次级债投资损失率为100%,该损失额也不足以影响三大银行的正常经营,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同时,次级债资产净额与2007年前3季度的税前净利润之比表明,即便当次级债投资损失率达100%时,三大银行07年前三个季度税前净利润亦足以消化该损失且有富余。 最近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对国内银行直接影响有限。目前已经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公告了与雷曼公司相关的投资与交易情况。除此以外,预计工行、建行等银行也会有一定的相关投资头寸。由于不知道具体的投资结构,而且雷曼公司刚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未来是清算还是重组也还是未知数,因此无法评估可能的损失比率。不过总的来说,次级债券将会蒙受较大的损失,而高级债券和担保债券很可能依然能够收回部分投资。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国内银行相关投资的总头寸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即便完全损失也不会给公司的业绩带来太大的直接影响。 另外,国内银行海外投资头寸的风险需要引起警觉。次贷危机正在演化成一场前所未有的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风暴,由于国内银行的海外投资大部分都是美元资产,因此不可避免将受到较大冲击。从目前来看,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海外金融机构步入破产境地,国内银行的外币债券投资尤其是非政府债券依然面临较大的风险。尽管国内上市银行海外证券投资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并不高,但如果继续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量变的积累将有可能转化成质变。大量的投资损失以及减值准备计提不但会影响当年业绩,更会逐步侵蚀公司的资本金并影响资本充 足率,这会给主营业务的开展以及资产规模的扩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海外投资头寸的风险需要引起投资者足够的警觉。 次级债危机的爆发,某种程度上对国有金融机构是一种机会。中国外汇储备和金融机构在美国持有的债券总量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其中有一半左右属于美国联邦政府担保的"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当美国政府无力全额偿还债务时,可能会拿出一些美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来抵债。这样,中国国有金融机构被动收购美国银行或投资银行的可能性变得很大。因此,购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意外的收获。 而在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是次级债危机带来的心理恐慌和负面预期。这种负面预期正在向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监管领域延展,并势必对全球金融体制和框架带来深远影响。尽管目前全球金融动荡对国内金融安全和稳定影响不大,但中国作为经济迅速增长、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拓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国内金融机构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科学防范类似风险。比如减少期货、期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降低对国内经济的伤害。 V.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债危机除了对金融业产生影响,以及危机引导的美国经济衰退对各国的出口产生影响外,当局为了避免经济迈入长期衰退而采取的经济政策,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美国经济政策的取舍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影响才是最为显著的。为了摆脱经济衰退的困境,美联储采取激进的货币政策(不断向市场注资或降低名义利率),以救助财务状况恶化的金融机构,美国这一政策将会继续持续下去。那么美元在短期内仍将维持弱势,由于全球的石油及绝大多数大宗商品均是以美元计价,美元的贬值将进一步引致这些大宗商品 继续高位徘徊,特别是与石油价格紧密相连的农产品价格,大宗商品的走高对于经济上涨强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而言,他们将直面通货膨胀的危险。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又制约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这些国家在面临国内经济衰退的时候还不能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国内需求,还需要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国内通胀,从而引致这些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步入"低增长,高通胀"。 (一)欧洲经济受次级债危机影响增速下降 2007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2.2%,低于第三季度2.6%的增长率,但仍然表现相当强劲,2008年一季度增长为2.1%。由于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欧元不断升值以及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飙升等不利因素必然会对欧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美国激进的经济政策影响下,欧元区在面临经济快速下降的同时还面临严峻的反通胀压力,同时欧元的不断升值将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下降,经济出现增速的回落将不可避免,会不会步入"滞涨"的境地还依赖于欧盟的经济政策。预计今年下半年和2009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出现负增长,这对一个以区域内贸易为主的经济体而言,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亚于其他经济体。 自2005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欧元区的总失业率持续下降,今年2月份的总失业率为6.7%,创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今年随着欧元不断升值,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制造业的开工会受到影响,5月份欧元区的总失业率上升到7.2%,预计到年底,总失业率将会攀升到8.0%以上。随着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就业状况必将逐步恶化,同时由于美国激进的经济政策导致的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等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通胀在欧元区必然会抬头,为抑制通胀,欧元区这一最重居民福利的经济体必然会抑制信贷,信贷的抑 制必然会导致制造业和消费的减缓,同时通胀的抬头会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这都会导致消费增速的减缓。 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大幅攀升,欧元区在今年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升至4.0%,明显处于不断攀升,已经远超了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上限。其中,欧元区PPI比去年同期上涨7.1%,相对于2007年2.5,左右的水平,PPI的上涨速度已经翻了三倍多。这些数据表明,欧元区短期存在较大的通胀上行风险。由于美国激进的经济政策,欧元区高通胀率可能比预期维持更长时间。欧元区各国特别重视社会福利和居民的社会幸福感知度,所以欧元区自成立起欧洲央行就把反通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目前欧洲央行已经启动加息来反通胀(7月4号,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提高25基点,至4.25%的7年高点),利率的提高短期内刺激了欧元的升值,这将进一步打击欧元区的出口以及降低其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并且就像其他经济体一样,加息的启动并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下降,相反还导致经济迈入了"滞涨"。但不管欧洲央行采用何种政策措施,目前欧元区已经步入"低增长,高通胀"。 (二)日本经济复苏道路更加漫长 美国次级债给日本金融企业利润造成了较大损失,其经济复苏道路也更加漫长。2月13日日本金融厅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末,日本各类银行所保有的ABS(资产支持证券)和CDO(抵押债务权益)等相关次级债产品的投资额度约为1.52万亿日元,损失约为0.44万亿日元。其中,日本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共持有1.39万亿日元的次级债相关产品,损失约为0.39万亿日元。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至07年12月末为止,日本的大银行等金融企业所持有的次级债相关产品的损失是07年9月末的3倍,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从 绝对值上来讲,日本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共持有1.52万亿的次级债相关产品,约合150亿美元,相比欧美银行总体规模较小,而损失为40多亿美元。次级债对日本的银行等金融企业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停留在持有次级金融体系。 次级债对日本金融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小于欧美企业,但从企业内部财务来看,其造成的损失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从日本实体经济来看,2008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经价格因素调整后换算成年率为增长4.0%,明显好于预期。尽管日本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但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出口和企业投资,未来日本经济增长仍缺乏足够动力,油价高企、日元走强以及美国经济的衰退给日本经济的复苏带来的全面的冲击。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放缓,欧盟将努力消除逆差,日本的出口很难再保持强劲的势头,受工资水平下滑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抬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消费开支将出现下降。因此,日本经济很难保持复苏的势头。预计日本2008年GDP的同比增速下降在1.5%左右的水平,2009年出现负增长的概率相当大。 出口一直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受次级债危机影响,今年1-3月,日本对美国出口增速分别-3.2%、-6%和-11%。但来自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欧元区的需求十分旺盛,足以抵消日本对美国出口下滑的负面影响。在前3个月中,日本对亚洲国家出口增速分别为8.1%、13.8%和1.8%;对欧元区出口增速则为10.6%、7.1%和3.6%。对欧元区和亚洲的出口增长强劲,使日本出口贸易保持良好态势,一季度增长幅度4.5%,折合成年率为增长19.5%,创下4年来最快增速。但未来日本的出口将面临下降。首先,欧盟目前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日本对欧盟出口也很难乐观。其次,随着亚洲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放缓,出口出现 下降是必然的趋势。今年6月份日本出口额同比减少1.7%,出现55个月来首次下滑,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2007年9月份之前,日本的CPI始终保持在负增长附近。2007年10月份开始CPI开始攀升,达到0.3%。今年3月份达到1.2%,6月份达到1.3%,PPI达到4.7%。日本近期通货膨胀的上升,主要归因于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在能源和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徘徊的局面下,日本的CPI和核心CPI均呈现出进一步上升,这种外部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将使日本经济在增长放缓的同时面临通胀加剧的危险。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遭遇"通胀危机" 新兴工业化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化红利"导致了他们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但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信贷危机,由于美国不断注资和不断降息的救助方案,使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同时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将迫使他们更加关注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将促使这些国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这种抑制短期内也不会改变通货膨胀的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均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随着美国化解次级债危机政策的出台,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均将出现经济增长放缓,这必将影响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出口增速的下降也将导致经济增长的减缓,经济增长的放缓将使国际资本对其未来增长前景产生担忧,从而导致国际资本的抽逃,使其汇率出现快速贬值,一旦控制不好就会陷入"通胀危机",产生金融危机。 VI. 次级债危机带来的思考 应该说,次级债危机对全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刻的。在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长期依赖出口,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受次级债影响非常之大。而中国争取要越过这个发展陷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已经掉入了这个陷阱。因此,找出一种新的增长模式,一种共享式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改善,这应该是中国所追求的。在次级债面前,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应对,以尽量减少损失,将是我们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当然,美国的经验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一)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导火线是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隐忧。所以,中国政府要严防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此类情况。 在国内,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其实不然。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可能比美国次级债券风险还要高。因为,从住房按揭的对象来看,美国次级债券的次级贷款人信用还有等级之分(即"次级信用"),但对中国的按揭贷款者来说,估计其中很大部分人甚至连"次级信用"都没有。这是因为近几年来,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没有谁是不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住房按揭贷款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信用等级可分的。这样,一部分信用欠佳的贷款人就必然会进入到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中。尽管目前国内不少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信用不好,但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上涨时,过高的房价会把这类缺乏信用的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掩盖起来。一旦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就必然会暴露出来。这些潜在风险一旦暴露出来,国内银行将面临类似美国次级债危机的风险。 (二)注重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三)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借鉴 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另一成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失灵。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债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关次级房贷的大量真实信息存于贷款公司和经纪公司,资产证券化以后,风险转移给了市场,但信息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投资者。投资者完全依靠评级公司来定价,而事实上评级公司的评级却出了很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近年来,银监会一直提倡,资产证券化必须基于银行的优质资产。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并不能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价。 (四)加强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 这次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警示我们,在我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活动才刚刚起步,目前尚不具备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条件;由于缺乏信用风险预警和评估的有力工具,商业银行不能从源头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信用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困扰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所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而在此过渡期间,需要借鉴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技术,选择最适当的信用风险识别理论模型并将其与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这将有效控制 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提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审慎经营,不能盲目地搞粗放型扩张 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不怎么费力即能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 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 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之后不久,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急需巨额现金来摆脱财务困境,这些同时袭来的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这会冲击美国"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但这种模式不会终结,只是其程度将会有实质性收敛。这种收敛将对中国经济依靠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带来严峻挑战,这预示中国经济今后只能靠国内民间消费的增长来带动。 国内一些评论认为,这次危机是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终结。我认为这夸大了危机导致的后果。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肯定还会继续,这次危机带来的冲击,主要的影响是在量的方面,而不是质的改变。所谓的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包括很多内容,例如,靠信贷来促进消费,然后靠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这个模式今后肯定不会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不是美国专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实际上,中国现在也要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 美国在19世纪后,基本是靠消费拉动增长,其原因是工业革命带来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现代社会之所以都要靠消费驱动经济,是因为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不怎么费力即能满足物质消费需 求。因此,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消费是增长的瓶颈。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因为人们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不足问题,人们也通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各类基金等金融品种,安排好未来的可能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从而促进消费。总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发展,都是围绕着把人们从存钱压力中解放出来,进而释放消费的动力。不仅美国不会结束这种模式,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应该赶快学习,否则,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只能靠制造业和出口市场。 那么,次贷危机的结果会是什么呢,首先当然是让美国和全球的金融机构付出代价,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商业银行、日本的银行业都已付出代价。其次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受到冲击,消费信贷和其他信贷严重收缩,不仅美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投资会更加谨慎,而且其他国家的机构和个人给美国提供的信贷、资本会大幅下降。因此,美国未来一两年的信贷消费很难增长。所以,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将压缩美国的信贷消费,使这种经济模式在规模上下调,但不会是终结。 接管"两房"以及通过动用政府资金解救其他金融财团之后,美国财政赤字在今年和明年至少多增几千亿美元,再加上伊拉克战争开支等,美国财政赤字会快速增长,需要发更多国债。这会把本来提供给民间、企业的资金转移到政府手里,压缩经济增长和民间福利的空间,而且使美元倾向于贬值,进一步打击国际投资者投向美元资产的意愿,减少美元资金的供给。 因此,从许多方面看,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远,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面很广也很深。但是,金融危机对美国已不是新鲜事,自19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差不多每十年左右重复一次,每次起因和形式各异, 但都促使金融法律与监管体系的改良,让美国整体资本化和金融化能力新上一层楼。正是那一次次危机让美国金融经济的深化成为可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金融和经济模式,反而是强化了它,这次美国也会通过相应的改革再走出来。 这次金融危机会让美国"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带来实质性的收敛,美国家庭的消费增长、企业业务拓展会受到打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会有一两年的下坡路,这会进一步打击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沿海省份的经济。也就是说,现在看来,次贷危机对美国消费经济的冲击过去被低估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比原来估计的要严重,这对中国出口经济不是好事。 次贷危机的深化恰恰发生在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亦即,中国过去那种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为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提供出路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到2007年,即使没有次贷危机,这种增长模式也差不多走到尽头,WTO"红利"已经被用完,出口市场也难以继续扩大了。在这种时候又碰上次贷危机,两者加到一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必要性。转型已经是没有选择,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让中国经济今后能靠国内民间消费的增长来带动。否则,中国经济和社会将面对比较大的挑战。 如果说次贷危机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至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也是近30年最大的一次。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每次面对挑战,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和西欧经济总体上还在靠信贷消费拉动着增长,更何况以前中国商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还很低、出口空间还非常广阔。在此之前中国都能靠增加投资、加速工业化、依赖出口来让经 济走出困境,走出挑战。但是,这次情况正好相反,中国经济面对的挑战比前30年严重,这下得靠内需来解围了。 由于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很多人认为中国加强金融监管是正确的。我认为一定的金融监管是必要的,但如果希望依靠内需来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的话,中国恰恰需要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因为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端。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我们必须知道,监管从本质上是反应性的,是对已经熟悉的事情而为的,但创新顾名思义是以前没有的,是创造出以前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从本质上,创新是不应该监管的,否则逻辑上就有矛盾。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果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不显著,那其他行业也不可能实现创新。中国式的监管,并不能够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打个比方,把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让他去学游泳,他当然不用担心被水呛住,但他也学不会游泳,等他下次掉进水里,他就会淹死。 美国允许自由的金融创新,当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不奇怪。因为必须通过出问题,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要有监管。从这个意义上,因为次贷危机引发的问题,美国对证券、投行的管制,肯定要比以前增加。现在这么多的投行需要联邦政府和美联储提供保护,那以后美联储和其他的政府机构,就要建立起防范、监管的制度,来避免危机的发生。 中国的金融管制,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代价,实际上这个代价在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什么在国际分工中我们只能做卖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这跟金融发展落后、金融创新没办法放开手脚的关系很大。金融市场没办法发展,国内消费的增长就会很难,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代价是必须靠出口来拉动增长。 我认为中国从这次危机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中国必须学会游泳,即使要交学费,也应该学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这十项措施,明确具体,突出重点,统筹城乡,支持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扩大 内需的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危害程度大,正在由美国向其他国家蔓延,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经受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中央审时度势,见事早,行动快,已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现在又决定采取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这些决策和部署及时而必要、果敢而科学,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加紧落实。 当前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这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非常必要。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就会影响我国出口增长,使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调整宏观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继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们发展经济当然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是必须把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点放在国内需求上。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坚持扩大内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能长期保持强劲。 困难面前,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既要看到困难的严重,又要看到我们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多年宏观调控的宝贵经验,有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工作,有广大企业的多方应对,有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本文档为【金融危机深层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7-10-27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