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二院心理课件整理

河北省二院心理课件整理

举报
开通vip

河北省二院心理课件整理河北省二院心理课件整理 1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医学心理学总论 1(学习医学心理学的目的:培养正确的医学观;解决疾病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适用于临床 2.医学心理学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及其在疾病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3.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心理学与医学间的交叉学科,其性质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学科 4.相关学科: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咨询心理;变态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河北省二院心理课件整理
河北省二院心理课件整理 1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医学心理学总论 1(学习医学心理学的目的:培养正确的医学观;解决疾病中的心理学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适用于临床 2.医学心理学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及其在疾病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3.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心理学与医学间的交叉学科,其性质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学科 4.相关学科: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咨询心理;变态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5.医学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观察方法;调查法(通过晤谈或问卷等) ;心理测量法;实验室方法 6.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医学模式转变;预防疾病战略转变;临床医疗工作需要;改善医患关系 7.主要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生物学理论 8.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内脏条件反射;示范作用 9.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反复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0.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强化—指环境刺激对个体的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泛化—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消退—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消失的现象 1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临床应用:系统脱敏疗法: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性的松弛反应,帮助患者克服“习得性”的紧张行为反应症状 12:操作条件反射: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斯金纳的动物实验装置被称为“斯金纳箱”。 13.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 正强化:是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食物奖励使按压杠杆的行为增加。负强化:是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回避反应。消退:是指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惩罚:是指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14.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临床应用:塑造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不断地利用奖惩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作出好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现在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矫正技术仍然在心理治疗领域广为应用。如:代币法,厌恶疗法等 15.生物反馈是在60年代开始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根据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内脏反应训练的实验研究,从而创立了这一崭新的治疗技术。 16.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仪器,让人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变化的行为矫治技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患者调整和 控制自己的心率、血压、胃肠蠕动、肌紧张程度、汗腺活动和脑电波等几乎包括所有的身体机能的活动情况,从而改善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功 能状态,矫正对应激的不适宜反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7.示范作用: 属于社会学习理论,即通过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影响示范作用的因素:相似性、地位高、攻击性行为易被模仿、受奖行为比受罚行为易被模仿。 18.精神分析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前意识:介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一部分,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它包括人类的本能及原始冲动(2)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 本 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2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以上三部分如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变态人格 19.认知理论:奈瑟在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学派理论的出现;认知:用日常语言来说,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认知心理学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最重要的。认知心理学不是一个学派,吸纳了各种理论的的科学见解。 20.认知的主要特点: 多维性;相对性;联想性;发展性;先占性;整合性 21.与认知治疗有关的理论: 埃里斯ABC理论; 贝克情绪障碍认知理论 22.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提出的,又叫合理情绪疗法。ABC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s)是指对事件的信念、观念;C(Consequences)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她教导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23.贝克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常见的负性认知有:任意推断、选择性抽象、过分概括、放大和缩小、个人中心等 24.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25.自我理论是罗杰斯的人格心理学的核心理论。 自我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所谓“主体自我”是指人的行为和心理经验的主体,它是行为的行动者和观察者,;所谓“客体自我”是指人对自己本身的看法和想法,它是行为的被动者和被观察者。 26.人性主义理论; 悟践疗法的人性主义理论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理论产物,强调人性是由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三方面融合的全方位、全息的整体.悟践疗法的认知与行为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实践特色. 基础心理 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3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和兴趣:; 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4.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过程 5.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6.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觉后象 感觉对比 联觉 7.各种感觉异常: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听觉疲劳?听力丧失;味觉:舌尖?甜,舌根?苦,舌边前部?咸,舌边后部?酸;饥饿时?甜咸,吃饱?酸苦;痛觉的心理意义 8.感觉剥夺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的基础上的 9.知觉perception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0.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11.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12.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 13.根据记忆时间长短分为: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0.25-2秒,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2秒-1分钟,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一般1分钟---终生 1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15.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分散优于集中;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单纯重复的识记效果差;复习形式的多样化(听说读写);过度学习 16.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主要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17.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正负迁移;原型启发的作用;定势的作用 19.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循环子目标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计划简化策略 20.精神疾病常有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2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22.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23.注意的基本品质: 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4.注意与医学临床: 注意增强:注意来往行人一言一行,无意义;注意减弱:呼之不知;注意缺损: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之一 25.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6.需要的种类: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7.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来源:1、内驱力---生理需要;2、诱因—外部条件;3、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 28.动机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定势;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9.动机冲突的几种形式1、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式冲突:前怕狼后怕虎3趋避式冲突:想吃糖又怕胖4、双重趋避式冲突 :多个目标,每个目标有利有弊 30. 挫折是个体在某种动机推动下,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影响挫折的因素:个体期望水平;个体认知评价水平;挫折的强度及 4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持续时间 31.挫折后的反应:攻击: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焦虑,冷漠,妥协,退化,固着,压抑 32. 情绪、情感的区别:?情绪发生较早,主要和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有关,是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主要因社会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是人类所特有;?情绪一般有明显的外部特征,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持续短暂;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效能性持续时间较长 33.按情绪状态,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mood)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心情。激情(affective impulse)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stress)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4.情绪障碍: 长期负性情绪下容易产生情绪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心境障碍:抑郁障碍 35意志的定义: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36.意志与临床: 意志增强: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意志减退:抑郁症 37.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他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38.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格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 和性格 气质 39.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40.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41.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42性格: 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4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1.气质是先天的,较多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性格主要是后天的,更多受社会环境影响2气质可塑性小,变化慢;性格可塑性大,变化快3气质的表现范围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表现范围较广,几乎包括人的一切稳定的心理特征 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好坏之分5在决定人的行为举止上,性格具有核心意义;气质只具有从属意义; 关系:1.气质是性格形成的基础;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形式。如胆汁质比粘液质更易形成果断勇敢的性格特征;同具有勤劳品质,胆汁质表现情绪饱满,急切利索;粘液质则表现不动声色和从容不迫。2.性格可掩盖和改造气质:外科医生所具有的沉着性格可改造胆汁质容易冲动的气质特征 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即心理卫生,就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和保持个体的正常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行为方式,使之适应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心身的健康 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此期最重要的是安全感的满足 5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3.婴儿期的动作发展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遵循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三翻六坐八爬” 4.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优先注视范式 5.情绪的发展1)笑的发展: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笑的发展三阶段自发性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 2)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哭 应答性哭(不适应刺激)操作性哭泣 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3)本能的恐惧 如大的声响 、疼痛等;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陌生人焦虑,大约在6-8个月出现;预测性恐惧:有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 6.气质三个类型:容易型(40%)、困难型(10%);迟缓型(15%),其余35%属于混合型 7.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发展三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8.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 9.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一)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二)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0.婴儿期的心理卫生: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11.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仍属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12.幼儿的游戏1)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2)关于游戏的理论: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3)幼儿的象征性游戏特征:现实替代物 替代物与实物有某种相似性;活动与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游戏的动机重过程不重结果;具有想象特点4)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5)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意义: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 13.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言语的发展1、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口头语言发展有两个主要发展趋势: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连贯语是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标志2、词汇量发展最迅速时期二、记忆的发展:1、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2、幼儿记忆发展发展趋势 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意义识记逐渐占主导;随年龄增长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三、幼儿思维发展: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比如提问类型的变化表现在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 14.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二、道德行为的发展三、性别角色社会化四、3-4岁第一反抗期 15婴幼儿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吃手指头:家长要求过严、粗暴、冷淡、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安全感;依赖、退缩:父母一切包办;口吃:心里紧张、模仿、撒娇总之儿童表达情感不能向成人那样通过丰富的语言宣泄内心压抑,所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 16.幼儿期的心理卫生:1、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3、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4、培养独立性 17.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岁)童年期的学习;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童年期的心理卫生 18.1)童年期的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2)童年期的认知发展a思维发展过程的特点:迅速发展,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 6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质变过程;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b.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3)a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b亲子关系的发展c. 同伴关系的发展d欺负与被欺负4)童年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多动,打架说谎,网瘾:争强好胜,证明自己的能力,老师家长的压力,逃避;任性,缺乏自制力,人格缺陷;社会环境5)童年期的心理卫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品行 19.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矛盾性:生理发育达到高峰,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2)记忆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达到11.04?0.4;思维的发展达到皮亚杰所划分的形式运算阶段,已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性思维3)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a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b.情绪变化特点: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青春期躁动c.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 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集中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青春期的心理卫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20.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生活空间扩大;开始恋爱和结婚2)智力的发展 到25岁左右达顶峰(流体智力)思维的发展 逻辑的绝对成分渐减少,辨证成份逐渐增多(个体逐渐意识到对同一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和多种解决方法3)自我意识的发展 : 发现自我、关注自我的存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亲密感的建立:核心关系是恋爱和结婚;社会关系的变化:“人生护航舰”---恋爱和结婚、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朋友关系;职业的适应;人格的变化: “神经质”和“外倾性”得分渐下降,而“宜人性”和“责任心”有升高趋势4)青年期的心理卫生: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21.中年期的心理发展1)中年期的生理变化: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又是生理功能从旺盛走向退化的转变期2)感知觉的变化:感知觉出现最早,最先成熟,最先开始衰退;忆的发展变; 化创造力的发展 量:40岁发表文章的数量最多质:50-60岁论文引用量最多3)自我意识的发展:积极;人格的变化:稳定;职业的发展: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人际关系:最为复杂 4)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22.老年期的心理发展(60岁以后)1)老年期的心理变化的不同观点老年丧失观;毕生发展观 2)老年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记忆的年老变化;思维的年老变化 3)老年期的社会性发展:老年人人格变化的特点:不安全感: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爱回忆往事4)老年期的心理卫生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生命不息,活动不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坦然面对死亡:思考死亡的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心理咨询 1. 咨询系指商谈、会晤、征求意见、寻求帮助、顾问、参谋等。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正常人,着中处理的是人们的正常需要和问题。 医学心理咨询:它的主要对象是病人或寻求医学帮助和指导的人,它处理的是医学领域内的 7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心理学问题,它是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或药物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 2. 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和文字等媒体,给来访者以帮助、启迪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来访者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找出来访者问题的根源和内在的积极因素,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3. 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通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直接对话,提供情况和问题,共同商讨,听取心理工作者的指导和建议。但心理工作者不参与决断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充分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心理工作者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作出选择和决断,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4.心理咨询主要是提高来访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方式,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5. 医学心理咨询的意义:a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不适如心情不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和失眠,消除这些症状单纯用药物是不能彻底的b患各种躯体疾病的病人,都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如:急性心梗的病人,癌症的病人等都需要医学心理咨询的帮助c各种心理疾病、心理矛盾、心理冲突以及环境的不适应都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d医学心理咨询是各科之间加强了联系,有利于各科知识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促进医学的发展。 6.心理咨询的咨询方式: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院内咨询、网上咨询等。门诊咨询、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7. 心理咨询的咨询范围:a睡眠障碍及睡眠障碍引起的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脑反应慢等精神状态不佳的表现。b各种情绪障碍如:各种焦虑抑郁症状烦躁、坐立不安情绪低、做事没兴趣、生活没信心、自卑、发愁等症状c患各种躯体疾病后出现的心理状态改变d各种检查都正常的躯体不适和疼痛等e神经性厌食和贪食f酒瘾及酒中毒及各种药物依赖等的戒断g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恢复期的心态调整和预防复发的咨询h性心理障碍如:性欲减退、阳萎、早泄急性变态等i恋爱、婚姻、家庭、生学、就业、等出现的不适应和心态的调整 8.心理咨询人员的要求:a心理咨询人员的要求:广博的知识、稳定的性格、良好的职业道德b咨询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如:心理卫生协会的会员、医生的资格、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等 9.心理咨询的过程:,)了解一般情况并观察。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工作性质、职务等及观察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动作行为等,)、会谈:有三种方式 他们是非标准式的会谈、标准式的会谈和半标准式的会谈(临床上常用的是半标准式的会谈。因为它是交流和心理测验同时进行容易被病人接受。标准式的会谈因为限定了谈话方式,比较局限,病人往往很反感,不愿合作。非标准式的会谈费时费力,并且重点不一定能突出),)结束 结束要做一个总结,说明今天谈了哪些内容,发现了那些为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给一个合理的解释,病人认识上的问题教病人怎样去认识,指出方法(但病人得认可你的方法才能很好的合作)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下次再来时解决,并指出下次咨询的时间。,)评估本次咨询的效果 一般的咨询时间一次约半小时到一小时,每周或隔周一次 10心理咨询是一个帮助人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心理咨询师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对方,同时还需要对他们尊重、接纳、和关注,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完美的发展。 11.心理咨询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探讨反应阶段、行动阶段和发展阶段。 12.心理咨询的原则:课本第301页 13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了解和澄清问题的性质,列出问题。(2)病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先着手解决。(3)帮助病人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选择最可能实施和成功的方法。(4)根据自己的选择,付诸于行动去实施和执行。(5)评价实施的结果。然后 8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再选择下一个问题去解决 14心理咨询基本技术:1)如何开始会谈2继续会谈的要点3)提高会谈的能力(1)心理咨询要求医生在会谈时,对来访者表达的心理痛苦及危机的言语线索有高度的敏感性。(2)医生要提高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非言语性暗示的敏感性。(3)医生要有对付多语病人的能力。(4)咨询医生要有掌握心理检查资料的能力 15心理咨询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坚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防止漏诊器质性疾病c重视运用心理治疗d保守病人所谈的秘密e精神药物的应用f转诊问题 睡眠与梦 1.睡眠节律:根据人在睡眠过程中的EEG,EMG和EOG变化特征,可将睡眠划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个时相. 2.慢波睡眠 SWS分为四期S1期:浅睡期,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头脑中还有片断的思维活动,醒后仍可回忆。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被外界刺激惊醒,大约持续10分钟,然进入S2。S2期:偶尔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纺锤波”,对外界刺激已无反应,亦无可回忆的精神活动。在这一阶段个体很难被唤醒。大约持续20分钟,然后进入第三阶段。S3期: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Delta波,有时也会有纺锤波。进入较深的睡眠状态。持续40分钟。S4期 :(深睡期)当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呈现为Delta波,表明进入了第四阶段。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尿床大多发生在此阶段。 3.在慢波睡眠期间,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胃肠蠕动增加。生长激素在S4期明显分泌增加,可能与生长和体力恢复有关。 4. 快波睡眠 FWS又称深睡眠,但脑电活动的特征却与清醒相似,所以亦称异相睡眠。 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若这时醒来,他通常会报告正在做梦,且梦境生动鲜明。85%(快波),5%(慢波)交感活动增强,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而不规则,胃肠运动停止,临床上支气管哮喘和心绞痛的发作易在此期出现。 5.睡眠的周期:闭目入睡后,首先进入慢波睡眠,再转入快波睡眠,然后两种睡眠时相进行交替循环,直至觉醒。平均周期90分钟左右,一夜5-7次交替,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正常年轻成人为例,一夜中典型睡眠节律 觉醒?S1 ?S2 ?S3 ?S4 ?S3 ?S2 ?第一次快波睡眠?S2 ?S3 ?S4 ?S3 ?S2 ? 第二次快波睡眠 6.睡眠的需要量:年龄,习惯,机体状态 7.“梦”的临床诊断意义:a杂乱无章的梦境本身,是无意义的,不具备任何临床诊断价值。b对于梦境中体验到的情绪,却要另当别论c梦境本身,经常不具有现实意义,梦中的情绪体验,经常具有现实意义 8.失眠是一种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情况,且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失眠分型:入睡困难型;保持睡眠困难型;早醒型 失眠的原因:社会心理因素;环境与外在因素;疾病和药物因素 失眠的治疗: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习惯;心理治疗 9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是失眠 回顾性失眠:病人估计的睡眠时间和实际睡眠时间之差。 睡眠感丧失:病人诉述整夜不眠,而其配偶却听见其打鼾 10. 睡眠觉醒障碍 梦呓:出现在慢波睡眠 睡行症:慢波睡眠的S3和S4期 梦魇:又称 睡眠焦虑发作,发生在快波睡眠 夜惊:睡眠前1/3阶段的慢波睡眠 11. 如何保证良好睡眠,a每晚睡觉前,要保持心态的放松 b不要在床上看书、写字或吃东 西等,把床只当作睡觉的工具c不要提早上床睡觉,也不要在学习一结束就立刻睡觉。 心理评估与诊断 1.心理评估的定义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可用一些方法来作客观描述,这些方法主要有观察、 9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晤谈(或称访谈),和心理测验等。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2. 心理诊断指应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来评定病人的心理活动水平,确定其正常与否、或 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从而来判别、诊断心理疾病的方法。 3.心理评估的目的a在心理学、医学、教育、人力资源、军事司法等部门有多种用途。b 应 用于临床时,即临床心理评估,帮助作出心理或医学诊断;心理障碍的防治措施的制定;判定临床治疗效果;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4.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访谈、实验、心理测验 5.心理测验的定义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首先,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 其次,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第三,为了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 第四,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相比较才有意义。 6.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7.心理测验的分类a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b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文字测验、操作测验c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客观测验、投射测验d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e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8.错误的测验观a测验万能论b测验无用论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正确的测验观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b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9.应用 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 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 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10.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需要避免:a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b 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c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d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e 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f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g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h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11.心理评估专业人员职业道德:a认真客观的态度:心理评估工作涉及人们切身利益,又 涉及执法问题如司法鉴定、计划生育鉴定等,要持严肃认真、客观慎重的态度。b保护被试者利益:即保密原则c 管理好心理评估工具:心理评估尤其心理测验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国家考试题,内容不得公开。标准化心理测验如智商测验是受管制的测量工具,只有具有资格者才能独立使用,不允许向无关人员泄露测验内容。 12.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 Galton),因此他的工作被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并提出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与常模进行比较。 10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1905年,比内(A.Binet)与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13.测验的常模A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它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B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它实际上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比较 C.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即可比较的标准。某人在某项测验的结果只有与这一标准比较,才能确定测验结果的实际意义。常模有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之分 14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验分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信度的估计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 16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17.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之间有这样一种关系:信度系数的平方根是效度系数的最高限度 18主试的资格: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19.测验的选择: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 标准化测验必须经常修订,使测验内容、常模样本、分数解释更符合变化了的时代 考虑是否符合我国国情 20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预告测验 准备测验材料 熟悉测验指导语 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21测验中主试的职责 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对于被试的反应,主试不应做出点头、皱眉、摇头等暗示性反应 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建立协调关系 22. 原始分数的获得:及时而清楚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反应情况;要有一张标准答案或正确反应的表格,即记分键;将被试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原始分数的转换:要使测验分数具有意义,并且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这就要对 它们进行适当的转化处理或者与参照标准加以对照。 23智力测验名称韦氏智力测验(适用于16岁以上的被试,分农村和城市用两式);联合型瑞文测验(5至75岁以内的幼儿、儿童、成年、老年皆可借此测验粗评智力等级)国比内测验(本测验适用于2,18岁被试,农村和城市被试共用一套试题) 24 人格测验投射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客观性人格测验三种,投射测验包括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以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2. 心理治疗包括以下要素:A疗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B一定的程序实施治疗。C要使用各种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D疗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精神、躯体或行为问题的人E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善病人的心理机能最终消除或缓解其可能存在的各种心身症状,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3. 不良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神经、心理,内分泌和心理,免疫等心身中介途径影响健康。 心理与生理的联系有时起消极作用,有时起积极作用,乐观、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有利于保持个体心理生理内稳定,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 11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4.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二者的设计理论相似且都是改变病人的认识和行为过程。但二者的对象不同,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都是正常人,而心理治疗面对的是有心理问题的 5. 心理治疗的原则:和谐性针对性计划性综合性保密性灵活性 6. 心理治疗的范围:1、综合医院的病人(躯体疾病急性期慢性病心身疾病的病人)2、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3、各类行为问题4、社会适应不良 7. 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学说认为,潜意识中早年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刺激、素质因素等)可转化为心身症状如:癔病、神经症、心身疾病如溃疡病。我们采用“自由联想”等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潜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主要是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使之成为意识的东西加以认识和疏导,从而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并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8.精神分析治疗的一般内容1、自由联想2、抗拒3、移情4、发泄5、释梦6、阐释和疏泄 9.精神分析治疗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每次约50分钟,每周3,5次,治疗过程少则半年长则2,4年 适应症:神经症病人及心身疾病的某些症状。临床上职务较高、聪明、善于言辞而且颇具财力的人易于从精神分析法中受益 10. 认知疗法:基本原理:人们对某种情境的解释和思考的方式即认知结构,决定了他们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各种心理障碍常是由于个人对某些特定情境的认知歪曲所造成。歪曲的认知存在于潜意识往往不被察觉,却会受当前生活中特定应激情境中触发,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和行为反应。消极的情绪行为反应与认知歪曲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情绪行为障碍维持和发展。 消除上述的心理障碍需要“认知重建” 认知治疗的阶段1)临床评估阶段2)治疗阶段3)预防复发阶段 认知干预技术:1)识别自动思想2)检验和矫正自动思想3)重归因技术4)增加认知的证据5)识别和检验“应该”命令6)识别和检验功能不良假设7)监测痛苦或焦虑水平 行为干预技术 适应症:本疗法适用于抑郁症及各种焦虑性障碍和人格障碍 11行为矫正疗法:目的是矫正各种问题行为 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程的演变、治疗和预后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病理改变的躯体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 2.心身疾病易发生在植物神经和内分泌支配下的器官和系统 3. 心身疾病的范围:除感染、中毒、烧伤和外伤以外的疾病大都和心理因素有关1、内科系统的心身疾病 1)循环系统:如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肌梗塞、原发性高血压、2)消化系统: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神经厌食、神经性呕吐、局限性肠炎等 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度换气等4)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5)泌尿系统:尿频、尿急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神经科的心身疾病:血管紧张性头痛、脑血管病3外科系统的心身疾病手术前的紧张,术后的疼痛。妇产科的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儿科的口吃,支气管哮喘;眼科的青光眼;皮肤科的过敏性鼻炎;癌症等 4.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生物学理论学习理论 5. 心身疾病的发病和以下因素有关:1、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2、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评价 3、个体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4、个体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5、年龄、文化水平、政治修养 6. 心身疾病的诊断1、诊断要点:1)明确的躯体症状2)寻找社会心理因素并明确其与躯 12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体症状的时间关系3)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2、诊断程序: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心理学检查4)综合分析 7、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心身同治2、心理干预目标包括: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2)消除心理学病因 3)消除生物学症状 8. 心身疾病的预防: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预防措施: 1)心理素质有弱点的人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2)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及早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矫正3)对于生活环境和工作中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应及时帮助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4)对于有情绪危机的人,应及时帮助加以疏导 9.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同点和异同点:相同点:指导理论一致,目标一致,过程设计一致 异同点:工作任务不同,对象和情境不同,工作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性变态 1.性心理障碍又叫性变态。指两性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2. 性心理障碍包括三种类型 1、性身份障碍如易性癖 2、性偏好障碍如恋物癖、易装癖、 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 3、性指向障碍如同性恋 3.病因及发病机理 生物学因素如染色体的异常 心理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4临床表现:性身份障碍,易性癖 性偏好障碍(恋物癖 易装癖 露阴癖 窥阴癖 摩擦 性施癖)性指向障碍,同性恋 5. 诊断 性心理障碍的共同特征1、性冲动的表现为性对象选择或性行为方式的明显异常,且较固定不易纠正2、行为的后果对个人及社会可能带来伤害,但不能自控3、患者本人具有对行为的辨认能力,自知行为不符合一般社会行为规范,迫于法律及舆论的压力,可出现回避行为4、具有前述各分类的特点5、除了单一的性心理障碍所表现的变态行为外,一般社会适应良好,没有突出的人格障碍6、无智能障碍 6、治疗正面教育、心理治疗、行为矫正 7人格又叫个性,是一个人固有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使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8,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9.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 人格障碍和人格改变是不同的,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由于原来正常的人格因为严重而持久的刺激、严重的精神疾病脑部疾病或损伤后发生 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 1.病人:disease 躯体上患有疾病disease 躯体上患有疾病sickness社会功能异常 2.病人:患病但未求医;患病并求医;求医但未患病 3.病人心理:躯体病变心理障碍 发展到一定程度 影响社会功能情绪、思维和社会活动 4.病人:患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心理障碍 ;神经精神性疾病 5.病人角色特点:减免“平日”正常的社会责任;有接受帮助的义务;有恢复健康的责任;有 寻求医疗帮助的责任 6.病人角色行为变化: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缺如;角色行为适应;角色行为减退;角色行为强化;角色行为异常 13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7.病人求医行为;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症状质和量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一般病人的心理特点:感觉异常、情绪不佳;焦虑不安、疑虑重重;敏感的自尊和孤独;期待、失助和习惯心理 9.病人的心理需要:接纳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安全需要;需要安静又有适宜的刺激 10.门诊病人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及时就诊并能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期盼明确的诊断及妥善治疗 11.急诊病人的心理反应;起病急——焦虑、恐惧、不安或情绪性休克;突降伤病——行为退化、情感幼稚 (哭喊、呻吟,激惹性增高);到急诊室——安全感 12.住院病人心理问题:环境突变的心理反应;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断的心理问题 13.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术前焦虑;术前心理准备(提供信息;鼓励与安慰;教会方法;观看录像或现身说法)术后心理问题——疼痛 14.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 15.心理护理定义: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16.不同状态病人的心理护理 :焦虑与心理护理 ;抑郁与心理护理 ;孤独与心理护理;疼痛与心理护理 17.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使病人感到安全 18.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 、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 19.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 20.传染科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1.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讲述某些传染病的病程规律,甚至宁肯把病程说得长一些,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治疗2.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 21. 期待:是指病人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的追求。一个人生病后,不但躯体发生变化,心理上也备受着折磨。因此不论急性或慢性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急盼早日康复。那些期望水准较高的病人,往往把家属的安慰、医护人员的鼓励视为病情好转,甚至即将痊愈的征兆。期待心理是一个人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对治疗是有益的。但要预防一旦期待的目标落空,病人会陷入迷惘之中,情绪消沉,甚至精神崩溃。 22.失助感: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对所处环境没有控制力并无力改变时,就会产生失助感。这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之任之、被动挨打的情绪反应。这种失助感还可以泛化而导致失望和抑郁等临床表现。病人呈现出淡漠、缄默不语,或自卑自怜、在怨恨,或在回首往事留恋人生,或在默默告别人世 23.习惯性:习惯性是一种心理定势,病人患病之初,总幻想自己并没有患病,可能是医生搞错了,这是习惯性思维造成的。而当疾病好转后,又认为自己没有完全恢复,要求继续住院观察和治疗,不愿出院,这是习惯了病人身份的惰性表现。 14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 1.变态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异常心理 2.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 疾病 存在疾 陷入疾 适应 适应 适应 健康的 极限 病状态 病状态 较好 自如 顶峰 死亡 极度 健康 正常 健康 健康 完美 不良 欠佳 健康 较好 良好 康宁 3.变态心理: 统计意义上;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从社会学角度;从精神医学角度;从认知心理学角度 4.对变态心理如何判断:以经验为标准;;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社会适应性标准 5.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1: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型(希波克拉底,盖伦):把心理异常归为躯体因素(遗传,躯体疾病,生理和生化改变,病毒细菌,药物影响) 6.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1:临床支持证据:很多严重的心理异常都受遗传因素影响;;脑损伤、脑疾病可引起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感染、中毒、代谢障碍、遗传、体内生化改变、中枢递质的异常均可伴发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但是,并非所有异常心理都可找到生物学证据 7.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2:心理动力学模型(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异常发生中动力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压抑作用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8.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3:行为理论模型a俄国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b.美国华生 注重可以客观观察的行为,认为过去不良条件反射经验导致心理异常c.桑代克与斯金纳 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9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4:人本主义理论模型(罗杰斯)认为心理异常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歪曲或中断 10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5:社会文化理论模型,文化因素会影响心理异常的表现形式及病程 11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6:生物-心理-社会理论模型;该模型是一种综合的观点,主张将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整合成一种综合的临床观点 12(变态心理的常见症状1:感知活动 ,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错觉,幻觉 13(变态心理的常见症状2:思维活动(常见障碍):a思维迟缓,思维贫乏b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被洞悉体验c强迫观念 14.变态心理的常见症状3:情感活动(常见障碍)情感高涨;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恐怖;焦虑 情感脆弱 15变态心理的常见症状4:意志行为(常见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强迫动作 16.变态心理的常见症状5:常见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错构;虚构 17按精神病学分类:a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ICD)中的精神与行为分类,现已修订至第十版ICD-10 b.美国精神医学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以至DSM –IV c. 中华精神科学会通过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与诊断标准?,其第三版为CCMD-3。上述三种分类系统都是结合病因和症状进行分类,使用描述性原则实现的 17.CCMD-3分类主要分类类别: 0器质性精神障碍;00阿尔茨海默病;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02起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21偏执性精神障碍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23感应性精神病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情感性精神障碍30躁狂发作 15 主编:韩涛,王晓荣;编者:321室全体成员 31双相障碍32抑郁发作33持续性情感障碍39其他或待分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40癔症41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42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50进食障碍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52非器质性功能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障碍和性心理障碍60人格障碍61、习惯与冲动障碍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70精神发育迟滞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75广泛性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80多动障碍81品行障碍82品性与情绪混合障碍83特发与童年的情绪障碍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85抽动障碍86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的行为障碍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的精神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90待分类的精神障碍92起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18.从统计学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常模的偏离。但这个偏离并没有说明偏离的方向,因为偏离本身并非意味着变态,重要的是偏离的本质或方向。异常只是指这种偏离带来麻烦的 11.“文化相对论”心理异常——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行为的标准不同,某一行为在某一文化中属于正常行为在另一文化则可能属于异常行为 12.社会学角度——变态心理是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是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 准则 界限清楚(法律、伦理)界限不很清楚 13.精神医学角度:心理异常——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 14.认知心理学角度:认为心理异常是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即个体的主观状态。 15以经验作为判别标准时主要根据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就是自我评价。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者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判断 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16.通过心理测验的仪器和工具即心理学实验来检查和判定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正常。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的水平来决定,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评价:1、具有客观性及便于比较和操作方便的优点,依据统计学标准提供的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2、心理测量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心理特征偏离常态并不一定是心理异常。还有很多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无法用测验仪器或工具进行测量,而且工具和仪器往往比较简单,难以把握复杂的心理现象。所以统计学标准不能普遍适用。 .医学标准依据是否有症状和病因存在作为诊断标准。如果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可以找到17 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变化,则心理异常成立。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即为症状,而其病因就是相应的生理变化。客观,但是应用范围较狭窄。 18.人的行为,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 社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心理正常与否 编者:王晓荣 韩涛 唐文明 路宽 韩涛 孙林 郭锐 陈波 注:缺少心理测试的各种表格详解
本文档为【河北省二院心理课件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