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第三单元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第三单元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 1 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14(《秋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两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诗歌,适于朗读,所以讲析文章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绘的自然美。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反馈调控措施 5 根据我所授课班级学生底子薄、认知水平低、自觉性差的现状,我估计学生可能会在“品秋”“写秋”环节中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出现困难的环节,以对话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拉进师生距离,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2分钟)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 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 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 (三)品秋(20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15分钟)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观念。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在此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智力素质中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五)、板书 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能够摈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分析、讲授诗歌意境为主的做法,积极尝试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设校本实例及校本意境,尽量使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积极努力尝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以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孩子们通过读诗来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诗意,领悟意境,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大语文”的氛围。 15(《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第一板块:说教材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 4 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3)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4)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5)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6)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板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授乐府诗《观沧海》和律诗《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诗情美――吟读《观沧海》,体会作者豪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课即紧紧抓住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诗歌的基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作好铺垫。 设置小组学习活动:五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关键句。 《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思乡。 5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现了萧条寂寞悲凉的情绪。 重点以《观沧海》为例进行示例分析: 1、插页――补充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是作者于建安12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当时他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又诛袁谭,平高干,北征乌桓一举获胜,统一了北国,正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卸,征尘未洗,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2、问题切入:全篇以“观”字统领,说一说作者观到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引导仔细观察、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3、背读――强调积累,快速记忆。分两步: (1)合作探究: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 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2)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音,进行快速背诵。 3、译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结合背景译一译,并进行画面想像:作者在吟咏这首诗时的情景和情绪。 4、说读――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纳。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状物是为了言志。 5、吟读――体会感情,培养语感 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读,体会诗情和语气节奏,读出气势与豪情。 二、想像画面美――重点对《次北固山下》的画面进行想像,兼顾联想其他几首诗歌。 1、说读――拓展诗意,读出画面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析。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激发想像,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讨论明确: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2、译读――想像意境,译出韵味 方法引导,铺设台阶,学生读诗,老师翻译首联和颔联,提醒注意押“an”韵,学生试着翻译。写在词语积累本上,颈联和尾联由学生自己试着翻译。 师译: 客居他乡的游子要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颈联和尾联的翻译指导:红日从东海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呀,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不求答案的统一,只要译出意境并且有一定的韵味即可。) 品评佳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味“生”和 “入”字的炼字艺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该句表现的哲理。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一句 6 已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情呢,两句炼字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强调,并且用“生”和“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入了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被称为千古名句。 第二课时:教授《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三、体会诗意美――联读比较赏析《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内容。 1、调动积累:运用联想将原来学过的诗文来为该诗作注脚,用散文去诠释诗句。本单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跟《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家新燕着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学生回忆背诵,比较两种表现方式的异同,解读、理解律诗的特点,欣赏律诗的声律和声韵之美,积累诗句。朗读品味对偶句,读出韵味。 2、插页补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禽鸣”(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孟郊的《春雨后》);“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杜甫《丽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的《天净沙•春》)以上几首诗中,哪些地方与《钱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进行比较阅读, 3、研读与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四、析词补白――重点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炼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现的景有哪些,给读者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 讨论明确: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愁苦之情。 2、阅读比较:元代词曲作家白朴的两首《天净沙》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春》)在情绪上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异同, 3、改写:如果把修饰语和中心词略加改动,让诗的情绪变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词补白:诗句的简洁,为读者创设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像绘画和书法中的 “飞白”, 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请学生想像语词之间的关系,为这首小令补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令体现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讲故事、可以配乐朗诵、可以翻写新诗或者散文。 六、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 7 诵下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千河一中 刘震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课上完之后,却发现有很多不妥之处,实在很有必要好好反省一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古诗文的教学,一直是整个中学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就成为首要任务。为此我有意识的将学生纳入整个教学环节,让其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导入: 我国是诗的大国,诗歌是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名家名诗。 二、确定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歌;2.学会学习古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有关诗歌常识。 三、确定学习内容:1(了解古诗歌分类常识:2(学习格律诗:《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四、指导朗读:1.听录音或范读,划节奏;2.齐读《次北固山下》,总结古诗的朗读节奏;3.学生先自学,自读《钱塘湖春行》,在听录音订正;4.总结古诗朗读规律:一词一断,地名相连,动词断开;5.齐读《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五、指导品味:(一) 讨论《次北固山下》1.“次”是什么意思?作者当时意欲何往,2.各联是什么意思?分别写什么?3.如何理解“海日身残夜,江春入旧年”?(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4.本诗作者的感情如何?5.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二) 讨论《钱塘湖春行》1. “钱塘湖”是指什么湖?题目都交待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么去的?是乘船吗?2. 各联是什么意思?各写什么?3.诗中那些地方突出是春景?4.本诗作者的感情如何?5.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六、检测矫正:1.指名朗读,齐背;2.有人说“海日身残夜,江春入旧年” 包含了一定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3.讨论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4.比较这两首诗的意境图;5.古诗一般都是押韵的,你知道这两首诗的韵脚分别是什么, 七、小结:怎样学习古诗歌, 8 作业:1.熟读、背诵、默写《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2.做课后第一大题相关练习。 1.激趣示标:A.以小学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故事导入本课,目的让学生明确以前学的是有关孔子的现代文,现代学的是文言文,难度加大了。效果不错。B.点出“教学目标”,此环节基本到位,效果良好。 2. 指导自学:最初设想很好,采取“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并根据教学内容分为“三学三教”两大步,但从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失误很多,效果很不理想。A.第一步:简介孔子及《论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效果不错,只是占时过长,明显挤占了后面的教学时间。B.第二步:疏通字词,正确朗读。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足,疏通字词占时也太多,又进一步挤压了朗读的时间;另外由于自己对学生的底子了解不足,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积极参与能力,此步学生的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从而导致冷场现象。C.第三步翻译。由于前两步的严重超时,此时只剩下十分钟了,要突破此难点已明显不可能。但由于缺乏临场应变能力,从而导致不得不拖堂。 D.由于“指导自学”的教学时间严重超支,导致“当堂训练” 根本无暇涉及。乃本堂课最大的败笔。E.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缺乏热情,更缺乏参与精神。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是平时教学中缺乏培养的结果。 ?.多媒体的使用及反思: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大大节省了有效教学时间,而且还大大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尤其是它比平时教学更形象,学生也相对更有兴趣。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仍然有不少问题。A. 本节课在制作幻灯片时,对幻灯片模板的选择、色彩的搭配,显然是不适当的。只是当时没有发现,后来学生才反馈上来。B. 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比如对多媒体音响设备的掌握不够熟练。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改进措施: 1(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下功夫深钻教材,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3(主动深入学生之中,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实际,融洽师生关系,竭力使学生对本门课感兴趣,爱上本门课。 4(对于本课而言,可作如下调整: ?激趣示标:利用对孔子的介绍导入本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严 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指导自学:1)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预习;2)紧密结合 9 学生的学习实际,字词教学不得超过五分钟; 3)朗读训练是重点,必须突出,不得少于十分钟;4)翻译是难点,至少要有十五分钟;本节课时间明显不够, 可先翻译五则,较难的留至第二课时;5)本节课只要能熟读课文,翻译五则,背诵三则,就难能可贵了。?测评矫正、当堂训练:也可相应大大简化。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海无涯,青春无悔。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时时解剖别人,但我更多的是解剖我自己。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不断地改进自身的缺点与失误,才能不断地有所进步。我坚信:若能扎扎实实训练三五载,最多三轮循环下来,就可形成自己的教法和风格。 2008年9月24日 附《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课 题 15.《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 刘震 时间 2007.10.22 上课教师 时间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点字词,以及名言名句。 2、了解与诗歌相关的知识。 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习1、理解并掌握每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 标 2、品味语言用心体味诗歌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辅助设施 无 教学环节及 修订及后师 生 活 动 流 程 时间分配 记 10 激趣展标 一、导入: (5分钟) 我国是诗的大国,诗歌是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文 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 些名家名诗。 二、确定学习目标: 1.积累古诗歌。 2.学会学习古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有关诗歌常识。 指导自学 三、确定学习内容: (25分1(了解古诗歌分类常识: 钟) 2(学习格律诗:《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课 时 教 案 11 四、指导朗读: 1.听录音或范读,划节奏。 2.齐读《次北固山下》,总结古诗的朗读节奏。 3.学生先自学,自读《钱塘湖春行》,在听录音订正。 4.总结古诗朗读规律:一词一断,地名相连,动词断 开。 5.齐读《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五、指导品味: (一) 讨论《次北固山下》 1.“次”是什么意思?作者当时意欲何往, 2.各联是什么意思?分别写什么? 3.如何理解“海日身残夜,江春入旧年”?(联系 作者及写作背景。) 4.本诗作者的感情如何? 5.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二) 讨论《钱塘湖春行》 1. “钱塘湖”是指什么湖?题目都交待了哪些 内容?作者是怎么去的?是乘船吗? 2. 各联是什么意思?各写什么? 3.诗中那些地方突出是春景? 4.本诗作者的感情如何? 5.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六、检测矫正: 1. 指名朗读,齐背。 测评矫正 (10分钟) 2. 有人说“海日身残夜,江春入旧年”包含了 一定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 3. 讨论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4. 比较这两首诗的意境图。 5. 古诗一般都是押韵的,你知道这两首诗的韵 脚分别是什么, 当堂训练 七、小结:怎样学习古诗歌, (5分钟) 作业:1.熟读、背诵、默写《次北固山下》、《钱 塘湖春行》;2.做课后第一大题相关练习。 12 课 时 教 案 课 题 15.《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 刘震 时间 2007.10.22 上课教师 时间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点字词,以及名言名句。 2、了解与诗歌相关的知识。 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习1、理解并掌握每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 标 2、品味语言用心体味诗歌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辅助设施 无 修订及后教学环节及 师 生 活 动 流 程 时间分配 记 一、订正作业; 二、确定学习目标: 激趣展标 1.积累古诗歌。 (5分钟) 2.学会学习古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有关诗歌常识。 三、确定学习内容: 学习古诗:《观沧海》、《天净沙?秋思》。 四、指导朗读: 1.订正字音。 2.听录音或范读,划节奏。 指导自学 3.齐读《观沧海》、《天净沙?秋思》。 (25分3.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钟) 13 五、指导品味: (一) 讨论《观沧海》 1.简要介绍曹操及写作背景。 2.各句是什么意思?分别写什么? 3.如何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 4.本诗作者的感情如何? 5.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二) 讨论《天净沙?秋思》 1.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 本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3.本诗的点题句是哪一句? 4.本诗作者的感情如何? 5.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六、检测矫正: 测评矫正 6. 指名朗读,齐背。 (10分钟) 7. 比较这两首诗的意境图。 3.做课后相关练习。 4.做《资源与学案》相关练习。 七、小结:怎样学习古诗歌, 当堂训练 (5分钟) 作业:1.熟读、背诵、默写《次北固山下》、《钱 塘湖春行》;2.做课后第一大题相关练习。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本文档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7-11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