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词欣赏二十篇

古诗词欣赏二十篇

举报
开通vip

古诗词欣赏二十篇古诗词欣赏二十篇 古诗词欣赏二十篇 1. 登池上楼 作者: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赏析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

古诗词欣赏二十篇
古诗词欣赏二十篇 古诗词欣赏二十篇 1. 登池上楼 作者: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赏析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 的思归之情。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诗一开头即由此下笔:‚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惭傀。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实。‚进德?谓进取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飞鸿?一句相应。——但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潜虬?一句相应。——但徒怀此愿,却是力所未能。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不上‚退耕力不任?的问题。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赴任,就是公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下面进一步写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 隅,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空林。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 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衾枕昧节候?紧承前一句?卧疴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登临?。‚暂?谓短时间,有抱病强起之意。‚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阳光,正在革除‚绪风?即残冬的余风,‚新阳?即春代替了‚故阴?即冬的统治。‚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是虚笔,下面‚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说:‚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暂且不论,这一联诗的名声,看来确是不小。但也有人提出: 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园柳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其人为代表,有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总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确不失为佳句,单独抽出来加以评论,就没有多少意义了。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转向开 朗欣喜的暖色调。 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在已是初春时节了。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处所见的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这里写景,有声有色,远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它的妙处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 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诗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写春景之句。‚伤豳歌?,按照《毛诗序》、《诗谱》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辞〃招隐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谓‚感楚 吟?,是说有感于隐士的生活。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但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道路。接着‚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安心。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但在潜在心理上,这种被否定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谢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全诗结束两句说:‚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 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2. 山居秋瞑 作者: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 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 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3. 宿建德江 作者: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4. 登永嘉绿嶂山 作者: 谢灵运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赏析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被降职外放永嘉任太守。诗人在郡不理政务,恣情遨游山水。每游一处,必有诗篇记胜。这首诗即是其一。据《读史方舆纪要》说:‚,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绿嶂山。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采取纪游的写法。其章法结构,大抵是先纪游,继写景,最后兴情悟理。此诗即采取这种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写他出发前的准备和启程情况。诗人携带足够的干粮,拄着轻便的手杖,兴致勃勃地启程了。他沿着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风景清幽奇险的高峰。‚怀迟?,与威夷、逶随、逶迤等词通。‚幽室?,风景清幽之处,指绿嶂山。灵运是一位旅行家、冒险家。他所选择的风景,不是那些寻常易见的田园或低丘浅流,他对山水的欣赏,不像陶渊明那样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眺望为满足。他总是以高山深谷为目标,欲求人所未见的幽景奇观。这两句的‚裹粮?和‚杖策?,就表明了这次旅 游路程之遥远险阻,也流露出诗人寻幽探胜的极大热忱。灵运诗这种在开篇记游时即表现出的欣喜向往之情,往往能使人一开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鸣。次二句,写他溯流而上,向溪涧的源头前进:到了上岸处,兴致仍然十分浓厚。这是全诗的第一个层次,即纪游。轻快灵动的诗句,已引领读者步入佳境。 以下八句,即依照游历次序,描绘途次的风景。诗人循溪畔步游,但见溪边水波澹澹,并在山湾处汇集,凝成了一个澄碧的深潭。潭上烟雾弥漫,使他感觉凛然生寒。环视溪潭岸上,修竹环合,摇曳风中,虽经秋霜之冻,愈见得青翠光润,葱郁可人,显出坚贞的品质。‚团栾?亦作‚檀栾?,形容竹的形貌之词。‚寒姿?指水,‚霜质?谓竹。诗人沿着溪潭继续游赏,遥看涧流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蜿蜒而去,使他难以辨明流水的去向。举目望去,山林伸向远方,那山岩也随着林子延伸,越到远处,看起来岩层越密。诗人臵身在这无边无际的深碧苍翠之中,已经不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灵运写山水景 色,最擅长实景实写,细腻刻画。正如王夫之所评:‚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虚?,《古诗评选》卷五~。这六句,从视觉、触觉、感觉、错觉多方面着笔,准确地表现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涧的气象,又利用浅深、明暗、远近的对比,显示了山水的繁复、曲折,阴暗、清冷,造成一种幽深、神秘、变幻莫测的境界。如此神秘幽异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见到也未写过的。灵运写山水,为了达到‚情必极貌以写物?的目标,便力求‚辞必穷力而追新?,以新的语言词眼表达新奇的意象。这几句中的‚委?与‚迥?,‚屡迷?与‚逾密?,状景异常精细逼真。‚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一联,在上下句之中造设‚澹潋?、‚团栾?两个叠韵词对偶,造成听觉上整齐铿锵的韵律感:而‚结?与‚润?两个动词,分臵于句中第三字的中间位臵,构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现出活泼的生气与清新的韵致,显出诗人的匠心巧思。‚践夕?二句,总揽一笔,说自己在深山中只顾赏玩幽景,忘却了时间的推移,不觉中,已从早上游到了黄昏。而岩林最幽深最隐蔽的地方,也都游历到了,以上是第二层次,诗人以其丽情密藻铺叙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蛊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层次,即兴情悟理。这一部分写得较为枯燥,下面略作解释。‚蛊上?,谓蛊卦上九。《周易〃蛊》说:‚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履二?,谓履卦九二。《周易〃履》说:‚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贵?、‚美?都是主张、赞赏之意。‚幽人?和‚高尚?两句紧承上两句,进而抒发情怀,说凡隐逸之人,都是心怀坦荡,安行无碍,这种高尚之风,高远之趣,真是举世无双的了。读者不难发现,灵运这里已是以‚幽人?自居了。‚颐阿?,应答之声:‚何端?,即何由。这一句意思说:我身心都沉浸在阒无人迹的山林之中,再也无由听到謦欬之声了。‚寂寞?句,同样出于《老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一?是道或大全的意思,抱一就是守道。这句说:我只能在寂寞中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老庄玄理,安性守道。结尾一联,上句的‚如?字,应作‚知?。《庄子〃缮性篇》说:‚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其大意是说,知识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须恬静无为,任其自然,摒弃知识。而摒弃知识,才是真正的‚知?。恬静无为养育了这个‚知?,而这个‚知?又反过来养 育了恬静无为。二者‚交相养?、相互促成,人性中就产生了‚和理?,指至为纯粹平和的精神境界~。这个方法,就是‚缮性?。缮是‚治?的意思,治性,亦即养性之意。灵运在这里说,在此自然的环抱中,他感到自己已经达到了‚恬知交相养?的境界,从此可以去讲究养生之道了。 这首诗虽然多了一个语言晦涩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仅模山范水方面极为生动、清新,而且对于游历的过程、时间,地点、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晰,表现出一种登涉之趣。因此,读者读这首诗,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诗人攀岩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从而获得与大自然交感会通的审美上的愉悦。 5. 题君山 作者: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赏析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别致。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诗人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 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6. 巫峡 作者: 杨炯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经巫峡时。诗人此次由太子詹事司直光崇文馆学士调出为梓州司法参军,是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带有贬谪的性质,因此心境郁悒,沿途写下的几首山水诗都有忧郁不平之气,而本诗是较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灵活动的一篇。 全诗十六句,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所见,后八句写所思。首四句总写巫峡的气势,先化用古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盛弘之《荆州记》)之意,叙述巫峡之长,然后通过对悬崖峭壁的描绘衬托巫峡之险:岩峦重叠一望无际,层层壁立的峭崖上摩云霄(苍苍,天色,出《庄子》)。三四两句用平视和仰视的角度展现了巫峡的幽深窅远和两岸峭壁的险峻。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曾这样描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杨炯这里显然是受其影响的,但诗人并没停留在这一般的描绘上,从第五句开始,诗人对巫峡的险状进行了具体刻划。‚绝壁横天险?四句应是写一处具体的险要,它横立江中,上面长满青苔,就是在夜里也看得很清楚。下面流急浪险,哪怕没风也波涛喷激,令人心惊。这是诗人夜中乘舟途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看来诗人不知其地名。难以称名指实,但这么一来,就使得它由实变虚,部分地超脱了现实,带上一种象征意义——与诗人的境遇相映衬,成为仕途凶险的象征。 诗人遭到政治上的打击,远贬殊方。此刻面对巫峡风波之险,自然就联想到仕途的凶险莫测,于是一连串的感触油然而生。从第九句开始,诗转入后半部的情绪抒写,与前面的景物描绘构成对称的格局。‚忠信?四句承上用比喻表达自己的信念:只要自己光明磊落,恪守着以忠事君、以信处世的准则,象这样泛舟历险又有什么可忧惧?‚砥柱?在河南三门峡,俗称三门山,黄河分流包山而过,是水流极险急之处。‚吕梁?即吕梁山,在山西省西部,相传大禹治水曾闢吕梁洪通黄河。‚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两句一言其险,一言其远,泛言可以行于四方,化险为夷。诗人由行舟所历的天险联想到宦途所遭人祸,就信笔借行舟为喻,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虚实之间,过渡巧妙自然,了无痕迹。至此为止,诗中的情调一直是开朗自信的,前途充满了希望。然而诗人毕竟身处逆境,当走上贬谪之途的此际,怎么可能没有一丝伤感呢,尤其是自己遭贬纯属无故株及,自不免怨愤不平。‚美人?两句就表达了这种情绪。古诗中美人常用来比喻理想或君主、友人,这里是比喻君王,而以灵芝自喻,两句意思说自己远离朝廷,空有忠贞和才干不能进用、报效。托词虽婉,心情却颇为激切,诗人对自己 忠而见疏、怀才不用的遭际深觉不平,可是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情下,听到峡中凄厉哀绝的猿啸,他不由得一阵伤感,潸然泪下了。《水经注》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在这里将典故与现实、环境与心情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情景交融、联想丰富的艺术境界,读来令人对作者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写山水而寄托自己的情思,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特色。在这样的山水诗中,山水景物不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而成为与作者的心境相感发相映衬的表现媒介。作者寄意于山水,是为了抒发情感,因此,诗中的景物描绘有时就不那么刻意求工。杨炯这首诗就是如此,它写景雄浑开阔而不求工细,为主体的情感活动构成了恰当的背景。 7.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作者: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和他的情人分别之后,重游旧地,怅触前情而写下的。它用一个人所习知的仙凡恋爱故事即刘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起头。据《幽明录》载,东汉时,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曾因饥渴,登山食桃,就溪饮水,于溪边遇到两位仙女,相爱成婚。半年以后,二人思家求归。及到出山,才知道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这种由于轻易和情人分别而产生的追悔之情,在古典歌中,是常用天台故事来作比拟的。如元稹《刘阮妻》云:‚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就是‚桃溪?一句最好的注释。温庭筠《达摩支曲》‚拗莲作寸丝难绝?,是‚秋藕?一句所本,不过反用其意。第一句叙述委婉,是就当时的主观 感情说,这是因:第二句言辞决绝,是就今日的客观事实说,这是果。一用轻笔,一用重笔。两两相形,就将无可挽回的事态和不能自己的情怀和盘托了出来。 三、四两句,由今追昔。‚当时?,应首句:‚今日?,应次句。当时在赤阑桥边,因为等候情人而更觉其风光旖旎:今日到黄叶路上,因为独寻旧梦而愈感其景色萧条。赤阑、黄叶,不但着色浓烈,而且‚赤阑桥?正好衬托出青春的欢乐,‚黄叶路?也正好表现出晚秋的凄清。这不只是为了点明景物因时令而有异,更重要的是为了象征人心因合离而不同。在景物的色调上固然是强烈的对照,在词人的情调上看同样是强烈的对照。今日的黄叶路边,也就是当时的赤阑桥畔,地同事异,物是人非。将这两句和上两句联系起来看,则相侯赤阑桥?的欢愉,正证明了‚不作从容住?的错误:‚独寻黄叶路?的离恨,也反映了‚绝来无续处?的悲哀。这就显示出其事虽已决绝,其情仍旧缠绵。文风亦极沉郁之致。 换头两句,直承‚今日?句来。明明知道此事已如 瓶落井,一去不回,但还是在这里闲寻旧迹,这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个我国古典文学中所谓‚志诚种子?的形象。在黄叶路上徘徊之余,举头四望,所见到的只是烟雾中群山成列,雁背上斜阳欲暮而已。这两句写得开阔辽远,而其用意,则在于借这种境界来展示人物内心的空虚寂寞之感。如果单纯地将其当作写景佳句,以为只是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窗中列远岫?,以及温庭筠《春日野行》‚鸦背夕阳多?两句的袭用和发展,就不免‚买椟还珠?。如果更进一步加以探索,还可以发现,上句写烟中列岫,冷碧无情,正所以暗示关山迢递:下句写雁背夕阳,微红将坠,正所以暗示音信渺茫。与头两句联系起来,又向我们指陈了桃溪一别,永隔人天,秋藕绝来,更无音信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而‚独寻黄叶路?的心情,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列岫青多,夕阳红满,色彩绚丽,又与上面的‚赤阑桥?、‚黄叶路?互相辉映,显示了词人因情敷彩的本领。 结尾两句,以两个譬喻来比拟当前情事。过去的情人,早像被风吹入江心的云彩,一去无踪:而自己的心情,始终耿耿,却如雨后粘在泥中的柳絮,无法解脱。两句字面对得极其工整,但用意却相衔 接。这一结,词锋执拗,情感痴顽,为主题增加了千斤重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有似拙实巧者,如《玉楼春》结句……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这一评语是中肯的。正因其对仗工巧而意思连贯,排偶中见动荡,所以使人不感到板滞:同时,又不是单纯地追求工巧,而是借以表达了非常沉挚深厚的感情,所以又使人不觉得纤弱。 这一词调的组织形式是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原来的格局就倾向于整齐。作者在这里,没有像其他词人或自己另外填这一调子时所常常采取的办法,平均使用散句和对句,以期方便地形成整齐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却故意全部使用了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凝重风格。然而由于排偶之中,仍具动荡的笔墨,所以凝重之外,也兼备流丽的风姿。这是我们读这首词时,特别值得加以思索之处。 8. 杨柳枝 作者: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赏析 温庭筠的诗词多丽词艳曲,生香活色,绣绘字句,镂金错彩,炫人眼目。此两句却是深情远韵,允称清丽。 红豆一名相思子,而骰子多为骨制。以骰子安红豆来喻入骨相思,纯用寻常事物作比喻,设想机巧,别开生面。但读来不觉晦涩,反而觉得‚眉目清秀?,饶有风趣。这种双关修辞手法,用得巧妙,别有情致,但寓意深刻。 此外,前句‚玲珑?两字,貌似形容骰子,却暗示了恋人的一颗‚七巧玲珑心?,而后句‚知不知?三字,爽脆委婉,回环复问,带有听觉上的特殊冲击,也极富感染力。 9. 蝶恋花〃十二楼前生碧草 作者: 邵瑞彭 十二楼前生碧草。珠箔当门, 团扇迎风小。赵瑟秦筝弹未了, 洞房一夜乌啼晓。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 不似相逢好。锦字无凭南雁杳, 美人家在长干道。 赏析 十二楼前的春草有绿了起来,门帘处,拿着小小的团扇,有意无意的扇着,清风迎面,而我在等你的归来。一曲未终,筝音还在,春宵苦短。乌惊起晨光,你的背影在晨光中越来越模糊,你可否还记得当年只为博我一笑一掷千金,相思,相思,想你肝肠寸断,却终抵不过,一次的相逢,尺素虽传,却是渺无踪迹,你可知在长干道上有人在等候你。为什么多情的总是女子,为什么总是沉湎在旧时的美好?当年他千金买一笑,而今可能还会这样,但却不是对你,你不辞镜里朱颜瘦,与他无关。而你孤独的守候,到底在期待什么,他也许没有忘记你,他还会在某个地方如你一样守候,谁知道?只是你愿意相信,你愿意这样对着门 空守。希望总是好过于无望, 或许在某天他就从路口翩翩而来。 10. 春望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 ‚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1. 金陵望汉江 作者: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赏析 全诗想象丰富,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李白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生,可惜最终没能实现。 12.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作者: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赏析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起笔突兀,如两个擎天大柱。子死于孝,臣死于忠,此二句蕴含儒家思想本原。《易。序卦》中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儒家认为孝之意义在于不忘生命之本源,是道德之根本。忠是孝的延伸,是大孝。德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天祥出使元营被扣留,次日谢太后派宰相贾余庆等赴元营奉降表,天祥即抗节不屈,其《指南录。使北》有曰:‚初修降表我无名,不是随班拜舞人。谁遣附庸祈请使,要教索虏识忠臣。?可见天祥之为臣死忠,并非忠于一家一姓,而是忠于民族祖国。这和儒家讲忠孝,但不主张愚忠、愚孝的思想很契合。人能死孝死忠,大本已立,‚死又何妨,?视死如归。以一段震古铄今之绝大议论起笔,下边遂转入盛赞张许。‚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四句扇对,笔力精锐。光有三光,月为五岳。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地为河岳,在 天为日星?,与此文旨意相通。安史乱起,降叛者众,其情痛极。然有张许,堂堂正气,令人振奋。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二公,血战睢阳,至死不降,‚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张巡每次与叛军交手大呼骂贼,眦裂血面,嚼齿皆碎,奈独木难撑,被攻陷城池,当面痛骂叛军,叛军用刀抉其口。许远是位宽厚长者,貌如其心。最终两人从容就义。张许性格不同而同一节义,仅此两句,该画简练有力。‚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肉躯虽死,但精神长存。语意高迈积极,突出张许取义成仁精神。‚香?字下得亦好,表达出天祥对二公无限钦仰之情。‚后来者,无二公之操,?后来者三字,遂将词情从唐代一笔带至今日,用笔颇为裕如。当宋亡之际,叛国投降者不胜枚举,上自‚臣妾佥名谢太清?之谢后,下至贾余庆之流。故天祥感慨深沉如此。‚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对仗歇拍,笔力精健。 ‚人生翕炎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紧承上意,更以绝大议论,衬出儒家人生哲学,和起笔相辉映。翕炎欠意为短促。人生匆匆,转眼即逝,更应当 轰轰烈烈做一场为国为民之事业,《易。乾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重生命而不重死,尤重精神生命之自强不息,生生无已。文氏在其文中也多有此意,如《御试策一道》云:‚言不息之理者,莫如《大易》,莫如《中庸》。《大易》之道,乃归之自强不息,《中庸》之道,乃归之不息则久。?在《题戴行可进学篇》云:‚君子所以进者无他,法天行而已矣。?抒发自强不息之精神。‚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假使当时张许二公贪生怕死,卖国降虏,将受人唾骂,遗臭万年,焉能流芳百世,《孟子。告子上》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天祥在此段中对张许二公之赞许正如此意。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双庙庙貌幽邃深沉,二公塑像仪容庄严典雅,栩栩如生。又当夕阳西下,寒鸦在枯木间哀婉啼哭。枯木寒鸦夕阳,意味着无限流逝之时间。让世人油然而生人生易老之哀感。天祥却以之写出精神生命之不朽。枯木虽枯,夕阳将夕,自然物象之易衰易变,却可反衬出古庙之依然不改,仪容之栩栩如生,可见世 事自有公道,忠臣孝子虽死犹荣。文氏此词重在议论但情寓于景,反衬主题,词情便觉神致超逸,真神来之笔也。‚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而对浩然之二公,如有奸雄路过双庙,当愧然自省。结笔寓意深刻,盼横流巨恶,良知应未完全泯灭,有可悟之时。但亦可见其对当时滔滔者天下皆是卖国贼痛愤之巨。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达到很高境界。全词以议论立意,同抒情结体,既有具体形象之美,又有抽象之美。在抒情中蕴含从容娴雅和刚健之美。文中多用对句,句句整齐,笔笔精锐。情景交融,融景入情,极为优美。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评价得那样:‚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复、公谨诸公之上。?其论甚为公允。 13. 咏煤炭 作者: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e二声~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赏析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 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综上: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14. 小寒食舟中作 作者: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 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 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 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15. 金陵晚望 作者: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 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 恼,而又无能为力。 16.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作者: 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至今冶城隅,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长啸武陵源。 赏析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李白从洛阳接妻子宗氏回到金陵---现在的南京以后. 他知道乱世出英雄的道理,好不容易有个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李白当然不会放过,但是也就造成了他参加永王僚幕的错误.如果他当时象杜甫一样去了灵武肃宗那里,将有什么样的历史变化? 但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安史之乱前,李白就预测到了事件将不可避免要发生,于是就到江南寻找避难的地方了.所以不可能穿越战线去灵武. 从诗的情绪看,李白真有点得意的味道: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但是,责任感使命感又让他有重任在肩的沉重负担. 17. 南安军 作者: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赏析 诗的第一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他所见之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冷肯定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的第二句‚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写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的第三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写他站在岭上,遥望南安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 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西华山在几百年后发现了钨,使大余成为‚世界钨都?,由此也成为该县曾经的经济支柱:而章江与贡江汇流成赣江,如今也还在哺育着赣南人民乃至江西人民~,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臶了。 诗的第四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的故乡是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从南安,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到庐陵,走章江水路,在古代大概三天左右,文天祥,从经梅岭从广东入江西境时开始,便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开始绝食,经过三天,在刚好到家乡庐陵时,就刚好奄奄一息,绝食而死了,这就达到了他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他希望,在梦中,也许他可以像古人一样‚行采薇?了。 18. 题临安邸 作者: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 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19.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 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 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20. 州桥 作者: 范成大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赏析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文档为【古诗词欣赏二十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6-19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