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4四年级下册发探教案

2014四年级下册发探教案

举报
开通vip

2014四年级下册发探教案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1.对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对称物体和图形为内容的学习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积极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对称”现象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审美水平。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对称的意义,并能观察、判定生活实践中和建筑物中对称与不对称的物体或图形。对建筑艺术中的对称作用有一定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了解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

2014四年级下册发探教案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1.对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对称物体和图形为内容的学习研究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积极研究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对称”现象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审美水平。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对称的意义,并能观察、判定生活实践中和建筑物中对称与不对称的物体或图形。对建筑艺术中的对称作用有一定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了解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的难点是分析对称现象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 1.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准备有关的投影与实物,使研究气氛更具有趣味性。应对实验一制作相应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 2.制做好各小组的四叶风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要是通过美丽的图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六幅图分别是:(自左至右,自上至下)天安门、河北赵州桥、西安大雁塔、天坛、人民大会堂。初步向学生解释一下“对称”的概念,最好用实例说明。 (二)、探索活动 1、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对称现象,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对称的概念,让他们体会出“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东西的特点。 2、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是通过用第一个环节的结论验证六幅图中哪个是对称图形。 3、实验三“研究在建筑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通过对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的建筑分析来研究对称的作用。 4实验四“进一步研究对称的作用”是对称作用的延伸。 六布置作业:想一想生活中对称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七、课后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对称不仅仅美观而且有很的作用。 1 八:课后记: 2.溶解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溶解的快与慢中的一种情况及溶解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溶解快与慢的道理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教学的难点是实验的观察与结论的推导。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3个实验杯、一把直尺、盛水器具、细线、铁架台等。 准备糖块和食用油、食用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讲解溶解及定义 (三)探索活动 1、实验一:糖块溶解 2、实验二:“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3、探索延伸 思考为什么寒冷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用了溶解? 七、课后小结: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溶解的快与慢与很多方面有关系,比如:温度、高度、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 3.“静电”小实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静电”小实验的活动。引起学生对静电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探究其中原因的意愿。 3.通过活动,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静电相吸、相斥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中的三个小实验都验证了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而产生了静电。 2.在干燥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摩擦起电的现象。 3.相互吸引的物体所带的静电是不同种类的电荷;相互排斥的物体所带的静电是同一种类型的电荷。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气球、布、塑料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自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静电实验,引发学生的质疑及学习兴趣。讲解静电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静电。 2.启发学生谈谈:身边有哪些静电现象。亲身感到周边静电的存在,锻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探究其中原因的意识。 3.“探索活动”: 实验,用身边物品验证生活中静电的存在,并了解产生静电的基本条件及静电相吸、相斥的科学道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必在干燥条件下产生;异性电荷互相吸引、同性电荷互相排斥三个科学道理。 六、布置作业:搜集运用静电的现象。 七、课后小结: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八、课后反思: 4手上的触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手上的触觉”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自己手上的触觉感知多方信息的学习研究兴趣。增强对人体感觉器官的了解及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人体科学及善于思索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学会用不同实验方法了解人体触觉器官的触觉差别,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体验手上的触觉,并感受手上触觉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体验手上的触觉并感受触觉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三种砂纸、4个带有凸起的硬卡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在学习、生活、劳动中,我们经常使用不同的触觉,几乎对触觉习以为常了,想象一下: 如果你全身的皮肤失去了感觉,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当你触到东西或东西碰到你的身体,你却感觉不到时,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 可见人的触觉对人的学习、生活、劳动有多么重要! 2.“探索活动”: 实验一:用手指和手掌体验触觉 按照实验程序体验触觉1~13 各部位触觉的敏感程度,并做好记录。(每位同学要按17页的表提前画好并要认真填写,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二:辨别同类物体之间的差别 按照实验程序体验粗砂纸、中砂纸、细砂纸触摸辨别的正确率,并能解答“思考问题”栏中的问题。 实验三:体验用手阅读 体验盲人用的“盲文”阅读的方法,看用哪个手指触摸“盲点”最准确。 3.“探索发现”:学习和了解人体触觉器官的一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摸人民币的盲文点。 七、课后小结: 八、课后记: 5.小降落伞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制作小降落伞与降落伞留空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制作与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降落伞留空时间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降落伞在防灾救灾、国防以及航空航天上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制作与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小降落伞投放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四、教学手段与教具:布、绳子、石块、三个做好的降落伞。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以2008年5月12日午后,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为背景导人新课。教师从简要介绍地震情景和空降兵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讲起,引到降落伞的作用并提出问题,降落伞为什么能飘浮在空中拖拉重物慢慢地降落到地面?进而提出降落伞留空时间的问题。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降落伞留空时间长短的研究”。 (3)探索活动 1.制作小降落伞。 2.进行投放对比试验。 ②是进行“降落伞伞面大小不同,降落快与慢”的实验。 ③是进行“降落伞携带重物不同,降落快与慢”的实验。 3.总结 六、布置作业:降落伞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小结:其它原因也会影响小降落伞下降的快慢。比如:风的影响,降落伞的形状、伞绳长短等”。 八、课后反思: 6.坦克的履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坦克相关内容的学习探究活动,引起学生对坦克有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军事知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科技在军事应用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坦克履带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2支铅笔(其中一支未削尖),1个图钉和1个螺丝钉,1块小木板, 2张白纸,2块橡皮,1把直尺,6个相同砝码,1个沙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以1916年英法联军和德军的一次战斗,引出“坦克为什么能够在松软和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的问题,进而提出探索主题。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坦克的车轮为什么加装履带”。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①纸上扎孔 ②手按图钉和螺丝钉 ③沙盘上支持的作用 4.探索发现。 5.探索延伸:观察两幅图和三个问题,研究物体接触面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七、课后小结: 八、课后反思: 7.叶子能吸尘增湿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叶子吸附尘埃和增湿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于植物叶子作用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植物净化空气作用的科学体验和认识,形成积极地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达到分析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3.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了解植物蒸腾和吸附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植物的蒸腾和吸附活动的观察,理解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难点:建立现象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对于蒸腾所产生的水珠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分析和 判断。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盆叶片比较大的植物(如龟背竹或月季等) 大塑料袋1只(最好是透明的)可以将花套起来。 (课前一天用塑料袋将花套上,袋口在植物茎扎紧,放在阳光处,进行蒸腾实验) 分组材料:红色粉笔灰每组一包,16开白纸每组2张,放大镜一只。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植物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是植物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2.探索课题 3.探索活动 实验一叶片蒸腾作用的认识 实验二叶片吸附作用的认识 4.探索发现 回顾本课的两个实验,通过对两次实验、观察的总结,建立植物的叶片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联系课题,建立植物可以改变空气湿度和洁净度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从“蒸腾和吸附”这两种植物叶片作用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植物对空气净化影响不同,生活中应该选择哪种植物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七、课后小结: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 8.测量的技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特殊的测量方法”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感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探讨活动,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探讨与体验活动,初步掌握用特殊方装测量圆形铅笔的周长、直径,测量硬币厚度等有关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探讨测量方法的思考过程为教学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探讨测量铅笔直径的活动。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一元硬币、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提出问题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3.探索活动 实验一:通过“借用线绳帮忙的测量”的技巧。共进两个项目测量 实验一是全课的实验技能的基础训练,教学进程不要太快。 实验二:通过“用两把三角板和直尺帮忙测量圆杆铅笔的直径”的技巧。 实验三:是通过“用直尺帮忙测量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 的技巧。要注意尺的刻度始点问题。 4.探索发现 总结全课的三个实验,又提出“身边事物都有科学知识、要培养自己多动脑、多实践的好习惯”。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七、课后小结:我们要养成对身边事物都有科学知识、要培养自己多动脑、多实践的好习惯 八、课后反思: 9.反冲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研究气体与液体的反冲作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研究兴趣,体验实验研究活动的乐趣。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知识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反冲作用并了解有关反冲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对四年级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2个玩具气球(其中一个备用)、1台玩具气球打气泵、1根吸管、1个喷嘴、1个皮筋、胶带、1根4---6米细绳和1根0.6米细绳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导语和三幅图片的观察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播放宇宙飞船升空的视频课件导入新课,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并引出“反冲作用”一词,并给适当解释。 2.探索课题 播放宇宙飞船升空的视频课件导入新课,并引出“反冲作用”一词,并给适当解释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反冲作用的基本原理”。 3.探索活动 实验一是研究气体反冲作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反冲现象,“试一试”把气球充气后,再松手,看到气球向着与喷气方向相反的方向冲出去的现象; 实验二是问题的引伸,带定向纸条的气球运动实验。4.探索发现 总结全课的四个实验, 六、布置作业:搜集生活中用到反冲的事例。 七、课后小结:反冲运动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物体运动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反冲运动在生产技术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 10.“王莲”与“牛蒡子”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王莲”与“牛蒡子”的启示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的研究兴趣,探究植物对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增强学生对生活周边的科学问题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其中奥秘的意识。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植物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形成种种适应生存的形态、结构,人类借鉴了它们的优点,引发的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事例。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体验“王莲”叶片的承重能力及在水上的浮力。 2.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对人类的发明创造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尼龙搭扣、“王莲”与“牛蒡子”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师生收集的图片及文字材料和教师制作的电脑软件引入课题。 2.“探索活动”: ①了解“水上花王——王莲”,观察王莲圆形大叶及叶子背面粗壮的叶脉。 按46页“动手仿制王莲叶片”的制做程序①~④步骤,按图5样子把“叶脉”和“横筋”粘好,晾干后试一试它的承重量及它的浮力。 ②“牛蒡子与尼龙搭扣” 用放大镜观察“尼龙搭扣”的结构及开合的原理,让学生谈谈“尼龙搭扣”的优点及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植物的结构、形态对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 3.“探索延伸”: 它给同学们一个“植物形态结构对人类发明创造启示”查阅资料一个专题,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六、布置作业:搜集本课两种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七、课后小结: 八、课后反思: 11.缓冲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缓冲作用现象及应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科学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应用事例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缓冲作用现象的道理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动手实验能力。教学的难点是对应用实例和生活中相关现象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粉笔3支、报纸1张、塑料薄膜小降落伞1个。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设问方式,以导语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2.探索课题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实验研究缓冲作用现象及应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实验一:通过“粉笔的投放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缓冲现象。 所得知识来研究“思考问题”栏目的问题。 实验二:通过“橡皮筋的作用”的实验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缓冲作用现象。 4.探索发现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再举一些事例来安排教学活动。 六、布置作业:搜集生活中运用反冲的事例。 七、课后小结: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在碰撞物体之间加装弹簧、充气轮胎、泡沫塑料、海绵等容易形变的物体,以延长相互作用时间,作为一种缓冲的手段,减小冲力。另外,增加摩擦也可作为一种缓冲的手段。 八、课后反思: 12. 死海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水的浮力与浓度的关系”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制作与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盐水的浓度与密度的关系,正确解释“不沉的死海”的秘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 1.培养学生掌握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手制作与实验能力。 2.认识盐水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浓度计”的制作与测量。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食盐、小勺、搅拌棒、鸡蛋(或替代物品)、水盆、大烧杯等物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一则小故事为背景导人新课。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海水的浮力”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实验一是“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实验二是进行制作“小浓度计”与使用的实验。 4.探索发现 总结全课的三个实验。 六、布置作业:搜集生活中浮力的应用。 七、课后小结:海水里面有盐分,海水的密度比河水又稍大些,因此人在海水里得到的浮力要大一些,游起泳来也比较省力。海水的密度若超过人体的密度,人掉在海水里,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不会沉下去。 八:课后反思:
本文档为【2014四年级下册发探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7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