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精选资料】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精选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精选资料】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精选资料】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 要] 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 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精选资料】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精选资料】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 要] 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 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 Howard,1898年)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从1949年12月拟定《南通市(五年)建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开始,先后修改编制了《南通市城市建设规划草图》(1952)、《南通市城市布局的初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956)、《南通市城市规划(草案)》(1958)、《南通市初步规划》 (1960)、《南通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草案(初稿)》(1965)等城市发展规划方案。由此对城市进行过多次功能分区:1952年南通市区划分为工业区、仓库区、文化区、工人住宅区、风景区、蔬菜果园区、农作物区、特种作物区等,其中工业区主要沿港闸河呈带状分布,沿通扬运河两岸布置仓库区;1958年城市工业区分为三大片,一是唐闸和天生港重工业区,二是旧城区及东南工业区,三是城东北以秦灶为中心的粮棉加工工业区;1960年为落实国家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南通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初步规划,首次确定了城市的性质是以发展轻、化、纺工业为主体并相应地发展为农业服务的机械工业,同时对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也作了近远期规划,确定了姚港以东地区为化学工业区、唐闸和八厂街为轻纺工业区、老任港为机械工业区。 综上所述:该阶段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建设生产型城市。受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影响,各种规划方案主要侧重于城市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规划目标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按计划完成。加之“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使城市建设管理失控,不讲功能的分区,不顾整体的布局,带来了诸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如生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工业污染严重、园林绿地被侵占、文物古迹遭破坏等,增加了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难度。从首次确定的城市性质为轻、化、纺工业城市来看,说明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港口对南通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以至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的滞后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3.80年代南通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通市总体规划》,是一部最早通过省内审批的按法律程序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国家城市发展方针,在一城三镇的空间形态基础上,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把南通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优美城市;确立的城市性质是“以轻纺为主的工业城市和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港口城市”。 南通城市空间形态按“一城三镇”规划布局。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濠河内的旧城区一律不再新建工厂、仓库,有污染的工厂逐步迁出。旧城外的工业区调整为6个:即任港路以机械工业为主;城西以印染工业为主;城西北以轻工业为主;城东北以电子工业为主;城东南以纺织工业为主;姚港路以化学工业为主。三镇定位为:唐闸镇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镇;天生镇是以电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业镇;狼山镇是以旅游为主的自然风景镇。对外交通中水运以长江航运为主,内河航运为辅;开辟城市外环北路,新建通沙汽渡连接江南;拟建民用机场。城区交通规划形成“三横、四纵、一外环”的方格网式干道系统。居住用地布局以旧城区改造和征地新建相结合。重点改造人民路中段、南大街北段、桃坞路、南市街等,以设置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为主。 当规划付诸实施不久,客观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4年,南通被定为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同年国务院批准南通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87年南通完成了总体规划调整提纲的编制工作。调整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城市人口控制规模和用地控制规模;调整沿江岸线使用规划;调整和完善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网络;调整规划布局,适当扩大市辖区面积 (城市空间形态仍保持原有城镇布局的特色,城市发展方向近期向两翼唐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远期主要沿长江岸线向下游发展,逐步形 成以城区为中心、一城一区多镇的沿江组团式城镇群体);城市性质也调整为“新兴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并将港口性质确定为沿海区域性综合港口,为长江中、下游大宗物资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中转服务,为分流上海港物资服务,为全市及苏北腹地的工业和外贸服务。 综合看来,南通城市规划基本上实现了从单纯注重城市生产性功能向综合注重生活功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工业、仓库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占主城区城市总用地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要求对外交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重从2,和35,提高到6,和45.5,,而工业用地比重规划从31.6,下降到28,。1993年城市用地结构为工业用地占29.24,,居住用地占26.89,,仓储用地10.4,,公共设施8.96,,对外交通7.4,; 2000年分别为:34.87,、22.76,、5.6,、5.49,、7.58,。但在实施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建用地比例并没有按规划要求执行,而工业用地明显增加,住宅建设用地和服务业用地减小幅度较大。 4.1995年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 随着80年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90年代狼山港、江海港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南通市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时期。城市受港口发展的导向作用,港口建设及其港口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集聚效应,老城区的城市规模不断向四周延伸和扩大,且有进一步沿江向下游轴向继续延伸形成沿江带形发展的态势。因此在1995年总体规划中将城市性质定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城市”,着重强调港口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 在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方面,规划以新的城市空间发展观念,将“一城三镇”这一独特的城市形态格局仅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时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内在动力的变化及建设高效、优质的城市目标,把南通市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形成港闸区、主城区、开发区、江海港区等4个各具特色、城市职能各有侧重的综合功能区作为城市组团,中间以自然地形、地物或大片生态绿地相隔离,并以现代化快速干道交通紧密相联,从而使之成为带状组团式的规划结构形态。 居住用地布局应考虑到城市总人口的合理分布,选择在环境条件优良的地方,围绕城市商业服务中心,与科教、文化娱乐、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协调布置,以居住区的形式集中、紧凑、成片安排。具体布局上仍以主城区为主,开发区和港闸区适量分流。工业用地布局的重点是发展沿江工业带,以长江岸线和交通设施为主轴,成片、成区布局。具体有:港闸区在城港路两侧开辟港闸经济开发区,功能以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为主;主城区以现状工业布局为基础,局部调整用地结构;城市中心地段“退二进三”搬迁工业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城区边缘仍为 4个相对集中的工业片区,规划在城南地区形成一个崇川工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海港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工业、精细化工工业和大型港口工业。 二 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 南通市委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要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总体目标。笔者认为,南通有区位优势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需要统一行动,需要从思想上统一各区县的认识,结束经济上分散发展的局面。对南通市域的产业和空间发展进行分析,寻找南通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可能对策,论证产业和空间发展的优先性,同时必须及时有效 地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实施结构性和战略性的调整。为此,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时建议考虑: 1.在宏观经济背景下重点建设江海港口群,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外向度,将城市性质定位为上海北冀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工业、外贸、旅游城市 南通市产业空间布局应充分利用濒江近海、腹地广阔的区位特点,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三沿经济带,重点发展以港口经济、海洋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经济;以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新兴产业的科技含量,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提高南通在全省、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在保持以商贸、房地产业为主体的同时,加快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尤其要充分利用南通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濒江临海的自然资源,立足于长江口,构建大江大海大旅游的系统概念,规划沿江、沿海、沿路三条旅游带;重点建设南通、如皋、吕四、寅阳、掘港等旅游重点城镇,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南通国民经济新兴的支柱产业;利用建设苏通大桥、崇海大桥的有利契机和公路港口铁路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优势,加大江海港口群建设力度,使南通成为长江流域国家级现代化物流基地。 2.南通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近期应集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生产、集散、管理、服务、创新功能;远期应转换为沿江轴向发展 港口与城市、港口产业与城市建设有着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功能互补、血肉相联的关系。80年代以来随着狼山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海港区的开发建设,港口功能不断拓展,城市形态受港口发展导向作用,明显呈沿江向下游轴向发展,因此,南通城市与港口,无论功能或空间布局,关系都十分密切。经济全球化对南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产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必将引发南通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功能的大提升,推动南通城市空间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唐闸镇、天生镇、狼山镇、开发区、江海港区等共同构成的“一城多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形态。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反映了综合性城市因多种城市功能要素(主要是港口运输功能)不同布局指向的要求而表现出的一城多镇的结构形态。根据世界港口城市沿江河轴向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南通城市发展历史基础及城市建设的飞跃发展的客观形势,笔者认为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的演变模式近期以老城区和开发区为基础,相向靠拢,集聚发展,适当向两翼延伸,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中心城市生产、集散、管理、服务、创新的功能;远期由集聚发展转换为沿江轴向发展,形成沿江带状并逐步向下游方向发展的态势。主要理由有:第一,老城区不断向四周延伸和扩大,从客观上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的要求。第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布局、建设依托原有的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中的港口发展轴线,致使整个城市逐渐呈现某特定节点快速发展,城市整体结构仍保持稳定的态势。第三,沿江岸线的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港口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带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变化。第四,排污工程投资的节省和沿江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相对优势,也促使城市向东南方向沿江拓展。第五,城市空间扩展既受城市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区域内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影响。从城市以外的区域角度来看,随着苏通大桥开工建设,南通城市会偏重于向国际大都市上海这一主要对外联系方向而发展。 3.优化城市布局形态,塑造富有时代气息、历史文化、江海特色的城市形象 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首先是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区。以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完善规划、积极推进、居住先行、配套跟上、中心迁移、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新区建设,以行政中心区、综合公用建筑区、教育科研区、文化博览区、居住区和体育中心六大功能区为主。建设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提高智能化水平。建设快速干道、主次干路以及支路系统,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到2010年新城区基本建成为全市行政、科研、金融、文化中心。其次是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改造建设老城区。按照完善功能、美化濠河、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思路,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突出水城优势,加强濠河整治,保护开发人文资源,增加大型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营造和拓展城市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供气、供热、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骨干道路网络,重点建设铁路客运站与市内连接的道路,配套建设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与市内连接的通道。 4.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把通州市纳入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范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内部功能的地域整合 把通州市整体纳入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范围,实行市县共同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留出中心城市向外拓展的空间。目前,南通城市处于快速集聚发展的阶段,主城区城市空间拓展的形式基本上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沿交通干线呈触角式发展,即“摊大饼”连续外延式空间扩展为主体。如果仍然按照过去从通州市一次划几个乡镇这种“割肉”模式,从长远的空间发展看,既影响市区城市内部功能的地域整合,又不利于整个通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政治上统一各区县的认识,结束经济上分散发展的局面,及时有效地对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实施结构性和战略性重构。 三 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的策略 1.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城市产业结构是决定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性质的内在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由此引起的人口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推动了城市化的演进和城市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使城市用地不断地出现新的类型和需求,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根本上对包括城市用地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和区域城市群体在内的广义的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南通市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重大调整。南通市的GDP构成一、二、三产业比重从1978年6.2:73.3:20.5演变为 1990年的4.1:68.8:27.3和2000年的1.5:57.4: 41.1,这说明市区已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过渡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正接近第二产业并呈现超越的趋势。加入WTO后,南通城市将被置于一个全面竞争的开放空间系统内,必然会对现有的产业结构产生更大的冲击,及时把自己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加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从而使城市形态也呈现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演化特征。 2.高起点规划新城区,加快建设步伐 在主城区东南侧两公里处规划建设一个新的城市CBD。这有利于加强现中心城区和开发 区的连接,有利于城市功能的转变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化。但新城区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城建资金来源可采取多元化渠道,制定出台一些鼓励城建投资的政策。如城区道路谁建设、谁开发、谁收益,以地生财;城区路段广告权拍卖、标志性设施实行招投标;个人和单位投资城建的,可适当减免税费;城区道路两侧路面的硬化、绿化、美化由沿街单位和居委会承担等。 3.高标准调整主城区内部空间结构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城市用地结构在需求类型和分布区位上都将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从分布区位上看,突出表现为大型生产和传统服务部门向城市边缘迁移;从用地需求上看,金融保险业、高科技产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较迅速。在南通旧城区的十字街地带布局了文峰大世界、南通百货、华联商城、南通国际金鹰等大型零售百货公司及大型的批发零售超市,各大商业银行总部或其分支机构、邮电通讯业及高档住宅区等逐步取代了过去的手工作坊和小型工业企业。十字街中心广场视野开阔,历史建筑与现代化绿地、灯饰融为一体,成为南通市目前实行“退二进三”改造旧城较为成功的地区。原城市近郊的工农路两侧地区,已初具南通市新的中轴线规模,一些大型的商业零售业均利用这里便利的交通条件、密集的城市居民区、低廉的经营成本和良好的经营业态,新建、扩建了一些大型的价格低廉的购物中心;原有的一些有污染或无法承受市区土地价格升值的工业企业也相继迁出这一地带。继而这一地区成为主城区继南大街商业中心之后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地带,即以居住区及其生活服务设施为主。当然,南通市的城市商务设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由于受到金融、咨询、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推动,而是较多地受房地产开发波动的影响,在城市中心地区依附城市商业中心集聚和沿城市主要干道两侧延伸发展。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吸引了大量商务设施的集聚,但其分布在地域上分化不够明显,与商业中心的商务设施相互混杂,影响了其功能的高效发挥。到目前为止,南通市主城区仍然分布着大量的居住、工业和批发零售商业用地,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产业结构相对滞后造成的。因此,建立起完善、高效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必须依靠城市产业结构比例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南通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南通市志(上册).上海:上海社会学院出版社,2001 2 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及其启示.南通人大,2003 (3) 3 南通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1982 4 南通市统计局.南通市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5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通市规划设计院.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995 6 余建华.南通城市地位的回顾与展望.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 (3) 作者:余建华 来源:《城市问题》2003年第5期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朋友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2016年济南历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6年1月8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济南市历城区区长 吴承丙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区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要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95亿元,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0亿元,增长8%;出口总额达到11.5亿美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增长10.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0.1亿元,增长16.39%,完成税收56.58亿元,增长17.74,,增幅均列全市第一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发展是我区产业做大做强的重大机遇和必然要求。我们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狠抓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深入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重点实施125个市区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00多亿元。新引进内资项目369 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0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物流、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3.9%。物流业发展迅猛,投资26亿元的零点电子商务物流园开工建设,普洛斯、圆通快递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我区,物流业态不断提升。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新兴物流占比达到70%以上。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鲁新建材等百家企业入选“新三板”挂牌后备资源企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传统企业加速改造,纷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技改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2%。投资15亿元的齐鲁制药新产品基地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宏济堂中医药产业园建成投产。临港开发区加速发展,全年完成投资95亿元,精密制造、生物制药等17个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加快了全区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以土地流转促农业园区建设,省市级农业园区达到47家,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实施卧虎山水库增容、河道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工程,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加强,被评为“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坚持城乡互动,新型城市化步伐全面加快。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重点片区突破、以重点片区突破带动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无私奉献,完成拆迁面积120多万平方米,挂牌出让土地5800多亩,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下了坚实基础。六大片区建设强力推进。老城区坚持旧城改造与商业培育协同推进,聚隆 广场、时代国际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为洪楼高端商务区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唐冶、华山、旅游路、新东站、雪山等片区坚持整体规划、组团开发、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子,安置房建设与高端商务、总部基地、创业创意园等产业项目同步实施,助推了东部新城迅速崛起。小城镇发展各具特色。南部山区各镇以打造生态新城镇为引领,积极推进环境优化和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产业持续增效。北部平原各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主导产业,精农、强工、富民之路越拓越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启动建设市级示范村7个、区级示范村34个,形成一批风格各异的自然生态村、文化旅游村和特色产业村。城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济乐高速济南连接线工程完工并通车,石济客专、龙脊河整治、凤凰路改造等省市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新建改造城乡道路116公里。实施山体公园建设和城乡绿化提升工程,白泉湿地保护项目正式启动,机场路、旅游路等重点道路绿化全面完成。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采取分片督导、典型引导等措施,各街镇实现了环卫设施和作业队伍全覆盖,生活垃圾集中清理、统一外运,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建立健全“四小”行业和农贸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狠抓工地扬尘、渣土整治和工业生产综合治理,空气质量逐步好转。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增加社保、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各项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达38.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 73.2%。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5%。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63人。城乡低保标准、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功组建历城二中和区实验小学两大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成功破冰。唐冶文博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组织群众文艺文化活动300余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省市级标准化卫生室,柳埠镇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评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一批责任心、事业心强的年轻人、能人进入村级班子。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全力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坚持改革创新,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风建设和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制定公布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积极承接省市下放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各位代表,2015年各 项工作圆满收官,标志着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了历城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的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总量是2010年的1.6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总量是 2010年的2.3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总量是2010年的2.6倍。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连续跨越50亿、60亿、70亿大关,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7%,比2010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4:53.8:40.8调整到4.9:38.8:56.3,服务业占比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城市经济特色进一步凸显。新兴产业规模壮大,齐鲁制药、力诺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临港开发区欧洲工业园成为全市最大的欧美企业聚集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9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6家,院士工作站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了7.1个百分点;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10个、省级驰名商标48个,品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实现了由大到强、质效双升的积极转变。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科学规 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建成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了80平方公里,比2010年扩大了60%,城镇化率达到62.4%。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城区开发建设齐头并进,全区呈现出全面布局、整体推进的城市建设大格局。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质净化三厂、唐冶热源厂、临港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6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9.7%,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体制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行政审批、财税金融、食药品监管、农业农村和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审批事项大幅精简,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监管、项目竞标等村务管理经验在全市推广。研究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全区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被确定为“全省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9%,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落实救助资金2.5亿元,实施临时救助、入学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各类救助1.8万例。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大 病医疗救助和贫困生资助、城乡医保均实现全覆盖。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历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未根本解决,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创新驱动能力还不够强,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已进入爬坡过坎、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区域发展仍不够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统筹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市场监管、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认真研究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正进入新常态攻坚发展的新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四化”协同发展,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我区自身看,当前正处于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新兴产业替代难度加大、区域竞争加剧、社会矛盾复杂化等诸多挑战。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全区发展已迈上新的起点,随着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黄河新区申报,唐冶、华山、雪山等重点片区开发框架全面拉开,新东站、济青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的载体更加丰富、空间更加广阔,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加强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始终扭住发展这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在“十三五”时期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围绕成为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个目标,强化建设融合发展聚集区、新型金融示范区、现代物流核心区、产学研一体化先行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市前列,向富强文明和谐宜居 的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迈进。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 ——坚持创新发展。对标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全力推进“融合发展聚集区、新型金融示范区、现代物流核心区、产学研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以高端制造、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创新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 ——坚持协调发展。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良性互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0%。城市净化、美化、亮化水平大幅提升,历史文化特色凸显,逐步建成和谐宜居的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建成美丽低碳新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立足空港优势、产业优势、交通优势和科研优势,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力争临港开发区跨入国家级临空经济开发区行列,全区对外开放迈入协作共赢的新阶段。 ——坚 持共享发展。强化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力维护好人民各项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600元和271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我区必将提前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历城必将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总体上看,今年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错综复杂。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提高发展新标杆,开拓发展新境界,奋力推动我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5%左右;进出口增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标全市“四个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产业更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全市“三年行动计划”为统领,准确把 握结构性改革方向,努力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争当排头兵。一是全力推进融合发展聚集区建设。紧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全面推进工业、服务业和民营经济、总部经济等蓬勃发展,着力培育百亿级产业园区、百亿级产业集群、十亿级企业方阵,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实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引领,聚焦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策划一批新项目,培育一批新企业,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抢抓全市建设国家级黄河新区“携河发展”、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培育壮大临空产业,着力打造欧洲工业园、国际物流园、国际创业园三大园区。继续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快企业退城入园、转型发展,年内完成搬迁企业38家。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稳定在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大力推动服务业优化提升。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服务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发展,实现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依托山东设计创意产业园,加快梦想小镇建设,拓展众创空间,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着力发展旅游业,打造历城休闲旅游特色品牌。二是全力推进新型金融示范区建设。以“全省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本土企业开展多元化市场融资,鼓励更多企业挂牌上市。稳妥发展地方金融组织,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及租赁、信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机构,打造金融机构及民 间资本集聚高地。三是全力推进现代物流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园区载体,以电商物流、空港物流、产业集群物流为发展重点,突出历城物流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临港、零点、董家、新东站等物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香港巴夫洛、新加坡丰树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努力引进菜鸟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积极推动物流产业提档升级。借助“互联网+”,加速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态的深度融合,促进物流产业向高端高质发展。四是全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与驻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实科技创新券等扶持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完善公共研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支撑能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二)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棚改旧改,着力扩增量稳增长,厚植发展新优势。三项重点工作是全市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区稳增长、调结构、蓄后劲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强力推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围绕重大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棚改旧改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投资稳步增长。完善重点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健全项目协调和推进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二是多措并举抓好招商引资。以全市深入开展“投资促进年”活动为契机,理顺 机制,聚焦重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招商,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策划引进相关配套企业项目,促进产业延伸集聚、做大做强。依托重点片区招商,按照全区产业布局,以临港、唐冶等重点片区为载体,抓好科技孵化器、创意产业园等招商资源的策划包装,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培植一批高端楼宇,打造一批增长高地。聚焦重点区域招商,把握国内外产业和要素流动新趋势,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省份,组织开展以物流、金融、高科技为重点的主题招商活动,实施“一对一”精准招商。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推进机制,成立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抓好招商跟踪服务,提高招商水平。三是加快推进棚改旧改。按照“大规模连片实施、引爆型项目强势带动、重点片区组团发展”的原则,统筹做好片区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三项原则,科学安排征地拆迁,严格落实街镇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扎实苦干、戮力攻坚,全面完成各大片区拆迁任务,为城市发展、民生改善拓展更大空间。 (三)统筹兼顾,补齐短板,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新型城镇化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不断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共享,促进城乡协同融合发展。一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形态内涵双提升,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注重保留农村特色、田园风光、乡土气息,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 住乡愁”。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互联网+”引领都市农业转型升级,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领域,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和营销网络,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电商村。注重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现代科技成果、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抓好农产品转化加工和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向产前、产后两端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接二连三”的融合型发展模式,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三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新东站、石济客专、济青高速等重点交通设施项目,为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下坚实基础。以中新智慧城项目为引领,积极探索智慧城区、数字城镇建设路径。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做好库河治理和农村安全用水工作,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打造安全畅通的交通运输环境。四是精准务实推进脱贫攻坚。举全区之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底线思维和兜底要求,全面落实好低保、医保、危房改造等相关政策。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一体推进,实施精准扶贫,保质保量完成60个村的扶贫解困任务,确保1.5万人实现脱贫。 (四)突出绿色低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营造优美宜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继续以坚决的态度、强有力的措施,加大环境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一是加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市委、市政府提出:“南部山区是省级生态保护区,是我市绿色发展示范区”,对于南部山区要“以保护 为主、体现绿色理念”。我们要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对南部山区的新定位、新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南部山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强村富民系列工程,推动南部山区创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二是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持续开展治污、治霾、治乱行动,加快玉符河、巨野河等河道整治,确保历城辖区内小清河断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切实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空气污染专项治理,全面落实重点控制区防治措施。加速燃煤锅炉淘汰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巩固扩大创卫成果,推动创卫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大力压减万元GDP能耗。推进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鼓励企业节水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支持绿色清洁生产。严格土地管控,加大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突出改革引领、开放先导,着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围绕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促发展,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增创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筹建政务服务大厅,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实质进展。全面完成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 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财政与金融政策配套联动机制,有序引导各类农村产权入市交易。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拓展与国外友好城市的经济合作,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教育、健康护理、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推进中韩服务贸易创业创新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跨国知名企业,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突出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着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一是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积极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分类施保工作。加大阳光民生救助力度,做到托底线、保基本、救急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推进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集团化发展策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繁荣发展文 体事业,提升“魅力历城”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老龄、妇幼、红十字、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国防动员等工作。四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做好新建社区“村改居”工作。分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整治,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深化“法治六进”活动,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全方位构筑城市安全“防火墙”。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属地、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巩固安全生产“三化”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的最严格监管制度,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全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持“实在实干实绩”工作导向,敢于责任担当,勇于干事创业,努力把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落地抓实。要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善于用专业能力、法治思维、市场办法来谋划全局、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打基础谋长远,全力以赴攻难题解矛盾,确保关键环节和重要工作实现突破进展。要坚持勤政廉政,杜绝为官不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规范管 理,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强化审计、监察、督查的监督作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努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各位代表,站在“十三五”伟大征程新起点,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档为【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精选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