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类圈_智慧圈_人类世_cropped

人类圈_智慧圈_人类世_cropped

举报
开通vip

人类圈_智慧圈_人类世_cropped人类圈_智慧圈_人类世_cropped Vo .l 26 , No. 5 第 26卷 第 5期 第 四 纪 研 究 Sep tem be r, 2006 2006年 9月QUA TERNAR Y SC IENCES ( ) 1001 - 7410 200605 - 872 - 07 文章编号 人类圈 智?慧圈 ?人类世 陈 之 荣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文章讨论了人类圈 、智慧圈 、人类世及其关系 。作为独立地球圈层的人类圈是以人类为自然实体的地球 摘要 圈层 ,...

人类圈_智慧圈_人类世_cropped
人类圈_智慧圈_人类世_cropped Vo .l 26 , No. 5 第 26卷 第 5期 第 四 纪 研 究 Sep tem be r, 2006 2006年 9月QUA TERNAR Y SC IENCES ( ) 1001 - 7410 200605 - 872 - 07 文章编号 人类圈 智?慧圈 ?人类世 陈 之 荣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文章讨论了人类圈 、智慧圈 、人类世及其关系 。作为独立地球圈层的人类圈是以人类为自然实体的地球 摘要 圈层 ,它是由需求圈 、技术圈和思维圈构成的统一整体 ,它的研究拓宽和加深了人们对地球以及地球科学概念的理 解 ,对推动人地关系的协同共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智慧圈强调智力在现代地球演变中的巨大作用 ,这是重要的 ,但 狭义智慧圈只是人类圈的一个构成部分 ,而广义智慧圈则是人类地球的一种可能的未来状态 。人类世强调人类在 地质和生态中的核心作用 ,这也是重要的 ,但作为新的地质时代 ,它是否能在科学上站得住脚 ,还需要进行论证 。 人类圈 智慧圈 人类世 人类地球 主题词 X14, X21 A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人类的出现标志着地球演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 自然实体 、全球规模和全球性影响力 。人类要成为 在这一阶段 ,人类成为地球系统中一个新要素 。起 ,也应具备这 3 个条件 。一个独立的地球圈层 ( )初 ,这一要素由于弱小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随 1 独特的自然实体 众所周知 ,岩石圈的自然实体是岩石 ,大气圈的 着时间的推移 ,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 。到近 自然实体是大气 ,水圈的自然实体是水 ,生物圈的自 代 ,尤其是现代 ,它的作用不仅引起了整个地球科学 然实体是生物 ,而人类圈的自然实体则是人类 。这 界 ,而且也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 。与此相对应 ,学者 是确实无误 、不会引起怀疑的事实 。 在地球科学文们 也 提 出 了 不 少 新 概 念 , 例 如 人 类 圈 () () A n th ropo sp he re,智慧圈 Noösp he re ,以及人类世献中 ,把人类作为‚圈 ?的提法已 ()不鲜见 ,如人类圈 、智慧圈 、人类活动圈和人类社会 A n th ropocene等 。本文主要讨论人类圈 、智慧圈 、 人类世及其关系 。 圈等等 。但从地球圈层应有统一的命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看 , 用人类圈来命名这个以人类为自然实体的地球圈层 1 人类圈 (更为贴切 。人类圈的范围 , 从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起 即从人类 直 本文所说的人类圈 ,既不是生物圈的一部分 ,或 ) 接进入的 地 表 以 下 深 度 起 , 上 限 随 时 间 而 变 动 。 生物圈发展的现代阶段 ,也不是与智慧圈含义相同 就目前而论 ,可把载人航天飞机飞行的高度作为它 或相近的概念 ,而是与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 的上限 。由于卫星通讯在信息流中的重要地位 ,可 圈并列的独立的地球圈层 。在地球科学界 ,人们对 将通讯卫星的飞行高度作为副人类圈的上界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地球圈层已十分 人类圈的基本构成有三 :其一 ,由人口数量和人 熟悉 ,但对人类是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球圈层仍 均需求构成的人类圈的需求水平 。需求水平反映人 心存疑虑 。因此 ,在人类圈近 20 年研究的基础上 , 类圈与其他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强度 。其二 ,为了 本文将进一步讨论人类圈的内涵 ,及研究人类圈的 满足人类的需求 ,必须依靠以人造工具和各种实施 重大意义 。 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其三 ,影响和控制人类圈需求 [ 1 , 2 ]1 11 确认人类圈存在的主要依据 水平和产业体系的 ,是与人地关系密切相关的由科 学文化及相应的组织 、机构等构成的文化状况 。 从已被公认的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这 ( )2 全球规模 人类演化是个自然历史过程 。从些地球圈层来看 ,它们都有下列共同特征 ,即独特的 人类诞生至地 作者简介 : 陈之荣 男 70 岁 副研究员 自然地理专业 E2m a il: chen_z_ r114 @sina. com 2006 - 03 - 10 收稿 , 2006 - 05 - 30 收修改稿 理大发现为人类圈孕育时期 ,它占据了人类演化史 ,对地球概念的理解是多种多样 在地球科学界 的 99 %以 上 的 时 间 。地 理 大 发 现 是 西 方 学 者 对的 ,因而在应用时常造成混乱 。地球圈层在地球系 15,17 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 ,‚发现 ?新大 统演化史上是不断递增的 ,人类圈的出现和人类圈 陆的通称 。它有力地促进了航海事业 、全球贸易和 概念的确认 ,有利于将地球概念划分为层次高低不 )工业等的大发展 ,促进了人口增加和在全球范围内 同的 3 类 : 1 无机地球 。由无机地球圈层构成的地 迁移 ,从此 ,人类的历史从地区史转向世界史 ,人类 球 。此处的地球圈层包括地核 、地幔 、岩石圈 、水圈 文明也开始从地区走向全球 。因而 ,地理大发现成 和大气圈等 。无机地球又可分为地核 、地幔和地球为全球化的重要起点 ,也是人类圈开始形成的主要 表层 3 部分 。在国际地圈 - 生物圈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中 ,‚地圈 ? )就是指无机地球 ,或无机地球中的地球表层 。 2 生 标志 。地理大发现前后 ,又是人类能源结构发生重 () 物地球 。由无机地球和生物圈构成的地球 广义 ,大变化时期 。在《熵 : 一种新的世界观 》一书中 , 里 [ 3 ]() 夫金等 写道 :‚历史学家们把这十五世纪分成两 或由无 机 地 球 表 层 和 生 物 圈 构 成 的 地 球 狭 义 。 () 大部分 :中世纪和工业时代 。文艺复兴通常被看成 生物地球 狭义 就是由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和生 物圈构成的地球 ,与国际上‚地球系统 ?概念相近 。 是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 。?‚以木材为主的能源环境 到以煤为主的能源环境的转变 ,深刻地改变了整个 在狭义生物地球中 ,生物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能有效 西欧的生活方式 。从木材到煤的能源环境是中世纪 地捕获 、转变和储存太阳辐射能 ,驱动生物地球化学 灭亡 、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因素 。? 循环和能量流动 ,同时也是调控地表温度以及推动 人类圈的开始形成 ,表明人类圈的需求水平 、产 生物与其环境协同共进的强大动力 ,等等 。生物地 业体系和文化状况开始具有全球规模 。此时 ,需求 球观认为 ,地球无机环境既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条 水平可称为需求圈 ,产业体系可称为技术圈 ,而文化 件 ,又是生物发展的产物 。优化的地球无机环境是 状况则可称为思维圈 。由此可见 ,人类圈是由需求 在生物的主导作用 下 , 由生 物和 环 境共 同创 造 的 。 )圈 、技术圈和思维圈构成的统一整体 ,它们共同推动 3 人类地球 。由生物地球和人类圈构成的地球 ,又 称现代地球系统或 5元地球表层系统 。人类是地球 人类圈的演变 。的新因素 ,它在现代地球演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 ( )3 全球性影响力用 ,且创造性和破坏性并存 。当代地球中一系列全 在全球变化中 ,地核和太阳辐射一直是两个基 球性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由构成当代人类圈的需求 本的驱动力 。现在 ,人类对现代地球系统的驱动作 圈 、技术圈和思维圈的性质造成的 ,当然也要依靠改 造人类圈的这 3个‚圈 ?及其关系来克服 。 用日益强大 ,在当代地球系统中 ,人的力量在一些重 ( )要方面已可同自然力量相比 。例如 ,通过造山运动 、 2 加深对地球演化史的认识 地质学家早就根海底扩张形成大洋地壳 、以及河流向海洋输送沉积 据地层和地层中的化石对地球 3 物等方式 ,每年搬运的物质总量约 37 km; 而人类搬 演化史进行划分 , 创造了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 代 3 表 ?是人类认识地球史的重大成果 , 它对人类认识 运的地球物质也已达 35 km。如果再考虑到一些自 然力搬运物质的数量也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那 地球的指导意义已得到地球科学界公认 。但由于它 么 ,人类对岩石圈的作用就更大了 。当今 ,人类不仅 主要研究的是有生物以来的地球演化史 ,而对生物 对岩石圈 ,而且对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的作用也都 出现之前的地球演化史 ,和人类出现之后的地球演 化史却重视不够 ,因而用它来研究整个地球演化史 十分巨大 。目前 ,地球科学界对人类已成为现代全 球变化的第三驱动力已取得共识 。人类的巨大驱动 就有明显的局限 。 远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我们就根据地球圈层的 作用与当代需求圈 、技术圈和思维圈的性质 ,共同决 定了人类圈和地球表层系统的现状 ,同时也指明了 数量对地球演化史进行划分 ,将地球系统中最为复 人类争取美好前景的基本途径 。 杂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球表层系统划分为 4 个系统演化期 ,即由岩石圈和大气圈构成的 2 元系 1 12 提出人类圈的重大意义 统演化期 ,由岩石圈 、大气圈和水圈构成的 3元系统 确认作为独立地球圈层的人类圈的存在 ,至少 演化期 ,由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构成的 4 会在以下几方面拓宽和加深对地球和地球科学概念 元系统演化期 ,以及由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 4 ] 和人类圈构成的 5 元系统演化期 。 的认识 。 ( ) 1 加深对地球概念的认识 第 四 纪 研 究 874 2006年 为了研究人地关系 、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 , 在 地质 年代 表 中称 为更 新 世 。 这一地球演化时期 大约到了距今 11000 年前 ,地球气候显著变暖 ,进入 问题的需要 ,我们于 2004年在 4个地球系统演化期 () 的基础上 ,根据地球圈层演化的特点 ,进一步提出地 了一个新的地质时代 全新世 。更新世和全新世 [ 5 ] 球演化三阶段的观点 。 统称为第四纪 。从其主要特征来看 ,也可将第四纪 地球演化三阶段是由 4 个地球系统演化期演变 称为人类纪 。前面已经讨论 ,整个地球演化史可分 而来 。由于原始岩石圈 、原始大气圈和原始水圈都 为无机地球 、生物地球和人类地球 3 个阶段 。因此 , (属于无机地球圈层 ,它们又都形成于无地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的 地球演化史的现代 , 既可称为人类纪 还有人称之 ) 时期 ,因此 ,可把地球演化的这一阶段统称为无机地 为人类代 ,也可称为人类地球阶段 。其实 ,人类地 () 球演化阶段 。在 4 元系统演化期中 ,由于生物圈起 球阶段的层次远高于人类纪 和人类代 ,因为人类地 着主导作用 ,因而可称之为生物地球演化阶段 。同 球阶段与生物地球阶段属同一层次 ,而人类纪则比新 理 生代还低一层次 ,由于人类圈在 5元系统演化期中起着主导作用 , ,比生物地球阶段的层次就更低 。 ( )因而这一时期又可称之为人类地球演化阶段 。图 1 3 加深对人类圈与地球自然界关系的认识 人 )类地球 是由 人类 圈 与地 球自 然 界两 部分 构 中有下列几点值得注意 : 1 生命起源于距今 38 亿 ) 年前 ,从此生物圈开始孕育 ; 2 人类距今约 300 万 成 。人类圈与地球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从地球圈层高 ) 度所说的人地关系 。这一关系是与作为独立地球圈 年前在地球上出现 ,从此人类圈开始孕育 ; 3 生物 圈有狭义 、广义之分 ,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生物圈 ,即 层的人类圈一起大约在 20 年前提出 。 2003 年 , 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中 ,任美锷 、陈述彭 、施雅风 、李 生物界 。 吉均和赵其国五位院士写道 :‚我们提出地理科学 系统理论 ,作为地理学的重大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 与钱学森学说和 IGB P ?理论框架的不同或创新之 () 处 ,就是提出‘人类圈 ’,将人类与自然 环境 作为 [ 7 ] 两个对等部分 ,研究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院 士们的建议也表达了从全球高度研究人地关系的重 要 。 图 1 地球系统演化 3个阶段 地球上人类的出现 ,标志着地球的演化史进入 3 此处的生物圈和人类圈从它们开始孕育算起 了人类地球阶段 。人类地球演化大体可分为 3个时 F ig. 1 Th ree stage s of the ea rth system evo lu tion )期 : 1 人地关系原始协调时期 。在人类地球中 ,人 类是一种起重要作用的要素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 地球 4个系统演化期和 3个地球演化阶段的区 别主要在无地质记录的 38 亿年前 。由于时代久远 至 500 年前地理大发现 ,人类只在地球表面的局部 而又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 ,要确认原始大气圈和原 地区进行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 :人口数量少 ,增长缓 始水圈的形成时间等问题还有很大难度 ,同时由于 慢 ;以采集 - 渔猎和农业为主导 ,主要依赖再生资源 有人类出现之后的地球演变迅速 ,又与人类的关系 来谋求生存 ,发展缓慢 ; 农业生境扩大 ,也造成局部 最为直接 、密切 ,因而将地球表层系统演化分为无机 地球 、生物地球和人类地球 3个演化阶段更为可取 , 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等 。这时 ,人类与地球 对加深人类地球的认识也更为有利 。 )自然界仍处于原始协同时期 。2 人地关系冲突不断 (人类地球阶段的下界 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或 加剧时期 。自人类圈开始形成 ,人地关系具有明显 ) 人类圈开始孕育起 与第四纪的下界是一致的 , 都 的全球性质 。这时 ,人口增长加快 ,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 ;以工业为主导在利用再生资源的同时 ,迅速利用 在距今约 260 万 年 前 。作 为 地 质 年 代 单 位‚第 四 不可再生资源 ;在人类征服自然思维圈的支配下 ,通 )纪 ?的主要标志是 : 1 只有在这一时代才有人 ,它是 过需求圈的膨胀和技术圈的增长 ,从而导致人类与 )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时代 。 2 这 一地 质时 代 又是 大 地球自然 界 的 冲 突 不 断 加 剧 。 20 世 纪 50 年 代 以 冰期时代 。南极地区冰盖大约从距今 250万年前扩 来 ,出现了一系列人口 、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 , 展到中纬度地区 。大冰 期由 多 次冰 期和 间 冰期 构 致使人类和地球的安全及能否持续发展等成了无法 成 ,刘东生院士根据我国黄土高原提供的资料 ,认为)回避的紧迫问题 。3 人地关系协同共进时期 。如果 [ 6 ] 260万年以来有 32 次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变化 。人类能正确地发挥智慧和技术的作用 ,改造目前损 (),阐述了他对智慧圈的理解 。他写道 :‚在生物圈 中 害人类圈 包括需求圈 、技术圈和思维圈 可持续的 之上正在形成的另一全球包裹层 ,一个由思维物质 不合理结构 ,将人类圈的‚需求 ?控制在地球自然界 ‚可能 ?的范围之内 ,人类与地球自然界的关系将会 构成的包裹层 。出于方便和对称 , 我称之为‘智 慧 通过目前冲突不断加剧时期 ,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层 圈 ’。?在上述智慧圈概念的注脚上 ,他写道 :‚指精 次的协同共进时期 。 神 、思想 、智 慧 。这 里指 会 思维 物质 构 成的 地球 圈 层 。?在这篇论文的‚智慧圈的解剖 ?一节中 ,他较祥 2 智慧圈 细地讨论了构成智慧圈的三大器官 :遗传器官 、机械 ‚智慧圈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科 学 概 念 , 它 已 作 为 器官和思维器官 。机械器官和思维器官可以通过教 ‚条目 ?收入《不列颠百科全书 》之中 。该‚条目 ?的 育等遗传器官遗传给后代 ,并为这两个器官的进一 内容是 :‚理论生物学名词 ,指生物圈中受人类智力 [ 11 ] 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由于教育等遗传不是在人 活动强烈影响的部分 。某些学者认为智慧圈与人类 体之内 ,而是在人体之外进行 ,所以 ,机械器官和思 (圈的范 围 相 同 。智 慧 圈 一 词 源 出 希 腊 语 noös 智 维器官的遗传速度很快 。当机械器官和思维器官发 ) 慧 ,由科学理论家 P1T. 德日进 、V 1 I. 维尔纳茨基和 (E. 勒鲁瓦提出 ,意指智力境界 ,以与地圈 非生命世 展到全球规模时 ,可称之为技术圈和思维圈 。此处[ 8 ])()界 和生物圈 生命世界 相区别 。? 的技术圈和思维圈既包括机械器官 和 思维 器官 本 ‚人类圈 ?与‚智慧圈 ?是两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 身 ,也包括与这两种器官紧密相联的遗传器官部分 。 但在应用时常被混淆 ,‚人类圈 ?常被当作与‚智慧 因此 ,德日进的智慧圈可以简要地认为是由技术圈 圈 ?含义相近或相同的概念来使用 。例如 , 在上 面 和思维圈两部分构成 。提到的‚智慧圈 ?条目中写道 ,‚某些学者认为智慧 [ 1 ] 圈与人类圈的范围相同 。?又如 ,在 1973 年版的《不 1993年 ,笔者在‚人类圈与全球变化 ?一文 中 列颠百科全书 》中 ,‚人类圈 ?被定义为‚生物圈中有 曾明确指出 ,人类圈由需求水平 、产业体系和文化状 人类栖居 ,受人类控制 ,并因人类活动而发生实质性 况三部分构成 。在本文‚人类圈 ?一节中 ,我们又进 一步将人类圈的这三部分称为需求圈 、技术圈和思 维圈 。如果把上述人类圈概念与德日进的智慧圈概 念进行比较 ,可以清楚地看出 ,我们的人类圈概念比 改变的部分 。 ,人类圈 某些理论生物学家认为 [ 9 ] 德日进的智慧圈概念范围广 ,即它除了包括与机械 正在取代生物圈 。?十分明显 ,这里的人类圈概念 器官和思维器官相近的产业体系和文化状况而外 , 与智慧圈概念相近 。再如 ,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 还包括需求水平 ,即需求圈 。通过上述分析 ,作为独 ‚生物圈 ?条目中写道 :‚生物圈系指地球的有生命 立地球圈层的人类圈与德日进的智慧圈的关系可用 ( ) 地带 。 由于智人 H om o sapiens进行了大量地 图 2来表示 。 ( 质活动 , 现 代 生 物 圈 有 时 也 称 为 人 类 圈 A n th ro2 [ 10 ] ) po sp he re o r Noösp he re 。?其 中 ,‚Noösp he re ?为 ‚智慧圈 ?, 而‚A n th ropo sp he re ?为‚人类 圈 ?。在 这 里 ,直接将人类圈与智慧圈等同起来 。 根据我们的 理解 ,‚人类圈 ?是一个与地球岩石 圈 、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并列的独立地球圈层 。目 前 ,虽然研究‚智慧圈 ?的不同学者 ,都强调‚智力 ? 图 2 人类圈与德日进的智慧圈的关系 的巨大作用 ,但对智慧圈的内涵及其与其他地球圈 F ig. 2 The re la tion sh ip be tween A n th ropo sp he re and 层的关系的理解却有明显区别 。大体上可将他们分 Nosp he re of P. Te ilha rd de Cha rd in ö为两类 :一类是对智慧圈的狭义理解 ,以法国著名地 质学家和哲学家 P1T. 德日进为代表 ;另一类是对智 212 人类圈与维尔纳茨基的智慧圈的关系 慧圈的广义理解 ,以俄罗斯著名地球化学家 V 1 I. 维 在‚生物圈与智慧圈 ?一文中 ,维尔纳茨基在讨 尔纳茨基为代表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与人类 论生物圈和智慧圈的关系时 ,写道 :‚智慧圈是地质 圈之间的关系 。 [ 12 ] 历史中生物圈许多演化阶段的新阶段 。?目前 ,人 2 11 人类圈与德日进的智慧圈的关系 们对生物圈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其一 ,生物圈就 是生物界 ,即狭义的理解 ; 其二 ,生物圈就是生物界1947 年 ,德日 进 院 士 在‚智 慧 圈 的 形 成 ?一 文 第 四 纪 研 究 876 2006年 图 3 人类圈与智慧圈的关系 F ig. 3 The re la tion sh ip be tween N n th ropo sp he re and Nosp he re ö [ 13 , 14 ] 与其环境的统一体 ,即广义的理解 ; 其三 ,生物圈就 代 。他们认为 ,‚人类世 ?起始于 18 世纪后半 ( ) 叶的工业 革 命 , 与 瓦 特 J. W a tt发 明 蒸 汽 机 时 间是广义的生物圈与人类的统一体 ,即更广义的理解 。 ( )作为地质历史中生物圈许多演化阶段中新阶段的智 1784年 相吻合 。 P. J. C ru tzen 等在他们的文章中 列举了大量事实 ,说明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活动已 慧圈 ,就是更广义理解的生物圈 。更广义的生物圈 [ 13 , 14 ] 相当于现代地球 系 统或 5 元 地球 表 层系 统 。实 际 引起地球资源 - 环境的巨大变化 。‚人类世 ? 的提出再次强调人类对地球自然界的巨大影响 ,标 上 ,智慧圈只是它们的一个演化时期 。 志着地球科学的性质正从单纯的自然科学向包括自 [ 12 ] 在该文中 ,他又写道 :‚在我们的行星上 ,智 [ 6 ]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综合科学方向发展 。 慧圈是一种新的地质现象 。人类第一次变成强大的 P. J. C ru tzen是在德国工作的荷兰大气化学家 , 地质力量 。?在‚人类圈 ?一节中已经提到 ,人类活动 因研究臭氧层空洞而获得诺贝尔奖 。也许正是由于 他在国际科学界的声誉 ,使‚人类世 ?概念迅速引起 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第三驱动力 。他还认为 ,‚我 们 科学界的注意 。应该指出 ,人类世强调人类在地质 正进入智慧圈 。?或‚我们不知不觉地正在接近智慧 和生态中的巨大作用 ,这是有重要意义的 ; 但‚人类 [ 12 ]圈 。?实际上 ,这两种提法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我 世 ?这一新的地质时代在科学上是否能站得住脚还 们已处在智慧圈之中 ,而后者是我们正接近 ,而还未 需进一步进行论证 。 进入智慧圈 。前面已经讨论 ,地球系统演化分为 3 按照 P. J. C ru tzen 等人 的意 见 ,‚人类 世 ?是 继 更新世和全新世之后的另一个新的地质时代 。对于 个阶段 ,现在正处于人类地球阶段 。人类地球与智 慧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 ‚人类世 ?是否能成为一个新的地质时代 ,可从划分 的关系 ,维尔纳茨基的智慧圈只是人类地球演化的 地质时代的基本标准来进行讨论 。从地球演化史来 一种可能的未来状态 。地球演化的智慧圈时期的主 看 ,不同级别的地质时代都有与其相对应的不同级 要特征是 ,智慧和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的人类圈 ,以 别的生物事件 ,都有特点鲜明的新生物种群和生物 及推动人类圈与地球自然界的协同共进中发挥主导 ( 地 层 。根 据 美 国 古 生 物 学 家 沃 利 斯 尔 O. H. [ 15 ] 作用 。应该指出 ,目前的人类地球还未进入智慧圈 , )W a llise r的研究 ,不同级别的生物事件都由 3 个 因为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正在困扰人类 ,表明人类地 )部分构成 ,它们是 : 1 灭绝事件 ,一批旧种物的突然 球还不够‚智慧 ?。至于人类地球何时进入智慧圈 , )消失 ; 2 短暂的间隔 ,由于一批旧种物的灭绝 ,而另 甚至能否进入智慧圈 ,还是一个未知领域 。人类地 一批新种物尚未诞生 ,这是生物事件中物种最贫乏 球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人类圈的行动 。 () )的时期 ; 3 生物辐射 或爆发 ,产生一批新的生物 在图 2 中 ,我们讨论了人类圈与德日进的智慧 种群 ,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生物地层 。沃利斯尔的 圈的关系 ,在此我们又讨论了维尔纳茨基的智慧圈 上述观点尤其适用于全新世以前的显生宙 。但进入 的含义 。现用图 3简要地表示人类圈与它们之间的 全新世以来 ,并没有出现新的生物种群和具有自己 关系 。 () 特点的生物地层 ,表明还没有发生生物辐射 爆发 现象 ;与此相反 ,自工业革命以来 ,生物灭绝却以越 来越快的速度进行 ,例如 ,在热带雨林中 ,由人类活 [ 13 ] 动引起的物种灭绝速度增加了成千上万倍 。‚联 合国环境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署曾警告 , 1990 ,2000 年 , 地球上已 3 人类世 有 10 %,20 %的物 种灭 绝 ; 而 到 2050 年 , 25 %的 物 [ 16 ] ‚人类世 ?的提出引起了地球科学界的普遍关 种将有灭绝 的危 险 。?在《自 然科 学 学科 发展 战 注 ,但它作为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在科学上是否站得 略研究报告 》‚地质科学 ?一书中写道 :‚研究表明 , 住脚还需进一步讨论 。 3 11 新地质时代的提出及质疑 在 2000 年的《全球变化简报 》上 , P. J. C ru tzen 和 E. F. Stoe rm e r 提 出‚人 类 世 ?这 一 新 的 地 质 时 当代地球上动 、植物灭绝的数量与速度甚至比 6500 ( )R e fe re n c e s 参考文献 万年 前 那 次 包 括 恐 龙 消 失 在 内 的 物 种 灭 绝 还 [ 17 ]( ) 1 陈之荣. 人类圈与全球变化. 地球科学进展 , 1993 , 8 3 : 63 ,69 快 。?造成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既不是由于气 Chen Zh irong. A n th ropo sp he re and globa l change. A dvances in 候的变化 , 也 不 是 由 于 较 大 陨 星 对 地 球 的 撞 击 和 ( ) Ea rth S ciences, 1993 , 8 3 : 63 ,69 陈之 荣. 最 新 的 地 球 圈 层 ———人 类 圈. 地 理 研 究 , 1997 , 1 6 ()或 全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等 ,而是由于人类活动 2 ( ) 3 : 95 ,100 侵占了 生 物 的 生 存 空 间 。可 见 , 作 为 新 地 质 时 代 Chen Zh irong. N ewe st geo sp he re———A n th ropo sp he re. Geog raph ica l ( ) R esea rch , 1997 , 1 6 3 : 95 ,100 ‚人类世 ?的提出与生物事件和生物地层无关 ,因而 () 杰里米 里?夫金 , 特德 霍华?德 吕 明 , 袁 舟译 . 熵 : 一 种与地质时代的经典划分标准不符 。随着人类因素的 新的世界观.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7. 62 3 日益强大 ,应该有新的标准来对这段地球演化史进() R ifk in J , Howa rd T L üM ing, Yuan Zhou tran sla to r. En trop y: A N ew W o rld V iew. Shanghai: Shangha i Tran slation Pub lish ing 行划分 。笔者在‚人类圈 ?一节的 112 中 ,对此已作 Hou se, 1987. 62 过初步讨论 。陈之荣. 地球表层系统非线性演化模式. 地球物理学报 , 1987 , ( ) 3 0 4 : 389 ,398 3 12 提出人类世的积极意义 4 Chen Zh irong. Non linea r evo lu tion mode l of the ep igeo sp he re ( ) system. A cta Geophysica S in ica , 1987 , 3 0 4 : 389 ,398 虽然把‚人类世 ?作为全新世之后的新地质时 陈之荣. 人类圈研究的新进展. 见 : 王恒礼 , 毕孔彰 , 吴凤鸣主 代还缺少依据 ,但它强调从地质时代高度来研究人 编. 地 球 科 学 的 认 识 论 和 方 法 论. 北 京 : 中 国 大 地 出 版 社 , 5 类对地球自然界的巨大影响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 2004. 111 ,116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十分重视‚人类世 ? Chen Zh irong. The new advance in A n th ropo sp he re study. In: W ang H engli, B i Kongzhang, W u Fengm ing ed s. Ep istemo logy and 这一概念 ,但他根据中国情况 ,把人类世的起始时间 M e thodo logy of Ea rth Science. B e ijing: Ch ina L and Pub lish ing 提前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与地质年代表中的 Hou se, 2004. 111 ,116 全 新 世 在 时 间 上 相 同 。他 写 道 : ‚我 建 议 采 用 刘东生. 开展‚人类世 ?环境研究 , 做新时代地学的开拓者 ——— ( ) 纪念黄汲清先生的地学创新精神. 第四纪研究 , 2004 , 2 4 4 : ( C ru tzen 和 Stoe rm e r 所 提 出 的 ‘人 类 世 ’A n th ro2 369 ,378 6 )pocene这一名称 ,而其时间的下限 , 应定于已有的 L iu Tungsheng. D em and of A n th ropocene study in the new stage of ( ) 全新世 Ho locene 这个阶段为好 。在某种意义上 ,geo sc ience: In hono r of L a te Geo logist H uang J iq ing fo r h is inno2 [ 6 ]A n th ropocene和 Ho locene在时间上为相同 ?。他之 ( ) va tive sp irit. Q ua terna ry S ciences, 2004 , 2 4 4 : 369 ,378 所以采用‚人类世 ?这一名称 ,是因为‚在研究内容 任美锷 , 陈述彭 , 施雅风等. 开展‚地理科学系统理论 ?研究. 上 , A n th ropocene 更为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适 见 : 孙 枢 , 安芷生 ,陈 颙等主编. 地学与社会 : 学部的视野. 应和改变 。?从而将‚全新世 ?的研究从学术水平提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05. 376 7 升到社会需要水平 。同时他又进一步强调 ,‚‘人类 R en M e i′e, Chen Shup eng, Sh i Yafeng et a l. M ake study on theo ry 世 ’的研 究 应 更 注 重 德 日 进 所 提 出 的 智 慧 圈 的 概 of geograp h ica l sc ience system. In: Sun Shu, A n Zh isheng, Chen ( ) 念 ,除重 视 全 球 自 然 界 的 变 化 va riab ility历 史 之 Yong et a l. ed s. Geo sc ience and Socie ty: The V iew of CA S ( ) 外 ,还应该讨论作为人的智慧 , 在适应 adap ta tion A cadem ic D ivision s. Shandong: Shandong Educa tion Pub lish ing 和改变自然界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注重对环境的可 Hou se, 2005. 376 [ 6 ] 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 。?本文认为 ,刘东生院士采 ( ) Safra J E. Noösp he re. Encyc lop aed ia B ritann ica 8 . 1998 , 757 用‚人类 世 ?来 称 谓 全 新 世 , 既 丰 富 了 全 新 世 的 内 ( ) A n th ropo sp he re. In: Encyc lop aed ia B ritann ica 10 . 1973 , 128 拉 ( ) 佩兹 D N. 生物圈. 见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11 . 北京 : 科学 出容 ,又避免了 P. J. C ru tzen等在划分地质时代标准上 8 版社 , 1985. 540 的困境 ,是可取的 。 9 L ap ede s D N. B io sp he re. In: M cgraw2H ill Encyc lop aed ia of Sc ience 前已提及 ,人类地球阶段的演化大致经历 3 个 10 ( ) & Techno logy 11 . B e ijing: Sc ience P re ss, 1985. 540 时期 。 P. J. C ru tzen等所说的‚人类世 ?大致相当于 () 王海燕 编选 . 德日进集. 上海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1999. 1 , 人类地球中人地关系冲突不断加剧的时期 。它强调 397 人类对地球自然界的巨大作用 ,与前面讨论的人类 ( ) W ang H a iyan Comp ila tion . Se lected W o rk s of P. Te ilha rd de 圈和人类地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因此 ,把它作为人 11 Cha rd in. Shangha i: Shangha i Fa r2East Pub lish ing Hou se, 1999. (类地球演 化 的 一 个 时 期 而 不 是 一 个 新 的 地 质 时 1 ,397 )代 来处理 ,也许更为合适 。 V e rnad sky W I. The b io sp he re and the Nosp he re. Am erican ö( ) S cien tist, 1945 , 33 1 : 1 ,12 12 第 四 纪 研 究 878 2006年 13 C ru tzen P J , Stoe rm e r E F. ‚A n th ropocene?. IGB P N ew sletter, L iu Tungsheng. The coo rd ina tive deve lopm en t be tween m an and The2000 , 4 1: 17 ,18 natu re: R eve la tion from environm en t evo lu tion research. S cience ( ) N a tu re, 2002 , 4 1 5 : 23 N ew s, 2004 , 19 : 10 ,11 14 C ru tzen P J. Geo logy of m ank in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W alliser O H. Pa tte rn s and Cau se s of Globa l Even ts. In: W a llise r 15 17 ‚地质科学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1. 26 O H ed. Globa l Even ts and Even t Stra tigrap hy in the Phane rozo ic. N a tional N a tu ra l Sc ience Foundation of Ch ina. The R epo rt of N atu ra l B e rlin H e ide lbe rg: Sp ringer2V e rlag, 1996. 7 ,19 Science D iscip line D eve lopm en t Stra tegy: Geo logy. B eijing: Sc ience 刘东生.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来自环境演化研究的启示. 科学 16 P ress, 1991. 26 ( ) 新闻 , 2004 , 19 : 10 ,11 A NTHRO PO SPHERE?NO ;SPHERE?A NTHRO PO C ENE Chen Zh irong ( )Institu 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 h 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 B eijing 100029 A b stra c t The app ea rance of hum an be ings sym bo lized tha t the ea rth evo lu tion en te red in to a new p ha se. Since the app ea rance hum an be ings have p layed a mo re and mo re impo rtan t ro le on ou r ea rth. To m a tch the impo rtance, som e new concep ts, a s A n th ropo sp he re, Noösp he re, and A n th ropocene we re c rea ted. A n th ropo sp he re is an ind ividua l geo sp he re con side ring hum an a s a na tu ra l en tity. It is compo sed of the D em and sp he re, the Techno sp he re, and the Th ink ingsp he re. A be tte r c ircum sc rip tion and unde rstand ing of A n th ropo sp he re w ill w iden and deep en the unde rstand ing of the ea rth and ea rth sc ien tific concep ts. Noösp he re stre sse s on the eno rmou s effec t tha t in te lligence b rings to mode rn ea rth evo lvem en t. In a na rrow sen se Noösp he re is on ly a componen t of A n th ropo sp he re, wh ile in a b road sen se it m igh t be the fu tu re sta te of A n th ropo logica l Ea rth. A n th ropocene emp ha size s the co re effec t wh ich hum an b ring to geo logy and eco logy. A s a new geo logic age, whe the r it is va lid o r no t is still an a rgum en ta tion. Key word s A n th ropo sp he re, Noösp he re, A n th ropocene, A n th ropo logica l Ea rth “李捷生平事迹展 ”在北京周口店举行 2006 年 6月 10日 ,作为 "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活动的一部分 , "李捷生平事迹展 "在北京周口店古人 类遗址博物馆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 、吴新智为李捷先生塑像揭幕 ,北京市房山区副区长李惠英主持 仪式 ,区委副书记崔国民致辞 ,北京市文物局 、房山区委 、区政府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李捷先生亲朋 、各新闻 媒体记者共 100 多人出席 。 ( ) 李捷先生 1894,1977年 是河北成安县人 ,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 。他 1927 年是周 ()口店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的第一位负责人 。"中国猿人北京种 " 俗称 "北京猿人 "或 "北京人 " 模式标本就 是在他领导发掘期间采得的 。此外 ,他在区域地质 、矿产地质 、地质编图 、第四纪冰川遗迹 、水利水电工程地 质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特约记者 :潘云唐
本文档为【人类圈_智慧圈_人类世_cropped】,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0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