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举报
开通vip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本章导读】 语文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本章将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和课堂调控的策略作探讨。 学习本章应结合案例理解~加强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习和掌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是组织教学、选择教法、调控各教学要素关系的依据。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反映了教学设计者的教...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本章导读】 语文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本章将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和课堂调控的策略作探讨。 学习本章应结合案例理解~加强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习和掌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是组织教学、选择教法、调控各教学要素关系的依据。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反映了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思想和主张。黑龙江省教科所温桓福老师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系列引导师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动方针。它具有指导性、技巧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四个基本特性。 指导性是指教学策略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它告诉人们的是怎样使用和在什么时候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求师生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条件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的技巧性是指教学策略对教学规律的巧妙应用。在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应注意“为目标服务”与“遵循教学规律”。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因此教学策略不是刻板的,而是灵活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教学策略的实效性是指每一策略都有其明显的教学效果,确实能使师生更经济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策略的系统性是指教学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目标服务。 因此,在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上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注意灵活性及可操作性。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涉及备课、设计、实施、评价等诸多方面。有些方面如备课的策略、学习方式的选择策略、评价的策略,在相关章节已有所涉及,故在本章中重点探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和课堂调控的策略。 第一节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 1 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它制约着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方向,制约着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对教学程序的确定,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开展,怎样组织,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科学合理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一、围绕“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 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教学活动的总纲,是教学活动行为的指南,也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我们制定教学目标也应从三个维度出发。 知识与能力目标指的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总目标中的6—10条“学会汉语拼音”“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等都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过程、方法”这一目标倡导语文教学不能只重结论,而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侧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是语文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对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此外,诸如合作精神、人类友爱、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辨别真伪、追求真理的精神等观念课标中也有涉及。 应注意得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有其独立性,但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语文教学中,这三维目标是有机整合 2 在一起的。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特别是“过程、方法”这一目标应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表述: 1、通过自学、检查、交流学会本课生字及它们组成的生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抓住花园和巨人的变化~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关爱他人~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分享快乐。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目标都有涉及,并且这三维目标是有机整合在一起。 从三个维度出发确立教学目标,既要研读总目标,同时要仔细研读阶段目标,准确把握各年段的教学要求。 二、从学生实际和课文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最终也是要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想取得成效,一定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确立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否则,教学目标定得高,脱离实际,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定得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发展。 教学对象的不同,所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同一篇课文放在低段和中高段,其教学目标一定会随年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我不是最弱小的》入选人教课标版是第四册的课文,入选苏教版国标本是第八册的课文,年段不同,学生对象不同,其教学目标也就不同。 新课标第四册第,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象体验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 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除了考虑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教材实际。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是 3 千篇一律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教学目标也会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课文,其需掌握的字词、需体会的具体内容和情感也会因课文的不同而有差异。 三、力求做到全面、具体、适度、明确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力求做到全面、具体、准确、适度。“全面”一方面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要全,不要遗漏。另一方面也指单元及课文需进行的语文训练目标不要遗漏。在拟定教学目标时,特别要注意,不要忽略“过程、方法”这一目标。 “具体”指教学目标表述时不要太概括,如“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等等,这些表述就太概括,放到哪篇课文都可以用,但实际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却并不明确,这样的目标缺乏操作性,难以测评,很难确定教学目标是否确实达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学会课文那几个生字,理解课文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都要具体,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落实。 “适度”指教学目标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比如,低段教学目标中出现“反复揣摩赏析文中关键词句”,高段教学中出现“会识写生字。认识偏旁”都属于目标难度把握不当。适度还指教学目标量度要适中,一篇课文七八个教学目标显然过多,这样势必造成重点不明,教学容易蜻蜓点水,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注意精当。 “明确”指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明确。美国学者马杰认为,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要素:说明具体的行为,说明产生行为的条件,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这对于我们教学目标的陈述具有借鉴意义,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我们也应明确这么几点。如“通过抓住关键词记忆等方法,背诵全篇课文,并能默写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条教学目标的陈述中,“背诵全篇课文,并能默写”即具体的操作行为,“通过抓住关键词记忆等方法”即产生行为的条件,“背诵全篇课文,并能默写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里的“全篇”“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就是评定行为的标准。 第二节 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所谓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优化教学设计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 4 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包括目标设计等多方面,本节中所探讨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学流程的预设。 一、在深刻理解、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取舍,确立重点难点,精选训练点 前面谈到,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教学设计还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设计关系密切,教学设计的优化建立在教学内容优化的基础上。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极大的兼容性,每一篇课文无不涵盖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涵盖听、说、读、写,每一篇课文都内蕴其独立的思想、情感、见地。每篇课文可供训练的点很多,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精选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立重点难点,精选训练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不但直接显现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而且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教材,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就容易“把课文教肿了”,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辛苦不说,收获也不大。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当。首先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进得去”“出得来”。钻进去潜心会本文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这样才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继而才谈得上教学设计的优化。 二、找准切入点,巧妙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的优化还应注意教学环节的简洁、精当。要改变繁琐的、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等教学套路,去依据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简约、实用的教学。 一堂课往往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如果对这些知识和问题的讲解缺乏通盘的考虑,仅仅像流水帐一样交代一遍,逐词、逐句、逐段地讲解分析训练,那么教学过程可能会散乱无章,支离破碎,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好的切入点是“牵一发而动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课堂”的关键,在教学设计时如果选准了一个最佳点,由此入手、带动其他,就会“切”出兴趣,“切” 5 出能力,“切”出课堂的高效率。 抓切入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文章的题眼切入。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扣住题眼,往往可以辐射全篇。如教学《蚁国英雄》一位老师就从题切入,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同学们~蚂蚁我们都见过吧,它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重量不足毫克~在我们眼中它是那样的渺小~,师板书“蚁”~有意写得很小,”~而“英雄”在我们眼中又是怎样的呢,,生答:崇高、伟大、英勇、无畏等等,,师板书“英雄”~有意写得很大,~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师将课题补充完整,~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有疑问吗,你想问什么, 学生提出“小小的蚂蚁为什么称他们为英雄,”等系列问题~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文本去感受。 抓切入点还可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中心句往往能概括主要内容,有些中心句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如支玉恒老师在讲《小珊迪》时,开篇就让学生找出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高贵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支老师将中心句分解为“饱受饥寒”、“高贵品质”、“打动人心”三层意思,然后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三层意思的句段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 此外,还可抓住课文的某种行文线索,循着线索,牵藤取果,如教《林海》有位教师问:课文重复最多的词是什么,当学生找到“亲切、舒服”后,老师因势利导,让大家可以顺着这条思路边读边想,是什么事物让作者感到“亲切、舒服,”从而迅速理清文章脉,写景??写物??写人,然后就此依次学习课文。 抓切入点的方法还有很多,而且这些方法还可综合使用。如张伟老师讲《将相和》时,先从题目切入,让学生读书了解将是谁,相又是谁,既然有“和”,定有不合,那不和的原因又是什么,迅速找到文中廉颇的一句话“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随即提出核心问题:“蔺相如立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让学生研读小故事,找出“蔺相如说了几次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结果又如何,”这样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理解了蔺相如每次说话时国家、君王都处于危难之际,他与敌舌战时,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蔺相如的语言中有智慧,有胆识,蔺相如立功,决不仅仅是靠一张嘴。而是靠的智慧、胆识及对国家的忠诚。张伟老师这个设计中就是从题入手,找出关键句辐射全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选准切入点,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三、精心设问、引导质疑,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问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显示剂、催化剂和兴奋剂。“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精心设问、引导质疑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还可以促进学生内部语言、外部语言的发展,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设问、质疑要从教学目标出发,问在重点、难点处,问在学生学习疑点处,问在关键处;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要激发思考,有启发性,还应难易适中,层层深入,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中的几个问就很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引导学生对整首词进行初读感受后,王老师通过“作者身在何处,”和“作者心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引领学生感悟,继而引导学生质疑“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引起学生进一步读书探究的欲望。随后又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感悟。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景,体会“身”“心”分离的“相思”。当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后,王老师又问:“读到这个时候,你脑子里冒出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从而引发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学生模拟词人的“妻子”“儿子”“父亲”“哥哥”一次次叩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通过一次次叩问再次进入“故园”情景的追思中,“故园”的感悟步步加深,“乡愁”的体验越来越浓。最后,教师代表词人反问——“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词人反问自己,反问“父亲”,反问“妻子”,在一次次地反问中诉说着自己的理想与壮志——并非“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在王老师的教学中,有教师精心的设问,有引导学生相机地质疑,有设问、有追问,还有反问,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每一问都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每一问都能引导学生深入读文本,体悟内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优化还与教学模式密切相关,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的具体进程所作的某种设计,适当的教学模式往往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现有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如有由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部分组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以讨论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以反馈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近年来,还有以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抒发、读中积累的“读中感悟式”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有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师生、生生之间以文本内容为凭借,以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为目标(三维相融),以平等的思想平和的心态、以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一些问题,在讨论中逐步达成目标 7 并融进情感的沟通与共鸣的“谈话式”教学模式„„设计时可根据课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规定,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模式。 不过,教学设计是否优化最直接的检验标准是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如何,学得如何。因此教学设计不要忘了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读书、思考、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策略的选择还应从这些方面多考虑。 第三节 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 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有讲授法、提问法、自学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朗读法、情境法等等,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相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精心去选择。 一、从语文学科性质、理念及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该从语文学科性质、理念及教学目标出发,要突出语文的特点。语文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标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理念也强调教学中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的阐述中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有别于物理、化学、科技等课程,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朗读、谈话、讨论、读书指导等方法,而较少使用演示法、实验法等。 选择教学方法时特别要关注教学目标,因为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对教学方法进行选取、组合,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抛开目标而盲目地确定教学方法。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譬如,要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常常选用讲解法、演示法、发现法等;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就采用练习法;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则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 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关注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二、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运动形式即决定着教学方法,如果没有了教材内容,也就无所谓教学方法可言了。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 8 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比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方法会不同,不同体裁,记叙文的教学、说明文的教学、诗歌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体裁,如写人为主的和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说明文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朗读法,诗歌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讲授法。教学方法选择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避免那些花架子,千万不要用教学方法的展示冲淡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要学生欢迎和接受。有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就不必再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只需联系一下学生生活实际即可。反之,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的课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讲授,而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形象地进行教学。 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的学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都有差别,在方法选择上也应注重个体差异,尽可能地面向全体,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来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等,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教师应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驾驭现有的教学方法,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例如,朗读功底好的教师,课堂可多用朗读法、善绘画的教师,课堂可适当运用绘画直观法。而运用发现法或谈话法,则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同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否则课堂教学就很有可能失控。 三、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即使再好也会有欠缺,例如探究法,运用它可以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有助于发展创造性以及独立性、积极性、自觉性等个性品质。但也有不足即耗费时间多,当学生还缺乏独立探索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时或学习内容比较复杂时,运用问题探索法效率就比较低。此时,就需要配合运用其它教学方法,弥补问题探索法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此外,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也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心理学研究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9 四、根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还要依据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学习就可用探究、讨论等方法,个别默读时就可用批注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时间。不够充裕的时候,就不能选择费时过多的发现法。教学条件也会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扩展了教学活动的时空,引起了教学方法的相应变化。 不过,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情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也应随机应变。教师在备课时尽量估计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准备应变办法;上课时,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进程,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本来设计的是通过表情朗读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但在自读课文时有学生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便可顺应学情,采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第四节 教学调控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这些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一些教师失落了课堂的"主导权",对学生五花八门甚至背离文本价值取向的回答不置可否,一些教师对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意外插曲"不能有效调控,被它牵着鼻子走,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研究教学调控的策略很有必要。 一、课堂调控的实质及其要素分析 课堂教学的调控,就是通过对课堂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一个是调控,一个是调节。调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保证目标的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即教学不能随意,不能偏离目标。而调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对原有教学预设进行调整。即通过对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等的适机变更,来保证目标的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 课堂上教师艺术地、有效地调控,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必须要有预设,不能放任自流,必须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控制。 但教学又不可能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 10 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他们的课堂表现很多时候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一定不要用“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不要遏止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 ,所以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随时根据课堂实际进行调节。 课堂调控的基本要素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师、学生、环境等。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包括目标、序列、心理及一些意外因素的调控。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参与的系列教学活动构成,它又是一个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自然生成的动态系统。课堂内的这些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及环境都可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诱因,使课堂教学脱离原先预定的轨道,因此,对课堂调控的研究首先应关注这几个要素。 这几个要素中,教师在课堂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个人素质、个性特征直接影响他们对课堂的调控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学习状态、年龄特征等也对课堂调控产生影响,有的积极,有的消极,除此之外,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包括班级的形式、教学的设施等对教学调控也有影响。比如,班级的人数就直接影响课堂调控的效果。现在的班额人数从30人到70人不等,小班的学生普遍只有30人到40人,因为人少,教学相对好组织,课堂上教师往往也能关注全体,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而如果是70人的大班(据我们调查,如此大班在地、市、县中心小学不在少数)教师调控起来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相对要困难得多。教学设施也是一样,如果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于化解教学难点、调动学生情绪,意义也不可小视。 除了上述的这些因素,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调控又离不开目标、程序、心理、度量、意外这些因素。几个要素的关系如下: 目 标 程序 心理 度量 意外 二、小学语文课堂调控实施策略 (一)目标调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合理选择及实施对于教学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制定如何做到准确、具体、合理是实施教学控制的前提,在准确合理的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是否对目标实施有效控制非常重要。 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控制,能牢牢地把握教学的方向,从而克服因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课堂控制的主要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保证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控呢, 11 1、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导向 要上好一堂课,要避免教学的盲目,必须做到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心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到每一课,不仅每节课的总目标要明确,还要将这些目标分解,每一步的目标也要明确。即把总目标化为具体的子目标,把急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具体要求。教学切忌目标含糊,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那儿是那儿。也就是说,教学的总目标分几个步骤完成,每个步骤该做些什么,一个一个教学环节如何层层推进,教师心里一定要有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在组织教学、指导阅读时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还要以一定的形式告知学生,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这样,学生学起来头脑就清楚,不仅能学得知识,锻炼语文能力,而且在逻辑思维方面可获得良好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标。比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初读课文时不能只笼统地说把课文读一读,把生字读一读。而应让学生明确这次读书时要把生字读准,课文读顺,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甚至具体到翻开书的哪一页,用什么方法去读。要做到目标明确还要特别设计好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向性要强。 2、踏踏实实抓好落实 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做到目标明确,还要做到步步落实。教学调控实际上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保证目标的落实。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引导好学生实现目标。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往往走过场,没有落到实处。表现在学科性质、教学理念不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等。 3、运用反馈、评价等机制有效调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可能完全按预设的进行,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运用反馈、评价等机制进行有效调节。 按现代控制论的观点,信息反馈是对信息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心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的确,教学反馈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课堂上,教师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对于缩小教学目标差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否取得最优效果,在某种程度是取决于能否对教学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科学的调控。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主导调控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在课堂上可以凭借察言观色,提问、朗读、背诵、复述等形式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做出准确、及时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 12 接受和理解的程度,那些已达到了目标,那些还有差距,并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调控,采用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信息的反馈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课堂调控最有效的措施是评价及引导。根据反馈信息与目标的距离,可以进行如下的调控: (1) 与既定目标一致,充分肯定 学生答问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 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新的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2)与目标部分一致的,肯定合理部分,不合理处要引导。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 (3)错误的要拨正,脱离目标的要拉回 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导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二)程序调控 教学程序就是教学步骤的先后顺序。任何事物起点与终点之间都有一段路程,这就是过程,而这段路总要一步一步地去走,这就是程序。在指向目标的学习过程中,程序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程序安排得当,教学才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混乱。 教学程序的安排,应遵循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及学习语言的规律。比如,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序列,不能随意改变。不过,我们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随着教师教学预设的充分展开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不断碰撞,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教学不可能完全按预设进行,这就有必要对教学程序实施调控。 1、用好变序,突出重点 所谓变序教学,就是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直入重难点或抓住关键语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这样的教法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打破了程序化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变序的方法很多,可以紧扣关键词,教活一课,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可引导学生紧扣文中“纹丝不动”一词来展开教学,《草船借箭》可紧扣“神机妙 13 算”来展开教学,《卢沟桥的狮子》可紧扣“形态各异”来教学,《鸟的天堂》可紧扣“天堂”来教学等。还可抓住关键句,串联整篇。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一句,《桂林山水》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都是课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组织教学,就能将全文联成一体,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此外还可运用直奔重点、结尾切入等方式。 2、根据学情,灵活调控 课堂上,应把住目标,不要轻易变序。但生成性的课堂上,不可能一切按预设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灵活调控。 一位教师上《精彩的马戏》一课,备课时觉得写猴子那段很精彩,准备就从这段开始讲起,在课堂上重点学习这段。导入、初读课文后,老师问学生:“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认为谁的表演最精彩,”满以为孩子们会说猴子的表演很精彩,可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多数认为山羊的表演很精彩,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到底谁的表演最精彩,请说说理由”,学生说:“山羊平时笨笨的,它却能走钢丝,它走在细细的钢丝上,就跟走在平地上一样。还会表演绝技。在钢丝上把四只脚都踩在只有碗口大的圆板上。而猴子平时就是这样,它不调皮才不是猴子了。”可老师依旧说:“老师还是觉得猴子的表演精彩,不信我们看看去„„” 这位教师在课堂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设发展时,不顾学情,依然按原来的教学流程进行,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的内容,从学生喜欢的段落讲起。 (三)心理调控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是指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时,学生心理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是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控是教学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既包括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所具备的一般心理状态,如注意状态、情绪状态、认识状态、动机状态、意志状态,又包括伴随学习活动进程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状态。学习者学习时的学习心理状态经常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以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识状态、动机状态、认识状态等心理状态的多种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者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学习心理状态既是可以观察到,可以测量到的,又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注意状态、动机状态、特别是情绪情感状态对语文学习影响最大,这也是我们在进行课堂调控时应重点关注的。 1、随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心理学认为,人在留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某一类对象。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曾说过:“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因为注意力能使我们的心理抑制其它活动和其它信息,而 14 专注于某一事物,并有选择地接受所关注事物的信息,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会及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随时组织教学,在讲知识点、重点的时候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低年段的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_15分钟左右,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是低年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学生注意力的调控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开课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设计要能抓住学生。课中要利用多种手段稳定学生的注意力,以下手段值得借鉴: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部获得信息的90%以上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动画、录音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学习。 (2)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 游戏和比赛是儿童喜欢的方式,是培养学生情绪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3)有效利用教师神态、语言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不可小视。教师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最能抓住学生,教师可通过重音、停顿等的处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态势语,如眼神、动作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暗示,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此外,一些提示性的口诀也能迅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有效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又可称为内驱力。内驱力是学生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的关键,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尽力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激活学生的内驱力,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而学生往往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引导质疑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激活学生的内驱力,还应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 15 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自读自悟、讨论探究、交流实践,通过这个过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同时教师及时评价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此外,确立明确的目标,也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确的方向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决定学习进度,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3、充分引导体验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体验” ,体验,已成为语文教学倾心的追求。 “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也就是说,体验指对外界事物、情境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身去感知、尝试、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往往做得很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将学生的体验引向深入。 (1)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进行体验。教师可利用语言艺术,营造意境。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将学生引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如一位老师教学《秋天》是这样导入的: 师:今天~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幅画~不过是用嘴巴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甜甜地想想这幅画面。,诗般描述,这是如诗的季节:这是如画的季节:这是收获的季节:这里有纷纷飘落的红叶~仿佛跳动的音符,这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好象被太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这里有碧蓝碧蓝的天空~小鸟在它的怀抱中尽情地飞翔,还有那满山火红的枫叶:这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呀: 生闭上眼~想象着秋天的画面。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纷纷赞叹:多美的秋天呀:真想去看看: 教师诗意般的描述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秋天的意境。此外,图片、音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活泼生动,直观可感,利用它们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很快将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氛围。 当然将几者配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佳。有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开课初就出示了两段录像资料,一是李大钊最后一次 演讲 办公室主任竞聘演讲中层竞聘演讲护士长竞聘演讲演讲比赛活动要求对演讲比赛的点评 的场面,一是专从德国进口的绞死李大钊的绞架,两段资料配合教师 16 深情的讲述,一下就把学生带入那个特定的年代,让学生感受到了李大钊的人格魅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个很好的铺垫。 (2)启发想象 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平面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和感悟。 首先,要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例如《麻雀》中描写老麻雀为保护它的幼儿小麻雀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动词,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动词,在想象中理解和感悟母爱力量的伟大。学生一旦走入那些画面,面对面的和文中的人、景物交流时,不可能毫无情感,毫不动情。 其次,课文中的一些空白之处也不要放过,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既能引导学生走入课文去体验,又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创造的愉悦。如《丰碑》中,军需处长被冻僵前曾想过什么,做过什么,课文里没有直接描写,教学时,如果抓住这个空白,让学生用想象去补充,学生就会通过想象军需处长曾经的所想所为,走入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感动于其崇高的品质。 另外,课文中有的描写较概括的地方,我们也可通过想象使其具体化,通过想象补充其情感内涵。比如,《海滨小城》中有个句子:“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到底会有那些颜色,哪些贝壳,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 此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朗读、表演等也不失为体会情感的一个好方法。不过,体验也不可泛化,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还应尊重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度量控制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度是指一定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任何事物要保持自己的稳定性都要有度。教学也一样,“度”的分寸把握尤其重要,一定要适量,否则就可能引起质的变化, 难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的度,依据教学内容和环节,大致包括教学内容的度、提问的度,理解的度,教学方法使用的度、评价的度和拓展的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把握好如下几个度: 1、教学容量及难易度要适度 课堂时间永远是个常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度的,因此教学容量和难易度要适度。教学容量过少,显得松散,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教学容量过大,不仅会造成重点不突出,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教学内容过难,学生不易理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17 2、提问的数量和坡度要适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问题进行适度控制,即对问题的量度、深度、广度、难度进行控制,避免产生" 受不了" 或" 吃不饱" 的情况。 首先,量度不能过大,有一位新教师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节课提出了以下十几个问题: 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为什么说地球像一叶扁舟,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来形容人类的活动范围,前面说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后面又说这些资源可以长期给人类做贡献。这样不是矛盾了吗,到底是怎样的威胁呢,40万亿公里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呢,为什么说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为什么人们要随意毁坏地球资源,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很显然,量太大,学生疲于回答,有价值的问题也淹没其中,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其次,深度、广度、难度要适中。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有时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我们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机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及时讲解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智慧的语言不断开启学生的心灵闸门,使其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请看《升国旗》教学片断: 师:当红红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沉默, 师:你在天安门广场或学校的升旗现场~都看见到些什么, 生:,顿时活跃起来,看见旗杆、护栏、乐队的乐器、朝阳、人群…… 师:现在你不是你了~你就是刚才你看到的那些物~你想说点什么, 生:,一生略加思考站了起来~站得笔直,你们看我像什么?我就是那旗杆~我要 站直了~不能弯。 师:旗杆是笔直的啊~怎么会弯, 生:国旗还没升上去时~我会很痒~但我会忍住~我还是要站直了~要不旗就升 不好了。 师:你就是那旗杆~一定得站直了~所以~我们升旗时也要像旗杆一样站直了。 他说得多好啊~谁再来说。 生:老师你看我漂亮吗, 师:你们在我眼里都很漂亮~你要告诉老师什么呢, 生:我就是那红红的朝阳~我到过很多国家~见过很多国家的国旗~没有哪个国 家的国旗有我们的国旗这么美~就像我一样~红红的~很美丽。 师:是啊~在朝阳的映照下~五星红旗多么美丽:我们怎么能不为她骄傲~为她 自豪: 生:老师~你看我长得胖吗,我就是乐队的那面鼓~我要把嘴巴使劲鼓起来~让 18 鼓槌擂得响响的~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升国旗: 简简单单的两个转化,将理性的问题转为感性的问题,将旁观者的角色转化为现场的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就不一样了。 3(课件的运用、学科的整合要适度 现在,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公开课上更是如此,公开课几乎成了课件的展示课。然而,有些课件的运用并不恰当,只限于形式上的堆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毫无帮助。有的还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冲淡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学科的整合也是一样,一定要把握好度,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有助于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提高。 此外,课堂评价,生成和拓展也要适度。 (五)意外控制 新课程的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生成性的课堂不可能完全按教师的预设发展,课堂活动的动态运行、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均会导致课堂上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教师对这意外的不同处理往往会造成两极性的效果——尴尬和精彩。 课堂上的意外有多种,这里讲的意外指的是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意外事件,不包括一般违纪性的意外事件。对于课堂上意外情况的发生,教师要调控好课堂,敏锐捕捉这些意外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并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预设,让意外中绽放精彩。 课堂上如出现了与预设不同的意外,教师首先要进行敏锐的判断。那些是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那些是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那些需要马上处理,那些可以延时处理,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如下措施。 1(适当缓冲,顺学而导 针对课堂意外,教师不可强行拉回,而应从学情出发,因势利导,顺学而导,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机会,然后将学生引回正确的轨道。一位教师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学生根据注释读完古诗后,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同大家分享,结果一生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是贺知章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引来一阵大笑,马上有同学借机发挥说贺知章小时候是个不良少年,一时间,教室里像炸开了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顺应学情,让学生想想贺知章离家另走他乡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发表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后,老师这样引导:“在这一个环节里,大家做了一回自由的思想者,并且颇有趣味地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理解古代的诗句。不管贺知章小的时候以什么理由离开家乡,在数十年后与家乡阔别重逢时,他实在难以掩饰内心的万千感慨。”此时学生自发地齐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的诗句,教师借机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其中悲喜交加的味道。到这时,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了,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人再去追究“不良少年”的事情了。 19 二、耐心倾听,积极评价 课堂上的意外,很多时候源于少数孩子另类的声音,对于来自学生的声音,不管它是对还是错,理解是深还是浅,在你眼里是充满灵性还是微不足道,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真诚地去倾听。很多时候,课堂上出现的不同的声音,往往隐含着孩子们独特的智慧,隐含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教师如果把握得好,给孩子一个机会,孩子们就会还你一份惊喜。一位教师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在孩子们对蝈蝈的一片否定声中,一个孩子却说 “这不怪蝈蝈„„”对这个另类的答案,老师没有断然地否定,而是真诚地倾听他的理由。孩子的理由是“书上说蝈蝈这种昆虫的生命只有三到六个月,它冬天死,不是它懒,而是生活习性~”随即老师这样评价:“刚才大家是从童话的角度,把动物当人来看,从中明白道理的。而你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蝈蝈冬天死去的现象,也有道理。你有不同意见就敢于发表,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这样一番话,既对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又告诉学生,我们站在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答案也会不同的道理,巧妙地将学生的关注点重新引回课文。当这个小插曲结束的时候,发表不同意见的孩子是自信的,其他的孩子是服气的,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学生独特体验得到了尊重,课堂的氛围是平等的,整个课堂是充满活力的。 更多的时候,当课堂上出现意外,我们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充分发扬民主,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化解意外,精彩生成。 【思考与练习】 1(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有哪些,自选一篇课文,为课文拟定教学目标。 2(选择课文教学的突破口的方法有哪些, 3(请对下面片断进行分析,想想你若遇上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片断1: 一位教师教学《太阳》一文时充满激情地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对我们帮助可真大呀~多可爱的太阳~我们能带着喜爱和感激的感情再读读这篇课文吗,”这时一个孩子在下面大声说:“我不喜欢太阳~它太晒人了” 片断2: 老师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当老师问学生最欣赏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时~没想到居然会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自己最欣赏白骨精~理由是:白骨精抓到唐僧后~没忘记请母亲来吃唐僧肉~很有孝心。 片断3: 20 一位教师执教《小删迪》~范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来交流听后感~就在大多数孩子都被珊迪的诚实与善良深深打动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珊迪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当着先生的面说的那些话~实际上就是希望先生能够收养他的弟弟。” 21 22
本文档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9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