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word】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举报
开通vip

【word】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word】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 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家庭出身问题上意见基本一致,即认为唐代宰 相大多出身世家大族,出身寒素者并不多见. 确实,虽然关于唐代宰相数量说法不一,但就 其比例来看,出身豪门者占据较高比例.关于 唐代宰相数量有373人说,381人说和366人 说?.不管哪种说法,家庭出身比例差距都不 大.傅衣凌先生《唐代宰相地域分布表》认为, 关内,河北,河南,河东四道占宰相总数的 85.7%.而这些地区正是核心权力...

【word】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word】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 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家庭出身问题上意见基本一致,即认为唐代宰 相大多出身世家大族,出身寒素者并不多见. 确实,虽然关于唐代宰相数量说法不一,但就 其比例来看,出身豪门者占据较高比例.关于 唐代宰相数量有373人说,381人说和366人 说?.不管哪种说法,家庭出身比例差距都不 大.傅衣凌先生《唐代宰相地域分布表》认为, 关内,河北,河南,河东四道占宰相总数的 85.7%.而这些地区正是核心权力集团的所在 地.毛汉光先生提炼并拓展陈寅J洛”关陇”理论 中的核心区与核心集团概念认为,这是关陇势 力与其他集团势力相互博弈平衡的结果.毛先 生认为,所谓寒素也是相对而言,这些人相对 世家大族被称为寒素,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 民甚至贫民.所以,是否有唐代宰相出自平民 或者贫民之家,有待考实. 家庭出身与入仕途径密切相关.按内藤湖 南的唐宋变革理论,唐代乃是贵族政治,政治 出于贵族集体决议,政出公卿乃是政治的常 态,宰相作为公卿首席代表出自各个政治集团 是很正常和自然的.汪钱指出,唐高祖偏好任 用关陇人士,太宗则提拔山东微族,以图加强 对山东的控制?.庄昭认为,唐太宗在确保以关 陇集团为核心力量的同时,注意吸收山东,南 方的士族地主以及庶族寒门人士,扩大了用人 地域范围,加强了统治.? 唐人人仕途基本上有四条:举荐,行伍,门 荫和科举.举荐这一人仕方式的阶层特征显 着,有九品遗风.其结果是唐代三百多位宰相 集中分布于98个新旧门阀氏族中,”或父子相 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有一门出15名 宰相者?,此时举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 水乳交融,难分因果.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 将人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境界.行伍出 身的宰相不在少数,这与宋代迥异.门荫与举 荐制度密切相关,有时候甚至难以分清两者的 区别.科举被视为打破权力垄断的信号,随着 时间的推移非世族出身者有所增加,但这一现 象并不是科举兴起这一单纯原因所能解释的. 科举制度下似乎所有人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但正如毛汉光所说”一般想象科举为寒素开 路,这需要政治社会上其他条件配合,单纯制 度改变并不能立见功效”,?该制度背后所隐藏 的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姑且不提,只说唐代的 状元并不是晋升之重要资本,远不像后来宋代 状元那么风光就可见唐代的科举并不是当时 的重要入仕途径.因为唐代每年录取的进士人 数不多,一般只有二,三十名.据《文献通考》记 载,唐代总共录取进士6637名.但是当时全国 各级文武官员的人数,在同一年内共有一万三 千余人.例如武周时期,宰相73人中进士出身 者仅:11人,占宰相总数15%强.玄宗时宰相 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 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 有4人是进士?. 综上,唐代宰相大部分出身世家大族,入 仕方式也以举荐为主,所以累世公卿现象仍连 绵不绝.军功也是入仕的重要途径,军功拜相 是当时士人的憧憬之一.相对而言,科举在诸 多入仕方式之中并没有后世的显赫地位. 二,五代宰相的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 据目前研究成果,五代五十四年间共任命 文史新义II~’011?08Jl文艺评论I153 宰相54人次,46人?.综合考察这46人,其家 庭出身与唐代宰相相比,具有多样性特点. 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 身复杂的多,有行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 奴.行伍出身者如韩建,王建立,王峻,赵凤.官 吏出身者如张策,杜晓.幕僚出身者如敬翔,姚 自.寒门出身者如郭崇韬,冯道.当然亦有出身 世家大族者,如《新五代史?张文蔚传》: 梁太祖立,仍以(张)文蔚为相,梁初制度皆 文蔚所裁定. 《新五代史?豆卢革传》: 豆卢革,父攒,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 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 直掌书记.庄宗在魏,议建唐国,而故唐公卿之 族遭乱丧亡且尽,以革名家子,召为行台左承 相.庄宗ggO-,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旧五代史?卢程传》: 卢程,唐朝右族.祖懿,父蕴,历仕通显. …… 程褊浅无他才,惟矜恃门地,口多是非,笃 厚君子尤薄之.……命为平章事. 与唐代相比,五代宰相的家庭出身变化很 大.唐代虽然也有不次升迁至于宰相者,但属 凤毛麟角,”369位唐代宰相只是98个士族的 后裔”?,唐代出身于士族的宰相约占总数的 65.8%?,相比之下,五代时期46位宰相中,郡 望与籍贯吻合的仅14位,约占总数的30.4%, 排除出身下层的庶族,更所剩无几.出身于传 统士族家庭的宰相,到五代时期已,十分少见. 同时一大批来自下层的庶族,则通过各种途 径,登上了宰相高位,这一特点与唐代己不可 同日而语. 家庭出身与入仕途径密切相关.从进士出 身的官员很少@,从进士到宰相者更少,大多数 人还是依靠其门第获得的才学品德,政治能 力,身份地位甚至门第本身而晋升相位.五代 46位宰相的人仕途径则相对多样化,有行伍, 进士,明经,幕僚等.具体而言:24人出身进 士,其比例为55.8%;5人为吏职出身,约占总 数的11.6%;4人为幕僚出身,约占9.3%;3人 行伍出身,约占7%;1人为五经出身,约占 2.3%;门荫2人,约占4.7%;荐举2人,约占 4.7%;养子,外戚各1人,均约占2.3%;另三人 出身不详. 以当朝君主本人或其先辈的元从,故旧而 进位宰相,是这一时代的特点.这为人们提供 了新机会.《旧五代史?王建立传》: 154f文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ff2011?08{f文史新义 王建立……明宗领代州刺史,摧为虞候 将.庄宗镇晋阳,以诸陵在代郡,遣女使飨祭. 其下有扰于民者,建立必捕而答之.庄宗怒,令 收之,为明宗所护而免,由是知名.……拜右仆 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判盐铁户部度支,充集 贤殿大学士. 《旧五代史?桑维翰传》: (后晋)高祖领河阳,辟(桑维翰)为掌书记, 历数镇皆从,及建义太原首预其谋.……及高 祖建号,制授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 事.寻改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充枢 密院使. 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 数.这说明,五代时期宰相的主要入仕途径发 生变化.其背后隐藏的信息是门第衰落导致传 统选拔官员方式的没落与新的官员选拔方式 的兴起.科举取士开始成为文官入仕的重要途 径,这一转变出现在武人称雄的时代可谓有 趣.举荐门荫等方式依然存在,但所占比重微 乎其微.五代所有宰相之中总仅有豆卢革以门 荫为相,任圜,苏逢吉以举荐为相.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五代是乱世, 原有秩序被打破,新兴势力在兴起.新势力必 然寻求更多的权利.在朝廷,他们要寻求自己 的f,2置,这既是结果又是开始.如果可以按照 从前的方式获得官职,那么这种势力就不会通 过打破原有秩序的方式,而是会成为既得利益 者和拥护传统的人,正是因为从传统中得不到 满足所以用新的方式.很多五代的宰相回放到 唐代是没有机会取得这个位置的.同时必须承 认,传统的力量非常强大,尤其是观念,~-:llz武 力瞬间所能扫清.所以很多事情还是按照原4-q 的方式进行.例如一些具有传统选官途径优势 的人,仍然存在.豆卢革与卢程,就是”以其衣 冠之绪,霸府元僚,故用之.”只是新政权出于 保持政治稳定,树立新朝良好形象以及为”正 名”或创设,继承前朝典章制度的需要而寻求 前朝官员及民众支持,而以前朝官员或名家大 族,官宦之家子弟担任宰相. 以进士进位宰相正从唐代的不普遍而逐 渐成为普遍,甚至到五代末年一种新的观念已 经形成.《资治通鉴》后周l!t宗显德六年: 上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 第,不可为相.上日:”自古用文武才略为辅佐, 岂尽由科第邪?”已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 质皆参知枢密院事.……故虽起刀笔吏,致位 宰相,时人不以为忝. 虽然议者反对,最终世宗还是以魏仁浦担 任宰相,可见,五代时通过科举入第,进而登位 宰相乃为当时所公认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非经如此,不有 特殊恩典者殊难成功.总之,五代时期的宰相 不论是从家庭出身还是入仕途径,与唐代宰相 相比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可以看作是传统 势力的衰落与新兴势力的崛起.前朝的传统依 然存在而新兴的事物方兴未艾,因此五代作为 唐宋变化的过渡时期具有自身多样性的特点. 三,宋代宰相的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 学界历来对宋代宰相一职的界定争议颇 多.本文界定为同平章事与参知政事.对于宋 代该群体的家庭出身总体可做如下划分. 1.出身官宦家庭:具体又可分为中央官员 后裔与地方官员后裔.出身于中央官员家庭者 如薛居正,李防,吕端,寇准,冯拯,吕余庆,王 旦,杜衍,梁适,王安石,吴充,司马光,吕大防, 陈执中,韩忠彦,王贻永等.这些人中既有出身 前朝中央官员家庭者又有出身本朝中央官吏 家庭的;既有一般中央官员之家又有宰辅世 家.共同之处是均有直系父辈亲属在朝廷担任 中央官员.出身于地方官员家庭者如王溥,李 沆,向敏中,李穆,辛仲甫等,其直系父辈有的 是前朝地方官员,有的则是本朝地方官员. 2.普通富裕之家:如郭逵,蒋之奇,张逊, 刘沆等.史载刘沆之父”父素,不仕,以财雄里 中,喜宾客”. 3.出身贫寒之家:如魏仁浦,李崇矩,石载 熙,张齐贤,沈义伦,范仲淹,任布,欧阳修等. 这些人是出自真正的贫寒之家,很多人年少时 候甚至温饱难继.如魏仁浦”幼孤贫,母为假黄 缣制暑服”@. 综合可见,出身官宦家庭者仍然占据该群 体的相对多数.但同时要注意到出身真正意义 上的平民甚至贫民者能够依靠个人的力量与 机遇从社会的最底层进人最核心的权力集团, 担任宰相,这在唐代不可能出现.所以,与唐代 相比,宋代宰相群体成员出身变化较大,虽然 很多人出身于中央官员家庭,甚至是宰辅世 家,却再也没有唐代累世公卿的景象.同时相 当多人出身于在唐朝被视为寒素之家的地方 官员家庭甚至是不入流的毫无背景的贫寒之 家.但是与五代相比,官员出身似乎则相对范 围更窄了,其多样性有所收缩,最大变化在于 几乎没有行伍出身者荣登相位,这是宋代诸多 政策共同作用的后果. 宋代士大夫人仕的途径很多,诸如科举, 资荫,摄官,特奏名,骨吏,纳栗以及从军补授, 外戚推荐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宋代 科举主要有进士,诸科两大形式.由进士科出 身而位至宰辅者大大多于诸科出身.一般而 言,进士录取名额较少,但大多为才智卓异之 士,所以说”宋之得才,多由进士”?.欧阳修谓: “自太宗崇奖儒学,骤耀高科至辅弼者多矣.盖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 十三榜,由吕文穆公而下,大用二十七(一作五) 人.”@魏泰称:”本朝状元及第,不五年即为两 制,亦有十年至宰相者.”?所以由进士出身,是 士大夫摧升为宰相的一条主要途径.据统计, 北宋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开始至钦宗靖康 元年(1126年)凡1.67年有宰相72人,南宋从 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开始至赵凤祥兴二年 (1279年)凡153年,有宰相63人.其中进士出 身的,北宋有63人,占总数87%强,南宋有48 人,占总数76%强.可见宋代宰相以进士出身 为最多?. 关于宋代宰辅多出身于科举,金奋飞《北 宋宰辅的家庭出身及人仕途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一文认为 原因是重文轻武政策和科举制的完善@.本文 号称对北宋宰辅进行考察,但实际文中大多为 北宋前期人物,后期寥寥.~#l-x,-J于产生该现 象的原因阐释过于表面化,未能发现其深刻的 历史原因和文化融合等因素. 除进士科之外的诸科也有出宰辅的现象. ~n4-.-宗时的富弼于天圣七年0029年)举茂材 异等科.南宋时由词科出身而登宰相的,如秦 桧,政和五年(1115年)举词学兼茂科.洪适,绍 兴十二年(1142年)举博学宏词科.汤思退,绍 兴十五年(1145年)举博学宏词科.周必大,绍 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其中有的 是中进士后再应博学宏词科的.如秦桧就是登 进士第后,继中词学兼茂科的.但诸科为相的 比例远不如进士科高. 荫补人仕亦有为相者,如李巨)了,吕端,吕余 庆和后来的陈执中与贾似道.但为数极少,且 多在北宋初.这与北宋初年的特殊环境有关. 其他特殊方式为相者亦大多出在北宋初年,如 赵普出身小吏,太祖受禅,普有佐命之功,后升 为宰相.沈义伦初也在太祖幕府,后被荐举累 迁至宰相.这都是由于当时特殊环境造成的. 甚至可以说这是五代之遗风.此后,随着时间 文史新义lf2011?08li文艺评论I155 的推移,入仕渠道逐渐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类似现象便逐 渐减少乃至消失了. 总体说来,宋代宰辅的家庭出身比较多样 化,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社会阶层,在这一点上, 既不同于唐代的多出于公卿之家也不同于五 代时期的”底层革命”.人仕途径呈现为多样化 与单一化并存,所谓多样化即官员的入仕途径 多样,但是如果想位登宰相,则几乎必须出身 科举.此即为宋代宰相家庭出身与入仕途径之 特点. 四,结论 综合前文所述,唐代宰相大多出自累世公 卿之家,虽然也有出自所谓寒素之家者,但是 否属于真正意义的平民家庭有待商榷.举荐是 该群体进入仕途的最普遍方式.门荫与军功亦 是相对常见的方式,所以有出将人相的政治理 想.相对而言,科举反而不是普遍的入仕方式. 个中原因,即陈寅恪先生所说之关陇集团与其 他地方势力集团之联合,多种势力的博弈平 衡,各自有自已的代言人,具体化为每个地区 的豪门望族,然后再从世家大族中产生具体的 个人来担任宰相一职.故此种情况下豪门之外 的势力很少机会参与其中,但亦逐步出现了改 变的迹象. 五代宰相则出身多样,从豪门之后,军人, 官吏幕僚到寒门之士,甚至家奴均能拜相.人 ?《韩非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9页. ?薛贻康《唐朝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文史哲》,1983年第4 期;刘希为《宰相制度初探》,《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 杨际平《隋唐宰相制度的几个问题》,《浙江学刊))1989年第 3期;薛贻康《略论唐朝宰相的设选》,《山东师范大学》 1990年第3期;程宗才:《唐代的翰林学士与宰相》,《史学 月刊))1992年第5期. ?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内江师范学院》2004年第4期;薛贻康《略论唐代宰 相的设选》,《山东师大》,1990年第3期;傅衣凌《唐代 宰相地域分布与进士制之关系研究》,《社会科学》,1945年 第4期. ?汪钱《唐太宗之拔推山东微族与各集团人士之并进》,《汪 钱隋唐史论稿》,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庄昭《唐太宗朝宰相考述》,《史学月刊》.1983年第5期. ?张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 402页. 156l文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ll2011?08Il文史新义 仕途径也相应的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正是 在这个武力横行的时代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 增多,所占比例超过唐代,甚至拜相者应该出 身科举在五代晚期成为一种观念之标准.混乱 无序是产生所有现象的根本原因,传统被颠覆 所以可以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a,-t间的无序 之后自然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和秩序,科举正是 其选择,这是日后宋代科举盛行之滥觞亦有出 自真正的贫民家庭者,这在唐代无有可能.宋 代宰辅没有出自累世公卿之家者是当时环境 使然,因为经过五代的涤荡,门阀士族已经彻 底瓦解. 宋代的宰相出身与唐代相比是多样化的, 不过与五代相比,宰相出身的多样性又有所淡 化,因为此时较之五代已经是有序社会.五代 的多样化是无序而随机的,宋代的多样化则相 对有秩序,是规范化和程序化基础上的多样 性应该说宋代入仕途径的多样性是在五代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五代的人仕途径被宋代扬 弃,更加趋于合理.科举成为入仕方式的最主 要途径.在宋代,拜相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出身 科举之进士科,这与唐和五代完全不同.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00234)】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 版,第364页. ??乌廷玉《唐朝多数官员不是进士出身》,《社会科学战 线》,1978年第4期;周腊生《唐代的状元并不受重视》,《南 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第2期. ??谢南燕《五代宰相使相群体及宰相制度研究》,2003年陕 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包弼德《斯文》,刘宁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41页. ??《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802,3645页.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页. ?魏泰《东轩笔录》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7页. ?倪士毅《宋代宰相出身和任期的研究》,《杭州大学》 1986年第4期. ?金奋飞《jB宋宰辅的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分析》,《中州学 刊))2002年第5期.
本文档为【【word】 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4
浏览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