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举报
开通vip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第26卷第5期玉林师范学院(自然科学)Vo1.26No5 生JOURNALOFYULIN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口陈旭健,甘耀坤,王名光,陈本宇 (1,2.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副教授,广西玉林537000) (3,4.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本科生,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红菇是一种食药兼用茸,经济价值高对广西容县的野生鳞盖缸菇进行分 离,以两种常用 的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生长素,雏生素,锥树根液...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第26卷第5期玉林师范学院(自然科学)Vo1.26No5 生JOURNALOFYULIN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口陈旭健,甘耀坤,王名光,陈本宇 (1,2.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副教授,广西玉林537000) (3,4.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本科生,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红菇是一种食药兼用茸,经济价值高对广西容县的野生鳞盖缸菇进行分 离,以两种常用 的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生长素,雏生素,锥树根液等不同物质.在相同培养条 件下观察茵丝生长情 况,菌种分离纯化已获成功. 【关键词】红菇;分离纯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Q93—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05)05— 0064—02 红 TheInitialResearchinSeparatingCultureofRt妇 CHENXu-jian,GanYao—kun,WANGMin—guan3,CHENBen—yu (1,2.AssociateProfessor,DepartmentofChemistry&Biology,Yulin Teachers'College,Yu]in,Guangxi537000) ;(3,4.Student,DepartmentofChemistry&Biology,YulinTeadaers' College,Yulin,Guangxi537000) * Absmuzt:Russulaisakindofpreciousmushroomwithbothmedicalandnutri— tiousvalue.TheauthorsseparatetheRlepidafromRongCounty.Guangxi.Inthe separatingexperiment,iV40commonlyusedcnlmremediumsareappliedaSthebasic culturemediumSubstanceslikehormone.vitaminareadded.Thegrowingprocessof themushroomiscloselyobserved.andtheresultindicaresasuccessintheseparating cultureexperiment. Keywords:Russula;separadngpurify, ;culture, 菇(Rusrada)是一种外生茵根真菌,隶属 于担子茼亚门,层菌纲,红菇目,红菇科, 红菇属.据报道,该属真菌有90多个种, 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家族.该属真菌菇体通常较大, 多数种茵盖直径达3,14cm,菇柄较粗,菌肉组织疏 松,内质海绵状,质脆,容易长蛆而至腐烂.茵盖色 彩鲜艳,颜色随种类不同而异,以红,黄或黄褐白等 色较多.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珍品,分布于 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 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笔者已对容县的鳞盖 红菇(.1epldn)的形态与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研究, 基本确认红菇和锥树林的根 根据多年的跟踪观察, 形成共生,由于它的生态条件及其生理的特殊性, 一 直很难驯化,目前可查的已有的红菇研究都是关 于生态调查和化学成分分析方面的,驯化栽培的不 多.为此我们采集了广西容县野生鳞盖红菇作分离 纯化研究.为红菇的人工栽培和商品化生产提供参 考. ?皿硎与教皇 一 ?t?????It?I 陈旭健,甘耀坤,王名光,陈本宇红茹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1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与研究方法 1.1种菇选择 广西容县野生红菇,单生或群生,该菇子实体 是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从椎林中的土壤中长出 的,因此其生长,分化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属 于偏高温高湿的菇种,主要生长于锥林下落叶腐层 上,茵盖宽4—12cm,初扁球形后平展中部下凹,颜 色大红,边缘平滑,范围内白色,近表皮处淡粉红 色,褶白色,老熟后为灰色,干后灰色,茵柄长 4.5—10cm,粗1.5-2.5cm,圆柱形,白色或部分淡粉 红色.拨开树荫下的落叶可见白色的茵丝体生长在 腐殖土上和生长于腐败的落叶上.用于分离的红菇 茵伞未平展,七成熟左右,此时,红菇的茵柄组织未 海绵化,分生能力强,茵伞未打开,受污染少. 1.2培养基 1.2.1马铃薯一蔗糖一琼脂(PDA)培养基:马 葡萄糖2O克,琼脂18克,水1000毫 铃薯200克, 升,PH自然.以PDA培养基为对照并为基本培养 基,分别加肌醇,赛恩施,茵多发,椎树根液等辅助 物质. 1.2.2蛋白胨一葡萄糖一琼脂(PGA)培养基: 蛋白胨2克,葡萄糖2O克,磷酸二氢钾O.5克,磷 酸氢二钾1克,硫酸镁O.5克,硫胺素(VB,)O.5 克,琼脂18克,水1000mL,PH自然.以PGA培养 基为对照并为基础培养基,分别加肌醇,赛恩施,茵 多发,椎树根液等辅助物质. 培养基经灭茵待用.培养基中赛恩施,茵多发 是从市场上购买的生长素类物质,肌醇,维生素B, 在医药商店购买,椎树根液是用椎树根煮后过滤所 得. 1.3菌种分离 菇体用0.1%升汞进行表面消毒,取茵肉进行 组织分离,移接到供试培养基,室温下培养,观察茵 丝生长情况.并将分离出来的茵丝进一步接种扩大 培养,观察茵丝生长情况. 2观察结果 对红菇子实体分离及接种培养的实验:通过组 织分离接种到各种培养基中的红菇大多数都没有 长出茵丝来,只有"PGA+锥树根液"的长满了浓 密强壮的红菇的白色茵丝;还有"PDA+锥树根 液","PGA","PGA+赛因施""PGA+肌醇"的 培养基中也长出了一些较为稀疏的红菇茵丝.共做 了两次实验,结果差不多,而且大多数的培养基都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杂茵污染,可能是在接种之前对 红菇子实体的外表消毒不够彻底,而致使附着在红 菇子实体表面上的杂茵没有被彻底地消除,而在接 种过程中扩散到了试管的培养基中. 对红菇母种转接扩大培养的实验红菇茵丝的 母种转接能够在大多数培养基中生长.所不同的只 是在都未长满管之前,茵丝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 速度的快慢有所不同而已,而它们茵丝的强弱及疏 密程度在长满管后基本是一样的. 具体实验结果见下面红菇茵丝生长情况表. 红菇茵丝生长情况表 培养基组织分离茵丝生长情况母种转接茵丝生长情况 注:+表示茵丝能生长,一表示茵丝不能生长,++表示茵丝生长 良好. 3结论与建议 综合红菇的子实体分离接种以及母种茵丝的 转接茵丝生长情况来看,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 论: 3.1PDA及其添加不同的物质的培养基不适 用于红菇的组织分离培养,但却可以使转接的红菇 茵丝生长.说明经分离纯化培养的茵丝,有较强的 分生能力. 3.2PGA及其添加不同物质的培养基来进行 红菇组织分离培养,其中添加椎树根液的培养基茵 丝生长良好.这可能与红菇生长于椎林,是一种外 (下转第77页) 65f 阮桂文,陆茔两种消毒方法在鹌鹑种蛋孵化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比较 般不采用高锰酸钾消毒法消毒种蛋.小规模孵化可 以适当使用.? 【参考文献】 [1]尔玉.家养鹌鹑与效益[J].中国家禽,1994(04). [2]年素玲,刘静玲不同消毒方法的孵化效果观察[J].中国 家禽,1997.19(5);21—23. [3]张信文,高金岗等.法国内鹌鹑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和影响发育的环境因素[J].海南师范学院,2002 (21). [4]王思珍等.影响种蛋孵化率的因素[J].中国家禽, 1997.19(1);19—20. 【收稿日期2005—08—02】 【责任编辑谢文海】 (上接第65页) 生茵根真茵有关. 3.3PDA与PGA及其添加不同物质的培养基 都可以使母种转接的红菇茵丝生长,但生长的特征 有一点很明显,用PDA及其添加不同物质的培养 基培养的茵丝的生长得比较稀疏,用PGA及其添 不同物质的培养基培养的茵丝生长得比较浓密,均 匀. 3.4红菇的茵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摄氏度 左右,但经培养发现,在温度在14—32度的范围内, 茵丝也能生长得良好.其生长并不需要完全黑暗的 条件,在黑暗的培养箱内恒温培养和在室温的温度 和光线下茵丝也能生长良好,但没有在恒温的培养 箱内的生长快, 珍稀野生茵的开发仍是研究难点,现在驯化成 功的珍稀茵种不多.如块茵在意大利报道有栽培成 功的,但未见商品化生产,而羊肚茵也在美国驯化 成功.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红菇是可以进行分离纯化 的,其茵丝容易进行转接扩大培养,建议在今后的 研究中,可以在进一步研究红菇自然生长所需的营 养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添加其他的不同生长物质或 多种生长物质,创造适合红菇生长条件,特别是子 实体分化的营养条件.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研究, 红菇是可以人工驯化栽培的.? 【参考文献】 [1]福建农业14(增刊):1999,140-144. [2]广西科学,1995,2(2)33—35. [3]黄福常,莫天观,刘斌.环境因素对正红菇纯培养的影响 及红菇茵荆制备研究[J].广西农业大学,1998,(3) 40-45. [4]蔡小玲,葛刚,郭勇,何宗智.野生红菇的分离纯化培养初 探[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VOL.19NO.2. [5]刘斌,莫天砚.红菇的分离及其培养特征观察[J].广西农 业大学,1994,(12)345346. [6]张金霞着.食用茵茵种生产与鉴别[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2.8. [7]万增强,刘少芬着.食用茵栽培学教程[M].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6.8. [8]陈士瑜编着.菇茵生产技术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9.12. 【收稿日期2005—08—04】 【责任编辑谢文海】 l15}l8 l I I l , j 昼 - ; 爱 77f I 袭臻罐爝瓣罐谭傅蠼
本文档为【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