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解析

举报
开通vip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解析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解析 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高三三模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醉,天命噬(杀死)”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 A. 以不行宪法作为开战说辞 B. 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 C. 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 D. 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解析 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高三三模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醉,天命噬(杀死)”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 A. 以不行宪法作为开战说辞 B. 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 C. 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 D. 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反映了商汤和周武王利用其不遵守古代祖先礼节而讨伐进攻夏桀、纣王,体现了重视传统观念的应用,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 “先祖支持”只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手段和借口是不按照祖宗之法执行,而不是不行宪法,故A项错误; 而已,故B项错误;材料与核心文化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特点,考查对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 如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 A. 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B. 重农抑商传统已发生改变 C. 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 D. 商业贸易地位居全国之首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图示信息可知,汉朝都城长安由九个城门组成,宫城的面积占都城的绝对比例,东市、西市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可见汉朝长安城是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故C项正确;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在宋明时期,故A项错误;战国以来直至晚清,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始终且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D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 3. 《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据此可知 A. 徽商的形成多属于生存所迫 B. 徽商以技艺换粮的灵活性 C. 徽州地区经商理念浓厚 D. 徽州交通优越催生徽商 【答案】A 【解析】材料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徽州地区土地贫瘠,单纯依靠土地难以生存,为此不得不拓展商业,A正确;B中以技艺换粮材料没有体现;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 《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史官个人才识 B. 史著编撰意图 C. 史料运用方式 D. 史著编撰体例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同样的明武宗一个皇帝,在《明实录》和《明史》中记载截然相反,《明实录》记载他是一位“勤于国事”的明君,而《明史》则称其为“骄奢淫逸”的昏君(两者差异在于史书编著时受史家所处时代、立场、出发点等方面的制约,即史著编撰意图的影响,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史著编撰体例仅为形式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5.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作为行医 准则 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租赁准则应用指南下载 ,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属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调适病人的心理的问题,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医术有其医药学的基础,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医术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D项错误。故选B。 6.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A. 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 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 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 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适应了知识分子要求变革图强的思想,故C正确;A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无法体现全盘西化的倾向和托古改制,排除BD。 7.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 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 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 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答案】D 【解析】近代以来面临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探索学习救国救民道路,材料中各种救国道路思想出现,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D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B中根除说法绝对;C中弥补不符合事实。 8.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变化 A.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D. 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巨大波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国家减少了对农民统购派购农副产品的任务,由农民将其产品自行进行市场交易,或对其超产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可见这一变化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A选项。B、D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农村和农业问题,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所处的工业领域不同,故C选项错误。 9.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这反映出 A. “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 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 C. 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 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仅迅速在全国建立负责实业的政府部门,还将实业作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表明政府从思想上、实践上将实业发展作为重点,积极促进实业建设,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实业的态度,而不是社会对实业的认识, 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实业与近代经济转型的关系,排除B。民族工业在近代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自始至终受到压迫和剥削,未能成为主流经济,排除C。 10.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 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 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使用导致煤炭消耗增多,使用工人的数量减少,故D项正确;A项错误,“垄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材料中只是说明了“多消耗煤炭”,没有说明对煤炭的依赖,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 11.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 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 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 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统一经营和个体农民生产相结合,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没有保留计划经济残余,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故D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将继续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2. 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A. 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 B. 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 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 D. 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二、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 ——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 材料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 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 (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要从经济方面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阶级方面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兴起、制度方面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等多方面分析即可。影响方面要从积极方面社会的进步即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消极方面连年的征战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 (2)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要突出孔子的“仁、礼”,墨子的则要突出“兼爱”“非攻”。在评价时主要突出这两种观点均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而这两种思想观点在当时都无法实现即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总体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自材料,且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示例1:论题:清政府由反对政治体制变革逐步转变为主动推行政治变革,程度逐步加深。分析:从背景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加剧以及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推动清政府对政治改革态度的转变;从过程上看,由“戊戌政变”反对政治改革到清末新政主动推行改革,并且1906年实施“预备立宪”,表明清政府的改革逐步深入;从程度上看,清政府的改革经历由“新政”的器物为主发展到“预备立宪”的立宪改革,清政府的改革程度逐步深入;从结果上看,清政府的政治改革,虽然失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示例2:论题: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民主政治。分析:甲午战后列强的侵略和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迫使其推行改革;清政府改革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应对统治危机;清末戊戌变法和“新政”,虽涉及到政治体制方面改革,但未触及专制皇权;清末的两次改革均未实现真正的政治民主化。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从西学东渐提取任意一个作为论点,如“清政府由反对政治变革逐步转变为推行政治变革”或者“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民主政治”等;论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背景、过程、内容和结果影响等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 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15. 材料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改革的推行,致使战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皇太极即位后启用汉官,在其辅佐下以汉、金为榜样,有选择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在农业政策上,改变努尔哈赤时期采取的“掠民为奴”,把辽沈地区农民附庸在女真族的庄园中进行耕作的政策,从而稳定和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降官降将参与申明法令,这种改变实际是使广大汉民摆脱奴隶或农奴的地位,重新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其次,在政治上,注意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以明朝为样板,建立封建化制度。在文化思想上,从本民族团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提高女宾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文化落后的社会而貌。由于皇太极全面实行改革,很快地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 ——袁阔琨、魏鉴勋《试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皇太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太极改革的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使辽东经济受到破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清政府初建,政权亟待稳固( 特点:改革内容较为全面;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与自身民族优点结合( (2)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为清初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汉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后金的制度变革;提升了满族的文化素质(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改革的推行,致使转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可知由于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使辽东经济受到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可知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第二小问的特点,结合材料措施涉及农业、政治、文化思想方面,说明措施比较全面;依据材料“从本民族团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说明自身民族优点与学习汉族文化相结合。 (2)依据材料“从而稳定和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 可以得出缓和了社会矛盾;从“提高女真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文化落后的社会而貌”得出促进后金的制度变革;提升了满族的文化素质;从“由于皇太极全面实行改革,很快地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得出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为清初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汉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6. 材料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乃是在东北亚地域所发生的东方国家和欧洲列强的一次重要的直接较量,是以后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客观上对于动摇欧洲在东方的殖民体系产生了主要影响。这场战争也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不平衡发展而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场战争,无论从力量的显示与积累,还是从结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都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所以,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答案】(1)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产生了矛盾( (2)原因:从爆发的背景上看,是一次东西方力量的直接较量;从战争规模来看,是一次以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从影响来看,客观上反映了19世纪末世界国际格局的转变,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都具有世界意义( (2)依据材料“对于动摇欧洲在东方的殖民体系产生了主要影响”“正是这场战争,无论从力量的显示与积累,还是从结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都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分析阐释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17. 材料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参加农民起义以来,李自成在各地流动作战,并无固定的据点和严密的组织,也没有提出过明确的战斗目标。他在河南聚众获胜后,军中文士牛金星与李岩向李自成献策,提出均田免粮的战斗口号。均田免粮这一朴素的口号,恰好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军的发展。李自成还提出农民军平买平卖的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取代明朝而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特别是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 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北京城内的大顺政权正忙于筹备李自成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大顺强敌压境,而军心涣散,失败不可免了。 ——整理自《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自成“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口号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答案】(1)影响: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也有利于获得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支持;为大顺政权的建立和攻占北京奠定基础( (2)原因:提不出更科学的革命纲领;对敌对势力的威胁缺少足够的警惕;军事胜利后贪图享受,军心涣散( 【解析】(1)依据材料“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军的发展”“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中“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大顺强敌压境,而军心涣散”的信息归纳回答。
本文档为【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7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8-10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