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矿井开采设计1

矿井开采设计1

举报
开通vip

矿井开采设计1矿井开采设计1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目 录 前 言 ......................................... 3 0.1初步设计编制依据 .......................... 3 0.2设计指导思想 .............................. 3 0.3主要技术原则及指标 ........................ 3 0.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4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 .........

矿井开采设计1
矿井开采设计1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目 录 前 言 ......................................... 3 0.1初步设计编制依据 .......................... 3 0.2设计指导思想 .............................. 3 0.3主要技术原则及指标 ........................ 3 0.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4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 ............................. 5 1.1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 5 1.2地形气候与水电概况 ........................ 6 1.2.1地形及地貌 ........................... 6 1.2.2气象及地震 ........................... 6 1.3矿井地质特征 .............................. 7 1.3.1地层 ................................. 8 1.3.2构造 ................................. 8 1.3.3水文地质 ............................ 11 1.4煤的物理特性及工业用途 ................... 14 2 井田开拓...................................... 15 2.1井田资源储量的确定 ....................... 15 2.1.1矿井地质资源量 ...................... 15 2.1.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 15 1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2.1.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 16 2.1.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 16 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7 2.3井田开拓 ................................. 17 2.3.1 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 17 2.3.2水平划分和开拓巷道布置 ............... 23 2.3.3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 24 2.3.4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布置 ............. 25 设计体会 ........................................ 28 参考文献 ........................................ 29 教师评语 ........................................ 30 2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前 言 0.1初步设计编制依据 1、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一号矿井的设计委托书; 2、 《煤矿安全规程》; 3、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4、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5、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6、 《矿井通风安全装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MT/T5016-96); 7、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 0.2设计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建设的方针、政策,按照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模式进行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把矿井建成“一井一面”的安全高效矿井,以提高矿井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力。 0.3主要技术原则及指标 0.3.1 主要技术原则 根据本矿井的内外部建设条件、国家对煤炭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和矿区内类似矿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井田的具体特点,在井田开拓方式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努力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把矿井建成“一井一面”的安全高效矿井,以提高矿井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力; 2、简化矿井开拓布置,合理集中生产,节省井巷工程量,多做煤巷少做岩巷,以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发改能源[2007]1456号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要求,并降低造价,缩短建井工期; 3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3、地面主要生产环节(产、储、装、运)应高度集中; 4、井下煤炭运输尽量全部采用胶带输送机实现连续运输; 5、井下辅助运输应采用被实践证明设备性能较好,能够实现连续运输的设备,以减少辅助运输环节的人员及设备,提高运输效率; 6、坚持安全第一原则,要提高矿井抗灾、避灾能力。 0.3.2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生产能力4.00Mt/a。 32、井巷工程量:井巷总长度24178m,总掘进体积399944m,万吨掘进率207m; 3、工业建筑总体积163713m?; 4、行政及福利建筑面积203995?; 5、矿井在籍人数1716人; 6、矿井原煤生产效率13.81t/工; 7、一号矿井建设项目总资金为19675.47万元; 8、吨煤投资389.49元/t; 9、建井工期:30个月。 0.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勘探报告对4号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控制还不够严密,有待在进一步勘查工作中,加密控制以更准确的控制4号煤层的隐伏露头。 2(4号煤层顶板、底板易发生底鼓、侧帮等工程地质问题,未来生产中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3(本井田西部根据详查地质报告尚有部分资源,再新建一矿井来开发已不可能,因此本矿井有向西扩界的余地,建议加快对井田西部资源勘探。 4(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矿井建设与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项目的落实。 5(本区部分钻孔封闭未做检查,今后的煤炭生产中在钻孔附近要引起注意并做出相应的检查。 4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 1.1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矿井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三道岭矿区中部,行政区划属哈密市管辖,地理坐标:东经92?40′02″,92?42′05″,北纬43?07′07″,43?08′17″。煤矿以北4.0km,有312国道通过,南13.5km处有兰新铁路通过,交通方便。煤矿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矿界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限定,一矿井田矿界范围拐点坐标及地理坐标:见表1-1。 表1-1 矿井地理坐标 拐点 X值 Y值 经度 纬度 S1 4776254.00 16473048.00 92?42′05″ 43?08′06″ S2 4777646.00 16473283.00 92?41′55″ 43?08′17″ S3 4777646.00 16474938.00 92?40′11″ 43?08′17″ S4 4777233.00 16475275.00 92?40′02″ 43?07′58″ S5 4776261.00 16475275.00 92?40′02″ 43?07′09″ S6 4776226.00 16473048.00 92?42′05″ 43?07′07″ 区内的总人口为34883人,主要分布在井田北部。井田面积内没有建筑及耕田,也没有人员居住。区内公路交错,运输便利。工业以煤炭生产为主,同时具备煤炭勘查、煤炭设计、煤矿施工、热电厂、建材、化工、机械加工及维修、汽车运输、棉纺、硅铁、电石、石材开采及加工、农业种植、仓储服务,物业管理、钢材销售等企业。 一矿井田北部和东部以F2断层为界,东北角以4#煤层底板等高线+960为界,西部以X?排勘探线为界,南部以4#煤层底板等高线+580为界。井田东西 2走向平均长4.0km,南北宽2.5km,面积约为10.0km,开采深度由+960m至+580m标高。矿区内有公路、铁路贯穿,东距哈密市84km,西至乌鲁木齐508km,国道312线及省道通过。兰新铁路柳树泉站距矿区13.5km,设有专用线,交通方便。见图1-1。 5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图1-1 交通位置图 1.2地形气候与水电概况 1.2.1地形及地貌 该井田地处巴尔库山南侧戈壁平原,地势较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坡度千分之二十左右,海拔高度980,1150m,属戈壁丘陵准平原地形,由干涸河床、河漫滩及低缓山丘相间的风蚀地貌组成。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田内除保留有浅而干涸的冲沟和风积丘岗外,均为平坦戈壁。 1.2.2气象及地震 矿区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多风、干旱、少雨雪,最高气温40?以上(7,8月),最低气温-23.4?以下(元月),冻结期5个月(11,3月)•,冻结深度为0.7m,年平均降雨为26mm,蒸发量高达4269mm,最大积雪厚度为30mm;春秋两季多风,风向以东北风为主,最大风速为47m,s。 三道岭气候基本气象要素(见表1,2)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6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1,,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对应的地震基本裂度为?度 。见表1-2。 表1-2 三道岭气候基本气象要素综合表 地 区 三道岭 气象要素 年平均 10.02 气 一月平均 -19.2 温 七月平均 37.3 ? 年极端最高 40.5 年极端最低 -23.4 ?10?活动气温 3440 平均无霜冻期(天) 173 年日照数(小时) 3056 年蒸发总量(mm) 4269 年降水总量(mm) 26 一日最大降水量(mm) 20.9 年大风日数(天) 106.6 年最大积雪深度(Cm) 30 年冰雹日数(天) 0.5 太阳辐射年总量 158 资料年代 2000-2004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公司有自备火力电厂一座,内装3000kW机组一台,6000kW机组三台,总装机容量达21000kW,并且由柳树泉区域变电所架设一回路35kV输电线路将哈密电厂的电引入矿区,矿区用电基本保证。 矿井供电由集团公司自备电厂引出的6kV双回路到一矿井田工业广场地面高压变电所,其后以6kV输送到矿井各供电区间和设备,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矿井供水由集团公司在沙枣泉水源地和在天山白杨沟水源地内建有的水库经过分配后,由中心区铺设管路供给矿井生产、生活使用。 1.3矿井地质特征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公司哈密三道岭煤矿矿区位于东天山褶皱带内的山间 7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盆地的冲洪积扇前缘,北有巴尔库山,南为觉罗塔格山。三道岭煤田为中下侏罗系沉积煤田,受天山纬向构造带的影响,在第三系晚期经喜马拉雅运动改造,形成现煤田中部隆起被剥蚀,即现在的西山倾伏背斜,致使煤田呈现西部封闭,东部开放的“马蹄形”煤田格局,其次在煤田内发育有次一级北东,南西走向和近东西走向的断层,进一步切割了煤田的整体形态。 1.3.1地层 1)第四系:基本为全区分布,厚度0,260m,以砂砾层为主,局部为砂质垆坶层,厚度最大处位于西山倾伏背斜的北翼,其他区域厚度较薄。 2)第三系:基本为全区分布,厚度0,600m,以砖红色砂砾岩、泥岩和砂岩及过渡岩性为主,厚度最大处主要分布在煤田南部外围,其他区域厚度在100m左右,煤田西部直接出露地表成丘陵。 3)侏罗系:基本全区分布,厚度在30,700m,以灰色、灰绿色、灰黑色的泥岩、砂岩为主,其中下侏罗系含煤6层。 4)石炭二迭系:厚度不详,主要出露在天山内和西山倾伏背斜轴部。 1.3.2构造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一矿井田位于三道岭西山倾伏背斜的南翼,煤系地层总体为一向南倾的单斜构造,走向NE,SW,倾向ES,由于整个煤田处于天山褶皱带内,其构造形态受纬向构造的控制。因此区内主要构造线的走向大致呈东西方向。区内中小构造较为发育,现分述如下: 1)褶曲 主要是位于南部的宽缓向斜,褶曲对生产影响不大。 2)断裂 (1)F号逆断层:位于井田的南部,走向近N50?E,为一向北倾斜的高角1 度逆断层,倾角约80?,断距约500,左右。该断层发生在第三系沉积以前,将侏罗系地层断开,上覆第三系地层未受破坏(或断距很小),断层两侧的第三系地层厚度变化很大,北盘平均厚185.02,,南盘厚约700m。 (2)F号逆断层:向西倾并南转与地F号断层相交,断层倾角24,54?,21 8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断距18,120,,为一、二矿分界的自然标志。 0(3)F下断层:位于一矿井田??勘探线西附近,断层走向NE25SW,13 长约500m,倾向东南,倾角64?,落差25,30m,往深部减少。 (4)揭露的断层一般落差在2m左右,对生产影响不大。 (5)三维地震勘探揭露的断层落差均在3,6m之间,倾向南东,倾角在45?,70?之间,不会影响正常生产。 一矿井田地处天山地槽褶皱时所形成的凹陷盆地,哈密凹陷中。在这凹地中又沉积了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等地层,其厚度1500m。在这些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又发生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使中新生界地层产生了褶皱,形成侏罗系背斜、向斜和第三系向斜,伴随着褶皱的同时,又产生了各种性质的断裂。由于沉积间断,使中新生代地层之间形成了不整合。 3)本区所见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石炭二迭系等,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冲、洪积砾石层,下部有粗砂、亚砂、亚粘土及砾石,厚度0,12.84,,平均厚度5.80,,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第三系(E):厚度在0,60m,岩性由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杂色砾岩所组成,底部为含钙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3)下侏罗八道湾组(J):揭露厚490.98,,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岩性段: 1b 3a、八道湾组上段(J):灰绿色泥岩、细砂岩及泥质细砂岩为主,以黑色1b 泥岩、炭质泥岩的K2标志层为界与下伏地层接触。 2b、八道湾组中段(J):上部为灰色至灰绿色中细砂岩夹泥岩及砾岩组成1b 韵律清晣的旋迴构造,中部以青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有炭质泥岩数层,中夹薄层砂砾岩及中,细砂岩,下部以灰红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底部以灰色粗砂岩、砂砾岩的K1标志层与下伏地层接触。 3c、八道湾组下段(J):是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以砂岩、泥岩、粉砂岩1b 和煤层组成,共含煤6层,其中4#、是矿区的主采煤层,煤层间由砾岩、砂岩及灰黑色、灰色粉砂岩、泥岩等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4)石炭二迭系(C,P):由流纹岩、石英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中酸 9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性火山岩组成,为煤系地层基底,厚度不详。 一矿井田由于位于西山倾伏背斜的南翼浅部,地层单一,煤系地层以特殊的标志层即可进行对比,所以较为可靠。 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该组揭露厚 490.98m,主要岩性为: 上段砾岩层以暗红、黄绿色及杂色砂岩、砂砾岩为主,中夹黄绿色砾岩、黑色泥岩、炭质泥岩等,在井田内被剥蚀,该段平均厚9.80m。 中段以灰绿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中夹粗砂岩、薄层砂砾岩及菱铁矿结核,包括K3砾岩标志层,该层平均厚为147.16m。 下段以K1砾岩标志层为界,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灰色、灰绿色泥岩、砂岩及砾岩组成韵律比较清晰之旋回结构。下段含煤6层,煤层间由砾岩、砂岩及黑色、灰色粉砂岩、泥岩等组成,具旋回结构,该层揭露平均厚度203.09m。 煤田含煤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6#煤层,其中4#煤层为可采煤层,其它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平均可采厚度为11m(见表:可采煤层特征表),4#煤层为现主采煤层。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1#煤层:多呈断续的煤组出现,结构复杂,煤层厚度小(0.30,1.80m)而变化大,为极不稳定煤层。 2#煤层:平均厚度1.45m,分为1,3个分层。结构复杂,极不稳定,仅在少数钻孔见到。1,2号煤层平均间距10.43m。 3#煤层:不含或含一层夹矸,结构简单,平均厚度1.00m。 4#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最大厚度11.2m,最小厚度8.9m,平均厚度10.1m,结构简单,较复杂,厚而稳定,一般遵循着由西向东逐渐变薄、由北向南增厚的规律。该煤层内普遍含有1,2层含鲕状铁质结核、灰分达30%的薄分层,常以此特征作为本区对比标志,属稳定煤层。于2号煤层平均间距21.68m。 5#煤层:一矿井田井田该煤层只有局部出露。于4#煤层平均间距6.38m。 6#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在0.52 ,1.34 m之间,平均煤厚在0.93m,具有北薄南厚、东西相差不大的特点,属较稳定煤层。于5#煤层平均间距19.26m。 主采4#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粉砂岩、泥岩、细砂岩,老顶为厚层状砂砾岩。 4#煤层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组成。贴近煤层多为泥岩,厚度10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0.4,1.2m不等。 岩性特征 (1)砂砾岩:砾度不等,胶结物多为泥,钙质,未湿水硬度较大,湿水后胶结物软化,易于分解。 (2)中、粗砂岩:较致密,硬度大,往往以透镜体出现,覆于砂砾岩层之上, 单层厚度不大。 (3)粉砂岩,细砂岩:细砂岩多与泥岩或者粉砂质泥岩互层出现,具有明显之层理。粉砂岩单纯者较少,以过渡岩性为多,个别具有层理,成层好,易顺层理脱落。 (4)泥岩:赋存在煤层附近的泥岩,一般性软,遇水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其它地段泥岩多含有砂质,呈团块状,滑面发育,膨胀不明显,但较破碎。 一矿井田内4#煤层顶底板多为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砂岩等,老顶为厚层状砂砾岩,比较稳定,从本次勘探钻孔煤、岩芯中可以看出,组成煤层顶底板的岩性主要为泥岩,其次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详见地质综合柱状图1-2。 1.3.3水文地质 一矿井田对应地表为平坦之戈壁,地貌单一,北为巴尔库山,本井田则位于山前倾斜平原前缘地带。由于长期侵蚀切割,形成了南北宽缓之冲沟和狭长之平台。西部局部基岩裸露,东部则为广阔的戈壁砂砾石所覆盖。区内缺少天然地表水体,唯一补给区为巴尔库山之融雪水,在流出沟口不远,即潜流于地下,故冲沟常年呈干涸状态,唯每年6,7月,山区融雪水汇流而下,但为时甚短。 据三道岭气象资料统计,年降雨量约为26mm,而年蒸发量则高达4000mm,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由此可见,本区地下水的各种补给条件是十分有限的,地下水的补给量很小。 综合上述,由于巴尔库山融雪水的补给源远,缺少地表径流,蒸发量很大,加之矿床上覆地层透水性很弱,隔水性较强,并且无透水地质构造,由此构成了矿床充水因素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原精查地质报告根据本区水文地质调查情况,将井田地层按含水特征划分为 11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三个含水层组,即第四系岩性松散易受补给,为孔隙水,但水储量以静储量为主,补给源水量较小,此为第一含水层。第三系岩性较疏松,其上段受风化作用影响,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可接受第四系底部水的补给,受水条件亦较好,为孔隙,裂隙水。此为第二含水层。侏罗系岩性总体坚硬致密,受水补给条件恶劣,为裂隙,孔隙水,此为第三含水层。岩层含水性的特点是:岩层含水性随着埋藏深度而减弱,其单位涌水量依其地层层序,向深部递减5倍以上,此为补给区同一而岩性各异之故。同时各含水层间无直接联系。因各含水层间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作为隔水层。 第一含水层(H1):即第四系松散沉积含水层,分布在整个井田,在延深区域范围内厚度不一,最大厚度为12.84m,平均厚度在5.80m左右,岩性主要为松散的砂砾石、亚砂土等,该含水层通过本次补勘工程的简易水文观测工作证明其基本不含水。 第二含水层(H2):即孔隙,裂隙水,为下第三系善鄯群,零星分布在矿井+700水平以上区域,第三系厚度为0,60m,含水层厚度一般20,30m左右。该层单位涌水量0.125 l/s?m,渗透系数0.0000448m/s,岩性中上部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中下部主要为富含钙质结核之砂岩、砂砾岩,胶结物为泥钙质,胶结程度差,较为松散。 第三含水层(H3):即裂隙,孔隙水,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下段,据已有资料,本层含水性比较明显的层段主要集中在K1标志层至6#煤层之间,其上部岩性以灰、灰绿色砂岩为主,致密坚硬,偶有节理,静止水位10.5m,单位涌水量0.02774l/s?m,渗透系数0.000109m/h;各煤层本身皆为弱含水层,煤巷掘进后,巷道内滞后涌水效果明显,但出水方式多为潮湿、滴淋水,在裂隙发育地段或构造带附近,涌水较大。在其它层段掘进时巷道内普遍干燥无水。据已有勘探资料,K1标志层以上及6#煤层以下,涌水量微弱,尤其是6#煤以下的岩层,涌水量极 33微,可视为不含水岩层。井田平均涌水量为24m/h,最大涌水量为106m/h。 该矿井范围内地质构造属中等,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为煤层顶板稳固性较差,煤层底板遇水膨胀造成底鼓现象,应属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矿井。针对煤层顶底板稳固性差的实际问题,提醒采矿权人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12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序号 岩柱厚度岩层名称岩性描述 1 17表土层冲积砾石层下部有砂土层 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含钙质结 271.35泥质粉砂岩核 上部砂质泥岩下部为层状砾岩 3113.67钙质砂岩含大量钙质 为泥岩及砂砾岩含大量钙质结4泥质粉砂岩142.32核的泥岩 512.90粉砂岩灰色砾岩不均匀 上部为红色砾岩~中有粗砂岩~6砾岩砂岩67.90 下部以细砂岩为主 上部为中细砂岩夹泥岩~下部以7综 130.56砂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上部为粉砂岩夹泥岩~下部变 8粉砂岩40.12为中砂岩与砾岩合 91.921#煤层平均厚度0.22m~局部缺失 柱 细粉砂岩及中粒砂岩~下部变10泥质粉砂岩22.64为粗砂岩与砾岩 煤层有1-5个分层~平均最大厚状113.832#煤层度为0.22m~部分缺失 上部为中细粉砂岩加泥岩~下12图15.91泥质粉砂岩部为粉砂岩及砾岩 有1-11个分层~平均最大厚度137.61 3#煤层为1m 上部粉砂岩及泥岩~下部为粗14 19.36粉砂岩砂岩及砾岩 1512.30主采煤层~平均厚度为10.13m4#煤层 上部粉砂岩~下部为粗砂岩及16 泥质粉砂岩15.04砾岩 五个分层~最大厚度为1.33m~172.325#煤层中有夹矸~向东尖灭 细粉砂岩为主中间夹砾岩粗砂1814.28粉砂岩岩层 7个分层~最大为1.34m~局部192.45 6#煤层有夹矸 20 28.86细粉砂岩以细粉砂岩为主中央中粗砂岩 2122.67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具水平层理 229.11粉砂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局部缺失 23火山岩流纹细碧岩及火山角砾岩组成 13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1.4煤的物理特性及工业用途 一矿井田各煤层肉眼观察,物理性质基本相似。颜色呈黑色、条痕呈黑褐色,含丝炭高者黑度深,极易污手,为暗淡光泽,沥青光泽。 成规则层状产出,以条带结构为主。易燃,火焰为黄红色,烟少,无沥青味,膨胀不明显,燃烧后为灰白色粉沫无煤渣。 一矿井田可采煤层的煤岩成份以半亮煤为主,暗煤次之,显微结构为条带状,成份以丝炭化物质为主(占39.87%),半凝胶化物质(29.74%)、凝胶化物质(28.94%)及角质化物质次之(4.92%),煤质稳定,煤岩类型应属半亮型,暗淡型煤。 各可采煤层煤元素含量值相当接近,变化极其微小。有机质是煤的主要化学组成,其中碳、氧、氢、氮、等元素占主导地位。矿井内碳元素含量介于70.5,85.64%,氢含量介于2.98,5.57%,氮含量介于0.15,1.47%,氧含量在9.42,20.47%之间。 井下主要可采煤层的原煤全硫含量均不高,本矿区各煤层硫的含量测定在0.08,0.83%,属低硫分煤,磷含量在0.0025,0.0177%,属特低磷煤。1、煤的工业分析 1)煤的工业分析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 (1)水分(mad)原煤水分含量在0.98%,7.27%之间,精煤在5.36%,6.33%之间。 (2)灰分(Aa)原煤灰分率为2.20%,25.70%之间,精煤在2.36%,3.46%之间。 (3)挥发分(Vdaf)井下各主要可采煤层的原煤挥发分产率为20.94%,44.80%之间。 2)煤的发热量(Qb.d)本矿井煤层发热量普遍较高,原煤(Qb.d)两极值为24.06,27.27MJ/Kg,按照煤发热量的级别都属高热值煤。 一矿井田可采煤层煤质基本相同,煤种确定的主要指标是可燃基挥发分产率和粘结性指数,井田内4#煤层其精煤可燃基挥发分在22.83%,33.00%,粘结指数为2,胶质层Y值为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51,86),4#煤种可划定为不粘煤(BN21),该矿井的主要可采煤层为低硫、低磷、低灰分、14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高发热量的动力煤和民用煤,煤的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动力用煤和民用煤的需要。 矿井中瓦斯含量与二氧化碳含量经测定,为低瓦斯矿井,井田内各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属自燃煤层,发火期为3,6个月。煤尘具爆炸性。 2 井田开拓 2.1井田资源储量的确定 2.1.1矿井地质资源量 Zz=4000×2500×(1.92,3.83,7.61,12.30,2.32,2.45)×1.32 =40167.6万吨 2.1.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由下式计算: Z,Z,Z,Z,Z,Zk g111b122b2M112M22333 Zg式中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万吨 Z,40167.6,60%,70%,16870.392111b 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万吨 Z,40167.6,30%,70%,8435.196122b 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万吨 Z,40167.6,60%,30%,7230.1682M11 15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万吨 Z,40167.6,30%,30%,3615.0842M22 Z333——推断的资源量; 万吨 Z,40167.6,10%,4016.76333 k——可信度系数,取0.8。 求得: Z,16870.392,8435.196,7230.168,3615.084,4016.76,0.8g 万吨 ,39364.248 2.1.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P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按下式计算,其中按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的3%估算,则: 1 Z,Z,P Sg1 Z式中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g P——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等永久煤 1 柱损失量之和; 万吨 P,39364.248,3%,1180.9271 求得 万吨 Z,39164.248,1180.927,38183.321S 2.1.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矿井设计开采储量按下式计算,其中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2%估算,则: 2 Z,(Z,P)C kS2 Z式中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k P——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之和; 2 万吨 P,38183.321,2%,763.6662 16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采区采出率,取80%。 C 求得 万吨 Z,(Z,P)C,(38183.321,763.666),80%,29935.723kS2 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参照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下限(大于50a)要求,T取60a,储量备用系数K取1.2,则矿井生产能力A为: Z29935.723k 万吨/a A,,,383.791TK60,1.3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矿井设计开采储量,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将矿井设计生产能力A确定为420万吨/a,再计算服务年限: Z29935.723k a T,,,59.04AK390,1.3 在计算矿井服务年限时,考虑矿井投产后,可能由于地质损失增大、采出率 Z降低和矿井增产的原因,使矿井服务年限缩短,设置了备用储量,备用量为: b Z29935.723k 万吨 Z,,0.4,,0.4,9210.992bK1.3 在备用储量中,估计约有50%为采出率过低和受未预知地质破坏影响所损失 Z的储量,矿井开拓设计时认定的设计采出的储量约为: C 万吨 Z,Z,Z,50%,29935.723,9210.992,50%,25330.227Ckb 2.3井田开拓 2.3.1 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 2.3.1.1 影响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选择的主要因素 1(地面建设条件 该井田地处巴尔库山南侧戈壁平原,地势较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坡度20‰左右,海拔高度980,1150m,属戈壁丘陵准平原地形,由干涸河床、河漫滩及低缓山丘相间的风蚀地貌组成。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田内除保留有浅而干涸的冲沟和风积丘岗外,均为平坦戈壁,工业场地选址比较容易。 17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2(交通运输条件 矿区内有公路、铁路贯穿,东距哈密市84km,西至乌鲁木齐508km,国道312线及省道通过。兰新铁路柳树泉站距矿区13.5km,设有专用线,交通方便。 3(煤层赋存条件 井田地面大部分为平坦的戈壁滩区,地形总体趋势北高南低,坡度20‰左右,海拔高度980,1150m,煤层倾角?12?。其中初期开采的4号煤层首采区煤层底板开采深度由+960m至+580m标高,埋深一般超过300m。 4(生产技术条件 井田内4号煤层多发育直接顶板及直接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细砂岩;伪顶及伪底多为泥岩、炭质泥岩。老顶板、老底板只限于局部地段。根据地质报告顶、底板均为较软岩,极软岩,围岩稳固性差,开采过程中易发生顶板冒落、底鼓、侧帮等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地质报告4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易自然发火,自然发火期2,3个月;4号煤层瓦斯含量较低,有利于矿井安全开采。 2.3.1.2 井田开拓的主要技术原则 根据本矿井的内外部建设条件、国家对煤炭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和矿区内类似矿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井田的具体特点,在井田开拓方式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努力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把矿井建成“一井一面”的安全高效矿井,以提高矿井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力。 2、简化矿井开拓布置,合理集中生产,节省井巷工程量,多做煤巷少做岩巷,以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发改能源[2007]1456号文《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要求,并降低造价,缩短建井工期。 3、地面主要生产环节(产、储、装、运)应高度集中。 4、井下煤炭运输尽量全部采用胶带输送机实现连续运输。 5、井下辅助运输应采用被实践证明设备性能较好,能够实现连续运输的设备,以减少辅助运输环节的人员及设备,提高运输效率。 6、坚持安全第一原则,要提高矿井抗灾、避灾能力。 2.3.1.3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 18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根据井田内地形条件、外部建设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及地质构造的影响,经现场踏勘,对工业场地位置提出三个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比较: 方案一:313钻孔附近工业场地 工业场地位于整个井田的中东部10-2钻孔附近,该处场地比较平缓,地形标高在+1013,+1026m之间,仅东南部地形略高。优点:地面煤流顺畅,与国道、高速公路连接方便,井下开拓布置合理;缺点:场地挖方量较大,填挖方量不平衡,场地压煤量较大,铁路专用线较长。 方案二:CK43钻孔附近南工业场地 工业场地位于青山子南,井田煤层露头线东部的无煤带区域。该处场地平缓,地形标高在+1018,+1032m之间。优点:工业场地不压煤,地面煤流顺畅,铁路专用线短,井下开拓布置合理,场外公路连接方便。 方案三:BK6钻孔东+BC7钻孔附近工业场地 该方案分为两个工业场地,主斜井工业场地位于方案二的青山子南工业场地。副立井位于井田东部露头附近的草甸子场地,该处场地地势平坦,地形标高在+1038,+1052m之间。优点:工业场地压煤量较小,场地填挖方量基本平衡,与国道、高速公路连接方便;缺点:铁路专用线较长。 设计对于工业场地将结合井田开拓方案一起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便确定最佳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 2.3.1.4 井田开拓方式 根据井田开拓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结合矿井的工业场地位置、煤层的赋存条件、矿井生设计生产能力及目前的装备水平等因素,设计对矿井开拓方式提出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BK3钻孔附近工业场地,斜井开拓(推荐方案) 工业场地位于BK3钻孔附近,采用斜井开拓,在工业场地布置主、副斜井,在草甸煤层露头处布置中央回风立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主斜井斜长673m,倾角15?,装备带宽B=1400mm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主要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同时井筒内装备往复架空乘人器,作为主要人员下井通道。副斜井斜长654m,倾角16?,井筒装备一部绞车,双钩串车提升,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兼作主要进风井。副斜井也装备人车,必要时可以提升人员。中央回风立井直径6.0m, 19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井深295m,井筒内装备梯子间,兼作矿井安全出口。 方案二:CK43钻孔附近工业场地,斜井开拓 工业场地位于CK43钻孔,采用斜井开拓,在工业场地布置主、副斜井,草甸工业场地煤层露头处布置中央回风立井。主斜井斜长663m,倾角13?,装备带宽B=1400mm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主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同时井筒内装备往复架空乘人器,作为主要人员下井通道。副斜井斜长663m,倾角13?,装备一部绞车,双钩串车提升,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兼作主要进风井。副斜井也装备人车,必要时可以提升人员。回风立井直径6.0m,井深334m,井筒内装备梯子间,兼作矿井安全出口。 方案三:BK6钻孔东,主斜井+BC7钻孔附近,副立井,综合开拓 本方案主斜井、副立井各位于一个工业场地,主斜井工业场地位于BK6钻孔东,副立井、中央回风立井工业场地位于BC7钻孔附近,中央并列式通风。主斜井斜长1665m,倾角11.4?,装备带宽B=1400mm胶带输送技机担负矿井主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同时井筒内装备一部绞车负责液压支架、长材等大件设备的辅助运输任务。副立井深346m,装备一对窄罐笼,担负矿井人员和普通材料、设备的辅助提升任务,兼作主要进风井。回风立井直径6.0m,井深344m,井筒内装备梯子间,兼作矿井安全出口。 图2-1 井筒位置方案图 20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表2-1 开拓方案技术优缺点比较表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主斜井工业场地、铁路专 用线均处于无煤带不压煤, 主斜井井筒不需要留设保护 ?矿井为一个工业场地,便于 煤柱; ?矿井为一个工业场地,便管理; ?铁路专用线较方案一短,于管理; ?工业场地、铁路站场均位于 铁路投资较低; 优 ?建井周期较短。 无煤带,不存在压煤问题,主 ?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和长点 ?进风线路短,矿井通风阻斜井井筒无需留设保护煤柱; 材,由主斜井负责运输,不力较小,通风费用低。 ?铁路专用线较方案一短,铁 需要对设备进行解体,大大 路投资较低; 提高了运输效率,副立井负 责常用设备材料和人员的运 输,人员运输效率较高。 ?矿井有两个工业场地,场 地管理不便,场外公路连接?工业场地压煤较多,铁路?主、副斜井较长,矿井建井不便,水暖电等工程量较大; 专用线较其它两个方案投资工期较长; ?主斜井井筒较长,副立井较多; ?矿井风路长,通风阻力较采用井塔,造价较高,矿井 缺 ?南翼工作面存在煤炭反向大,通风运营费用高; 建井工期较其它两个方案 点 运输问题; ?主副斜井较方案一长约长; ?矿井人员下井运输效率50,,主辅运输效率较低,生?副井工业场地压煤,压煤低。 产期间运行费用较高; 量约1.30Mt; ?主斜井装备绞车负责大件 运输,对井筒内主皮带有较 大安全隐患。 21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三个方案在技术上各有优缺点,三个开拓方案经济比较见下表2,2。由表2,2可以看出,在经济上方案一和方案二相差不多,方案三与前两个方案相比经济性较差,方案三在井筒施工和井筒装备上的投资都较高,且方案三的建井工期为三个方案中最长者。方案一在经济上略优于方案二,同时方案一建井工期能比方案二提前约半年左右,能够是矿井较早的产生经济效益;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综合分析,通过对投资、运营、使用性能等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比选,结合建设单位意见,本次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一。 表2-2 开拓方案经济比较表 方案一(主斜井+方案二(主斜井+方案三(主斜井+副立 方案名称 副斜井) 副斜井) 井) 一个场地 一个场地 两个场地 费用(万费用(万费用(万类别 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工程量 工程量 元) 元) 元) 主斜(立)井 m 1183 1443.26 1463 1784.86 1665 2031.3 副斜(立)井 m 874 1013.84 1458 1691.28 346 1327.8 井巷 回风立井(含梯子m 303 363.6 334 400.8 344 412.8 间) 小计 2820.7 3876.94 3771.9 胶带机(架空乘人m 1213 1424 1493 1791.6 1695 2034 器) 井筒 提升机及电控 591 900 1055 装备 及土副井井口房(井 145 145 790 建 塔) 小计 2160 2836.6 3879 铁路专用线 km 1.5 1387.5 2 1850 地面 设施 小计 1387.5 1850 工程总费用合计 6368.2 6713.54 7650.9 工程总费用比较 ?0 345.34 1282.7 22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2.3.2水平划分和开拓巷道布置 2.3.2.1水平划分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井田内煤层赋存标高-50,+850m,设计确定全井田划分为1个水平开采,采用全下山开拓全井田,水平标高为+750m。副斜井落底标高为+750m,主斜井落底标高+693m。 图2-2 水平划分剖面图 2.3.2.2 开拓巷道布置 1(大巷层位 主要大巷均布置在4号煤层中,4号煤层平均厚度8.97m,顶板多为粉、细、中、粗砂岩,局部地段为砂砾岩,底板多为粉、细、粗砂岩,局部地段为砂砾岩,为减少岩巷工程量,并考虑巷道联系方便,主要巷道均沿4号煤层布置,其中回风下山沿4号煤层顶板布置,辅助运输下山沿煤层底板布置,胶带输送机下山沿4号煤层中部布置。 2(大巷条数 共布置3条下山开采东、西翼采区,分别是胶带输送机下山、辅助运输下山和回风下山,各下山均沿煤层掘进,下山间距30m。胶带输送机下山通过井底煤仓将煤炭转运到主斜井皮带。 23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2.3.3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2.3.3.1 采区划分 1、采区划分影响因素 采区划分要综合考虑井田面积大小、地质构造情况、煤层赋存条件、采煤方法和井下运输方式等因素。本井田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宽2.5km,井田面积 22约41.54km,井田内含煤面积为27.54km。 井田内对采区划分有较大影响的断层有两条,分别是DF、DF,其断层落差12均在10m以上,其中DF断层落差最大达到60m。从断层分布来说,DF断层位1212于井田最北部,该断层将一矿井北部部分333资源量进行了割断,使该部分资源量难以开采,由于断层位于井田边界的最北端,因此该断层对采区划分影响不大。F2断层沿煤层露头线向井田内延伸,根据井田地质报告该断层尖灭于井田内,其对采区划分有一定影响。DF、DF位于井田北部和东北部,对井田划分产生较12 大影响,DF和DF断层之间煤层走向和断层走向基本平行,DF断层将井田北部121 煤层隔为两段。 根据井田内主要断层的展布情况和井田内煤层赋存情况,结合工作面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本着适当加大采区尺寸、增加工作面推进方向长度、尽量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提高工作面单产及效率的原则,并考虑到矿井回采、掘进通风因素,设计确定工作面推进方向长度2000,3000m。 图2-3 采区划分及主要巷道布置 24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2、采区划分 经过综合分析影响采区划分的各种因素,矿井共划分为东、西两翼两个采区开采。 东翼采区:东翼采区下山东部,设计可采储量139.315Mt; 西翼采区:东翼采区下山以西的区域,设计可采储量113.985Mt; 2.3.3.2开采顺序 开采顺序为采区前进式,即由井筒向井田边界推进,详见表2-3。 表2-3 采区开采顺序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表 可采储接替顺序 服务年 采区名称 量 限(a) 10 20 30 40 50 60 (Mt/a) 东翼采区 139.315 60 西翼采区 113.985 50 4.2Mt/a 合计 253.3 60 2.3.4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布置 2.3.4.1井筒 矿井移交和达产时共有主斜井、副斜井、中央回风立井共3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位于矿井工业场地;中央回风立井布置斜井落底处的煤层露头附近,距矿井工业场地直线距离约1.2km。 1、主斜井 2井筒净宽5.2m,净断面17.9m,倾角16?,斜长1187m,担负全矿井煤炭提 25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升任务、人员上下井和安全出口。井筒内装备B=1400mm胶带输送机,并安设斜井架空乘人器,井筒内敷设消防洒水管路、压风管路、动力电缆及通信电缆。 2、副斜井 2井筒净宽4.6m,净断面16.6m,倾角18?,斜长877m,担负全矿井设备、材料、矸石等辅助提升任务兼安全出口。井筒内铺设900mm轨距、38kg/m的钢轨。装备2JK-3.5/20E单绳缠绕式双滚筒提升机1台。副斜井井筒倾角大小考虑主要考虑矿井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同时受井口位置、井底煤仓位置和井底车场布置的影响。采用串车提升时井筒倾角最大不能超过25?。本副斜井井口位置和主斜井井底煤仓位置基本确定,在满足井底车场布置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井筒倾角以满足辅助运输要求,增加辅助运输安全性和矿车装满系数,经过布置最终井筒倾角确定为18?。 3、中央回风立井 2净直径6.0m,净断面28.3m,井深295m,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井筒内装备梯子间作为安全出口。 2.3.4.2 井底车场及硐室 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工业场地布置主斜井、副斜井两个井筒。井筒、大巷煤炭均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井下辅助运输为齿轨卡轨车运输系统,材料、设备装矿车后通过副斜井到+750m水平井底车场,经电机车调车后由齿轨卡轨车经辅运下山运送到各使用地点。 1、井底车场形式 根据已确定的矿井开拓布署、井下大巷的运输方式、主副斜井相对位置关系等,从减少初期井巷工程量、缩短矿井建设时间、利于井底调车及硐室维护等方面考虑,设计推荐井底车场采用直线式布置,以+750m水平标高为井底车场标高。 2、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由于本矿井煤炭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由主斜井提升;井底车场主要担负材料、设备、矸石、人员等辅助运输任务,故车场的通过能力是非常富裕的,完全能够满足矿井初后期生产的需要。 3、井底车场硐室 (1)主井生产系统硐室 26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主井生产系统硐室主要为井底煤仓及装载硐室。 井底布置1个井底斜煤仓,距主斜井水平距离为18.5m。煤仓上口标高+755m,净直径8.0m,有效容量约2210t。 (2)副井系统硐室 副井系统硐室主要包括: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管子道、水仓、蓄电池机车充电检修硐室、齿轨卡轨车加油检修硐室、消防材料库、井下爆炸材料库等。 ? 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及管子道 主变电所和主排水泵房采取联合布置,管子道位于主排水泵房南侧。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均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 2主变电所长45m,净宽4.5m,净高4.2m,净断面积13.5m。 2主排水泵房长35m,净宽4.0m,净高4.45m,净断面积15.9m。 2管子道长144m,净宽3.0m,净高3.0m,净断面积8.0m。 ? 水仓 3井底水仓布置在副斜井东侧,入口与车场巷道相连。矿井正常涌水量31m/h, 3最大59m/h,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所需水仓有效容量应为: 3Q,8×31,248m 由于地质报告中提供的矿井涌水量较小,为保证矿井生产安全,设计水仓容 23量考虑较大的富裕系数,设计水仓长度311m,净断面9m,有效容量2239m。 图2-4 井底车场布置图 27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设计体会 本次的设计只是矿井初步设计中简单的井田开拓,也是矿井初步设计的核心和概括。通过本次的设计,我将课本重新阅读了一遍。设计时,我结合着参考书籍和中煤集团制作的潞安新疆二矿矿井初步设计有了许多的心得体会。 设计前,委托设计单位应给出合理的技术及经济指标,设计者按照该指标和地理因素从实际出发,做出深入的地质调查和经济调查,我运用网络收集了当初潞安集团实际要求的指标,从《煤炭经济》一书中收集到了建井的相关费用。 设计时,在老师给出的井田概况中,地质情况较为完善,根据地质的情况算出了煤炭地质储量,进而算出了工业储量,根据储量算出了服务年限。重点在于开拓方式的选取。该矿的地质条件简单,只有在矿区的东北部有两条几乎平行的断层,断层附近的地势较其他地区相对平坦,所以在次建立工业场地更为方便和经济;再者,该矿区的地势倾斜角度在10?到16?之间,适合斜井开拓。斜井开拓的优点在于支护简单,更加经济,建井周期短并且安全。两断层之间,如果布置工作面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往往此处不做工作面的布置,在与副井相连的井底车场设计中,车场的位置正好处于两个平行小断层之间,这样就可以巧妙运用此处,在其他地区更充分的布置工作面,使资源充分开采并节省建井费用。 在设计时,由于掘进岩巷的费用和时间要远远高出煤巷,所以我布置巷道的原则是主要巷道尽量布置在煤巷中,尽可能少的布置在岩巷中。在设计完井底车场之后,我没有布置水平运输大巷(岩巷),而是在煤层中布置了辅助运输下山,这样的设计优点在于可以省去水平运输大巷的掘进费用,减少建井周期,在日后的运营生产中省去轨道的布置费用,大大提高运煤的效率。 在完成设计后,我有了一个体会——在设计中不要只去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结合实际,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的巧妙和合理。在实际的矿井设计中,那些专家设计者们往往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看似不合理,实际正是巧妙之处。比如:在新疆的很多煤矿中,运人的不是副斜井而是主斜井。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矿井变得简单化、经济化和合理化。有时最直接的,最简单的方式便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带来巨大的效益。 通过本次设计,领悟很多,谢谢老师的指导。 28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参考文献 【1】杜计平,孟宪锐.采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社,2006. 【4】王安.煤炭经济[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5】杜计平,王仁庭.开采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 【6】李白英.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M].北京:煤矿工业出版社,2004. 【7】中煤国际工程公司.砂墩子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J].2008. 29 《采矿学》矿井初步设计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日 期: 30
本文档为【矿井开采设计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9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