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

举报
开通vip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 Bulletin of t he Chinese Acad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May . 1 9 9 7 1 9 9 7 年 5 月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 Ξ 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 车自成罗金海刘 良 ()西北大学地质系 , 西安 摘 要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 ,我们将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分为 4 种成因类型 : 即 ( ) 拉分或裂谷型张裂盆地 ,构造样式呈现为复式地堑 ;陷落型前陆盆地 ,构造样式为 正...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 Bulletin of t he Chinese Acad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May . 1 9 9 7 1 9 9 7 年 5 月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 Ξ 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 车自成罗金海刘 良 ()西北大学地质系 , 西安 摘 要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 ,我们将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分为 4 种成因类型 : 即 ( ) 拉分或裂谷型张裂盆地 ,构造样式呈现为复式地堑 ;陷落型前陆盆地 ,构造样式为 正或负反转构 造 ,早期因克拉通地块向造山带前缘下俯冲 ,导致后者上部地壳重力陷落形成半地堑 ,晚期由于造 山带向外扩展使盆地前期构造发生反转 ; 岩石圈块断型克拉通盆地 ,构造样式为继承性明显的重 叠构造 ; 叠加型复合盆地 ,盆地发育的各个时期受不同方向应力场控制 ,无论是变形或沉积 ,在不 同时期其构造方向和特征均不同 。 关键词 中亚 中国西北地区 盆地构造样式 盆地成因类型 1 概述 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指里海 —乌拉尔以东 、阿尔金断裂系以西 、西西伯利亚以南 、科佩特 —昆仑山系以北的广大地区 ,这一地区分布着近 20 个大小不等的沉积盆地 ,总面积达 150 万 2 km,是全球最重要的陆内盆地发育地区 。同时这些盆地也大多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是全球 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 这些沉积盆地在中 —新生代的发育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许多共同特征 。首先表现在大都是从晚二叠世 开始下沉 ,晚二叠世至三叠纪发育下部磨拉石建造 ; 早 —中侏罗世全面沉降 ,构成一个准平原 化的泛盆地时期 ,普遍发育半深湖 - 深湖或陆棚未补偿沉积 ,是生油岩的重要形成层段 ; 晚侏 罗世至中新世 ,西南一侧普遍遭受海侵 ,发育陆棚浅海沉积 ,是这一地区生油岩的主要发育时 期 。东北侧相对抬起 ,普遍形成红色的砂泥岩和膏盐层 ;上新世至第四纪 ,区内全面抬升 ,以上 升背景下的过渡超补偿沉积为主 ,形成上部磨拉石建造 。上述发育历史与周边地区明显不同 , 例如东南相邻的羌塘及柴达木地区 ,均于第三纪才强烈沉降 ; 东北邻区的河西走廊 、阿拉善及 南蒙古 ,由南而北强烈沉降主要在早白垩世或晚白垩世 ;北部邻区的西西伯利亚南部主要沉积 时间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 ;南部邻区的中伊朗和中阿富汗盆地 ,主要沉降时间与我国藏北相 似 ;西部的里海盆地 ,于白垩纪开始形成被动陆缘型盆地 ,沉降幅度越来越大 ,一直持续至现 代 。这都表明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中 —新生代盆地发育地区 ,研究它们的 共同特征必然对局部地区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某一具体盆地的特殊性自然也会对全局性 研究带来启发 。 Ξ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资助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第一作者 :车自成 ,男 ,1941 年生 ,教授 ,大地构造学专业 ,邮编 :710069 2 盆地构造样式分类 盆地构造样式指盆地构造的几何对称性 ,它是力学及成因分析的基础 。研究区的盆地构 造样式可划分为 4 种基本类型 。 2 . 1 复式地堑构造 复式地堑即地堑地垒式组合 ,或半地堑半地垒式组合 ,后者也称盆地山岭式构造 。主要特 点是断裂系统为一侧下降 ,或两侧向中心下降的阶梯式正断层 。中亚地区属于这一类型的盆 地主要表现为两侧向中心下降的复式地堑 ,平面上不同时期的拗陷中心均位于盆地中央 。这 可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代表 ,中 —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厚度均表现为由中央向两侧减薄 ,中国的伊 犁侏罗纪盆地也大致具有类似特点 。 图 1 费尔干纳盆地构造演化模式 Fig. 1 Models of t he tecto nic evolutio n of t he Fergana Basin ,Uzbekistan ( ) 据 БабаевА. Г. 等 ,1990 ( ) ( ) 1 - 与造山作用同时的磨拉石建造 ;2 - 海相泥岩 E- E;3 - 海侵碳酸盐岩 ;4 - 海陆交互相 晚白垩世晚期;1 2( ) () 5 - 红色岩系 K- K;6 - 陆相沉积 J - J ;7 - 红色岩系形成之初的古构造 。 1 21 2 a - 潜在的生油岩带 ; b - 油的主要形成与排出带 ,伴生少量的气 ;c - 气和少量油形成 ,并局部排烃地带 。 A - 晚第三纪 ;B - 早第三纪 ; C - 白垩纪 ;D - 侏罗纪 侏罗纪时在费尔干纳盆地中央形成一个近 E - W 走向的深凹陷 ,最大厚度可达 1000 m , ( ) 向南北两侧厚度渐次减薄 ,仅北部卡桑隆起前缘存在局部的深凹陷 图 1。后期大致沿侏罗 纪凹陷的位臵白垩纪继续沉降约 2000 m 。第三纪的拗陷轴略向南移 ,早第三纪继承了中生代 1 稳定沉降的特点 ,幅度在 900 m 左右 ;新第三纪强烈沉降 ,最大沉积厚度可达 5000 m。 2 图 1 表明 ,侏罗 、白垩 、第三纪盆地都是由中央向两侧变浅的复式地堑盆地,尤以晚第三 纪盆地中央显著强烈沉降 ,此后才发育边缘逆冲构造 ,生油岩均被埋在逆冲岩席之下 ,成为主 要勘探目的层 ,中央部分的生油岩则被厚度很大的晚第三纪磨拉石沉积所覆盖 。 2 . 2 反转构造 () 具有这种构造的盆地剖面形态类似于箕形 图 2,拗陷中心偏于一侧 ,向另一侧去逐渐抬 升 。准噶尔盆地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盆地各个时期的坳陷中心均位于乌鲁木齐东西一线 , 向北逐渐抬升 ,天山前缘二叠纪以来的最大拗陷幅度可达 16 km 。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具有这 类构造样式的盆地分布很广 ,如我国的吐哈盆地 、塔里木周缘盆地 ; 中亚地区的楚河 - 萨雷苏3盆地 、斋桑盆地 、图兰盆地等 。 图 2 楚河2萨雷苏盆地东部构造剖面 Fig. 2 St ruct ural p rofile of t he east Chu2Sarysu basin , Kazakhstan ( ) 据 Садывакасов И. ,1990 1 - 盐岩 ;2 - 砂岩 、粉砂岩 ;3 - 中基性火山凝灰岩 ;4 - 粘土 、亚粘土 ;5 - 砾岩 、砂岩 ; 6 - 古生界 ;7 - 第三纪准平原化基底 ;8 - 钻井 ;9 - 断层 图 3 新疆库车陷落型前陆 () 盆地南缘斜坡带 轮台隆起 上发育的正反转构造 Fig. 3 Positive reversing st ruct ure in sout h margin of t he Kuche dep ressio n2t ype foreland basin , Tarim ( )据冯琪等 ,1990 这类盆地都具有地堑式基底 ,晚期均被逆冲构造所改造 ,但改造方式不同 ,又表现为不同 () ( ) 情况 ,总的可分为逆反转 准噶尔 、吐哈 、图兰盆地等和正反转 塔里木盆地北缘两类 。前者 () 如准噶尔盆地南缘 ,很多人 杨成美 ,1959 ;况军 ,1990 ;许春明等 ,1992都认为这里具有地堑式 基底 ,现在则都表现为上部逆冲推覆构造 。在一些地震剖面上可明显识别出这种构造 ,例如独 山子 - 安集海逆冲断裂是盆地南缘褶皱带的主边界断裂 ,地震剖面上发现 ,断层上盘侏罗系比 () 下盘厚 1000 m 左右 新疆石油局 ,1990,显系早期地堑边界反转变形而来 。类似的情况在图 () 兰盆地中则表现为 ,其北部断阶带 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地带具有地垒 - 地堑式二叠 —三叠系 ( ) 基底 ,上部侏罗 —白垩系则呈现为一系列波状褶皱 逆反转短背斜。塔北隆起北缘则表现为 4 ( ) 下逆上正的正反转构造式样 图 3。同时 ,平面上亦呈现为不同情况 ,有的从山麓至山前 , 反转变形由弱到强 ,可分为未反转变形带 、半反转变形带 、全反转变形带 ; 有的由强到弱 ,即从 全反转变形带到半反转变形带 、未反转变形带 。其中全反转变形带指现今都表现为逆冲推覆 , 早期构造特征已不易识别 ,库车盆地山麓带就是这种类型 。半反转变形指现今仍表现为正或 逆反转构造 ,图 3 就表示塔北轮台隆起上正反转构造发育情况 ,下部反转而上部未发生反转变 形 ,故轮台与二八台断裂呈现为两条典型的正反转断裂 。 2 . 3 重叠构造 重叠构造指构造的继承性强 ,上下层构造形态类似 ,像一层层叠在一起 。塔里木盆地就具 () () 有这种特点 。就塔里木盆地的主体 不考虑周边凹陷而言 ,由两隆 塔北隆起 、中央隆起两坳 () ( ) 北部坳陷 、塘古孜巴斯坳陷构成 ,无论是早古生代还是晚古生代总是北部坳陷 满加尔最 深 ,向南北两个隆起上超覆 ,中生代沉积仍然受这种构造样式控制 ,所以现今构造仍为两隆两 坳的构造格局 。中亚的乌斯秋尔特盆地无边缘凹陷 ,盆地中 —新生代沉积与古生代基底形态 完全吻合 ,与塔里木盆地具有类似的构造样式 。 图 4 塔里木盆地南 、北构造剖面 Fig. 4 St ruct ural p rofile f ro m sout h to nort h of t he Tarim ( ) 据贾承造等 ,1995 () 从塔里木盆地各个时期的残余厚度图分析中可以看到 图 4,上震旦统底界面已具有两 隆两坳的构造特征 ,下古生界以中 —上奥陶统底界面形态为代表 ,完全与上震旦统同步变形 。 中 —上奥陶统主要发育在北部坳陷中 ,北部尖灭于塔北隆起的南斜坡 ,南部尖灭于塔西南隆起 的北斜坡 。上奥 陶 统 、志 留 系 仅 局 限 于 北 部 坳 陷 带 中 , 向 塔 北 与 塔 西 南 隆 起 上 只 形 成 不 足200 m 的超覆沉积 。泥盆纪至早二叠世沉积面貌类似下古生界 ,差异是早古生代的塔西南隆起 发生反向变化 ,朝西南方向倾斜 ,构成一个新的凹陷中心 ,早期发育在西南隆起北斜坡带上的 中央隆起独立出来 ,成为一条明显的正向构造 。晚二叠世 —白垩纪 ,除边缘坳陷以外的盆地主 体虽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异 ,大致以库车 —民丰南北一线为界 ,早二叠世东部抬起 ,西部凹陷 ; ( ) 三叠纪拗陷中心位于中央 ;侏罗 —白垩纪 ,西部抬起 ,东部凹陷 。但满加尔地区 北部坳陷仍 () ( ) 表现为各个时期的凹陷中心 除晚二叠世表现为隆起外,塔北与塔中 中央隆起也一直呈现 为隆起或斜坡带 。因而从早古生代到现今 ,盆地主体构造呈现出明显的继承性 。 南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虽是一个中 —新生代盆地 ,但其构造样式与塔里木盆地完全相同 。图 5 指出了其中 —新生代的构造状况 ,沉积奠基在古生代断块的基底之上的二叠 —三叠纪的 下部磨拉石建造 、侏罗纪下部含煤建造和上部膏盐沉积 ,以及白垩纪海绿石砂岩都表现出明显 的继承性发育 ,坳陷和隆起都表现为与基底地形同步同沉积发展 ,包括第三纪的海相地层在 2 内 ,其厚度和岩相亦受基底断块的明显控制。 2 . 4 叠加构造 叠加构造的一般概念指不同方向和性质的构 造相互叠加 ,中亚盆地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叠 加 。以塔吉克 - 北阿富汗盆地为例 ,上侏罗统等 深线图表示为一个近 E - W 走向的斜坡 ,厚度由 5 天山前缘的 1500 m 向南增大到 6000 m; 而下第 三系顶面等深线图则显示为 N E 走向 ,形成向西 ( ) 南撒开 ,向北东收敛的一系列隆起和凹陷 图 6, 6 上面还叠加一些“X”型断阶或断隆。从已有资 料分析 ,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喀什凹陷的构造样 式也具有以上特点 。很明显的事实是中 —新生代 的坳陷轴与后期变形的构造线方向也不一致 ,坳 图 5南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构造演化 演化和油气形成过程( ) ( 陷轴从早期的 N N W 侏罗纪到晚期的 N EE 上 The tecto nic evolutio n and oil2gas Fig. 5 ) 新世, 后 期 变 形 的 主 体 构 造 则 是 一 个 向 东 南 撒 formatio n of t he U st urt Basin 开 、向西收敛的一系列隆起和凹陷 ,也具有显著叠 ( )据 БабаевА. Г. 等 ,1990 加构造的特点 。 ( ) ( ) 1 - 碳酸盐岩盖层 N ;2 - 海侵泥岩 E;3 - 海退盐岩 13 ( ) ( ) 沉积 E- E;4 - 海侵碳酸盐岩 K, 赛诺期; 5 - 陆 1 22s 3 盆地成因分类 ( ) (源含海绿石沉积 K; 6 - 盐夹碳酸盐岩层 J , 堤塘 1 - 23t ) () (期;7 - 陆源盐层 J ,堤塘期; 8 - 陆源含煤层系 J -3t 1 区内盆地的 4 种构造样式反映了 4 种成因类 ) ( ) J ;9 - 下部磨拉石 P - T;10 - 古生界褶皱基底建造3 型 :复式地堑或起因于走滑拉分 ,或起因于早期裂 谷的继续发展 ,可把这类盆地称为拉分或裂谷型 张裂盆地 ;反转构造样式是前陆陷落与前陆逆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称为陷落型前陆盆地 ; 重 叠构造则是上部沉积层继承了基底块断构造特征 ,故将这类盆地称为岩石圈块断型克拉通盆 地 ;叠加构造是变换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故称为构造叠加型复合盆地 。 3 . 1 拉分或裂谷型张裂盆地 这类盆地均具有复式地堑构造 ,后者无例外地都被认为与拉张作用有关 ,拉张不外乎 3 种 类型 :裂谷型拉张 ,如东非裂谷及美国西部的盆地山岭省 ; 走滑拉张 ,即拉分 ,如美国的落杉矶 盆地 ;拱张 ,即隆起带顶部的派生张裂 。中亚地区具有复式地堑构造的盆地不多 ,以费尔干纳 盆地最为典型 。该盆地发育在达拉斯 - 费尔干纳这一大型右行走滑断裂的旁侧 ,坳陷轴与断 () 裂以 60?左右的角度相交 ,盆地北部有太古界基底出露 卡桑隆起,后者明显是一个被断裂错 断的中天山隆起 ,显然盆地为差异走滑形成的拉张 ,其构造样式更证明了这一点 。 深部资料 ?表明 ,费尔干纳盆地中央有地幔隆起存在 ,隆起幅度约为 2 . 5 km ,但这里的地 幔隆起是被动的 ,是拉分作用造成盆地中央地壳减薄而导致地幔上涌 。 伊宁盆地位于天山中央 ,沉降主要发生在晚二叠世至早 —中侏罗世 ,第三纪沉降幅度不 7 大 ,其基底是中天山石炭纪至早二叠世裂谷;所以它应是一个裂谷型盆地 ,是早期裂谷的持 续发展 。但它又是一个衰退的裂谷盆地 ,沉降幅度递减 ,当新生代其它盆地都持续发育时 ,它 ? Ф. Х. 朱努诺夫 ,中亚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 ,1990 却逐渐趋于萎缩 。 图 6 南塔吉克坳陷下第三系等深线图 Fig. 6 Isobat h map of t he top of t he Eogene system in t he sout h Tadzhi kistan dep ressio n ( ) 据 ИшановМ. Ф. ,1990 ( ) - 下第三系被剥蚀区 ;2 - 下第三系顶面等深线 km;3 - 长垣状隆起 ;4 - 构造断阶和坳陷 ;5 - 从卫星照片上 出 来的交错状线性构造 ;6 - 油气田 。交错的线性构造 : Б- 拜松隆起 , Б. Л- 鲍尔主安隆起 , Х- 阿乌塔格隆起 3 . 2 陷落型前陆盆地 ( 前陆盆地是指在板块俯冲带附近由于克拉通地壳的挠曲作用所形成的盆地 Price R. A . 8 ) ( ) Cooper M . A . ,1980 ;Bally A . W. ,1980,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 位于俯冲板块上和弧前及 () 弧后前陆盆地 位于仰冲板块上,其构造样式均为挠曲构造 。前已述及 ,中亚前陆盆地分布很 广 ,均位于天山及科佩特 —昆仑山前 。除图兰盆地位于中生代岛弧隆起的科佩特山前 ,可归入 弧后前陆盆地外 ,其余均位于古生代造山带山前 ,即盆地发育在俯冲 - 碰撞型造山作用之后 ,故区内前陆盆地都与陆内“A”型俯冲有关 ,与发育在“B”型俯冲带旁侧的盆地明显不同 。不少 9 ( ( ) 人已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故称之为类前陆盆地 陈发景等 ,1995,或再生前陆盆地 卢华复 () ) 等 ,1995、后续前陆盆地 何登发 ,1995。根据我们对中亚前陆盆地形成机制的理解 ,认为其 成因机制受山前地带重力沉降控制 ,构造样式则表现为反转构造的特点 ,故认为可将这类前陆 盆地称为陷落型前陆盆地或反转式前陆盆地 。图兰盆地虽属弧后前陆盆地 ,但成因机制也与中亚其它前陆盆地相似 。 前陆盆地的形成在以往的概念中总与前陆地区克拉通地壳的挠曲 变形有关 ,无论是何种 俯冲作用 ,前陆挠曲都是相邻造山带隆起所致 。以侏罗纪为例 ,中亚地区在这一时期除南缘科 佩特山外 ,中北部的广大地区为一准平原化阶段 , 没有造山带的显著隆起 。在这种情况下 , “A”型俯冲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 ? 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首先 ,中亚前陆盆地构造样式一致表现为反转构造 ,也就是说沉降之初 ,盆地为一拉张型 半地堑构造 ,后期才被逆冲变形所改造 。 另外 ,板块俯冲的动力学研究成果表明 ,大洋板块俯冲的主要动力是重力拖曳 。与此类 似 ,中亚地区的前陆陷落作用也反映是重力拖曳所致 ,是密度大 、重而冷的克拉通基底下沉到密度小 、轻而热的造山带之下 ,故其早期构造样式均一致表现为重力断层组成的半地堑构造 。 中亚构造研究成果也反映了这一点 ,其中 —新生代盆地几乎都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上发育起来的 。这就是说 ,这些盆地的基底都形成早 ,固结硬化程度高 ,密度大 ;而相邻造山带 地壳密度相对较小 ,二者的分界面上就会出现大的密度差 ,从而驱动盆地基底下沉到造山带之 下 ,在山前地带形成地堑型陷落 。 第三 ,深部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根据中亚地区地壳速度构造的研究 ,稳定克拉通地区地 ( 壳上 、中 、下 3 层的厚度比为 1?1?1 ,而造山带地区的 3 层比为 1?0 . 5 ?0 . 8 Ф. Х. 朱努诺夫 , 10 ?) ( ) 1985,后者上地壳显著增厚 ,而中 、下地壳相对减薄 。何国琦等 1995对新疆境内地壳 结构特征的研究中将这里的地壳结构分为 3 种类型 :克拉通地区表现为上层地壳减薄或消失 ; () ( ) 中 、下层地壳速度值显著增 大 古陆壳型; 造山带地区或缺失中层地壳 新陆壳型,或中 、下 () 层地壳减薄 ,速度值减小 改造型陆壳。这些都表明 ,造山带与克拉通地壳分界面两侧确实存 在较大的密度差 ,这就是盆地基底地壳沿造山带前缘向后者之下发生重力陷落的原因 。 其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表现为造山带下部地幔中部分熔融形成的轻物质呈岩浆 滴的形式向上方聚集导致地幔岩石圈的膨胀 ,引起前陆“A”型俯冲作用 ,并诱发早期重力陷落 型盆地的形成 ;第三阶段 ,当轻物质到达莫霍面上方时 ,引起地壳岩石圈膨胀 ,山脉隆起并向外 扩展 ,早期的地堑构造转化为逆冲型构造 ;同时 ,随着轻物质的不断上升 ,山前坳陷则不断向外扩展 ,这就是第二阶段所表现的特征 。中亚及我国西部板块俯冲 - 碰撞全面结束于早二叠世 末 ,而前陆沉陷都开始于晚二叠世 ,显然 ,上述过程是早期作用之后伴随着陆内“A”型俯冲作 ? 用同时发生的 。 3 . 3 岩石圈块断型克拉通盆地 这类盆地均具有重叠型构造样式 ,中亚地区的这类盆地只发育在乌斯秋尔特和塔里木两 个地区 ,前者位于俄罗斯稳定地块的东南岬角之上 ,后者则是稳定的前寒武纪地块 。塔里木盆 地的块断构造可能主要形成于震旦纪开始的区域地壳分裂时期 ,后来的构造变动一直未能改 变这一格局 ,故形成继承性很强的重叠型盆地 。至于塔里木周边盆地在中 —新生代的发育则 主要受前陆陷落作用的控制 ,另当别论 。盆地主体的中生界主要发育在库 - 满裂陷中 ,两个隆 起上沉积很少 ,反映断块的差异升降有增强的趋势 。 深部探测结果表明 ,塔里木岩石圈深浅各界面同步起伏 : 隆起区各界面一致隆起 ,坳陷区 各界面一致下拗 。如中央隆起地壳厚度为 38 —39 km ,北部坳陷地壳厚度 40 —41 km ,而且上地 ( ) 幔顶部界面 M,深 50 km 左右也表现为与上层同步变化 。这表明盆地的断块格局不是地壳 1 断块 ,而是岩石圈断块构造 。上述资料反映 ,盆地具有不遵循均衡原理的岩石圈结构 ,邵学忠 ?() 等 1995曾把这解释为岩石圈弯曲所致 。但厚达数十公里 、宽近千余公里的岩石圈连续变 () 形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一现象早在古生代就已存在 构造样式反映,当时并不存在周边造 ? Ф. Х. 朱努诺夫 ,中亚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 ,1990 详见 :车自成等 ,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陷落型前陆盆地的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1997 待刊 ? 邵学忠等 ,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与塔里木盆地地壳结构 ,1995 ? ?( ) 山带对盆地的强大挤压力 。盆地岩石圈流变学特征也表明 张家茹等 ,1995,其屈服强度为 () 6 . 4 —14 . 0 TN/ m ,高于一般构造作用力强度 1 . 0 —5 . 0 TN/ m L unch 和 Margan ,1987,应以 刚性变形为主 ,也不可能出现连续地弯曲变形 。因此 ,塔里木盆地异常的岩石圈结构特征应是 断块作用的反映 ,故将这类盆地称为岩石圈块断型克拉通盆地 。 乌斯秋尔特盆地所处的俄罗 斯地块是稳定克拉通地块 ,盆地的发育从二叠纪开始 ,中 —新 生代沉积与盆地古生代基底同步起伏的现象也反映盆地的发育受基底断块控制 。盆地基底明 () 显表现为早期伸展机制下形成的复式地堑构造 图 5,与塔里木盆地主体具有相似成因 。 3 . 4 构造叠加型复合盆地 这类盆地主要表现为沉降和后期变形受不同力学体制控制 ,故形成不同方向的构造相互 叠加 。以塔吉克盆地为例 ,构造发育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 :早侏罗世 —早白垩世是一个持续沉 陷过程 ,从初期的陆相沉积到后期的稳定海盆 ,古地形为一由北向南倾斜的斜坡 ,属于新特提 斯海北缘伸展型被动陆缘 ;晚白垩世 —早第三纪 ,海侵继续扩大 ,同时帕米尔与吉萨尔开始隆起 ,使塔吉克盆地西与图兰盆地分开 ,东与喀什凹陷相连 。古地形也由早期 E - W 向分解为 由西向东倾斜 ,沉积厚度向帕米尔边缘加厚 ; 新第三纪 —第四纪 ,帕米尔隆起引起盆地褶皱变 () 形并形成近 N E 向的束状褶皱 图 6。褶皱的定型时间大约在中更新世末 。但构造是一个持 续发展过程 ,例如 ,中新统和上新统以磨拉石沉积为主 ,但帕米尔与盆地间尚无大的反差 ,构造 以同沉积为主 ,产状为 10?—15?,仅见晚更新世 —全新世阶地沉积明显不整合在褶皱的下伏新 6 ?生代沉积之上。喀什凹陷可能具有类似成因特点 ,侏罗系凹陷有 2 个 ,北侧位于天山中 , 即库孜贡苏盆地 ;南侧位于昆仑山中 ,即乌泊尔断陷 ; 二者南北对应 ,其间为喀什凹陷 ,三者构 成一个呈 N N W 走向沿达拉斯 - 费尔干纳断裂延长线分布的断陷 ,它们分别沉积了厚达 2 — ? 3 km 的侏罗系 。第三系凹陷也主要有 2 个 ,北侧为喀什凹陷 ,走向近 E - W ,南侧为乌泊尔 凹陷 ,走向 N W ,分别位于断裂两侧 。根据喀什凹陷中 —新生代拗陷轴均不位于天山或昆仑造山带前缘 ,而与达拉斯 - 费尔干纳断裂平行或斜交 ,显然与差异走滑所派生的拉分作用有关 。 目前盆地构造样式表现为南北造山带向盆地对挤的特点 ,应是后期构造叠加所致 。 4 结论 中亚及我国西部沉积盆地可划分为拉分或裂谷型张裂盆地 、陷落型前陆盆地 、岩石圈块断 型克拉通盆地及构造叠加型复合盆地 4 类 。它们所形成的油气聚集带及圈闭构造各不相同 。 第一类盆地因中心部位常凹陷较深 ,油气聚集带主要位于盆地边缘斜坡带上 ,费尔干纳盆地已 知的油气分布规律就是这样 。第二类盆地的凹陷中心靠近山前地带 ,这里常形成大于 10 km 的坳陷 ,生油岩埋深大 ,勘探难度大 ;这类盆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边缘早期断阶带上 ,与这里的 次一级凹陷和隆起关系密切 ,圈闭多为不同形式的反转构造 ,图兰盆地的勘探经验已经证实这 一点 。第三类盆地的油气聚集带无疑都与继承性强的高断块有关 。第四类盆地的生油凹陷与 ( ) 晚期构造不一致 ,塔吉克盆地的勘探经验指出 ,晚期凹陷 复式向斜是油气主要富集地带 ,这 可能与保存条件好有关 ,圈闭主要是凹陷中的次一级隆起 。 ? 张家茹等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结构和流变学特征 ,1995 ? 肖安成等 ,塔西南凹陷构造特征 ,1995 ?肖安成等 ,塔西南凹陷构造特征 ,1995 参 考 文 献 1 А. М. Акрамходжаев, М. С. Сайдалиева. Ферганскийнефтегазоносныйбассейн. Москва: Недра,1971 ,104 - 107 . А. Г. Бабаев, А. Н. Симоненко, Г. А. Бабаевидру. Формацииюрскихпалео2седиментационныхбассейновУзбекистана 2 иихнефтегазоносность. ТашкентФан,1990 ,219 - 247 . 3 И. Садывакасов. НеотектоникаВысокойАзии.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90 ,39 . 冯祺 ,周东延 ,康利平等. 塔北隆起新和 - 轮台断裂带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性. 塔里木油气勘探论文集 , 乌鲁木 4 齐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67 - 273 . 5 М. Х. Ишанов, А. К. Гаязова, Ю. Н. Пильгуй. Возможностидостиженияподслевыхверхнеюрскихкарбонатовв Таджикскоидепрессии. Бишкек: Иллим,1990 ,76 - 81 . 6 В. П. Лозиев, Ю. Н. Пильгуй, В. М. Новикови дру. Новейшийтектогенези картированиенеотектонических движенийвюжно2Таджикскойдепрессии. ТектоникаТянь2 ШаняиПамира. Москва: Наука,1983 ,156 - 161 . ( ) 7 车自成 ,刘良等. 论伊犁裂谷. 岩石学报 ,1996 ,12 3:478 - 490 . Bally A W. and Snelso n S. Realms of subsidence ,in Miall ,A. D. ,ed. , Fact s and p rinciples of wo rld perolum occurrence : 8 Canadian Societ y of Pet rolum Geologist s Memoir ,1980 ,6 :9 - 94 . 9 ( ) 陈发景. 盆地构造分析在我国油气普查勘探中的作用. 石油天然气地质 ,1989 ,10 3:247 - 255 . 10 何国琦 ,李茂松等. 新疆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找矿.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340 - 350 . The Ba sic Structure Cla ssif icat ion an d Genet ic Anal yses of Oil2an d Ga s2bearing Ba sins in Central Asia an d North western China Che Zicheng Liu Liang L uo J inhai ( ) Depa rt ment of Geology , N ort h w est U ni versi t y , X i ’a n Abstract Bused o n available info r mutio n , fo ur genetic t ypes of oil2and gas2bearing basins wit h ) different st ruct ural st yles in cent ral Asia and no rt hwester n China have been figured o ut , i . e . 1Pull2apart o r rif t t ype of extensio n basins , w hich have multiple graben wit h gradually decreased ) subsiding f ro m t wo sides to t he center in t he st ruct ural style . 2Gravitatio nal dep ressio n t ype of ( ) fo reland basins wit h no r mal o r negativereversing st ruct ural st yle . These basins are all semi2 grabens fo r med by gravitatio nal dep ressio n of t he upper crust resulting f ro m t he subductio n of crato nic massif to t he f ro nt margin of o rogenic belt in t he early stage and huppen to reverse due to ) t he o ut ward expansio n and extensio n of t he o rogenic belt in t he late stage . 3Lit ho sp here block t ype of crato n basins , w hich have overlapping st ruct ural st yle wit h o brio us inheritance tecto nically . These basins are all based o n t he rigid old crato n , and t heir earlier st ruct ural pat ter n of lit ho sp here block have not been changed at all due to t he lower geot her mal gradient and slight ) tecto nic uctivit y in t he later stage . 4 St ruct ure2stacking t ype of co mpo site basins co nt rolled by different directio n of st ruct ural st ress field in t he different stages of basin develop ment . As a result , w het her t heir defo r matio n o r sediment s have different tecto nic directio n and characters. Key words cent ral Asia no rt hwester n China basin st ruct ure t ype basin genetic classificatio n
本文档为【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基本类型及成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