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蕊科技接受模型2.doc

李蕊科技接受模型2.doc

举报
开通vip

李蕊科技接受模型2.doc李蕊科技接受模型2.doc 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影响移动学习因素初探 【摘要】如何使学习者尽快接受移动学习这一新的教育方式已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我国在推广移动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科技接受模型”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了学习者在接受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科技接受模型(TAM);移动学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 引言 上世纪未,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刚刚开始,短短几年,移动学习已成为远程教育...

李蕊科技接受模型2.doc
李蕊科技接受模型2.doc 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影响移动学习因素初探 【摘要】如何使学习者尽快接受移动学习这一新的教育方式已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我国在推广移动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本文从“科技接受模型”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了学习者在接受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科技接受模型(TAM);移动学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编号】 引言 上世纪未,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刚刚开始,短短几年,移动学习已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我国的教育部高教司于2001年12月发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我国的移动学习也正在快速发展。 随着3G、WAP技术、蓝牙技术、GPRS系统以及UMTS系统的成功开发,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支持移动学习,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激烈的竞争让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大多数人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来接受传统形式的远程教育,传统形式的远程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对知识的渴望,使移动学习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移动学习正在一步步改变我们现有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为了更好的促进和了解移动学习,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了解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就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借鉴科技接受模型理论来分析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并给出建议。 一、 科技接受模型(TAM) Davis于1986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主要是希望能够运用这个模式来 [1]解释、诊断、预测使用者面对新信息系统时的态度与行为。科技接受模型是以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Reasoned Action,TRA)为理论基础,探讨理性与感性因素与科技使用的关系所发展的模型。 科技接受模式型主张行为是由行为意图所影响,而行为意图是由态度与认知有用性所共同决定,态度又受到认知有用性、 [1]认知易用性所共同决定,模型中还包含外部变量(Extemal Variables),外部变量直接影响使用意图及行为(Davis,1989)。下图为TAM的基础模型: 图1 科技接受模型 TAM理论主要由以下元素构成:1,实际使用(Actual Systerm Use),用户对某一新技术的实际操作行为;2.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用户想要使用某一新技术的意愿;3.使用态度(Attitude),用户对某一新技术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4. 认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用户对使用该技术可能提高其工作绩效程序的主观感知;5. 认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2]Use),用户对使用新技术可能付出的努力程度的主观感知。 本研究之所以采用科技接受模型来分析影响接受移动学习的因素,因为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行为的理论。TAM理论应用于信息技术的研究中,其目标就是为使用者接受信息技术的决定因素提供预测与解释。过去的许多研究 [3]均证明TAM模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TAM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理论基础,而在具体研究时,需要在这个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以此来探讨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 二、 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都出现越来越多成功的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Uniwap移动学习项目,主要是将WAP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中;欧盟资助的M—Learning帮助青年提升基本的读写和数理能力;我国教育部的“移动教育项目”,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参与;台湾的观察蝴蝶现场学习支持系统。移动学习的成功案例说明了移动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了促进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我们借助科技接受模型这一理论来对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 1 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 学习者最终选择移动学习这个行为是由学习者的行为意向决定的,而学习者的行为意向由是否想使用这种学习方式的态度及认知有用性共同决定的,想用的态度由认知有用性、认知易用性和趣味性共同决定。认知有用性由认知易用性与外部参数决定,认知易用性是由趣味性和外部参数决定。趣味性由外部参数决定。处部参数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移动信息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传输是否流畅;移动设备是否先进,能否支持移动学习,以及设备的成本;移动资源是否丰富;另外,视觉吸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上四点影响科技接受模型的内部信念,态度意向,最终影响学习者的行为选择。 (1) 认知有用性。在移动学习中应用科技接受模型,我们将之视为学习者是否认为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可以方便学习的获取,促进学习的动力等。研究发现,学习者要想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移动学习是最好的选择。这就大大增加了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有用性认知。认知有用性的增强对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2) 认知易用性。学习者应用移动学习的容易程度。例如是否容易操作,操作是否容易掌握,这些都将对认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起到正向影响,当学习者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容易掌握时,他会感受到移动学习的有用性。当这种学习方式花费的代价大于要获取的信息知识时,就会降低学习者的有用性认知。另外,易用性认知直接来自学习者能否在移动学习中得到自我效能感的体验。对TAM模型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能否对某种技术产生易用性认知,取决于能否得到使用这种技术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快速的掌握使用要领,快速应用这种学习方式,都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获得。自我效能感的获得,将大大增加易用性认知。 (3) 趣味性。趣味性是指个人在参与活动时感觉到的兴趣程度。从信息技术使用的角度,Davis等把趣味性视为一种使用系 [4]统的内部动机,它也会直接影响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当学习者感觉到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有趣的、愉悦的,他们就会倾向于选择移动学习。趣味性的激励作用将反过来强化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知易用性,并最终影响学习者的选择。趣味性对学习者的易用性认知和使用态度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 (4) 外部参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认知有用性,认知易用性和趣味性,在移动学习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四个因素:服务质量,移动设备,移动资源和视觉吸引。 服务质量: 移动用户最大的特点是经常变换自己的位置,用户接收的商品或服务可能因为时间、地点以及其使用移动设备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提供服务的信号一定稳定;移动学习用户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移动服务运营商能否提供用户需要的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现在的移动服务主要是无线上网,移动定位,提供信息,图片资料,音频视频,在日本、韩国、欧美、香港提供了更的移动服务,如移动股票交易,移动银行,移动电子商务,网络摄像,数码地图等业务,只有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高,提供的种类越来越多,才能让学习者有更多的选择。 移动设备:学习者之所以会选择移动学习,移动设备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一个很关键的外部因素。移动设备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而且无需连线;学习者可以在移动中学习,有很多移动设备支持上网,有的可以直接与网络连接,像智能手机可以支持通过红外或蓝牙技术连接电脑或其它移动设备,使用内置的网络浏览器浏览网站;移动设备还支持多媒体化,包括文本、图片、视音频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使移动设备可以便捷地记录、接收、播放以及发送多媒体学习资源;另外,有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支持扩展。以上这些都成为学习者选择移动学习的必然因素。 移动资源:除了硬件方面的支持,移动学习还需要相应的软件和资源的支持,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学习资源是远程学习者开展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充足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才能顺利发生,而资源质量的好坏,移动资源是否易 于获取也将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认知易用性和认知有用性。 视觉吸引:由于正常人人接受信的80%来自视觉,也就是说人接受信息的绝大部分是通过眼睛“看”来接受的,而移动学 习中的信息呈现又多以小屏幕的显示方式出现,因此,视觉吸引对于移动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提出的认知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趣味性以及外部参数,都对学习者最终选择移动学习起决定作用,对于每一个因素 的具体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模型。 图2 影响移动学习因素模型 2 实证研究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河南师范大学一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和分析他们对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学习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 (1) 量表设计 量表的设计就是根据图2中各个变量设计不同的问题,来确定这些参数对移动学习的影响力,同时也吸纳和参考了先前研究的成果和范式以确保问卷内容的有效性。在量表中,要将各个变量视为一个连续体,而并非全有或全无,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这种程度的差别即是各个变量的的影响力。量表的设计采用五分制,其中:1=非常不赞同,2=不赞同,3=没有意见,4=赞同,5=非常赞同。 研究变量及问卷量表 变描述 类型 问卷 量 EV 外 服务质量 自变量 EV(1)服务信号稳定了理有助于你的移动学习 在 EV(2)服务类型多样化更有助于你的移动学习 因 移动设备 EV(3)移动设备先进了会促进你的移动学习 素 EV(4)移动设备影响你的移动学习吗 移动资源 EV(5)移动资源很充足,质量很高 EV(6)移动资源方便移动学习 视觉吸引 EV(7)生动的视觉促进你的移动学习 EV(8)你认为视觉因素更应该以内容为前题吗 PE 趣味性 因变量 PE(1)移动学习很有趣 PE(1)移动学习使你的生活很有趣 PE(1)移动学习学习内容很有趣 PU 感知有用性 自变量/ PU(1)移动学习会改善你现在的学习工作情况 因变量 PU(2)移动学习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PU(3)移动学习很有用 PE感知易用性 自变量/ PEOU(1)移动学习的交互十分清楚明白 OU 因变量 PEOU(2)移动学习的交互不需要太多努力 PEOU(3)很容易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学习知识 AT使用态度 自变量/ ATT(1)经常使用移动学习 T 因变量 ATT(2)经常使用移动学习解决问题 ATT(3)会继续使用移动学习 BI 行为意向 自变量 BI(1)如果移动学习变成可行的话,你打算使用 BI(1)如果你有权使用移动学习,你会用吗 BI(1)将来你会选择移动学习吗 (2)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及调研结果,分别对移动学习的服务质量、移动设备、移动资源、视觉吸引、趣味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这几个变量进行量化。根据数据结果,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利用相关的统计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工具如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影响。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再一次验证了科技接受模型的假设,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与感知易用性相比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程度会更大一些。对移动学习者来说,只有认为移动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才会有选择移动学习的意向,并且这也将成为选择移动学习的决定因素。正像预期的那样,我们添加的外部因素和趣味性,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起到了正向作用,并且分析可得,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3) 针对移动学习的建议 研究发现,我们所设置的外部因素和趣味性以及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移动学习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移动学习的接受和推广,为了促进移动学习更好的为广大学习者所接受,我们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移动学习的接受起到关键性做用,我们推广移动学习时就要让学习者清楚的认识到移动学习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实现移动学习的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特点。第二,本研究证明了重新设置的外部因素对接受移动学习有重要影响。在移动服务项目的开展上,要考虑到移动用户的需求,提高质量,降低资费。针对不同的用户,开发不用的移动内容服务,针对性更强,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服务和创新性服务,满足移动学习用户的需求。关注移动设备的价格、尺寸大小、接入3G网络、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问题的方面,同时关注现在移动学习用户的需求,使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能够满足现在年轻用户的需求。统一设备的接口和尺寸大小,进而能够使用统一的移动资源,增强设备的交互性,使移动学习更深入。在移动资源方面,可以采用校、企、政结合的方式,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发布平台,可以方便地将网络环境下的内容转换成移动环境下的课件,统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提高可重用性。在视觉吸引方面,利用更多先进技术,既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同时又兼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结合多种感观提高移动学习效率。第三,增加趣味性有助于移动学习的推广,能够吸引更多学习者关注移动学习。 三、 小结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虽然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要达到广泛应用,还有一定的差离。因此,本文对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并给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推广移动学习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F.D.Davis,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dy.1989,(9):p319-340. [2]陈莹,仇梅美.技术接受模型(TAM)在远程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5(2). [3]P.Y.K.Chau,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a Modified Technology Acceptance.Mod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96.13,(2):p185-p204. [4]DavisF,BagozziR,Warshaw P.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 otivation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Work place[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2,12(14):1111-1132.
本文档为【李蕊科技接受模型2.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2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