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doc】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举报
开通vip

【doc】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doc】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l=第29卷第6期 VoI.29No.6 绥化学院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2009年J2月 Dee.2009 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师璐露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国语》的研究近年呈上升趋势,关于《国语》的作者,体例,性质,成书时代, 思想意义,文学价值等等.都提出了一 些很好的意见.对这些问题的综合评述,可以推动《国语》的研究. 关键...

【doc】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doc】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l=第29卷第6期 VoI.29No.6 绥化学院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2009年J2月 Dee.2009 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 师璐露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国语》的研究近年呈上升趋势,关于《国语》的作者,体例,性质,成书时代, 思想意义,文学价值等等.都提出了一 些很好的意见.对这些问题的综合评述,可以推动《国语》的研究. 关键词:《国语》;文献研究;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99(2009)05—0072—04 为了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近年《国语》研究的成果,推动《国语》研究的进 一 步开展,本文试图对1999--2009年国内学界对《国语》研究 情况进行综合评述. 一 ,《国语》的作者及成书时代 关于《国语》的作者,至今还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时贤 多有考说,但目前迄无定论. (一)左丘明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云:"鲁君子左 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春 秋)具论其语,成《左传》."《报任安书》又称:"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可见,他认为《左传》《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此后, 汉代的郑众,贾谊,班固,王充,许慎等大都认同此说.刘歆还 提出内,外传说,认为《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 传》.三国时韦昭进一步认为,左丘明作完《左传》后,"雅思未 尽,以为《国语》","又因其文不主于经,故号日'外传…(《国语 解叙》). 对"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理解,清代叶梦得《春秋考》 以姓氏不同论之:"古有左氏,左丘氏,太史公称'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今《春秋传》作左氏,而《国语》出自左丘氏,则不得 为一家."李宝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新解》考察了那个 时期姓氏的来源,在《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查考到有 "左氏","左丘氏,肯定左丘明作《国语》.f-喇建国在《先秦伪 书辨正》中更是举以四点来证实《国语》为左丘明所作:1.早期 史学家及历代史志均记载《国语》为左丘明所作;2.《国语》虽是 国别体,但其各篇仍以记言为主,这种体裁与《论语》,《晏子》, 《管子》为相类,而战国后期少见;3.《国语》与《左传》终止时代 略同,这是二书同为左丘明所作的有力证据;4.《国语》与《左 》的内容基本一致,都是以春秋时期为主要的写作背景.l另 外,"左丘失明"一般认为是左丘明目疾失明.李宝通则认为 "古代的盲称'瞽'而非'失明"'他认为孔子说过"巧言令色足 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的话,历史上也 有左丘明曾观书于周王室的记载.因而认定左丘明并非盲史 官,"左丘失明"当解为失于明细,"佐孔丘为传而失于明细.于 是有《国语》相继".Ill在我看来,此解不免有些牵强,《论语》记 录孔子的言论.教人崇礼尚德成仁取义."巧言令色足恭"是道 德的体现,与身体的缺陷没有关系;至于观书于周室,试想即 使丘明失明也可"观"吧!在古代.瞽,史分属于两个职位,"瞽 暗传授,史官记述",如果左丘明是一位盲官,他的职责最重要 的是传授,去周王室观书,当有了解历史掌故之人引述,便于 他回去传授给史官记述.谭家健认为:"左丘明在撰写《左传》 时参考过《国语》,那么《国语》很可能因他而流传下来,人们便 称之为'左氏《国语》',这完全符合秦汉时期学术界的习惯."131 刘丽文通过对文章写作过程的逻辑推理,认为"《国语》为编撰 【收稿Et期120o9—10—10 【作者简介】师璐露(1983一),女,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 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 两汉文学与文化. 72 《左传》的必经阶段",二书均为所作151. (二)以左氏为代表的史官或其后学作.自晋代起,诸如晋 代傅玄,隋代刘炫,唐代陆淳等皆以为《国语》"与《左氏》文体 不伦".自宋至清代,,些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人手研究认 定二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从文 体角度探讨:"今考二书虽相出入,而事辞或多异同,文体亦不 类.意必非出一人之手也."清代黄震《黄氏日抄》以史事时代 不合,证《国语》非左丘明所作:"今《国语》避汉讳,谓鲁庄严 公.又果左丘明之作否哉?"现代学者如杨伯峻等亦都否认二 书同出于左丘明之手.卫聚贤以各国语创作的大体年代为依 据.考察各语时问的跨度因而也认定《国语》非一时一人之作, 推论其为"左丘明后代左人郢及其子孙于楚完成的"I51.王化钰 《<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中指出"春秋时期,齐鲁之学,口 耳传授成为社会风气",因而推断"作为盲人的左丘明依经口 耳传授.他死后由弟子结集编纂成文是完全有可能的"I61王树 民肯定《国语》的编者为左丘明,但根据各国的记述不同特色, 语言上的参差不齐而断言:"它的作者不出于一时一人而是各 国史官的集体之作."他认为从司马迁的言论中可以肯定的信 息是编着者应是熟知各国的历史掌故的史官,"春秋时期一些 着作往往冠以学派始祖或泰斗之名,左丘明既然是鲁史官的 杰出代表,署其大名,不足为奇."这种说法颇为合理,《国语》 记述的是自西周末年至战国时期的5oo多年的历史.时间跨 度很大,有多人创作的可能. (三)其他人着说.郭沫若先生曾提出怀疑:"所谓《左氏春 秋》或《左氏国语》者殆本吴起就各国史乘之所纂集而成耶?" (《青铜时代?述吴起>)杨向奎先生据《晋书?束皙传》中所载魏襄 王墓发现有言楚,晋之《国语》三篇而认为"《国语》编辑当出于 魏国也".181谭家健否定左丘明作说,以为"《国语》的作者可能 是三晋史官".邵毅平《<国语>的作者与时代》认为其作者可 能是战国前期人,姓名不详,而作者编着时"皆利用了各国史 料档案."OOl陈桐生在《<国语>的性质和文学价值》则提出:"战 国初年,某国史官把在他手头上所掌握的各国之《语》按国别 编为一书,遂成今本《国语》".In[ 孟子早就强调"知人论世",确定作者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了解它的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与作者的争议相关 联,《国语》的成书时代也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宋代司马光父子 认为左丘明为作《春秋传》让各国史官纷纷查找并搜集史料. 精华部分为它所取,剩下的资料编纂成《国语》,于是《左传》的 成书早于《国语》,现代学者杨公骥,朱杰勤,徐仁甫等大致认 同此说.谭家建提出参照说,他认为"《左传》的创作曾参考《国 语》而成",《国语》的成书时代为春秋末年战国初年.its.[近年来, 一 些学者提出新见.姚曼波认为《左传》主体部分是类于孔子 "笔削"《春秋》的义法而对《国语》所记史料的基础上笔削而 成,因而《国语》的成书当早于《左传》31陈桐生从文学角度分析 说:"《国语》中只有写于战国初年的十一篇文章与《左传》有可 比性,其他二百二十四篇文章的写作年代都早于《左传》.由于 《国语》最初以单篇形式流行,所以它是地地道道的《左传》的 ,《尚书》中占% 先驱之作."Il1]梁涛则通过考察虚词"于"用法 99.85,《左传》45%,《国语》中最少仅占15%,进而得出"时间越 晚的作品,作品'于'字比例越小"的结论来论证《国语》的成书 较《左传》晚.1141,~较而言,陈说更有道理.从叙事时间上看,《国 语》记事起始于'穆王征伐犬戎'的西周中期,而《左传》起于 '郑伯克段于鄢'的春秋初年,《国语》在记事上较《左传》早二 百多年:从时代文化传承,文学语言的发展,叙事方式的灵活 等角度看.纵观先秦时期自佶屈聱牙的《尚书》到文采卓着,语 言通俗的《左传》期间必有一个过渡时期的作品,《国语》正是 架起它们的一座桥梁. 二,《国语》的版本和性质 《国语》的版本,最为流行的善本为明道本和公序本.明道 本是北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刊刻的本子,为目前最古之 本.宋元明时期,明道本多默默无闻,但幸不至亡,自清代嘉庆 年间黄丕烈得明道抄本重新刊刻并附上《校勘札记》二卷后, 大行于世.钱大昕,吴绍烈等皆以明道本为《国语》版本之首选, 后来之点校,注释亦大抵以明道本为底本,它的原本在《丛书 集成》中可见.公序本因宋庠(字公序)的《国语》校正本而得 名.公序本在宋元明时期广为流行,《国语补音》,《四库全书》 收录的《国语》即据此本,《四部丛刊》初编本(金李本),董增龄 《(国语)正义》以及绍兴图书馆藏文盛堂藏板南宋鲍彪原本 《(国语)<国策)合注》(乾隆壬午年重刊本)亦从公序本出.清中 期后,明道本与公序本同为《国语》通行之本. 对于明道本和公序本二者的不同,俞志慧论道:"公序本 多古字,用本字,载原初文,录正字,保存名讳,在文句末多使 用语助词等等,而重新刊刻的明道本则与之相反,多熟字,用 借字.载后起字,录俗字,少有名讳,少用语助词等."【-sl从大众 阅读的角度看,明道本更易于为人们所青睐,因其扫除了一些 古代生僻语词和句义的障碍,逐渐发展和扩充了汉语系统,使 得语言更为通俗化.阅读更加流畅,理解更为方便.从学术研 究角度开看,公序本却略胜一筹,因其保留了古代文本的原 貌,更便于专业研究工作的取证和探究,在校勘上明道本有些 失误.现今最为流行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国语》"据《四 部备要》排印清代士礼居翻刻明道本为底本,参校了《四部丛 刊》影印明代翻刻公序本"加之校点而成. 东汉以来,不少学者为《国语》作注,因时代变迁,大多注 本都已失传,目前所仅见的是三国时期韦昭的注本,吸收了东 ,三国虞翻,唐固等注本之长,并"参之以五经,校 汉郑众,贾逵 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韦昭《国语解 叙>),灌注自身之力编注而成,张居三《<国语>韦解的特点和价 值》概括它的特点是"体例兼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 洁".ft日因种种原因,古代注释出现过一些失误,近现代学者在 补注校勘,旧注辑佚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值得 肯定的成果.俞志慧发表了系列论文对《国语》中的鲁语,楚 语,越语,晋语等的韦注作了辨正.取得了许多成果.('脯'楚韦辨 证).长江学术.2oo6(4);'(囝语-黑语)韦注辨正'.古藉整理研究学刊.2oo6(6)~(国语? 晋语三)韦注辨正);稚阳 }臣,2007(.'味蕾,张居三都就此提出一些意见.116.171 作品的编撰目的决定了它的体例,研究《国语》的编撰目 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性质.杨宽先生曾谈到:"《国语》当是 73 战困初学者选辑春秋时代名臣称为'语'的史书而成."H81李坤 《<国语>的编撰》考论了《国语》的编排方式,认为《国语》中各 国语言的编排次序并非无意为之,而是"力求反映自周穆以来 直至春秋时期社会发展的大事".他否认了国别体之说,认为: "划分体裁的重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史书本身内在的记事方法"."以国分 类只是史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并非如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 末体等属于史书的内在的记事方法."继而论定"《国语》是我 国先秦时期一部以国别形式编撰的记述君臣语言的早期'语' 体史书."?黄丽丽赞同两位学者之说,并以新近出土的文献 为论据考证"《国语》是'语'类的集大成之作".无疑,1977年长 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春秋事语》,使得人们对"语"这个 先秦时期的特殊文体予以充分重视.张政娘据此说:…语'是 一 种固定的体裁"闭陈桐生却则仍认为"'国别史'之说准确地 指出了《国语》的编纂体例"【'l1程水金则认为《国语》是鉴古思潮 的产物,指出其编撰目的是"搜缀既往,鉴当时或鉴于未来".从 而达到惩恶扬善,以古为鉴,古为今用的效果.虽然《国语》记 言为最大特色,体裁的形成与语言有关,但是语言只是一种手 段.目的是用"治国之善语"以监察时政,垂教后世.同时按国 别来叙述或阐释这种语言,不同语录体性质的《论语》.因其 有具体的叙述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的情节,也有记事的成分,故而刘知几《史 通》将其归为"国别家"是合理的,诚如周予同先生所说:"《国 语》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编纂的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三,《国语》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关于《国语》的成书,一般认为是编者杂取周王室各诸侯 国"春秋"史料汇编而成.张居三考证《国语》的史料来源有如 下几种:1.秦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诸如《诗》,《书》,《礼》,《乐》, 令,故志,训典等;2.周王室的史官记录3.各诸侯国的史官记 载;4.瞽朦的口述资料;5.一些卜筮的记载;6.《国语》中的人物 以"某闻"或"某闻之"的形式追述的历史史实或引出的俗语. 相当于民间舆论;7.童谣,谚语,钟鸣,祭典之语.如此丰富的史 料,为《国语》的编注提供可靠详实的保证,有着较高的史料价 值.《国语》主要记录春秋时期的大事,其中周语,鲁语和郑语 中的一部分记述了一些西周时期的史事,张居三认为此部分 "发挥了'语'体的特色,奠定了全书的思想基调""为后世研究 西周灭亡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文献证据,同时反思时下'礼崩乐 坏'的真正原因".由此可见编写西周部分的史料正是为了彰 显《国语》的史料完备,因循承上启下的历史传统. 透过各篇内容我们可以探寻出一条牵引全书的主线,《国 语》是用礼制思想贯穿全书的始终的.雷戈认为:"春秋时期对 于礼的记述有明显淡化的趋势,礼不再具有优先性.必须与 德,信,敬,忠等一起发挥作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秋时 代"礼崩乐坏".作者认为"礼崩乐坏"的原因是礼的作用的退 化.张居三不同意,他认为此阶段是"礼制的变革时期",启示 人们用"变通的态度对待传统礼制,超越礼制思想的束缚".在 他看来,一些权臣贵族从维护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角度对礼治进行反 思,呼唤了"以礼治国"思想的到来,刺激了礼学的兴起.促进 了礼制的革新.其实,周礼宣讲"君君,臣臣,亲亲,尊尊"的等 74 级和伦理观念,而春秋社会周王室日益败落,诸侯势力膨胀, 因此诸侯王纷纷向周朝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发出挑战,僭越礼 乐的现象屡见不鲜,礼已经不再是王公贵族的特权.从王室走 向了民间.因此这种礼制并未随着周朝的灭亡而消逝.而是洗 净铅华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乐是我国早期的一种文艺形态,《国语》中不乏对乐的论 述,学界目前的研究多涉及哲学,美学,文学的范畴,探寻和揭 示乐的多重功能.卓霞《<虞书><左传><国语>乐论简析》从发 展的角度着手,认为"《国语》中乐的思想乃是对《尚书?虞书》 的一种承载,一种发展".作者认为,"圣人保乐而爱财,财以备 器,乐以殖财"肯定了乐的教化功能,是对《虞书》的"具体化"; "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将乐看作 " 一 国政治上的表现",突出了乐的政治功能.从这种意义上 看,《国语》中的乐是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郑祖襄研究了乐的 功能,指出伶州鸠劝谏景王造无射钟时的四段言论,后三段的 答语明显不符合音乐的基本规律",认为"音乐的高低,大小之 间的和谐与政事有关"在回答景王问"七律为何"时.伶州鸠将 七声音阶的由来归功于"武王伐纣时天上星象排列有'七'." 他将音乐的功能完全融入到政治中为政治服务.有人曾以此 批评伶州鸠作为一位乐官的失职.但是在作者看来他这种回 避古代音乐历史实则是为了"吹嘘周代文化",他的做法反映 出"西周统治集团对历史音乐文化的整理与重建".杨钊的研 "中和之美"的审美追 究则揭示了乐的审美功能.表达了对 求. 《国语》21卷向人们展示了4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不乏 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者,略具雏形而又较完整的有诸侯国君, 卿大夫,妾夫人三类形象.《国语》中选取的人物形形色色,但 在春秋时期最活跃的莫过于"相人"形象,他们博古通今.具有 预知未来的能力,陈鹏程《试论<国语>的预言》中指出这些人 大部分由"贤达贵族"充当,是"政治功能的附属物",他们多采 取进谏的方式向君王施展他们的"相术".相人中的另外一种 是给人相面即通过观其容貌言行而断定人物的命运结局,有 臣子观察国君.祖母观察孙子等.叶会昌认为此种相面之术对 后世文学特别是小说有重要的影响.强调了"人物外貌性格描 写与人物命运的因果联系." 《国语》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作者将笔触伸向女 性,描绘了她们所处的两个极端:智者女性和红颜祸水.研究者 指出:"这些智者女性都是'崇礼','尚德'的具有完美人格的形 象出现在《国语》中的."她们的使命是"折射出当时'礼崩乐坏, 王纲解纽'的社会状况.是社会和国家的一面镜子."从人性的角 度.她们依然没有逃脱政治"牺牲品"的命运,她们的"智"不过是 她们背负了道德情感而丧失了人性的情感.与其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所谓的"红颜祸水",董淑朵《<国语>骊姬"祸水"形象的文化 闲释》从文化角度分析说:"正是强大的男性话语评价体系强加 于不符合男性审美的另类的富有个性的女子的诬陷,隐含着对 女性强大的畏惧,从而用话语对女性进行遏制".这是历史评价 的不公.是女性的悲剧.是男性逃避历史责任而寻求的一种心理 慰藉.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的必然产物. 《国语》作为记言的名篇,较之佶屈聱牙的《尚书》在语言 的开掘和汉语发展史上贡献颇大.总体说,当代学者从语言角 度研究比较深入,发表了一些关于词性,语法,句式等的专题 研究论文.郭万青《<国语>中"日"字与"云"字分析》认为《国 语》中"日"的使用远远高过"云"字,较之今古文《尚书》中通篇 用的"日"的用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国语》中'日'字的使用范 围逐渐扩大,在它所修饰和连缀词性逐渐增多.这是此时期汉 语语言发展的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国语》中的语言体系有 着自觉意识.见证了古代语言的发展逐步向文学语言迈进,开 创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朝着通俗化,El语化发展. 《国语》在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也颇具特色.赵乖勋 《从<国语>看互见法的萌芽》认为"《国语》中的互见法的运用 表明它已经有了探索历史共性的趋向,为司马迁创立互见法 提供了准备条件".在故事情节构思上,多运用想象,虚构,夸 张,幽默等手法,"开创了古典文学散文文体发展的先河,丰富 了文体的表达方式,完善了作品的文学体系". 《国语》之文,异彩纷呈,历来倍受推崇,学界对《国语》文 风迥异颇多揣测,熊宪光认为:"南北史笔之异乃是《国语》之 文风格不一的主要分野".他又进一步指出南北史笔之异"因 其源出各国.人文地理不一,历史文化背景不一"所以造成了 北方之文"深厚浑朴,平实畅达,不尚文采":南方之文"挥洒 咨放,文辞讲究修饰,笔端更富感情."陈桐生则认为史官记 载造成文风不一的原因是"各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风尚".在 我看来,二者都是《国语》文风差异的原因,当然还有史官个 人素养和文学驾驭能力亦能左右他的文笔,文学风格既涉及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和文化有 关系. 对于《国语》,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着有《非 国语》,批判《国语》为"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延"的"诬史",但 是对于《国语》的文学价值评价甚得公允:"其文深『蜀杰异"(柳 宗元《非<国语>序>).宋庠在《国语补音叙录》中说:"唐文人柳子 厚作《非国语》二篇摭左氏意外微细以为诋訾,然未足掩其洪 美."明黄省曾说:"外传实多先生之明训,自张苍贾生马迁以 来,千数百年,播颂于艺林不衰,世儒虽以浮夸阔宏为病,然而 文辞高妙精理,非后世操瓤者可及."(刘熙载《艺概?文概>)谭家 建曾论其文学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锦从见式的人物 描写,二是合理的想象,含蓄的讽刺,三是通俗的语言,多样的 风格.一些学者进一步思索和挖掘《国语》的文学意义,毛丽 《试论<国语>的历史文学成就》明确了《国语》的地位:"从素以 佶屈聱牙着称的《尚书》《春秋》到《左传》不可能一蹴而就,他 们之问应该有一个过渡,一个跳板,而《国语》便是这个中间环 节". 综上可见,近年《国语》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领域有所拓 宽,钻研层次有所提高.但不容否认,近年的研究还存在着不 足.作为文学史上文学语言的一次大解放,《国语》的语言研究 还有待深入.对先秦时期汉语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还浮于表面. 应追根溯源,承上启下对文学语言的发展进行纵向的比较研 究,以求对古代语言的延展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此外,《国语》 的文风差异明显.学者对此的研究还风毛麟角.《国语》兼具文 学和史学双重意义,应该如何去准确定位,还有不少继续研究 的空问. 参考文献: 【1]李宝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新解[J].西北师范大学 ,2006(6). [2]刘建国.先秦伪书辨正【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3】谭家健.国语散论【N】.人民日报,1962-10-16. 【4】刘丽文.左丘明与《左传》《国语》关系考论[J】.聊城学院学 报.2004(3). 【5】卫聚贤.古史研究(第一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6】王化钰.《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J].佳木斯师专, 1996(1). 【715E树民.《国语》的作者和编耆【A】.国语集解【M】.中华书 局.2002. [8]杨向奎.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系fJ].史学集 刊.1936(2). 【9】谭家健.关于《国语》的成书时代和作者问题[J].河北师范 大学.1985(~. 【10】邵毅平《国语》的作者与时代图书馆杂志;2004~ 【1llg,桐生.《国语》的性质和文学价值阴.文学遗)~2007(4). f12】谭家健.试论《国语》的文学价值[J】.江淮论坛,1983(6). 【13]姚曼波.从《左传》《国语》考孔子"笔削"《春秋》义法:突 破春秋学千年误区新探之二叨.社会科学战线,2001(1). f14]粱涛.20世纪以来《左传》《国语》成书,作者及性质的 讨论【J】.邯郸大学,2005(4). 【151俞志慧.《国语?鲁语》韦昭注辨证【J].齐鲁书刊~008(1). 【16】张居三.《国语》韦解的特点和价值古代文明2008(7). 【17]朱营.《国语》韦昭注词义岐误考订叨.江西广播电视大 学2004(1). f18]杨宽.怎样学习春秋战国史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91李坤.《国语》的编撰【J].史学史研究,1988~). 【2o]张政娘.《国语》的性质和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 【J】.江苏大学,2oo6(1). [211~桐生.从鉴古思潮看《国语》的编撰目的和叙事方式: 兼论《左传》与《国语》之关系【J】.武汉大学,2008(7). [22】张居三.《国语》对礼治的反思阴.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5(6). [231~建华.论《国语》的智者女性形象【J].和田师专, 2004(7). 『24]刘丽平.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位"圣母":论《国语》中的 公父文伯之母形象【J].渝西学院,2003(3). [25】熊宪光.《国语》风格,南北异趣cJ丁.史学史研究,19940). 【26]谭家健.试论《国语》的文学价值【J】.江淮论坛.1983(6). 【27】毛丽.试论《国语》的历史文学成就[J].漳州师范学院学 报,2003(4). 【责任编辑高文利】 75
本文档为【【doc】近十年来《国语》文献与文学研究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2-28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