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举报
开通vip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陈钊 1130040004 摘要:大英帝国通过残暴的武力崛起,其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其争霸欧洲和世界的基础。疯狂的抢夺殖民地和掠夺殖民地,为其继续扩张做铺垫,然而从根本上来讲先进的武装力量和贸易方式,都是建立在它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得到强势发展的基础上,而从英帝国的崛起其国际地位的变化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英联邦的成立标志着英帝国的终结和世界霸主地位的旁落。 关键词:殖民地 英帝国 英联邦 一、帝国的孕育 大英帝国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效仿前辈西班牙和葡萄牙...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陈钊 1130040004 摘要:大英帝国通过残暴的武力崛起,其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其争霸欧洲和世界的基础。疯狂的抢夺殖民地和掠夺殖民地,为其继续扩张做铺垫,然而从根本上来讲先进的武装力量和贸易方式,都是建立在它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得到强势发展的基础上,而从英帝国的崛起其国际地位的变化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英联邦的成立标志着英帝国的终结和世界霸主地位的旁落。 关键词:殖民地 英帝国 英联邦 一、帝国的孕育 大英帝国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效仿前辈西班牙和葡萄牙,从事海外探险活动。但此时的英国在欧洲许多国家中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地位,甚至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中,英国受到了一部分相当有实力国家的威胁。1543到1549年,英国与法、西、荷三国关系交恶。而宗教改革也激怒了欧洲大陆的许多天主教国家,国际环境的极度不利致使英国失去了欧洲大陆这块重要的市场,直接导致英国经济萧条,商品滞销,圈地运动的兴起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引起社会的动荡。 这一系列的原因也就推动了英国更加坚定的把眼光投向了遥远的海外。16世纪初,到达了西非、南美等地开始掠夺殖民地资源,当时的大多数商人都参与了海外远航贸易,他们大致的路线是从英国 本岛运送以棉纺织品为主要商品的货物到西非,再由西非将黑人贩卖到美洲,最后由从美洲带回棉花的原料,继续生产。由此循环,给商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到了16世纪中期,为了更好的更大化的攫取殖民地资源,伦敦的商人们率先组成了摩洛哥公司,以便展开与摩洛哥的贸易。而这样一种贸易形式十分的有效,于是,在英国国王的支持下,先后许多的公司成立了。譬如:欧洲大陆公司、俄罗斯公司、土耳其公司、东印度公司等等。公司制度的发展快速的推动着英国海外殖民贸易的发展。 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取代都铎王朝,但是它完全的继承了都铎王朝的海外殖民扩张政策,并竭尽力气的将其推向全世界,可以说这就是当年的“英国梦”。1606年,国王詹姆士一世下令建立“弗吉尼亚皇家委员会”,以指导和筹划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建立殖民地的事宜。这个皇家委员会下设立了普利茅斯公司和伦敦公司。紧接着就开开始了大批的移民,在后来的弗吉尼亚公司领导下,北美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而殖民地自治和经济的日益增强虽然为帝国贡献了力量,但是体制的冲突也为美国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虽然革命将整个统治阶层清洗了一编,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掌权的资产阶级并没有放弃对海外殖民政策的坚持。因为这正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1655年,克伦威尔攻占了西属殖民地牙买加,之后大量移民开发,成为了英国最为重要的一个殖民地。到此英国的早起海外殖民政策取到了巨大的回报,通过商船将众多的殖民地的财富运回本国,为孕育着的帝国提供源源不 断的丰富养分。 二、帝国的崛起 随着英国殖民步伐的加快,不论是在西方的美洲,还是在东方的亚洲,前面提到的公司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英国在殖民体系中的日益壮大,必然会引起老牌的殖民国家的扼制,其中在亚洲的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荷兰的竞争尤为激烈。 因为东南亚等地的气候非常适宜种植香料等作物,而香料在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上都是可以获取暴利的商品。于是他们就决定建立专门经营东方香料贸易的公司,那就是著名的东印度公司。1601年,,东印度公司派出了著名的航海家兰加斯特率领船队去东方,他们到达苏门答腊和爪哇,,从那里运回10万磅胡椒,获利颇巨。接着又派出了第二个贸易船队,运回更多的香料,其中还有更贵重的丁香和肉豆蔻,又赚了巨额利润。此后,,东印度公司便频繁地派船队去东方做香料生意。但是很快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香料贸易最初是由葡萄牙人垄断,后来荷兰人插手进来,现在英国人又插了一手,这必然导致英国同葡、荷两国发生冲突。 果不其然,由于当时英国海上力量并未在世界海洋舞台上过多的展示,而一向以老大哥自居的海上强国荷兰就不愿意了,他决定惩罚一下这个后来的不懂规矩的“小弟弟”。荷兰动用相当于英国4倍的商船进行香料贸易,在香料群岛( 指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及其附近诸岛屿) 建造堡垒,加强防御。从1611年起又开始用武力袭击英国商船队,残杀英国商人。由于海上力量实在太弱,英国这个 出道不久的小弟只好向荷兰大哥认怂了,屈辱的谈判持续了9年,知道1619年双方才签订了香料贸易条约,而条约的内容也是充满了强国对弱国的欺辱、不平等,规定:英国只允许进行相当于荷兰贸易量三分之一的香料贸易。仔细一想,9年时间的谈判,竟然只换来三分之一。我仿佛看到条约签订时,荷兰的盛气凌人和英国的屈辱顺从。联想到英国敲开清朝大门,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他们是何等的不可一世也就可以理解在变强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原来他们也不是生来就强大的,他们也屈辱的受过欺负、挨过打。可能更令英国吐血的是,用屈辱换来的条约没过多久就被荷兰无耻的单方面撕毁了,荷兰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排挤,最后英国不得不退出与香料群岛的贸易,从而将主要力量转向了印度。 印度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在英国人涉足之前,法国人和葡萄牙人就已经占到先机了。英国要立足就必须与之抗衡,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武力斗争。 当时的印度由卧莫尔帝国统治着,葡萄人的到来使得帝国受到了强大力量的限制,为了制衡这股外来力量,卧莫尔帝国在1615年同意英国在印度西部进行贸易。很快由贸易带来的竞争,使得英国与葡萄牙展开了一次海战,这次英国终于不再输了。1650年,英国通过对葡萄牙的战争,取得了在葡萄牙殖民地的贸易特权。战争的胜利使英国在印度强硬的立足了下来,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唯有军事力量的强大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确保国际地位的牢固。英国在印度逐步建立起贸易关系,大本营为马德拉斯,并在这里建筑堡垒,派驻武装。 为了扩大贸易,东印度公司还派人去印度东北地区进行活动,到1650年,在那里已建立了许多商站,并以加尔各答为大本营。从此,英国在东方是站稳脚跟了。 然而,17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军事力量和殖民贸易上的快速发展,直接的与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荷兰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为了扼制住英国的发展所带来的威胁,荷兰在世界各地处处与英国为难。在北美,荷兰人利用其新尼德兰( 即今美国纽约州) 殖民地夹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中间这一优越地理位置大搞走私贸易;在西印度群岛,他们向英属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向英国殖民者提供资金和制糖设备,包销其产品,从而垄断了这里的制糖业;在西非,荷兰人利用自己的黑奴贸易优势打击英国奴隶贸易商,并把黑奴贩运到英属殖民地巴巴多斯、圣克里斯托夫等岛屿出售,甚至运到弗吉尼亚出售;再加上英国共和国时期,与荷兰关系特别密切的马里兰、弗吉尼亚、巴巴多斯、安提瓜等殖民地公然发动叛乱反对克伦威尔的共和国,英国的革命派认定,这就是荷兰人在背后捣鬼、怂恿。但是从侧面来看,荷兰的处处使坏,不也正好说明了英国正在崛起的事实么,总之, 英荷积怨日益的加深, 战争是在所难免了。 1650年的英国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那个英国了,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贸易所积累的国力似乎像沉睡的狮子要张开眼睛看看世界了。而能够一举成名的办法就是挑战强者,而英国此时也是急需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的。于是,在一位有力量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的指挥下,英国开始采取反击了。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有两项内容:(l) 凡运往英国的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货物,只能用英国船运输;(2) 凡运往英国的欧洲的货物,只能用英国船或生产货物国家的船运输。其矛头显然是针对荷兰的,因为17 世纪,荷兰是海洋运输大国,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1652年,身为海洋大国的荷兰决心以武力来教训昔日的“小弟”,战争持续到1654年,结果荷兰战败了。昔日大国威风扫地,被迫在承认《航海条例》的条件下,签订和约。英国借着余威又胁迫葡萄牙等国与之签订类似的条约。 紧接着1660年和1663年,英国国会又连续两次通过法案,以补充《航海条例》,规定:( l) 从英国殖民地输出或输人的商品要用英国自己造的船只运输,且船上3 /4 的水手必须是英国人;(2) 盐、松脂、竺麻、五谷、无花果、橄榄油、糖、钾碱、酒等外国产品必须先运到英国港口才能运往英属殖民地;(3) 英属殖民地产的烟草、棉花、靛青、染料、生姜等产品只能卖给英国;( 4) 欧洲制造或出产的产品必须先运到英国港口,由英国税吏征税,再改用英国船从英国港口转运到英属殖民地销售;( 5) 从英属殖民地向欧洲运输商品也必须在英国港口停泊。 这两个补充法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打败荷兰并使英国商人完全垄断英属殖民地的贸易。这必然激起荷兰人更为强烈的仇视与反抗,他们以新阿姆斯特丹( 系荷属北美殖民地新尼德兰之首府) 为基地,对英属北美殖民地进行规模更大的走私贸易。因而新阿姆斯丹便成了英国人的眼中钉。1664年8月,海军上校理查德?尼科尔斯 奉约克大公( 即后来的英国詹姆士二世,当时任海军大臣) 之命,率海军攻占了新阿姆斯特丹,从而拔掉了这个眼中钉。约克大公把它改名为“新的约克”,即今“纽约”。新阿姆斯特丹的易手导致了英荷战争再起。即第二次英荷战争( 1665一1667年) 和第三次英荷战争( 1672一1674年) ,英国通过这两次新的英荷战争基本上摧毁了荷兰海军,夺取了荷兰在美洲的全部殖地,从此荷兰丧失海洋大国地位,而英国上升为世界大国,夺取了世界海洋的霸权。 三、筑梦帝国 击败荷兰的战争终于实现,英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海洋的霸主了。但是,就在此时欧洲大陆上正上演一出好戏。1688年,法王路易十四要求占领帕拉丁选侯国的大部分土地,因为他的弟媳是该选侯查理的妹,但查理又没有子嗣继位,由此导致了与奥格斯堡联盟之间的战争。而英国在1688年宫廷政变后,英王詹姆斯继承英国王位,英国改变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亲法政策,利用一切机会打击法国的霸权,结果使英法关系恶化。从17世纪末到整个18世纪,英法矛盾成为欧洲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两国之间为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激烈斗争。 奥格斯堡同盟就是以英国为主的反法同盟,他们都对法国扩张的野心感到十分的不安,它们生怕法国扩张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所以,这些欧洲的大小国家,在德意志的奥格斯堡聚会声讨法国的扩张,这里面既有荷兰、瑞典、勃兰登堡这样的新教国家;也有像与法国同样的信仰天主教国家,如:奥地利、巴伐利亚、它们共同组成同盟以此来遏制法国的扩张野心,这一同盟的实 际领袖就是英国。此时的英国已经俨然变成了一副大国模样了,他开始操纵小国、主导镇压反对者,并且手段和策略都彰显出一定的大国风范了。 当然,对抗强大的封建法国,从欧洲一些国家来讲能够得到英国支持,那是再好不过的,因此奥格斯堡同盟一战法国即获胜利。由于法国与战争的失利,英国随即获得了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地中海地区的机会。由此,就算不看英法在历史上的“旧账”,单就在殖民地和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问题,英法两个也结下了“仇怨”。于是很快机会就来了,在1701到1713年西班牙爆发王位继承战争。英国仍然站在法国的对立面支持奥地利。在这次战争中,法国再次失利,签订了有利于英国而不利于法国的《乌德勒支和约》根据和约,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上的梅诺卡岛;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北美的阿卡的亚( 即今加拿大之新斯科舍) 、纽芬兰和哈得孙湾;还取得了在西属美洲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的权利;法国撤回驻洛林的军队。 与英国交手使法国接连的失利,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富于抗争性的民族来讲,这些都不算什么打击。他们还在尽力的与英国对抗,在欧洲、印度、北美他们的矛盾上升到了极点,由此爆发的“七年战争”无论从战争的范围或激烈程度来看都远远超过了前几次,而且是英法的直接对战,可以说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第一次世界大战”吧。七年战争的结果,法国惨败。在海上,法国海军主力几乎完全被英国海军摧毁;在大陆,法军也一败涂地, 从此法国降为二流国家。英国 夺得了世界霸权,战争结束时,双方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取得了下列战果: 1 .在北美,,英国夺得了整个新法兰西殖民地( 即今加拿大 魁北克省) 、俄亥俄河流域、密西西比河左岸、佛罗里达,从此 法国丧失了北美的主要殖民地; 2 .在西印度群岛,英国夺得了圣文森特岛和多米尼加,并取 得了对小安第列斯群岛的宗主权; 3 .英国人把法国人从印度赶走,法国人只保留了沿海的几个 贸易点,但不能保有军队,从而英国确立了在印度的统治; 4 .法国确认英国对塞内加尔的宗主权。 七年战争的胜利,是英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对于世界外交新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体现的是战败国对战胜国的遵从;是弱国对强国的妥协;也是英国彰显国家实力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哨音。此时的英国名副其实成为了军事上和经济上的殖民强国,他不只是德国或者法国的对手,也不只是欧洲的强国,这却是英国第一次将自己视为世界性的强国,这就是大英第一帝国。 四、圆梦“日不落” 1687年,艾萨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当时深奥难懂的书里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个堪称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定律,道出了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按一定规律运行的,并且人类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的伟 大发现。用当时人说的话:“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牛顿用他伟大的著作结束了人们以前对自然现象的疑虑,同时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这对于不能再满足于手工工场的英国来说,已经足以掀起一场在技术上大革命了。牛顿安葬在威斯敏特大教堂内,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对于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来说,安葬于此意味着英国人对他和他所做到的伟大事情而感到自豪和无比的尊崇,对待科学的态度和才能的敬意,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巨大浪潮,是文化和技术征服的胜利,这也是英国能够圆梦日不落的内核动力。 很快,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蒸汽机的开动,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工业巨人。 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城市人口超过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据了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一半以上。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率先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经济大国和“世界工厂”,当时没有任何一国能与之匹敌,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1851年5月1日,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人士来到伦敦,他们将聚集在整个欧洲最雄伟的建筑---水晶宫。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和产品,目的是展示进步和繁荣,这次空前规模的聚会就是世界博览会的前身: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其中主要展出的都是英国的工业产品,轮船模型、机车模型、机床等。这些都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产品,也标志着英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而真正能够使英国圆梦日不落的,还是在国家内部出现的革命性思想。1776年,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如果说现实中的蒸汽机推动了机器,那么这本书就是推动整个人类财富不断增长的思想的蒸汽机。他阐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不是处于仁慈,而是处于私欲;个人对私欲的追求,使得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而引导发展的看不见的手就是在自由竞争下的市场供求规律。自由竞争可以调动和优化资源的最高效配置,以此获得高额利润。而根据这个理论,亚当?斯密又提出了一个影响世界的对外贸易战略——自由贸易。摒弃了以前的重商主义,开启了自由贸易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变和新的经济秩序的缔造,使得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大门前遥遥领先了其他的国家,成为了当时世界的最前沿。他的理论给其他国家的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也使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此时的法国正在伟大的拿破仑皇帝的带领下,创造帝国的辉煌和企图着更大的胜利。但是,这一切都在“滑铁卢战役”中破灭了。1815年,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震惊了全世界。其实,这轮新的英法较量在根本上就已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抗了。因为这不仅是不列颠的胜利,更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也从侧面说明了,就算再强大的力量没有内化在技术中的文化、没有一种先进的运行机制出口、 没有可以征服世界的思想是不可能长久的立足和取得长久胜利的。而英国在此时就做到,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曾这样描述:“在实质上,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资源的进贡、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牧场在澳洲、我们的牛羊在美洲秘鲁把它的白银提供给我们、加利福尼亚和澳洲以自己的黄金提供给我们、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从印度则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法国和西班牙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从北美合众国以及其他国家获得棉花。”这就是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在国际体系中处于巅峰地位的生动写照,也是英国圆梦日不落帝国的真实写照。 五、英联邦的形成 进入19世纪后,大英帝国范围内的部分殖民地,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实力增强的同时就伴随着民族意识的抬头和新旧移民的觉悟。鉴于美国独立的先例,此时的加拿大也开始出现反对英帝国的态势,纷纷要求殖民地自治和武装的冲突,直到1841年英国国会《加拿大法案》的出台才稍微缓和。但是,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其问题的根本并没有得到解决。 到了19世纪60年代,随着加拿大经济的逐步繁荣,此前的《加拿大法案》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殖民地人民强烈要求下,英国被迫于1867 年颁布了《英属北美法案》。法案规定加拿大为自治领,所谓自治领是白人移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不受宗主国的法 律所制约。自治领设中央政府,各省设省议会和省行政委员会。加拿大成为自治领,对英属殖民地,尤其对移民殖民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英属殖民地开始进人自治运动的新阶段。自治领和英国在政治上既独立又依附的关系,经济上以农业牧业和工业的帝国分工为特征的经济联系,为英联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然而英联邦的正式形成,对于英国来说这不得不是一种帝国力量弱化的表现,对殖民地的妥协和纵容,在国际地位上想用联邦来保住帝国的表象,其实是自欺欺人。 六、帝国的陨落 大英帝国的陨落必然就导致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二战就是英帝国的转折。 二战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新兴大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快速的崛起,而英国却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似乎他正在为自己庞大的帝国管理而头疼。有人认为帝国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关键,怀有浓烈的帝国情结;也有人反对维持一个庞大的海外帝国,把它看作是沉重的负担,是统治者用来炫耀的不切实际的装饰品。就在国内为何去何从展开争论的时候,反帝国主义扩张的舆论、国际环境的压力与殖民地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等众多原因一同袭来,仿佛一个拳头打得英国似乎晕掉了头脑。转而开始注重国内福利国家的建设,另外在政党政治中工党也倾向于放弃殖民地。再者脆弱的英国经济也无法继续维系帝国的生存。在国际上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需要尽力在制约英国在殖民事务上的努力。此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也加快了非殖民化 的进程。正是这多种因素的合力导致了英帝国的迅速解体。 而导致这一切的最大原因就是二战的爆发,二战对于英国的伤害,几乎耗光了帝国本身几百年来的积蓄。二战之后的英国、法国、德国等都沦为新的世界霸主——美国的从属者。这是国际格局快速而逆转的改变,纵观英国成为大国的奋斗史,我们可以发现想要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除了自身经济和军事的实力外,更多的应该是国家软实力的突出。向外输出的除了商品,还有要一种主导世界的文化观念和思想,唯有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特有的认同感,才能获取世界的认同和大国地位的保持。联系到中国现状,正是缺乏这样的国家软实力去证明自己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资料: 1、刘景华.《‘日不落’的落日 ——大英帝国的兴衰》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本文档为【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看英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7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27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