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 亲子 -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 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教育 - 亲子 -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 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举报
开通vip

\教育 - 亲子 -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 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郁静 [石油工业出版社] 前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工具。而对于呀呀学语的孩子而言,那些看似幼稚、好笑的问题却恰恰是他 们认识这个世界,表达自己情感的开始,也是他们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桥梁。对此,父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把握得当,会使孩子们谈话兴趣高昂,并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能够进一步贴近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距 离。而事实上,许多父母并未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要么仅仅把与孩子对话看成是一件好玩的事而敷衍 了事,要么因为孩子问到了所谓"有伤大雅"的问题而...

\教育 - 亲子 -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 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郁静 [石油工业出版社] 前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工具。而对于呀呀学语的孩子而言,那些看似幼稚、好笑的问题却恰恰是他 们认识这个世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自己情感的开始,也是他们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桥梁。对此,父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把握得当,会使孩子们谈话兴趣高昂,并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能够进一步贴近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距 离。而事实上,许多父母并未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要么仅仅把与孩子对话看成是一件好玩的事而敷衍 了事,要么因为孩子问到了所谓"有伤大雅"的问题而对其断然喝止,而那|些被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搅得 焦头烂额的家长自然更不在少数。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仔细想想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书中为我们列 举了大量孩子会问到的问题,并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乃至不同的客观情形作了不同的回答。我们 并不致力于也不可能出一本儿童常见问题百科全书或是创建某种固定模式、套路等,而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使亲子间的对话更加丰富多彩。这对于孩子来说自然是一种乐趣,而对于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终有一于,孩子会长大,会离开父母,会不再问父母那些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好好地给孩子上好这人生第一课 吧。这对于他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不要嘲笑孩子的问题 受到嘲笑以后,孩子会丧失发问的意愿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小鸟为什么会飞呢?”……也许孩子天真的问题令你觉得非常好笑。但仔 细想想,要回答这些问题还真是不容易。当然,你也可以这么回答: “小笨蛋,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 不过,如果你能一孩子一样的心情,抬头往上看,你会发现自己平时视若无睹的天空一片蔚蓝,异常美丽。 这时,相信你也会和孩子一样,非常地惊讶而受到感动吧!由于心中藏着这种激动,你会向他说: “是呀!真的是非常漂亮的蓝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正如上面的例子一样,要想回答好孩子的问题,先要接受孩子对于事物的惊讶情感。这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孩子天真无邪的问题,的确让人觉得好笑。不过,这样笑一笑混过去的态度是非常不好的。尽管这 些问题连母亲本身也难以回答,但如果在这时候轻蔑或回避孩子的问题,确实会造成很坏的结果。 轻视或嘲笑孩子的问题,会使孩子丧失发问的意愿。如果无法让孩子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时母亲可以非常 认真地告诉孩子:“我再去查一查。”这么一来,孩子会因此而受到激励,会想再发问。 虽然孩子的问题是一些本来就是如此的问题。但是大家认为本来就是如此的现象,孩子却有所疑问,实在 是很了不起。例如:牛顿就是因为认真地考虑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种从大家认为本来就应该如此的事中,发现一种规律,就称之为科学。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一个对于大家都认为本来就应该如此的事情产生怀疑的人。他在进入小学以后, 经常提出类似的问题。 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2+2=4。这时候,爱迪生问道: “老师,为什么会是 4呢?” 老师说: “2再加 2,应该就是 4呀!” 但是,爱迪生还是无法接受。老师却认为爱迪生的头脑有问题。因为班上有了爱迪生这样的学生,课程总 是无法继续下去。于是,老师把爱迪生的母亲请到学校来,对她说:“你的孩子智力发育太迟钝,无法继 续读书。” 不过,爱迪生的母亲认为爱迪生是个独特而优秀的孩子。自小爱迪生从小学退学之后,就亲自对他进行教 育。爱迪生在科学界非常活跃,拥有多项发明,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可否认,这与他的母亲在其发问期很 好地培育了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个四岁的女孩看了《人猿泰山》的电影,就问母亲道: “第一个人是出生在很早以前吗?” “是吧?是在很早以前。” “那个人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吗?” 这时,母亲并未回答,却笑了起来。 这孩子从母亲那儿得知人是从肚子里生出来的。第一个人类没有母亲,所以想泰山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 出来的。当孩子有这种奇特想法时,千万不要笑她,而要和她一起想:“恩,到底是怎么样来的呢?” 地球上的第一个人,到底是怎样出生的呢?……其实,这的确是非常难以回答。科学家们正努力地工作,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这时,你可以给她讲国内外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上 帝造人等等。 此外,还有许多会令大人发笑的问题,尤其是关于电视的问题增加了。现代社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 所以孩子一出生就习惯看电视。只要按一下那小小的开关,屏幕上就能看到有意思的动画片,耳朵还能听 到悦耳的音乐。对于孩子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箱子。大部分的孩子会觉得电视就是一个这样 的东西,不会觉得有任何疑问。但是,有些孩子却会觉得困惑。 一个五岁的孩子问道: “如果电视坏了,家里会不会淹水呢?” 因为他看到电视中出现游泳池的画面。 “即便电视坏掉,水和人都不会从电视中跑出来。” “为什么人会在电视中游泳呢?他们不是在电视里面吗?” 其实,母亲也不太了解电视的组成,所以回答得很勉强。 “那些人在游泳池游泳时,由摄影机摄影之后,在传送到我们的电视里。在电视中有所谓的转播机器。” 关于电视的问题,还有“那些小人是住在电视里吗?”或是“我也能进到电视里去吗?”……诸如此类的 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孩子在电视播放节目时,还会跑到电视的后面去看一看,还会伸出手来拨弄电视 后面的机器或电线,这让母亲非常紧张。 要想五岁的小孩说明肉眼看不到的电波,实在非常困难。如果有画册,可以一边让他看画册一边说明(见 第 7章)。这是最好的办法。此外,电视台经常开放让人参观,也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趁孩子有兴 趣的时候,把握机会带他去参观。这是最好的办法(见第 6章)。 对于孩子所问的问题,决不可以一笑置之。 一定要真诚地赞许孩子,并告诉他(她): “你真了不起,能注意到这一点。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啊!” 这些孩子充满了创造性和好奇心,能够注意到大家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够给予精心 的培育,将来在思考问题上一定会卓尔不群。 考虑到孩子提问的背景 每当吃饭的时候,家长通常都会要求孩子赶快吃。 看到旁边的人很快地吃完时,孩子会问道: “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 如果告诉他: “如果有两张嘴,那就成了妖怪了。” 这会让孩子觉得非常沮丧。“如果多长几个嘴,就可以很快把饭吃完了……”原来,这才是孩子提问的真 正原因。听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说,母亲或许会很诧异吧!不过,对于四岁的孩子而言,因为饭吃得太慢而 挨骂,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这时候,最好说: “是呀,如果有两张嘴,就能够很快地吃完。” 最重要的是要有赞许孩子想法的态度。父母的这种态度能够让孩子的创造性得以发展,更能提高他(她) 的智慧性和好奇心。 另外要考虑到的是,发问问题的背景。最近,有很多孩子因为边看电视边吃饭,而导致吃饭时间的延长。 这也许是因为父母认为,与其让孩子为了急着看电视而匆匆地扒了几口饭就算完事;还不如让他边看电视 边吃饭来稳定他的情绪吧! 不过,这么一来,会延长吃饭的时间,孩子会因食物变凉、不好吃而饭量减小,结果又挨家长的骂……如 此反复多次以后,孩子会觉得吃饭实在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孩子有此发问背景,那么母亲就应该反省 其用餐的方式。 有个三岁的小女孩看到农历十五的月亮,就说: “妈妈,我要月亮,帮我把月亮拿下来。” 这时,母亲实在没什么好办法,只好说: “月亮太远了,妈妈拿不到!” “月亮你快下来,我要你!” “月亮是要给大家看的,不可以拿下来。” 虽然母亲说明了事实,却无法满足孩子在情感上的要求。当我们看到黑暗中明亮而美丽,绽放着银色光辉 的月亮时,的确会觉得想要把它摘下来。因此,在这时候,母亲要顾及孩子的感性来回答。 “是呀!如果能够把月亮拿下来,真是太好了。在黑夜中的月亮看起来真是漂亮,甚至不需要电灯呢!” 这种回答方式,对于孩子的愿望能够给予某种程度的满足。而“月亮是要给大家看的,不可以拿下来”, 这种否定性的回答,很可能会使孩子不再喜爱月亮。这种回答方式不容易培养孩子喜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月亮在天空中,那么幼儿园的小明和亮亮也能够看到。花园中的花朵也会因为看到月亮而感到高兴。还 是把月亮留在天上吧,大家都会觉得高兴。” 这种回答方式也不错。 由于这个小姑娘只有三岁,当然没必要向她说明宇宙的现象,以及月亮是因为太阳的光而反射等等。因此, 要依照孩子的年龄和智能来回答问题。(见第 4章) “妈妈,如果雪儿越来越小,就会成为婴儿,是吗?” “雪儿,你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是婴儿。然后逐渐地长大。今后,还会继续长大,所以不会变成婴儿。” “真没意思。” 雪儿的姑姑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人们(包括雪儿的母亲)去探望她时,都不断地点头说,“真可爱啊”, “多漂亮的小家伙”,甚至有些人还带了礼物去,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婴儿身上。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而言,已经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她已经可以独自走路,有时候还会 撒野,有时还会反抗父母。不听话时,也会挨骂。看到婴儿受到大家的娇宠,而十分羡慕。希望也受到同 等的待遇,因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对孩子说:“你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而是要先弄清楚孩子提问的原因,然后 接受孩子的感觉再来回答。不要像刚才那位母亲一样,只给孩子事实上的说明。应该告诉她,还有很多乐 趣是婴儿无法享受到的。 “婴儿不能够和小朋友一起作游戏,也不能够溜滑梯。也不能够去商场买玩具,吃好吃的东西。雪儿,你 就是因为长大了,才能做到这些婴儿所无法做到的事。” 如果这样告诉孩子,就能够有效地让孩子摆脱想要成为婴儿的想法。 关于语言的问题 有个五岁大的小女孩,她有个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吃得比姐姐多,是不是可以当姐姐呢?” 这让周围的人都觉得很好笑。其实,这是因为在吃饭的时候,妹妹吃得不多而被妈妈骂:“你不吃多一些, 就会长不大。”妈妈听到小女儿这么问,回答道:“姐姐比你早出生,,所以即使你的身体长得再高大, 也不能当姐姐。就好比将来即使你长得比妈妈还高大,也仍然还是妈妈的孩子一样。” 其实,这孩子是由于对语言的误解,才会有这么奇特的问题。这时,应该要仔细地说明“长大”有两层意 思。 姐妹,先出生的是姐姐,后出生的是妹妹。姐姐比妹妹大,其实她们的关系并不存在于体型的大小变化。 就像母子的关系一样。 “不过,姐姐吃得不多,所以会比较瘦。如果你好好地吃饭,可能会长得比妈妈和姐姐还高大呢。” 小孩子知道的话语较少,所以经常会有语言上的误解。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有个四岁的小男孩在动物园里游玩,母亲指着笼子里的动物对他说:“这是猩猩。”孩子低头想了很久, 然后问道: “是不是等到天黑了,他们就住到天上去了?” 这时,妈妈赶快解释道:“动物园里的猩猩和天上的星星是不一样的。”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常会误听同音异义字。由于大人了解汉字,所以知道“猩猩”和“星星”的不同; 可是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同音异义字会让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时候,可以向他们举例说明同音异义字 的差异,以增加他们对于语言的兴趣。 除同音异义字外,孩子也会在其它方面表现出对于语言的感受性。 “怎么有这么多的秋天,有丰收的秋天、美丽的秋天、读书的秋天……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秋天呢?” 四岁半的小女孩因为看电视,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于是有了这样的问题。 这时候,母亲做了这样的说明:“秋天不像夏天那么热,也不像冬天那么冷,所以是非常舒适的时期。因 此,才会有所谓读书的秋天……”接着,又告诉她:“其实,那都是秋天。” 不过,母亲所作的说明还嫌不足。如果再附加说明一年四季,会更加理想。“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 四季;春天时暖和,树木开始萌芽,百花开始绽放;夏天时很热,大家可以去游泳,吃冷饮;秋天时,天 气不热也不冷,非常舒服,这个时候最适合运动、学习,另外,各种各样味道鲜美的水果都在这个季节成 熟,我们可以尽情品尝;到了冬天时,天气非常寒冷、会刮很大的风,到处都在结冰,还会下雪;冬天过 去之后,又是春天……,于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些并不复杂的说明,确可以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大自 然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对于孩子的问题,能够再综合作一说明,是最适当的回答秘诀。从孩子的问题中,一一打开未知世界的门, 能够激励他不断地发问。 拟人化的问题 一个初冬的早上,有个四岁的小女孩偶然看到池中的小鱼,于是问道: “这鱼不冷吗?不会感冒吗?” 母亲的回答非常巧妙: “池里的水应该是很冷的吧!不过,水是鱼的家,因为它经常运动,所以不会觉得冷。如果你觉得冷,我 们来赛跑好吗?” 尤其小孩觉得冷的时候,会有此种说法。这时候,可以诱导她,“来,跟妈妈一起跑步吧,一二一……?” 幼儿的心理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自己觉得冷的时候,看到池中的鱼,自然就会认为 鱼也冷;这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即使不是生物,也会认为它们和自己一样,都要早上早起、洗脸、吃饭, 晚上上床睡觉。因此,这位母亲的回答方式非常有智慧。当然,也会有别的回答方式,例如:“鱼儿喜欢 在冰凉的水中。” 有个四岁的小男孩起晚了,母亲说他是“贪睡的小孩”。 这时候,小男孩问道: “那么,鸡是几点起床呢?” 母亲告诉他:“太阳出来时,就会起床了。” 这很可能是因为这孩子曾经听说过,鸡起床的时候,会叫人起床。所以当自己晚起床的时候,就会想起早 起的时候鸡会叫。因此,这孩子的头脑是非常聪明的。 如果母亲再稍微用些心,还可以告诉孩子,母鸡是不会叫人起床的,只有公鸡在早上太阳升起时,看到东 方的天空露出曙光,就会喔喔叫:“大家快起床啦!”接着再告诉孩子:“所以我们要像鸡一样地早起。” 五岁的小男孩看到电视上的预防蛀牙的广告,问道: “蛀牙的蛀虫到底住在哪里?” 母亲告诉他: “蛀牙的蛀虫没有固定的住处。吃甜的东西或口内有食物残渣的时候,它就会出现。但是它长得太小了, 根本看不到。因此,睡前必须要刷牙,让蛀虫没有地方住。这样就不会有蛀牙了。” 这是小孩特有的拟人化思维所引发的问题。这位母亲的回答方式非常好。不过,如果能够好好地运用这机 会,强调说:“如果不想有蛀牙,饭后、睡前都要漱口、刷牙,做好牙齿的大扫除。” 就有如上述的例子一样,孩子所问的问题常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但是,对孩子而言,他们都非常 认真地思考疑问,因此父母亲绝对不可以一笑置之;而必须要考虑到孩子所发问的背景,以温柔的态度来 回答。这样才不会抹杀了小孩智慧的好奇心。 2 不要漠视、回避孩子所问的问题 如果漠视、回避孩子所问的问题,会使孩子的情绪不安定 处于发问期的幼儿,有时候的确很难应付,甚至几乎无法应付。恰恰此时是幼儿智力发展最快、最重要的 时期。他们有时之所以发问,只是想要和父母亲沟通一下而已。 这时期的孩子充满了智慧性的好奇心,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自然回产生很多的疑问。要父母亲 一一仔细地回答,实在不容易。尤其是父母亲越忙的时候,小孩子越是纠缠不已。另外,小孩子会有为了 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发问的倾向。 小孩子几乎会问任何的问题,不过这是他们的智力之芽开始萌发的表现。树苗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前,需 要充分地施肥、浇水,否则会变得非常瘦弱。因此,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补充养分,就会贻 误良机。而一旦错过,则无法重新开始。 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定要确实把握好他们的智力正在萌芽的时期,适当地予以应对,才 能够培养出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愿望的孩子。因此,切勿漠视、回避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而要尽可能诚恳地 回答孩子的问题。 此外,孩童的情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偶尔在孩子提出问题,却正值母亲忙碌的时候,母亲会为了自己 的方便而漠视孩子的问题,并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忙,等一会儿再说。”甚至还会拒绝孩子,说:“妈 妈不是早就教过你,告诉过你了吗?你到底要问多少次才能明白?” 结果会令孩子不满。这种不满的累积会给孩子的个性蒙上阴影,甚至影响他将来的一生。亲子之间良好的 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 如果孩子本来就了解的事,却一问再问,这表示孩子想要引起父母亲的注意。尤其是在弟妹出生以后或家 中有其他小朋友时,会经常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换言之,孩子发问的目的,不在于得到答案,而是为了 要引起家长的回应。 这时候,只要注意孩子的态度,就可以得知了。例如:孩子会发出撒娇的声音,纠缠着母亲,并且不断地 提出问题等等。这时,不要拒绝孩子,而要了解孩子寂寞的心情,想要引起注意的心理状态。如果家长没 有理解这种心态而有所回应,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欲求不满,而引发其他想引起注意的行动。例如:吃手指 头、咬指甲、尿床等,果真这样就麻烦了。 几乎大部分的父母亲都会漠视或回避孩子的问题。除了忙的情形以外,像是不容易回答或困难的问题,还 有他人在场时不好回答的问题等,大都会采取这种态度。在此,举出一些实例,让大家想一想该如何回答。 难以回答的问题 五岁的小孩跟妈妈走在人行道上时,问道: “为什么石头是硬的呢?” 这时候,母亲并没有作正面的回答,而跟着他说: “为什么会是硬的呢?”的确,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雪是白色的呢?” “为什么狗是‘汪汪’的叫,猫咪是‘喵喵’的叫呢?” “为什么有五根手指呢?” 这些都是大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但如果要一一回答,的确令人头痛。 一般的回答方式是:“很久以前,神就是这样造的。”对于五岁的小孩而言,这种答复无法令他满足。如 果能够附加说明石头的用途和采石头的地方,添加一些有关石头的相关资料,会更加恰当。 这时,可以向孩子说明,因为石头很硬,所以可以用来盖房子,铺马路。此外,在山里有很多石头,下过 雨以后,会被冲到河流里,跟河水一起流向下游。它们在上游是大石头,到了下游时,就变成了小石头。 甚至回变成沙子。如果能够利用彩色的图片让孩子边看边说明,效果会更好。 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试着举个巧妙的例子,多少也能够解决孩子所发问的问题,以满足孩子。 三岁的男孩边看画册边问道: “为什么画不会动呢?” 这时,妈妈会说: “这就像我们看人一样,看到的那一页会浮现在脑海中,将它画下来就变成画册。” 由于孩子平常看电视看习惯了,很可能会拿画册来和电视相比,而有了这样的问题。用纸或蜡笔、颜料画 出来的画像,以及照片,是不会动的。电视是把拍摄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图片连接起来,用电力转动,使其 变成会动的影象。父母亲可以如此地说明。 有时候,孩子还会问出一些让父母亲吓一跳的问题。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看电视时,问道: “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会结婚呢?” “因为爸爸、妈妈互相喜爱,想要在一起生活。” “我也想要和爸爸结婚。” “你长大以后,也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当孩子有想和自己的父亲结婚的念头时,不要予以否定,而必须要对孩子的愿望有某种程度的认同,告诉 她:“是呀!如果能够和像父亲一样温柔的人结婚,那该有多好!” 孩子非常喜欢父亲,即表示亲子关系良好。同时,藉此也可以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 边吃饭边谈到幼儿园时,四岁的男孩问道: “爸爸和妈妈吵过架吗?” 对于父母亲而言,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几乎想要逃避。这时,还是必须要直率地回答。 “没有,不过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我和军军吵架了。” “原来是这样!吵架是不好的事情!所以你们下次不要吵架喔。” 母亲这种回答方式似乎比较倾向于道德性和说教性。 也许,有些小孩父母亲在口头上的争执。其实,不论在哪个家庭,不可能每一天大家都笑嘻嘻地。偶尔吵 一两次架,也是正常现象。所以如果母亲有此答复,孩子就会觉得母亲在说谎。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形, 母亲最好如实回答: “是呀!爸爸、妈妈有时候也会吵嘴。不过,马上又和好了。” 如此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马上又和好了,孩子会觉得父母亲和自己一样,而增加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如 果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不会吵嘴,所以你不可以和别人吵嘴”等等,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训的意味, 很可能会使孩子对父母亲不再具有好感,甚至对父母亲敬而远之。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别人家中看到小婴儿,而问道: “为什么我没有弟弟、妹妹呢?” 这时,母亲告诉他:“妈妈已经老了,不可能再生下小婴儿了。” 这小男孩脸上先是出现诧异的神情,接着又笑了。现在的独生子女,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独生子会特别 渴望弟弟、妹妹的出生,而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正如第一章中的叙述一样,对于孩子的愿望,要给予某 种程度的认同。 前述的妈妈说,“妈妈已经老了”,这种不积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如果回答说,“如果我们能够再生一 个小孩,那该有多好呀!”稍微地肯定孩子的愿望,让孩子不会太过悲观或太失望。 这一类的问题非常多。当然,母亲必须煞费苦心,作各种的回答。 四岁的小红问道:“为什么我们家没有生小娃娃呢?”这主要是因为自己一个人有时感到寂寞后,所发出 的问题。 “妈妈已经有了小红了,所以不想再生。小红,你想要小娃娃吗?” “恩,我会去找娃娃蛋,然后妈妈你帮我生。” 这孩子认为生娃娃就好象鸟生小鸟一样,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这时候,也不需要予以否定。 如果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还可以说: “等你上了幼儿园,就会认识许多的小朋友,那是一件非常非常快乐的事。“ 在某些场合难以回答的问题 四岁的小东和妈妈一起去购物,在排队等待付款时,指着前面那位身材较胖的女士问道: “妈妈,这个阿姨为什么那么胖?” 妈妈连忙说: “嘘!不可以这么说。” 一边拉回小东的手,要他注意。 “妈妈,为什么呢?” “阿姨吃东西不挑食,所以身体好。她不会感冒,所以小东你也要什么东西都吃。” 小孩子天真无邪,看到任何事物就会马上说出来。在电车中看到醉酒的人时,会马上问道:“为什么那个 人这样大声嚷嚷呢?”还有,“为什么那个人那么矮?”、“为什么那个人那么黑?”这些问话都会使双 亲提心吊胆。 如果对方离得很远,要加以回答,也不会被对方听见。那么,便可以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如果对 方就在眼前,那么就只能够告诉孩子,“等一会再说”,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然,在不会伤害对方的人 格的情形下,最好是马上回答。这么一来,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孩子看到拄着拐杖的人,就会问:“为什么呢?”这时候,告诉孩子,“因为生病”。回答方式不会失礼。 不过,如果孩子问:“为什么那么胖呢?”这时无法率直地回答,就可以告诉他,“等一会儿再说”。等 对方离得较远时,再告诉他。 可以告诉孩子,吃得太多或不喜欢运动,就会发胖。只吃甜的东西并不好。所以“不可以只吃甜的东西, 必须吃任何东西,而且经常运动,才不会过胖。也不容易生病”。此外,还可以告诉孩子,“吃得太多会 发胖,如果挑食就会太瘦,而变成身体瘦弱的小孩”。 五岁的小女孩在去上小提琴课时,看到一个眼睛看不到东西的小孩,回到家就问母亲: “那个眼睛看不见的小孩,是不是神亡了帮他做眼睛呢?” “是呀!神也是非常忙的,有时候很可能也会忘了做眼睛。甚至也会忘了做耳朵、嘴巴和手脚。” “有这么多的小孩,一定是神忘了帮他做。真是很可怜。” 这孩子并不是当场问,因此这种回答也是方法之一。当然,你也可以回答,“因为眼睛生病了,所以看不 见。”即使对方就在你身边,这种回答方式也不会失礼。 特别是在面对身体有残疾的人时,千万要注意不可以流露出丝毫轻蔑的态度。有些父母会趁机教训子女, 说:“你也是一样,如果不听母亲的话,就会变成那个样子。”这么做真是极端的糟糕。它不仅无情地伤 害了那位残疾人士,也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另外,很多自尊心极强的人并不需要怜悯或同情。因此,在回答或说明的时候,要着重在那个人好的,优 秀的地方。例如:“虽然他眼睛看不见,但却热爱音乐,拼命地练习,所以他的琴弹得非常好……”。如 此强调对方的努力,并且在说明的时候,要带有善意和敬意。 要顾及孩子所提问题的言外之意 早上,当爸爸要到公司上班的时候,四岁的女儿问道:“为什么爸爸要到公司去上班呢?” 这时,母亲就回答: “爸爸去公司上班,领了工资,才能够买东西和衣服给你。” “那么,爸爸还是去公司上班比较好。” “所以不去上班,就不会买东西给你了。” 这种回答方式仅仅着重于工作是为了经济上的理由,因此非常不充分。其实爸爸去上班不仅是为了领工资, 因为工作还具有生存的意义。 “爸爸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喜欢到公司去上班。” 这种回答方式可以培养孩子自小就有劳动的欲望。 另外,还要说明工作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像父亲上班是为了领工资,才可以买东西和衣服,这种家庭的 经济理由最好放在最后说。 但是,母亲是家庭主妇时,大都会采用这种回答方式。因为这些母亲下意识地认为,“爸爸就是每个月拿 薪水回来的人”。如果母亲是以这种方式来回答,那么这为母亲就需要稍微反省一下了。 四岁的小灵看着母亲在忙着家务,而无法陪她玩,就问忙碌的母亲:“为什么每天都要洗衣服、清扫浴室 呢?” 这时,忙碌的母亲回答道:“等一会儿再说。”可是,小灵还是不停地发问。 于是,母亲说: “你每天玩沙子,衣服都脏脏的。你不觉得穿干净的衣服会比较舒服吗?所以要把衣服洗好,然后在晾干。” “恩,小灵长大以后,也要像妈妈一样。” “是呀!你长大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这种回答方式应该是很不错的。不过,还要再稍微地考虑到孩子发问的言外之意。孩子都喜欢妈妈陪自己 玩,然而妈妈却一大早就忙着作家务,无法陪她。孩子会觉得非常无聊,而问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这时,应该观察孩子的表情,考虑到孩子的愿望,并给予某种程度的接纳,然后告诉孩子:“等妈妈洗好 衣服,就陪你看这本书。”或是:“你先玩这玩具,等妈妈洗好了衣服,马上就陪你玩。” 其实,孩子是因为希望妈妈陪她玩而发问,所以妈妈只是告诉她洗衣服的理由,双方的意识就没有交集点。 要先告诉他:“妈妈很想陪你玩。不过,如果不在早上洗好衣服,会晒不到太阳,那么衣服就不会干。所 以你再忍耐一下吧!” 接着,再说明穿肮脏的衣服会很容易生病,应该说明洗衣服的理由。这么一来,孩子就能够接受了。 3 马上回答孩子所发问的问题 马上回答非常重要 “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实际上,小孩子的情绪改变得很快,这种转变虽说是暂时性的,但非常强烈。 这是孩子的特性。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持续一二个小时玩相同的游戏也不会感到厌倦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会儿玩积木,马上又 伸手拿画册,接着又开电视……因此想要引发孩子的兴趣,一定要下工夫。孩子对于一件事的热度,只能 够维持 15 至 30 分钟。 发问的时候也是如此,孩子会对当时具有强烈印象的事物来发问。所以当父母亲回答:“等一会儿再说”, 而不直接马上回答时,通常,时候孩子就会忘了先前所问的问题,即使事后再回答,也不会有当时马上回 答的效果强烈。因此,马上回答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如果经常都无法得到立即性的回答,孩子会认为“问了也没用”或是“反正得不到答案”,于是就 不再发问了。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孩子会变成不会产生疑问、没有发问愿望的孩子。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 倾向,那么对他的智力及情感发展会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当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也要在事后尽快 地回答。 孩子所发问的问题,有时候只是出于好奇心的发问,有时候是出于情绪上的原因。甚至有时候还涵盖了这 两方面的原因,所以父母亲必须要马上回答孩子所发问的任何问题。 此外,“回答问题的时候”,马上“因应孩子的需要”给予回答,是最重要的。这比给予正确的回答更为 重要。对于发问的内容,要听出孩子的心意并据此来回答。拟人化的回答,会是最好的回答。科学性的问 题,主要在第 4章中叙述。在此,试着列举出几个基于情绪原因的问题。 在被告知“做某某事”时所发出的问题 孩子经常在不能够接受父母亲要他(她)“做某某事“时,提出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例子: “饭要吃干净。” “为什么要把饭吃干净呢?” “如果不吃干净,眼睛会看不见。” “那么,就看不见爸爸、妈妈的脸了?” “是呀!所以要吃干净。” 这位母亲自小就被如此教导,但是这种回答方式是具有强迫性和强制性的。现代是科学时代,切勿用这种 恐吓方式。如果和孩子讲道理,孩子是能够接受的。 不妨仔细地向孩子说明,我们吃的米饭是农民伯伯勤播种、种植秧苗,经过除草、施肥、收割而得来的。 农民伯伯拼命的工作所收获的稻米,是不可以浪费的。此外,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人没有米饭吃,甚至因此 而死去。由此可知,对人类而言,米是多么重要的食物。我们要把多余的米,拿来救济那些穷苦的人。 暑假时,一家人一起去登山,六岁的男孩问父亲道: “为什么要登山?” “山上的空气清新,而且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 “可是,我只觉得非常厌倦。爬到山上以后,什么也没有。一点也不好玩。” 这时,父母亲真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在有些小学里,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在教室中,老师大声地说: “明天,我们要去登某某山。大家都要做好准备。” 三年级的小童问道: “为什么要登山呢?登上山顶以后又要下山,下山以后又回到了原点,所以没必要登山呀!” 以往很少有小孩会问这些问题,可是现在的小孩经常都会问,“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爬山”。这是现代孩 子的特征。 一旦孩子问到这问题时,不要沉默。可以告诉孩子为了健康以及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强健的身体,赛 跑时也跑不赢,走路时也没有力气。身体强健的孩子才不会生病。因此要登山。 现代的孩子平常就要让他们有运动的兴趣。现在,运动非常盛行,但是自己喜欢运动的小孩子非常少。他 们不知道运动就是要通过流汗来锻炼身体,运动这么令人疲倦,实在让他们望而却步。 其实,与其向孩子强行灌输运动的理由,倒不如在他们实际上山、下海时,让他们体验到清新的空气和美 丽的景色,以及出汗以后,那种爽快的感觉和满足感,除了亲身体验以外,是无法了解的。不过,由于是 第一次让他体验运动的乐趣,刚开始时,不要让他太疲倦。只要没有太过痛苦的体验,那么,他就会有想 要再度尝试的意愿。 “赶快去睡觉。” 正在看电视的父母对四岁的女儿命令道。 “为什么大人可以不必那么早睡呢?” 女儿非常不满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有充分睡眠的孩子才能够长大。如果不早点睡,早上就会爬不起来。” “大人即使睡得晚,早上也能够早起吗?” “爸爸的肚子里有个时钟。到了早上的时候,就会叫爸爸起床。”父亲如此回答。 前面的回答还可以,但是后面的“肚子里有个时钟……”,孩子是不会理解的。这时,倒不如向他说明“大 人的身体已经成长发育健全了。” 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只是口头上给予回答,孩子心里是无法接受的。这时候,父母亲最好还是关掉电视, 创造一个孩子容易入睡的好气氛。在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以前,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早早就寝。 五岁的儿子问道: “为什么一定要到外面去玩呢?” 因为当天的天气非常好,男孩儿正在屋中玩,结果父母亲要他“到外面去玩”。 “晒晒太阳,对身体有益。” “太阳有营养吗?” “是呀!” 大人听到“太阳有营养”的说法,都会觉得有点奇怪。不过,如果要作一说明,实在不容易,孩子也无法 了解。他们认为对身体有益就等于有营养。因此,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回答。 孩子只吃肉,不爱吃青菜。于是母亲说道: “蔬菜也要吃。” “为什么一定要吃蔬菜?” “蔬菜有肉类没有的营养。” “可是,我只喜欢吃肉。” “如果不吃蔬菜,晚上眼睛会看不见,还会流血不止。” 这是很适当的回答。不过,如果举出孩子切身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如果不吃蔬菜就会生病,不能去幼 儿园,就不能和小朋友玩了。”也许会更具有效果。 以上的例子,是孩子对于父母亲命令有所不满,而提出的情绪性的问题。不过,有些父母亲会责骂孩子或 予以漠视。这种做法相当糟糕,它只会使孩子更加不满。因此,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按照当时的具 体情况来回答孩子的问题,消除他们的不满。 缓和孩子的情绪 受到父母的责骂时,孩子大都会问一些情绪性的问题。 “爸爸、妈妈为什么对我发脾气呢?” 一个四岁的小男孩经常遭到父母的责骂。有一天,他在睡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这么狭窄的房子里看到你在调皮,当然会生气了。而且,这些顽皮的动作会使你受伤,这多危险啊。” “那么,假如我们住大一点的房子,你就不会生气了,是吗?” “如果我们的房子非常大,你也能够安安静静地玩。那么,你就不会在电视前或其他狭窄的地方到处乱蹦 乱跳,我们也就不会骂你了。” 其实,这种回答方式并不恰当。住在狭窄的房子里,是父母亲的责任,也是经济能力的问题。即使告诉孩 子也没有益处。 所以当孩子问:“你们为什么发脾气呢?”时,父母亲可以回答:“那是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吵架、淘气 的缘故,又因为怕你受伤,才会发脾气的。”这么解释就足够了。 棉队这种问题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回答和说明。如果家中比较狭窄,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体育场去。让 孩子能够发泄精力,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孩子的动作虽然是稍微粗野一些,但是为了避免孩子受伤, 家长最好妥善收拾起危险的物品。同时,要下工夫整理屋子。 六岁的小静因为生病而躺在床上,这时,就问在身边的妈妈: “为什么妈妈今天特别温柔?” “妈妈经常都是非常温柔的。因为小静有时不听妈妈的话,做了坏事,所以妈妈才会比较凶。像现在你非 常乖。” “以前小静不乖,现在要当好孩子了。” 这样的回答方式你觉得如何呢?如果孩子因为病弱而变得安静,这样就是个好孩子。那么只要生病的时候, 就会变乖。这会使孩子误以为身体病弱、变得安静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其实,孩子本来就很活泼、好动, 有时候会有些粗野的行为。但是,这是孩子的自然天性,必须要寓意肯定。 孩子会在生病的时候,说出他的心里话。也许这位母亲经常都在怒骂、指责孩子吧!这位母亲应该在这方 面稍微反省一下。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是我的爸爸、妈妈呢?” 四岁的女儿突然问了这样的问题,令妈妈感到很惊讶。 “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你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 “结婚是什么呢?” “就是长大成人以后,和喜爱的人一起生活。就像爸爸、妈妈一样。” 这位母亲并不了解孩子发问的真意,而只是回答孩子是如何生下来的问题。但是,如果以邻居的孩子来作 一说明,而广泛地回答:“像隔壁的小刚是隔壁的妈妈生的;小刚的爸爸就是那个叔叔,而妈妈就是那个 叔母。”如此回答会更加恰当。 孩子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意思是,我的爸爸、妈妈比较严厉,小刚的爸爸、妈妈比较温柔,所以我希望温柔 的爸爸、妈妈是我的爸爸、妈妈。这么一来,我会得到更多的宠爱,生活会 更加快乐。因此,当孩子问这 样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其发问的背景。另外,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前面的问题一样,四岁的小慈在母亲要她睡觉的时候,问道: “爸爸妈妈为什么生小慈呢?” “因为爸爸、妈妈两个人觉得寂寞,所以就生下了小娃娃。” “就这样生下了可爱的女娃娃了?” “是呀!” 这女孩提出问题的理由并不清楚。不过,很可能是因为经常挨骂;而怀疑自己不应该出生。尤其是看到童 话故事里或电视中的娃娃出生以后,经常会受到大人的宠爱,会更由此念头。反之,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在 电视中看到小孩被虐待的情景。无论如何,当父母亲被问及这种问题时,要能够针对当时的情形,缓解孩 子当时的情绪。可以告诉她: “因为爸爸、妈妈很希望有小慈,才生下了你。因此,小慈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我们非常爱你。” 看到电视中美丽的电影明星,五岁的小女孩问道: “我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你会像她一样漂亮。” “可是,我的头发又粗又黑。”(这孩子的毛发和父亲相似,这孩子也注意到了。) “长大以后,大家都会改变,就像妈妈一样。” 这孩子注意到自己的毛发又粗又黑,而感到非常困扰。此外,五岁的小孩已经注意到自己的未来,所以不 要让她有悲观的念头,要激励她的勇气,让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如果不了解孩子所问问题的真正含义,实在是难以回答。即使回答了,也无法充分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 因此,当孩子发问的时候,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行动、行为,以及当时的情形和前后关系等,然后再回答。 这是非常重要的。 手足发生问题以后所问的问题 和兄姊争吵以后,非常不开心时,就会寻求母亲的爱来从中得到慰籍。这时,不要觉得孩子噜嗦,要了解 孩子的心理,然后再作回答,这是非常重要的。 姊妹之间吵架以后,五岁的小女孩跑来找妈妈: “为什么姐姐先出生呢?” “那是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时,你们两个猜拳,结果姐姐胜了。” 的确,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但这位母亲所作的答复绝对无法慰籍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问这问题时, 她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我早点出生,当姐姐的话,我是不会输的。” 这时候,可以对这个孩子说,“如果你多运动,多吃一些,就能够变得比较强壮。如此一来,就不会输给 姐姐了。”这也是方法之一。这个小女孩当时的目的是希望比姐姐还强,她的目的并不在于成为姐姐。因 此,必须考虑到她的情绪而作答。 妹妹已经三岁多了,开始会侵犯姐姐的领域了。这时,六岁的姐姐就问道: “妈妈,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孩子?” “两个都喜欢。” “但是,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姐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妹妹多了三年。所以好象喜欢姐姐比较多一点。这不可以告诉别人。这是 秘密喔!” 家中有兄弟姊妹时,妈妈就会在较小的孩子身上,花较多的时间。这时,较大的孩子会觉得寂寞,而会问 这样的问题。这时候,母亲的回答就必须要考虑较大的孩子的情绪。不过,前述目前的回答并不适切。 如果告诉孩子:“我两个都喜欢,但是因为妹妹比较小,她不会自己穿衣服,也不会洗衣服,所以需要母 亲的照顾。就像你小的时候一样,需要妈妈经常抱着、搂着。” 如此仔细说明,姐姐也就能够接受了。此外,还可以附加说明:“等妹妹长大之后,也像你一样,能够照 顾自己了。那么,妈妈就不必像现在这样,要照顾她了。” 前面的“这不可以告诉别人。这是秘密喔!”的说法,最好是不要使用。这种作法并不恰当,因为即使你 告诉她这是秘密,她还是会说出来。如果孩子再次和妹妹吵嘴时,她会告诉妹妹:“妈妈告诉我,她还是 比较喜欢我。”结果,会导致姊妹关系的恶化。 不要作破坏孩子梦想的回答 以下是没有了解孩子的真意所作的回答,从而造成失败的例子。 四岁的女孩一边走一边问道: “公主也会大便吗?” “当然,会放屁,也回噗咚噗咚地大便。” “王子也一样吗?” “是的。大臣、士兵、猫、狗,都是一样的。” 对于孩子而言,公主、王子的服装和长相都非常漂亮,也是他们所仰慕的。自己的愿望就是想要像公主、 王子一样,所以把他们看成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并且认为他们非常干净。但是这位母亲过度现实,而作了 这样的回答。 其实,只要坦率地告诉孩子: “是呀!和我们一样。” 不需要再作污垢的渲染,而让孩子保持其原有的梦想。 四岁的男孩在看电视时,问道: “那个孩子没有母亲,真是好可怜。以后要怎么办呢?” “真的是很可怜,不知道要怎么办呢?” “妈妈,大人应该什么都知道,所以你要告诉我。” “即使是大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事。” 妈妈也会有不知道的事……这是当然的。不过,如果直接这么说,孩子会有很大的不满。如果无法回答的 时候,可以这么说: “到底会如何呢?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再一起看下去。” 或是进行推理: “那个孩子的母亲不在了,也许他回哭。也很可能会有其他的人代替他的妈妈来照顾他。我们把它看完吧!” 这也是一个办法。非常仔细地,并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问问题时,最好能够马上回答。但是,如果回答的方式过于粗劣或草率,可能会破坏孩子的梦想, 会令孩子失望。因此,务必要弄清楚孩子发问的真正意思,回答时顾及孩子的梦想与兴趣。这是回答孩子 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4、依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给予回答 回答时要能够让孩子理解 在孩子所发问的问题中最让父母头痛的,大概就是有关科学知识的问题了。例如:生态环境、风雨雷电等 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有时候,还真是难以说明。有时,母亲会在自己所了解的范围内来回答,但和孩子 所问的问题稍有出入;有时,母亲甚至无法正确地回答。可是,无论如何都要有诚恳的态度,绝不能够取 笑孩子的问题,或予以漠视。 此外,即使给予正确的回答,孩子却无法理解,也无法使孩子的智力得以发展。因此,对孩子而言,与其 给予正确的教导,还不如以说故事的方式来回答。 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回答方式。请想一想看,哪一中方式才是能够启发孩子智力的回 答方式。 一个三岁的男孩问道: “为什么会打雷呢?” 这时,母亲回答: “那时因为天上的雷公在敲鼓,在天上开派对,所以不要害怕。” “但是,为什么会发光呢?” “一定是他们在照相,就好象在晚上照相时,闪光灯会闪。因此你根本不必怕。” 这位母亲为了安抚孩子因为打雷、闪电而害怕的心情,而一再地强调,要孩子不必害怕。此外,有位六岁 女儿的母亲,则以较科学的说法来回答。 “大朵的云中有两种电,这两种电碰在一起,就会产生声音和光。” 由于这孩子已经六岁了,因此母亲认为她应该能够了解科学性的知识,而作了这样的回答。但是,六岁的 孩子虽然其智力已经开始发展,可是要理解这种科学性的知识,似乎还不太容易。最好是陪孩子一起阅读 有关打雷的科学性书籍,会比较恰当。 至于前一个例子中三岁孩子的妈妈所作的说明,未免稍嫌做作。告诉孩子,雷公在天上打鼓、开派对、照 相,未免过于夸张了。 和幼儿谈话的时候,必须简化至孩子容易理解的程度。不过,也不应过于夸大其辞。雷公敲鼓的说法表示 这位母亲煞费苦心,不过还要向孩子说明:“有时候,雷公会带着电。” 因为打雷的时候,会产生声音和光,孩子看到、听到了,会感到害怕;因而要告诉孩子,打雷的时候,尽 量不要外出。如果正好在户外,也不要躲在高大的树阴底下。这样告诉孩子会更加恰当。 还有,孩子经常会问及月亮的问题。 三岁的小芳和妈妈在月夜下散步时,问道: “为什么月亮一直跟着我们走呢?” “月亮也和小朋友一样在移动,一直在注意着小朋友乖不乖。” “哦?是这样的吗?真是不可思议呀!” “当你长大以后,学到天文学和有关天空的事物时,你就会更加清楚了。那时候,你可以反过来教妈妈了。” 三岁的小玲,她的妈妈是这样回答: “你能够在幽暗的道路上走得很好,那是因为月亮一直和你一起移动,陪着你,帮你照亮的缘故。” 也是三岁的小萍,她的妈妈的回答更具有科学性。 “因为月亮离我们很远,所以小萍稍微移动几步,看起来月亮还是在相同的地方。这就像我们坐电车一样, 比较接近的房子和稻田,不断地往后移动。可是,远处的山却一动不动。这些都是相同的道理。 不过,小萍听了这个回答以后,却是一副毫不理解的样子。其实,这也难怪。按照智力的发展程度来看, 这种回答方式更适合于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难怪三岁的孩子会无法理解。 正所谓“因材施教”,按照孩子智力的发展程度,配合孩子容易理解的内容来说明,这是很重要的。因此, 小玲的母亲的说法应该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小芳的母亲提到“天文学”等,小孩子比较难以理解的字眼, 就可以省略不提。 一个聪明伶俐的四岁孩子,当母亲告诉她: “在你走路时,月亮怕你跌倒,所以帮你照亮道路。” 这时,孩子又问道: “可是,有时候月亮会躲在云后面,也会有暗的时候呀!” “就是因为这样,道路两旁才会有路灯,有时我们需要带手电筒来照明。” 这四岁小孩的智力发展非常优异。这位母亲的回答方式也是非常合适,同时,孩子也能够接受她的回答方 式。 拟人化的回答 月亮跟着人走,这是拟人化的回答方式。一个四岁的男孩的母亲这么回答: “那时因为月亮很喜欢你。” 这种回答方式会让孩子觉得很高兴。尤其是四岁的小孩,这么回答是很恰当的。如果说“因为月亮很喜欢 你,所以跟在你后面帮你指引道路”,如此回答,更是增色不少。 有关天文学方面的问题,实在是难以回答。要进行整体的说明,实在不容易。如果因而向孩子说: “你还很小,即使想你说明,你也不会了解。” 这种说法具有否定性,会令孩子觉得没希望。这是不恰当的说法。 傍晚时分,三岁的男孩和母亲一起购物以后,在归途中问道: “为什么天空会变成红色呢?” “那时夕阳,太阳准备要睡觉了。太阳红色的光芒,把天空的云染成红色,就好象在和大家道晚安一样。” “真漂亮呀!等到早上的时候,太阳就会出来了。” “是呀!温暖的阳光会从窗户照射进来,道早安。不过,早上的阳光是非常耀眼的。” 为什么傍晚的天空会是红色的呢?这是中小学的老师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三四岁的幼儿而言,这位母 亲的回答方式不就很好吗? 如果孩子无法接受这种说明方式,可以像前述的方式一样,对孩子说:“等你长大以后,读了小学,课本 和老师会告诉你这到底是为什么,到那时,你就会了解了;所以你要赶快长大喔!” 无法说明时,和孩子一起观察实际的情景,这样就很足够了。 “明天早上,太阳再道早安是,你和妈妈一起早起。我们来一起看吧!” 这时候,孩子会说: “哦?真的吗?从太阳道早安以后,就会逐渐地开始变红了。” 有时候,当天空有云时,天空很可能就不会变红。但是,父母如能陪同孩子一起观赏,孩子就会非常满足。 即使孩子无法得到答案,也会有继续发问的意愿。 三岁的小女孩在外面游玩时,天气忽阴忽晴。这时,孩子就问道: “为什么太阳有时候躲在云后面,有时候又跑出来呢?” “是呀!有时候,太阳会感到疲倦,会躲到云后面休息一下。” 由于孩子只是三岁左右,因此这种拟人化的回答方式,也是很好的。 利用身边的事物举例回答 四岁的女孩看到母亲在厨房刮除鱼鳞时,问道: “为什么鱼有鱼鳞呢?” “这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 “在水中会冷,所以要穿衣服。” “鱼在海中时,如果碰到岩石,就不会受伤。” 这是很灵巧的回答,把鱼鳞比喻成衣服,这是孩子很容易了解的说明方式。如此一来,能够让孩子想一想 衣服的功用,不只是防寒、护身,对人类而言,这也是一种礼貌。可是,对于鱼而言,鱼鳞可以保护其身 体,免于鱼身碰撞岩石时受伤。这样就足够了。 五岁的阿志和父亲一起坐车时,被告知要把窗户关起来,这时,他问道:“为什么车子后面会冒出黑烟呢?” “这就像阿志一样,要吃饭和喝水,才能够玩和念书。不需要的东西,就会成为小便和大便排出来。车子 也是一样,汽油就是它的饭。它也需要经常地吃饭,才能够跑得快。没有用的就成为黑烟和废气,从车子 后面排出来。这就像车子的小便一样,所以要你把窗户关起来。就是为了避免吸到废气。”这种回答方式, 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并予以接受。 一个五岁的女孩听到母亲说“好漂亮的天空”时,问道: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呢?” “不论你到哪里,天空都是蓝色的。” “为什么海是蓝色的呢?” “因为海非常深。” 这实在是难以回答的问题,想要回答好还真是令
本文档为【\教育 - 亲子 -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 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022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7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08-01-04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