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举报
开通vip

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第 32卷 第 3期 2011年 9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Vo1.32 No.3 Sep.2O11 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余 嘉 李 楠 柴 毅 孙 跃 胡 青 (重庆大学 自动化学院,重庆 400030) [摘 要]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才起步 等问题,...

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第 32卷 第 3期 2011年 9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Vo1.32 No.3 Sep.2O11 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余 嘉 李 楠 柴 毅 孙 跃 胡 青 (重庆大学 自动化学院,重庆 400030) [摘 要]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才起步 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建立研究型大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本文讨论了通过产 学研合作方式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 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第一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改革人才培 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业企业深 度参与培养过程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 卓越计划;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简介] 余嘉(1980一),女,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 智能控制研 究。 [基金项 目] 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特 色专业建设项 目;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1110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国沿袭已久的苏联高等教育体制,由于专业面过窄、专业 划分过细,已不能适应现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造 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 量工程技术人才,国家于 2010年 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 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 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 创新能力 。『1I 在推进“卓越计划”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美国模式 或欧洲模式,应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 国的“卓越计划”才起步、经验还较少,且企业参与积极性不 高,加之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很难统一、工程教师的聘任使 用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尚未建立等系列问题还未解决,因而,将会有很长的 一 段路要走。现阶段,肩负人才培养重要使命 的高等学校, 尤其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绝对不 能“等、靠、要”,应找准问题的关键 ,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应该 抓住契机进一步明确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完善人才培 养体系;应该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 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服务。 一 、推进“卓越计划”需要明确的关键问题 (一)育人观念的问题 企业需要的是集“知识一能力一经验”于一身 的工程 师,f_ 需要的是具备相当工程素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可 造之才。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教什么、怎么教”是 摆在不同层次高校面前的不同课题。不同类型的企业,甚至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对同一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 要求我们要避免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才千校一面,能力趋 同。所以推行“卓越计划”,要树立不能简单地按照某一标准 来实施人才培养的观念,应强调结合自身特色,把工程实践 和素养教育融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全民参与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问题,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在学 生成才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容忽视。企业追求的是经 济利益,害怕投入没有回报,对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 高;父母由于工作的压力和自身的学识等问题,对大学生的 学习和成才投入的精力微乎其微;社会更是无暇顾及象牙塔 中的大学生。学校 自然也就被定义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推行 “卓越计划”,高校自然也就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但关系干家 万户利益的学校,有义务与政府一同唤醒大家的意识,营造 全民参与、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氛围。 (三)师资建设的问题 我们的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工科教师亦是 如此,哪怕是“985工程”、“2l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工科教 师,他们学历虽高、学术能力虽强,但最缺乏的依旧是工程实 践的知识、经验和素养。同时,无论哪类高校都还存在实验 技术队伍薄弱和人才匮乏,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没有得到 应有的重视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我们的工程技术人才培 养质量,都是我们推行“卓越计划”的症结所在。 (四 )联 系实际的问题 当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和社会需求脱节,已 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有三: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生产 实际脱节;实验设备投入主要靠行政拨款,难与技术进步同 步;师资培养本身就是个长期的过程,加之体制上存在的问 题,导致身为教学 主体的教师生产实际经验极度缺乏。由 此,必然会带来理论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 , 实践课程不能严格考核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工科专 业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是我们推行“卓越计划”中必须解决的 重要问题 。 二、推进“卓越计划”需要高校着重把握的几个 重要方面 推行“卓越计划”,虽然是全社会的事情,虽然仍有诸多 关系没有理顺,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但各高校无论如何都应 该从 自身做起 ,积极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好现有的 各种资源,积极参与“卓越计划”的实施,尤其是国家“985工 程”、“2¨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责无旁贷要争做引领“卓 越计划”实施的先锋。 (一 )明确 育人 目标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质量不 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 ,所以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不同类型的工 程技术人才 的培养目标应该具有差异性。 所 以在推进 “卓越计划”过程中,各层次高校都应该准确定位 自己的育人 目标,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本科育人 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基础面宽,自适应性强 ,综合素质高,生 存周期长”的卓越工程师毛坯。 (二1更新教学 内容 以明确专业培养 目标为基础,依托产学研合作和学科专 业优势,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探索出根据企 业需要“按需教学”、适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管理的有效方 法。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时,要充分听取 合作企业的意见,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允许对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实施 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以更有效地实 现理论 与实践、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多维度上的整合,适应灵 活变换的市场需求;其次 ,完善每门课程的结构化描述 ,根据 描述对课程内容的取舍及其编排顺序,通过描绘课程拓扑图 体现课程相互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和相 互配合 ,依靠大类系列课程、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分类建设,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优化; 第三 ,适时增加生产一线 现场 教学 内容 ,允 许通 过行业 相关 认证 的学生免修相关课 程或对其课程成绩加分 。 (三)狠抓 队伍 建设 一 流的工程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是培育一流工程技术 人才的基础。在现行体制障碍和薪酬优势不明显的状况下, 大规模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学校工程课程主讲教师可能性 不大,所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立足点还应在本校师资的培 养和培训。提升本校师资队伍的工程素养:一方面,我们可 以在选送教师前往国内外高校进修课程的同时,选送教师和 实验技术人员前往企业培训,并鼓励在职教师脱产进入企业 博士后流动站。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搭建教师与企业工程技 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和老中青教职工相互交叉组建密切联系的教学团队和科研 团队,以项 目合作的形式,通过“传、帮、带”作用,让教师的工 程实际经验和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以最小的投 入,达到教学相长的过程渗透到教师水平提升和工程技术人 才培养全过程的 目的。此外 ,我们要抓好实验技术队伍建 设 ,要进一 步加 大师资队伍 引进 的力 度 ,并 大胆 的尝 试聘请 由企业来校的进站博士后人员担任教学或实验教学工作任 务。当然,在打造符合要求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过程中,也 应该把工程实践及相关的工作纳入考评考核体系。 (四)丰富教学形式 丰富教学形式应着眼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素养。一方面,清晰 地理出各门专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与其他课程的交叉 领域和可能融合的范围,然后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 术,生动地、恰当地表述课程内容和课程间的关联。同时,强 调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紧密结合、系统讲授与专题讲授紧密 结合、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采取讨论式、问题式、 参与式、现场讲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团队 精神。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导向、能力的培养,探索学校教 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的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启 发式与研讨式教学等方法。构建更加合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考核体系,逐步建立起动态调整、分布实施的工程技术 人才综合考核和评价体系。课程考核可以采用设计、现场操 作等模式替代传统的单一的考试模式。 调整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形式,除了课堂内 的先理论后实践的形式外 ,可 以增加学生课外主动性实践 的 形式,通过压缩课内总学时,增加课外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 自主时间,提供学生主动实践的可能性,实践或实习相关的 学分设置占学生专业课总学分 l/3以上;通过给出需要思考 的后续理论问题,调动学生的课外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构 建多层次实践模式,多层次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基础实验、专 业系列实验、综合实验和结合企业实际的研究实践系列四个 层次,各个层次的实验环节层层递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 穿于专业学习的整个阶段;通过集体安排校外实习和学生自 主联系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 我校在探索“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改革现有课 程体系,面向所有学生增设了第一学期的“新生研讨班”,班 制小 于 3O人 ,由学科带头人及教授级别 以上的教师任课 ,内 容以专业工程应用及专业方向引导为主,通过少量教学、大 量课内讨论、辅以论文为引导的课外学习,促进学生对专业 内容及工程应用的宏观了解,从而促使学生 自我明确今后的 工作领域而确定学习方向与选课内容,为今后的三年学习起 到指导作用。在四年级毕业前,开设专业前沿课程,用较少 的课时数对当前专业的前沿研究及在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介 绍,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及工程应用的前沿发展,使 其在参加工作后能满足企 业对前沿 知识指 导工业 生产 的需 求 。同时根据我校“卓越计划”的分类培养原则 ,针对部分优 秀的学生,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作为工程实践的 长期平台,设置了以创新实践班和创新团队两种形式 ,进行 工程方面学习并持续参与研究,全方位打造工程技术人才。 (五 )注重第二课堂 大学期间,学生第二课堂的时间不少于第一课堂,但几 乎所有高校的第二课堂的重点都是人文素质教育,其实依托 第二课堂来 提升学生 工程素养 同样很 重要 。在 工程教 师职 务聘任、考核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工程教师进入第一课堂困 难的情况下,要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全过程,必须依托 时间、空间和形式更加灵活的第二课堂教育,并用好第二课 。 紧密结合第一课堂设计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要 求打造第二课堂,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第二课堂或学 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可以让授、学双方的时间更加灵活,提高 第二课堂的吸引度和实效性,也可以有效弥补学校第一课堂 教育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不足,培育学生的基本工程素养 和学习兴趣,延伸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同时,加大对第二课 堂中的专业素养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相关活动的支持力度, 并鼓励任课教师走进第二课堂。此外,还应大力促进第一、 二课堂的互动,构建“学习~实践一再学习”模式 ,让学生的 学习兴趣、综合竞争意识和工程素养,在第一、二课堂的交融 中不断提升 。 目前我校的第二课堂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以各级 各类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科技竞赛为推动,完善第二课 堂中的工程实践的学习。由工程教师根据当前企业需求、行 业热点及学生兴趣,指导学生申报各级实践项 目(国家大学 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目、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院级综合项目训练),学生进入项目组后,在工程教 师指导下,完成项 目以达到工程实践学习、培育基本工程素 养目的;通过学生工程类科技竞赛进一步选拔优秀学生进入 工程设计实战,提升学生综合竞争意识。由于我校第二课堂 在学生工程素养培育上扎实推进工作,因此在全国大学电子 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车大赛等 工程类科技竞赛上,我校均获得以一等奖领头的多项成绩。 (六 )合理利用企业在校人力资源 博士后进站的企业人员 、工程硕 士以及企业委托学 校培 训的各类人员,都是企业给学校提供的宝贵资源,他们工程 实践经验丰富,基本上都是技术骨干,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时 间长且与学校来往密切。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必将有效促 进学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对博士后进站的企业人 员,除前面所述的聘请其担任师资外,我们还可选派优秀教 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加入其科研团队;对于工程硕士,一方面 我们要求其认真履行“三助”工作职责,为学校的教学、实验 和第二课堂教育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全日制学生加入其 科研团队,充当科研助手,让学生在实际的科研项 目中提升 自己的工程素养。对于各类培训人员,可以大胆的尝试一定 量的专业课程与本科教学混合编班授课,以提升课程教学的 互动性 。 (七)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进“卓越计划”,提出企业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人才培 养过程,创立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这对高校推进产学研 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 ,高校推进产学研合 作,不仅要紧密关注“产”“学”“研”的各方主体,而且还要考 虑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将工程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学校、企业、政府 、研究机构有机“捆绑”起来,l2 以此来调动 全民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同时,在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 中,既要重视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拓展,更要重视校内 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引领行业潮流的跨国 企业愿意在国家重点高校投资宣传的契机,与其共同建设工 程中心和实验室,这既弥补了学校对设备投入的不足,也方 便了师生使用。如:德 国 Siemens、美国 Rockwell自动化两 大世界知名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实验室和培训中心,聘请我院 教师担任他们的培训教师并定期给予指导,此举既满足了帮 助他们培训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教师实现结合 实际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产学研合作没有定式,只要 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能让学校充分使用国内 外各种资源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服务,就值得高校大胆地去 尝试 。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和市场需求是工程教育 界人才培养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推进“卓越 计划”,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等学校提升工程技 术人才需求预测能力,明确社会需求 ,保障人才培养尽可能 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更新相适应的必然途径。 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 召,在“卓越计划”推行初期 ,依托自身在教学改革和企业合 作的优势,率先垂范,大胆尝试 ,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产学研 合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之路,引导其他各类、各层次高校走 好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5 参考文献 :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 体会议 纪要 理事会会议纪要下载会议纪要范文文档下载理事会会议纪要下载锡安长老会纪要pdf读史方舆纪要pdf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E23马涛,何仁龙.高等工程教育:迎接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EJ].理工 高教研究,2007,(2). E3]林建.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 等教育,2010,(1 7). E43张安富,刘兴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E55林建.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5).
本文档为【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11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2-07-25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