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举报
开通vip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20o4 No.4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陈爱华 杨坚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 摘 要: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ELT~A)分析的原理及方法,并就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 描述。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TJ.~A),食品微生物,检测 The Technology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20o4 No.4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陈爱华 杨坚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 摘 要: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ELT~A)分析的原理及方法,并就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 描述。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TJ.~A),食品微生物,检测 The Technology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hl峨, Ji锄 (Food Science College,Southwe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 ,sl期d:h this pier,the technology of Enzyme-Linked lmmunosorbent Ass8y(Ⅱ工sA)wa8 introduced,including the prlnc~ple and methods.The application ofⅡJsA in analysis offood mic唧 ni鲫 s was commentedindetails. Key w0—s:El1,qA,Food microorganisms,Determination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lm. munosorbent Assay;简称 EusA)是从酶标记抗体技 术发展起来的。1966年,Nakane和 Avrameas首先 用酶标记抗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定位抗原。 1971年。Engvan和 Perlman以及 Weeman和 Sehuurs 仿照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的竞争性测定原理,使 酶标抗原与待测标本中的未标记的抗原,竞争结合 一 定量的抗体,然后分离游离的和结合的标记抗 原,测定酶活性,即可得到待测抗原量。次年,Eng- vail等改用酶标记免疫球蛋白,提高了标记效率, 避免了半抗原标记困难的问题,也简化了操作手 续-1 J。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合了免疫荧光法和 放射免疫测定法两种技术的优点,具有可定量、反 应灵敏准确、标记物稳定、适用范围宽、检测速度快 以及费用低等特点。 1 酶联免疫吸附的原理与方法 1.1 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把抗原或抗 体在不损坏其免疫活性的条件下预先结合到某种 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将受检样品(含待测抗体或 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一定程序与结合在固相 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形成抗原或抗体复合 物;反应终止时,固相载体上酶标抗原或抗体被结 合量(免疫复合物)即与标本中待检抗体或抗原的 量成一定比例;经洗涤去除反应液中其他物质,加 入酶反应底物后,底物即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变 为有色产物,最后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量 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 2。 1.2 方法 ELISA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 法两种:直接法是酶标记抗体与待检测样本中固相 抗原直接作用,加入底物后,显色(其颜色深浅与样 本中抗原量成正比);间接法是使已知抗原吸附在 固相载体上,与待检测样本中的抗体作用,再加入 酶标记抗同种动物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抗抗体),使 与特异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作用,加入酶底 物,显色(颜色深浅与样本中抗体量成正比)-1 J。 ELISA有许多改良方法,如双抗体法 (sandwich EUsA)、双抗体 夹心法 (double-antibody sandwich technique)、竞争法、酶 一抗酶法和均质法(homoge. n~LI8 EusA)、生物素 一亲和素放大系统(biotina. 10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20o4 No.4 vidin system,BAS)ELISA及斑点.ELISA(dot.ELISA) 等,大致可分为三类:(a)测定抗体的间接法;(b) 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c)测定抗原的竞争 法 3。前两种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抗体和大分子抗 原,适用于临床诊断上,而竞争法是测定小分子抗 原的方法,因而尤其适用于食品分析。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又可分为直接竞争 法和间接竞争法。直接竞争法主要有三步:抗体吸 附于固相载体,温育后清洗一加入含有抗原的待测 液及酶标记的抗原,温育后清洗一加入酶底物温育 后显色,判断结果。间接竞争法主要有四步:抗原 吸附于固体载体,温育后清洗一加入含有抗原的待 测液和抗体,温育后清洗一加入酶标记抗体,温育 后清洗一加入酶底物温育后显色,判断结果[ 。 1.3 操作要点 影响ELISA测定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 点: (1)抗原包被的质量。将抗原固定于聚苯乙烯 微量反应板中称之为包被,其效果好坏是影响抗原 一 抗体反应的重要因素; (2)非特异性反应干扰的排除。除了设置稀释 液空白、阳性和阴性参比血清等对照外,可采用包 埋、封闭等预处理,如在包被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 白、明胶或吐温一20等,以减少非特异性反应的发 生。高选择性的单克隆抗体代替多克隆抗体也是 提高ELISA特异性的另一有效途径 3。此外,选择 表面积较大的固相载体,也有利于提高ELISA的敏 感性; (3)酶和交联剂的选择。用于 ELISA标记的 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氢酶(HRP)、碱性磷酸酯酶 (AKP)、葡萄糖氧化酶(GO)和半乳糖苷酶等,而以 HRP用得较多。酶和抗体交联可用免疫法(酶一 抗酶抗体)或化学法,常用化学法。一般来说,HRP 与抗体的交联现多采用改良Wilson’S法(高碘酸钠 氧化法),AKP与抗体交联通常有戊二醛法和偶氮 法[3]; (4)酶底物。它本身要求无色,反应后能稳定 呈色。一般HRP常采用邻苯二胺(产物桔黄色,可 稳定呈色数小时)或邻联甲苯胺作酶底物;AKP常 用对硝基苯磷酸盐作酶底物。 110 2 酶联免疫吸附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 用 2.1 细菌的检测 沙门氏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致 病菌之一。文其乙等 5(1996年)实验应用直接 ELISA方法对 500份蛋品检测,表明方法可靠,且 阳性率比国标方法高,经用生化实验进一步验证, 确认国标方法存在一定的漏检。目前,多采用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有报道称其 最低检测量可达 500cfu/g,仅需 22h,并实现了以 ELISA技术为基础的全自动检测_6_6。 有报道称采用夹层 ELISA技术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的检测,可在 18h内完成lcfu/g的检测[ 。 uIl H.H.和R.M.ust 8J(1986年)采用El,ISA方 法检测了番茄酱中3种霉菌 (A/ternar/a a/ternar/a, Geotr/c~ ,Rh~rus stdonifer),结果表明该方 法可检测番茄酱中lug/g干霉菌样品,比化学法灵敏。 C巧r锄等【93(1990年)在研究大肠埃希氏杆菌( . c^e co/i.)内毒素时,将E1]SA法与DNA探针技术 等进行比较,发现ElJSA技术更灵敏、快速。 姚永忠等【10J(1993年)采用 BA—D ⅡJcsA 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用该 法可检出在蛋白胨增菌液中接种的单核白细胞增 多症李氏杆菌。其敏感性可达lO4个/ml,比Dot— ELISA约高 10—100倍。不与沙门氏菌、小肠结肠 耶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副溶血弧菌发生交叉反 应。在24h内可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结果,比常规法快4—5d。 裴标,刘玉娥等 (2001年)采用ELISA等方 法对嗜碱耐盐性奇异变形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及致 病力进行病原学鉴定及毒力试验。 此外,鱼虾等水产品中哈氏弧菌和乳制品中霉 菌的ELISA检测也有报道[12]。 2.2 真菌毒素的检测 刘滨磊等H j(1990年)继李秀芳等(1987年)建 立反向直接竞争 ELISA法测定黄曲霉毒素 B (AFB1)之后,又建立了直接竞争 ELISA、间接竞争 ELISA及生物素一亲合素 EusA(BA一Ⅱ A)三种 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的方法。并将此四种方 法进行了比较。另外,将ELISA方法与其它AFB,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20o4 No.4 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TLC、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高 效液相色谱法Ⅲ :)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 接竞争ELISA及间接竞争KIJ~qA具有灵敏、特异、简 便、快速、安全、价廉等特点,适合在我国基层推广应 用。路戈等n j(1996年)利用抗AFBl的单克隆抗体 建立了检测食品(玉米、花生、小麦、大米、植物油)中 AFB 的EIJSA间接竞争法。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 为0。ohc/g,敏感范围为0.2—50ng/g,平均回收率为 83.0—110.3%,精密度为2.0 24.3%。用该法测定 了分布于淮河以北地区的1455份样品,并对25份植 物油样品用TIC和 ElJSA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测 定。结果表明,在方法灵敏度下(5ng/g)TLC均无 AFBl检出,而ELLSA法AFBl检出率为96%,ELISA 法的检测灵敏度远高于 TIE法。黄薇等[15J(20o=2 年)运用ELISA并使用专用试剂盒对292份样品进 行了黄曲霉素B,的检验,并与薄层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回收率为 72% 一95%,变异系数为 2.76%,与薄层法相比,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安 全。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 的方法,也有综述性介绍【16J。 2.3 食品介导的病毒的检测 EIJSA方法一直被用于食品从业人员的甲肝、 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1.17-20]。 黄汉菊,黄振武等【2lj(2001年)采用间接酶联 免疫吸附法对四川省克山病病区3O例潜、慢型克 山病患者血清中 CoxBl—6.-I 和 c 卜 一I 进行检测,了解柯萨奇 B组病毒(CoxB)感染与克 山病的相关关系。表明病区潜、慢型克山病患者有 CoxB感染存在。 应用 EIJSA方法,可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海绵 状病毒(BSE)感染动物可被检出,经对朊蛋白 Westem印迹法检测牛及羊朊病毒蛋白的分析,证 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我国已完成了禽流感流行株 的分离和鉴定、合流感重组核蛋白诊断抗原的研制 及应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诊断方法和技术,已 形成试剂盒生产能力 6。 ELISA法除了在上述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发挥 重要作用外,已有用于有益微生物的检测的报道, 如采用间接 ELISA法进行双歧杆菌制剂产品的品 质监测【7l。 3 结语 自从上世纪60、70年代 ELISA技术建立以来, 无论是该方法本身的改进方面,还是其应用领域的 拓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包括试剂的灵敏性、 稳定性和通用性的增强,自动检测仪器的开发,以 及与其它技术的联用等。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要求 简捷、灵敏和微量化的情况下,EusA技术较之其 它方法显示了极大的优势。但同时它也不可避免 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存在交叉反应,对试剂的选 择性高,难于同时分析多种成分等。随着有关研究 和探索的不断深入,可以相信EusA技术在食品微 生物检测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知义,周佳敏编著.微生物快速诊检新技术[M].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 2.王兰兰主编.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OO3 3.朱慧莉,黎锡流等.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 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1,22(2):80—82 4.王叔淳主编.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OO2 5.文其乙,田银芳.应用直接 ElJ.qA快速检测蛋品中的沙门氏 菌仁[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6,6(6)~358—359 6.张也,刘以祥.酶联免疫技术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J].食品 科学.2OO3,24(8):200—204 7.施文正,汪之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J].食品研究与开发.2OO3,24(3):84 87 8.1AnH.H.andR.M.Lister.Enzya~linkedilmmnosorbem assayfor dete~on 0fmolds in 10111810 puree.J.Food Sci.1986,51:180— 183,192 9.Cq趾,B,Coill~ lson ofthree assay systems for detection of entea-l~- toxigmic Escherlchia coli.Heat-stable a1t曲cot0 1.J.Clkn.Microbi· o1.1990,28:792 —794 1O.姚永忠,刘明远.B^·Da卜-Eu 快速检测食品中单核白 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J].肉品卫生.1993,12:3—5 l1.裴标,刘玉娥等.嗜碱耐盐奇异变形杆菌病原学实验研究 [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2):19—21 12.田银芳、王翌明.ELISA方法与国标法在检测鲜奶中沙门氏 菌的比较[J].中国乳品工业 .1998,26(5):32 33 13.刘滨磊,刘兴瑜.四种 ELISA方法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的对比研究[J].卫生研究.1990.19(6):25—27 14.路戈,计融.食品中黄曲霉素 B1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测定 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卫生研究.1996.5(3):162—165 15.黄薇,王盛良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吸附测 定法[J].职业与健康.2OO2.18(12):31 32 16.陈雪岚,许杨.赭曲霉毒素 A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正 [J].卫生研究.20OO.29(6):390—392 17.许哲荣.天津港口地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标志 物的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OO3,19(8):53 54 (下转 105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2似 No.4 的黄曲雷毒素 B】致畸性极大降低。该酶据认为是 通过打开双呋喃环破坏黄曲霉毒素,这同碱法脱毒 的原理是不一样[22]。宋艳萍等对固定化真菌解毒 酶对花生油中AFB 的去除作用进行研究,证明酶 法解毒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解毒方法,对食品无污 染、有高度的选择性,且不影响食品的营养物 质[引。 小结 酶制剂产业是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 产业之一,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固定化技术等的发 展,酶工程技术在食品中将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 景。今后重点加强对已经获得小试和中试成果的 酶工程技术工业实用化研究。加速推广酶法生产 技术,完善酶反应器结构,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创造 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红印,郑晓冬,席琦芳等.酶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 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6):31—33. 2.何社强.固定化酶法生产蔗果低聚糖糖浆技术的探讨[J].食 品科学,2003,24(2):82—85. 3.王运吉,张苓花,张传明.固定化胞内脂肪酶选择性水解鱼 油[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1):30—33. 4.刘学文,王文贤,冉旭等.嫩化性牛肉干的研究开发[J].食品 科学,2002,23(3)106—108 5.梅丛笑,方元超,赵晋府.提高绿茶饮料风味的途径[J].饮料 工业,20O0,(3)4—8. 6.刘志强,王珍辉.酶法脱除大豆乳腥味因子研究[J].食品工 业科技,2003,24(5):17 18. 7.陆晓滨,耿建华,李敬龙等.中性蛋白酶对抑制韧性饼干自 然断裂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3):19 21. 8.张龙,刘景顺,刘艳.食品添加剂在专用粉中应用[J].粮食与 油脂,2002,(4):43—44. 9.杨文鸽,黄晓春,庄荣玉等.三角帆蚌(Hgriopsis aⅡningin)肉 酶解工艺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O03,29(1):90—92. 10.黄志勇,赖海涛,许伟雄等.酶法提取烤鳗下脚料中水解动 物蛋白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10):76—78. 11.封雯瑞,封雯娟.酶制剂的应用与肉类加工副产品附加值 的提升[J].食品科学,2001,22(7):86~87. 12.杨福馨.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前景展望[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1):4~6. 13.马美湖,葛长荣,王进.冷却肉生产中保鲜技术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3,24(4):74—83. 14.陆茂林,蔡建荣,赵晓联.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中 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1):60—62. 15.刘光明,徐庆研,龙敏南等.应用 PCR—ELISA技术检测转 基因产品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1):101~105. 16.刘晓华,曹郁生.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 业科技,2002,23(8):85—87. 17.高志贤.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解放军 预防医学杂志,1995,13(1):82~86. 18.冯德荣,李梅,朱思荣.适用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蔗糖一葡萄 糖双功能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 (6):117~121. 19.许学勤,徐斐,华泽钊.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固 定化小麦酯酶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5):122—126. 2o.袁道强,舒友琴.固定化酶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淀粉 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1,22(10):85~87. 21.杨晓莉,杨月欣,周瑞华.食品中总的、不溶性及可溶性膳 食纤维的酶一重量测定法[J].卫生研究,2001,30(6):377., 379. 22.段杉,彭喜春,彭志英.食品工业新酶源开发及应用[J].粮 食与油脂,2002(6):35—37. 23.宋艳萍,刘大岭,黄炳贺.固定化真菌解毒酶对花生油中 AFBI的去除作用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2):19 22. (上接 111页) 18.李春玲,姜桂娥等.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 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19(1):70—71 19.达潢.南通市服务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卫生监测 [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8):1406—1407 2o.玄梅香,张继尧等.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 染动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3):256 257 21.黄汉菊,黄振武等.潜、慢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 B组病毒特 异性I 、IgG的检测[J].华中医学杂志.2001,25(1):5—6 1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2-07-23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