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

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

举报
开通vip

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 第 35卷第 6期 2009年 11 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f Xuzhou Norm al Un.i ( Ph ilosophy and Soc ia l Sc iences Ed ition) Vo .l 35, No. 6 Nov. , 2009 [收稿日期 ] 2009�06�10 [作者简介 ]杨斌,男,山东寿光人,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 杨 � 斌 (徐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 221...

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
第 35卷第 6期 2009年 11 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f Xuzhou Norm al Un.i ( Ph ilosophy and Soc ia l Sc iences Ed ition) Vo .l 35, No. 6 Nov. , 2009 [收稿日期 ] 2009�06�10 [作者简介 ]杨斌,男,山东寿光人,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 杨 � 斌 (徐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 221116) � � [关键词 ] � 庞德;关联翻译; 创造性翻译;意境忠实; 最佳关联 [摘 � 要 ] �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有其自觉的文化意识和美学目的,他的翻译实践充分体 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看, 庞德的中诗英译符合原作与译语读者的明示 � 推理 交际要求,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成功地实现了原作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译者 通过实现诗歌思想情感的对等和有效传递原诗的意象, 忠实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同时,庞德所采用 的两种翻译策略 � � � 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 都在技术层面上保证了以意境忠实为基础的最佳关联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 ] � H 059� � � [文献标识码 ] � A� � � [文章编号 ] � 1007�6425( 2009) 06�0057�04 � �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采用的创造性 翻译方法,在 20世纪初的欧美诗坛和翻译界引起 了巨大轰动, 成为了 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多元 发展的先声 ! [ 1 ] ,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值。不过,这一独特的翻译方式也为中外诸多翻 译学者所诟病,被认为是 不忠!甚至 乱译!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关联翻译理论为研究庞德的创造性翻译提供 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其在认知层面上强大的 解释力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解读庞德在中诗英译过 程中体现的创造性内涵,从而抛开误解,全面正确 地理解庞德的翻译观及其诗学思想。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创造性 关联翻译理论与创造性翻译之间有诸多共通 之处,可以说关联翻译论是创造性翻译的 理论 基础、衡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指导原则 ! [ 2 ]。此理论的核 心 � � � 关联性强调两个基本因素: 处理努力和语 境效果。 在同等条件下, 语境效果越大, 关联性 越强;而同等条件下, 处理努力越小, 关联性越 强! [ 3 ]。关联翻译理论实质上是如何保持原文、 译者和目的语读者最佳关联性的问题, 译者力争 达到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最佳关联性, 即 话语 理解时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 果! [ 4 ]。这也是翻译实践追求的原则标准。为实 现这一目标, 译者负有双重推理的责任: 一方面, 他要从原文的交际线索中体会出原文作者的意 图; 同时还必须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以便创 造性地发挥译语优势, 使译文和原文取得 关联 性等效 !, 促成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间接 互 明!,即译文读者尽可能理解原文作者的明说话 语和暗含意图。可以看出,关联翻译理论强调译 者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原文语境、作者意图的传 递和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效果。创造性翻译是一种 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再创作, 目的是于原作的 语言框架之外,力求再现原作的神韵和意境,从而 实现原作意图、译者和译文读者期盼的最佳关联。 二、庞德译诗中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译者的主体性是指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 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 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其基本特征是翻 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 造性 ! [ 5]。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密不可分, 这 一特点在诗歌翻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关联理 论的角度看,成功的诗歌翻译要求译者不能拘泥 于对诗歌字词的简单肤浅的忠实, 而是要首先明 晰源语诗歌的语境、作者意图 (包括明示与暗 含 ) ,同时为译文读者提供尽可能完备的诗性信 息, 让其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作为意象派诗歌奠基人之一的庞德, 在中国古典 诗歌的翻译实践中, 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特 征体现得尤为充分。 庞德的翻译观有其自觉的文化意识和美学目 的, 是与他提倡的现代诗学和文化理念密切相关 的。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是为其意象主义诗歌实 践服务的,希望通过中诗英译使英语读者感知一 种新的诗歌语言和诗歌形式。通过摒弃维多利亚 时期近乎 愚忠 !的翻译观和死板沉闷的翻译风 格, 庞德将诗歌翻译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同时 他坚持 日日新 !的创新理念, 打破了诗歌翻译中 语言形式的教条障碍以及翻译与创作的界限,直 接深入到原诗的语境当中,探寻原作的思想实质 和内在意蕴,翻译本身也就成了 创作新诗 ! [ 6 ] , 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诗歌的 诗质 !, 而不是对 原作的简单重复。这使得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 择、对原作意图的解读和翻译形式的选定等方面 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庞德的创造性翻译观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著名 译著 ∀华夏集#中。在诗歌题材的选择上, 庞德从 费诺罗萨 150余首中国古典诗歌笔记中精心挑选 了 19首符合其诗学思想和时代特色的中国古典 诗歌。这些诗歌主要体现了两大主题: 一是 离 愁别恨!; 二是 战乱之苦和宫女之怨 ! [ 7]。选择 这种题材,一方面是诗人推行其意象派诗歌运动 和诗学理念的需要, 另一方面体现了作为译者的 庞德对原诗语境和这些中国古诗的思想实质的准 确把握,同时译者希望此译作能够引起当时正处 于战乱动荡中的欧美读者的思想共鸣。显然,庞 德的 ∀华夏集 #从文本选择上就力求实现作者意 图与读者期盼的最佳关联。叶维廉先生认为: ∀华夏集 #作为翻译可以看作一种再创造, 在这 些作品中我们不能期望找到所有细节 (包括联想 意义,地方风味, 修辞趣味 )的再现, 相反我们发 现∃基本诗篇 %以透明的细节保留着,这些诗篇在 意义上与原文有不同之处。! [ 8]此评论很好地诠 释了庞德诗歌翻译的基本理念 � � � 创造性,以及 实现此原则的艺术手段 � � � 轻细节、重基本,即适 当忽略或改变原诗中的细枝末节, 保留并突出原 诗中 实质性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而这些 实质性的内容 ! 体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就是诗歌意境。 三、庞德中诗英译中的意境忠实与最佳关联 创造性翻译从来都不否认对原作的忠实,不 过这种忠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字表面甚至意义上 的一致性,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忠实,表现在诗歌翻 译上主要体现为对原作文学意境的忠实。意境是 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 的美学理念。它强调意象的塑造、情与景的交融、 言外之意的建构和对读者想象的激发。翻译中国 古典诗歌必须重视对原作诗歌意境的把握和有效 传递,事实上这也是取得最佳关联的核心。正如 茅盾所言, 文学翻译就是用另一种语言 把原作 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 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 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 受! [ 9 ]。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 实现诗歌意境的传递 包含两轮明示 � � � 推理交际过程。首先是译者根 据自己的认知环境对原著进行语境分析, 推理出 原文作者的意图信息 (即原诗歌的意境 ), 并进行 加工处理。应该说,在这一层次上,庞德因为不懂 汉语,对原诗文的理解难免有失偏颇,但在费诺罗 萨笔记的帮助下, 庞德的第一步交际过程得以顺 利进行。其次,译者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把原诗的意境以目的语的形式传递给他们。作为 意象派诗人的庞德在这一轮的交际过程中, 充分 发挥了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忠实传递了中国诗歌 的优美意境。具体地说, 庞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 面去实现意境的忠实传递。 1.实现诗歌思想情感的对等 庞德把诗歌看成是 人类情感的方程式 ! [ 10] , 认为在诗歌翻译中重要的是充分传达出方程背后 的情感,从而再现原诗中的美。中国诗歌意境的 主要特征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 作者的思想情 感自然融会到描写中, 所谓 不著一字, 尽得风 流!。庞德很好地认识到中国诗歌 情景交融 !的 艺术特点,他不无佩服地说: 中国 (诗 )人还有一 种成就。尤其是他们有关自然和风景的诗, 讲述 自己与自然情感会通的时候,描写自然景物的时 候, 他们似乎胜过西方作家! [ 11]。因此他在翻译 这些诗歌时,以批评的方式对原诗歌细节性的东 西进行取舍, 强调追求原文的 意义 !和 氛围!, 竭力获得译者与原作者思想情感上的对等, 并将 这种情感传递给读者。 2.有效传递原诗的意象 诗歌中所寓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通过对 意象的塑造得以实现。 意象作为生成意境的核 心! [ 12 ] ,是意境得以提高、综合、扩展和丰富的基 础, 意境深远的诗文也必然有成功的意象塑造。 庞德往往通过忠实翻译原诗中的意象来传递诗歌 的意境美,同时庞德的 意象!更多地带有自己的 58 诗学特征, 是 刹那间里呈现的理智和情感的复 合物 ! [ 13] ,他仿译的中国古诗中几乎每一处对原 诗意象进行创造性翻译处理的地方, 都明显带有 这种艺术特点。不过, 这些创造或处理过的意象 不仅符合当代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审美需求, 同时 也有效地传达出了原诗的意境。 下面我们以庞德翻译的李白诗 ∀送友人#为 例, 看看他是如何创造性地实现原诗意境美的忠 实传递和建构原作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的: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庞德的译诗为: Tak ing Leave of a Friend B luemounta ins to the north o f thew a lls, Wh ite riverw inding about them. H erew e must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 iles o f dead grass. M ind like a floating w ide c loud, 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 f o ld acqua intances. Who bow over their clasped hands at a d is� tance. Our horses ne igh to each other as w e are depar� ting. 当谈到中国古典诗歌时,庞德指出: 有一种 诗, 读来仿佛是一张画或一件雕塑正欲发言为 诗!, 中国诗人们把诗质呈现出来便很满足, 他 们不说教,不见陈述。! [ 14]在他看来, 李白的这首 诗就如同一幅清美绝伦、内蕴悠远的山水画,诗中 充满浓浓离愁别绪的意境美正是他所推崇的 诗 质!。译作基本传递了汉诗原作的韵味, 体现了 中国诗歌的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的意境特点。 原诗中 一些主要的 意象, 如 青山 ! ( b lue mountains) , 白水 ! ( w hite river) , 孤蓬 ! ( dead grass), 浮云 ! ( float ing w ide cloud), 落日 ! ( sun� set), 班马 ! ( horses) 等, 都在译作中体现了出 来。这些意象并置迭加, 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想 象空间, 形成了庞德诉求的 组合语言之外的 话! [ 15 ] ,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尽管庞德将 孤 蓬!误译为 dead g rass! (死草 ) , 挥手 !译成了 bow over the ir c lasped hands! (握手鞠躬 ), 但译 作并未削弱原诗难分难舍的离愁, 反而增添了几 分凄凉的色彩。而马儿的嘶鸣 ( ne igh) 更似离声 阵阵,催人泪下。整首译诗动静结合、色彩强烈、 情感丰盈、气韵流动,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原 诗作者的意图 (如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原诗 读者所能感受到的意境氛围 (如离愁等 ), 译文读 者也可以充分感受, 实现了基于意境忠实上的最 佳关联。 四、庞德译诗中的直接、间接翻译策略 在 Gutt提出的 直接翻译 !与 间接翻译 !的 概念中,直接翻译是要 努力在为原文设定的语 境中达到与原文完全相似的阐释 !, 而间接翻译 对原文的语言特征改动较大, 意在保留原文的 认知效果的相似性 ! [ 16]。也就是说,直接翻译试 图保留原文中所有的交际线索, 从而保留原文的 风格,而间接翻译只求保留原文的基本意义,对原 文的表现形式改动较大。应该说, 这两种翻译策 略都是创造性翻译的具体表现形式, 不过后者主 要是对原作的叛逆,而前者则侧重对译语的叛逆。 在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中, 这两种翻译 策略都有充分体现, 并在技术层面上很好地保证 了以意境忠实为基础的最佳关联的实现。他著名 的 仿译!法应当属于间接翻译的范畴, 这种译法 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拟作,而是要通过表现形式 的较大变化, 在译文中努力保留原文 认知效果 的相似性 !,具体到中国诗歌翻译中, 就是要尽量 忠实原诗的意境。在仿译法中庞德经常采用 有 意牺牲!的表现方式, 对原文内容作一定的取舍, 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例如他根据翟思 理翻译的汉乐府诗 ∀怨歌行 #而改译的 ∀扇诗, 致 皇上 #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原诗为: 新裂齐 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 团圆似明月。出 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 凉风夺炎 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庞德的译诗去掉 了原诗中间的六行, 只是选取了最能体现全诗意 境的意象: 哦,白绸的扇, /洁白如草叶上的霜, / 你也被搁在一边 ! ( O fan of w hite silk, / clear as frost on the grass - blade, / You also are la id a� side)。整首诗体现出了中国此类诗歌 怨而不 怒!的艺术特色, 既传达了宫中妃子的哀怨与无 奈, 又控诉了君王的喜新厌旧和背信弃义。应该 说译诗丧失了许多原作本身的信息, 但是原诗凄 婉、哀怨的意境却通过对典型意象的处理,传达给 了读者。 庞德也特别热衷于用直接翻译的方法创造性 59 地翻译中国古典诗歌, 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 风格,使译语读者感受到原诗歌的美学特征,从而 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庞德的直接翻译可以有效 调动译语读者的认知努力,使他们从译文中领略 到中国古诗特殊的语体结构、深远的意境内涵和 浓厚的人文特征。庞德的译文有时根本不像英 语, 而是照搬中国句法。例如,庞德对下面这首中 国古典歌谣的翻译就采用了这种翻译策略。原文 为: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庞译为: Sun up, w ork / Sun down, rest / D ig w el,l drink of the w ater / D ig fie ld, eat o f the grain / Imperial pow er, and to us what it is? ! [ 17]显然, 庞德的翻译完全没有顾及英 语的规范,而是创造性地引入了中式表达形式,使 得整个译文具有强烈的异域风味。 五、结语 庞德的创造性翻译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能 动作用和创造性, 部分舍弃了对原作表面意义的 忠实,进而追求意境层面上的对等。这种翻译方 式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以较小的 处理努力!实现 较大的 语境效果 !的问题。事实上, 侧重 有意 牺牲 !的间接翻译法和强调同原文本认知效果相 似性的直接翻译法都在客观上保证了创造性翻译 的顺利实施。王守义先生认为, 如果译诗 译出 了原诗的意境、神韵、美感, 它就是一首好的译 诗! [ 18]。可以说, 以意境忠实为基础, 庞德成功地 建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意图与当代英美读者 期盼的最佳关联。 [参 � 考 � 文 � 献 ] [ 1] [ 7 ]王贵明: ∀论庞德的翻译观及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意英 译 #, ∀中国翻译 #, 2005年第 26卷第 6期。 [ 2]李翔一: ∀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 #, ∀江西社会科 学 #, 2007年第 6期。 [ 3] Sperber& W ilson: R elevance: Commun ica tion and C ogni tion. Lon� don: B as il B lackw el.l 1986. p125 . [ 4] [ 16 ]Gu tt, E rn stAugus t: Transla tion and Re levance: C ogn itiv e and Con text. London: B as il B lackw el,l 1991. p30, 135. [ 5]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的主体性 � � � 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 谈起 #, ∀中国翻译 #, 2003第 1期。 [ 6] Pound, Ezra: Cavalcan t.i T. S. E liot ( ed. ) literary E ssays of Ezra Pound. 2nd ed. London& Boston: Faber and Faber. 1954. p200 [ 8] [ 14 ]叶维廉: ∀中国诗学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2 年版,第 164、165页。 [ 9]茅盾: ∀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 #,载∀翻译 研究论文集# ( 1894� 1949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年 版,第 10页。 [ 10 ] S ingh, G. E zra Pound a s Critic. Th eM acm illan Press Ltd. 1994, p16. [ 11] Pound, Ezra: C hinese Poetry. ! Today, V o.l 3, May, 1918, p95. [ 12 ]沈天鸿: ∀现代诗学 #,昆仑出版社, 2005年版,第 77页。 [ 13 ] Pound, Ezra: A Retrospect!, L iterary E ssays of Ezra P ound. E d. T. S. E l iot. N ew Y ork: New D irect ion s, 1935. p3- 4 [ 15 ] Pound, E zra. G aud ier - Brze ska, A M emoir. Rpt. N ew York: New D irect ions, 1970, p88. [ 17 ] Pound, E zra. The Can tos. Cam bridge Un iversity Press, 1989, p44. [ 18 ]王守义,约翰& 诺弗尔: ∀唐宋诗词英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第 167页。 The Creativeness in Ezra Pound% s Translation of C lassicalChinese Poet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YANG B in (X uzhou N orm al University, X uzhou 221116, China ) KeyW ords: E zra Pound; re lev ance trans lation; crea tive translation; loya lty to artistic ideo rea lm; optim al re levance Abstract: In h is creativ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c lassical Ch inese poem s, Pound has a clear cu ltura l consciousness and aesthe tic purpose. T ranslator% s sub jec tiveness and creativeness are fully m anifested in his render ing prac t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le� vance transla tion theory, Pound% s render ing m eets the requ irem ent of ostensive�inferen tia l commun ica tion between the orig inal tex t and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nd ach ieves enough contextual e ffects w ith less processing e fforts, hence rea lizing the optim al re levance between o rig ina l tex t and target readers. By ach iev ing the equ iv alence of poetic em otions and convey ing effective ly the im ages of o rig ina l tex t, Pound rea lizes the loyal convey of the artistic ideo rea lm in Chinese trad itiona l poem s. M oreove r, the tw o rendering strateg ies ( direct translation and ind irect transla tion) help to ensure the rea lization o f the optim a l relevance based on the loya l convey o f the artistic ideo rea lm. [责任编辑:林晓雯 ] 60
本文档为【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604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英语六级
上传时间:2012-07-20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