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民族

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民族

举报
开通vip

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民族 《思想战线》 19 95 年第 5 期 龙与西南古代 氏羌系统 民族 杨 正 权 先秦时期 , 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 民族群 体有 氏羌系统 、 百越系统 、 百淮系统。 至秦 汉 时期 , 氏羌系统中分化出了雯 、 昆明 、 赞、 摩沙 、 巴 、 蜀、 邓 、 哀牢、 滇等民族群 体 , 这些 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 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 。 在考察龙文化与西 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 , 我们发现 , 龙对 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 。 一早在先 秦时期 , 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 之...

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民族
《思想战线》 19 95 年第 5 期 龙与西南古代 氏羌系统 民族 杨 正 权 先秦时期 , 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 民族群 体有 氏羌系统 、 百越系统 、 百淮系统。 至秦 汉 时期 , 氏羌系统中分化出了雯 、 昆明 、 赞、 摩沙 、 巴 、 蜀、 邓 、 哀牢、 滇等民族群 体 , 这些 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 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 。 在考察龙文化与西 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 , 我们发现 , 龙对 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 。 一早在先 秦时期 , 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 之风 。 在此 , 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氏羌系统的 联系加以探讨 。 龙与远古氏羌 氏羌是先秦时期活动龄甘青高原及其周 围地区的民族群体 , 甲骨文中有 “羌方” 、 “伐 羌方 ” 、 “往羌 ” 、 “羌妇 ” 、 “获羌 ”等名称见载 。 殷商时期 , 受商族所支配 , 如 《诗经 · 商 颂 · 殷武》说 : “昔有成汤 , 自彼氏羌 , 莫不 敢来享 , 莫不敢来王 。 ” 晰 氏、 羌与远古最大的龙氏族集团黄帝部 落和炎帝部落联系密切 。 (三皇五帝是远古 龙氏族部落 , 此论本人已有专章论述 , 以 下 不再考证 ) 晋代皇甫谧 《帝王世纪》说炎帝 神农 “长于羌水 ” , 黄帝 “长于姬水 。 ”炎 、 黄 两大部落是氏羌系统中的两大通婚集团 , 考 其活动地望与 氏羌系统各族 的活动地望 一 致 。 《国语 · 晋语四》 臼 : “昔少典氏娶于有 氏 , 生黄帝 , 炎帝 。 黄帝以姬水城 ; 炎帝 以姜水城 。 成而异德 , 故黄帝为姬 , 炎帝为 姜 。 ”姬水 、 姜水在今陕西境内 , 即黄河及渭 河 也 。 又炎 、 黄二 人为同胞兄弟也 。 《史 记 · 周本纪》并 《集解》 说 , 周王朝之祖 一 66 一 后樱之母名 “姜原 ” , 为 “炎帝之后 , 姜姓 。 ” 古代 , 羌 、 姜二字可通假 , 皆从羊 , 意谓游 牧民族 。 故炎帝当为羌类 , 后来从事定居农 业才被尊奉为神农氏 。 黄帝既与炎帝胞兄 , 亦当为羌类 。 氏与羌在古籍中常以 “氏羌 ” 、 “氏 ” 、 “羌 ”等形式出现 , 氏与羌并无本质区 别 , 实则氏为羌 , 羌亦为氏 。 炎、 黄都是龙 子龙孙 。 《太平御览》 日 : “神农氏姜姓 , 母 曰任拟 , 有乔氏之女 , 名女登 , 为少典妃 。 游于华阳 , 有神龙首感 , 女登于常羊 , 生炎 帝 。 ”可见 , 炎帝是 “人身牛首 ” 的龙子 。 《史 记 · 天官书》说 : “轩辕 (黄帝 ) 黄龙体 ” 。 《天官书 · 注》说 : “ (黄帝) 人首神身 ,尾交 首上 ,黄龙体 。 ” 所 言黄帝氏族的图腾 为黄 龙 。 由此 可知 , 氏羌是最早 的崇龙集团之 一 。 远古氏羌族群崇龙之风一 旦形成 ,便对 氏羌族群各民族产生 了广泛影响 ,龙文化也 因氏羌系统 民族的不断南下而南下 。 《三国 志 · 魏书》 引 《魏略 · 西戎传》 说 : “ 氏 人 ‘ · · ⋯ 或号青 (黑 ) 氏 , 或号白氏, 或号蚌 氏, 此盖虫之类 , 人即其服色而名之也 。 ”这 里的 “盖虫之类”可以释为 “盖龙之类 ” 。 原因 是古代虫 、 龙不分 , 以虫为龙的现象也较普 遍 ; 又虫的篆书颇似一堆盘旋着的龙 。 这种 解释对本来就盛行崇龙之风的氏羌遗裔而言 更是如此 。 氏羌崇龙在甲骨文中也有体现 。 如 “王 亩龙方 ” ( “ 乙 ” , 3 7 9 7 ) , “ 龙来氏 , 羌 。 ” ( “ 河 ” , 6 2 6) , “气 羌龙 ” (“ 铁 ” , 10 5 · 3 ) 等 。 可见 , 殷商时期就有 “龙方 ” 、 “羌龙 ”等 崇龙氏族部落活动于黄河上游一带 。 他们中 的一部分被殷商所征服 , 故扛着 “龙旗” , 以 传》所说 :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 , 夜郎最大 ; 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 , 滇最大 ; 自滇以北君 长以什数 , 邓都最大 : 此皆勉结 , 耕田 , 有 邑聚 。 其外西自同师以东 , 北至捞榆 , 名为 昆明 , 皆编发 , 随畜迁徙 , 毋常处 , 毋 , 地方可数千里 。 自焦以东北 , 君长以 、长 山枯矍石 示归顺 。 如 《诗 · 商颂 · 玄鸟》所云 : “龙旗 十乘 , 大辛提承。 , 而殷商时期的氏 、 羌龙文 化则是更为久远的以女蜗 、 伏羲 、 黄帝 、 炎 帝为代表的龙文化的继承而 已 。 在这一点 上 , 我们赞同刘淮诚先生的观点 : “氏羌是华 夏人们对黄河上游一带的异族的泛称 。 呼龙 部落的羌龙 , 说龙部落自氏羌来 , 可见龙部 落是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的 。 她经常与殷人 为敌 , 有时 主动人侵殷族 , 必然有着强大 的势力 , 否则 , 是惹不起统治着黄河中下游 的殷人的 。 这样的部落 , 自然不会形成于殷 代 , 早在殷代之前许久 , 就已成长着 、 壮大 着了 。 他们的名称一龙 , 当然也有长久 的 历史 , 不致于是到殷代才取的。 可以肯定 , 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 龙部落就打着龙的旗 帜 , 活动在黄河上游一带了 。 ” 〔’〕刘先生所 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炎 、 黄部落时代 。 先秦时期 , 龙氏族部落集团氏 、 羌遗裔 大量南下 , 广泛地分布在西南地区 , 龙文化 也随之南下 , 并在西南地区得到了光大发 扬。 氏羌龙文化南下的第一个据点应当是禹 夏 。 禹夏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以龙为徽号的奴 隶制国家 。 《史记 · 六国年表》说 : “禹兴于 西羌 。 ” 《竹书纪年》说 : “撷项之子鲸 , 生 禹于石纽 。 ”石纽即今四川省茂文羌族 自治县 境内。 禹夏为氏羌后裔 , 夏禹为龙子 。 《初 学记》引 《归藏启笼篇》说 : “稣死 , 三岁不 奢, 剖之于吴刀 , 化为黄龙 , 是用出禹。 ”其 实禹字从字面上看便颇似一堆盘旋着的蛇 , 据闻一多考证 : 禹姓拟 , 即已 , 即蛇; 禹字 从虫 , 虫与已同 , 即与蛇同, 而蛇与龙同 类 , 也可证禹是龙 . 〔2 , 春秋时期 , 西南地 区分布着诸多龙氏族部落 。 《尚书 · 牧誓》 说 : “王 日 : 暖 ! 我友邦家君 ~一及庸 、 蜀 、 羌 、 学、 微 、 卢 、 彭 、 淮人 。 ”这些部落曾北上参与周武王伐封 , 可见 , 其活动半径非常 大 。 至秦汉时期 , 这些氏羌龙部落不断地分 化繁衍 , 其活动足迹遍及西南各地 , 活动中 心则在金沙江两岸 。 如 《史记 · 西南夷列 什数 , 徙 、 榨 都最大 ; 自程以东北 , 君长以 什数 , 异彩最大 。 其俗或土著 , 或移徙 , 在 蜀之西 。 自丹驻以东北 , 君长以什数 , 白马 最大 , 皆氏类也 。 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 ” 司马迁对氏羌各部落分布及经济发展情况的 考察是可信的 。 这些氏羌龙氏族的后裔 , 虽 发展不平衡 , 但仍然承袭了先祖的龙文化传 统 , 在下文中 , 我们将对氏羌龙氏族后裔的 几个主要部族的龙文化进行考察后 , 便会对 以上的结论确信无疑 。 二 、 龙与巴蜀 古巴国处今川东 , 跨嘉陵江东西两侧 。 巴人除分布于巴国境内之外 , 东至鄂西南和 湘西 , 北至甘南天水地区都有 巴人的足迹 . 巴人是上古氏羌龙氏族部落伏羲 、 炎 、 黄的 后裔 。 《路史 、 后纪 、 太昊伏羲氏》 日 : ”伏 羲 (太。熟 生咸鸟 , 咸鸟生乘萦; 是司水 土 , 生后绍 , 后烟生顾相 , 每 (降) 处于 巴 。 ” 《华阳国志》 日 : “巴国远世则黄 、 炎之 支 , 封在周则宗姬之戚亲 。 ” 巴人既为龙氏族 之后 , 当也为龙的传人 。 蜀国也是氏羌龙氏 族的后裔 。 《史记 、 三代世表》 附褚少孙 说 : “蜀王 , 黄帝后世也 . ” 《索隐》 引 《世 本》说 : “蜀无姓 , 相承云黄帝后 . ” 《正义》 引 《谱记》说 : “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 。 黄帝 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 , 生湘告, 立 ; 封其支 庶于蜀 , 历虞 、 夏 、 商 。 周衰 , 先称王者蚕 丛 ; 国破 , 子孙居姚 、 窝等处。 ”巴蜀既为龙 氏族部落的后代 , 当携带或多或少的龙文化 u基因” 。 巴蜀崇龙之俗 , 史籍也有记载 。 从文字 学的角度看 , “ 巴 ”与 “蜀 ” 两字均取意于蛇 一 6 7 一 字 。 《说文解字》 说 : “巴 , 虫也 , 或日食象 它 (蛇 ) ” 。 《山海经 、 海内南经》 载 : “巴蛇 食象 , 三岁而出其骨 。 ”能吞象之蛇 , 可见其 大也 , 非龙而莫能为之 。 “蜀” 字的甲骨文也 为蛇形 , 据徐亮考证 : “蜀”字的含义为 “人首 蛇身 ” , 意即蛇 图腾氏族蟠踞之地 。 〔3 〕 《太 平广记》卷四五八 《蛇类》 引 《野人闲话》 说 : “景焕为壁州县令 , 行涉 巴岭 , 峻险万 初 , 约七八尺 , 达玉女届 。 或有巨旭横旦其 前 , 经可七八尺 , 鳞甲不窗开扇许大 , 头尾 垂在山下 , 唯闻折木 , 震响山谷 。 ⋯ ⋯龙之 行动必有风雨随之 , 其 日晴明 , 方见是蛇 也‘”这里所说的是巴地的龙 , 其原形则是一 条巨大的巴地蟒蛇 。 《太平广记》 卷四二 二 《龙类》引 《纪闻》说 : “韦皋镇蜀末年 , 资 州献一龙 , 身长丈余 , 鳞甲悉具 。 ”这里则言 及蜀地之蛇 (龙 ) . 史载未必尽是事实 , 但 其中则透射出一缕巴蜀人崇龙的浓烈气息。 巴蜀崇龙也有考古文物之实证 。 今四川 广汉三星堆遗址 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则表 明了蜀人的崇龙习俗 。 这具人像头戴花状高 冠 , 身上 即穿一件鸡心领左枉长襟龙纹上 衣 。 “衣上右侧和背部主要饰阴刻龙纹 , 龙昂 头张嘴 , 领下有须 , 长劲 , 尾上翘 。 左侧主 要饰回字形纹和异兽纹 。 ” 闻 三星堆一号祭 祀坑中也出土一件爬龙柱形器 , 器顶爬有一 龙 , 长吻巨 口 , 颊下有须 , 双耳巨大 , 双角 细而后弯 , 身躯细长 , 四足巨爪 , 当以前龙 相类 。 〔’〕 四川出土 的 巴蜀文化青铜器兵 器 , 有一种形似金文中的 “它 ” (蛇 ) 形符 号 , 巴蜀的铜印上也有此纹 , 当为龙形纹 。 巴蜀地 区的宜宾 、 重庆 、 乐山等地汉墓 中 , 相继出土不少陶制怪兽俑 ,如重庆化龙桥砖 室墓中出土的头有替花一朵 ,舌头伸出 ,左手 握蛇 ,右手执斧 ,这种怪兽后人一般称之为镇 墓兽 。 在湖北西北部出土的巴人仪式用的铜 器上 ,有神人持龙、 跨龙的图象 。 (6) 神人手 持龙蛇 , 也是一种崇龙行为 , 是借蛇 (龙 ) 的神性来镇住妖邪 , 在巴蜀人的观念中 , 龙 的神性力量无穷 , 可以帮助人们消灾纳福 。 由上观之 , 巴蜀之人系龙的传人 。 三 、 龙与邓人 邓人即秦汉时期居住在今天四川西昌及 其附近地区的民族群体 , 为今天彝族和白族 等民族的先民 。 邓人也是氏羌龙氏族部落的 后代 。 邓人因秦汉时置邓邑而得名 。 《后汉 书 · 西羌传》说 : “或为耗牛种 , 越 珑(今西昌) 羌是也 ” 。 秦汉时越怠郡的禽人与邓人 皆为同一民族 , 因居地有异而族称不同也。 《华阳国志 · 蜀志》说 : “竿 , 夷也 , 汉山日 夷 , 南中日 昆明 , 汉嘉 、 越线日肖, 蜀 日 邓 , 皆夷种也 。 ” 《华阳国志 · 蜀志》 又说 : “邓都县 (今西昌) , 郡治 , 因邓邑名也 。 ”邓 人与上古龙氏族部落黄帝族有着渊源关系。 《史记 · 五帝本纪》说 : “黄帝居轩辕之丘 , 而娶于西陵之女 , 是为螺祖 。 螺祖为黄帝正 妃 , 生二子 , 其后皆有天下 。 其一日玄嚣 , 是为青阳 , 青阳降居江水 ; 其二 日 昌意 , 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 , 日昌仆 , 生高 阳 , 高阳有圣德焉 。 ”这里所说 “若水 ”即今四 川雅碧江 , “江水 ” 即今金沙江 , 此二水皆流 入今四川凉山州境内 , 因此 , 可以肯定 , 秦 汉时居住于今凉山一带的邓人当为黄帝龙氏 族的后裔 , 当袭崇龙之风 。 从史载来看 , 邓人崇龙之风还是源远流 长的 。 《后汉书 · 西南夷传》 邓都夷注李膺 《益州记》曾提及 , 越浅郡的 “邓都夷 ” 中流 传着一个角蛇陷湖的图腾故事 , 其所谓角蛇 即龙之别称 , 陷湖即今天西昌的邓海 , 因时 至今日 , 当地彝族及其他民族仍将邓湖称之 为 “ 陷河 ” 。 角蛇陷湖的图腾故事在晋代 《搜神记》 中保留得比较完整 : “邓都县 (今 四川西昌) 有一老姥 , 家贫孤独 , 每食 , 辄 有小蛇 , 头上载角 , 在床间 , 姥怜而怡之 食 。 后稍长大 , 遂长丈余 。 令有骏马 , 蛇遂 食之 , 令大忿恨 , 责姥出蛇 。 姥 云 : ‘在床 下 ’ , 令遂掘地 , 愈深愈大愈无见 ; 令又迁 一 6 8 一 怒杀姥 , 蛇乃感人灵言慎令 : ‘何杀吾母 , 当 为母报仇 。 ’此后每夜辄闻若雷若风 , 四十许 日 , 百姓相见 , 咸惊语 : ‘汝头那复戴鱼 ? ’是 夜方四十里 , 与城一时俱陷 , 土人谓之陷 河 。 唯姥宅无恙 , 迄今犹存 。 渔人采捕 , 必 依止宿 ; 每有风浪 , 辄居宅侧 , 恰静无他 , 风静水清 , 犹见城郭楼槽显然 。 ”饲蛇 (龙 ) 之老姥称之为 “龙母 ” , 龙虽非老姥亲生 , 但 对龙而言 , 老姥却有养育之恩 。 老姥临难 , 龙不仅知恩即报 , 还大尽其孝 。 传说中的角 蛇并非凡蛇 , 而是一条神力无边的龙 , 邓人 及其后代将其奉为图腾和保护神 , 这无疑是 深受氏羌龙氏族的崇龙之风影响之故 。 四 、 龙与滇人 滇人是秦汉时期活动于滇国境内的主体 民族 . 《史记 · 西南夷列传》 日 : “西南夷君 长以什数 , 夜郎最大 ; 其西靡莫之属 以什 数 , 滇最大 。 ”滇国的中心在今天云南省晋宁 县晋城一带 , 其范围含今云南省曲靖市往南 至红河北岸 , 往西至大理州西部的澜沧江东 岸 , 而滇西的送、 昆明各部落也属滇国控制 之中。 滇人在云贵高原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 青铜文化 , 透过这些琳琅满 目的 出土青铜 器 , 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信息 : 滇人是以 蛇为图腾的民族 , 滇人所崇拜的神蛇最终又 向图腾神一龙转化 。 这只能说明 , 滇人承 袭了先祖氏羌龙氏族的图腾遗风 。 滇人之崇蛇 , 史籍中极少记载 , 有幸的 是滇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中 , 较多地保留了 这一文化现象 。 滇国遗址出土文物中 , 如各 种兵器 、 扣饰 、 贮贝器 、 祭祀用器等青铜 器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蛇纹 , 所留下的各种 纹饰中 , 蛇纹比其它纹饰普遍得多 。 兹举几 例以说明 。 贮贝器 (M 12 : 26) , 其盖上雕 刻有杀人祭祀的场面 , 广场上亦立有一柱 , 柱身上缠蟠蛇一条 , 口中正吞食一人 , 被吞 之人上半段尚露于蛇 口之外 。 盖两侧各有一 个大铜鼓 , 场上参祭者甚多 。 〔7 , 祭场的正 对面 , 有一间干栏式房屋 , 上面坐着主持祭 祀的妇女 。 房屋后面为宽阔的广场 , 广场两 边各放着一个巨大的铜鼓 , 在两个铜鼓之间 并列着两件东西 , 一是缚有人牲的巨碑 , 再 就是一根高大的圆柱 , 圆柱的上端缠绕着四 条小蛇 , 下部还有一条巨蛇 , 蛇的口部含着 一个人 。 卿 贮贝器 (M I) 盖上雕刻着杀人 祭祀的场面 : 中有一柱 , 柱身上蟠着一条巨 蛇 。 柱两边各有一巨型铜鼓 。 全场四十七 人 , 以肩舆一乘为中心 , 内坐 “滇 ”女子一 人 。 此场面将被杀者有四人 , 为 “昆明人 ”的 形象 。 (9) 以上场面有三层含义 , 一是用人 牲来祭蛇 , 二是祭祀女性祖先 , 三是祭者以 神威 (蛇) 慑服众人 。 类似情况还有 , 如石 寨山 出土 了一件 “人物屋宇镂花铜饰物 ” (M 6 : 22) 所表现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一个正在祭祀女 性祖先的场面 , 在安放女性祖先头颅的小完 前面 , 立着一块高大的牌子 , 牌子上缠绕着 一条蛇 。 近年在牟定出土的一套战国编钟和 禄丰出土的紫铜祭具上都铸有小蛇 。 钟身两 面铸有蜿蜒的 “龙与蛇的变形图象 ” , 龙头上 长两只角 , 前侧有一对爪 , 爪有五趾 , 身为 蛇形无脚 , 尾伸长或卷曲。 〔’0 〕此外 , 在石 寨山出土的 M 13 : 3 铜鼓残片上 , 刻有一个 盛装的 “滇 ”族骑士 , 在其裸露的小腿上 , 纹 刻着一条蛇 。 除上述之外 , 滇文化遗物中蛇 纹还很多 ,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滇王的滇 印钮上的蛇形象 。 对上述文物的深层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后 , 我们至少可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其一 , 滇人是以蛇为图 腾的民族 。 在古代 , 滇池周围丛林密布 , 又 近水边 , 是蛇类生存的良好土壤 。 滇人几乎 每天都要和蛇打交道 , 蛇的神秘性 、 恐怖性 及其旺盛的繁殖力等特性足以让滇人产生敬 畏 , 加之滇人对 自身的来源迷惑不解 , 故常 将自己和蛇联系在一起 , 联系的结果感觉到 自己似乎与蛇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 进而对其 产生崇拜之情 , 这在原始人类的思维中是极 常见的 。 其二 , 滇人有纹身习俗 。 滇人的纹 一 69 一 身是崇蛇意识所致 , 因崇拜蛇而将蛇纹纹到 自己的身上 , 以祈求图腾的护佑 。 滇人在其 裸露的大腿上纹上一条蛇 , 这种现象在古代 百越 民族中较普遍 , 如 《汉书 · 地理志》应 肋注说 : “ (越人) 常在水中 , 故断其发 , 文 其身 , 以象龙子 。 ”滇人纹身本意也 当如此 。 其三 , 滇王的金印钮上的龙纹是一种王权的 象征 。 印 , 在古代常常是一种权力 的象 征 , 汉王朝在给其疆域内外的民族赐印时 , 都以象征各族的动物 , 如蛇 、 龟 、 兔 、 骆驼 和羊等为其印钮 。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央王 朝赐予各国的各种金印中 , 只有滇国和楼国 的金印为蛇钮 , 这说明汉王朝已经注意到并 尊重滇人对蛇 (龙) 的崇拜。 此外 , 这里的 蛇并非单纯的蛇 , 它是一 种权力 的代表 , 又是一种神秘力量的代表 , 对滇人而言 , 具 有很大的威慑力 。 其四 , 滇人有祭图腾柱的 习俗 。 滇人祭祀的铜柱可理解为图腾柱 , 图 腾柱上的蛇可视为图腾神 , 而蛇嘴中的人则 是人牲 。 祭图腾柱的习俗在原始社会向阶级 社会过渡时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习俗 。 滇人 的图腾柱既有社神的含义也有水神的意思 , 铜柱是滇人的社神 , 柱上的缠蛇是滇人的水 神 , 蛇 口中的人是用于祭社神及水神的人 牲 。 祭社神 (土地神) 和水神 (龙或蛇) 是 进人定居农耕社会的普遍祭祀形式 , 以人牲 祭社神及水神则是奴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产物 , 祭场主 持人是女巫本身说明滇人奴隶制社会中尚保 留原始母权制的习俗 。 其五 , 兵器上的蛇纹 预示着庄严及威武 。 它既是持器人的一种身 份标志 , 又会给持器人带来力量和勇气 , 同 时对敌人产生 巨大的威慑力 。 川〕其六 , 滇 人的蛇祟拜最终转变为龙崇拜 。 龙的原形是 多种多样的 , 但以蛇为原形的情况较为普 遍 , 就滇人而言 , 龙应当是以蛇为基调的化 合式图腾 。 在古代乃至现代的一些民族中 , 流传着诸多蛇龙互化 、 龙蛇不分的传说 。 《易 · 系辞下》说 : “尺蟆之屈 , 以求信也 。 龙蛇之蛰 , 以存身也。 ”白族民间故事 《小黄 一 7 0 一 龙的故事》、 《龙母》、 《龙女小三妹》等 , 其 中的蛇龙通常互化 , 蛇变成龙 , 龙变为蛇 。 关于这一点 , 我们赞同李蜒 、 孙作云二先生 的看法 , 故不再展开 。 李挺先生认为 : “从龙 的形状和特征看 , 它和蛇最相类似 ;大概古 人就是以蛇为蓝本 ,依照蛇的形状和特征 ,再 附加某些想象 ,而塑造出来 。 ’, 〔‘2〕孙作云先 生认为 : “蛇加以神化 , 变成图腾神物 , 就是 龙 。 因此蛇 氏族也就是龙氏族 。 ” 〔‘3 〕实际 上 , “滇王编钟 ”上的龙形可以视作蛇龙变形 图 , 即蛇图腾逐渐向图腾神灵一龙转变 。 一些学者将其视为是滇人蛇祟拜与汉族龙崇 拜两种文化的熔合体 , 这种说法应当是有道 理 的 , 滇人所崇拜的蛇在完成其图腾使命 后 , 逐渐向神灵一龙转化 。 作为神灵的龙 对滇人的护佑力量远远超出了作为图腾的蛇 的范围了 。 从这种意义而言 , 滇人无疑是龙 崇拜的民族 。 五 、 龙与哀牢 哀牢人是秦汉时期活动于滇西保山 、 大 理一带的民族群体 , 也是当时西南地区氏羌 龙部落遗裔史 、 昆明人中的一部分 。 其活动 范围如 《史记 · 西南夷列传》所说 : “西 自桐 师以东 , 北至檬榆 。 ” 即今保山至大理州一 带 。 哀牢人是近代彝语支各族的先民 。 哀牢人的崇龙之风由来已久 、 相传哀牢 人是龙 的后代 。 《后汉 书 · 南蛮西南夷列 传》说 : “哀牢夷者 , 其先有妇人名沙壹 , 居 于牢山 , 尝捕鱼水中 , 触沉木若有感 , 因怀 妊 。 十月 , 产男子十人 。 后沉木化为龙 , 出 水山 , 沙壹忽闻龙语 : ‘若为我生子 , 今悉何 在 ? ’九龙见龙惊走 , 独小子不能去 , 背龙而 坐 , 龙 因欲之 。 其母鸟语 , 谓 ‘背 ’ 为 ‘九 ’ , 谓 ‘坐 ’为 ‘隆 ’, 因名子日 ‘九隆 ’ 。 及 后长大 , 诸兄以九隆能为父甜而黯 , 遂共推 为王 。 哀牢山下有一夫妇 , 复生十女子 , 九 隆兄弟皆娶以为妻 , 后渐相滋长。 种人皆刻 画其身 , 象龙文 , 衣皆著尾 。 九隆死 , 世世 相继 。 ”这是一则流传极广的龙图腾感生神 话 , 至今仍被彝语支各族 口耳相传 , 经久不 衰 。 该神话在 《华阳国志》、 《蛮书》等史志 中也有记载 , 但 “沙壹 ” 的 “壹 ”被写成 “壶 ” , 当属笔误 。 曾在唐朝时建立南诏国的南诏也 被认为是龙的传人 , 九隆之裔 。 《云南名胜 志 · 永昌府志胜》卷十六说 : “九隆长而黯 智 , 尝有天乐随之 ; 又有凤来仪 , 五色花开 之祥 , 众遂推为酋长 。 时哀牢山有酋波息 者 , 生十女 , 九隆兄弟娶之 , 厥后种类蔓 延 , 分据黔谷 , 是为六诏之始 。 ”六诏主体为 今天的彝族 , 此外还有部分纳西族和 白族 。 需要说明的是 , 诸葛亮南征时 , 曾留下了 “龙生 夷 ” 的典 故 。 《华阳 国志 · 南中志》 说 : “夷中有祭黯能言论服种人者 , 谓之普 老 。 其俗微巫鬼 , 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 , 先 画天地 日月 、 君长、 城府 ; 次画神龙 , 龙生 夷及牛马羊 ; 后画部主吏乘马 , 蟠盖 , 巡行 安恤 ; 又画牵牛 、 负酒 、 资金宝诣之之象 。 以赐夷 , 夷甚重之 。 ”诸葛亮于建兴 3 年 (公 元 2 25 年) 春 3 月南征 , 其活动范围主要在 滇西南哀牢人活动地区 。 所言 “奢老 ”即今日 彝族的 “毕摩 ” (大祭师) 。 诸葛亮认为夷为 神龙所生 , 并非主观臆断 , 而是看到当时哀 牢人的崇龙的写照 , 即他看到了哀牢人自称 龙的后代这一事实 。 哀牢人的崇龙神话的深层含义可以进行 如下阐释 : 其一 , 崇龙故事中保留着母权制 的信息 。 尚处于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 的时 代 , 即其母是一个具体的人 , 而其父则是某 一图腾神物 。 其二 , 九隆时代是一个母权制 向父权制过渡的转型期 , 且最终建立了父权 制 。 推 “龙子 ” “九隆” 为王便是明证 。 其三 , 哀牢人有纹身习俗 。 他们模仿龙的形象 , 在 衣服后面做了假尾 , 还在下腿和臂膊上刺画 了图象 , 这是图腾艺术的遗迹 。 纹身的目的 一是避龙蛇之害 , 二是祈求龙的庇护 。 反映 出哀牢人 “以龙为祖 ” 的龙崇拜历史 。 其四 , 哀牢龙文化通过父子连名的父系继承方式不 断地承袭下来 。 《华阳国志 · 南中志》 日 : “时哀牢山下复有一夫一妇 , 产十女 , 元隆 (九隆) 兄弟妻之 , 由是始有人民 。 ⋯ ⋯元 隆死 , 世世相继 , 分置小王 , 往往邑居 , 散 在黔谷 , 绝域荒外 , 山川阴深 , 生民以来 , 未偿通中国也 。 ”这样 , 哀牢的后代成了父系 相传的神龙生夷 , 龙文化一直被传习下来 , 至今仍被彝语支各民族所宏扬光大 。 六 、 焚人与龙 葵人是氏羌龙氏族部落中的一部分 。 《史记 · 司马 相如传 · 集解 》 引徐广说 : “赞 , 羌之别种也 。 ”赞人活动范围极广 , 秦 汉时期 , 其活动足迹遍布西北的河徨一带 , 西南的巴蜀 、 邓榨、 滇国 、 夜郎等地 , 枕人 中的大部分后融入巴人 、 蜀人 、 邓人 、 滇人 等民族群体之中。 汉晋时的赞人 , 到南北朝 后 , 称为 “白蛮” , 白蛮是今天 白族的先民 。 赞人的崇龙习俗 , 史籍中几乎没提及 , 但这并不能说明赞人无祟龙习惯 。 前述 , 挺 人中有大部分融合到巴蜀 、 邓榨、 滇等地民 族之中 , 而 巴蜀人 、 邓人 、 滇人据前述都是 崇龙民族 , 焚人和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无疑是当有崇龙习俗的 。 现仅就南北朝以后 白蛮崇龙习俗为例 , 以说明侧认的龙文化 。 白蛮中流传有诸多龙感生的图腾神话 。 白蛮的图腾感生神话受哀牢人九隆神话影响 甚深 , 白蛮也 自以为沙壹之后 。 《白国因 由》卷一 《天生细奴罗主白国》第七 日 : “金 齿龙泉寺下 , 有易罗丛村 , 村内有两夫妇 , 只生一女 , 名茉莉戏 。 ⋯ ⋯有蒙伽独 , 求娶 为妻 。 蒙伽独因捕鱼 , 溺死江中。 茉莉戏往 寻之 , 见江中有木一根 , 逆流而上 , 遂惊迷 若梦 , 见一美貌君 (男 ) 子 , 与之言语 。 既 醒 , 痛苦而回 。 自后常住龙泉池 , 洗菜院 衣 , 于池边又见前日梦中男子 。 是夜忽至房 中 , 因而怀孕 , ⋯ ⋯ ‘诚乃龙泉之黄龙也 。 ’ 后生九子 。 ” 同书 《茉莉戏送子与黄龙第捌》 说 : “龙子九人 , 既皆长大 , ⋯ ⋯遂将诸子引 一 7 1一 于龙泉之旁 , ⋯ ⋯八子皆现龙象 , 蒙伽独亦 现龙形 。 ⋯ ⋯其幼子取名细奴罗 , 乃白国主 也 。 ”该故事完全是哀牢隆龙神话的翻版 , 也 可知白蛮深受哀牢龙文化的影响 , 而且其时 间不会晚于秦汉之际 , 也就是说白蛮的先民 处人在秦汉之际就如同哀牢部落一样接受龙 文化的熏陶了 。 白蛮的显姓段姓相传也为龙 子 。 景泰元年 (14 50 年 ) 喜洲 《三 灵庙 记》说 : “ (白姐阿妹 ) 浴灌霞移江 , 见木一 段 , 逆流触阿妹足 , 乃知元祖崇先化为龙 , 感而有孕 。 将段木培于庙庭之右 , 吐木莲二 枝 , 生思平 、 思宵 , 号先帝先王 。 ” 即大理国 王段思平亦为龙子 。 白蛮的感生神话虽多本 自“九隆神话 ” , 但又有其新内容 。 白蛮尚有纹身习俗 。 据调查 , 直至近 代 , 大理白族中的段 、 王 、 张 、 杨 、 李 、 赵 、 何等姓氏均有纹身习俗 。 剑川 、 兰坪 、 云龙的白族无论男女都喜穿羊皮衣 , 羊尾巴 保留得完好无损 。 〔‘4) 白族纹身历史悠久 , 当始 自秦汉之 际 。 《后汉书 · 西南夷列传》 说 : “种人皆刻画其身 , 象龙文 。 ” 此处 “种 人” 不惟哀牢人 , 当也含护人 。 《蜀中广记》 引 《九州要记》说 : “珑之西有文夸 , 人身青 而有纹 , 如龙鳞于臂胫之 间 。 ”其地当今西 昌 、 盐源等地 , 而西昌当时也有诸多赞人 , 称 “工肠赞” 。 对白蛮纹身记载较为具体的是 《南诏野史》, 是书在 《南诏历代条》中云 二 “哀牢山下 , 有妇名奴波息 , 生十女 , 九隆 弟兄娶之 , 立为十姓 , 董 、 洪 、 段 、 施 、 何 、 王 、 张 、 杨 、 李 、 赵 , 皆刻画其身 , 象龙文 , 于衣后著尾 。 ”此十姓皆为洱海区域 白蛮大姓 、 其纹身之俗如前所云 , 一直延续 至近现代 。 纹身之 目的完全如 《汉书 · 地 理志》应助注 日 : “常在水中 , 故断其发 , 纹 其身 , 以象龙子 , 故不见伤害也 。 ”纹身之起 由也是对龙图腾 的崇拜 。 白蛮崇龙之风甚 浓 , 从被白蛮所崇拜的本主像来看 , 神冠上 及左右有三龙首伸出 。 大理三灵庙中殿 , 列 二十四神像 , 中有女神五尊 , 戴九龙之冕 , 其状如笠 , 笠上周缘有九龙头伸出 , 如冕缀 旎 。 〔‘’〕 被白族所格外崇拜的抗蟒英雄段赤 城也是一条龙王 , 近现代白族中留存大量的 龙的传说以及祭龙崇龙活动 , 这些都当源于 远古赞人龙文化 。 以上 , 对西南地区的氏羌龙氏族部落遗 裔中的几个主要部族的龙文化进行了考察 , 西南地区各民族至今为止都或多或少地保留 着崇拜习俗 , 这种文化现象并非偶然 , 它与 远古氏羌龙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 注 释 : 〔1〕刘淮城 : 《略谈龙的始作者和 模特儿》 , 云南 《学术研究》 1%4 年第三期 。 〔2〕《闻一多全集》第一卷 《伏羲考》。 〔3〕 〔6 〕 〔1 1〕 罗二虎 : 《龙与中国文化》, 三环 出版 社 , 19 9 0 年版 , 第 4 2 页 。 〔4 〕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广汉 三星堆遗址 一二 号祭祀坑发掘 简报 工程竣工验收简报对口支援简报控辍保学的简报义务教育法简报棋类比赛简报 》, 《文物》, 1 9 89 年 5 期 。 〔5〕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广汉 三星堆遗址 一 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文物》, 1 9 8 7 年 10 期 。 〔7〕《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文物出版 社 , 第 75 一76 页 。 〔8〕刘小兵 二 《滇文化史》,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 91 年版 , 第 57 页 。 〔9 〕 汪宁生 : 《“滇 ”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 活》, 《云 南青铜器论丛》, 文物出版社 , 1 9 81 年第 61 页 。 〔10 〕张瑛华 : 《滇池 区域青铜器图象反映的民族 习 俗》, 载 《云南省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12 〕李挺 : 《龙崇拜的起源》, 载 《文化 、 历史 、 民 俗》, 云南大学出版社 , 19 9 3 年版 。 〔13〕孙作云 : 《敦煌画中的神怪象》, 《考古》, 19 60 年第 6 期 。 〔14 〕 田怀清 : 《白族纹身趣谈》, 载 《民族 文化 》 (云南) 1 9 8 6 年第 5 期 , 第 54 页 。 〔1 5〕徐嘉瑞 : 《大理古代文化史稿》, 中华书局 , 19 7 8 年第一版 . (责任编辑 何斯强)
本文档为【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民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32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5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7-19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