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客观题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客观题

举报
开通vip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客观题政治经济学 1、 客观题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 生产资料的构成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4.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5. 自然经济的基础是自然分工. 6.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6. 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 7. 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直接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8.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9. 劳...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客观题
政治经济学 1、 客观题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 生产资料的构成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4.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5. 自然经济的基础是自然分工. 6.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6. 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 7. 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直接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8.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9.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10.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1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13. 价值规律作用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14. 随着货币的出现,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外部的对立,即货币和商品的对立。 15.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级物的特殊商品。 16. 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使用现实货币,而非观念上的货币。 17.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8. 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维持劳动再生产,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三是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19. 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0. 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 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即依据) 21. 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2.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相同点: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23. 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4. 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5. 垄断利润的基本来源是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26. 在垄断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日趋融合为金融资本。 2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为本国垄断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8.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二是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三是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9. 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方针: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2.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判断社会性质的标准。 33.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现按劳分配。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4.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35.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意义: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 37. 在公有制企业里,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 38. 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计划形式和市场形式,也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39. 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整体性、联系性、开放性。 40. 市场是商品交换场所和商品交换经济关系的统一。 41. 市场供给是供给的愿望与供给的能力的统一。 42. 商品差价是指同种商品由于流通环节、季节时间、质量差别的不同所形成的价格差价。 43. 商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不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44. 工农业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国家对农产品收购价与工业品零售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45.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46. 企业资本在运动中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最后好像回到原来形态的过程叫做企业资本的循环。 47. 资本周转指的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48. 二战后,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直接生产过程的国际化。 49. 跨国公司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基础。 50.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形式主要是指导性计划。 51.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是工业,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农业。 5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53. 二元经济结构: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54.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5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以人为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56.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商品经济的本质是交换经济;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57. 商品经济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段;社会化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 58. 等价形式有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59.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资本积聚表现为资本“增量”,由于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从而增加了全社会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资本存量的调整和重组。资本积聚收到剩余价值量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通过合并或联合中小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企业集中大量资本。作为资本集中载体之一的股份公司也因而逐步成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企业制度主流形式。 60. 资本主义国有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逐步形成:国家收购私人垄断资本企业使之国有化;国家直接投资兴办新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合资组成股份公司股本总额中的国有资本部分。 61. 资本主义国有制之所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国有制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有制经济的发展还与克服经济危机、稳定经济的需要有关。 62.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于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这句话讲的是: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身创造了掘墓的人,无产阶级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同盟军。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客观的取值条件。1.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2.管理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准备了社会性的管理资源与管理机构;3.资本日益社会化为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创造了条件。 63. 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需要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 一、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手段可能采取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一基本形式,但也不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和平过渡的可能性。 三、已经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脱胎于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面临着发展生产、赢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的艰巨任务。 64.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一、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二、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三、发挥竞争与优胜劣汰机制,增加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65.市场主体的特征: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处置的权利;必须具有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必须具有获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权利;市场主体直接相互让渡对占有物的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下进行的。 6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保障事业社会化;保障对象普遍化;保障资金基金化;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67.价格的基本功能:传递生产和消费等经济信息;调节经济利益关系;核算和比较经济效益。 68.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外贸易是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平衡发展和社会在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对外贸易是节约生产劳动、提高经济效益的可靠途径;对外贸易是积聚资金、吸收先进技术的有效方式。 69.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的重要机遇:有利于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提升我国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70.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表现在五个方面: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工、农业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本文档为【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客观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708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07-17
浏览量:18